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2世界近現代史篇之科技創新與工業革命一、選擇題1.有一首流行于英國19世紀初期的歌曲:“當你走進一家破落的織布店,兩三部織布機映入眼簾,如同廢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你問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親說得可憐:女兒們因為織布機不方便,離家到工廠去賺錢。”歌曲中這家織布店的沒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沖擊( )A.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 C.文藝復興 D.地理大發現2.如圖,以下交通工具出現的先后順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3.大國重器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下列事物,屬于18至19世紀英國重器的是( )A.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機 B.富爾頓的蒸汽輪船C.卡爾·本茨的汽車 D.萊特兄弟的飛機4.從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來看,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開辟了殖民道路 B.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C.自由平等理念的傳播 D.引起了世界工人運動5.1830年,英國小女孩佛朗絲興奮地搭乘了一種新式交通工具。她描述道:“現在我們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時30英里即48公里出發,它比鳥的飛翔速度還要快。你難以想象切開空氣向前奔跑的感覺是怎樣的——它的運動也十分平穩。”這種新式交通工具是( )A.馬車 B.蒸汽機車 C.汽車 D.飛機6.“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再也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機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革命。”由此看出,引發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蒸汽機和機器的發明 B.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C.社會購買力的增加 D.君主立憲制的確立7.不列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解釋A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拉開了文藝復興的序幕B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被譽為歐洲“科學革命的開端”C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得到普遍使用 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D 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 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端A.A B.B C.C D.D8.1492年哥倫布從歐洲到美洲歷時37天,1838年人們乘船從歐洲到美洲僅需19天。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 )A.第二次工業革命、法拉第、卡爾·本茨 B.工業革命、瓦特、富爾頓C.第二次工業革命、法拉第、萊特兄弟 D.工業革命、瓦特、史蒂芬森9.某班歷史興趣小組對《工業革命》一課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之后,寫出了四篇歷史小論文。其中論文題目不正確的是( )A.《工業革命建立了現代工廠制度》 B.《工業革命以飛梭的發明為標志》C.《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D.《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10.1727年牛頓以85歲的高齡過世時,英國人將他葬于西敏寺。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為牛頓寫下了以下這段墓志銘:“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于是,一切變為光明。”牛頓的貢獻是A.創立完整的力學體系 B.提出相對論C.發現慣性定律 D.提出生物進化論11.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帶來文明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①交通堵塞 ②生產力提高 ③空氣嚴重污染 ④犯罪率上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2.“1625年,運往歐洲的棉布為2215萬匹,到17世紀末,這項貿易直線上升……這是一種銷售范圍很廣、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帶動一場工業革命。”該材料主要說明( )A.市場需求刺激工業革命 B.資本流動帶動工業革命C.殖民掠奪引發工業革命 D.技術革新促成工業革命13.語言的傳播和發展,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在 15~17世紀出現的potato(馬鈴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和19世紀出現的telephone(電話)、telegraph(電報)、electron(電子)等新詞,反映的相關重大歷史事件分別是A.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C.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 D.新航路的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14.下列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發明是A.蒸汽機的改進 B.蒸汽機車 C.內燃機車 D.電車15.對下表《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單位:萬人)》的解讀,正確的有( )1800 1850 1880 1900紐約 6.4 69.6 191.2 343.7倫敦 95.9 268.1 476.7 658.1東京 80 —— 105 160悉尼 0.8 2 22.5 48.2①城市人口逐步上升 ②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③城市化進程推動工業革命 ④表中城市人口數量差異性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6.馬克思認為“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也不能再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由此推斷,馬克思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原因有①資本主義制度的保證②海外市場擴大的需求③生產技術提高的推動④早期資本的原始積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7.在整個19世紀,來自美洲的白糖簡直變成了一種英國窮人的食品。它是除茶葉外唯一種對英國大眾的飲食習慣產生重大影響的進口商品,“在英國人均卡路里攝入量中所占比例從2%提高到14%”。以上材料作為直接論據可以用來探究A.對外擴張與英國資本主義發展 B.工業革命與社會結構轉型C.民種植園經濟與美洲的獨立運動 D.世界市場與民眾且常生活18.一位生活在19世紀歐美某發達國家的城市居民,可能經歷的情況有①乘火車外出旅行 ②打電話與朋友交流③晚上在電燈下閱讀報紙 ④上網查閱資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9.工業革命后的英國,逐漸在國民收入的比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A.農業 B.工業 C.服務業 D.手工業20.“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話體現了火車在經濟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火車這一交通工具在交通運輸中的廣泛應用,得益于被稱為“鐵路機車之父”的A.富爾頓 B.史蒂芬孫 C.萊特兄弟 D.卡爾 本茨二、非選擇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英國是一個島國,新航路開辟后,處在世界商業通道的中心。由此刺激了英國的經濟,讓它向工業經濟發展。 光榮革命以后,英國形成一種寬松的社會和政治環境。工業革命是人的創造力的煥發,如果社會是壓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創造都會被扼殺在萌芽階段。——據錢乘旦《英國通史》等改編材料三:哥倫布和其他航海家的發現之旅主要目的也是幫助歐洲人找到富饒的中國。為什么哥倫布時代的歐洲人會認為中國是富饒的國度呢?……拜哥倫布所賜,歐洲人終于找到了財富。——摘編自[美]杰克·戈德斯通《為什么是歐洲?》(1)圖1中的人物與哪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有關? 圖1中的人物與圖2政治體制之間存在何種關系?(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說明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回答哥倫布時代的歐洲人怎么知道當時“中國是富饒的國度”。如何評析歐洲人認為的“中國是富饒的國度”這個論斷?(4)運用上述材料所提及的事件及其影響,簡述“從16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方世界優勢形成”的原因。22.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1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革命使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總人口的51%;資產階級推動了議會改革,選民人數由50萬增加到了81.3萬。政府先后出臺了《濟貧法修正案》、《工廠法》、《十小時工作法》、《公共衛生法》等,逐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在工業革命中,很多工廠沿河而建,大煙囪冒出的濃煙籠罩市區,工廠廢棄物對河流構成嚴重污染。材料二:19世紀中后期,西方發明的輪船、火車、有線電報、照相、電影等陸續傳入中國,人們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訊方便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材料三: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材料四:早在1843年,英國議會就討論通過了控制蒸汽機和爐灶排放煙塵的法案;1863年,議會通過了第一個《堿業法》,要求制堿行業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蘭制堿工藝所產生的毒氣。(1)材料一所指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哪一個國家?它的擴展使人類進入到了什么時代?(2)根據材料一,從經濟、政治、城市、社會等角度中選取一個角度分析西方工業革命的進步性,并指出工業化帶來的主要問題。(3)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對中國的影響。(4)分別舉一例說明洋務派“師夷長技”在工業和海防建設方面取得的具體成就,并概括洋務運動的進步意義。(5)綜合以上材料,談談近代的工業化進程對我國當前工業化建設有什么啟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2世界近現代史篇之科技創新與工業革命一、選擇題1.有一首流行于英國19世紀初期的歌曲:“當你走進一家破落的織布店,兩三部織布機映入眼簾,如同廢物一般地被冷落在角落。你問這般光景是何原因?店里的老母親說得可憐:女兒們因為織布機不方便,離家到工廠去賺錢。”歌曲中這家織布店的沒落是受到了哪一事件的沖擊( )A.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 C.文藝復興 D.地理大發現【答案】A【解析】根據題干材料中的 “工廠”等信息可知,材料中織布店的沒落主要是受到了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沖擊。1840年前后,機器大生產取代了工場手工業,英國完成第一次工業革命,受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沖擊,出現題干材料中的情景。A項正確;資產階級革命推翻封建統治,排除B項;文藝復興運動是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排除C項;地理大發現是新航路開辟,使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排除D項。故選A項。2.如圖,以下交通工具出現的先后順序是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③①④② D.④②①③【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87年卡爾·本茨發明第一輛汽車;1814年,英國人喬治·斯蒂芬森發明了第一臺蒸汽機車;1903年萊特兄弟制造出了第一架依靠自身動力進行載人飛行的飛機;1807年,富爾頓建造的“克萊蒙特”號在美國哈德遜河上試航,獲得成功。所以正確排序應該是④②①③,故D正確,排除ABC。故選擇D。3.大國重器是一個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體現。下列事物,屬于18至19世紀英國重器的是( )A.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機 B.富爾頓的蒸汽輪船C.卡爾·本茨的汽車 D.萊特兄弟的飛機【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世紀英國人瓦特改進的蒸汽機作為動力機得到廣泛應用,使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所以屬于18至19世紀英國“重器”的是瓦特的改良型蒸汽機,故選項A正確;富爾頓、萊特兄弟是美國人,故排除B和D;卡爾 本茨是德國人,故排除C。故選擇A。4.從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來看,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的共同作用是( )A.開辟了殖民道路 B.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C.自由平等理念的傳播 D.引起了世界工人運動【答案】B【解析】歐洲殖民者隨著新航路的開辟,對亞洲、非洲、美洲展開了數百年的殖民掠奪和擴張,促進了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推動歐洲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發展,因此從對世界歷史的影響來看,開辟新航路、殖民擴張、工業革命的共同作用是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B項正確;開辟了殖民道路與資產階級革命不符,排除A項;自由平等理念的傳播 與殖民擴張不符,排除C項;引起了世界工人運動與殖民擴張不符,排除D項。故選B。5.1830年,英國小女孩佛朗絲興奮地搭乘了一種新式交通工具。她描述道:“現在我們以它的最高速度每小時30英里即48公里出發,它比鳥的飛翔速度還要快。你難以想象切開空氣向前奔跑的感覺是怎樣的——它的運動也十分平穩。”這種新式交通工具是( )A.馬車 B.蒸汽機車 C.汽車 D.飛機【答案】B【解析】1814年,英國人喬治 斯蒂芬森發明了第一臺蒸汽機車,從此開始,人類加快了進入工業時代的腳步,蒸汽機車成為這個時代文化和社會進步的重要標志和關鍵工具,英國小女孩弗朗絲 金伯爾搭乘的這種新式交通工具是蒸汽機車,B項正確;馬車不是當時的新式交通工具,排除A項;汽車、飛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排除CD項。故選B。6.“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再也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機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革命。”由此看出,引發工業革命的直接原因是( )A.蒸汽機和機器的發明 B.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C.社會購買力的增加 D.君主立憲制的確立【答案】B【解析】由“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再也不能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機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革命。”可以看出,市場需求的不斷擴大,引發了大機器生產取代手工勞動的工業革命。B符合題意;ACD不符合題意,排除。故選B。7.不列歷史史實與歷史解釋對應正確的是( )選項 歷史史實 歷史解釋A 哥白尼提出了“日心說” 拉開了文藝復興的序幕B 牛頓提出萬有引力定律 被譽為歐洲“科學革命的開端”C 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得到普遍使用 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D 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 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端A.A B.B C.C D.D【答案】C【解析】1785年以后瓦特改良的蒸汽機得到廣泛使用,使人類獲得了充足的動力,從而使進入蒸汽時代,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成為工業革命的標志,C項正確;哥白尼提出“日心說”被譽為“科學革命的開端”,排除A項;牛頓在科學巨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系統闡述了運動的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概括了物體機械運動的基本規律,從而建立起經典力學的完整體系--牛頓力學,排除B項;第一次工業革命中,1814年,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蒸汽機車,排除D項。故選C。8.1492年哥倫布從歐洲到美洲歷時37天,1838年人們乘船從歐洲到美洲僅需19天。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 )A.第二次工業革命、法拉第、卡爾·本茨 B.工業革命、瓦特、富爾頓C.第二次工業革命、法拉第、萊特兄弟 D.工業革命、瓦特、史蒂芬森【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分析可知,1838年,工業革命已經在多個國家開展,伴隨著工業革命的產生,美國人富爾頓發明了汽船,所以縮短了海上航行的時間,汽船的動力機械是瓦特改良的蒸汽機。所以這一巨大變化得益于工業革命的瓦特和富爾頓。B符合題意;1838年第二次工業革命還未開始,排除AC;史蒂芬孫發明的火車,排除D。故選B。9.某班歷史興趣小組對《工業革命》一課進行自主學習和探究之后,寫出了四篇歷史小論文。其中論文題目不正確的是( )A.《工業革命建立了現代工廠制度》 B.《工業革命以飛梭的發明為標志》C.《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 D.《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答案】B【解析】珍妮機的發明,標志著工業革命的開始,故B論文題目不正確,符合題意;工業革命確立了現代工廠制度,故A論文題目正確,不符合題意;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進了經濟的迅速發展,故C論文題目正確,不符合題意;工業革命使工場手工業發展到大機器生產,故D論文題目正確,不符合題意;故選B。10.1727年牛頓以85歲的高齡過世時,英國人將他葬于西敏寺。詩人亞歷山大·波普為牛頓寫下了以下這段墓志銘:“自然與自然的定律,都隱藏在黑暗之中;上帝說讓牛頓來!于是,一切變為光明。”牛頓的貢獻是A.創立完整的力學體系 B.提出相對論C.發現慣性定律 D.提出生物進化論【答案】A【解析】 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在天文學上發現萬有引力定律,在數學上創建微積分,在力學上創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故A符合題意;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慣性定律是牛頓力學理論體系的一部分,英國生物學達爾文提出生物進化論,排除BCD。故選A。11.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帶來文明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具體表現在①交通堵塞 ②生產力提高 ③空氣嚴重污染 ④犯罪率上升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工業化和城市化在帶來文明的同時,也產生了許多問題,如城市人口擁擠,交通堵塞,工廠排放廢氣、廢水,造成空氣嚴重污染,環境問題凸顯,貧富分化加劇導致城市上犯罪率上升,①③④正確;工業化和城市化推動生產力提高,有利于人類社會的進步,屬于積極意義而非問題,②排除。C正確,ABD排除。故選C。12.“1625年,運往歐洲的棉布為2215萬匹,到17世紀末,這項貿易直線上升……這是一種銷售范圍很廣、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帶動一場工業革命。”該材料主要說明( )A.市場需求刺激工業革命 B.資本流動帶動工業革命C.殖民掠奪引發工業革命 D.技術革新促成工業革命【答案】A【解析】依據“……這是一種銷售范圍很廣、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帶動一場工業革命”可知材料強調的是需求對生產的刺激作用,由于工場手工業時期的商品生產已無法滿足市場需要,因此呼喚一場科技革命的到來,據此得出市場需求刺激工業革命,A正確;題干沒有體現資本流動、殖民掠奪或技術革新的作用,BCD排除。故選A。13.語言的傳播和發展,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息息相關。在 15~17世紀出現的potato(馬鈴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和19世紀出現的telephone(電話)、telegraph(電報)、electron(電子)等新詞,反映的相關重大歷史事件分別是A.新航路的開辟、工業革命 B.資產階級革命、工業革命C.資產階級革命、啟蒙運動 D.新航路的開辟、第二次工業革命【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知識,“15~17世紀出現的potato(馬鈴薯)、banana(香蕉)、maize(玉米)”對應的是新航路的開辟,15、16世紀之交,歐洲人開辟新航路。迎來了地理大發現的時代,期間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推動了原產自美洲的馬鈴薯、玉米等物種向外傳播,“19世紀出現的telephone(電話)、telegraph(電報)、electron(電子)等新詞”對應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19世紀70年代以來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出現了電話、電報等新式通訊工具,D正確;據此分析ABC排除。故選D。14.下列屬于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重大發明是A.蒸汽機的改進 B.蒸汽機車 C.內燃機車 D.電車【答案】B【解析】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1825年,史蒂芬孫設計制造的“旅行者號”蒸汽機車在新鋪設的鐵路上試車成功。蒸汽機在交通運輸業中的應用,使人類邁入了“火車時代”,B符合題意;蒸汽機的改進屬于動力方面的重大發明,A不符合題意;CD兩項屬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重大發明,排除CD。故選B。15.對下表《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單位:萬人)》的解讀,正確的有( )1800 1850 1880 1900紐約 6.4 69.6 191.2 343.7倫敦 95.9 268.1 476.7 658.1東京 80 —— 105 160悉尼 0.8 2 22.5 48.2①城市人口逐步上升 ②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③城市化進程推動工業革命 ④表中城市人口數量差異性大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根據“《近代城市人口的變遷(單位:萬人)》表格數據”可知,表格反映①城市人口逐步上升,符合題意;②城市化進程逐步加快,符合題意;工業革命推動城市化進程,③排除;表中城市人口數量差異性大,④符合題意。所以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擇D。16.馬克思認為“市場總是在擴大,需求總是在增加。工場手工業也不能再滿足這種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機器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由此推斷,馬克思認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原因有①資本主義制度的保證②海外市場擴大的需求③生產技術提高的推動④早期資本的原始積累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根據“市場總是在擴大……就引起了工業中的革命”概括可知,馬克思認為是市場的不斷擴大,拉動了消費需求,從而最終刺激了技術革新。因此②③正確。C正確;資本主義制度、資本積累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①④錯誤。因此ABD錯誤。綜上故選C。17.在整個19世紀,來自美洲的白糖簡直變成了一種英國窮人的食品。它是除茶葉外唯一種對英國大眾的飲食習慣產生重大影響的進口商品,“在英國人均卡路里攝入量中所占比例從2%提高到14%”。以上材料作為直接論據可以用來探究A.對外擴張與英國資本主義發展 B.工業革命與社會結構轉型C.民種植園經濟與美洲的獨立運動 D.世界市場與民眾且常生活【答案】D【解析】隨著世界市場的不斷擴展,像茶葉、白糖等輸入到歐洲的數量不斷增加,已經成為歐洲民眾生活中較普遍的食品,因此可以看出,世界市場不斷影響著歐洲民眾的日常生活。故選項D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對外擴張,故選項A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體現社會結構轉型,故選項B不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美洲的獨立運動,故選項C不符合題意。故選D。18.一位生活在19世紀歐美某發達國家的城市居民,可能經歷的情況有①乘火車外出旅行 ②打電話與朋友交流③晚上在電燈下閱讀報紙 ④上網查閱資料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電話和電燈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19世紀歐美某發達國家的城市居民可以享受到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故①②③符合題意;互聯網是第三次科學技術革命的成就,所以19世紀的居民不可能上網查資料,④不符合題意。故選①②③組合,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19.工業革命后的英國,逐漸在國民收入的比例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A.農業 B.工業 C.服務業 D.手工業【答案】B【解析】工業革命開始后,工業產值在英國社會總產值中不斷上升,逐漸在國民收入的比例中占據主導地位,故排除ACD,B符合題意。故選B。20.“火車一響,黃金萬兩”,這句話體現了火車在經濟發展中起到的重要作用。火車這一交通工具在交通運輸中的廣泛應用,得益于被稱為“鐵路機車之父”的A.富爾頓 B.史蒂芬孫 C.萊特兄弟 D.卡爾 本茨【答案】B【解析】英國人史蒂芬孫于1814年發明了火車機車被譽為“鐵路機車之父”,故B符合題意;富爾頓發明了汽船,萊特兄弟發明了飛機,卡爾·本茨發明了汽車,排除ACD。故選B。二、非選擇題2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材料二:英國是一個島國,新航路開辟后,處在世界商業通道的中心。由此刺激了英國的經濟,讓它向工業經濟發展。 光榮革命以后,英國形成一種寬松的社會和政治環境。工業革命是人的創造力的煥發,如果社會是壓制性的,控制型的,那么任何創造都會被扼殺在萌芽階段。——據錢乘旦《英國通史》等改編材料三:哥倫布和其他航海家的發現之旅主要目的也是幫助歐洲人找到富饒的中國。為什么哥倫布時代的歐洲人會認為中國是富饒的國度呢?……拜哥倫布所賜,歐洲人終于找到了財富。——摘編自[美]杰克·戈德斯通《為什么是歐洲?》(1)圖1中的人物與哪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有關? 圖1中的人物與圖2政治體制之間存在何種關系?(2)根據材料二及所學知識,說明工業革命為什么首先在英國發生。(3)根據材料三及所學知識,回答哥倫布時代的歐洲人怎么知道當時“中國是富饒的國度”。如何評析歐洲人認為的“中國是富饒的國度”這個論斷?(4)運用上述材料所提及的事件及其影響,簡述“從16世紀初到18世紀中葉……方世界優勢形成”的原因。【答案】(1)(1)啟蒙運動。孟德斯鳩提出“三權分立”學說,美國憲法的制定者受其影響,將政府權力劃分為三個部分即圖2。(2)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障礙;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積累了進一步發展生產的資本。(3)《馬可·波羅行紀》有關中國遍地黃金的描述在歐洲廣為流傳(或《馬可·波羅行紀》在歐洲廣為流傳)。明至清前期,中國的經濟繼續發展,經濟繁榮;但清朝中后期各種社會危機開始凸顯。(4)新航路的開辟促進了西方國家資本的原始積累;啟蒙運動撼動了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精神統治,為即將到來的歐美資產階級革命奠定了思想和輿論基礎。歐美國家經過資產階級革命,先后建立起資本主義民主制度。陸續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孟德斯鳩是法國啟蒙運動思想家,孟德斯鳩提出立法權、司法權、行政權三權分立的原則,倡導天賦人權學說。美國獨立后,頒布1787年憲法,規定美國是一個聯邦制國家,聯邦權力高于各州權力,采用行政、立法、司法三權分立,此學說是由法國啟蒙思想家孟德斯鳩思想的實踐。(2)根據所學可知,新航路開辟后,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促使人們改革生產技術、提高生產力。英國是當時世界生第一個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的國家,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英國的殖民地不斷擴張,國內外市場不斷擴大,工場手工業生產已經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工業革命完成后,英國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是大機器生產。(3)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意大利人馬可 波羅的《馬可 波羅行紀》一書描述了亞洲國家富有黃金,在歐洲廣為流傳,激起了歐洲對東方的向往。 明至清前期,中國農業興盛、手工業發展、商業繁榮、海外貿易發達,我國農耕文明達到頂峰,但清朝中后期各種社會危機開始凸顯。(4)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的探究可知,新航路的開辟為資本主義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拉開了世界近代化的序幕。啟蒙運動對封建專制制度和天主教會的猛烈抨擊和對“自由”“平等”思想的宣傳,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為新興的資產階級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貴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了歐洲的社會進步。17--18世紀,歐美相繼爆發了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美國獨立戰爭與法國大革命,導致了資本主義制度在歐美的建立。工業革命以后,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22.工業化是近代以來世界歷史發展的趨勢,對人類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深遠的。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材料一:18世紀后半葉開啟的工業革命使西方社會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以英國為例,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工廠制度逐漸形成;農村人口大量流向城市,到1851年,城市人口已占總人口的51%;資產階級推動了議會改革,選民人數由50萬增加到了81.3萬。政府先后出臺了《濟貧法修正案》、《工廠法》、《十小時工作法》、《公共衛生法》等,逐漸成為一個“福利國家”。在工業革命中,很多工廠沿河而建,大煙囪冒出的濃煙籠罩市區,工廠廢棄物對河流構成嚴重污染。材料二:19世紀中后期,西方發明的輪船、火車、有線電報、照相、電影等陸續傳入中國,人們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訊方便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材料三:19世紀60~90年代,洋務派掀起了一場“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創辦了一批近代工業。材料四:早在1843年,英國議會就討論通過了控制蒸汽機和爐灶排放煙塵的法案;1863年,議會通過了第一個《堿業法》,要求制堿行業抑制95%的排放物,以控制路布蘭制堿工藝所產生的毒氣。(1)材料一所指的“工業革命”首先發生在哪一個國家?它的擴展使人類進入到了什么時代?(2)根據材料一,從經濟、政治、城市、社會等角度中選取一個角度分析西方工業革命的進步性,并指出工業化帶來的主要問題。(3)根據材料二概括西方科技成果對中國的影響。(4)分別舉一例說明洋務派“師夷長技”在工業和海防建設方面取得的具體成就,并概括洋務運動的進步意義。(5)綜合以上材料,談談近代的工業化進程對我國當前工業化建設有什么啟示?【答案】(1)英國,蒸汽時代。(2)西方工業革命帶動西方經濟的發展,為以后殖民擴張提供物質基礎。主要問題:工業化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3)西方科技成果加快了人們出行速度,通訊方便,帶動了商業的發展,豐富人們精神生活。(4)工業:江南制造總局,漢陽鐵廠等等。進步意義:引進了近代工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與發展,開辟了近代化進程。(5)大力發展科技,根據國情制定發展政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解析】(1)第一小問,通過材料一時間點”十八世紀后半葉“,結合所學知識,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英國率先爆發工業革命;第二小問,工業革命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使英國的實力增強,使英國成為資本主義世界最強大的國家,號稱“世界工廠”;第三小問,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廣泛運用為主要標志,主要發明有火車和輪船,把人們帶入了“蒸汽時代”。(2)第一小問,材料一中“資本從1750年的5億英鎊增長到1865年的60億英鎊”體現了工業革命促進了西方資本積累,帶動了經濟發展,為以后殖民擴張提供了物質基礎;“資產階級推動了議會改革,選民人數由50萬增加到了81.3萬”體現了工業革命促進資產階級的不斷壯大,人民的民主意識加強.本題還可以根據考生自己理解從其他角度分析。第二小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蒸汽機的運行主要靠煤炭資源,因此帶來的問題有工業化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3)通過材料二“人們的出行速度加快了,通訊方便了,精神生活也豐富了”,可以得出西方的科技成果改變了人們的出行方式,出行速度加快了,促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聯系,通訊變得方便了,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精神生活變得豐富了。(4)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興起,以“自強”為口號,創辦了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如安慶內軍械所、江南制造總局、福州船政局、漢陽鐵廠等,并組建我國近代第一支海軍,加強海防建設,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輪船招商局、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雖然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科技、翻譯和軍事人才,刺激了民族資本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近代化進程。(5)本題考查工業化的影響,旨在考查學生的歸納能力。可從工業化的正面與負面影響等角度作答。如:大力發展科技,根據國情制定發展政策,在發展經濟的同時注意保護環境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2:世界近現代史篇之科技創新與工業革命(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2:世界近現代史篇之科技創新與工業革命(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