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3世界近現代史篇之第二次工業革命一、選擇題1.1882年,德國人口調查中還沒有電力工業工人這一欄。1895年,電力工業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7年達107000人,說明( )A.德國就業率上升 B.世界各國進入“電氣時代”C.德國人口快速增加 D.電力工業成為德國新興產業【答案】D【解析】從題干時間上看,當時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題干反映的是德國新興產業電力工業工人由1882年的沒有到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人數逐漸增加,這說明科技發明逐步產業化。電力工業成為德國新興產業理解正確,D項正確;德國就業率不符合材料中德國電力工業發展信息,排除A項;B項中“世界各國”說法絕對,排除B項;“德國人口快速增加”顯然與材料中電力工業發展信息不符合,排除C項。故選D項。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 )A.科學技術的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B.生產和資本日益集中C.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的加強 D.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世紀六七十年代,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出不窮,并被迅速應用于工業生產,促進了工業的蓬勃發展,這就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特點是科學研究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A項正確;選項B于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后果,排除B項;選項C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排除C項;D項不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排除D項。故選A項。3.有些學者主張從能源角度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推進到“電氣時代”的原因。他們關注的主要能源應是( )A.風力 B.煤炭 C.電力 D.核能【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工業革命期間,隨著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和普遍應用,徹底改變了人類生產和生活的面貌,開創了“蒸汽時代”。蒸汽機是以煤炭為燃料的,所以他們關注的主要能源應是煤炭,B項正確;風力是蒸汽機發明前的動力,排除A項;電力發電是依靠煤炭,排除C項;核能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時期的能源,排除D項。故選B項。4.一生有1300多項發明,被稱為“發明大王”的人是( )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愛迪生【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愛迪生出生于美國俄亥俄州米蘭鎮,是世界著名的發明家、物理學家、企業家,一生有1300多項發明,包括對世界極大影響的留聲機、電影攝影機、鎢絲燈泡等,因此被稱為“發明大王”,故D正確;牛頓和愛因斯坦都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極大的促進了物理學的發展,但是并沒有“發明大王”的稱號,故排除A和C;達爾文著有《物種起源》,提出了著名的進化論理論,極大的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變革,但是并沒有“發明大王”的稱號,故排除B。故選擇D。5.1889年,第四屆世界博覽會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為迎接這次經濟盛會,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作為新的標志性建筑。下列關于這次盛會與埃菲爾鐵塔的表述,正確的有( )①鐵塔上有可能會采用電燈照明技術 ②展品中可能會有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飛機在飛行 ④人們可以采用電話這種快捷方便的方式進行聯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據所學知,美國人萊特兄弟于1903年發明了飛機,實現了人類翱翔天空的夢想,所以1889年,第四屆世界博覽會不可能看到巴黎上空有飛機在飛行,排除含③的選項;19世紀70年代開始進行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發明電燈,鐵塔上有可能會采用電燈照明技術,①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②符合題意;第二次工業革命發明電話,④符合題意。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6.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人類在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下列發明者和發明成果對應正確的是( )A.法拉第——汽車 B.菜特兄弟——電報 C.愛迪生——電燈 D.貝爾——飛機【答案】C【解析】1879年,美國科學家愛迪生研制成功耐用碳絲燈泡,為世界帶來了光明,C項正確;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現象,為發電機的研制奠定了理論基礎;德國工程師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輛汽車,排除A項;1903年美國的菜特兄弟發明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美國人莫爾斯發明電報,排除B項;1876年貝爾發明電話;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類歷史上第一架飛機,排除D項。故選C。7.兩次工業革命分別開啟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區分它們的主要根據是A.能源動力 B.通信技術 C.交通工具 D.機器設備【答案】A【解析】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瓦特改良蒸汽機,解決了企業發展的動力問題,把人類帶進“蒸汽時代”。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由于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電力逐步取代蒸汽機,成為工廠的主要動力,故區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的主要依據是能源動力的不同,A符合題意;通信技術不是兩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排除B;交通工具、機械設備都不是區分的主要依據,排除CD。故選A。8.下圖是“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發展示意圖”,從中可以看出資本主義工業發展速度在1870年后發生了顯著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擴張的開始進行 B.開始使用大機器生產C.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 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答案】D【解析】依據“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發展示意圖”,從中可以看出資本主義工業發展速度在1870年后顯著增加,結合所學可知導致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1870年以后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展,人類社會進入電氣時代,資本主義生產力再一次出現飛躍,D正確;15、16世紀之交開辟新航路后,西方已經開始殖民擴張,A排除;1765年,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展,人類開始使用大機器生產取代工場手工業,B排除;17、18世紀,英國等少數國家較早開展資產階級革命,資本主義制度已經開始確立,C排除。故選D。9.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各項史實與推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D【解析】新航路的開辟使以歐洲為中心 的資本主義世界市場開始形成,促進了西歐資本主義發展,①正確;第二次工業革命以電力的發明和應用為主要標志,使人類進入到電氣時代,②正確;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成功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排除③;到1957年底,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超額完成,建立起國家工業化的初步基礎,故④正確。故選①②④組合,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10.下圖是1801—1911年英國城市化進程的統計,圖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紡織工人數量增加 B.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C.對外加強殖民掠奪 D.“電氣時代”的到來【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英國于18世紀60年代開始了工業革命,工廠數量增多,需要更多的勞動力,使得很多人口流向城市。1870年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后,電力取代蒸汽成為工廠的主要動力,促進了工廠技術的發展,更多的人口流向城市,C符合題意;D項說法片面,排除;兩次工業革命在交通業和重工業,紡織業等方面都迅速發展,不僅僅增加紡織工人,A項排除;對外加強殖民掠奪增加了原材料和市場,但不是城市人口增加的主要原因,B項不符合題意;故選C。11.閱讀下面“英、美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1830--1900年)”對比表。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年份 1750 1800 1 830 1860 1880 1900英國(%) 1.9 4.3 9.5 19.9 22.9 18.5美國(%) 0.1 0.8 2.4 7.2 14.7 23.6①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美工業都獲得較快發展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工業逐漸趕超了英國③英國工業在十九世紀末期陷人了停滯和倒退 ④美國工業的崛起是英國工業發展的最大阻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答案】A【解析】第一次工業革命開始于18世紀六十年代,完成于19世紀上半期,從題干表格中可看出在此期間英美工業都獲得較快發展,①符合題意;1900年英國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為18.5%,美國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為23.6%,1900年處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說明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工業逐漸趕超了英國,②符合題意;③在題干表格中不能體現,排除;④不符合史實,排除。所以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選擇A。12.近現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以下科技成果中屬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是( )①汽船 ②攝影機 ③汽車 ④飛機 ⑤計算機 ⑥核電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答案】B【解析】汽船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①排除;計算機和核電站是第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⑤⑥排除;②③④項都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發明,符合題意。所以B符合題意,ACD排除。故選擇B。13.下列關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車、飛機的動力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前者是蒸汽機,后者是電動機 B.前者是內燃機,后者是電動機C.前者是蒸汽機,后者是內燃機 D.前者是內燃機,后者是發電機【答案】C【解析】火車研制于第一次工業革命期間,故動力最早的是蒸汽機,飛機研制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故動力是內燃機,C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項不符,排除。故選擇C。14.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深遠影響是( )A.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B.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不平衡性加強C.促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擴張 D.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答案】D【解析】19世紀晚期,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發生重大變化,科學技術的發展和生產的發展,使大量的社會財富日益集中到少數大資本家手中。生產和資本的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D符合題意;ABC項不是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深遠影響,排除。故選擇D。1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勢頭超過英國的兩個國家是A.法國和德國 B.中國和美國 C.法國和美國 D.美國和德國【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和德國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源地和中心,技術革新和發明創造層出不窮,發展勢頭超過英國,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16.“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有關的表述,正確的是①由于內燃機具的誕生,世界石油產量巨增②19世紀后期,非洲大陸百姓驚奇地看著一個巨大的機器怪物在兩條鐵棍上行走,頭上冒著隆隆的黑煙③某中國記者用無線電報向自己的國家發回巴黎和會的消息④英國某紡織老板大規模擴大工廠,用機器取代手工勞動生產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答案】C【解析】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以石油為燃料的內燃機成為新的動力,刺激了世界石油產量巨增,故①符合題意;“19世紀后期,非洲大陸百姓驚奇地看著一個巨大的機器怪物在兩條鐵棍上行走,頭上冒著隆隆的黑煙”是指火車,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排除②;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出現了以電報等為代表的新式通信技術,③符合題意;用機器取代手工勞動生產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排除④。故選①③組合,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17.觀察下圖,促使石油開采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是( )A.蒸汽機的產生 B.電力的廣泛應用 C.飛機的研制成功 D.內燃機的應用【答案】D【解析】根據圖片信息可知,石油開采量發生變化是在19世紀后期。19世紀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興起。19世紀80年代,德國人卡爾·本茨等人設計出內燃機,使用液體作燃料,在汽缸內燃燒。由于內燃機的發明,到19世紀末期20世紀初期,石油的產量迅速增長,石油工業迅速發展。A項蒸汽機的產生錯誤,蒸汽機使用煤炭為燃料,不符合題意;B項電力的廣泛應用與“石油開采量發生變化”無關,不符合題意;C項飛機的研制成功是促使石油開采量發生變化的因素之一,不是主要因素,不符合題意;D項內燃機的應用是促使石油開采量發生變化的因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8.下列事物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飛機 ②馬車 ③汽車 ④汽船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④①【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馬車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已有,②是最早的;汽船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汽車發明的時間是1877年,飛機發明的時間是1903年,正確的順序是②④③①,故B正確;ACD錯誤,故排除ACD項。故選B。19.“航空飛行器的先驅”指的是( )A.馮如兄弟 B.蒙特哥菲爾兄弟 C.瓦特 D.萊特兄弟【答案】D【解析】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1903年12月的一天,美國的萊特兄弟制造的飛機試飛成功,把人類的理想變成了現實,是航空飛行器的先驅,D符合題意;馮如是中國第一位飛機設計師。他是中國最早從事飛機研制、設計、制造的人,A排除;蒙特哥菲爾兄弟與題干“航空飛行器的先驅”無關,B排除;瓦特改良蒸汽機,C排除。故選擇D。20.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現代史上,科技革命不僅大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而且造就了許多新職業, 為人類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下列職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汽船船長——飛行員——汽車駕駛員——火車司機B.汽車駕駛員——汽船船長——火車司機——飛行員C.汽車駕駛員——飛行員——汽船船長——火車司機D.汽船船長——火車司機——汽車駕駛員——飛行員【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汽船是美國人富爾頓1807年發明的,火車是英國人史蒂芬孫1814年發明的,都是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汽車是德國人卡爾 本次1885年制成的,飛機是1903年美國人萊特兄弟制成的,汽車和飛機是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就,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擇D。二、非選擇題21.世界近代史上,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縱觀世界歷史,似乎可以認為,過去一萬年,人類經歷的兩次最大變革,一是農業革命,二是工業革命。前者迎來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則開創了過去兩個世紀的現代全球文明。——帕爾默《現代世界史》(1950年版)材料二: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拋棄了英國模式,轉向重工業發展……憑借其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周斌、李水風《中國:做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材料三: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社會在炮火的逼迫下趕往近代最初的一步。(1)帕爾默說的“開創了過去兩個世紀的現代全球文明”的工業革命共有兩次。這兩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美國的“世界工廠”與英國相比有何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美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政治因素。(3)西方人“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戰爭?它與工業革命有何聯系?【答案】(1)蒸汽機的普遍使用;電力的廣泛應用。(2)不同:美國主要發展重工業。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奴隸制,為資本主義經濟進一步發展掃清了障礙。(3)鴉片戰爭;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對中國發動鴉片戰爭。【解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兩次工業革命工業革命是第一次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第1問:開始于18世紀60年代英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由于瓦特改良蒸汽機的發明及推廣應用,使人類進入“蒸汽時代”。第2問:19世紀70年代開始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逐步取代蒸汽,成為工廠機器的主要動力,人類進入“電氣時代”。(2)第一問:據“美國拋棄了英國模式,轉向重工業發展……”概括可知,美國“世界工廠”的特點是發展重工業。第二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美國在1861年組織進行了南北戰爭,維護了國家統一,廢除了黑人奴隸制度,進一步完善了美國的民主制度,為美國資本主義發展進一步掃清了障礙。(3)第一問:根據“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可知1514后的325年,即是1839年.根據所學可知,1839年林則徐虎門銷煙成為英國發動侵華戰爭的借口,英國于1840年發動了鴉片戰爭,成為近代史的開端。第二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在完成工業革命后,需要擴大市場。為了打開中國市場,英國向中國發動了鴉片戰爭。22.回顧大國崛起,借鑒歷史經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率先在世界上開展政治革命,導致現代國家制度的誕生;率先開展經濟革命,導致工業生產方式的形成;率先開展社會革命,導致現代社會的出現……所有這些革命都是用和平、漸進的方式完成的。——錢乘旦材料二:獨立戰爭的勝利獲得了政治上的主權;美國內戰的勝利結束維護了國家主權的統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迅猛發展……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擁有雄厚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美國已經在美洲崛起。——《大國崛起》(1)寫出英國以和平、漸進方式進行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的名稱,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兩次革命對英國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述美國崛起的歷史進程。【答案】(1)政治:光榮革命;經濟:工業革命。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使英國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2)獨立戰爭的勝利獲得了國家主權: 1787 年憲法確立了新的政治體制:南北戰爭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后來居上,率先實現電氣化。【解析】(1)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發動了宮廷政變,這場革命未有流血,因此歷史學家將其稱之為“光榮革命”。18世紀60年代開始于英國的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生產力,改變了世界面貌,是一場和平的但威力并不因此減弱的革命。光榮革命后,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標志著君主立憲制的確立。19世紀中期,英國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生產效率得到極大提高,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2)美國獨立戰爭贏得了國家獨立;1787年憲法確立了美國比較民主的資產階級政治體制;南北戰爭的勝利,維護了國家統一;美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采用新技術,新設備,起點高,發展快,在19世紀末20世紀初,成為世界上頭號工業強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3世界近現代史篇之第二次工業革命一、選擇題1.1882年,德國人口調查中還沒有電力工業工人這一欄。1895年,電力工業工人就有25000人,到1907年達107000人,說明( )A.德國就業率上升 B.世界各國進入“電氣時代”C.德國人口快速增加 D.電力工業成為德國新興產業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突出特點( )A.科學技術的發展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 B.生產和資本日益集中C.世界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系的加強 D.與第一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3.有些學者主張從能源角度分析第二次工業革命把人類推進到“電氣時代”的原因。他們關注的主要能源應是( )A.風力 B.煤炭 C.電力 D.核能4.一生有1300多項發明,被稱為“發明大王”的人是( )A.牛頓 B.達爾文 C.愛因斯坦 D.愛迪生5.1889年,第四屆世界博覽會在法國首都巴黎舉行。為迎接這次經濟盛會,巴黎修建了300米高的埃菲爾鐵塔作為新的標志性建筑。下列關于這次盛會與埃菲爾鐵塔的表述,正確的有( )①鐵塔上有可能會采用電燈照明技術 ②展品中可能會有以柴油為燃料的內燃機③看到巴黎上空有飛機在飛行 ④人們可以采用電話這種快捷方便的方式進行聯系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6.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人類在技術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下列發明者和發明成果對應正確的是( )A.法拉第——汽車 B.菜特兄弟——電報 C.愛迪生——電燈 D.貝爾——飛機7.兩次工業革命分別開啟了“蒸汽時代”和“電氣時代”,區分它們的主要根據是A.能源動力 B.通信技術 C.交通工具 D.機器設備8.下圖是“資本主義世界工業發展示意圖”,從中可以看出資本主義工業發展速度在1870年后發生了顯著變化。導致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A.殖民擴張的開始進行 B.開始使用大機器生產C.資本主義制度開始確立 D.第二次工業革命的開展9.歷史推論離不開對史實的正確解讀。下列各項史實與推論之間邏輯關系正確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0.下圖是1801—1911年英國城市化進程的統計,圖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比例發生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紡織工人數量增加 B.兩次工業革命的推動C.對外加強殖民掠奪 D.“電氣時代”的到來11.閱讀下面“英、美工業生產占世界相對份額(1830--1900年)”對比表。下列對此解讀,正確的是( )年份 1750 1800 1 830 1860 1880 1900英國(%) 1.9 4.3 9.5 19.9 22.9 18.5美國(%) 0.1 0.8 2.4 7.2 14.7 23.6①第一次工業革命使英美工業都獲得較快發展 ②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美國工業逐漸趕超了英國③英國工業在十九世紀末期陷人了停滯和倒退 ④美國工業的崛起是英國工業發展的最大阻力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2.近現代以來,科學技術的進步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質量和生活方式。以下科技成果中屬于第二次科技革命的是( )①汽船 ②攝影機 ③汽車 ④飛機 ⑤計算機 ⑥核電站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⑤⑥ D.③④⑥13.下列關于世界上最早研制成功的火車、飛機的動力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前者是蒸汽機,后者是電動機 B.前者是內燃機,后者是電動機C.前者是蒸汽機,后者是內燃機 D.前者是內燃機,后者是發電機14.第二次工業革命對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深遠影響是( )A.推動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B.使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不平衡性加強C.促進資本主義國家的對外擴張 D.資本主義進入帝國主義階段15.第二次工業革命中,發展勢頭超過英國的兩個國家是A.法國和德國 B.中國和美國 C.法國和美國 D.美國和德國16.“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下列與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有關的表述,正確的是①由于內燃機具的誕生,世界石油產量巨增②19世紀后期,非洲大陸百姓驚奇地看著一個巨大的機器怪物在兩條鐵棍上行走,頭上冒著隆隆的黑煙③某中國記者用無線電報向自己的國家發回巴黎和會的消息④英國某紡織老板大規模擴大工廠,用機器取代手工勞動生產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7.觀察下圖,促使石油開采量發生變化的因素是( )A.蒸汽機的產生 B.電力的廣泛應用 C.飛機的研制成功 D.內燃機的應用18.下列事物出現的先后順序是( )①飛機 ②馬車 ③汽車 ④汽船A.①③②④ B.②④③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④①19.“航空飛行器的先驅”指的是( )A.馮如兄弟 B.蒙特哥菲爾兄弟 C.瓦特 D.萊特兄弟20.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近現代史上,科技革命不僅大大地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而且造就了許多新職業, 為人類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下列職業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汽船船長——飛行員——汽車駕駛員——火車司機B.汽車駕駛員——汽船船長——火車司機——飛行員C.汽車駕駛員——飛行員——汽船船長——火車司機D.汽船船長——火車司機——汽車駕駛員——飛行員二、非選擇題21.世界近代史上,工業文明的浪潮對世界各國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縱觀世界歷史,似乎可以認為,過去一萬年,人類經歷的兩次最大變革,一是農業革命,二是工業革命。前者迎來了人類文明的曙光,而后者則開創了過去兩個世紀的現代全球文明。——帕爾默《現代世界史》(1950年版)材料二:隨著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興起,美國拋棄了英國模式,轉向重工業發展……憑借其在科學技術上的領先優勢,成為了新的“世界工廠”。——周斌、李水風《中國:做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工廠”》材料三:這場戰爭,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國起,是他們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對于中國人來說,這場戰爭是一塊界碑。它銘刻著中世紀古老社會在炮火的逼迫下趕往近代最初的一步。(1)帕爾默說的“開創了過去兩個世紀的現代全球文明”的工業革命共有兩次。這兩次工業革命的標志分別是什么?(2)根據材料二,指出美國的“世界工廠”與英國相比有何不同?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要說明美國成為“世界工廠”的政治因素。(3)西方人“積325年窺探之后的一逞”指什么戰爭?它與工業革命有何聯系?22.回顧大國崛起,借鑒歷史經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英國率先在世界上開展政治革命,導致現代國家制度的誕生;率先開展經濟革命,導致工業生產方式的形成;率先開展社會革命,導致現代社會的出現……所有這些革命都是用和平、漸進的方式完成的。——錢乘旦材料二:獨立戰爭的勝利獲得了政治上的主權;美國內戰的勝利結束維護了國家主權的統一,促進了資本主義生產的迅猛發展……到19世紀末20世紀初,擁有雄厚實力和國際影響力的美國已經在美洲崛起。——《大國崛起》(1)寫出英國以和平、漸進方式進行的政治革命和經濟革命的名稱,分別用一句話概括這兩次革命對英國的影響。(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簡述美國崛起的歷史進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3:世界近現代史篇之第二次工業革命(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3:世界近現代史篇之第二次工業革命(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