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4:世界近現代史篇之俄、日、德的崛起(原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4:世界近現代史篇之俄、日、德的崛起(原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4
世界近現代史篇之俄、日、德的崛起
一、選擇題
1.《全球通史》中寫道:“(明治維新的領導者)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成分感興趣。”文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 )
①天皇制度 ②科學技術 ③生活方式 ④學校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我不要農民過得優厚,但我要防止俄國的暴動。我認為,我們要農民同土地割裂就會點燃俄國。”下列對“我”的做法評論符合史實的是( )
①是對農奴的一場掠奪 ②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殘余 
③徹底解決了農奴的土地問題 ④維護了貴族地主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3.下列各項,屬于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內容的是( )
①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②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
③加強中央集權,創建紀律嚴明的常備軍
④農奴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必須出高價贖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4.在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過程中第一次王朝戰爭是對誰進行的?( )
A.奧地利 B.丹麥 C.瑞士 D.法國
5.19世紀70年代歐洲流行一句話“歐洲失去了一位婦人,卻迎來了一位主人”。這位新的 主人是( )
A.改革后的俄羅斯 B.革命中的法蘭西
C.統一后的德意志 D.輝煌中的英格蘭
6.列寧說:“俾斯麥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的進步事業。”這里的“進步事業”是指( )
A.推行“鐵血”政策 B.統一德意志
C.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 D.實行封建改革
7.明治維新期間,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列屬于社會生活方面的是( )
A.努力發展教育 B.實行征兵制 C.加強中央集權 D.發展近代工業
8.《大國崛起》中說到:“公歷取代了農歷,元旦取代了春節;天皇帶頭吃起了牛肉,官員們穿上了燕尾服;理發館的生意開始忙碌起來,男人們剪掉發髻,修剪成西式短發。”下列選項中與這些日本社會新現象出現關系最為密切的改革措施是( )
A.廢藩置縣 B.發展工業 C.文明開化 D.君主立憲
9.有史學家認為“文明雖有進步,在今天,世界沒有力量的國家,仍舊是不能共存的國家。”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有
①清政府封建腐朽慘遭侵略,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日本幕府統治封閉落后遭美國以炮艦威逼打開國門
③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④拿破侖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并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義務教育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部分目錄,其體現的學習主題是
A.新體制的創立 B.走出中世紀的蒙昧
C.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D.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11.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為執行法律或保持公共安寧秩序及增進臣民之幸福,得發布或使令政府發布必要之命令,但不得以命令改變法律。”這表明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是
A.君主立憲制 B.民主共和制 C.總統制 D.君主專制
12.下列通過資本主義道路走上現代化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美國 ③蘇聯 ④日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3.《中國通史》指出:“西人挾兵力以求通商,則深閉固拒,以致危辱;到外力的壓迫深了,才幡然改圖……這是歐人東略以后,東洋諸國所同抱的態度。”下列能印證此觀點的是
A.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B.中國通過戊戌變法,拉開近代化的序幕
C.俄國進行廢奴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D.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推翻英國殖民統治
14.“掌握維新政府實權的是與資產階級結盟的、具有好戰性的中下層武士軍閥勢力。1889年日本憲法規定,萬世一系的天皇總攬統治……”.這表明武士階層對日本的影響是
①保留天皇制度②實行民主政治③成為現代強國④滋生軍國主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5.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
A.貴族爭權奪利 B.政治動亂頻繁
C.受到農奴制的阻礙 D.外族入侵,無暇顧及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16.日本明治維新期間,政府提倡“文明開化”就是要
A.加強中央集權 B.引進西方技術
C.學習歐美生活方式,努力發展教育 D.推行中國禮儀
17.1861年改革中,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這塊份地是
A.沙皇賞賜的 B.地主分給的 C.政府低價賣的 D.農奴出高價贖買的
18.1862年的俄國,可能出現的下列情況有
①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②地主與農奴的矛盾得以徹底解決
③地主不能任意買賣農奴④農奴有了地卻無錢買種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下面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擴展”這專題重要知識點的提煉有誤的一項是
選項 國別 重點人物、事件 意義或結果
A 日本 大化改新、天皇、明治維新 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B 法國 “啟蒙運動”,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拿破侖《民法典》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拿破侖大軍動搖了歐洲封建制度
C 美國 林肯、南北戰爭、《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維護了國家統一,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D 英國 議會重新召開、克倫威爾、光榮革命、《權利法案》 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A.A B.B C.C D.D
20.下列哪些事件能反映出19世紀中期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 )
①美國內戰 ②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③明治維新 ④洋務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二、非選擇題
21.繪制年代尺是學習歷史與社會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我們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觀察年代尺,完成相關問題。
材料一:“近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法律文件頒布”年代尺。
材料二:中國近代史年代尺
(1)寫出材料一中A、B、C、D字母對應的法律文件名稱。
(2)分別寫出材料一中A、B文件確立的政治制度。
(3)寫出材料二中①②的運動和戰爭名稱。
(4)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說說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是什么?
22.變與不變是歷史永恒的話題,人類社會在變與不變中實現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這場運動于14世紀中期興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直到1650年才宣告結束,持續了300年,極大地改變了歐洲人的精神面貌,為歐洲的再次崛起貢獻了力量。
——《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19世紀之前的2000多年,中國人幾乎從未懷疑過,他們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優越,既然這樣,則使他們并不認為自己需要改變。
——《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
——《大國崛起》解說詞
材料四:日本的改革總體來說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領導改革的人是維新派,他們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徹底推翻了,這樣能夠保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順利推行;第二,日本維新派消滅所有反對改革的力量,毫不動搖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時期絕對不樹立過多的敵人,而是對反對勢力進行逐一消滅。這些都與中國的戊成變法有很大區別,所以能夠保證成功。兩個國家的改革一成一敗,也使它們在未來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全球通史》
(1)“這場運動”指的是什么運動?請列舉這場運動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請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各舉- -例, 證明明清時期社會沒有改變的事實。
(3)英國搶占先機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表現分別是什么?請你就其中一個領域解釋其為何能“傲視全球”?
(4)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樣的發展道路?材料中關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認同嗎?請結合戊戌變法說說你的理由。
(5)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哪些歷史啟示?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4
世界近現代史篇之俄、日、德的崛起
一、選擇題
1.《全球通史》中寫道:“(明治維新的領導者)并不對西方文明本身感興趣,而僅僅對其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組成成分感興趣。”文中“增強了民族力量”的西方文明指( )
①天皇制度 ②科學技術 ③生活方式 ④學校教育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C
【解析】天皇制度是日本的傳統,不是西方文明,①不符合題意;明治維新經濟上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興產殖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努力發展教育,因此②③④符合題意。所以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
2.“我不要農民過得優厚,但我要防止俄國的暴動。我認為,我們要農民同土地割裂就會點燃俄國。”下列對“我”的做法評論符合史實的是( )
①是對農奴的一場掠奪 ②保留有大量的封建殘余 
③徹底解決了農奴的土地問題 ④維護了貴族地主的利益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B
【解析】【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為了維護統治,解決農奴暴動的問題,進行了廢除農奴制的改革,規定農奴是自由人,還可以贖買一塊份地,但是價錢非常高,其實農奴制改改革是變相的對農奴的一種掠奪,主要是維護地主階級的利益,雖然俄國由此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殘余,①②④符合史實;③徹底解決了農奴的土地問題,這種說法不正確,農奴沒有改變被壓迫和剝削的命運,“徹底”用詞不當,應該排除③。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
3.下列各項,屬于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改革內容的是( )
①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
②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
③加強中央集權,創建紀律嚴明的常備軍
④農奴可以獲得一份土地,但必須出高價贖買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鼓勵興辦手工工場,準許工場主購買整個村莊的農奴屬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①不符合題意;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可以改變身份,自由轉換職業是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內容,②符合題意;加強中央集權,創建紀律嚴明的常備軍屬于彼得一世改革的內容,③不符合題意;農奴可以獲得土地,但必須出錢贖買屬于亞歷山大二世改革的內容,④符合題意。所以C項正確,排除ABD項。故選C。
4.在普魯士統一德意志的過程中第一次王朝戰爭是對誰進行的?( )
A.奧地利 B.丹麥 C.瑞士 D.法國
【答案】B
【解析】1864年,普魯士聯合奧地利向丹麥友動戰爭,第一次王朝戰爭爆發,B項正確;1866年,普魯士對奧地利開戰,第二次王朝戰爭爆發,排除A項;瑞士與第一次王朝戰爭無關,排除C項;1870年,普法戰爭爆發,第三次王朝戰爭爆發,排除D項。故選B。
5.19世紀70年代歐洲流行一句話“歐洲失去了一位婦人,卻迎來了一位主人”。這位新的 主人是( )
A.改革后的俄羅斯 B.革命中的法蘭西
C.統一后的德意志 D.輝煌中的英格蘭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世紀70年代的歐洲格局變化,成為歐洲新主人的是通過普法戰爭完成統一的新興歐洲強國德意志帝國,C項正確;1861年改革后的俄羅斯,只是中等國家,相對落后,不是19世紀后期歐洲的新主人,排除A項;革命中的法蘭西在普法戰爭中失敗,國際地位下降,她和輝煌著的英吉利,都不是歐洲的“新主人”,排除BD項。故選C。
6.列寧說:“俾斯麥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的進步事業。”這里的“進步事業”是指( )
A.推行“鐵血”政策 B.統一德意志
C.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 D.實行封建改革
【答案】B
【解析】依據題干“俾斯麥按照自己的方式完成了歷史上的進步事業”,結合所學可知,俾斯麥是普魯士王國的宰相,領導了三次王朝戰爭實現了德意志的統一,因此題干中的“進步事業”是指德意志的統一,故B項正確;推行“鐵血”政策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A項;為公民提供受教育的機會在材料中沒有涉及,排除C項;實行封建改革不是當時的“進步事業”,排除D項。故選B。
7.明治維新期間,政府頒布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下列屬于社會生活方面的是( )
A.努力發展教育 B.實行征兵制 C.加強中央集權 D.發展近代工業
【答案】A
【解析】1868年,明治天皇政府實行了一系列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史稱“明治維新”。主要內容有:政治方面,“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經濟方面,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社會生活方面,提倡“文明開化”,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A項正確;實行征兵制屬于軍事方面,排除B項;加強中央集權屬于政治方面,排除C項;發展近代工業屬于經濟方面,排除D項。故選A。
8.《大國崛起》中說到:“公歷取代了農歷,元旦取代了春節;天皇帶頭吃起了牛肉,官員們穿上了燕尾服;理發館的生意開始忙碌起來,男人們剪掉發髻,修剪成西式短發。”下列選項中與這些日本社會新現象出現關系最為密切的改革措施是( )
A.廢藩置縣 B.發展工業 C.文明開化 D.君主立憲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的“天皇帶頭吃起了牛肉,官員們穿上了燕尾服;理發館的生意開始忙碌起來,男人們剪掉發髻,修剪成西式短發。”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明治維新實行“文明開化”,向西方學習,改造日本的教育、文化和生活方式。故C符合題意;廢藩置縣、發展工業與題干信息無關,排除AB;君主立憲屬于政治制度,與題干信息不符,排除D。故選C。
9.有史學家認為“文明雖有進步,在今天,世界沒有力量的國家,仍舊是不能共存的國家。”下列能印證這一觀點的史實有
①清政府封建腐朽慘遭侵略,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日本幕府統治封閉落后遭美國以炮艦威逼打開國門
③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
④拿破侖發動政變奪取政權并建立了法蘭西第一帝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A
【解析】清政府封建腐朽,逐漸落后于西方,終招致西方列強的侵略,①符合題意;日本幕府統治封閉落后,終招致美國的侵略,②符合題意;工業革命促進生產力發展,提高了綜合國力,極大地改善了人們的生活,故③項錯誤;拿破侖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是一個強大的國家,④不符合題意。故選①②組合,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
10.下圖是某同學整理的義務教育教科書《歷史與社會》八年級下冊部分目錄,其體現的學習主題是
A.新體制的創立 B.走出中世紀的蒙昧
C.資本主義制度的擴展 D.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該部分目錄展示的重大事件有德國統一、美國南北戰爭、俄國改革、明治維新,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反映了19世紀以來隨著工業革命的開展,資本主義制度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展,德國、俄國、日本相繼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美國則進一步鞏固了資本主義制度,C正確;“新體制的創立”對應的是17、18世紀英法美三國早期資產階級革命,A排除;“走出中世紀的蒙昧”對應的是文藝復興運動,B排除;“工業時代的社會變遷”對應的是工業革命對社會生活等方面的影響,D排除。故選C。
11.1889年頒布的《大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為執行法律或保持公共安寧秩序及增進臣民之幸福,得發布或使令政府發布必要之命令,但不得以命令改變法律。”這表明日本確立的政治體制是
A.君主立憲制 B.民主共和制 C.總統制 D.君主專制
【答案】A
【解析】明治維新后,1889年日本以《德意志帝國憲法》為藍本,頒布了《日本帝國憲法》,規定天皇掌握國家的一切大權,內閣向天皇負責,而不對議會負責。日本確立了君主立憲制,故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
12.下列通過資本主義道路走上現代化的國家有
①英國 ②美國 ③蘇聯 ④日本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英國在17世紀開展資產階級革命,走上資本主義道路,美國在18世紀開展獨立戰爭,推翻英國殖民統治,走上資本主義道路,日本在19世紀中期開展明治維新,走上資本主義道路,這三個國家都是通過資本主義道路走向現代化,①②④正確;俄國十月革命后建立社會主義國家蘇聯,蘇聯是通過社會主義道路走向現代化,③排除。故B正確,ACD排除。故選B。
13.《中國通史》指出:“西人挾兵力以求通商,則深閉固拒,以致危辱;到外力的壓迫深了,才幡然改圖……這是歐人東略以后,東洋諸國所同抱的態度。”下列能印證此觀點的是
A.日本進行明治維新,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B.中國通過戊戌變法,拉開近代化的序幕
C.俄國進行廢奴改革,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D.美國通過獨立戰爭,推翻英國殖民統治
【答案】A
【解析】明治維新是指19世紀60年代日本在受到西方資本主義工業文明沖擊的背景下所進行的由上而下、具有資本主義性質的全面西化與現代化改革運動。由材料“到外力的壓迫深了,才幡然改圖……這是歐人東略以后,東洋諸國所同抱的態度”,可得出日本明治維新符合題意,故A符合題意;中國近代化的開端是洋務運動,排除B;俄國和美國均不是東亞國家,排除CD。故選A。
14.“掌握維新政府實權的是與資產階級結盟的、具有好戰性的中下層武士軍閥勢力。1889年日本憲法規定,萬世一系的天皇總攬統治……”.這表明武士階層對日本的影響是
①保留天皇制度②實行民主政治③成為現代強國④滋生軍國主義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答案】C
【解析】由材料“維新政府”可知是日本明治維新,由材料“萬世一系的天皇總攬統治”,可知日本明治維新保留了天皇制度,①符合題意;②材料中沒有體現,排除;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資本主義道路,但材料沒有反映日本成為現代強國,排除③;由材料“掌握維新政府實權的是與資產階級結盟的、具有好戰性的中下層武士軍閥勢力”,說明日本明治維新保留封建殘余勢力,容易滋生軍國主義,符合題意。故選①④組合,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
15.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是
A.貴族爭權奪利 B.政治動亂頻繁
C.受到農奴制的阻礙 D.外族入侵,無暇顧及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答案】C
【解析】根據八下《歷史與社會》書本第71頁,19世紀中期前,俄國的工業有了發展,但由于農奴制的阻礙,仍然與西歐先進國家有很大差距,C符合題意;綜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項不符,排除。故選擇C。
16.日本明治維新期間,政府提倡“文明開化”就是要
A.加強中央集權 B.引進西方技術
C.學習歐美生活方式,努力發展教育 D.推行中國禮儀
【答案】C
【解析】文明開化,指西洋的文明傳入至日本,日本學習歐美的社會的方方面面。“文明開化”是日本明治維新中提出的口號之一,是明治維新在社會生活方面所提倡的內容,其核心是吸收和接納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文化和思想,摒棄日本傳統思想中不合時宜的方面。即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C符合題意;AB項不是政府提倡“文明開化”的主要內容,排除;推行中國禮儀與明治維新無關,D排除。故選擇C。
17.1861年改革中,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這塊份地是
A.沙皇賞賜的 B.地主分給的 C.政府低價賣的 D.農奴出高價贖買的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期間,“農奴在獲得‘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他們必須出錢贖買這塊份地。”據此可知,這塊份地是農奴出錢贖買的,因此D選項符合題意,ABC選項排除。故選擇D。
18.1862年的俄國,可能出現的下列情況有
①農奴獲得了人身自由②地主與農奴的矛盾得以徹底解決
③地主不能任意買賣農奴④農奴有了地卻無錢買種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861年俄國進行了農奴制改革,這次改革規定農民可以獲得份地,但是必須高價購買,地主不能買賣農奴,因此①③④符合題意,C正確;農奴制改革并未徹底解決地主與農奴的矛盾,②不符合題意,ABD排除。故選C。
19.下面對“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擴展”這專題重要知識點的提煉有誤的一項是
選項 國別 重點人物、事件 意義或結果
A 日本 大化改新、天皇、明治維新 擺脫了民族危機,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B 法國 “啟蒙運動”,攻占巴士底獄、《人權宣言》拿破侖《民法典》 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拿破侖大軍動搖了歐洲封建制度
C 美國 林肯、南北戰爭、《解放黑人奴隸宣言》 維護了國家統一,是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
D 英國 議會重新召開、克倫威爾、光榮革命、《權利法案》 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
A.A B.B C.C D.D
【答案】A
【解析】本題屬于逆向選擇題。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大化改新使日本發展成為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封建國家,不符合“資本主義制度的建立和擴展”這一主題。A符合題意;啟蒙運動為法國大革命的爆發提供了思想基礎。1789年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獄標志法國大革命爆發。革命過程中頒布了綱領性文件《人權宣言》,宣告了人權、法治、自由、分權、平等和保護私有財產權等基本原則。法國大革命摧毀了法國的君主統治,傳播了資產階級自由民主思想,具有世界性影響。1804年拿破侖頒布了第一部資產階級民法典,體現了自由平等和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等原則。拿破侖大軍幾乎橫掃歐洲大陸廢除各地封建特權。B不合題意;由林肯領導的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的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革命中頒布了《解放黑人奴隸宣言》,激發了黑奴參戰的積極性,最終北方政府獲勝,維護了國家的統一。C不合題意;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議會重新召開為開始標志。克倫威爾領導議會軍取得內戰的勝利。1688年的光榮革命標志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1689年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議會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地位,逐漸形成了君主立憲制。D不合題意。綜上故選A。
20.下列哪些事件能反映出19世紀中期世界歷史發展的主流?( )
①美國內戰 ②亞歷山大二世改革 ③明治維新 ④洋務運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A
【解析】19世紀中期,歷史發展的主流應該是資本主義的確立與鞏固。美國獨立后,南方實行的是種植園奴隸制度嚴重阻礙了北方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發展,所以南北矛盾和斗爭最終在1861年爆發了美國內戰。美國內戰是美國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符合這一時期歷史發展主流。故①項正確; 亞歷山大二世改革指1861年俄國農奴制改革,明治維新指日本推翻幕府統治之后進行的改革,分別使俄國和日本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故②③項正確;洋務運動是19世紀60~90年代清政府洋務派開展的自強求富運動,目的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故④項錯誤。故排除④,①②③組合符合題意,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
二、非選擇題
21.繪制年代尺是學習歷史與社會的重要方法,有助于我們理清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觀察年代尺,完成相關問題。
材料一:“近代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法律文件頒布”年代尺。
材料二:中國近代史年代尺
(1)寫出材料一中A、B、C、D字母對應的法律文件名稱。
(2)分別寫出材料一中A、B文件確立的政治制度。
(3)寫出材料二中①②的運動和戰爭名稱。
(4)綜合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信息,說說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是什么?
【答案】(1)A.《權利法案》;B.《1787年憲法》;C.《人權宣言》;D.《大日本帝國憲法》。
(2)A.君主立憲制度;B.共和制。
(3)①甲午中日戰爭;②洋務運動。
(4)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解析】(1)第1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第2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787年,美國頒布憲法,史稱《1787年憲法》,美國成為一個聯邦制國家,建立起三權分立的政治體制。第3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法國大革命爆發后,1789年資產階級頒布了《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圣不可侵犯。第4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89年日本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標志著日本進入有限的憲政時期。
(2)第1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權利法案》,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第2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美國頒布了1787年憲法,確立了分權與制衡原則,實行三權分立的民主共和制。
(3)第1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后,清政府內外交困。19世紀60年代至90年代,他們掀起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創辦了近代軍事企業和民用企業,發展新式教育等。第2問: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94年7月,甲午中日戰爭爆發。
(4)概括材料一可知綜合反映的是資本主義制度下民主與法治的發展。概括材料二,虎門銷煙、太平天國、義和團等運動的出現反映的是中國人民堅強不屈的反抗外來侵略的抗爭精神。洋務運動、戊戌變法等則反映了先進中國人學習外國先進事物探尋救國救民的道路。材料綜合反映了近代中國歷史的主題是求得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22.變與不變是歷史永恒的話題,人類社會在變與不變中實現發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這場運動于14世紀中期興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直到1650年才宣告結束,持續了300年,極大地改變了歐洲人的精神面貌,為歐洲的再次崛起貢獻了力量。
——《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19世紀之前的2000多年,中國人幾乎從未懷疑過,他們自身文明比世界其它地方的文明要更加優越,既然這樣,則使他們并不認為自己需要改變。
——《全球通史》
材料三:(英國)這個地處邊緣的小國,卻在歷史性的轉變中搶占了先機,已經率先到達現代文明的入口處……在下兩個世紀里,它將傲視全球……
——《大國崛起》解說詞
材料四:日本的改革總體來說是成功,其成功的原因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第一,領導改革的人是維新派,他們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徹底推翻了,這樣能夠保證一系列改革措施得以順利推行;第二,日本維新派消滅所有反對改革的力量,毫不動搖的推行改革;第三,采用了分步的策略,同一時期絕對不樹立過多的敵人,而是對反對勢力進行逐一消滅。這些都與中國的戊成變法有很大區別,所以能夠保證成功。兩個國家的改革一成一敗,也使它們在未來走上了兩條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全球通史》
(1)“這場運動”指的是什么運動?請列舉這場運動的一位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2)請從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各舉- -例, 證明明清時期社會沒有改變的事實。
(3)英國搶占先機在經濟和政治領域的表現分別是什么?請你就其中一個領域解釋其為何能“傲視全球”?
(4)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什么?它使日本走上怎樣的發展道路?材料中關于其成功原因的分析,你認同嗎?請結合戊戌變法說說你的理由。
(5)綜合以上材料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哪些歷史啟示?
【答案】(1)文藝復興,但丁《神曲》;達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麗莎》,米開朗基羅《大衛》、《西斯廷教堂天頂壁畫》,莎士比亞《威尼斯商人》等
(2)政治:堅持君主集權,皇權強化,如明朝不再設置丞相,清朝設立軍機處等。
經濟: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農抑商”政策等。
文化:加強文化專制,如清朝興文字獄等。
(3)經濟:率先完成工業革命,政治: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最早確立君主立憲制
解釋:經濟上,19世紀中期,英國已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陸續完成了工業革命的西方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政治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后來這一制度被其他國家效仿。
(4)明治維新,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寫出一點得1分),我認同,戊戌變法中,沒有在變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致使變法遇到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反對而失敗。戊戌變法因為反對改革的力量過于強大,使改革沒有徹底的推行,最后導致改革的失敗。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開的,1868年推翻幕府統治,遷都東京,然后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而戊戌變法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逐步展開,對于反對改革的力量估計不足,使所有的改革歸于失敗。
(5)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要積極進行改革等
【解析】(1)根據材料一“這場運動于14世紀中期興起于意大利威尼斯和佛羅倫薩”等信息可知“這場運動”指的是文藝復興運動。文藝復興時期的代表人物主要有但丁,他是文藝復興的先驅,代表作有《神曲》;達·芬奇是文藝復興時期偉大的人物,在繪畫成就上成就顯著,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后的晚餐》、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學巨匠,他的代表作有《哈姆雷特》《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
(2)明清時期在政治上堅持君主集權,皇權強化,如廢除丞相制度,設立三司,加強了皇權;廷杖制度加強了皇權;軍機處的設置,標志著我國封建君主集權進一步強化。經濟上清朝統治者堅持以農為本的傳統觀念,推行“重本抑末”政策,壓抑、限制民間工商業發展。文化上,為加強君主專制,清朝統治者還從思想領域嚴密控制知識分子,大興“文字獄”。
(3)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政治上,英國通過1640-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建立了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前提條件;經濟上,英國通過十八世紀六十年代開始工業革命開創了“蒸汽時代”,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促使了經濟的迅速發展。1840年前后,英國大機器生產已經成為工業生產的主要方式,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工業國家,工業革命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使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變化,使人類完成了由手工工場到大工廠的過渡,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率先完成工業革命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逐步確立起對世界的統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后的局面。政治上,英國是世界上第一個建立君主立憲制的國家,這一制度的確立和不斷完善,不僅對鞏固資產階級在英國的統治起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的制度,也有著巨大影響。
(4)根據材料四中的“領導改革的人是維新派,他們把之前的德川幕府徹底推翻了”“ 日本維新派”等信息可知,材料中“日本的改革”是指明治維新。明治維新使日本走上發展資本主義道路,擺脫了淪為半殖民的命運,并很快走上了對外侵略擴張的道路。認同,戊戌變法中,沒有在變法之前推翻以慈禧太后為首的頑固派,致使變法遇到頑固派的強烈抵制反對而失敗。戊戌變法因為反對改革的力量過于強大,使改革沒有徹底的推行,最后導致改革的失敗。日本的改革是一步步展開的,1868年推翻幕府統治,遷都東京,然后明治政府頒布一系列的改革措施,1889年頒布《大日本帝國憲法》,確立了君主立憲的政治體制,而戊戌變法沒有根據實際的情況逐步展開,對于反對改革的力量估計不足,使所有的改革歸于失敗。
(5)本題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如:要順應歷史發展的潮流,要積極進行改革等。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郸城县| 施秉县| 临夏市| 霍邱县| 凉城县| 嵊州市| 贵溪市| 德兴市| 德清县| 禄劝| 镇沅| 大足县| 阳山县| 新化县| 宝清县| 蒙自县| 渝北区| 元谋县| 常熟市| 元谋县| 巴彦淖尔市| 吉木乃县| 宣武区| 会昌县| 安丘市| 东至县| 新建县| 义乌市| 富阳市| 博客| 鄂尔多斯市| 孟津县| 孝义市| 盐亭县| 和林格尔县| 遂平县| 化州市| 鹤庆县| 鲁甸县| 武隆县| 合作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