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7:中國近現代史篇之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原卷+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7:中國近現代史篇之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原卷+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7
中國近現代史篇之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選擇題
1.某條約規定:“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該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2.下列不平等條約中賠款數額最多的是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3.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是由于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瑗琿條約》的簽訂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
4.下面文字為李明同學關于《辛丑條約》影響所做的課堂筆記。如對其進一步充實,最合適的應是
A.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開始遭到破壞
C.中國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D.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5.近代以來,面對列強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以下情景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英勇抗擊八國聯軍
C.鄧世昌在黃海戰役中壯烈犧牲 D.左宗棠率清軍痛擊阿古柏侵略軍
6.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頻繁遭受列強的侵略掠奪,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使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的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7.比較法是歷史學科重要的學習方法。對比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的相同之處是( )
①都是農民階級領導 ②都是反對清朝封建統治
③都打擊了外國侵略者 ④都是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下失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某班學生在學習中國近代史“列強侵華戰爭”專題時,制作了下面的年代尺。對此年代尺中 A、B、C、D四處信息解讀最準確的是
A.戰爭發生的根源是廣州虎門銷煙 B.戰后中國所有地區對外國列強開放
C.戰爭中圓明園遭到列強極大破壞 D.戰后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
9.某舉人在光緒二十七年(注:光緒元年為1875年)的日記中寫道:“朝廷俯從和議,而輸與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萬金,吾邑派十五萬金。”這里的“洋夷”指
A.英國殖民者 B.英法聯軍 C.日本侵略者 D.八國聯軍
10.2021年3月18日,一組對比圖片刷屏朋友圈。1901年屈辱條約簽訂,中方無力反駁;2021年中美平等對話,面對美方無端指責,中方代表鏗鏘表態:“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一變化表明
①中國實力由弱轉強 ②中國通過加強對抗來解決國際糾紛
③中國已經主導世界格局 ④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復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120年前的辛丑年,腐朽沒落的滿清政府與美國等11個西方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同樣辛丑年,今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展開平等對話,下列選項哪個是《辛丑條約》的內容或影響
A.在這次戰爭中西方各國列強開展了喪心病狂的“火燒圓明園”
B.清政府嚴禁中國軍民參加反帝活動
C.該事件后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D.該條約簽訂后中國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君主立憲制
12.1902年,北京城一茶館里四位中國人在聊天。他們當中誰的話不符合當時的現實?( )
A.張三說:“我參加過公車上書。” B.李四說:“我參加過義和團運動。”
C.趙五說:“我在京師大學堂讀書。” D.孫七說:“我家住在東交民巷。”
13.“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這句話揭示了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清政府的統治過于殘暴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八國聯軍侵華
14.金沖及認為,《辛丑條約》簽訂后的清政府“內而宮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讓外人為宗旨”,已經徹底成為列強統治中國“馴服的工具”。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該條約
A.允許列強在華設廠 B.嚴禁人民反帝斗爭
C.海關關稅中外協定 D.割讓土地賠償巨款
15.晚清北京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西太后,真不賴,腿兒長,跑得快,長安一住把國賣,賠錢數不清,割地好大塊”這歌謠反映當時( )
①清政府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社會現實 ②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歷史事實
③中國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失敗慈禧太后沒有責任 ④八國聯軍侵華后《辛丑條約》簽訂的嚴重影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6.1902年2月,《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說過:“我們在‘暴亂’中并無所失。而事實上我們的威信大增,我們敢肯定地說,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或在中國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我們與清朝官員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他的感慨源于(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北京條約》的簽訂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
17.在《庚子西狩叢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庚子(1900年)之役,國家以亂民肇釁,外國連衡而入京師,兩宮微服出狩(帝王蒙難出奔的諱辭)……”。這段文字敘述的是( )
A.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 B.英法聯軍進逼北京,清朝皇帝聞訊出逃
C.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太后、皇帝倉皇出逃 D.義和團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18.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口號帶有籠統的排外性質,這是指義和團( )
A.沒有正確區別外來侵略的目的和結果
B.沒有認清清政府的腐敗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
C.沒有區別開外來侵略和外來的近代文明
D.具有反帝斗爭的徹底性和迷信色彩
19.如下圖所示,Y軸表示的是( )
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 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
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D.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
20.下列年代尺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的過程 B.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C.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 D.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和瓦解的過程
二、非選擇題
21.庚子,記錄著恥辱,也孕育著變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1901年,清廷諭令從1902年起將各省、府、州縣的書院改設大、中、小學堂,學生畢業后可以取得功名,到1904年,全國學堂總數為4222所,學生92169人……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級學堂“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但學生們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學之后,感受著民族危難的刺激,便逐漸走向朝廷的對立面,成為清朝統治者所無法控制的社會力量。
——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
(1)說一說圖①與圖②歷史場景之間的關系,并據此指出當時中國的處境。
(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及其影響。
22.120年前的辛丑年,恥辱與生機共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世紀末期(1871-1900)是資本主義向壟斷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技術革命引起了壟斷組織的產生。……壟斷資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繼續要求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及原料供應地,而且也要求擴大資本輸出地。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庚子年(1900年),聯軍在京津地區燒殺搶掠,并向清政府共同提出“議和大綱十二條”,第二年,雙方便簽訂了正式條約。……外國在華投資是在20世紀初期大大發展起來的……隨著原有經濟結構的破壞,農產品日漸商品化,農村經濟被卷入了商品市場。
——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第六款:上諭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所定承擔保票之財源,開列于后:一、新關各進款……二、所有常關各進款,……三、所有鹽政各進項……諸國現允可行。
第十款:各省撫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材料三它的訂立,使許多進步的中國人開始有了新的認識。……1903年前后,在他們中間興起了一個創辦刊物、翻譯介紹西方民主政治學說和各國民主革命歷史的熱潮,二三年內,出版政治性刊物20種。
——摘編自李侃等 《中國近代史》
(1)分別指出材料中“這個時期的技術革命”與“聯軍在京津地區燒殺搶掠”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并簡析兩者之間的聯系。
(2)概括材料二中條款的主要內容,并指出圖片所反映的歷史場景。
(3)有學者認為“庚子辛丑之間,陳舊一面的解體,同時又促成了新的民族覺醒”。請運用上述三則材料和所學知識,對該觀點進行闡釋。(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7
中國近現代史篇之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一、選擇題
1.某條約規定:“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應允將大沽炮臺及有礙京師至海通道之各炮臺一律削平。”該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天津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大清國國家允定各使館境界以為專與住用之處。并獨由使館管理。中國民人概不準在界內居住。”聯系所學,1901年清政府同列強簽訂了《辛丑條約》,其中規定北京東交民巷設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由各國駐兵保護,D項正確;鴉片戰爭后簽訂《南京條約》,沒有涉及材料內容,排除A項;BC項是第二次鴉片戰爭時期簽訂,沒有涉及材料內容,排除BC項。故選D項。
2.下列不平等條約中賠款數額最多的是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對各國賠款4.5億兩白銀,價息合計超過9.8億兩白銀,并以關稅和鹽稅等作抵押,是近代中國賠款數額最多的條約,因此D項正確,ABC項排除。故選D。
3.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是由于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瑗琿條約》的簽訂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
【答案】D
【解析】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01年,清政府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失敗,被迫與英、俄、德、法、美、日、意、奧等八國簽訂《辛丑條約》,條約的簽訂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因此D項正確,ABC項排除。故選D。
4.下面文字為李明同學關于《辛丑條約》影響所做的課堂筆記。如對其進一步充實,最合適的應是
A.中國完全淪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B.中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獨立開始遭到破壞
C.中國喪失了150多萬平方千米領土
D.列強爭相在中國劃分“勢力范圍”,掀起瓜分中國狂潮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丑條約》的簽訂標志清政府淪為帝國主義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也標志著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A項正確;B項與《南京條約》的簽訂有關,排除;C項與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政府同俄國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關,排除;D是甲午中日戰爭的影響,排除。故選A。
5.近代以來,面對列強侵略,中國人民奮起反抗,以下情景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1839年6月,林則徐虎門銷煙 B.太平天國英勇抗擊八國聯軍
C.鄧世昌在黃海戰役中壯烈犧牲 D.左宗棠率清軍痛擊阿古柏侵略軍
【答案】B
【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擊八國聯軍的是義和團運動而不是太平天國運動,B符合題意;ACD所述都是正確的,不符合題意。所以答案是B。
6.從1840年鴉片戰爭起,中國頻繁遭受列強的侵略掠奪,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使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的條約是( )
A.《南京條約》 B.《馬關條約》 C.《北京條約》 D.《辛丑條約》
【答案】D
【解析】據所學可知,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D符合題意;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排除。故答案為D。
7.比較法是歷史學科重要的學習方法。對比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的相同之處是( )
①都是農民階級領導 ②都是反對清朝封建統治
③都打擊了外國侵略者 ④都是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下失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都是農民階級領導的,故①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反對清朝封建統治,義和團運動的口號是“扶清滅洋”,故②不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都反對外來侵略,都打擊了外國侵略者,故③符合題意;太平天國運動與義和團運動都是在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下失敗,故④符合題意;①③④符合題意,D符合題意,排除含有②的ABC。故選D。
8.某班學生在學習中國近代史“列強侵華戰爭”專題時,制作了下面的年代尺。對此年代尺中 A、B、C、D四處信息解讀最準確的是
A.戰爭發生的根源是廣州虎門銷煙 B.戰后中國所有地區對外國列強開放
C.戰爭中圓明園遭到列強極大破壞 D.戰后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的年度尺和所學知識可知A、B、C、D分別對應1840年發動的鴉片戰爭、1856年發動的第二次鴉片戰爭、1894年發動的甲午中日戰爭、1901年發動的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后清政府被迫于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完全形成,D正確;鴉片戰爭發生的根源是工業革命的開展推動英國打開中國市場,虎門銷煙只是戰爭爆發的導火線,A排除;第二次鴉片戰爭后中國開放了更多的通商口岸,但并非所有地區對外國列強開放,B排除;圓明園遭到列強極大破壞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而非甲午中日戰爭中,C排除。故選D。
9.某舉人在光緒二十七年(注:光緒元年為1875年)的日記中寫道:“朝廷俯從和議,而輸與洋夷金四百五十兆。山西起派八百萬金,吾邑派十五萬金。”這里的“洋夷”指
A.英國殖民者 B.英法聯軍 C.日本侵略者 D.八國聯軍
【答案】D
【解析】光緒元年為1875年,故光緒二十七年應是1875+27-1=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中國戰敗,在1901年被迫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也就是題干的“金四百五十兆”。因此,D符合題意;英國殖民者是在1842年強迫中國簽訂《南京條約》,英法聯軍是在1856年到1860年侵略中國,日本侵略者發動甲午中日戰爭是1894年到1895年,排除ABC。故選D。
10.2021年3月18日,一組對比圖片刷屏朋友圈。1901年屈辱條約簽訂,中方無力反駁;2021年中美平等對話,面對美方無端指責,中方代表鏗鏘表態:“中國人不吃這一套”。這一變化表明
①中國實力由弱轉強 ②中國通過加強對抗來解決國際糾紛
③中國已經主導世界格局 ④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復興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C
【解析】分析題干材料,中國從1901年屈辱條約簽訂到中美平等對話,中國對美方無端指責有力回擊,這表明中國實力由弱轉強,久經磨難的中華民族正在實現偉大復興,①④符合題意,C正確;我國高舉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旗幟,為推動建設、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的新型國際關系,作出不懈的努力。②錯誤;中國沒有主導世界格局。③錯誤。因此ABD錯誤。綜上故選C。
11.120年前的辛丑年,腐朽沒落的滿清政府與美國等11個西方列強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同樣辛丑年,今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展開平等對話,下列選項哪個是《辛丑條約》的內容或影響
A.在這次戰爭中西方各國列強開展了喪心病狂的“火燒圓明園”
B.清政府嚴禁中國軍民參加反帝活動
C.該事件后掀起了列強瓜分中國的狂潮
D.該條約簽訂后中國開始學習西方先進的君主立憲制
【答案】B
【解析】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清王朝戰敗,1901年清王朝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1901年《辛丑條約》規定清政府嚴禁中國軍民參加反帝活動,清政府完全成為了“洋人的朝廷”,B符合題意;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排除A;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刺激了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排除C;《馬關條約》簽訂后,中華民族危機深重,為挽救民族危亡,資產階級維新派主張學習西方君主立憲制,排除D。故選B。
12.1902年,北京城一茶館里四位中國人在聊天。他們當中誰的話不符合當時的現實?( )
A.張三說:“我參加過公車上書。” B.李四說:“我參加過義和團運動。”
C.趙五說:“我在京師大學堂讀書。” D.孫七說:“我家住在東交民巷。”
【答案】D
【解析】本題要求選出錯誤的選項。1901年《辛丑條約》中規定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界”,界內不許中國人居住,故D符合題意;1895年,康有為領導了“公車上書”,義和團運動發生在1899年到1901年,京師大學堂成立于1898年,排除ABC。故選D。
13.“神助拳,義和團,只因鬼子鬧中原。”這句話揭示了義和團運動興起和發展的主要原因是( )
A.19世紀末西方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 B.清政府的統治過于殘暴
C.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D.八國聯軍侵華
【答案】A
【解析】甲午中日戰爭后,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中華民族危機深重。以農民為主體的中國人民自發組織了反帝愛國的義和團運動。為了鎮壓義和團遠動,列強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故A符合題意;材料沒有涉及清政府的統治狀況,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義和團運動與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關系,義和團運動是八國聯軍侵華的借口,排除CD。故選A。
14.金沖及認為,《辛丑條約》簽訂后的清政府“內而宮廷,外而疆吏,皆莫不以敬讓外人為宗旨”,已經徹底成為列強統治中國“馴服的工具”。做出這一判斷的主要依據是該條約
A.允許列強在華設廠 B.嚴禁人民反帝斗爭
C.海關關稅中外協定 D.割讓土地賠償巨款
【答案】B
【解析】1901年,列強與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 ,條約中規定嚴禁中國人參加反帝活動,促使清政府淪為洋人的朝廷,故B符合題意;允許列強在華設廠是《馬關條約》規定內容,排除A;海關關稅中外協定屬于《南京條約》內容,排除C;《辛丑條約》沒有割讓土地的內容,排除D。故選B。
15.晚清北京流傳著這樣一首歌謠:“西太后,真不賴,腿兒長,跑得快,長安一住把國賣,賠錢數不清,割地好大塊”這歌謠反映當時( )
①清政府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社會現實 ②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歷史事實
③中國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失敗慈禧太后沒有責任 ④八國聯軍侵華后《辛丑條約》簽訂的嚴重影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B
【解析】據歌謠“西太后,真不賴,腿兒長,跑得快,長安一住把國賣,賠錢數不清,割地好大塊”,聯系知識,1900年5月28日,英、俄、德、美、法、日、意、奧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同年7月中旬,八國聯軍攻陷天津,慈禧太后慌忙求和,八國聯軍不予理睬,繼續向北京進犯。同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太后帶領光緒皇帝倉皇逃跑。至1901年9月7日,清政府各國列強簽訂《辛丑條約》,戰爭結束。條約規定:中國賠銀4億5千萬兩;北京使館區及北京至山海關鐵路沿線交由外國駐軍;禁止中國人民組織反帝組織等。可知歌謠反映了清政府腐敗無能及帝國主義瘋狂侵略的社會現實、八國聯軍侵華攻陷北京后西太后逃亡的歷史事實以及八國聯軍侵華后《辛丑條約》簽訂的嚴重影響。①②④正確;慈禧太后避戰求和,在逃亡途中指定李鴻章為與列強議和全權代表,發布徹底鏟除義和團的命令,對中國抗擊八國聯軍侵華失敗負有責任,③錯誤,故B選項正確,排除ACD選項。
16.1902年2月,《泰晤士報》駐北京記者莫理循說過:“我們在‘暴亂’中并無所失。而事實上我們的威信大增,我們敢肯定地說,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或在中國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我們與清朝官員的聯系從未像今天這樣密切。”他的感慨源于( )
A.《南京條約》的簽訂 B.《北京條約》的簽訂
C.《馬關條約》的簽訂 D.《辛丑條約》的簽訂
【答案】D
【解析】依據題干關鍵詞” 1902年、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或在中國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高”可知,此內容反映了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后,清政府成為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故D符合題意;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與題干時間不符,故A不合題意;1860年《北京條約》簽訂,與題干時間不符,故B不合題意;1895年中日簽訂《馬關條約》,與題干時間不符,故C不合題意;故此題選D。
【點睛】抓住題干關鍵詞” 1902年、多少年來我們在北京或在中國的地位,從未像今天這樣高”是解題的關鍵,逐一分析各選項。
17.在《庚子西狩叢談》中有這樣一段記載:“庚子(1900年)之役,國家以亂民肇釁,外國連衡而入京師,兩宮微服出狩(帝王蒙難出奔的諱辭)……”。這段文字敘述的是( )
A.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太后、皇帝被迫外逃 B.英法聯軍進逼北京,清朝皇帝聞訊出逃
C.八國聯軍侵占北京,太后、皇帝倉皇出逃 D.義和團攻占南京,清朝皇帝被迫外逃
【答案】C
【解析】依據題干“庚子(1900年)之役,國家以亂民肇釁,外國連衡而入京師,兩宮微服出狩……”中的1900年,結合所學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慈禧外逃的事件,C符合題意;太平天國定都南京是1853年,排除A;英法聯軍進逼北京是1860年,排除B;義和團與八國聯軍戰斗是在北京,不是南京,排除D。故選C。
18.義和團的“扶清滅洋”口號帶有籠統的排外性質,這是指義和團( )
A.沒有正確區別外來侵略的目的和結果
B.沒有認清清政府的腐敗和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
C.沒有區別開外來侵略和外來的近代文明
D.具有反帝斗爭的徹底性和迷信色彩
【答案】C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在發展的歷史背景下對“洋”這個含義的理解,既有野蠻侵略的一面,又有工業文明傳播的一面,應該區別對待,才符合辯證發展的歷史觀,義和團盲目籠統的排外,把西方近代先進文明排斥在外,顯然是不科學的,所以C項符合題意;義和團籠統的排外,是對外國一切事物的否定,實際上義和團運動是反對列強的侵略,它看到了列強侵略的目的和結果,所以A項不符合題意;扶持清政府并不是沒有看到清政府的腐敗,只是對清政府還抱有幻想,所以B項不符合題意;題干強調的是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而不是義和團運動是否徹底,所以D項不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為C。
19.如下圖所示,Y軸表示的是( )
A.近代中國抗擊外來侵略的歷程 B.中國人民救亡圖存的探索歷程
C.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 D.近代中國人開眼看世界的程度
【答案】C
【解析】根據“鴉片戰爭、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Y軸反映的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程度,1840年英國對華發動要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00年八國聯軍對華發動侵華戰爭,簽訂《辛丑條約》,使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C符合題意;ABD項圖表中沒有體現,排除。故選擇C。
20.下列年代尺理解最準確的是( )
A.中國近代遭受外來侵略的過程 B.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C.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過程 D.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和瓦解的過程
【答案】D
【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840年,鴉片戰爭爆發,中國從封建社會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856年,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程度進一步加深;1894-1895年甲午戰爭結束,《馬關條約》簽訂,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中國戰敗,被迫簽訂《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945年抗日戰爭取得勝利是中國人民近百年來第一次取得反對帝國主義斗爭的完全勝利。結束了近代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屢遭失敗,備受屈辱的歷史,成為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國家的獨立、民族的解放奠定了基礎。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基礎。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綜上所述,年代尺體現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和瓦解的過程,故D正確,ABC錯誤。故選D。
二、非選擇題
21.庚子,記錄著恥辱,也孕育著變革。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材料二:1901年,清廷諭令從1902年起將各省、府、州縣的書院改設大、中、小學堂,學生畢業后可以取得功名,到1904年,全國學堂總數為4222所,學生92169人……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級學堂“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但學生們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學之后,感受著民族危難的刺激,便逐漸走向朝廷的對立面,成為清朝統治者所無法控制的社會力量。
——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
(1)說一說圖①與圖②歷史場景之間的關系,并據此指出當時中國的處境。
(2)根據材料二,概括清政府的改革措施及其影響。
【答案】(1)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處境: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或:民族危機空前深重)。
(2)措施:興辦學堂。影響: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加快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力量的發展。
【解析】(1)1900年8月中旬八國聯軍占領北京后,1901年清政府被迫與列強簽訂《辛丑條約》。《辛丑條約》使清政府完全淪為洋人的朝廷,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根據材料二中的“1901年,清廷諭令從1902年起將各省、府、州縣的書院改設大、中、小學堂……”可知清政府的改革措施是興辦學堂。根據材料二中的“……清政府三令五申,各級學堂‘當以四書五經、綱常大義為主,以歷代史鑒及中外政治藝學為輔’,但學生們在或多或少地接受了西學之后,感受著民族危難的刺激,便逐漸走向朝廷的對立面,成為清朝統治者所無法控制的社會力量”可知興辦學堂促進了近代教育的發展;加快了西學的傳播;推動了革命力量的發展。
22.120年前的辛丑年,恥辱與生機共存。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19世紀末期(1871-1900)是資本主義向壟斷過渡的時期。這個時期的技術革命引起了壟斷組織的產生。……壟斷資本的胃口更大,它不但繼續要求擴大商品銷售市場及原料供應地,而且也要求擴大資本輸出地。
——摘編自吳于廑齊世榮《世界史·近代史編》
庚子年(1900年),聯軍在京津地區燒殺搶掠,并向清政府共同提出“議和大綱十二條”,第二年,雙方便簽訂了正式條約。……外國在華投資是在20世紀初期大大發展起來的……隨著原有經濟結構的破壞,農產品日漸商品化,農村經濟被卷入了商品市場。
——摘編自李侃等《中國近代史》
材料二
第六款:上諭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所定承擔保票之財源,開列于后:一、新關各進款……二、所有常關各進款,……三、所有鹽政各進項……諸國現允可行。
第十款:各省撫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
材料三它的訂立,使許多進步的中國人開始有了新的認識。……1903年前后,在他們中間興起了一個創辦刊物、翻譯介紹西方民主政治學說和各國民主革命歷史的熱潮,二三年內,出版政治性刊物20種。
——摘編自李侃等 《中國近代史》
(1)分別指出材料中“這個時期的技術革命”與“聯軍在京津地區燒殺搶掠”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并簡析兩者之間的聯系。
(2)概括材料二中條款的主要內容,并指出圖片所反映的歷史場景。
(3)有學者認為“庚子辛丑之間,陳舊一面的解體,同時又促成了新的民族覺醒”。請運用上述三則材料和所學知識,對該觀點進行闡釋。(要求:史論結合、條理清晰)
【答案】(1)第二次工業革命、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第二次工業革命引起西方列強瓜分世界狂潮,要求持續擴大在華利益、使其成為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爆發的主要原因。
(2)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并以中國的關稅和鹽稅作擔保:清政府保證所禁中國人民反對外國侵略者的行為:《辛丑條約》的簽訂。
(3)“陳舊一面的解體”: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掠奪和《辛丑條約》的簽訂,加快了西方的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舊式經濟結構逐步走向解休:《辛丑條約》嚴重損害中國主權,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封建專制統治趨于瓦解:
“促成了新的民族覺醒”:《辛丑條約》后掀起興辦宣傳西方民主革命的刊物熱湖,促進了革命思想的傳播,使進步的中國人得以覺醒。
【解析】(1)根據材料一中的“19世紀末期 ”這一關鍵信息可知,材料中“這個時期的技術革命”指的是第二次工業革命。根據材料中的“庚子年(1900年),聯軍在京津地區燒殺搶掠”可知,“聯軍在京津地區燒殺搶掠”所反映的是八國聯軍侵華戰爭。19世紀末20世紀初,第二次工業革命引起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列強要求擴大在華利益,于是發動了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2)材料二反映的是1901年簽訂的《辛丑條約》,根據材料中的“上諭大清國大皇帝允定付諸國償款海關銀四百五十兆兩,……所定承擔保票之財源,開列于后:一、新關各進款……二、所有常關各進款,……三、所有鹽政各進項……諸國現允可行”可以把其內容概括為:清政府賠款白銀4.5億兩,以海關稅、鹽稅等稅收作擔保;清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各種形式的反帝活動。圖片反映的即是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的歷史場景。
(3)根據“一、新關各進款……二、所有常關各進款,……三、所有鹽政各進項……諸國現允可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的掠奪和1901年《辛丑條約》的簽訂,加快了西方的資本輸出,進一步破壞了中國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舊式經濟結構逐步走向解體;根據“各省撫督文武大吏暨有司各官,于所屬境內均有保平安之責,如復滋傷害諸國人民之事,或再有違約之行,必須立時彈壓懲辦,否則該管之員,即行革職,永不敘用。”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丑條約》嚴重損害中國主權,清政府徹底墮落為“洋人的朝廷”,封建專制統治趨于瓦解等體現了“陳舊一面的解體”。根據材料三“它的訂立,使許多進步的中國人開始有了新的認識。……1903年前后,在他們中間興起了一個創辦刊物、翻譯介紹西方民主政治學說和各國民主革命歷史的熱潮”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丑條約》后掀起興辦宣傳西方民主革命的刊物熱湖,促進了革命思想的傳播,使進步的中國人得以覺醒體現了“促成了新的民族覺醒”。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迁安市| 合川市| 洞头县| 通化市| 西盟| 金堂县| 新巴尔虎左旗| 崇义县| 长沙县| 吉安县| 平和县| 正蓝旗| 内乡县| 南雄市| 汤阴县| 温州市| 彭阳县| 星子县| 尉犁县| 钟祥市| 彭阳县| 万全县| 阿克陶县| 项城市| 壤塘县| 哈密市| 河北省| 烟台市| 衡南县| 宜黄县| 灌阳县| 江北区| 陕西省| 易门县| 甘德县| 自治县| 离岛区| 乌拉特后旗| 海淀区| 肥乡县| 陵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