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7中國區域地理之黃土高原一、選擇題1.讀圖黃土高原環境問題成因示意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圖中①②兩個自然原因分別是( )A.土質疏松、過度放牧 B.氣候干旱、過度墾荒C.土質疏松、降水集中 D.修路采礦、墾荒造田【答案】C【解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包括土質疏松、植被稀疏、降水集中和地表坡度大,C正確。過度放牧、過度墾荒、修路采礦和墾荒造田都屬于人為原因,排除A、B、D。故選C。2.黃土高原由“黃”變‘綠’當地人民幾十年的治理措施是( )A.生態建設 B.人口遷移 C.大力發展畜牧業 D.陡坡種植糧食【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人們認識到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危害,積極的采取措施治理水土流失,保持水土。一方面,采取植樹種草等生態建設和建梯田、修擋土壩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控制人口增長,合理安排生產活動,如陡坡退耕還林、還草,減少放牧牲畜的數量等。經過幾十年的治理,黃土高原由“黃”變“綠”。故選A。【點睛】黃土高原地表光禿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黃土在缺少植被保護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別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為嚴重。3.下列地貌屬于黃土高原的是( )A.塬 B.喀斯特 C.水稻土 D.紅壤【答案】A【解析】黃土高原的地貌景觀有源、梁、峁、川。喀斯特地形位于云貴高原,水稻土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紅壤位于東南丘陵。所以根據題意選A。4.黃土高原地區農業較發達和人口分布集中的黃土地貌是( )A. B.C. D.【答案】D【解析】讀圖可知,A是黃土塬,B是黃土梁, C是黃士峁,D是黃土川。川地是黃土高原上主要地形類型之一,它是指下切在黃土區中的河谷;如渭河平原(谷地)、汾河谷地就是黃士高原上兩個最大的川地,川地是黃士高原農業中心地方,農業較發達,人口集中。故選D。【點睛】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水土流失嚴重;塬指殘留的高原面,頂部平坦開闊,四周被流水侵蝕形成溝壑;墚面受流水侵蝕,溝谷發育,分割成長條狀的山梁;墚進一步被溝谷切割分離,形成的孤立饅頭狀的山丘叫做峁;溝谷進一步發育形成川。5.下列聚落屬于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的是( )A.高腳屋 B.平頂房 C.四合院 D.窯洞【答案】D【解析】黃土高原地區氣候干旱,降水稀少,黃土的直立性好,不易崩塌,當地人們鑿洞而居,創造了冬暖夏涼的被稱為綠色建筑的窯洞建筑。故選:D。6.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黃土土質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②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⑤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答案】A【解析】由所學知識可知,黃土高原易發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處于季風氣候區,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黃土土質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①③⑤正確,A正確。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兩者屬于人為原因,②④錯誤,BCD錯誤。故選A。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景觀一般出現在( )A.黃河上游 B.黃河中游 C.黃河下游 D.源頭8.形成該圖所示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A.黃河上游氣候趨于干旱 B.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C.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D.內蒙古高原嚴重沙漠化【答案】7.C 8.C【解析】7.由于黃河的中游流經水土流失嚴重的黃土高原地區,河流攜帶了大量的泥沙,在進入下游的華北平原后,落差急劇減小,干流水流緩慢,泥沙大量淤積,導致河床不斷抬高,形成舉世聞名的“地上河”,故本題選C。8.黃土高原地區由于土質疏松、降水強度大,暴雨,再加上人類不合理的經濟活動,導致植被破壞,因此形成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為下游地區輸送了大量的泥沙,導致下游地區出現“地上河”現象,故本題選C。【點睛】黃河是我國第二長河,也是世界著名大河之它源自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等9省區,注入渤海,全長5464千米,流域面積75.24萬平方千米。9.生活中,人們在受到了委屈時常說“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是因為黃河泥沙含量大。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 )A.上游的青藏高原 B.中游的黃土高原C.下游的華北平原 D.上游的內蒙古高原【答案】B【解析】黃河中游流經黃土高原,黃土高原由于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表植被破壞,水土流失非常嚴重,水質渾濁,含沙量很大,B正確。黃河流經青藏高原,水質好,A錯誤。黃河流經華北平原,已經是“地上河”,C錯誤。黃河流經內蒙古高原,水質較好,D錯誤。故選B。下圖為黃土高原地貌景觀及該地反坡梯田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質疏松②降水稀少③植被覆蓋率低④過度開墾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11.在黃土高原緩坡上修建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A.修路采礦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窯洞【答案】10.A 11.C【解析】10.黃土高原地表光禿裸露、植被稀少,疏松的黃土在缺少植被保護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①③對;特別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為嚴重,②錯;該區人口壓力大,過度開墾耕地,過度放牧以及本區的煤礦開采對地表植被和土壤的破壞嚴重,加劇水土流失,④對。綜上,①③④對,即BCD錯。故選A。11.黃土高原土質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沖刷下,水土流失嚴重。治理黃土高原的根本措施是植樹種草,加強生態建設,正確的做法是“緩坡建反坡梯田,陡坡植樹種草”,這樣可以起到保持水土,有效防止黃土高原地區的水土流失現象,C對,ABD錯。故選C。【點睛】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大致北起長城,南至秦嶺,西抵烏鞘嶺,東到太行山,面積約50萬千米2,在這片廣闊的區域內,黃土覆蓋厚度大多在100米以上,最大厚度超過200米;黃土高原地區土質疏松,植被破壞,一遇暴雨,水土流失嚴重,因此黃土高原是我國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地區;黃土高原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降水較少,制約其農業發展的關鍵因素是干旱。12.下列有關黃土高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表平坦開闊、海拔較高 B.自然災害只有水土流失,而且其抵抗災害能力較強C.生態環境脆弱,但經人類破壞后容易恢復 D.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集中在夏季,多暴雨【答案】D【解析】黃土高原地表千溝萬壑、支離破碎,A錯;黃土高原自然災害不僅有水土流失,還有干旱、洪澇等,其抵抗災害的能力較弱,B錯;黃土高原生態環境脆弱,經人類破壞后不容易恢復,C錯;黃土高原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集中在夏季,多暴雨,D對。故選D。讀我國“某區域圖”(下圖),圖中陰影部分為我國某區域范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此區域大部分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14.此區域最基本的地形特征是( )A.多喀斯特地貌 B.廣闊坦蕩 C.冰川廣布 D.千溝萬壑15.圖中顯示此區域豐富的能源是( )A.石油 B.天然氣 C.煤炭 D.鐵礦16.不屬于當地風土人情的是( )A.信天游 B.面食馕 C.窯洞 D.白羊肚手巾【答案】13.A 14.D 15.C 16.B【解析】13.此區域是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包括太行山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廣大地區,大部分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北方地區,A正確,BCD錯誤,故選A。14.黃土高原是中國古代文化的搖籃。但由于缺乏植被保護,加上夏雨集中,且多暴雨,在長期流水侵蝕下地面被分割得非常破碎,形成千溝萬壑、支離破碎的地表形態,B錯誤、D正確。喀斯特地貌必須是石灰巖地區,當地是黃土,A錯誤。黃土高原緯度低,海拔不高,沒有冰川分布,C錯誤。故選D。15.黃土高原擁有極為豐富的煤炭資源,其儲量和產量均居全國第一。煤炭資源不僅量大質優,還有較好的開采條件。其中,可供露天開采的煤礦儲量達200億噸。全國探明儲量的特大型煤田,約有一半分布在這里。C正確,ABD錯誤,故選C。16.信天游是流傳在中國西北廣大地區的一種漢族民歌形式。在陜北它叫"信天游",又稱"順天游""小曲子"。黃土高原的特色民居就是窯洞。黃土高原的陜北和晉西北地區特殊的地形地貌,是白羊肚手巾產生發展的外部因素。由于風沙經常性的肆虐,外出勞作的人們便需要隨身攜帶一些物品來擦拭頭頂、臉上和脖頸灰塵和沙礫。ACD都屬于黃土高原當地風土人情。面食馕是新疆的一種特色面食,不屬于黃土高原,所以答案選B。【點睛】黃土高原的成因是風力堆積,黃土高原地貌的成因是流水侵蝕。地坑院是古代人們的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說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河南三門峽陜縣、山西運城、甘肅隴東的慶陽和陜西的部分地區均有分布。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7.此種古代民居反映了當地環境特點( )A.長冬無夏,氣溫年較差小 B.黃土層深厚,且有直立性C.氣候干旱,缺少木材 D.地處西北地區,降水稀少18.地坑院設計的突出優點是( )A.保護環境 B.外形美觀 C.冬暖夏涼 D.便于排水【答案】17.B 18.C【解析】17.由材料可知,當地的民居是穴居方式,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分布在河南三門峽陜縣、山西運城、甘肅隴東的慶陽和陜西的部分地區等地區。以上地區屬于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黃土高原黃土層深厚,且有直立性,故選B。18.有上題可知,該地區位于我國的黃土高原地區,屬于北方地區,房子建在地面以下,冬季有利于減少西北冷空氣的影響,氣溫較高,夏季有利于減少陽光的照射,較為涼爽,故選C。【點睛】黃土高原地區黃土層深厚,黃土具有直立性強的特征;傳統民居的形成發展會受到當地自然環境的影響。二、非選擇題19.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還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黃土高原包括太行山脈以西,烏鞘嶺以東,____(山脈)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屬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____地區。(2)黃土高原地處我國沿海向內陸的過渡地帶,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降水空間分布的總趨勢是____。(3)黃土高原經流水的長斯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的自然景觀,是世界上____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為改善自然環境,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____等。(4)黃土高原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圖2所示的是當地特有的傳統民居____。【答案】秦嶺 北方 自東南向西北逐漸減少 水土流失 植樹造林 窯洞【解析】本題以黃土高原為切入點,涉及黃土高原的地理位置、降水分布、水土流失等知識,考查學生的區域認知、讀圖分析能力,綜合思維等地理核心素養。(1)黃土高原是世界最大的黃土沉積區,由圖可知,黃土高原包括太行山脈以西,烏鞘嶺以東,秦嶺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我國的四大地理區域是北方地區、南方地區、西部地區、青藏地區,黃土高原屬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北方地區。(2)由圖可知,黃土高原大部分降水在600毫米以下,其東南部降水量在600mm左右,西北部地區降水量在300mm左右,降水的總趨勢是從東南沿海向西北內陸逐漸減少。(3)黃土高原地區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疏松的黃土在缺少植被保護的情況下,很容易引起水土流失,特別是夏季暴雨,泥沙俱下,水土流失尤為嚴重,所以應該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植樹造林,提高植被的覆蓋率。(4)黃土高原地區人們利用黃土直立的特性,挖掘了圖2所示的窯洞,成為當地人們的傳統民居。20.讀“黃土高原位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山脈:A____,B____。城市:C____,D____。(2)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特征是____。(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為因素有____。(4)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一方面把____、____等生物措施與____、____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杜絕過度放牧。【答案】太行山 秦嶺 蘭州 銀川 千溝萬壑、支離破碎 亂砍濫伐、過度放牧等 植樹 種草 修梯田 筑堤壩【解析】本題組主要以黃土高原為材料,考查黃土高原的主要山脈、城市、水土流失嚴重的原因和治理等相關知識。考查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和區域認知的地理素養。(1)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山脈:A是太行山,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山脈。B是秦嶺,是我國南北方分界山脈。城市:C蘭州,是甘肅省的省會城市,D銀川,是寧夏的首府。(2)黃土高原由于自然和人文原因,地表植被破壞嚴重,水土流失嚴重,沖刷作用強,地表形態的特征是千溝萬壑、支離破碎。(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為因素有亂砍濫伐、過度放牧、開礦、修路等。(4)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一方面把植樹、種草等生物措施與修梯田、筑堤壩,小流域綜合治理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調整農業結構,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杜絕過度放牧、開礦等破壞地表植被的行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17中國區域地理之黃土高原一、選擇題1.讀圖黃土高原環境問題成因示意圖,分析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圖中①②兩個自然原因分別是( )A.土質疏松、過度放牧 B.氣候干旱、過度墾荒C.土質疏松、降水集中 D.修路采礦、墾荒造田2.黃土高原由“黃”變‘綠’當地人民幾十年的治理措施是( )A.生態建設 B.人口遷移 C.大力發展畜牧業 D.陡坡種植糧食3.下列地貌屬于黃土高原的是( )A.塬 B.喀斯特 C.水稻土 D.紅壤4.黃土高原地區農業較發達和人口分布集中的黃土地貌是( )A. B.C. D.5.下列聚落屬于黃土高原傳統民居的是( )A.高腳屋 B.平頂房 C.四合院 D.窯洞6.黃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之一,造成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黃土土質疏松,許多物質易溶于水②過墾過牧導致生態環境惡化③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④修路、采礦等活動破壞地表⑤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護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讀圖,完成下面小題。7.圖中景觀一般出現在( )A.黃河上游 B.黃河中游 C.黃河下游 D.源頭8.形成該圖所示景觀的主要原因是( )A.黃河上游氣候趨于干旱 B.河套平原大量引水灌溉C.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 D.內蒙古高原嚴重沙漠化9.生活中,人們在受到了委屈時常說“跳進黃河也洗不清”,是因為黃河泥沙含量大。黃河的泥沙主要來自( )A.上游的青藏高原 B.中游的黃土高原C.下游的華北平原 D.上游的內蒙古高原下圖為黃土高原地貌景觀及該地反坡梯田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0.黃土高原水土流失嚴重的主要原因是( )①土質疏松②降水稀少③植被覆蓋率低④過度開墾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③④11.在黃土高原緩坡上修建反坡梯田的目的是( )A.修路采礦 B.利于耕作 C.保持水土 D.修筑窯洞12.下列有關黃土高原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表平坦開闊、海拔較高 B.自然災害只有水土流失,而且其抵抗災害能力較強C.生態環境脆弱,但經人類破壞后容易恢復 D.降水季節分配不均勻,集中在夏季,多暴雨讀我國“某區域圖”(下圖),圖中陰影部分為我國某區域范圍。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3.此區域大部分位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 )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14.此區域最基本的地形特征是( )A.多喀斯特地貌 B.廣闊坦蕩 C.冰川廣布 D.千溝萬壑15.圖中顯示此區域豐富的能源是( )A.石油 B.天然氣 C.煤炭 D.鐵礦16.不屬于當地風土人情的是( )A.信天游 B.面食馕 C.窯洞 D.白羊肚手巾地坑院是古代人們的穴居方式的遺留,被稱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據說已有4000多年的歷史。在河南三門峽陜縣、山西運城、甘肅隴東的慶陽和陜西的部分地區均有分布。讀圖,完成下列小題。17.此種古代民居反映了當地環境特點( )A.長冬無夏,氣溫年較差小 B.黃土層深厚,且有直立性C.氣候干旱,缺少木材 D.地處西北地區,降水稀少18.地坑院設計的突出優點是( )A.保護環境 B.外形美觀 C.冬暖夏涼 D.便于排水二、非選擇題19.黃土高原是中國四大高原之一,也是中華民族古代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還是地球上分布最集中且面積最大的黃土區。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黃土高原包括太行山脈以西,烏鞘嶺以東,____(山脈)以北,長城以南的廣大地區,屬于我國四大地理區域中的____地區。(2)黃土高原地處我國沿海向內陸的過渡地帶,大部分地區的年降水量在600毫米以下,降水空間分布的總趨勢是____。(3)黃土高原經流水的長斯侵蝕,逐漸形成千溝萬壑的自然景觀,是世界上____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為改善自然環境,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治理措施,如____等。(4)黃土高原孕育了黃土地獨特的文化,圖2所示的是當地特有的傳統民居____。20.讀“黃土高原位置圖”,回答下列問題。(1)填出圖中字母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稱。山脈:A____,B____。城市:C____,D____。(2)黃土高原地表形態的特征是____。(3)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人為因素有____。(4)黃土高原的生態建設,一方面把____、____等生物措施與____、____等工程措施相結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產活動,逐步退耕還林還草,杜絕過度放牧。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7:中國區域地理篇之黃土高原(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17:中國區域地理篇之黃土高原(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