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0中國區域地理之四川盆地一、選擇題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歌曲《康定情歌》中唱到“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喲……”,這種情景反映的是( )A.川西山地 B.成都平原C.長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2.“蜀犬吠日”所反映四川盆地的自然現象是( )A.蜀道難行,有“劍門之險” B.溫暖濕潤,有“巴山夜雨”C.氣候炎熱,類似“火爐” D.地形封閉,“霧日”很多3.四川省的地形總體上分為高原山地和盆地兩部分。四川省的人口絕大部分分布于盆地地區,而高原山地人口稀少。從此可得出,影響四川省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交通4.蜀道公路呈“之”字形主要是為了( )A.考慮居民點分布 B.降低公路造價 C.視覺上的美觀 D.減緩公路坡度5.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多彩的巴蜀文化,不屬于該地旅游資源的是( )A.臥龍熊貓棲息地 B.神奇的九寨溝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長江三峽【答案】1.A 2.D 3.A 4.D 5.D【解析】1.康定市地處川西山地,位于四川的西部,具有悠久燦爛的歷史文化;該地是川藏咽喉、茶馬古道重鎮、藏漢交匯中心,有全國聞名的《康定情歌》,A正確。成都平原,又名川西平原、盆西平原,四川話稱之為“川西壩子”,是位于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沖積平原,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各區縣及德陽、綿陽、雅安、樂山、眉山等地的部分區域,B錯誤。長江中下游平原是指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為中國三大平原之一 ,地跨中國鄂、湘、贛、皖、蘇、浙、滬等7省市,C錯誤。江南丘陵,是中國三大丘陵之首東南丘陵的一部分,泛指中國長江中下游以南、南嶺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東丘陵的總稱,陸地海拔為200米—500米之間,D錯誤。故選A。2.四川盆地空氣潮濕,天空多云,四周群山環繞,中間平原的水汽不易散開,煙霧繚繞,那里的狗不常見太陽,看到太陽后就覺得奇怪,就要叫,因此蜀中有“天無三日晴”和“蜀犬吠日”之說,D正確。故選D。3.由題干信息“四川省的人口絕大部分分布于盆地地區,而高原山地人口稀少”可知,影響四川省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地形,A正確。故選A。4.在山區,線路地址選在地勢相對和緩的山間盆地和河谷地帶,蜀道公路成“之字形”,這是因為山區地形起伏較大,道路采“之”字形,可減緩道路的坡度,適應高低起伏的地形,D正確。故選D。5.臥龍熊貓棲息地,由中國四川省境內的7處自然保護區和9處風景名勝區組成,A不符合題意。九寨溝位于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境內,B不符合題意。都江堰,四川省直轄,由成都市代管,位于成都平原西北邊緣岷江出山口處,因水利工程都江堰而得名,C不符合題意。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奉節縣白帝城,東至湖北宜昌市南津關,全長193千米,沿途兩岸奇峰陡立、峭壁對峙,自西向東依次為瞿塘峽、巫峽、西陵峽,D符合題意。故選D。【點睛】本題以四川盆地地形圖為素材,涉及地形區、地形對人口、道路分布的影響及當地的旅游資源,學生需要認真讀圖,結合所學知識進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國疆域遼闊,在不同地區的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多樣的地形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讀右側等高線圖,完成問題。6.此圖所示的地形區可能是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C.準格爾盆地 D.黃土高原7.該地形區處于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8.該地區的人們喜食辛辣食品,與當地氣候有關,該地的氣候類型是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C.亞熱帶季風氣候 D.高山氣候【答案】6.A 7.B 8.C【解析】本題主要考查的是我國四大地理區域的相關知識。6.根據經緯度,可得此圖所示的地形區可能是四川盆地。7.該地形區處于南方地區。8.該地區的人們喜食辛辣食品,與當地氣候有關,該地的氣候類型是亞熱帶季風氣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霸娤伞崩畎撞粌H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個“旅行者”,在旅行過程中寫下了許多美麗的詩篇。圖為李白行走足跡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李白的足跡多在我國( )A.地勢的第一級階梯 B.季風氣候顯著的地區C.黃河以北地區 D.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區10.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繪的景觀位于( )A.長江中上游 B.長江下游 C.淮河下游 D.黃河中下游11.詩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A.四川省地形崎嶇 B.山西省交通不便C.云南省位于邊疆 D.貴州省晴天較多【答案】9.B 10.A 11.A【解析】本題考查我國自然地理特征的有關知識點。9.根據圖中李白的足跡可知,其主要分布在長江流域、黃河中下游流域,該區域是我國季風氣候的主要分布區,季風氣候顯著,B項符合題意;該區域橫跨二三級階梯,黃河以南分布較多,是漢族的集中分布區,排除ACD項。故選B。10.“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繪的景觀位于長江三峽,長江三峽屬于長江中游地帶,A項符合題意;排除BCD項。故選A。11.“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中蜀道位于四川省,詩句反映了四川省地形崎嶇的特征,A項符合題意;蜀道位于四川,與山西省交通不便、云南省位于邊疆、貴州省晴天較多無關,排除BCD項。故選A。【點睛】中國地勢三級階梯示意圖。我國某省位于祖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全省面積48.5萬平方千米。宋代稱為“川峽四路”,省內有一個盆地,盆地內氣候溫和多雨,盆地西部為平原,農業發達。根據材料和圖,回答下列小題。12.圖中①②③④位于盆地西部平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下列關于該省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形復雜,地勢東高西低 B.地跨我國二三級階梯,河流落差大C.人口分布東多西少,人口分布東密西疏 D.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類型單一14.成都平原地勢低平,沃野千里,物產豐富被譽為( )A.魚米之鄉 B.瓜果之鄉 C.聚寶盆 D.天府之國【答案】12.B 13.C 14.D【解析】12.讀圖可知,圖中②處是我國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該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B對,ACD錯;故選B。13.四川省地形復雜,四川省的西部是橫斷山脈,地勢特點是西高東低,A錯;四川省跨我國地勢的一、二階梯,B錯;由于四川省的西部地形較平坦,其人口分布特點是東多西少,C對;四川省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西部橫斷山區附近氣候垂直變化顯著,D錯;故選C。14.成都平原地勢低平,沃野千里,物產豐富被譽為天府之國,D對;魚米之鄉一般指長江中下游平原,A錯;瓜果之鄉一般指新疆,B錯;聚寶盆一般指柴達木盆地,C錯;故選D。【點睛】四川盆地西部的成都平原,該平原農業發達,物產豐富,有天府之國之稱;四川省的人口分布東多西少,人口分布東密西疏。成渝經濟區地處我國西部核心地帶,承擔著引領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任務。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5.成都所在地的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16.關于成渝經濟區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鐵路線是成昆線 B.圖中B山脈以東為華北平原C.地處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 D.重慶是我國第三個直轄市17.關于成渝經濟區發展優勢不包括( )A.長江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 B.瀕臨海洋,便于海外貿易C.地處資源豐富的天府之國 D.便利的鐵路交通條件【答案】15.D 16.A 17.B【解析】15.成都位于成都平原,是位于中國四川盆地西部的一處沖積平原,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D正確,ABC錯誤。故選D。16.根據圖可知,圖中A鐵路線從成都到昆明,是成昆線,A正確;圖中B山脈以東為長江中下游平原,B錯誤;成渝經濟區地處我國地勢第二級階梯,C錯誤;重慶是我國第四個直轄市,D錯誤。故選A。17.成渝經濟區位于長江上游沿江地區,可依靠長江便利的航道運輸,A正確;成渝經濟區靠近成都平原,自古有 "天府之國" 的美譽,農業發達,物產富饒,人口稠密,C正確;成渝經濟區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并不臨海,B錯誤;成渝經濟區內有成昆線等主要鐵路干線經過,提供便利的鐵路運輸,D正確;故選B。【點睛】成渝經濟圈是西部人口最為稠密、產業最為集中、城鎮密度最高的區域。成渝地區作為一個相對完整的地理區域早已存在,但作為一個經濟區域卻至今尚待進一步成長,成渝這一對雙子星城市始終難以融合為一體,兩地互相交流,優勢互補是未來發展的重要任務。下圖是“長三角和川渝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與長三角相比,川渝地區的突出優勢是( )A.水陸交通便利 B.科技力量發達 C.資金優勢明顯 D.礦產資源豐富19.關于兩個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地區聯系的主要通道是長江 B.連接重慶和成都的鐵路線是成昆線C.成渝地區對長三角具有輻射帶動作用 D.長三角地區水能資源更加充足20.川渝地區人口大量流向長三角,對長三角的有利影響主要有( )A.改善城市環境 B.增加就業崗位 C.提高農業比重 D.緩解勞動力短缺【答案】18.D 19.A 20.D【解析】18.川渝地區是以成都、重慶兩市為中心。據圖中所示的圖例分布位置可得,與發達的長三角地區相比,川渝地區的突出優勢是礦產資源豐富;而水陸交通便利,科技力量發達,資金優勢明顯是長三角地區的優勢,但是長三角地區礦產資源比較缺乏。故選D。19.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長三角和川渝地區聯系的主要通道是長江,該河流有“黃金水道”之稱,A正確。連接重慶和成都的鐵路線是成渝線,B錯誤。長三角對川渝地區具有輻射帶動作用,C錯誤。川渝地區水能資源比長三角地區豐富,D錯誤。故選A。20.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川渝地區人口大量流向長三角,對長三角地區的有利影響主要有提供大量的勞動力及緩解勞動力短缺狀況,但會對當地勞動就業造成沖擊,造成社會秩序不穩定。由于大量的人口涌入,對城市環境造成破壞。遷入的人口主要從事的是第二、三產業,因此不可能是提高農業比重。故選D。【點睛】川渝地區位于中國西南部,位于四川盆地,具體范圍包括重慶市和四川省,位于長江流域的上游地區,該地區的資源豐富。川渝地區土地面積大,價格低;勞動力豐富且工資水平低;礦產、水力等資源豐富。長三角地區經濟較為發達,資金充足,技術力量雄厚。二、非選擇題21.12月6日,西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西成高鐵全線橋梁和隧道長度約占總里程的94%,修建難度大。讀圖和材料,回答問題(1)“西成高鐵”起點西安市是____省的省會城市,地處我國的____(溫度)帶;終點成都市位于我國的____(干濕)區,所在省區的簡稱是____。(2)成都平原物產豐富,自古有“____”的美譽,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簡述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條件是:____。(寫一條)(3)西成高鐵的橋梁和隧道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4)成都平原位于____盆地西部,該盆地冬季平均氣溫明顯高于同緯度的東部平原地區,主要原因是____。【答案】陜西 暖溫帶 濕潤區 川(蜀) “天府之國” 水稻 盆地,溫度高,降水充沛,土壤肥沃 途徑區域地形復雜,多山地山脈,地勢起伏大 四川盆地 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間低,保溫;盆地地形,受冬季風影響較小。【解析】本大題以西成高鐵為材料,設置四道小題,涉及省份、干濕區、地形區、糧食作物、修建多隧道的原因、成都平原與東部平原的氣溫比較等相關知識點,考查學生對地理區域的掌握情況。【解析】(1)讀圖可知,西成高鐵是西安到成都的路線,起點西安市是陜西省的省會城市,地處我國的暖溫帶,四川省成都市位于我國的濕潤區,所在省份是四川省,簡稱是川或蜀。(2)成都平原物產豐富,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譽,屬于南方地區,主要糧食作物是水稻。天府之國形成的有利條件是水源、光照、熱量充足,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西成高鐵的橋梁和隧道多的主要原因是沿線跨越眾多大江大河,穿越大巴山、秦嶺,途徑區域地形復雜,地勢起伏大。(4)成都平原位于四川盆地西部,該盆地冬季平均氣溫,明顯高于同緯度的東部平原地區,主要原因是盆地北部的秦嶺、大巴山阻擋了來自北方的冷空氣,盆地地形,四周高,中間低,也起到阻擋作用,而東部平原缺少山脈的阻擋,冷空氣容易進入。22.四川省風光秀美,勞動人民用奮斗創造了美好生活。讀圖甲、圖乙、圖丙和有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結合圖甲和圖乙,完成下列框圖,理解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攀枝花位于金沙江河谷,海拔937~4195m;地處夏季風的背風坡,“焚風效應”顯著。當地人將火龍果、芒果等熱帶水果引種到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地帶,這里被稱為“熱帶水果王國”。(2)讀圖丙“攀枝花及周邊地區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學習小貼士”,簡要說明位于亞熱帶的攀枝花成為“熱帶水果王國”的自然原因。【答案】(1)①成都 ②岷江 ③山地(山區) ④西北高東南低(西高東低) ⑤溫和少雨(溫暖濕潤) ⑥高溫多雨(炎熱多雨) ⑦由快變慢 ⑧大 ⑨無 ⑩水旱(旱澇)(2)攀枝花位于暖濕空氣的背風坡河谷地帶,受焚風效應的影響,暖濕空氣隨地勢下降而變得溫暖干燥,這里氣溫高,降水少,晴天多,日照充足,適宜熱帶水果種植。【解析】本大題以四川省地形圖、成都氣候資料為材料,設置兩道小題,涉及四川盆地的地形、氣候、地理位置、河流等相關內容,考查學生對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解析】(1)讀圖甲可知,都江堰位于成都平原的西北部,岷江從山脈流向平原的出山口處。都江堰左側為山地,右側為平原,位于由山地向平原的過渡區;根據圖中的海拔分布可知,該地的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根據圖乙的氣溫降水圖可知,該地冬季溫和少雨,夏季高溫多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河流的水文特征受地形地勢及氣候的影響,受地形地勢的影響,河流由山地流向平原,流速由快變慢;受降水的影響,河流流量大,降水季節差異明顯,季節變化大;受氣溫的影響,全年氣溫在0℃以上,無結冰期。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易發生旱澇災害,因此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可以調節河流水量,緩解該地區的旱澇災害。(2)根據材料可知,攀枝花位于夏季風的背風坡,結合學習小貼士中的內容可知,攀枝花受焚風效應的影響,氣溫高、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適宜種植熱帶水果。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0中國區域地理之四川盆地一、選擇題讀圖,完成下面小題。1.歌曲《康定情歌》中唱到“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喲……”,這種情景反映的是( )A.川西山地 B.成都平原C.長江中下游平原 D.江南丘陵2.“蜀犬吠日”所反映四川盆地的自然現象是( )A.蜀道難行,有“劍門之險” B.溫暖濕潤,有“巴山夜雨”C.氣候炎熱,類似“火爐” D.地形封閉,“霧日”很多3.四川省的地形總體上分為高原山地和盆地兩部分。四川省的人口絕大部分分布于盆地地區,而高原山地人口稀少。從此可得出,影響四川省人口疏密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氣候 C.河流 D.交通4.蜀道公路呈“之”字形主要是為了( )A.考慮居民點分布 B.降低公路造價 C.視覺上的美觀 D.減緩公路坡度5.獨特的地理環境孕育了多彩的巴蜀文化,不屬于該地旅游資源的是( )A.臥龍熊貓棲息地 B.神奇的九寨溝 C.都江堰水利工程 D.長江三峽我國疆域遼闊,在不同地區的人們生產、生活方式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多樣的地形是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之一。讀右側等高線圖,完成問題。6.此圖所示的地形區可能是A.四川盆地 B.塔里木盆地C.準格爾盆地 D.黃土高原7.該地形區處于A.北方地區 B.南方地區 C.西北地區 D.青藏地區8.該地區的人們喜食辛辣食品,與當地氣候有關,該地的氣候類型是A.溫帶季風氣候 B.溫帶大陸性氣候C.亞熱帶季風氣候 D.高山氣候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詩仙”李白不僅是浪漫主義詩人,也是個“旅行者”,在旅行過程中寫下了許多美麗的詩篇。圖為李白行走足跡示意圖,讀圖完成下面小題。9.李白的足跡多在我國( )A.地勢的第一級階梯 B.季風氣候顯著的地區C.黃河以北地區 D.少數民族集中分布區10.詩句“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描繪的景觀位于( )A.長江中上游 B.長江下游 C.淮河下游 D.黃河中下游11.詩句“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反映的是( )A.四川省地形崎嶇 B.山西省交通不便C.云南省位于邊疆 D.貴州省晴天較多我國某省位于祖國西南部,地處長江上游,全省面積48.5萬平方千米。宋代稱為“川峽四路”,省內有一個盆地,盆地內氣候溫和多雨,盆地西部為平原,農業發達。根據材料和圖,回答下列小題。12.圖中①②③④位于盆地西部平原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下列關于該省的說法正確的是( )A.地形復雜,地勢東高西低 B.地跨我國二三級階梯,河流落差大C.人口分布東多西少,人口分布東密西疏 D.氣候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氣候類型單一14.成都平原地勢低平,沃野千里,物產豐富被譽為( )A.魚米之鄉 B.瓜果之鄉 C.聚寶盆 D.天府之國成渝經濟區地處我國西部核心地帶,承擔著引領西部大開發的重要任務。讀下圖,完成下面小題。15.成都所在地的地形類型是( )A.高原 B.山地 C.丘陵 D.平原16.關于成渝經濟區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A鐵路線是成昆線 B.圖中B山脈以東為華北平原C.地處我國地勢第三級階梯 D.重慶是我國第三個直轄市17.關于成渝經濟區發展優勢不包括( )A.長江提供便利的交通運輸 B.瀕臨海洋,便于海外貿易C.地處資源豐富的天府之國 D.便利的鐵路交通條件下圖是“長三角和川渝地區示意圖”,據此完成下面小題。18.與長三角相比,川渝地區的突出優勢是( )A.水陸交通便利 B.科技力量發達 C.資金優勢明顯 D.礦產資源豐富19.關于兩個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兩地區聯系的主要通道是長江 B.連接重慶和成都的鐵路線是成昆線C.成渝地區對長三角具有輻射帶動作用 D.長三角地區水能資源更加充足20.川渝地區人口大量流向長三角,對長三角的有利影響主要有( )A.改善城市環境 B.增加就業崗位 C.提高農業比重 D.緩解勞動力短缺二、非選擇題21.12月6日,西成高鐵正式開通運營。西成高鐵全線橋梁和隧道長度約占總里程的94%,修建難度大。讀圖和材料,回答問題(1)“西成高鐵”起點西安市是____省的省會城市,地處我國的____(溫度)帶;終點成都市位于我國的____(干濕)區,所在省區的簡稱是____。(2)成都平原物產豐富,自古有“____”的美譽,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簡述其形成的有利自然條件是:____。(寫一條)(3)西成高鐵的橋梁和隧道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4)成都平原位于____盆地西部,該盆地冬季平均氣溫明顯高于同緯度的東部平原地區,主要原因是____。22.四川省風光秀美,勞動人民用奮斗創造了美好生活。讀圖甲、圖乙、圖丙和有關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結合圖甲和圖乙,完成下列框圖,理解修建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自然原因。攀枝花位于金沙江河谷,海拔937~4195m;地處夏季風的背風坡,“焚風效應”顯著。當地人將火龍果、芒果等熱帶水果引種到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地帶,這里被稱為“熱帶水果王國”。(2)讀圖丙“攀枝花及周邊地區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學習小貼士”,簡要說明位于亞熱帶的攀枝花成為“熱帶水果王國”的自然原因。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0:中國區域地理篇之四川盆地(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0:中國區域地理篇之四川盆地(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