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2中國近現代史篇之國共十年內戰一、選擇題1.國共兩黨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包括( )①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都具有反帝性質③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④都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2.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的開始,為了紀念這一事件,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將每年的“8月1日”定為某一重要紀念日,該紀念日在當時應為( )A.國民革命軍軍人節 B.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C.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紀念日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國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務是( )A.結束帝制 B.打倒軍閥 C.團結抗日 D.和平建國4.下列歷史事件與其對應的內容或意義搭配正確的是( )A.秋收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B.八七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轉折點C.井岡山會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5.這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這里是人民軍隊的搖籃?!斑@里”指的是( )A.遵義 B.南昌 C.會寧 D.瑞金6.長征精神一直以來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斷進取。下列紅軍長征路線按照行程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中央革命根據地——遵義——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吳起鎮B.中央革命根據地——金沙江——遵義——赤水河——湘江——吳起鎮C.中央革命根據地——湘江——遵義——赤水河——金沙江——吳起鎮D.中央革命根據地——遵義——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吳起鎮7.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是( )A.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 B.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C.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D.必須建立新型的人民軍隊8.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請你幫他們審閱,看看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B.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D.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9.下面的一組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C.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10.1934年11月初,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這“半條被子”的故事主要反映出( )A.紅軍長征的危險性和艱巨性 B.國民黨統治的極端腐敗C.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 D.人民軍隊與群眾的魚水深情11.“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一論斷精準無誤地詮釋了中國革命歷程中的挫折與成功,符合該論斷的史實是( )①“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②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與革命群眾③創建根據地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④張學良和楊虎城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2.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來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边@里的“正確革命道路”指A.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B.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C.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13.“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聲暴動。”(毛澤東)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五四運動 B.秋收起義 C.紅軍長征 D.渡江戰役14.紅色旅游是當今旅游的一大特色。以下某旅行社起草的景點介紹,正確的是A.井岡山辛亥革命的爆發地 B.漢口一共產黨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C.吳起鎮一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D.武昌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15.一位西方記者贊嘆道:“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毛澤東率領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就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傳奇?!彼f的“戰略轉移”是指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紅軍長征16.某中學九年級同學在復習中國歷史時,整理了如下資料:“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據此判斷,他們復習的學習主題是( )A.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B.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C.近代化的進步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17.“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的是( )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紅軍長征③巴黎和會——五四運動④不抵抗政策——東北淪陷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18.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從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也由“山溝里”的共和國變成了“馬背上”的共和國。“馬背上”共和國的歷經時間是( )A.1927年8月—1931年9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C.1935年1月—1937年7月 D.1937年8月—1945年9月19.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也十分擅長寫詩著書,請選擇下面他的作品時間排序正確的一項。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為國民黨出賣華北宣言》③《對日寇的最后一戰》④《向全國進軍的命令》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20.“八一暴動征腐惡,運籌決勝非等閑”。該詩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武昌起義一一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 B.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D.北伐勝利進軍——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二、非選擇題21.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思想成長。材料一:建黨前的青年毛澤東●1919年7月,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1919年12月,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1920年11月,在長沙創建共產黨主義小組。材料二: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觀點時間 著作或觀點1927年2月 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的中堅1927年8月 在“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規定“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1930年1月 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過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來促進全國革命的高潮。材料三:“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br/>——1939年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1)從毛澤東的活動中,反映出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已具備了哪些成熟條件?(2)通過革命實踐,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結合上述著作或觀點,歸納出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3)列舉史實,論證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法寶”。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見如下年代尺材料二:1933年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遷入中央蘇區,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據地的一切大權...最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如果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黨和紅軍必將被完全斷送...會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召開的。——整理自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1)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許多重大歷史依據當時社會實際作出了關乎中國革命前途的正確抉擇,請以A階段“星星之火”的相關史實加以說明。(2)中國共產黨勇于在自我糾正中不斷完善。請根據材料二,舉出A階段歷程中的典型史實及其意義。(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抉擇對B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2中國近現代史篇之國共十年內戰一、選擇題1.國共兩黨合則兩利,斗則俱傷。我國歷史上兩次國共合作的共同點包括( )①都發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都具有反帝性質③都發生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④都建立了革命統一戰線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答案】A【解析】聯系所學可知,近代兩次國共合作都是在近代中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時期,因社會性質一樣,所以民主革命的性質也一樣,肩負起反帝反封建的任務,都具有反帝性質,故①②③符合題意;第一次國共合作并未建立革命統一戰線,④不符合題意,排除B、C和D項。故選A項。2.南昌起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的開始,為了紀念這一事件,1933年7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決定將每年的“8月1日”定為某一重要紀念日,該紀念日在當時應為( )A.國民革命軍軍人節 B.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C.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 D.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紀念日【答案】B【解析】1933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決定8月1日為中國工農紅軍紀念日。從此,每年8月1日就成為中國工農紅軍和后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建軍節,B項正確;國民革命軍是國民黨軍隊的名稱,與中共創立軍隊無關,排除A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將此紀念日改稱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節,排除C項;建軍節與中華蘇維埃共和國的成立無關,排除D項。故選B項。3.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后,盡管局勢發展中還有跌宕起伏,但國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國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務是( )A.結束帝制 B.打倒軍閥 C.團結抗日 D.和平建國【答案】C【解析】國共第二次合作之所以能夠達成是因為日本加緊對中國的侵略,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矛盾稱為當時的主要矛盾,所以國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務的是團結抗日,C項正確;辛亥革命已經結束了帝制,排除A項;國民大革命的中心任務是打倒軍閥,排除B項;和平建國是抗日戰爭勝利后的政治目標,但并沒有實現,排除D項。故選C項。4.下列歷史事件與其對應的內容或意義搭配正確的是( )A.秋收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B.八七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轉折點C.井岡山會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八路軍D.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答案】D【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27年9月,毛涇東領導了湘贛邊秋收起義。起義軍進攻中心城市長沙受挫,毛澤東決定放棄攻取長沙的計劃,改向敵人防守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10月,毛澤東率領隊伍到達井岡山,創建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D項正確;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排除A項;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轉折點,排除B項;井岡山會師—改編為中國工農革命軍第四軍,不久后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排除C項。故選D項。5.這里是軍旗升起的地方,這里是人民軍隊的搖籃。“這里”指的是( )A.遵義 B.南昌 C.會寧 D.瑞金【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率領兩萬多人在南昌舉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后來,8月1日被定為建軍節,因此南昌被稱為“軍旗升起的地方”,是人民軍隊的搖籃,B項正確;綜合上述分析可排除ACD項。故選B項。6.長征精神一直以來鼓舞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不斷進取。下列紅軍長征路線按照行程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A.中央革命根據地——遵義——湘江——金沙江——赤水河——吳起鎮B.中央革命根據地——金沙江——遵義——赤水河——湘江——吳起鎮C.中央革命根據地——湘江——遵義——赤水河——金沙江——吳起鎮D.中央革命根據地——遵義——金沙江——湘江——赤水河——吳起鎮【答案】C【解析】1934年,紅軍從瑞金出發進行長征,紅軍長征主要路線是瑞金→遵義→膠平渡→安順場→瀘定橋→雪山草地→毛兒蓋→靜寧→吳起鎮→會寧。中央革命根據地——湘江——遵義——赤水河——金沙江——吳起鎮的路線正確,C項正確;A、B和D的路線錯誤,排除。故選C項。7.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中得出的最深刻教訓是( )A.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 B.必須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C.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 D.必須建立新型的人民軍隊【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在攻打大城市的時候受到了挫折。這是在學習蘇聯革命道路上出現的挫折,由此給我們帶來的深刻教訓是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C項正確;大革命失敗給我們帶來的教訓是必須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排除A項;建立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是中國的創新,排除B項;建立新型軍隊不是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教訓,排除D項。故選C項。8.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請你幫他們審閱,看看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B.遵義會議,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C.紅軍戰士爬雪山、過草地D.1936年10月,紅一方面軍同陜北紅軍會師吳起鎮,長征結束【答案】D【解析】1935 年 10 月,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在陜甘革命根據地的吳起鎮會師,1936 年 10 月,紅二、紅四方面軍與紅一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D項符合題意;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1935年,長征途中召開的遵義會議,成為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會議;紅軍在長征過程中爬雪山、過草地,A、B和C項說法正確,排除。故選D項。9.下面的一組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主題是( )A.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 B.抗日救亡道路的探索C.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 D.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答案】C【解析】根據圖片所給提示信息可知,圖片反映的是秋收起義、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及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等歷史事件。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935年1月,遵義會議召開,遵義會議結束了王明“左”傾錯誤在中央的統治,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由此可知,這三件事的主題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的探索,C項正確;辛亥革命的主題是民主共和道路的探索,排除A項;抗日救亡運動是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以后的主題,與題目反映的歷史事件不符,排除B項;新中國成立以后才是對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排除D項。故選C項。10.1934年11月初,湖南汝城縣沙洲村,3名女紅軍借宿徐解秀老人家中,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了。這“半條被子”的故事主要反映出( )A.紅軍長征的危險性和艱巨性 B.國民黨統治的極端腐敗C.人民解放軍是人民的子弟兵 D.人民軍隊與群眾的魚水深情【答案】D【解析】依題干信息和所學可知,3名女紅軍臨走時把自己僅有的一床被子剪下一半給老人留下,這段故事體現的是長征中老百姓與紅軍戰士之間的密不可分的魚水深情,表明了軍民緊密團結、患難與共,D項正確; ABC三項在題干中沒有得到體現,不符合題意。 故選D。11.“中國革命斗爭的勝利要靠中國同志了解中國情況”。這一論斷精準無誤地詮釋了中國革命歷程中的挫折與成功,符合該論斷的史實是( )①“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②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與革命群眾③創建根據地并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 ④張學良和楊虎城多次要求蔣介石聯共抗日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答案】A【解析】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是由于相關領導人的“左”傾錯誤導致的,他們對馬列主義生搬硬套,最終導致了失敗,這是中共革命斗爭的挫折,故①符合題意;南京國民政府屠殺共產黨人的行為是國民黨反動派殘共產黨和進步群眾的暴行,這與題干中的表達的意思沒有關聯,故②不選;創建根據地和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正是馬克思主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的結合,是中國革命斗爭的成功經驗,故③符合題意;張學良和楊虎城要求蔣介石抗日是保家衛國、反侵略的行為,與題干中的意思并無關聯,排除④。故選①③組合,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12.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找到了一條正確革命道路,進行了二十八年浴血奮戰,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來封建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边@里的“正確革命道路”指A.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 B.實行人民戰爭的路線C.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 D.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答案】A【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放棄攻打中心城市長沙的計劃,轉向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進軍,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起義部隊到達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從而為中國革命找到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革命道路,最終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勝利,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即新中國,A正確,B排除;“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屬于新中國成立后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CD排除;故選A。13.“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聲暴動?!保珴蓶|)反映的歷史事件是A.五四運動 B.秋收起義 C.紅軍長征 D.渡江戰役【答案】B【解析】根據“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秋收時節暮云愁,霹靂-聲暴動。”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秋收起義,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為保存革命力量,放棄攻打長沙,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農村革命根據地,B符合題意;ACD項與“秋收時節暮云愁”不符,排除。故選擇B。14.紅色旅游是當今旅游的一大特色。以下某旅行社起草的景點介紹,正確的是A.井岡山辛亥革命的爆發地 B.漢口一共產黨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C.吳起鎮一宣告長征勝利結束 D.武昌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答案】B【解析】1927年,八七會議在漢口召開,共產黨總結了大革命失敗的教訓,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故B符合題意;武昌是辛亥革命的爆發地,排除A;1927年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排除D;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于甘肅會寧,宣告長征勝利結束,排除C。故選B。15.一位西方記者贊嘆道:“每一場革命都有它自身的傳奇,毛澤東率領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就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偉大傳奇。”他說的“戰略轉移”是指A.北伐戰爭 B.南昌起義 C.秋收起義 D.紅軍長征【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中的“數萬工農紅軍所完成的戰略轉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從紅軍長征的原因和目的來看,紅軍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利,使得中央蘇區喪失殆盡,紅軍失去了落腳點,開始進行戰略大轉移,二萬五千里長征挽救了黨、挽救了中國革命,因此是“偉大的奇跡”,故D正確;北伐戰爭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進行的討伐北洋軍閥的戰爭,故A錯誤;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故B錯誤;秋收起義是由毛澤東在湖南東部和江西西部領導的工農革命軍舉行的一次武裝起義,故C錯誤。故選D。16.某中學九年級同學在復習中國歷史時,整理了如下資料:“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據此判斷,他們復習的學習主題是( )A.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B.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C.近代化的進步 D.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可知,“中共一大的召開、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等知識都在新民主主義的興起這一單元。從時間上看,這幾項內容發生在1921-1935年間。D項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是復習的主題 ,符合題意; A項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發生在1946-1949年,不符合題意;B項列強的侵略和中國人民的抗爭發生在19世紀40年代到20世紀初,不符合題意;C項近代化的進步包含的內容不僅是這些知識,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17.“天下之理,不外因果”。下列歷史事件因果關系對應不正確的是( )①秋收起義失敗——創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五次反圍剿遭受失敗——紅軍長征③巴黎和會——五四運動④不抵抗政策——東北淪陷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答案】D【解析】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了秋收起義,在攻打中心城市長沙受挫的情況下,他決定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于是,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開辟了中國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中國革命的正確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①對應正確,排除;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之后,紅軍被迫長征,②對應不正確,符合題意;巴黎和會的外交失敗引發了五四運動,③對應不正確,符合題意;九一八事變后國民黨政府對日本的進攻采取不抵抗政策,張學良執行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下令將20萬東北軍撤出東北,不到半年,東北三省全部落入日軍之手。④對應正確,排除。所以D符合題意,ABC排除。故選擇D。18.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從此,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也由“山溝里”的共和國變成了“馬背上”的共和國。“馬背上”共和國的歷經時間是( )A.1927年8月—1931年9月 B.1934年10月—1936年10月C.1935年1月—1937年7月 D.1937年8月—1945年9月【答案】B【解析】1934年10月,中央紅軍被迫戰略轉移,開始長征。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會師于甘肅會寧,宣告長征勝利結束。由材料可知,“馬背上”的共和國處于長征時期,故B符合題意;ACD不是長征時期,排除。故選B。19.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毛澤東也十分擅長寫詩著書,請選擇下面他的作品時間排序正確的一項。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為國民黨出賣華北宣言》③《對日寇的最后一戰》④《向全國進軍的命令》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①④③【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創作于國民大革命時期,是毛澤東在1930年論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著作;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為國民黨出賣華北宣言》是1933年5月發表的,要求堅決抗日?!秾θ湛艿淖詈笠粦稹肥?945年8月,抗日戰爭即將取得勝利、對日戰爭已處在最后階段背景下發表的。《向全國進軍的命令》是解放戰爭即將取得勝利的前夕。毛澤東在1949年4月21日發出命令。因此正確排序是①②③④,A正確,BCD錯誤。綜上故選A。20.“八一暴動征腐惡,運籌決勝非等閑”。該詩反映的重大歷史事件是( )A.武昌起義一一吹響中國革命的號角 B.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廣泛傳播革命思想C.南昌起義——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D.北伐勝利進軍——廣州國民政府遷到武漢【答案】C【解析】根據“八一暴動征腐惡”可知,事件發生在八月一日。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劉伯承等發動南昌起義,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發動統治的第一槍,成為中共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C正確;武昌起義發生于1911年10月10日。A錯誤;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不屬于武裝暴動。B錯誤;北伐勝利進軍與“八一暴動”時間不符。D錯誤。綜上故選C。二、非選擇題21.一代偉人毛澤東的思想成長。材料一:建黨前的青年毛澤東●1919年7月,創辦《湘江評論》,發表《民眾的大聯合》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1919年12月,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書籍。●1920年11月,在長沙創建共產黨主義小組。材料二:毛澤東在20世紀20年代—30年代的著作或觀點時間 著作或觀點1927年2月 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的中堅1927年8月 在“八七會議”上提出“槍桿子里出政權”的重要論斷1929年4月 在《土地法》中規定“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1930年1月 撰寫《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過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來促進全國革命的高潮。材料三:“十八年的經驗,已使我們懂得: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個法寶,三個主要的法寶。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成績,也是中國革命的偉大成績?!?br/>——1939年毛澤東《〈共產黨人〉發刊詞》(1)從毛澤東的活動中,反映出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已具備了哪些成熟條件?(2)通過革命實踐,中國共產黨找到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結合上述著作或觀點,歸納出中國革命道路的特色所在。(3)列舉史實,論證統一戰線是中國革命的“法寶”。【答案】(1)思想條件:馬克思主義的傳播;階級條件: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組織條件: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2)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從《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可以發現特色是要依靠農民,廣泛發動人民群眾;“槍桿子里出政權”要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土地法》中可以得出特色是要進行土地革命,《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3)1924年,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進行北伐戰爭,基本實現全國統一。【解析】(1)中共的成立的條件可以從思想、階級和組織基礎進行分析,根據材料一“在北京與陳獨秀、李大釗等人接觸交談,收集閱讀有關馬克思主義的書籍”可以得出思想基礎是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根據材料一“指明民眾的大聯合就是以農民、工人為主體的所有被壓迫者的聯合”可以得出階級基礎是工人階級隊伍不斷壯大,根據“在長沙建立共產黨早起組織”可以得出組織基礎是各地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2)1927年,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當即立斷,率部隊向井岡山進軍,開始創建中國革命史上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是中國共產黨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革命道路的開始。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經過艱難的探索,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根據“撰寫《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認為農民是農村革命運動的中堅”可知毛澤東強調農民階級的重要性,要依靠工農群眾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根據“槍桿子里出政權”得出進行武裝斗爭,武裝奪取政權;根據“寫《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指出要通過建立和發展紅軍、游擊隊和根據地來促進全國革命的高潮”可知在井岡山時期,提出以農村包圍城市,工農武裝割據的革命道路;根據“沒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階級的土地”得出積極開展土地革命。(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反映的統一戰線指的是國共的兩次合作,1924年,國共實現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北伐取得巨大勝利;1937年,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取得抗日戰爭勝利。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見如下年代尺材料二:1933年以博古為首的臨時中央遷入中央蘇區,直接把持了革命根據地的一切大權...最終,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如果再沿著這條路走下去,黨和紅軍必將被完全斷送...會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召開的。——整理自金沖及《生死關頭—中國共產黨的道路抉擇》(1)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許多重大歷史依據當時社會實際作出了關乎中國革命前途的正確抉擇,請以A階段“星星之火”的相關史實加以說明。(2)中國共產黨勇于在自我糾正中不斷完善。請根據材料二,舉出A階段歷程中的典型史實及其意義。(3)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正確抉擇對B階段的現代化建設有何啟示?【答案】(1)①毛澤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2)史實:1935年,中共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批評了博古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意義: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遵義會議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得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解析】(1)依據材料一年代尺中A階段時間是1921-1949,可知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依據所學可知,1927 年 10 月,毛澤東在井岡山地區創建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毛澤東提出工農武裝割據思想,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在農村建立革命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新道路。(2)1935年,紅軍在長征途中召開一次重要的會議—遵義會議。依據材料二“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紅軍被迫長征……會議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召開的”可知,此次會議是遵義會議,結合所學可知,遵義會議批評了博古軍事上的錯誤,肯定了毛澤東軍事上的正確主張。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在極端危急的歷史關頭,挽救了黨和紅軍,挽救了中國革命,是黨得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折點。(3)依據材料中年代尺可知B階段是現代化建設階段,依據材料的信息和所學可得出的啟示有“必須堅持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以及一切從中國國情出發和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等”。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2:中國近現代史篇之國共十年內戰(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2:中國近現代史篇之國共十年內戰(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