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3中國近現代史篇之抗日戰爭一、選擇題1.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是( )A.中日兩國實力過于懸殊 B.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C.日本停止對重慶的轟炸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建立2.“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這段報道反映的是哪場戰役( )A.北伐戰爭 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3.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幣中,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八一軍徽配以井岡山、延安寶塔山、西柏坡典型造型組合設計,直徑100毫米,面額30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3000枚。關于圖案內容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的描述正確的是( )圖案內容 描述A 八一軍徽 武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B 井岡山 井岡山根據地建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C 延安寶塔山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D 西柏坡 西柏坡會議指出今后黨的工作重心應當由城市轉移到農村A.A B.B C.C D.D4.某班開展歷史知識競猜活動,有一謎語的謎面是“民族統一戰線、9月3日、收回臺灣”,它的謎底應是( )A.召開中共一大 B.抗日戰爭勝利 C.解放戰爭勝利 D.成立新中國5.《我的抗戰》一書寫道:北平淪陷后,城門緊閉,教室里已沒有了《禮記 禮運》的讀書聲,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剛剛學會的日本國歌。與此現象相關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一 二八”事變6.歌曲具有時代特征。以下歌詞內容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①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②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③“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轟,前進!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7.在抗日戰爭中,他指揮百團大戰給日偽軍沉重打擊;在抗美援朝中,他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敗美帝侵略者。“他”指的是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懷 D.林彪8.1937年冬,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給母親寫去-封信:“日寇不僅要亡我之國,并娶滅我之種,亡國滅種慘禍,已臨到每-個中國人民的頭……我們也決心與華北人民共艱苦,共生死。”據此推斷①抗日民族統戰線已經正式建立②中華民族已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③八路軍和華北人民團結反抗侵略④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的中流砥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9.西安事變爆發后,有人主張將蔣介石“交付人民審判”,但中共中央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這表現出中國共產黨A.徹底消除了與國民黨的矛盾 B.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偉大胸懷 D.維護《國共合作宜言》10.1937年,學者姚紹華提出:“九一八事變后……以吾民族歷的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奮發圖強,這種恐怖自然不足懼。吾民族每次都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經一度禍患,吾民族之內容益加擴大而活躍。”下列選項能夠為上述觀點提供佐證的史實是A.國共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團結一致抗戰C.積極尋求英美等國軍事上的支持 D.邀請各國反法西斯人士前來相助11.對下圖戰役及其影響描述正確的是A.是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B.發生在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C.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的勝利 D.粉碎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12.自1932年2月15日開行第一列普速列車,金華老火車站在90余年間見證了無數難忘的歷史……它在抗戰時期見證了國民黨領導軍民開展A.潘村伏擊戰 B.塘西橋戰役 C.蕭皇塘戰役 D.金蘭戰役13.下圖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第十三章的目錄,缺的第五小節標題應是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B.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C.全民族抗戰的最終實現 D.抗日根據地的廣泛建立14.下表為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頒布的歷史文件。對下列信息解讀符合材料的是時間 名稱 主要內容1931年9月20日 《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驅逐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陸海空軍,滾出中國!1935年8月1日 《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7年2月10日 《中共中央給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 停止一切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A.民族危機加劇,抗日反蔣成為全國各界共識 B.紅軍長征開始,中國革命進入斗爭的新局面C.社會矛盾變化,中國共產黨作出了政策的調整 D.全面抗戰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15.識讀下面年代尺上的時間信息,對信息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有誤的是①A戰爭發生在工業革命完成之后②B戰爭主要由英美聯合發動侵華戰爭③C戰爭后日本開始明治維新④E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⑤D和E的戰爭性質都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16.1936年12月《桂林日報》: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況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材料中的“陜變”是指A.八一三事變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七七事變17.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歷史事件( )①八一三事變 ②百團大戰 ③《聯合國家宣言》發表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18."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侮辱這個城市,他們實行殺人、強奸、搶劫、縱火,終至大街小巷都橫陳被害者的尸體"這一段《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中所提到的"這個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廈門 D.南京19.2018年是北大辦學一百二十周年。下表中北大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原因是( )時間 學校名稱 辦學地點1912年 北京大學 北平1937年 臨時大學(北大與清華、南開共同組成) 長沙1938年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昆明A.政權更迭 B.外來侵略 C.國共合作 D.軍閥割據20.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請問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的移動軌跡(省份簡稱)正確的是?A.滬、贛、黔、秦、冀 B.滬、黔、贛、陜、冀C.冀、滬、贛、黔、陜 D.冀、滬、黔、贛、陜二、非選擇題21.閱讀摘錄記錄學習印記。閱讀摘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思維導圖規律填寫讀書摘錄中A、B的內容,并推測此次閱讀主題。(2)簡述這幅海報出現的歷史背景,并結合海報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3)有人說:“沒有廣大人民的全力支持,軍事斗爭也會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請結合中國抗戰史實來印證該觀點。(4)根據摘錄中的數據,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警示。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不止奪取山東的是我們的仇敵,這強盜世界中一切強盜團體,秘密外交這一類的一切強盜行為,都是我們的仇敵啊!我們若是沒有民族自決、世界改造的精神,把這強盜世界推翻,單是打死幾個人,開幾個公民大會,也還是沒有效果。我們的三大信譽是:改造強盜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李大釗《秘密外交與強盜世界》1919年5月18日材料二:我們為什么這樣發動,為爭地盤嗎 不是!為泄憤嗎 也不是!我們反對政府屈辱外交!國都要亡了,還在這里出死力想殘殺,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國運動的八項主張。——張學良、楊虎城《告全體同胞書》1936年12月16日(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李大釗、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主張分別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間提出的。概括這兩個重大事件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2)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1),歸納以上人物的主張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3)結合圖一、圖二,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上述主題所做的努力。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3中國近現代史篇之抗日戰爭一、選擇題1.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是( )A.中日兩國實力過于懸殊 B.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C.日本停止對重慶的轟炸 D.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尚未建立【答案】B【解析】根據“過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戰,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實際之懲創后,終能反省……擴大其戰爭侵略行動……茲特正式對日宣戰。”分析可知,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是國民政府曾對日本抱有幻想,B項正確;A、C、D三項都不是材料反映1941年前國民政府遲遲不對日正式宣戰的原因,排除。故選B項。2.“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這段報道反映的是哪場戰役( )A.北伐戰爭 B.平型關大捷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的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40年,為了打破敵人的“囚籠政策”,彭德懷領導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千米的占線上,開展了百團大戰,破壞敵人的交通線,摧毀日偽軍的據點,有效的配合了正面戰場的戰役,是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的戰役,D項正確;北伐戰爭的主要戰場在湖南、湖北,排除A項;平型關戰役的戰場是山西大同,排除B項;臺兒莊戰役的地點是山東的臺兒莊,排除C項。故選D項。3.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紀念幣中,1公斤圓形銀質紀念幣背面圖案為八一軍徽配以井岡山、延安寶塔山、西柏坡典型造型組合設計,直徑100毫米,面額300元,成色99.9%,最大發行量3000枚。關于圖案內容所涉及的歷史事件的描述正確的是( )圖案內容 描述A 八一軍徽 武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B 井岡山 井岡山根據地建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形成C 延安寶塔山 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全國敵后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D 西柏坡 西柏坡會議指出今后黨的工作重心應當由城市轉移到農村A.A B.B C.C D.D【答案】C【解析】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于1935年10月到達陜北,建立了以延安為中心的陜北革命根據地,從而使延安成為了中國共產黨的指揮中樞和戰略后方。抗日戰爭時期,以延安為中心的陜甘寧邊區是中共中央和中央軍委所在地,延安是敵后抗日戰爭的政治指導中心和敵后抗日根據地的總后方,C項正確;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第一槍,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開始,排除A項;1927年秋收起義受挫后,毛澤東帶領工農革命軍向湘贛邊的井岡山進軍,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逐步走出了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即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1978年之后,在鄧小平的領導之下,我們走上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排除B項;1949年,中共七屆二中全會在河北西柏坡召開,會上提出了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向城市,排除D項。故選C項。4.某班開展歷史知識競猜活動,有一謎語的謎面是“民族統一戰線、9月3日、收回臺灣”,它的謎底應是( )A.召開中共一大 B.抗日戰爭勝利 C.解放戰爭勝利 D.成立新中國【答案】B【解析】由于國共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等原因,抗日戰爭勝利,1945年中國抗日戰爭的勝利,臺灣回到祖國。每年的9月3日,被確定為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B項正確;中共一大的召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沒有“收回臺灣”,排除A項;解放戰爭的勝利是在“收回臺灣”之后,排除C項;成立新中國是在1949年10月1日,排除D項。故選B項。5.《我的抗戰》一書寫道:北平淪陷后,城門緊閉,教室里已沒有了《禮記 禮運》的讀書聲,取而代之的是學生們剛剛學會的日本國歌。與此現象相關的背景是( )A.“九一八”事變 B.西安事變 C.盧溝橋事變 D.“一 二八”事變【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北平淪陷后”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7月7日,日軍制造了盧溝橋事變后,北平淪陷,日本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C項正確;“九一八”事變發生在沈陽附近柳條湖,是中國人民抗日的起點,排除A項;西安事變發生在西安,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排除B項;“一 二八”事變發生在上海,又稱為“一 二八淞滬抗戰”,排除D項。故選C項。6.歌曲具有時代特征。以下歌詞內容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 )①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②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③“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轟,前進!A.②③④① B.②①③④ C.①②④③ D.①③②④【答案】A【解析】①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二十九軍的弟兄們,抗戰的一天來到了。反映的是1937年盧溝橋事變之后;②打倒列強,打倒列強,除軍閥,除軍閥.努力國民革命,努力國民革命。反映的是1926年的北伐戰爭;③“九一八”,從那個悲慘的時候,脫離了我的家鄉,拋棄那無盡的寶藏。反映的是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后;④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我們萬眾一心,冒著敵人的炮轟,前進!反映的是九一八事變之后日本入侵華北之際。按時間排序正確的是②③④①。所以A項正確,排除BCD項,故選A項。7.在抗日戰爭中,他指揮百團大戰給日偽軍沉重打擊;在抗美援朝中,他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敗美帝侵略者。“他”指的是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懷 D.林彪【答案】C【解析】抗日戰爭時期,為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增強抗日根據地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1940年8月,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猛烈攻擊,取得輝煌的戰績。1950年,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C項正確;李宗仁領導臺兒莊戰役,排除A項;朱德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排除B項;林彪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排除D項。故選C項。8.1937年冬,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給母親寫去-封信:“日寇不僅要亡我之國,并娶滅我之種,亡國滅種慘禍,已臨到每-個中國人民的頭……我們也決心與華北人民共艱苦,共生死。”據此推斷①抗日民族統戰線已經正式建立②中華民族已到了亡國滅種的邊緣③八路軍和華北人民團結反抗侵略④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的中流砥柱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A【解析】根據材料“1937年冬,八路軍副參謀長左權給母親寫去-- 封信:“日寇不僅要亡我.....我們也決心與華北人民共艱苦,共生死”可以看出中華民族已到了亡國火種的邊緣以及八路軍和華北人民團結反抗侵略,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共產黨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目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符合材料中的“1937年冬”,故A正確;材料中并沒有體現出中國共產黨成為抗日的中流砥柱,所以④錯誤,故含有④的B、C、D錯誤。綜上答案A。9.西安事變爆發后,有人主張將蔣介石“交付人民審判”,但中共中央主張和平解決,聯蔣抗日。這表現出中國共產黨A.徹底消除了與國民黨的矛盾 B.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偉大胸懷 D.維護《國共合作宜言》【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西安事變爆發后,有人主張將蔣介石“交付人民審判”,但中共中央認為應爭取國民黨親英美派接受”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主張,為此制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方針,這表現出中國共產黨以民族利益為重的偉大胸懷,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 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故C正確;西安事變爆發于1936年12月12日,A說法明顯錯誤,與題意不符,故A錯誤;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于七七事變后,故B錯誤;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故D錯誤。綜上答案C。10.1937年,學者姚紹華提出:“九一八事變后……以吾民族歷的史文化之悠久,如能奮發圖強,這種恐怖自然不足懼。吾民族每次都能發揮自己的力量,兀然生存于世界,而且每經一度禍患,吾民族之內容益加擴大而活躍。”下列選項能夠為上述觀點提供佐證的史實是A.國共兩黨合作建立革命統一戰線 B.全國各黨派各階層團結一致抗戰C.積極尋求英美等國軍事上的支持 D.邀請各國反法西斯人士前來相助【答案】B【解析】概括材料大意是中華民族每每遭遇劫難,都會激發民族精神,壯大民族力量。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37年全國各民族、各黨派、各階層團結一致抗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覺醒與奮發。B正確;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是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即國民大革命時期。A錯誤;CD不屬于民族覺醒的表現。CD錯誤。綜上故選B。11.對下圖戰役及其影響描述正確的是A.是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 B.發生在共產黨領導的敵后戰場C.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的勝利 D.粉碎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答案】C【解析】1938年春,日軍從山東分兩路南下,進攻徐州。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臺兒莊一帶殲敵一萬多人,它是自抗戰開始以來國民黨正面戰場的一次重大勝利。由圖片中“1938年春”“臺兒莊”和戰況示意圖,可知與臺兒莊有關,C符合題意;平型關大捷是是抗戰以來取得的第一次勝利,排除A;臺兒莊戰役是國民黨正面戰場取得的成果,排除B;淞滬會戰粉碎了三個月滅亡中國的野心,排除D。故選C。12.自1932年2月15日開行第一列普速列車,金華老火車站在90余年間見證了無數難忘的歷史……它在抗戰時期見證了國民黨領導軍民開展A.潘村伏擊戰 B.塘西橋戰役 C.蕭皇塘戰役 D.金蘭戰役【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金蘭戰役是浙贛戰役中的一場十分重要的戰斗。1942年5月21日,固守蘭溪的國民黨第六十三師與日軍在高圣尖激戰四天,六十三師在戰斗中擊斃日軍1000余人。D正確;潘村伏擊戰是發生于金華附近由新四軍領導的重要戰役。A錯誤;1942年,日軍侵占義烏,吳店成為金義浦蘭抗日游擊根據地的中心區,塘西橋就是抗日主戰場。B錯誤;蕭皇塘戰役是八大隊成立以來的首戰大捷,不是國民黨領導的戰役。C錯誤。綜上故選D。13.下圖為《中國共產黨歷史》一書第十三章的目錄,缺的第五小節標題應是A.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B.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C.全民族抗戰的最終實現 D.抗日根據地的廣泛建立【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各部隊開始改編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進行艱苦斗爭;1936年,為了逼蔣抗日,張學良、楊虎城發動了西安事變。西安事變最終得以和平解決,這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隨著日本侵華的加深,中國共產黨為早日實現全民族抗戰而斗爭,故A正確;革命統一戰線是國民大革命時期國共合作建立的,B與題目考查的時間不符;全民族抗戰最終形成是在七七事變之后,故排除C項;題目考查的是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D項是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兩者不符,故排除D項。故選A。14.下表為中國共產黨在不同時期頒布的歷史文件。對下列信息解讀符合材料的是時間 名稱 主要內容1931年9月20日 《中國共產黨為日本帝國主義強暴占領東三省事件宣言》 反對日本帝國主義強占東三省!驅逐帝國主義在華的一切陸海空軍,滾出中國!1935年8月1日 《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 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937年2月10日 《中共中央給中國國民黨三中全會電》 停止一切內戰,集中國力,一致對外A.民族危機加劇,抗日反蔣成為全國各界共識 B.紅軍長征開始,中國革命進入斗爭的新局面C.社會矛盾變化,中國共產黨作出了政策的調整 D.全面抗戰爆發,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結合所學“反對日本帝國主義”、“抗日救國”、“一致對外”可知隨著民族矛盾加深,中國共產黨作出了政策調整,C符合題意;根據材料“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說明反蔣政策的改變,A不符合題意;紅軍長征結束于1936年10月,且材料中沒有體現,B不符合題意;全面抗戰爆發是1937年7月,D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15.識讀下面年代尺上的時間信息,對信息所反映的歷史事件解讀有誤的是①A戰爭發生在工業革命完成之后②B戰爭主要由英美聯合發動侵華戰爭③C戰爭后日本開始明治維新④E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⑤D和E的戰爭性質都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③④⑤ D.①③⑤【答案】B【解析】A戰爭指鴉片戰爭,發生在工業革命完成之后,故①解讀正確;B戰爭指第二次鴉片戰爭,主要由英法聯合發動侵華戰爭,故②解讀錯誤;C戰爭指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戰爭,日本1868年開始明治維新,故③解讀錯誤;E戰爭指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故④解讀正確;D戰爭指第一次世界大戰,是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的掠奪戰爭,E戰爭抗日戰爭是正義的反侵略戰爭,故⑤解讀錯誤。所以B符合題意,ACD排除。故選擇B。16.1936年12月《桂林日報》: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況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材料中的“陜變”是指A.八一三事變 B.西安事變 C.九一八事變 D.七七事變【答案】B【解析】1936年12月12日,為挽救民族危亡,張學良、楊虎城毅然扣留來陜督戰的蔣介石,逼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25日,在中共中央的努力下,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等六項主張,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奠定了基礎。張學良字漢卿。由材料“1936年12月”“曾通電主張一致對外……況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可知指西安事變,故B符合題意;八一三事變發生在1937年8月13日,九一八事變發生在1931年9月18日,七七事變發生在1937年7月7日,排除ACD。故選B。17.按時間先后順序排列下列歷史事件( )①八一三事變 ②百團大戰 ③《聯合國家宣言》發表 ④斯大林格勒戰役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③④①② D.④①③②【答案】A【解析】1937年,日軍發動了“八一三事變”大舉進攻上海。百團大戰發生在1940年8月。1942年1月1日,美、英、蘇、中等26國的代表在華盛頓舉行會議,各國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1942年7月——1943年2月的斯大林格勒戰役,蘇軍取得了勝利。斯大林格勒戰役既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又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蘇軍為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重大貢獻。所以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應是①②③④,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選擇A。18."日本兵完全像一群被放縱的野蠻人似的來侮辱這個城市,他們實行殺人、強奸、搶劫、縱火,終至大街小巷都橫陳被害者的尸體"這一段《遠東國際法庭判決書》中所提到的"這個城市"是( )A.北京 B.天津 C.廈門 D.南京【答案】D【解析】依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描述的是南京大屠殺的相關知識。因此D符合題意,ABC與題意無關,故選擇D。19.2018年是北大辦學一百二十周年。下表中北大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原因是( )時間 學校名稱 辦學地點1912年 北京大學 北平1937年 臨時大學(北大與清華、南開共同組成) 長沙1938年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昆明A.政權更迭 B.外來侵略 C.國共合作 D.軍閥割據【答案】B【解析】北京大學創辦于1898年,初名京師大學堂,辛亥革命后,于1912年改為北京大學。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北京大學與清華大學、南開大學南遷長沙,不久,臨時大學又遷到昆明,改稱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抗戰勝利后遷回北京。北京大學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原因是遭受日本的侵略,B符合題意;ACD三項不是北大校名及辦學地點變化的原因,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20.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請問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的移動軌跡(省份簡稱)正確的是?A.滬、贛、黔、秦、冀 B.滬、黔、贛、陜、冀C.冀、滬、贛、黔、陜 D.冀、滬、黔、贛、陜【答案】A【解析】1921年7月,中共一大召開于上海,宣告中國共產黨成立,上海簡稱滬。1931年,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于江西瑞金,江西簡稱贛。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在貴州遵義召開遵義會議,貴州簡稱黔。1935年10月,中央紅軍達到陜北,陜西簡稱秦。1949年3月,主公共產黨在河北西柏坡召開七屆二中全會,河北簡稱冀。由此可見,中國共產黨在歷史上的移動軌跡是:上海(滬),江西(贛),貴州(貴、黔)陜西(陜、秦),河北(冀)最后到達北京,故排除BCD,A符合題意。故選A。二、非選擇題21.閱讀摘錄記錄學習印記。閱讀摘錄內容,回答下列問題。(1)根據思維導圖規律填寫讀書摘錄中A、B的內容,并推測此次閱讀主題。(2)簡述這幅海報出現的歷史背景,并結合海報指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3)有人說:“沒有廣大人民的全力支持,軍事斗爭也會失去力量源泉而不可能戰勝強大的敵人。”請結合中國抗戰史實來印證該觀點。(4)根據摘錄中的數據,談談第二次世界大戰留給我們的警示。【答案】(1)A: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B: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例: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背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原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3)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4)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解析】(1)依據圖示“南京大屠殺”可知A指的是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的罪行還有細菌戰、毒氣戰、三光政策等;依據圖示“國民黨:臺兒莊戰役”可知,B指的是中共領導的敵后戰場的抗戰,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還有平型關大捷或百團大戰;綜合上述分析,可以推測此次閱讀主題應為: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2)依據海報上的各個國家的國旗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可知,此時應是1942年,美、英、蘇、中等26個國家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原因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的力量對比。(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抗日戰爭是一場全民族的抗戰,廣大人民群眾為抗戰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廣大人民群眾運用智慧,廣泛開展伏擊戰、地雷戰、地道戰等游擊戰,打擊日本侵略者,日本傾略者陷入了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中,活躍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裝回民支隊積極抗擊日本侵略者。(4)依據圖示兩則數據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反映出二戰給中國和世界其他國家造成了巨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這告訴我們不忘歷史,珍惜和平,謀求發展,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增強綜合國力等。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不止奪取山東的是我們的仇敵,這強盜世界中一切強盜團體,秘密外交這一類的一切強盜行為,都是我們的仇敵啊!我們若是沒有民族自決、世界改造的精神,把這強盜世界推翻,單是打死幾個人,開幾個公民大會,也還是沒有效果。我們的三大信譽是:改造強盜世界,不認秘密外交,實行民族自決。——李大釗《秘密外交與強盜世界》1919年5月18日材料二:我們為什么這樣發動,為爭地盤嗎 不是!為泄憤嗎 也不是!我們反對政府屈辱外交!國都要亡了,還在這里出死力想殘殺,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國運動的八項主張。——張學良、楊虎城《告全體同胞書》1936年12月16日(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李大釗、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主張分別是在中國近代史上哪一重大事件期間提出的。概括這兩個重大事件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各起的作用。(2)根據上述材料和問題(1),歸納以上人物的主張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3)結合圖一、圖二,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上述主題所做的努力。【答案】(1)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作用:①五四運動:促使中國代表拒絕在“巴黎和約”上簽字。②西安事變: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抗擊外來侵略,維護民族利益。(或爭取民族獨立,實現人民解放)(3)努力:北伐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勢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攜手合作。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解析】(1)材料中的時間分別是1919年和1936年,據材料中的關鍵詞“外交”“山東”“張學良”“楊虎城”,聯系所學知識,可以判斷出這兩個歷史事件分別是五四運動和西安事變。五四運動在維護民族利益方面起到的作用是使參加巴黎和會的中方代表拒絕在對德合約上簽字;西安事變則促使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為最終打敗日本法西斯勢力奠定了基礎。(2)中國近代史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逐漸形成到瓦解的歷史,中國人民為反抗侵略,爭取民族獨立,進行著英勇的斗爭,開始了救亡圖存的探索。李大釗、張學良和楊虎城都是中國近代歷史中的重要人物,他們提出這些主張的目的是喚醒更多的中國民眾起來反抗外來侵略者,實現民族獨立。因此他們的主張所體現的共同時代主題是救亡圖存或挽救民族危亡。(3)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后,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地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爭,在全民族抗戰中,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最終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 抗日戰爭是中國近代以來反抗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徹底改變了中國近代以來飽受外來侵略的屈辱歷史;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實現徹底的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礎。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3:中國近現代史篇之抗日戰爭(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3:中國近現代史篇之抗日戰爭(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