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4中國近現代史篇之解放戰爭一、選擇題1.詩言志,史鑄詩。下列詩句再現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重大歷史事件,其中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是( )①日頭一出紅又紅,朱德來會毛澤東 ②霹靂一聲天地動,贛湘暴動筑高樓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 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2.今年是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的第二十年頭,他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立下的豐功偉績是值得中國人民世世代代緬懷。下列屬于他的豐功佳績的是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②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的進攻序幕③他實行改革開放戰略,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④實現香港、澳門回歸,洗刷百年國恥⑤指揮百團大戰,取得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3.某校九年級學生在學習“兩種命運的決戰”一課后,開展以“人心向背的較量”為主題的小論文撰寫活動,其中不適合引用的材料是( )A.親赴重慶談判 B.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群眾支援淮海戰役4.比較法是學習歷史與社會的重要學習方法。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似之處有(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臨抉擇的關鍵時刻 ②共產黨都做出了積極的努力③國共兩黨達成了合作意向 ④促成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5.解放戰爭時期,下圖中①①四個地點發生的事件,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下圖并結合所學解讀,其中正確的是( )A.①地推翻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 B.②地一取得了遼沈戰役的勝利C.③地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D.④地一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6.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是從東北戰場上揭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此贏得了(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7.1945年8月,毛澤東飛抵重慶。眾多媒體紛紛贊譽“好像在陰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來一道光明”,是“歷史和人民的喜訊”。這表明當時( )①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 ②人民迫切期待和平③國內格局依然動蕩不安 ④國民黨真誠求合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陳凱將以下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整理,其正確的順序應是( )①五四運動 ②辛亥革命 ③ 西藏和平解放 ④紅軍長征 ⑤重慶談判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①⑤④③ D.③④②①⑤9.“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江蘇江陰到江西湖口的千余里戰線上,分東、中、西三路進軍。20日晚,中路軍只用了30分鐘就把敵人苦心經營的所謂天險防線’‘立體防線’撕開一個長達10公里寬的口子。”該段記載描述的是( )A.遼沈戰役 B.渡江戰役 C.平津戰役 D.淮海戰役10.與下圖歷史事件對應的選項有( )①周恩來是代表人物之一②發生在解放戰爭期間③結果簽署了“雙十協定”④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1.圖片是歷史的痕跡,下面三幅圖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名稱,它反映了不同時期特定的時代特征,具有不同的歷史內涵。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12.下面是某同學整理的資料卡片,請為這張卡片選擇合適的題目( )題目: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串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地區突破黃河天險,邁開大步南下,開始了……的壯舉。此舉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A.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躍進大別山C.大軍合力戰淮海 D.百萬雄師過大江13.“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下列四幅圖中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的是( )(注:箭頭①為河流流向,箭頭②為行軍方向)A. B.C. D.14.報紙作為一種大眾傳媒見證了歷史發展的軌跡,以下報紙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15.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似之處是( )①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②都發生于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候③都促成團結合作局面的到來④國共兩黨都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6.毛澤東在1949年元旦獻詞中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此時解放戰爭的形勢是( )A.戰略反攻揭開序幕 B.三大戰役勝利在望C.戰略決戰即將開始 D.渡江戰役已經開始17.給下列圖片所示的歷史事件確定一個共同的主題,最確切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 B.人民軍隊的成長歷程C.國共關系的不斷變化 D.毛澤東思想形成歷程18.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動統治相繼被推翻。關于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說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對象與領導階級 B.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C.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 D.革命結果和指導思想19.下邊是原南京總統府蔣介石辦公桌的臺歷,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天( )A.北伐軍打敗軍閥孫傳芳 B.日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C.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 D.祖國大陸實現全部解放20.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評論報》曾寫到:“(中國)內戰戰場的真正分界,是在這樣兩種不同的地區中間:一種是農民給自己種地,另一種是農民給地主種地”,這“不但決定國共兩黨的前途,而且將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此處強調的是( )A.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國共合作的必要性C.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D.內戰勝利的可能性二、非選擇題21.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共中央所在地變遷示意圖材料二西柏坡村有八十五戶,耕地六百六十六畝,盛產小麥、玉米、水稻以及其他各種雜糧,夏收麥,秋收稻,一年收兩季,平均每年收27萬糧食。——《中共中央選址西柏坡的原因綜述》材料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召開的重要會議時間 會議名稱 主要內容1947年7—9月 全國土地會議 制訂《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軍事上準備打若干次決定性的大會戰1949年3月 七屆二中全會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1)寫出圖中A、B兩地的地名,并指出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2)依據材料一、二,簡析選址西柏坡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原因。(3)材料三,例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重大決策,并選取其中一例說明與新中國成立之間的關系。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文化啟蒙)啟蒙性的新文化運動開始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反帝政治運動,二者很快合流在一起了……啟蒙的主題,科學與民主的主題又一次與救亡,愛國的主題相碰撞、糾纏、同步。——摘編自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與救亡性反帝政治運動之間的聯系。(漫漫征途)(2)比較兩次反”圍剿“戰役,分析不同結果的主要原因。(家國情懷)昨日下午三眾多鐘,毛澤東先生一行到達重慶。毛澤東先生來了!中國人聽了高興,世界人聽了高興,毫無疑問的,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重慶《大公報》杜評《毛澤東先生來了!》(1945年8月29日)(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以“彌天大勇”赴重慶談判的目的。(走向成功)在探索中國章命新道路的豐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本記初心和使命,堅定執、不畏犧牲,不屈奮斗,最終取得偉大勝利,中國革命歷史,蘊含著“攻緊克難”的營養。——改編自祖彥、李康平《中國革命成功之路是最好的“教科書”》(4)綜合上述材料,運用史實論證“中國革命成功之路是最好的“教科書”。(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4中國近現代史篇之解放戰爭一、選擇題1.詩言志,史鑄詩。下列詩句再現了中國近代史上波瀾壯闊、跌宕起伏的重大歷史事件,其中與中國共產黨有關的是( )①日頭一出紅又紅,朱德來會毛澤東 ②霹靂一聲天地動,贛湘暴動筑高樓③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 ④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日頭一出紅又紅,朱德來會毛澤東”指的是井岡山會師,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的部分軍隊和湘南的工農武裝,與毛澤東率領的工農革命軍在井岡山會師“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是人民解放戰爭中1949年4月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毛澤東寫下的詩詞,“戰士雙腳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反映了紅軍長征,長征過程紅軍四渡赤水打亂的敵人的追繳計劃,①②④正確,B項正確;“共爭青島歸還,同看國賊罷黜”反映的是五四運動,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學生提出“外爭主權,內除國賊”“誓死力爭,還我青島”“廢除二十一條”等口號,③項錯誤,排除ACD三項,故選B項。2.今年是鄧小平同志離開我們的第二十年頭,他為新中國的建立和建設立下的豐功偉績是值得中國人民世世代代緬懷。下列屬于他的豐功佳績的是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②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的進攻序幕③他實行改革開放戰略,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④實現香港、澳門回歸,洗刷百年國恥⑤指揮百團大戰,取得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答案】B【解析】②解放戰爭時期,鄧小平、劉伯承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解放戰爭的進攻序幕,符合題意;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上鄧小平提出改革開放,實現了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③符合題意;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政策,實現香港、澳門回歸,洗刷百年國恥,④符合題意;①領導八一南昌起義,建立中國工農紅軍的是周恩來等領導的,排除;⑤指揮百團大戰,取得抗日戰爭的輝煌勝利的是彭德懷,排除;所以B項正確,排除ACD項。故選B項。3.某校九年級學生在學習“兩種命運的決戰”一課后,開展以“人心向背的較量”為主題的小論文撰寫活動,其中不適合引用的材料是( )A.親赴重慶談判 B.解放區的土地改革 C.千里躍進大別山 D.群眾支援淮海戰役【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劉伯承、鄧小平率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沒有體現“人心向背的較量”,故C符合題意;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贏得了人民支持;解放區的土地改革使農民獲得了土地,獲得了農民的支持;淮海戰役正是有了人民群眾的支持才取得了勝利。故ABD不符合題意,故排除ABD項。故選C。4.比較法是學習歷史與社會的重要學習方法。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似之處有( )①都是民族前途面臨抉擇的關鍵時刻 ②共產黨都做出了積極的努力③國共兩黨達成了合作意向 ④促成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②③【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可知,西安事變發生在民族危機深重的危急時刻,西安事變如何解決事關民族安危,重慶談判發生在抗戰勝利后,國共兩黨是戰是和,事關國家民族命運。①符合題意;中國共產黨積極參與事變的解決,使事變得到和平解決。為了爭取國內和平,中國共產黨毛澤東親赴重慶談判,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和平誠意,體現了積極努力的一面,②符合題意;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是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基本形成,兩黨還沒有正式展開合作。重慶談判簽訂餓了“雙十協定”,兩者沒有相似之處,③排除;促成團結抗日新局面的到來的是西安事變和平解決;重慶談判是在抗戰勝利后,故也沒有相似之處,④排除。所以B符合題意,ACD排除。故選擇B。5.解放戰爭時期,下圖中①①四個地點發生的事件,對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產生了重大影響。據下圖并結合所學解讀,其中正確的是( )A.①地推翻了國民黨政權的統治 B.②地一取得了遼沈戰役的勝利C.③地揭開了戰略反攻的序幕 D.④地一取得淮海戰役的勝利【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地是大別山地區,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揭開了戰略進攻的序幕,故A錯誤;②地是錦州,攻占錦州,使東北敵人成為了甕中之鱉,取得了遼沈戰役的勝利,故B正確;③地延安,延安是抗日戰爭時期,抗日的總后方,故排除C項;④是南京,南京解放標志著推翻了國民黨的反動政權,故D錯誤。故選B。6.解放戰爭戰略決戰的序幕是從東北戰場上揭開的,中國人民解放軍在此贏得了( )A.遼沈戰役 B.淮海戰役 C.平津戰役 D.渡江戰役【答案】A【解析】1948年9月,遼沈戰役打響,東北人民解放軍首先攻占遼寧錦州。隨后,解放東北全境。遼沈戰役后,解放東北全境。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第一次取得了數量上的優勢,A符合題意;淮海戰役解放了長江中下游地區,B排除;平津戰役主要戰場是在華北,C排除;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D排除。故選擇A。7.1945年8月,毛澤東飛抵重慶。眾多媒體紛紛贊譽“好像在陰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來一道光明”,是“歷史和人民的喜訊”。這表明當時( )①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 ②人民迫切期待和平③國內格局依然動蕩不安 ④國民黨真誠求合作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答案】C【解析】根據題干信息“1945年8月,毛澤東飛抵重慶。眾多媒體紛紛贊譽‘好像在陰暗的天空中忽然放出來一道光明’,是‘歷史和人民的喜訊’”可知與重慶談判相關。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抗戰勝利后,人民迫切期盼和平,當時中國面臨著兩種命運、兩個前途的決戰,國內格局依然動蕩不安。1945年8月,毛澤東赴重慶談判是為了在政治上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重慶談判是國共雙方在談判桌上的政治較量。共產黨在談判中,在不損害人民根本利益的原則下,做出了一定的讓步。經過43天的談判斗爭,終于迫使蔣介石在10月10日簽訂了國共雙方“會談 紀要”即“雙十協定”。選項②③符合題意;國共實現了第二次合作是在1937年,①排除;國民黨真誠求合作不符合史實,④排除。所以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選擇C。8.陳凱將以下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順序整理,其正確的順序應是( )①五四運動 ②辛亥革命 ③ 西藏和平解放 ④紅軍長征 ⑤重慶談判A.①②③④⑤ B.②①④⑤③ C.②①⑤④③ D.③④②①⑤【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①五四運動發生于1919年,②辛亥革命發生于1911年,③西藏和平解放發生于1951年,④紅軍長征發生于1934年, ⑤重慶談判發生于1945年,選項中B符合題意,由此可知B符合題意;ACD錯誤,排除。故選B。9.“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江蘇江陰到江西湖口的千余里戰線上,分東、中、西三路進軍。20日晚,中路軍只用了30分鐘就把敵人苦心經營的所謂天險防線’‘立體防線’撕開一個長達10公里寬的口子。”該段記載描述的是( )A.遼沈戰役 B.渡江戰役 C.平津戰役 D.淮海戰役【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中國人民解放軍從江蘇江陰到江西湖口的千余里戰線上,分東、中、西三路進軍”等信息,結合所學可知,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渡江戰役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故選B;三大戰役的作戰地點、作戰情況均與材料信息不符合,故排除ACD。10.與下圖歷史事件對應的選項有( )①周恩來是代表人物之一②發生在解放戰爭期間③結果簽署了“雙十協定”④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圖片反映的是毛澤東赴重慶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即重慶談判,周恩來是中共代表人物之一,結果簽署了“雙十協定”,為中國實現民主統一、和平建國帶來了一線曙光,故①③④正確。C正確;重慶談判的時間是1945年8月29日至10月10日,解放戰爭全面爆發的時間是1946年6月,故②錯誤。ABD錯誤。綜上故選C。11.圖片是歷史的痕跡,下面三幅圖片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在不同歷史時期的名稱,它反映了不同時期特定的時代特征,具有不同的歷史內涵。按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一組是( )A.①②③ B.①③② C.③①② D.②③①【答案】D【解析】根據圖示中①“中國人民解放軍”、②“中國工農紅軍”、③“新四軍”等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共組織的第一支正式的軍隊即為工農紅軍,處于國共內戰期間;在抗日戰爭期間,國共兩黨合作,中共軍隊進行改編,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解放戰爭期間,我們的軍隊名稱為解放軍。所以三者時間先后順序為②③①,故選D;其他三個選項均順序錯誤,故排除ABC。12.下面是某同學整理的資料卡片,請為這張卡片選擇合適的題目( )題目:1947年6月,劉伯承、鄧小平串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在山東西南地區突破黃河天險,邁開大步南下,開始了……的壯舉。此舉揭開了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序幕。A.孟良崮上火如潮 B.千里躍進大別山C.大軍合力戰淮海 D.百萬雄師過大江【答案】B【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主力,強渡黃河,千里挺進大別山,直接威脅南京、武漢,揭開了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的序幕。所以千里躍進大別山,是這張卡片最合適的題目,故選B;孟良崮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均與題干信息不符,故排除ACD。13.“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下列四幅圖中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的是( )(注:箭頭①為河流流向,箭頭②為行軍方向)A. B.C. D.【答案】B【解析】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渡江戰役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 ACD三項都不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不符合題意; B項能準確描繪該戰役概況,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14.報紙作為一種大眾傳媒見證了歷史發展的軌跡,以下報紙反映的歷史事件按時間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A.④②①③ B.②④③① C.①②③④ D.④②③①【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1948年9月,人民解放軍發動遼沈戰役攻克錦州,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宣布無條件投降,1949年1月,北平宣告解放,平津戰役勝利結束,1936年12月,張學良、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這一兵諫,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按時間先后排序應為④②①③。 A正確,BCD排除;故答案為A。15.西安事變與重慶談判都是中國近代史上的重大歷史事件,兩者的相似之處是( )①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②都發生于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候③都促成團結合作局面的到來④國共兩黨都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安事變和重慶談判都是民族前途命運的關鍵時候進行的;這兩次談判共產黨都作出了積極的努力;國共兩黨都達成了初步的合作意向,故B正確;促成團結合作局面的到來只適用于西安事變,不適用于重慶談判,故③錯誤。排除ACD項。故選B。16.毛澤東在1949年元旦獻詞中發出“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號召,此時解放戰爭的形勢是( )A.戰略反攻揭開序幕 B.三大戰役勝利在望C.戰略決戰即將開始 D.渡江戰役已經開始【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中的“1949年元旦”,聯系所學知識,從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先后進行了與國民黨軍隊主力決戰的遼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中,人民解放軍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基礎。B項三大戰役勝利在望是“1949年元旦”解放戰爭的形勢,符合題意;A項戰略反攻揭開序幕和題干時間不符, 1947年6月劉鄧大軍千里躍進大別山揭開戰略反攻序幕,不符合題意;C項戰略決戰即將開始和題干時間不符,戰略決戰從1948年9月開始,不符合題意;D項渡江戰役已經開始和題干時間不符,渡江戰役1949年4月開始,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17.給下列圖片所示的歷史事件確定一個共同的主題,最確切的是( )A.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 B.人民軍隊的成長歷程C.國共關系的不斷變化 D.毛澤東思想形成歷程【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26年,國共兩黨合作,進行了北伐戰爭,基本推翻了北洋軍閥的統治;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共合作結束。南昌起義是共產黨領導的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開始;抗日戰爭勝利后,1945年8月,為了戳穿蔣介石假和平的陰謀,毛澤東在周恩來等人的陪同下,到達重慶,同國民黨進行談判。因此北伐戰爭、南昌起義、重慶談判反映的是國共關系的不斷變化。故C正確;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的成立體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故排除A項;南昌起義、井岡山會師等事件體現了人民軍隊的成長歷程,故排除B項;中共七大的召開,明確提出了毛澤東思想的形成,故排除D項。故選C。18.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動統治相繼被推翻。關于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說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對象與領導階級 B.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C.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 D.革命結果和指導思想【答案】B【解析】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都是近代中國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B項符合題意;解放戰爭的領導階級為無產階級,與其他兩次革命均不同,AC排除;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為三民主義,國民革命運動的指導思想為新三民主義、人民解放戰爭的指導思想是毛澤東思想,D排除。故選B。19.下邊是原南京總統府蔣介石辦公桌的臺歷,透過歷史的塵埃,我們可以看到,這一天( )A.北伐軍打敗軍閥孫傳芳 B.日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C.人民解放軍攻占南京 D.祖國大陸實現全部解放【答案】C【解析】民國三十八年即1949年。1949年4月21日,毛澤東、朱德向人民解放軍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在長江北岸嚴陣以待的百萬雄師,從西起江西湖口,東到江蘇江陰500多千米的戰線上,分三路強渡長江。國民黨苦心經營的長江防線,頃刻間土崩瓦解,23日,解放軍占領南京,宣告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垮臺,故C符合題意;在1926年到1927年,北伐軍打敗軍閥孫傳芳,排除A;1945年,日本宣布了無條件投降,排除B;1951年10月,西藏得到和平解放,使祖國大陸基本解放,排除D。故選C。20.20世紀40年代上海的英文刊物《密勒士評論報》曾寫到:“(中國)內戰戰場的真正分界,是在這樣兩種不同的地區中間:一種是農民給自己種地,另一種是農民給地主種地”,這“不但決定國共兩黨的前途,而且將決定這個國家的命運”。此處強調的是( )A.土地革命的必要性 B.國共合作的必要性C.土地改革的重要性 D.內戰勝利的可能性【答案】C【解析】據“20世紀40年代”“一種是農民給自己種地,另一種是農民給地主種地”可知,評論意在強調戰爭的勝敗取決于國共的土地政策。共產黨在解放區進行土地改革,沒收地主土地分給貧苦農民耕種,調動了農民革命的積極性,為解放戰爭的勝利準備了群眾基礎,故C符合題意;土地革命的必要性不是題干強調的內容,排除A;當時正處于解放戰爭期間,而非國共合作,排除B;題干強調的是重視土地問題與否對兩黨重要性的認識,而非內戰勝利的可能性,排除D。故選C。二、非選擇題21.新中國從這里走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中共中央所在地變遷示意圖材料二西柏坡村有八十五戶,耕地六百六十六畝,盛產小麥、玉米、水稻以及其他各種雜糧,夏收麥,秋收稻,一年收兩季,平均每年收27萬糧食。——《中共中央選址西柏坡的原因綜述》材料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召開的重要會議時間 會議名稱 主要內容1947年7—9月 全國土地會議 制訂《中國土地法大綱》1948年9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 軍事上準備打若干次決定性的大會戰1949年3月 七屆二中全會 黨的工作重心轉移(1)寫出圖中A、B兩地的地名,并指出其在中國革命史上的地位。(2)依據材料一、二,簡析選址西柏坡作為中共中央所在地的原因。(3)材料三,例舉中共中央在西柏坡期間的重大決策,并選取其中一例說明與新中國成立之間的關系。【答案】(1)A武漢——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延安——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2)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3)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示例:中央決定實行戰略決戰后,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答“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解析】(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A地為武漢,在此中國共產黨召開八七會議(漢口會議),開始了從大革命失敗到土地革命的歷史性轉折;B為延安,是抗日戰爭時期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西柏坡位于太行山東麓,面向華北平原,地形西高東低,易守難攻。耕地面積多,盛產小麥、玉米、水稻等,有較發達的農業經濟。(3)依據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10月,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進行土地改革,徹底消滅封建剝削制度,廣大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和革命積極性得到激發,農民踴躍參軍、參戰,普遍掀起支援前線的熱潮。1948年秋,中共中央決定對國民黨軍隊進行戰略決戰,于1948年9月--1949年1月,進行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被消滅,大大加快了解放戰爭全國勝利的到來(或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軍事基礎)。1949年3月,七屆二中全會決定實現工作重心轉移,指出黨的工作中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由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革命勝利后,黨的總任務是迅速地恢復和發展生產,由農業國變為工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變為社會主義革命。為全國勝利和建設新中國作了政治上和思想上的準備。2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文化啟蒙)啟蒙性的新文化運動開始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反帝政治運動,二者很快合流在一起了……啟蒙的主題,科學與民主的主題又一次與救亡,愛國的主題相碰撞、糾纏、同步。——摘編自李澤厚《啟蒙與救亡的雙重變奏》(1)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新文化運動與救亡性反帝政治運動之間的聯系。(漫漫征途)(2)比較兩次反”圍剿“戰役,分析不同結果的主要原因。(家國情懷)昨日下午三眾多鐘,毛澤東先生一行到達重慶。毛澤東先生來了!中國人聽了高興,世界人聽了高興,毫無疑問的,大家都認為這是中國的一件大喜事。——重慶《大公報》杜評《毛澤東先生來了!》(1945年8月29日)(3)結合所學知識,指出毛澤東以“彌天大勇”赴重慶談判的目的。(走向成功)在探索中國章命新道路的豐爭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本記初心和使命,堅定執、不畏犧牲,不屈奮斗,最終取得偉大勝利,中國革命歷史,蘊含著“攻緊克難”的營養。——改編自祖彥、李康平《中國革命成功之路是最好的“教科書”》(4)綜合上述材料,運用史實論證“中國革命成功之路是最好的“教科書”。(要求:邏輯嚴密,表述簡潔)【答案】(1)新文化運動倡導民主與科學,促進了青年的思想解放,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2)由于雙方力量強弱過于懸殊及共產國際脫離實際的蘇聯模式,導致第五次反圍剿戰役失敗;而第二次反圍剿戰役由于毛澤東立足敵強我弱的實際情況,采取了運動戰的正確戰略,所以取得了勝利。(3)爭取國內和平,揭穿蔣介石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4)共產黨人面對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圍剿”戰役的不同結果,不斷反省,總結教訓,認識到不能照搬他國的革命成功經驗。在遵義會議中實行撥亂反正,堅持以本國自身實際為出發點,確立了毛澤東在黨內的領導地位。在此后的戰爭中采取靈活多變的戰術,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實現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由此可見,中國革命道路是最好的“教科書”。【解析】(1)材料“新文化運動開始不久,就碰上了救亡性的反帝政治運動”指新文化運動不久五四運動爆發了。新文化運動高舉民主與科學的旗幟,猛烈批判封建正統思想,起到思想解放作用,啟迪國人對國家和民族事務的關心,為五四運動奠定了思想基礎。(2)第二次反“圍剿”取得勝利,究其原因,在于毛澤東立足敵強我弱的實際,采取正確的戰略戰術。第五次反“圍剿”失利, 究其原因,不顧敵強我弱的實際,照搬蘇聯模式,大搞陣地戰和消耗戰。(3)結合所學,抗日戰爭結束后,蔣介石集團妄圖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但是準備工作不足,所以多次邀請毛澤東赴重慶進行談判。為了教育人民,爭取和平、揭穿蔣介石集團假和平、真內戰的陰謀,毛澤東以“彌天大勇”赴重慶談判。(4)從反“圍剿”的軍事斗爭的結果來看,不能照搬他國的革命成功經驗。遵義會議撥亂反正,從中國革命實際出發,采取靈活的戰術,最終取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由此可見,中國革命道路是最好的“教科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4:中國近現代史篇之解放戰爭(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4:中國近現代史篇之解放戰爭(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