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6世界近現代史篇之政治多極化一、選擇題1.有人評論當今國際局勢說:“當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獨腳巨人,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歐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國是萎縮的巨人,中國是潛在的巨人……”這一評論說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發展的趨勢是A.美、日、西歐三足鼎立 B.世界文化多元化C.和平與發展 D.朝多極化方向發展2.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講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資源的國家,是用教育的作用來開采人的腦力、心中的智慧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這是今天日本在經濟上、社會上、文化上獲得發展的原動力。”根據材料可見,當今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A.大量進口原料 B.大力發展科技教育 C.美國的經濟援助 D.推行非軍事化政策3.有歷史學家認為20世紀開始于1914年,結束于1991年,據此判斷,其歷史分期的依據是( )A.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 B.經濟全球化的進程C.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 D.技術革命的影響程度4.“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通過絕非偶然,這是世界進步的需要,……中國合法席位被非法剝奪了22年,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他們敢于仗義執言,不畏強權,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這股正氣就是世界走向進步的反映”。材料中“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通過”主要因素是( )A.中國綜合國力提高 B.亞非國家的大力支持C.美國國際地位下降 D.華約成員國的團結5.對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判斷不正確的是( )A.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B.中國是國際舞臺上的重要角色C.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D.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正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演進6.習近平說:“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新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發出聲音”開始于( )A.1945年雅爾塔會議 B.1955年萬隆會議C.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 D.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7.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更積極的作用,作為世界一份子的中學生也有必要去了解聯合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聯合國總部在日內瓦 B.聯合國英文簡寫是EUC.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D.聯合國的主旨是促進世界科技的進步8.20世紀70年代后,日本不斷增加軍費支出;80年代,主張擺脫美國控制的《日本可以說不》廣為流傳;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的上述演變主要說明( )A.日本成為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B.日本謀求世界政治大國的地位C.日本拒絕承擔第二次世界大戰罪責 D.美國已經喪失世界霸主地位9.根據下列材料判斷,當今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A.大量進口原料 B.大力發展科技教育 C.美國的經濟援助 D.推行非軍事化政策10.美國學者扎卡利亞在《后美國世界》中指出,過去500年內,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移,每一次權力轉移都重新塑造了國際秩序。第—次權力轉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紀;第二次權力轉移是美國的崛起,發生于19世紀末;第三次權力轉移是當下正在經歷著的“他者的崛起”。關于“第三次權力轉移”對國際秩序所產生的影響,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沖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促使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D.直接導致了恐怖主義等嚴重的國際問題11.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超多強”局面逐步發展,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發展的趨勢,處理和解決重要國際事務的主張和手段主要是( )A.強化國力,武力脅迫 B.采取強權政治C.相互制約與相互利用 D.協商和談判12.有人評論當今國際局勢說:“當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獨腳巨人,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歐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國是萎縮的巨人……”這一評論說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點是( )A.形成了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 B.形成了美俄日歐鼎立格局C.世界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D.最終形成了多極化的格局13.尼克松1971年在堪薩斯城假日旅館的講話中說:“現在,美國不再是從經濟角度來說的世界頭號強國,超群的世界強國,也不再僅僅有兩個超級大國,當我們從經濟角度和經濟潛力來考慮問題時,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這“五大力量”除了美國、西歐、蘇聯、中國之外,還包括( )A.英國 B.法國 C.日本 D.印度14.根據歐共體12國簽訂的《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它標志著這個組織從單一的經濟實體向經濟一政治實體發展。歐盟的成立有利于構建( )A.兩極對峙的世界 B.多極化的世界C.歐洲獨強的世界 D.歐俄均衡的世界15.下列關于世界格局的表述,正確的是(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消除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B.巴黎和會的召開,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C.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兩極格局形成D.冷戰后,歐盟、日本、中國及俄羅斯的實力增強,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16.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20世紀50年代后,東歐和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材料中“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歐洲、中國與美蘇一樣強大 B.多極化趨勢的出現C.歐洲與中國成為世界中心 D.全球化格局17.新時期,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事務。至2019年,中國在承擔了超過15%維和經費攤款的同時,向聯合國維和行動任務區派出了2500余名軍、警維和人員,為飽受沖突和戰亂之禍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恢復、建設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表明中國A.發展睦鄰友好關系 B.主導世界維和行動C.致力落后國家復興 D.積極承擔大國義務18.2019年12月4日,慶祝北約成立70周年的峰會在倫敦閉幕。峰會雖達成一份申明,再次強調團結與力量,但難掩成員國尤其跨大西洋國家之間的分歧。為此,美國智庫外交學會的斯圖爾特·帕特里克評價道:“在跨大西洋關系受損和大國競爭加劇之際,戰略自治對歐洲人具有明顯的吸引力。”這說明A.西方國家已經陷入分裂 B.北約組織的土崩瓦解C.美國已成歐盟戰略對手 D.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19.有學者認為,在世界多極化時代,任何一種或兩種力量都無法將自身的文明強加于其他文明,從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樣性。該學者意在肯定世界多極化A.推動世界文明的同步發展 B.為世界文明多元化提供沃土C.加速不同文明之間的融合 D.為世界文明的創新提供保障20.兩極格局結束后,一般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展……震蕩著世界,改變著世界,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這一格局指的是A.經濟全球化 B.多極化趨勢 C.多元化勢 D.殖民體系瓦解二、非選擇題21.材料一:現在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動蕩時期。——江澤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舊秩序,就是因為它不由超級大國主宰,而是由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美國既是超級大國,也不是超級大國。美國是惟一的軍事超級大國,但靠軍事力量有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至于其它問題,如經濟力量,美國僅僅是一個大國,還有可以美國抗衡的其他國家。——基辛格1993年的說話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1)舊的格局被打破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2)“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呈現的基本特點是什么?(3)新的世界格局確立,將取決于何種因素?22.克里米亞半島位于烏克蘭的最南部,南臨黑海,東扼亞速海,克里米亞半島猶如一只伸展開的巨型章魚,將觸角從東歐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戰略地位十分突出。“誰占領克里米亞,誰就能控制整個黑海”早已成為軍事家們的共識。(溯源克里米亞)材料一:1853年,俄國為奪取黑海出海口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戰爭使俄國慘改,對于戰爭的結果,也早就有人做出過這樣的預言:“……我們不能以我們所有廣闊的領土和無數的人口來對付這場斗爭。當我們談論反對拿破侖的光榮戰役時,我們忘記了自那時以來,歐洲一直在進步的道路上穩步前進,而我們卻一直停步不前。我們不是在走向勝利,而是在走向失敗,我們唯一得到的一點安慰是,俄國將通過這一經歷學到今后對它的發展有用的一課。”(尋訪克里米亞)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法、美三國在克里米亞半島召開了一個會議,這次會議對于加強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協調對德一致行動,加速二戰進程有及其重大意義,并對戰后世界格局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探究克里米亞)材料三:2014年3月21日,克里米亞議會宣布公投決定后,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將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的條約,西方國家隨即發表聲明,宣稱克里米亞全民公決沒有“法律效力”,將不承認公決結果。俄方則表示,將尊重并支持克里米亞人民的選擇。兩種不同態度針峰相對,所以普京如果最終從法律上確認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并歸屬于俄羅斯,那么將成為冷戰結束后最嚴重的國際政治事件,俄羅斯與西方將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形成新的接近于冷戰的格局。對于美歐來說,烏克蘭亦是必爭之地。從遠期戰略來看,遏制普京的超級大國夢,烏克蘭作為毗鄰俄羅斯的大國,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因此,戰爭也是美歐的可能選項。——《搜狐新聞網》(感悟克里米亞)材料四: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鐵甲船和現代的爆炸性的炮彈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壕溝戰和靜止戰。電報首次在戰爭中被使用,火車首次被用來運送補給和增援……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規模投入使用飛機、坦克、潛艇和毒氣等新式武器,這次戰爭可以說是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一次檢驗和應用。使戰爭火力得以增強,造成更加嚴重的傷亡。——《搜狐網》(1)材料一中提到的“俄國將通過這一經歷學到今后對它的發展有用的一課。”俄國痛定思痛,采取了什么措施對它將來發展有用?這一措施在俄國歷史上有何重大意義?(2)請問這次會議的名稱?二戰后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格局?當今世界,世界格局又朝著怎樣的趨勢發展?(3)材料中“冷戰格局”形成的標志是什么?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的目的是什么?(4)有人認為克里米亞公投不是結束而是大國博奕的開始,“克里米亞”地區會成為第二個巴爾干半島,引發戰爭爆發。你如何看待?請說明理由。(5)根據材料四,談談戰爭與科學技術的關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6世界近現代史篇之政治多極化一、選擇題1.有人評論當今國際局勢說:“當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獨腳巨人,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歐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國是萎縮的巨人,中國是潛在的巨人……”這一評論說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發展的趨勢是A.美、日、西歐三足鼎立 B.世界文化多元化C.和平與發展 D.朝多極化方向發展【答案】D【解析】根據材料“日本是獨腳巨人,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歐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國是萎縮的巨人,中國是潛在的巨人”可知,日本、西歐、俄羅斯、美國、中國是當今國際局勢中,勢力較強,影響力較大的國家或者國家集團,顯示出當今的國際格局不再是冷戰時的美蘇兩極格局,而是蘇聯解體后的多極化格局。D項正確;A項只提到美、日、西歐不夠準確,排除A項;B項題干中沒有提到文化的多元化,排除B項;C項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流,排除C項。故選D項。2.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講中指出“日本是缺乏資源的國家,是用教育的作用來開采人的腦力、心中的智慧資源和文化資源的。這是今天日本在經濟上、社會上、文化上獲得發展的原動力。”根據材料可見,當今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 )A.大量進口原料 B.大力發展科技教育 C.美國的經濟援助 D.推行非軍事化政策【答案】B【解析】二戰結束后,日本借助美國的援助,制定恰當的經濟發展政策,大力發展科技教育,經濟高速發展。從題文中的“日本是缺乏資源的國家,是用教育的作用開采人的腦力、心中的智慧資源和文化資源的。”可見日本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是大力發展科技教育,B符合題意;ACD材料沒有體現,排除。故選B。3.有歷史學家認為20世紀開始于1914年,結束于1991年,據此判斷,其歷史分期的依據是( )A.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 B.經濟全球化的進程C.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 D.技術革命的影響程度【答案】A【解析】根據所學可知,1914年爆發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后形成了新的世界格局,即凡爾賽——華盛頓體系,二戰后這一體系被兩極格局取代。1991年蘇聯解體,取而代之的是國際政治多極化。故歷史學家認為20世紀開始于1914年,結束于1991年的依據是國際政治格局的變化,A選項正確;經濟全球化的進程最早可從新航路開辟算起,到20世紀末經濟全球化趨勢加強,B選項錯誤;資本主義的發展模式從自由資本主義向壟斷資本主過渡發生于19世紀末20世紀初,即在一戰前后,C選項錯誤;技術革命的影響應從18世紀開始的第一次工業革命算起,D選項錯誤。4.“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通過絕非偶然,這是世界進步的需要,……中國合法席位被非法剝奪了22年,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他們敢于仗義執言,不畏強權,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這股正氣就是世界走向進步的反映”。材料中“聯大第2758號決議的通過”主要因素是( )A.中國綜合國力提高 B.亞非國家的大力支持C.美國國際地位下降 D.華約成員國的團結【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中國合法席位被非法剝奪了22年,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了獨立加入了聯合國,他們敢于仗義執言,不畏強權,表現出一種浩然正氣,這股正氣就是世界走向進步的反映”可知,材料反映了一大批亞非國家取得獨立并加入聯合國,改變了聯合國力量對比,正是由于他們的堅定支持,中國成功重返聯合國,故B正確;材料中沒有體現ACD的內容,故排除。故選B。5.對當今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判斷不正確的是( )A.和平與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B.中國是國際舞臺上的重要角色C.當今世界,機遇與挑戰并存,機遇大于挑戰D.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正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演進【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可知,當今世界局勢復雜多變,機遇與挑戰并存,但各國的國情不同,不能簡單的說機遇大于挑戰,或是挑戰大于機遇,所以C項說法不正確,故選C;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已經成為時代主題,中國在國際舞臺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正在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下演進;其他三個選項均說法正確,故排除ABD。6.習近平說:“世界那么大,問題那么多,國際社會期待聽到中國聲音……”新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發出聲音”開始于( )A.1945年雅爾塔會議 B.1955年萬隆會議C.1971年第26屆聯合國大會 D.2001年亞太經合組織會議【答案】C【解析】根據材料“新中國作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在聯合國發出聲音”結合所學知識可知,這指的是中國恢復在聯合國合法席位的史實。據所學可知,1971年10月25日,第26屆聯合國大會就阿爾巴尼亞、阿爾及利亞等國提出的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并立即驅逐臺灣的提案進行投票表決,結果該項提案以壓倒多數票獲得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成為中國在聯合國的唯一合法政府,恢復了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并成為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故C選項正確,排除ABD選項。7.隨著全球化進程的加快,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更積極的作用,作為世界一份子的中學生也有必要去了解聯合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聯合國總部在日內瓦 B.聯合國英文簡寫是EUC.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 D.聯合國的主旨是促進世界科技的進步【答案】C【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5年,中、美、英、蘇等50國代表在舊金山開會,籌劃建立聯合國;10月,聯合國成立,中國是聯合國的創始國之一。C選項正確;聯合國總部設在美國紐約,A選項錯誤;聯合國英文簡寫是UN,B選項錯誤;聯合國的主旨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D選項錯誤。8.20世紀70年代后,日本不斷增加軍費支出;80年代,主張擺脫美國控制的《日本可以說不》廣為流傳;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日本的上述演變主要說明( )A.日本成為第二號資本主義經濟大國 B.日本謀求世界政治大國的地位C.日本拒絕承擔第二次世界大戰罪責 D.美國已經喪失世界霸主地位【答案】B【解析】材料“ 90年代后,向海外派兵,謀求成為安理會常任理事國”體現的是日本積極謀求政治大國地位,B正確;AC與材料無關,排除;美國至今仍然是世界霸主,D排除。故選B。9.根據下列材料判斷,當今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A.大量進口原料 B.大力發展科技教育 C.美國的經濟援助 D.推行非軍事化政策【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講內容”,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用教育的作用開采人的腦力、心中的智慧資源和文化資源”,反映日本大力發展科技教育;因此當今日本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力發展科技教育,故B項正確;A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故選B。10.美國學者扎卡利亞在《后美國世界》中指出,過去500年內,世界范圍內出現了三次結構性的權力轉移,每一次權力轉移都重新塑造了國際秩序。第—次權力轉移是西方世界的崛起,始于15世紀;第二次權力轉移是美國的崛起,發生于19世紀末;第三次權力轉移是當下正在經歷著的“他者的崛起”。關于“第三次權力轉移”對國際秩序所產生的影響,其中說法正確的是( )A.沖擊了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 B.建立了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C.促使世界多極化趨勢進一步加強 D.直接導致了恐怖主義等嚴重的國際問題【答案】C【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政治多極化的有關知識。據“發生于19世紀末;第三次權力轉移是當下正在經歷著的‘他者的崛起’”可知,其中第三次權力轉變是指多極化趨勢。一戰后,戰勝國通過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立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暫時調整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這一體系不可能消除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因此不可能長期維持下去。二戰后,美蘇由戰時同盟走向分裂,美國實行冷戰政策,1949年北約成立,1955年,華沙條約組織的建立,標志著兩極格局的形成;1991年蘇聯解體,東西方冷戰結束,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終結,隨著日本、歐盟實力增強,中國、俄羅斯的崛起,世界朝著一超多強的多極化方向發展。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正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C正確;一戰二戰沖擊著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格局,排除A;B項違背史實,新秩序并沒有建立,排除B;材料主旨與恐怖主義等問題沒有直接關系,排除D。11.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一超多強”局面逐步發展,世界格局出現多極化發展的趨勢,處理和解決重要國際事務的主張和手段主要是( )A.強化國力,武力脅迫 B.采取強權政治C.相互制約與相互利用 D.協商和談判【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政治多極化發展趨勢下的各國既相互借重、利用與合作,又相互競爭、制約和防范,協商和談判成為處理國際事務的重要主張和手段,D正確;和平發展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因此武力脅迫、強權政治都不是政策的做法。AB錯誤;相互制約、相互利用不是解決國際事務的手段。C錯誤。綜上故選D。12.有人評論當今國際局勢說:“當今世界,巨人林立,日本是獨腳巨人,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歐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國是萎縮的巨人……”這一評論說明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點是( )A.形成了美蘇對峙的兩極格局 B.形成了美俄日歐鼎立格局C.世界格局朝多極化方向發展 D.最終形成了多極化的格局【答案】C【解析】根據“巨人林立”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當今世界政治格局正在朝多極化方向發展。C正確;根據“俄羅斯是生病的巨人” 可知,蘇聯已經解體。兩極格局瓦解。A錯誤;當今世界的五大力量中還包括中國。B錯誤;目前的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強。多極化是世界政治格局的發展趨勢。D錯誤。綜上故選C。13.尼克松1971年在堪薩斯城假日旅館的講話中說:“現在,美國不再是從經濟角度來說的世界頭號強國,超群的世界強國,也不再僅僅有兩個超級大國,當我們從經濟角度和經濟潛力來考慮問題時,今天世界上有五大力量……”這“五大力量”除了美國、西歐、蘇聯、中國之外,還包括( )A.英國 B.法國 C.日本 D.印度【答案】C【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世界“五大力量”除了美國、西歐、蘇聯、中國之外,還包括日本。日本是世界的經濟大國。C正確;英國、法國都屬于西歐國家。AB錯誤;印度不屬于五大力量。D錯誤。綜上故選C。14.根據歐共體12國簽訂的《歐洲聯盟條約》,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它標志著這個組織從單一的經濟實體向經濟一政治實體發展。歐盟的成立有利于構建( )A.兩極對峙的世界 B.多極化的世界C.歐洲獨強的世界 D.歐俄均衡的世界【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歐盟是歐洲政治、經濟共同體。歐盟實力強大,沖擊了美國的霸主地位,促進了政治多極化發展。B正確;兩極對峙世界的兩極指的是美國和蘇聯,與題不符。A錯誤;歐洲獨強與事實不符。C錯誤;當前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強,與歐俄均衡不符。D錯誤。綜上故選B。15.下列關于世界格局的表述,正確的是( )A.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消除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B.巴黎和會的召開,為美國在中國的擴張提供了方便C.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兩極格局形成D.冷戰后,歐盟、日本、中國及俄羅斯的實力增強,世界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1991年蘇聯解體后,美、蘇兩個超級大國壟斷國際政治的局面被打破。歐盟、日本、中國及俄羅斯的實力增強,世界格局向多極化方向發展。D正確;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短暫協調了帝國主義國家之間的矛盾,但是并沒有徹底消除矛盾。A錯誤;華盛頓會議制定了《九國公約》,規定在中國實行門戶開放、機會均等等政策,為美國在華擴張提供了方便。B錯誤;華約的成立標志兩極格局正式形成。C錯誤。綜上故選D。16.斯塔夫里阿諾斯指出:“20世紀50年代后,東歐和西歐各國卻驚人地東山再起。這一復興同中國日益增長的實力和自信一起導致了一種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材料中“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指( )A.歐洲、中國與美蘇一樣強大 B.多極化趨勢的出現C.歐洲與中國成為世界中心 D.全球化格局【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概括可知,20世紀五十年代,東歐、西歐、中國等國家崛起,沖擊了原有的兩極格局,促進了政治多極化趨勢的出現與發展。B正確;與美蘇相比,二十世紀五十年年代的中國實力相對較弱。國家實力也決定了當時的中國不可能成為世界中心。AC錯誤;全球化是世界經濟格局而不是政治格局。D錯誤。綜上故選B。17.新時期,中國積極參與聯合國維和事務。至2019年,中國在承擔了超過15%維和經費攤款的同時,向聯合國維和行動任務區派出了2500余名軍、警維和人員,為飽受沖突和戰亂之禍的發展中國家和地區恢復、建設和平做出了重要貢獻。這表明中國A.發展睦鄰友好關系 B.主導世界維和行動C.致力落后國家復興 D.積極承擔大國義務【答案】D【解析】材料反映了新時期中國不僅承擔了超過15%的維和經費,還向聯合國維和行動任務區派出了2500余名軍、警維和人員,這是中國承擔大國義務的表現,故選D;需要維和的地區不一定都是中國的鄰國,因此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不是發展睦鄰友好關系,故排除A;中國是參與聯合國的維和行動,而不是主導,故排除B;維和行動是恢復地區和平,而不是致力于落后國家的復興,故排除C。18.2019年12月4日,慶祝北約成立70周年的峰會在倫敦閉幕。峰會雖達成一份申明,再次強調團結與力量,但難掩成員國尤其跨大西洋國家之間的分歧。為此,美國智庫外交學會的斯圖爾特·帕特里克評價道:“在跨大西洋關系受損和大國競爭加劇之際,戰略自治對歐洲人具有明顯的吸引力。”這說明A.西方國家已經陷入分裂 B.北約組織的土崩瓦解C.美國已成歐盟戰略對手 D.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答案】D【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在跨大西洋關系受損和大國競爭加劇之際,戰略自治對歐洲人具有明顯的吸引力”,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材料說明了北約成員國之間的分岐和競爭,各方面的勢力不斷在角逐,反映出當今世界多極化趨勢正在不斷加強,故D符合題意;西方國家已經陷入分裂,不符合史實,故排除A;北約組織有分岐并不代表瓦解,故排除B;材料沒有涉及歐盟,故排除C。故選D。19.有學者認為,在世界多極化時代,任何一種或兩種力量都無法將自身的文明強加于其他文明,從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樣性。該學者意在肯定世界多極化A.推動世界文明的同步發展 B.為世界文明多元化提供沃土C.加速不同文明之間的融合 D.為世界文明的創新提供保障【答案】B【解析】根據題干信息“在世界多極化時代,任何一種或兩種力量都無法將自身的文明強加于其他文明,從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樣性。”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世界多極化是建立在多種力量相互依存又相互制約的,從而保持了文明的多樣性。由此可知,學者意在肯定世界多極化為世界文明多元化提供沃土,故B符合題意;世界文明不可能同步發展,故排除A;多極化加速不同文明之間的融合,不符合史實,故排除C;為世界文明的創新提供保障,在題干信息中沒有體現,故排除D。故選B。20.兩極格局結束后,一般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展……震蕩著世界,改變著世界,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這一格局指的是A.經濟全球化 B.多極化趨勢 C.多元化勢 D.殖民體系瓦解【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兩極格局結束后,一般股新的力量在萌動、在發展……震蕩著世界,”,結合所學可知,蘇聯解體標志著兩級格局解體,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和組織也在發展中國、西歐、日本、不結盟運動等,新生的力量在崛起,在發展,世界朝著一超多強或多級化的方向發展,故B符合題意;根據材料“一個嶄新的世界政治格局開始出現”指的世界的政治格局變化,而非經濟,故A不符合題意;“多元化趨勢”指的是文化層面而非政治,故C不符合題意;納米比亞獨立標志著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崩潰瓦解,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二、非選擇題21.材料一:現在舊的世界格局已經打破,新的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新舊格局交替的動蕩時期。——江澤民《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七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材料二:世界新秩序之所以不同于舊秩序,就是因為它不由超級大國主宰,而是由很多權力中心,每一個都獨立活動。美國既是超級大國,也不是超級大國。美國是惟一的軍事超級大國,但靠軍事力量有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至于其它問題,如經濟力量,美國僅僅是一個大國,還有可以美國抗衡的其他國家。——基辛格1993年的說話結合所學知識請回答:(1)舊的格局被打破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2)“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呈現的基本特點是什么?(3)新的世界格局確立,將取決于何種因素?【答案】 (1)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2)一超多強,多極化趨勢進一步發展。(3)大國綜合國力。【解析】(1)本題考查舊的格局被打破的標志性事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20世界90年代初,隨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美蘇對峙和爭霸的兩極格局崩潰,國際力量的對比發生了深刻的變化。(2)本題考查“冷戰”結束后世界格局呈現的基本特點。隨著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不復存在,暫時形成了“一超多強”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3)本題考查新的世界格局確立的因素。當前世界政治的多極化趨勢還在強化,多極化格局的建立最終取決于綜合國力的對比。22.克里米亞半島位于烏克蘭的最南部,南臨黑海,東扼亞速海,克里米亞半島猶如一只伸展開的巨型章魚,將觸角從東歐平原南端伸向黑海中央,戰略地位十分突出。“誰占領克里米亞,誰就能控制整個黑海”早已成為軍事家們的共識。(溯源克里米亞)材料一:1853年,俄國為奪取黑海出海口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戰爭使俄國慘改,對于戰爭的結果,也早就有人做出過這樣的預言:“……我們不能以我們所有廣闊的領土和無數的人口來對付這場斗爭。當我們談論反對拿破侖的光榮戰役時,我們忘記了自那時以來,歐洲一直在進步的道路上穩步前進,而我們卻一直停步不前。我們不是在走向勝利,而是在走向失敗,我們唯一得到的一點安慰是,俄國將通過這一經歷學到今后對它的發展有用的一課。”(尋訪克里米亞)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法、美三國在克里米亞半島召開了一個會議,這次會議對于加強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協調對德一致行動,加速二戰進程有及其重大意義,并對戰后世界格局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探究克里米亞)材料三:2014年3月21日,克里米亞議會宣布公投決定后,俄羅斯總統普京簽署了將克里米亞并入俄羅斯的條約,西方國家隨即發表聲明,宣稱克里米亞全民公決沒有“法律效力”,將不承認公決結果。俄方則表示,將尊重并支持克里米亞人民的選擇。兩種不同態度針峰相對,所以普京如果最終從法律上確認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并歸屬于俄羅斯,那么將成為冷戰結束后最嚴重的國際政治事件,俄羅斯與西方將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形成新的接近于冷戰的格局。對于美歐來說,烏克蘭亦是必爭之地。從遠期戰略來看,遏制普京的超級大國夢,烏克蘭作為毗鄰俄羅斯的大國,具有無可替代的戰略價值。因此,戰爭也是美歐的可能選項。——《搜狐新聞網》(感悟克里米亞)材料四:在克里米亞戰爭中鐵甲船和現代的爆炸性的炮彈第一次被使用。它也是歷史上第一次壕溝戰和靜止戰。電報首次在戰爭中被使用,火車首次被用來運送補給和增援…… 第一次世界大戰大規模投入使用飛機、坦克、潛艇和毒氣等新式武器,這次戰爭可以說是對第二次工業革命成果的一次檢驗和應用。使戰爭火力得以增強,造成更加嚴重的傷亡。——《搜狐網》(1)材料一中提到的“俄國將通過這一經歷學到今后對它的發展有用的一課。”俄國痛定思痛,采取了什么措施對它將來發展有用?這一措施在俄國歷史上有何重大意義?(2)請問這次會議的名稱?二戰后形成了怎樣的世界格局?當今世界,世界格局又朝著怎樣的趨勢發展?(3)材料中“冷戰格局”形成的標志是什么?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的目的是什么?(4)有人認為克里米亞公投不是結束而是大國博奕的開始,“克里米亞”地區會成為第二個巴爾干半島,引發戰爭爆發。你如何看待?請說明理由。(5)根據材料四,談談戰爭與科學技術的關系?【答案】 (1)俄國農奴制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2)雅爾塔會議;兩極格局;多極化趨勢。(3)杜魯門主義的出臺;遏制蘇聯,稱霸世界。(4)不會;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各國聯系加強;聯合國的協調作用;當今世界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等。會;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不斷;偶發事件處理不好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線等(5)戰爭催生了科學技術的發明、發展;科學技術的發明運用于軍事,又使戰爭更加殘酷,毀滅性更大;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能加快戰爭進程。【解析】(1)依據材料一的“1853年,俄國為奪取黑海出海口發動了克里米亞戰爭。”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克里米亞戰爭俄國失敗,激化了國內矛盾。為了挽救統治危機,1861年,沙皇亞歷山大二世實行廢除農奴制改革俄國。1861年改革使俄國走上了資本主義道路,成為俄國歷史上的重要轉折點。(2)依據材料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英、法、美三國在克里米亞半島召開了一個會議,這次會議對于加強反法西斯統一戰線,協調對德一致行動,加速二戰進程有及其重大意義,并對戰后世界格局形成產生了深遠影響。”可知這次會議是1945年的雅爾塔會議。二戰后形成美蘇對立的兩極格局。蘇聯解體后,兩極格局終結。當今世界,世界格局又朝著多極化趨勢發展。(3)依據材料三的“普京如果最終從法律上確認克里米亞從烏克蘭獨立并歸屬于俄羅斯,那么將成為冷戰結束后最嚴重的國際政治事件,俄羅斯與西方將在烏克蘭和克里米亞形成新的接近于冷戰的格局。”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7年杜魯門主義的出臺,標志著冷戰的開始。美國對蘇聯發動冷戰的目的是遏制蘇聯,稱霸世界。(4)答案不唯一,選擇一種觀點即可。“克里米亞”地區不會成為第二個巴爾干半島,引發戰爭爆發。理由是:當今世界格局呈現多極化趨勢;經濟全球化,各國聯系加強;聯合國的協調作用;當今世界主題是和平與發展等。“克里米亞”地區會成為第二個巴爾干半島,引發戰爭爆發。理由是:當今世界,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戰爭不斷;偶發事件處理不好會成為戰爭的導火線等。(5)依據材料四,可以歸納出戰爭與科學技術的關系是:戰爭催生了科學技術的發明、發展;科學技術的發明運用于軍事,又使戰爭更加殘酷,毀滅性更大;同時科學技術的發展往往能加快戰爭進程。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6:世界近現代史篇之政治多極化(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6:世界近現代史篇之政治多極化(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