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6中國近現代史篇之新中國的誕生與鞏固一、選擇題1.在抗日戰爭中,他指揮百團大戰給日偽軍沉重打擊;在抗美援朝中,他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敗美帝侵略者?!八敝傅氖?br/>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懷 D.林彪2.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人民政府對待地主的態度是( )A.將土地全部沒收分給農民B.維護地主土地所有制C.沒收地主土地,同時也分一份給地主,在勞動中改造自己D.出錢贖買地主土地3.“今天這個日子不尋常,對我們藏族人來說更不尋常?!?9歲的邊巴老人從柜子里拿出只有節日才穿的嶄新藏裝和長筒馬靴,滿懷歡喜地前往布達拉宮廣場。邊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一件大事,對于國家而而言,意味著祖國大陸的統一,邊防的鞏固;對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著舊社會的結束、新生活的開始?!边@件大事是( )A.青藏鐵路通車 B.設置駐藏大臣 C.青藏公路通車 D.西藏和平解放4.觀察下表,與1952年相比,1956年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現明顯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 年和 1956 年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 公私合營經濟 集體所有制經濟 國營經濟1952 年 71.8% 6.9% 0.7% 1.5% 19.1%1956 年 7% 0.1% 7.3% 53.4% 32.2%A.抗日戰爭的結束 B.解放戰爭的結束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5.1953年春,河南安陽縣一個村的18戶貧下中農組織起來進行生產一些富裕戶諷刺地說:“沒有見過雞毛能上天!”18戶農民誓不向困難低頭,堅持“非叫雞毛上天不行”。他們經過一年齊心協力的苦干,實現了“雞毛也能繞天飛”的奇跡。這說明當時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 B.農業合作化的優越性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效果 D.包產到戶改革的成就6.下表信息艙夠反映A.帝國主義對華經濟便略 B.工業革命促進企業發展C.三大改造確立社會制度 D.洋務運動振興民族企業7.下表為1952~1953年農戶實際購買支出結構情況(單位:%)統計表。據此推測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有①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得到實現②農業改造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③“一五計劃”推動工業發展④新中國地域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8.2020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________周年。A.50 B.60 C.70 D.809.郵票的方寸空間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歷史。下圖郵票體現了中國①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②援助朝鮮,保家衛國③進行正義的反侵略戰爭④進一步鞏固新生政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通過抓住關鍵詞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與“粉碎國民黨對陜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百團大戰、抗美援朝”這三個關鍵詞都相關的歷史人物是A.鄧小平 B.賀龍 C.朱德 D.彭德懷11.抗美援朝戰爭的起止時間是( )A.1950年10月—1951年6月 B.1950年6月—1952年7月C.1950年10月—1953年7月 D.1951年10月—1953年7月12.汽車正在進入尋常百姓之家。新中國汽車工業起步于( )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B.“一五”計劃期間C.“文化大革命”期間 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13.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A.消滅了地主階級 B.肅清了反革命C.掌握了經濟命脈 D.人民政權更加鞏固14.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的歷史事件是( )A.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B.三大戰役勝利結束C.西藏和平解放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5.新中國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并為新中國的建設創造有利外部環境的歷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C.一五計劃的完成 D.“三反”“五反”運動的開展16.1950﹣1952年進行的土地改革運動依據的法律文獻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17.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指的是( )A.中國工農紅軍 B.中國人民解放軍C.中國人民志愿軍 D.中國人民武裝警察18.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結論。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C.“一五”計劃完成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19.1957年,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這樣一個革命的過程中,社會財產沒有遭到損壞,社會秩序沒有發生混亂,社會生產沒有下降。”其所表達的含義是( )A.土地改革促進了生產發展 B.和平實現社會主義改造C.發動“大躍進”運動的必要性 D.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完成20.1952年底,我國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他們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據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二、非選擇題21.重溫百年奮斗歷程,感悟社會變革進步。(中國的抗爭)材料一:共和政體成,專制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陳代謝》(《時報》1912年2月22目)(中國的探索)材料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由理淪走向實踐的發端……中國共產黨不僅在工人中開始建立自己的隊伍和影響,而且鍛煉了自己從事實際斗爭的能力,并因此開創了20世紀20年代中期激蕩了無數人精神與生活的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時代。——汪朝光《中國近代通史》材料三:(中國的獨立)材料四:“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場景描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樂隊奏起了《義勇軍進行曲》,54門禮炮齊鳴28響。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1)哪一歷史事件導致“中華民國成,清朝滅”?此事件的主要成果有哪些?(2)結合時代背景,簡要分析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先進分子為什么要成立中國共產黨?!白詮挠辛酥袊伯a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對這一結論加以說明。(3)指出在圖2所親厲董事秤愛生后,形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部隊的名稱。材料三兩幅圖片所示歷史事件有何共同的歷史作用?(4)材料四的場景描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什么事件?用一句話概括此歷史事件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地位。22.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經歷了兩次歷史巨變,一是辛亥革命,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材料一:自武昌起義至清廷遜位,在短短的四個月內,兩千多年的中國君主政體一變而為民主政體。民國政府對內改革,一為提倡平等觀念。二為維護人權。三為尊重言論、出版自由。四為男子剪除發辮,女子不許纏足。五為提倡女權。——摘編自《近代中國史綱》(1)結合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材料二:(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也有它失敗的地方。你們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趕跑,這不是勝利了嗎?說它失敗,是說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任務并沒有完成。——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2)指出材料二中的“任務”是什么?并結合社會狀況佐證它沒有完成。材料三:辛亥革命前覺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經過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樣的遙遠,于是慢慢的從痛苦經驗中,發現了此路不通,(1921年)終于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道路。——林伯渠《荏苒三十年》(3)中國革命為什么能在1921年開始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結合史實加以說明。材料四: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始了一個新時代。中國的社會結構和它的前途命運,在這以前和這以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二十世紀中國史綱》(4)結合所學知識,論證“新中國成立使中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26中國近現代史篇之新中國的誕生與鞏固一、選擇題1.在抗日戰爭中,他指揮百團大戰給日偽軍沉重打擊;在抗美援朝中,他指揮中國人民志愿軍打敗美帝侵略者。“他”指的是A.李宗仁 B.朱德 C.彭德懷 D.林彪【答案】C【解析】抗日戰爭時期,為粉碎日軍的“囚籠”政策,增強抗日根據地軍民抗戰勝利的信心。1940年8月,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公里的戰線上,向日軍猛烈攻擊,取得輝煌的戰績。1950年,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C項正確;李宗仁領導臺兒莊戰役,排除A項;朱德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排除B項;林彪沒有參加抗美援朝戰爭,排除D項。故選C項。2.1950年—1952年的土地改革中,人民政府對待地主的態度是( )A.將土地全部沒收分給農民B.維護地主土地所有制C.沒收地主土地,同時也分一份給地主,在勞動中改造自己D.出錢贖買地主土地【答案】C【解析】依據課本所學可知,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指導全國土地改革,沒收地主的土地,分給無地或少地的農民耕種。同時也分一份給地主,讓他們自己耕種,在勞動中改造自己,C項正確;地主也可以獲得屬于自己的一份地,排除A項;土地改革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B項;出錢贖買地主土地與土地改革無關,排除D項。故選C。3.“今天這個日子不尋常,對我們藏族人來說更不尋常?!?9歲的邊巴老人從柜子里拿出只有節日才穿的嶄新藏裝和長筒馬靴,滿懷歡喜地前往布達拉宮廣場。邊巴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這一件大事,對于國家而而言,意味著祖國大陸的統一,邊防的鞏固;對藏族老百姓而言,意味著舊社會的結束、新生活的開始?!边@件大事是( )A.青藏鐵路通車 B.設置駐藏大臣 C.青藏公路通車 D.西藏和平解放【答案】D【解析】依據“這一件大事,對于國家而而言,意味著祖國大陸的統一,邊防的鞏固”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1年,西藏地方政府派出以阿沛阿旺晉美為首席代表的代表團到達北京,與中央人民政府談判,雙方達成《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關于和平解放西藏辦法的協定》,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D符合題意;ABC與題意不符,排除。故選D。4.觀察下表,與1952年相比,1956年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現明顯變化。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1952 年和 1956 年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個體經濟 私營經濟 公私合營經濟 集體所有制經濟 國營經濟1952 年 71.8% 6.9% 0.7% 1.5% 19.1%1956 年 7% 0.1% 7.3% 53.4% 32.2%A.抗日戰爭的結束 B.解放戰爭的結束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答案】D【解析】依據題干圖表信息可知,與1952年相比,1956年時集體所有制經濟、國營經濟代表的公有制經濟在國民收入中占有大部分比例,而私有制經濟的比例顯著下降,造成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1953年,我國開始進行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國完成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實現了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的轉變,標志著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從此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正確;抗日戰爭的勝利是近代以來中國人民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爭的完全勝利,但是與這一變化沒有直接關系,A排除;解放戰爭的勝利為新中國的成立奠定了基礎,但是與這一變化沒有直接關系,B排除;1952年土地改革的完成,把地主土地私有制變成了農民個體土地私有制,不符合題意,C排除。故選D。5.1953年春,河南安陽縣一個村的18戶貧下中農組織起來進行生產一些富裕戶諷刺地說:“沒有見過雞毛能上天!”18戶農民誓不向困難低頭,堅持“非叫雞毛上天不行”。他們經過一年齊心協力的苦干,實現了“雞毛也能繞天飛”的奇跡。這說明當時A.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 B.農業合作化的優越性C.人民公社化運動的效果 D.包產到戶改革的成就【答案】B【解析】由材料“1953年……貧下中農組織起來進行生產……”可知,農民通過組織起來建立合作社,從而促進了生產的發展,體現了農業合作化的優越性,故B符合題意;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是在1956年,故A不符合題意;人民公社化運動挫傷了人民的積極性,故C不符合題意;包產到戶改革的成就是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6.下表信息艙夠反映A.帝國主義對華經濟便略 B.工業革命促進企業發展C.三大改造確立社會制度 D.洋務運動振興民族企業【答案】C【解析】1953年到1956年,我國開展三大改造。材料表明,從1952年到1962年,我國生產資料私有制向社會主義公有制轉變,從而奠定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基礎,故C符合題意;1949年新中國成立,沒收了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實現了民族獨立,排除A;工業革命從1765年到19世紀中期,排除B;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王朝戰敗,宣告洋務運動破產,排除D。故選C。7.下表為1952~1953年農戶實際購買支出結構情況(單位:%)統計表。據此推測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有①耕者有其田的理想得到實現②農業改造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③“一五計劃”推動工業發展④新中國地域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答案】A【解析】依據材料和所學知識可知,1952年到1953年土地改革已經完成,實現了耕者有其田,①符合題意;由材料1953年購買生活用品情況可看出比1952年增加可知,農業改造提高了農民生產積極性,②符合題意,故選A項;“一五”計劃,推動工業發展,與材料題意不符,故③排除,BD錯誤;④新中國地域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材料未體現;表格是農戶購買支出結構情況,C錯誤。8.2020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________周年。A.50 B.60 C.70 D.80【答案】C【解析】1950月,中國人民志愿軍赴朝作戰,拉開了抗美援朝戰爭的序幕。2020-1950=70,因此,2020年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排除ABD,C符合題意。故選C。9.郵票的方寸空間能體現一個國家的歷史。下圖郵票體現了中國①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②援助朝鮮,保家衛國③進行正義的反侵略戰爭④進一步鞏固新生政權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根據圖片所給提示信息“中國人民志愿軍”可知,1950-1953年,為了保家衛國,抗美援朝,彭德懷率領中國人民志愿軍到達朝鮮,同朝鮮人民一起抗擊美國的侵略。抗美援朝戰爭取勝,進一步鞏固了新生的政權,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故D正確;中國人民志愿軍沒有參加世界反法西斯戰爭,①錯誤,故排除ABC項。故選D。10.通過抓住關鍵詞了解和掌握歷史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方法之一,與“粉碎國民黨對陜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百團大戰、抗美援朝”這三個關鍵詞都相關的歷史人物是A.鄧小平 B.賀龍 C.朱德 D.彭德懷【答案】D【解析】 1950年10月應朝鮮人民民主共和國的請求,為了保家衛國,以彭德懷為司令員的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前線,抗美援朝。粉碎國民黨對陜甘寧邊區的重點進攻、百團大戰都和彭德懷有關,故排除ABC,D符合題意。故選D。11.抗美援朝戰爭的起止時間是( )A.1950年10月—1951年6月 B.1950年6月—1952年7月C.1950年10月—1953年7月 D.1951年10月—1953年7月【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應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請求,中國人民志愿軍與1950年10月開赴朝鮮前線,同朝鮮人民一起抗擊美國侵略者,經過英勇斗爭,1953年7月,美國被迫在停戰協定上簽字,抗美援朝戰爭結束,故選項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答案為C。12.汽車正在進入尋常百姓之家。新中國汽車工業起步于( )A.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B.“一五”計劃期間C.“文化大革命”期間 D.十一屆三中全會后【答案】B【解析】一五計劃期間,我國先后施工1萬多個工業項目,其中鞍山鋼鐵公司、長春第一汽車制造廠、沈陽第一機床廠和飛機制造廠建成投產,這標志著我國的汽車工業開始起步,故選項B符合題意;國民經濟的恢復時期是從1949年到1952年,“文化大革命”期間從1966年到1976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即1978年以來,排除ACD。故選B。13.解放初期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的共同作用是( )A.消滅了地主階級 B.肅清了反革命C.掌握了經濟命脈 D.人民政權更加鞏固【答案】D【解析】土地改革的實施,使農村社會生產力得到解放,人民的生活大大改善,人民政權更加鞏固??姑涝瘧馉幍膭倮?,為我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和平環境,新生的人民政權更加鞏固,D符合題意;抗美援朝與消滅地主階級無關,A不符合題意;鎮壓反革命運動肅清反革命,B不符合題意;沒收帝國主義在華企業和官僚資本主義企業,新中國掌握了經濟命脈,C不符合題意。故選D。14.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的歷史事件是( )A.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 B.三大戰役勝利結束C.西藏和平解放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答案】C【解析】據題干“祖國大陸獲得統一,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結合所學可知,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西藏和平解放,標志著祖國大陸實現了統一,大陸各族人民實現了大團結,C符合題意;渡江戰役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A排除;三大戰役勝利結束基本消滅了國民黨主力,B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使中國成為真正獨立自主的國家,D排除。故選C。【點睛】本題主要考查學生對西藏和平解放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相關的時間與意義。15.新中國成立初期,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并為新中國的建設創造有利外部環境的歷史事件是( )A.土地改革的完成 B.抗美援朝戰爭的勝利C.一五計劃的完成 D.“三反”“五反”運動的開展【答案】B【解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抗美援朝的勝利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權,為中國的經濟建設贏得了一個和平環境,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和國際威望。維護了亞洲和世界和平;證明西方侵略者靠武力征服中國的時代過去了,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為保衛祖國而抵抗帝國主義者的決心和信心。B符合題意;土地改革、一五計劃、“三反”“五反”運動的開展都是在國內進行,與題干“提高了中國的國際威望,并為新中國的建設創造有利外部環境”不符。所以ACD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16.1950﹣1952年進行的土地改革運動依據的法律文獻是( )A.《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B.《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C.《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D.《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答案】C【解析】據所學可知,1950年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進行土地改革,廢除了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農民成了土地的主人。所以C符合題意;《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在辛亥革命時期頒布,A排除;《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是在1949年頒布, B排除;《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是在1954年頒布,D排除。故選擇C。17.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指的是( )A.中國工農紅軍 B.中國人民解放軍C.中國人民志愿軍 D.中國人民武裝警察【答案】C【解析】依據所學知識可知,中國人民志愿軍在抗美援朝戰爭中,發揚高度的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故選項C符合題意,ABD排除。故選擇C。18.歷史和現實都告訴我們,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這是人民的選擇、歷史的結論。我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標志是( )A.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B.土地改革完成C.“一五”計劃完成 D.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答案】A【解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社會主義制度在我國基本建立起來,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故A符合題意;土地改革完成標志中國封建土地所有制徹底被廢除,故B不符合題意;“一五”計劃完成,建立了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初步基礎,為我國的經濟建設開辟了廣闊前途。故C不符合題意;新中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從此,中國結束了一百多年來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真正成為了獨立自主的國家,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國家的主人。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19.1957年,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在這樣一個革命的過程中,社會財產沒有遭到損壞,社會秩序沒有發生混亂,社會生產沒有下降?!逼渌磉_的含義是( )A.土地改革促進了生產發展 B.和平實現社會主義改造C.發動“大躍進”運動的必要性 D.國民經濟調整任務完成【答案】B【解析】根據材料“1957年”、“社會財產沒有遭到損壞,社會秩序沒有發生混亂,社會生產沒有下降?!保Y合所學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基本建立,中國的經濟有了一定的恢復和發展,故B符合題意;土地改革完成的時間是1952年底,與題干時間不符,故A不符合題意;"大躍進"運動是指1958年至1960年間,中國共產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的極"左"路線的運動,是在中共八屆三中全會及其以后不斷地錯誤批判1956年反冒進的基礎上發動起來的,是"左"傾冒進的產物,在材料中未涉及,故C不符合題意;國民經濟調整時期是指1961年-1965年,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B。20.1952年底,我國三億多無地少地的農民分到了土地。他們分到土地的法律依據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 B.《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C.《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 D.《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答案】A【解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50~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規定土地改革的內容是: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故A符合題意;1954年頒布了中國第一部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與題干信息不符,故B不符合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在1986年4月12日由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修訂通過,1987年1月1日起施行。與題干信息不符,故C不符合題意;《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于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國第一部憲法以后開始起草,先后修訂過38個稿本,于1979年7月1日由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7月6日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長命令公布,并自1980年1月1日起施行。與題干時間不符,故D不符合題意;故選A。二、非選擇題21.重溫百年奮斗歷程,感悟社會變革進步。(中國的抗爭)材料一:共和政體成,專制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舊內閣滅;新官制成,舊官制滅……——《新陳代謝》(《時報》1912年2月22目)(中國的探索)材料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由理淪走向實踐的發端……中國共產黨不僅在工人中開始建立自己的隊伍和影響,而且鍛煉了自己從事實際斗爭的能力,并因此開創了20世紀20年代中期激蕩了無數人精神與生活的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時代。——汪朝光《中國近代通史》材料三:(中國的獨立)材料四:“中國人民站起來了”場景描述:……五星紅旗冉冉升起。樂隊奏起了《義勇軍進行曲》,54門禮炮齊鳴28響。廣場上響起暴風雨般的歡呼聲……(1)哪一歷史事件導致“中華民國成,清朝滅”?此事件的主要成果有哪些?(2)結合時代背景,簡要分析中國早期馬克思主義先進分子為什么要成立中國共產黨。“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依據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對這一結論加以說明。(3)指出在圖2所親厲董事秤愛生后,形成的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部隊的名稱。材料三兩幅圖片所示歷史事件有何共同的歷史作用?(4)材料四的場景描述反映了中國歷史上的什么事件?用一句話概括此歷史事件在中華民族發展史上的地位。【答案】(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統治;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亞洲第一個共和制國家;成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頒布《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等。(2)原因:中國資產階級政黨未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工人階級不斷壯大需要先進政黨領導;俄國十月革命勝利為中國革命指明方向。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反帝反封建斗爭進入新階段。(3)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推動了革命形勢的發展或促進了人民軍隊的創建和發展。(4)新中國成立。新中國的誕生結束了舊中國百年屈辱,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中國的進程從此掀開了新篇章,進入了新紀元。【解析】(1)根據材料“共和政體成,專制政體滅,中華民國成,清朝滅,總統成,皇帝滅,新內閣成”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頒布了《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同時也促進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2)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從各階層探索救亡圖存道路活動的失敗教訓、馬克思主義的廣泛傳播、馬克思主義開始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建立、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等方面,多角度分析說明。依據材料中的“……中國共產黨……開創了20世紀20年代中期激蕩了無數人精神與生活的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時代。”可知,中國共產黨成立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反帝反封建斗爭進入新階段。(3)根據圖片所給提示信息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農民武裝與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在井岡山會師,創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支堅強的隊伍——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熬畬綍煛薄凹t軍三大主力會師” 都促進了人民軍隊的創建和發展。(4)根據圖片所給提示信息可知,1949年10月1日下午,北京30萬軍民齊集天安廣場,隆重舉行開國大典。毛澤東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開國大典標志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標志著中國人民受奴役受壓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已經過去,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22.二十世紀上半葉,中國經歷了兩次歷史巨變,一是辛亥革命,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材料一:自武昌起義至清廷遜位,在短短的四個月內,兩千多年的中國君主政體一變而為民主政體。民國政府對內改革,一為提倡平等觀念。二為維護人權。三為尊重言論、出版自由。四為男子剪除發辮,女子不許纏足。五為提倡女權。——摘編自《近代中國史綱》(1)結合材料一,概括辛亥革命給中國帶來的變化。材料二:(辛亥革命)有它勝利的地方,也有它失敗的地方。你們看,辛亥革命把皇帝趕跑,這不是勝利了嗎?說它失敗,是說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任務并沒有完成。——毛澤東《青年運動的方向》(2)指出材料二中的“任務”是什么?并結合社會狀況佐證它沒有完成。材料三:辛亥革命前覺得只要把帝制推翻便可以天下太平,革命以后經過多少挫折,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樣的遙遠,于是慢慢的從痛苦經驗中,發現了此路不通,(1921年)終于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道路。——林伯渠《荏苒三十年》(3)中國革命為什么能在1921年開始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結合史實加以說明。材料四: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始了一個新時代。中國的社會結構和它的前途命運,在這以前和這以后發生了根本的變化。——《二十世紀中國史綱》(4)結合所學知識,論證“新中國成立使中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答案】(1)清廷遜位、政體改變,(結合材料)說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觀念改變、移風易俗,(結合材料)說明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辛亥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之后,中國社會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人民生活困苦。(3)1921年,已經具備建黨三個條件。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被進步青年所接受,這是思想條件。全國各地建立的許多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是組織條件。五四運動之后,工人階級壯大并頻繁發起運動,這是階級條件。(4)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100多年的英勇斗爭,贏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況,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1/4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解析】(1)根據材料一“自武昌起義至清廷遜位,在短短的四個月內,兩千多年的中國君主政體一變而為民主政體”可歸納出清廷遜位、政體改變,根據“民國政府對內改革,一為提倡平等觀念。二為維護人權?!苯Y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2000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觀念改變、移風易俗,根據“三為尊重言論、出版自由。四為男子剪除發辮,女子不許纏足。五為提倡女權”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開創了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極大地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打開了中國進步潮流的閘門。(2)根據材料二“說它失敗,是說辛亥革命只把一個皇帝趕跑……任務并沒有完成”結合所學知識可知,辛亥革命的任務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之后,勝利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中國社會陷入軍閥混戰的局面,人民生活困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3)根據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21年開始走上“共產主義道路”的原因是1921年,已經具備建黨三個條件。經過五四新文化運動的洗禮,人們有了新的覺醒,馬克思主義被進步青年所接受,這是思想條件。全國各地建立的許多共產黨早期組織,這是組織條件。五四運動之后,工人階級壯大并頻繁發起運動,這是階級條件。(4)根據材料四“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一個舊時代,開始了一個新時代”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開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中國人民經過100多年的英勇斗爭,贏得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等,終于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統治。中國擺脫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狀況,真正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占人類總數1/4的中國人從此站起來了。所以說“新中國成立使中國發生了根本的變化”。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6:中國近現代史篇之新中國的誕生與鞏固(原卷版).doc 2022年中考歷史與社會一輪復習過關練 26:中國近現代史篇之新中國的誕生與鞏固(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