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1張PPT)新大象版科學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練習題3.生活環境與健康健康成長一、填空題。1.生活環境,指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總和,如_____、______等。2.影響人體健康的不良環境因素有噪聲、_____、______、_____等。自然條件社會條件空氣水源霧霾垃圾污水3.霧霾天有很多___________和__________懸浮在空氣中,它們進入呼吸道和肺部會給我們的健康帶來危害。4.光污染主要包括________污染、 ________和________污染。粉塵顆粒有害物質白亮人工白晝彩光二、選擇題。1.下列不屬于光污染造成的影響的是( )。A.可能造成人體缺鈣B.引起頭痛、疲勞C.損傷眼睛,增加壓力和焦慮2.廠排出的難聞的氣體、汽車排放的尾氣都屬于( )。A.空氣污染 B.噪聲污染 C.水污染AA3.下面對生活環境的調查,不準確的是( )。 A.在硬紙板上貼上雙面膠并放在不同地點,觀察落在上面的灰塵,可以分析空氣的質量B.在校園和家周圍調查時,不可以單獨行動,要在老師或家長的帶領下進行C.為了能夠更準確地記錄數據,可以先嘗一嘗采集的河流水樣C4.對采集來的水樣,可以用( )測定水的酸堿度,分析水質狀況。A.鼻子聞 B.PH試紙 C.活性劑5.噪聲的大小通常用它的強度表示,其單位是( )A.分鐘 B.分米 C.分貝BC5.下面關于健康的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精力充沛,在生活和學習上不感到過分緊張,這是健康的一種表現B.良好的睡眠能使人體得到充分的休息,增強自身抵抗力,促進人體正常生長發育C.做事有計劃、能夠適當放松是人的一種良好品質,與健康無關C三、判斷題。1.在做污水調查時,可以隨意地接觸污水。( )2.生活環境的好壞與每個人生活質量的好壞息息相關。 ( )3.光污染不會對人產生任何不利影響。 ( )4.光污染主要包括三類,即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 )√×√×5.生活習慣和環境條件都會影響人體健康。( )6.超過50分貝的聲音就是噪聲。( )7.大樓玻璃幕墻反射的強烈的光線屬于光污染。( )8.日常生活中做好垃圾分類,既能減輕環境污染,又能節約資源。(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共20張PPT)新大象版科學五年級上冊3.生活環境與健康第三單元健康成長新知導入生活習慣比較好,喜歡運動,身體一直比較健康。新知講解最近她嗓子總是癢癢的,時不時地咳嗽……新知講解新知講解霧霾的危害:1.霧霾對呼吸道的影響。2.霧霾可能造成人體缺鈣。3.霧霾對心血管系統的影響。4.霧霾影響心理健康。新知講解新知講解小調查生活環境,指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各種自然條件和社會條件的總和,如與人類生活密切相關的空氣、水源、聲音、光線、土地、野生動植物等。生活環境的好壞與每個人生活質量的好壞息息相關。小調查空氣調查1.數一數學校或家附近有多少工廠的煙囪,冒出的煙分別是什么顏 色?有難聞的氣味嗎?2.數一數學校或家附近的街道或公路上5分鐘內大約經過多少輛車。小調查空氣調查3.在硬紙板上貼上雙面膠,放在不同地點,觀察一天內能落多少灰塵。4.上網收集本地的空氣質量指數數據。小調查垃圾和污水調查采集學校或家附近的河流的水樣,觀察水體的基本情況,用pH試紙測定水的酸堿度,分析水質狀況。小調查噪聲調查用分貝儀測量學校上課時、課間休息時、 上操時的聲音數值,進行記錄并分析。人們用“分貝”來描述聲音的強弱,一般把超過60分貝的聲音稱為噪聲,使用分貝儀(又叫噪聲測試儀、聲級計等)可以測量環境中聲音的分貝數。新知講解生活環境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噪聲、霧霾、垃圾、污水等不良環境因 素會影響人體健康。表達交流怎樣防止噪聲、霧霾、垃圾、污水等不良環境因素對我們健康的危害呢?表達交流拓展活動拓展活動光污染是噪聲污染、大氣污染和水污染之外的另一種環境污染,主要包括白亮污染、人工白晝和彩光污染。光污染會引起頭痛、疲勞,損傷眼睛,增加壓力和焦慮,對生理和心理產生不利影響。拓展活動模擬法庭某公司大樓建起后,相鄰一所小學的師生就不得不忍受這個大樓玻璃幕墻的強光污染。每到烈日炎炎的時候,上千平方米的幕墻都會向校園反 射強烈的光線。師生們說,自從有了大幕墻,學校上空就像有了兩個太 陽。同學們在操場上活動時,也常常出現頭暈目眩和視力模糊的情況。因此,這所小學將這家公司告上法庭。 請同學們分別扮演法官、原告和被告,模擬法庭對這起訴訟案進行審判。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3.3生活環境與健康 教學課件.pptx 3.3生活環境與健康 練習題(含答案).pptx 視頻1.mp4 視頻2.mp4 視頻3.mp4 視頻4.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