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二目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作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德國人約翰·拉貝,親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間侵華日軍的暴行,并用日記記錄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同時,拉貝還保存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和翔實說明。《拉貝日記》可以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A.作者經歷的真實性 B.日記時間的一致性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日記內容的豐富性2.如圖是1937年12月日本《東京日日新聞》一則報道的截圖。該圖是日本制造的( )A.旅順大屠殺的罪證 B.“九一八”事變的罪證C.南京大屠殺的罪證 D.“七七”事變的罪證3.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表述不正確的是( )A.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B.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C.是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建立的D.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4.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陜西省三原縣石楊鎮的一個大壩上,一萬多穿著灰軍服、戴著紅星帽的工農紅軍,在這里召開整編誓師大會。會場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著一套即將穿上的國民黨軍隊的黃軍服和即將戴上的綴有國民黨黨徽的黃軍帽。紅軍脫帽換裝的原因是( )A.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扶植偽滿洲國傀儡政權B.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運動”,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C.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D.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實現5.下面材料中“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任務是( )(目前)黨的基本的策略任務是什么呢,不是別的就是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毛澤東(1935年12月27日)A.推翻清朝統治 B.打倒北洋軍閥C.抵抗日本侵略 D.爭取和平民主6.盧溝橋事變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華北的同時,把戰火燒到華東地區,中國守軍堅決予以反擊。從而爆發了(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7.如圖是某歷史小組拍攝的一幅日本侵華罪行的照片。這幅照片的拍攝地應是(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臺兒莊8.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冥思廳的照壁上刻有:“……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正視史實,歷史不容篡改 B.以史為鑒,科學發展C.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D.記住歷史,記住仇恨9.毛澤東在1938年5月寫成的《論持久戰》中指出:“在他們(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頑強的戰斗力,這就是給以殲滅戰的打擊。在作戰上講,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史實依據是( )①平型關大捷 ②西安事變 ③百團大戰 ④臺兒莊戰役A.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10.正視過去才能著眼未來,1937年年底至1938年年初,那場日本軍隊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俘虜大規模的集體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這指的是( )A.建立731部隊,用人體作細菌實驗B.“掃蕩”抗日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C.制造南京大屠殺,連續六星期屠殺30多萬人D.轟炸重慶等后方城市,造成無數平民傷亡11.1937年8月,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 )A.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B.國民抗日軍第八路軍C.抗日革命軍第八路軍 D.國民政府軍第八路軍12.“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這段報道反映的是哪場戰役( )A.北伐戰爭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13.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侵華日軍一手制造的這一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慘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三大慘案’之一,是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回望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的殘暴罪行有( )①在南京進行大屠殺 ②虐殺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③制造國會縱火案④設立集中營,殘忍殺害人民 ⑤建立死亡工廠,731部隊用人體做細菌試驗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⑤ D.①⑤二、材料分析題14.閱讀材料并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見下圖。材料二:日本最新通過的教科書有這樣一段話:“戰爭難以分清善惡,它不是用哪一方正義、哪一方不正義可以說明的。”還說南京大屠殺“因為是在戰爭期間,即使發生某種屠殺,也非‘大屠殺‘一類的行動”。(1)與材料一圖片內容相關的戰爭是什么戰爭 分別寫出三幅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名稱。(2)材料二反映了今天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對當年的日本侵華戰爭持什么態度 (3)請用中華民族的血淚史來駁斥他們的謬論。(舉三例說明)(4)結合以上圖文材料,談談你的感想。15.(2020九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陳丹燕女士(上海三部曲作者)說:上海的故事寫不完。的確,上海是一座傳奇的城市,大山同學發現《歷史與社會》里很多地方講到上海,他饒有興趣地進行了分類整理。[上海,悄然轉變]①如圖(19頁)②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20頁)③1882年,上海外灘出現了最早的電話公司。(19頁)[上海,開天辟地]④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35頁)⑤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北京大批學生被捕的消息傳來,上海的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39頁)⑥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41頁)⑦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42 頁)[上海,浴血奮戰]⑧如圖(62頁)⑨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妄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兩國軍隊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展開了長達了個月的激戰,史稱“淞滬會戰”。(65頁)(1)閱讀材料①-③,請描述當時上海的社會生活狀態及其特征。(2)根據材料④-⑦,所有的事件發生在上海,你覺得有哪些原因?(3)材料⑧是哪一歷史事件?⑨淞滬會戰在當時起到了怎樣的歷史作用?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A【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據題干“作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德國人約翰 拉貝,親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間侵華日軍的暴行,并用日記記錄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同時,拉貝還保存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和詳實說明。”《拉貝日記》可以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作者經歷的真實性。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淪陷后,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四十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超過30萬。A項作者經歷的真實性是《拉貝日記》可以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最主要理由,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拉貝日記》可以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最主要理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南京大屠殺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淪陷后,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四十多天的大規模屠殺。2.【答案】C【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937年12月,日本法西斯在中國首都南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東京日日新聞》(即現在《每日新聞》)報道了兩名日本軍官的“殺人競賽”。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長官鼓勵下,彼此相約“殺人競賽”,商定在占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為勝者。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南京大屠殺的罪證和題干圖片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大屠殺,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3.【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A項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的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4.【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軍以搜查失蹤士兵為借口,發動突然進攻,盧溝橋事變爆發,這標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所以題干描述紅軍脫帽換裝體現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實現。ABC三項都不是紅軍脫帽換裝的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實現是紅軍脫帽換裝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有關內容。5.【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時間“1935年”,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這一背景下,國共兩黨合作共同抗日挽救中華民族是極有必要的。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毛澤東的這一主張得以實現。AB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任務,不符合題意;C項抵抗日本侵略是題干材料中“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任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掌握情況及學生的分析能力。識記“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任務是抵抗日本侵略。6.【答案】A【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把戰火燒到華東地區”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為了占領中國的經濟中心,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13日,又發動八一三事變,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A項淞滬會戰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淞滬會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并理解淞滬會戰。7.【答案】B【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由題干圖片中的“1937.12.13”這一關鍵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對南京人民進行了血腥大屠殺,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犯下滔天罪行。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南京應是題干照片的拍攝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大屠殺,要求識記基礎史實。8.【答案】C【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 “把屠刀化作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沉重愿望是:勿忘歷史,珍愛和平。國家設立公祭日表明了銘記過去,勿忘歷史;“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體現了要珍愛和平。ABD三項說法均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勿忘歷史,珍愛和平是題干文字反映的中國人民的沉重愿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大屠殺,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9.【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成功,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與日軍展開激戰,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殲滅日軍1萬多人,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1938年5月”、“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①平型關大捷、④臺兒莊戰役與此時間符合,故①④正確。②西安事變是發生于1936年的一次兵諫,③百團大戰發起在1940年8月,②③不符合題意。D項①④是“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史實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10.【答案】C【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日軍占領南京后,對南京人民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屠殺手無寸鐵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制造南京大屠殺,連續六星期屠殺30多萬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大屠殺,要求具備識記能力。11.【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后,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全民族抗戰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工農紅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穿上國民革命軍軍服奔赴抗日戰場。A項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2.【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整個華北地區”、“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百團大戰的主要目標是摧毀日偽軍的據點、交通線。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百團大戰是題干報道反映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團大戰,要求具備獲取有效信息與知識運用的能力。13.【答案】D【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法西斯在侵略期間燒殺淫掠,無罪不作,其主要罪行有:殘暴罪行有南京大屠殺,731部隊做細菌試驗,故D正確;②③④都是屬于德國法西斯的罪行,凡有②③④都排除,排除ABC選項;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日本侵華戰爭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德、日法西斯國家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是答題的關鍵。解答此類排列組合題,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確答案。14.【答案】(1)日本侵華戰爭(或抗日戰爭)。圖一:“九一八”事變;圖二:“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圖三:南京大屠殺。(2)否定態度,甚至肆意抵賴,否認自己的侵略行徑,企圖以戰爭的正義與不正義模糊他們發動戰爭的侵略性。“教科書事件”也表明日本政府對右翼勢力的支持態度。(3)示例: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殺。日軍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戰。對占領區的根據地進行反復的“大掃蕩”,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等。(符合要求即可)(4)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表示憤怒,對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和日本政府不負責的態度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我們要勿忘國恥,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珍愛和平。我們要時刻警惕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努力學習,強身健體,提高素質,熱愛祖國,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才智,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等。【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圖片中的“沈陽”,“北平”,“百人斬”相關信息可知,對應的分別是“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顯然,與材料-圖片內容相關的戰爭是日本侵華戰爭(或抗日戰爭)。(2)從材料二中文字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右翼勢力持否認的態度,那么根據相關信息解答即可。(3)寫出相關日軍侵略我們的史實即可。(4)本題談感想,屬于開放性問題,符合情景,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日本侵華戰爭(或抗日戰爭)。圖一:“九一八”事變;圖二:“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圖三:南京大屠殺。(2)否定態度,甚至肆意抵賴,否認自己的侵略行徑,企圖以戰爭的正義與不正義模糊他們發動戰爭的侵略性。“教科書事件”也表明日本政府對右翼勢力的支持態度。(3)示例: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殺。日軍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戰。對占領區的根據地進行反復的“大掃蕩”,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等。(符合要求即可)(4)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表示憤怒,對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和日本政府不負責的態度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我們要勿忘國恥,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珍愛和平。我們要時刻警惕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努力學習,強身健體,提高素質,熱愛祖國,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才智,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掌握日軍侵華的相關史實。15.【答案】(1)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這種變化具有“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點。(2)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3)“一二八事變”。鼓舞了全國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斗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計劃。【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材料①-③反映了近代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2)材料⑤中的“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即是所有的事件發生在上海的原因。(3)仔細觀察圖片,材料⑧是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 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故答案為:(1)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這種變化具有“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點。(2)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3)“一二八事變”。鼓舞了全國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斗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計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上海的歷史。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登錄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二目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作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德國人約翰·拉貝,親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間侵華日軍的暴行,并用日記記錄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同時,拉貝還保存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和翔實說明。《拉貝日記》可以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 )A.作者經歷的真實性 B.日記時間的一致性C.作者身份的特殊性 D.日記內容的豐富性【答案】A【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據題干“作為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主席的德國人約翰 拉貝,親眼目睹了1937年9月到1938年2月間侵華日軍的暴行,并用日記記錄了下來,這就是著名的《拉貝日記》。同時,拉貝還保存了80多張現場拍攝的照片和詳實說明。”《拉貝日記》可以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最主要理由是作者經歷的真實性。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淪陷后,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四十多天的大規模屠殺。其中日軍戰爭罪行包括搶掠、強奸、對大量平民及戰俘進行屠殺等。屠殺的規模、死傷人數超過30萬。A項作者經歷的真實性是《拉貝日記》可以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最主要理由,符合題意;BCD三項都不是《拉貝日記》可以作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史料的最主要理由,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南京大屠殺相關知識的掌握。重點識記內容與影響,南京于1937年12月13日淪陷后,日軍在南京及附近地區進行長達四十多天的大規模屠殺。2.如圖是1937年12月日本《東京日日新聞》一則報道的截圖。該圖是日本制造的( )A.旅順大屠殺的罪證 B.“九一八”事變的罪證C.南京大屠殺的罪證 D.“七七”事變的罪證【答案】C【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937年12月,日本法西斯在中國首都南京進行了慘絕人寰的大屠殺。《東京日日新聞》(即現在《每日新聞》)報道了兩名日本軍官的“殺人競賽”。日軍第十六師團中島部隊兩個少尉軍官向井敏明和野田毅在其長官鼓勵下,彼此相約“殺人競賽”,商定在占領南京時,誰先殺滿100人為勝者。AB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南京大屠殺的罪證和題干圖片相符,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大屠殺,要求運用所學解讀題干信息。3.關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表述不正確的是( )A.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B.是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C.是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建立的D.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了全民族的抗戰【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據所學知,為了逼迫蔣介石抗日,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發動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發生后,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黨中央派周恩來等到西安調停,經過中國共產黨和各方面的努力,西安事變得到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1937年9月22日,國民黨中央通訊社發表《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A項1936年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表述不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表述都正確,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中的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4.1937年9月的一天,在陜西省三原縣石楊鎮的一個大壩上,一萬多穿著灰軍服、戴著紅星帽的工農紅軍,在這里召開整編誓師大會。會場上,每位官兵的手中都拿著一套即將穿上的國民黨軍隊的黃軍服和即將戴上的綴有國民黨黨徽的黃軍帽。紅軍脫帽換裝的原因是( )A.九一八事變后,日本扶植偽滿洲國傀儡政權B.日本策劃“華北五省自治運動”,全國人民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C.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十年內戰基本結束D.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實現【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37年7月7日,日軍以搜查失蹤士兵為借口,發動突然進攻,盧溝橋事變爆發,這標志全國性的抗日戰爭爆發。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1937年,紅軍改編為八路軍、新四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所以題干描述紅軍脫帽換裝體現了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實現。ABC三項都不是紅軍脫帽換裝的原因,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全面侵華,國共兩黨合作抗日的實現是紅軍脫帽換裝的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史實的準確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掌握國共第二次合作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的有關內容。5.下面材料中“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任務是( )(目前)黨的基本的策略任務是什么呢,不是別的就是建立廣泛的民族革命統一戰線。——毛澤東(1935年12月27日)A.推翻清朝統治 B.打倒北洋軍閥C.抵抗日本侵略 D.爭取和平民主【答案】C【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時間“1935年”,根據所學可知,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在這一背景下,國共兩黨合作共同抗日挽救中華民族是極有必要的。1937年盧溝橋事變后,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毛澤東的這一主張得以實現。ABD三項都不是題干材料中“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任務,不符合題意;C項抵抗日本侵略是題干材料中“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任務,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掌握情況及學生的分析能力。識記“民族革命統一戰線”的任務是抵抗日本侵略。6.盧溝橋事變后不久,日本侵略者故伎重演,在侵略華北的同時,把戰火燒到華東地區,中國守軍堅決予以反擊。從而爆發了( )A.淞滬會戰 B.太原會戰 C.徐州會戰 D.武漢會戰【答案】A【知識點】“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把戰火燒到華東地區”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侵略軍為了占領中國的經濟中心,迫使國民政府投降,日本于8月13日,又發動八一三事變,中國軍隊奮起反擊,淞滬會戰爆發。11月,上海失陷,淞滬會戰結束。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A項淞滬會戰理解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淞滬會戰及學生識記和分析歷史知識的能力。識記并理解淞滬會戰。7.如圖是某歷史小組拍攝的一幅日本侵華罪行的照片。這幅照片的拍攝地應是( )A.北京 B.南京 C.上海 D.臺兒莊【答案】B【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由題干圖片中的“1937.12.13”這一關鍵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燒殺淫掠,無惡不作,對南京人民進行了血腥大屠殺,屠殺手無寸鐵的中國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人以上,犯下滔天罪行。ACD三項和題干圖片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南京應是題干照片的拍攝地,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大屠殺,要求識記基礎史實。8.南京大屠殺紀念館冥思廳的照壁上刻有:“……把屠刀化鑄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讓孩童不再恐懼,讓母親不再泣嘆,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這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沉重愿望是( )A.正視史實,歷史不容篡改 B.以史為鑒,科學發展C.勿忘歷史,珍愛和平 D.記住歷史,記住仇恨【答案】C【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 “把屠刀化作警鐘,把逝名刻作史鑒”反映了中國人民的沉重愿望是:勿忘歷史,珍愛和平。國家設立公祭日表明了銘記過去,勿忘歷史;“讓戰爭遠離人類,讓和平灑滿人間”體現了要珍愛和平。ABD三項說法均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勿忘歷史,珍愛和平是題干文字反映的中國人民的沉重愿望,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南京大屠殺,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題干信息。9.毛澤東在1938年5月寫成的《論持久戰》中指出:“在他們(日本侵略者)面前表示中國軍隊和中國人民不可屈服的精神和英勇頑強的戰斗力,這就是給以殲滅戰的打擊。在作戰上講,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史實依據是( )①平型關大捷 ②西安事變 ③百團大戰 ④臺兒莊戰役A.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937年9月,八路軍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日軍成功,史稱“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的第一次大捷。1938年春,李宗仁指揮中國軍隊在山東臺兒莊與日軍展開激戰,在歷時1個月的激戰中,中國軍隊約29萬人參戰,日軍參戰人數約5萬人,殲滅日軍1萬多人,臺兒莊戰役是抗戰以來正面戰場的重大勝利。題干中的關鍵信息是“1938年5月”、“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①平型關大捷、④臺兒莊戰役與此時間符合,故①④正確。②西安事變是發生于1936年的一次兵諫,③百團大戰發起在1940年8月,②③不符合題意。D項①④是“十個月的經驗證明殲滅是可能的”史實依據,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要求具備題干分析與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10.正視過去才能著眼未來,1937年年底至1938年年初,那場日本軍隊對手無寸鐵的中國平民和俘虜大規模的集體屠殺,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災難。這指的是( )A.建立731部隊,用人體作細菌實驗B.“掃蕩”抗日根據地,實行“三光”政策C.制造南京大屠殺,連續六星期屠殺30多萬人D.轟炸重慶等后方城市,造成無數平民傷亡【答案】C【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937年12月13日,日軍攻陷南京。日軍占領南京后,對南京人民進行了血腥的大屠殺,屠殺手無寸鐵的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達30萬以上,犯下了滔天罪行。ABD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制造南京大屠殺,連續六星期屠殺30多萬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南京大屠殺,要求具備識記能力。11.1937年8月,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 )A.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B.國民抗日軍第八路軍C.抗日革命軍第八路軍 D.國民政府軍第八路軍【答案】A【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七七盧溝橋事變之后,在民族危機空前嚴重的時刻,國共兩黨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開始全民族抗戰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談判達成協議,工農紅軍改變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簡稱八路軍,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紅軍游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穿上國民革命軍軍服奔赴抗日戰場。A項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說法正確,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要求識記基礎史實。12.“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打擊了敵人在華北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這段報道反映的是哪場戰役( )A.北伐戰爭 B.平型關大捷 C.臺兒莊戰役 D.百團大戰【答案】D【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依據題干“整個華北地區”、“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和結合所學知識可知,1940年8月,八路軍在彭德懷的指揮下,組織一百多個團,在華北兩千多千米的戰線上,向日軍發動大規模攻擊。百團大戰的主要目標是摧毀日偽軍的據點、交通線。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百團大戰是題干報道反映的戰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百團大戰,要求具備獲取有效信息與知識運用的能力。13.習近平總書記在南京大屠殺國家公祭儀式上的講話中指出“侵華日軍一手制造的這一滅絕人性的大屠殺慘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史上‘三大慘案’之一,是駭人聽聞的反人類罪行,是人類歷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頁”。回望歷史,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法西斯的殘暴罪行有( )①在南京進行大屠殺 ②虐殺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③制造國會縱火案④設立集中營,殘忍殺害人民 ⑤建立死亡工廠,731部隊用人體做細菌試驗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⑤ D.①⑤【答案】D【知識點】日軍罪行【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可知,日本法西斯在侵略期間燒殺淫掠,無罪不作,其主要罪行有:殘暴罪行有南京大屠殺,731部隊做細菌試驗,故D正確;②③④都是屬于德國法西斯的罪行,凡有②③④都排除,排除ABC選項;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日本侵華戰爭的有關知識。理解和識記德、日法西斯國家在二戰中犯下的罪行是答題的關鍵。解答此類排列組合題,結合所學運用排除法很易得出正確答案。二、材料分析題14.閱讀材料并觀察圖片,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見下圖。材料二:日本最新通過的教科書有這樣一段話:“戰爭難以分清善惡,它不是用哪一方正義、哪一方不正義可以說明的。”還說南京大屠殺“因為是在戰爭期間,即使發生某種屠殺,也非‘大屠殺‘一類的行動”。(1)與材料一圖片內容相關的戰爭是什么戰爭 分別寫出三幅圖片所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名稱。(2)材料二反映了今天日本國內的右翼勢力對當年的日本侵華戰爭持什么態度 (3)請用中華民族的血淚史來駁斥他們的謬論。(舉三例說明)(4)結合以上圖文材料,談談你的感想。【答案】(1)日本侵華戰爭(或抗日戰爭)。圖一:“九一八”事變;圖二:“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圖三:南京大屠殺。(2)否定態度,甚至肆意抵賴,否認自己的侵略行徑,企圖以戰爭的正義與不正義模糊他們發動戰爭的侵略性。“教科書事件”也表明日本政府對右翼勢力的支持態度。(3)示例: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殺。日軍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戰。對占領區的根據地進行反復的“大掃蕩”,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等。(符合要求即可)(4)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表示憤怒,對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和日本政府不負責的態度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我們要勿忘國恥,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珍愛和平。我們要時刻警惕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努力學習,強身健體,提高素質,熱愛祖國,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才智,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等。【知識點】“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圖片中的“沈陽”,“北平”,“百人斬”相關信息可知,對應的分別是“九一八事變”,“盧溝橋事變(七七事變)”,”南京大屠殺”。顯然,與材料-圖片內容相關的戰爭是日本侵華戰爭(或抗日戰爭)。(2)從材料二中文字的描述,我們可以看出日本右翼勢力持否認的態度,那么根據相關信息解答即可。(3)寫出相關日軍侵略我們的史實即可。(4)本題談感想,屬于開放性問題,符合情景,言之有理即可。故答案為:(1)日本侵華戰爭(或抗日戰爭)。圖一:“九一八”事變;圖二:“盧溝橋”事變(或“七七”事變)。圖三:南京大屠殺。(2)否定態度,甚至肆意抵賴,否認自己的侵略行徑,企圖以戰爭的正義與不正義模糊他們發動戰爭的侵略性。“教科書事件”也表明日本政府對右翼勢力的支持態度。(3)示例:1931年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侵占中國東北。1937年發動“盧溝橋事變”,開始全面侵華戰爭。1937年12月,制造南京大屠殺。日軍七三一部隊進行細菌戰。對占領區的根據地進行反復的“大掃蕩”,實行野蠻的“三光”政等。(符合要求即可)(4)對日本法西斯的侵略表示憤怒,對日本國內右翼勢力和日本政府不負責的態度表示強烈譴責和堅決反對。我們要勿忘國恥,銘記歷史,面向未來,珍愛和平。我們要時刻警惕日本右翼勢力的抬頭,努力學習,強身健體,提高素質,熱愛祖國,為民族復興貢獻自己的才智,防止歷史悲劇重演等。【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掌握日軍侵華的相關史實。15.(2020九上·杭州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陳丹燕女士(上海三部曲作者)說:上海的故事寫不完。的確,上海是一座傳奇的城市,大山同學發現《歷史與社會》里很多地方講到上海,他饒有興趣地進行了分類整理。[上海,悄然轉變]①如圖(19頁)②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是近代中國存在時間最長的中文報紙。(20頁)③1882年,上海外灘出現了最早的電話公司。(19頁)[上海,開天辟地]④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青年雜志》(后改為《新青年》)。(35頁)⑤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北京大批學生被捕的消息傳來,上海的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援學生的反帝愛國斗爭。(39頁)⑥1920年夏,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41頁)⑦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召開。(42 頁)[上海,浴血奮戰]⑧如圖(62頁)⑨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妄圖在3個月內滅亡中國。兩國軍隊在上海及其周圍地區展開了長達了個月的激戰,史稱“淞滬會戰”。(65頁)(1)閱讀材料①-③,請描述當時上海的社會生活狀態及其特征。(2)根據材料④-⑦,所有的事件發生在上海,你覺得有哪些原因?(3)材料⑧是哪一歷史事件?⑨淞滬會戰在當時起到了怎樣的歷史作用?【答案】(1)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這種變化具有“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點。(2)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3)“一二八事變”。鼓舞了全國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斗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計劃。【知識點】社會生活的變化;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解析】【分析】(1)材料①-③反映了近代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總體來看,近代社會生活的變化呈現出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征。(2)材料⑤中的“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即是所有的事件發生在上海的原因。(3)仔細觀察圖片,材料⑧是1932年的“一二八事變”。 淞滬會戰持續3個月,斃傷日軍4萬多人,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粉碎了日本“三個月滅亡中國”的迷夢,激發了全國人民的斗志。故答案為:(1)人們的社會生活發生了轉變。這種變化具有“新舊并呈、多元發展”的特點。(2)上海是中國工商業最發達、工人力量最強大的城市,也是新式學校、文化機構集中的地方。(3)“一二八事變”。鼓舞了全國人民英勇抵抗侵略的斗志,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粉碎了日本侵略者的計劃。【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上海的歷史。要求學生具備基礎知識的識記與理解能力。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zujuan.21cnjy.com)自動生成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二目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二課第二目 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