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三課第二目 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1941年6月22目,丘吉爾發表廣播演說:“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我們要給俄國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這表明( )A.英國早就想幫助蘇聯B.英國改變了對蘇聯的根本立場C.英蘇面臨著共同敵人D.丘吉爾變成了蘇聯利益的維護者【答案】C【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蘇德戰爭爆發當天,丘吉爾說“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也是美國的災難”,“我們將給俄國和俄國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這表明英蘇面臨著共同敵人,為了對抗法西斯德國,英國愿與蘇聯結盟。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英蘇面臨著共同敵人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下圖,硝煙中飄揚著一面殘破的美國國旗。畫面上有點明主題的文字“REMEMBERDEC.7th!”,意思是“記住12月7日!”這張圖片提醒美國人民不要忘記的歷史事件是( )A.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B.德國突襲波蘭C.蘇德戰爭爆發 D.日本偷襲珍珠港【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美國”“ 12月7日”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虎!虎!虎!”是日軍偷襲成功的信號,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達到最大規模。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偷襲珍珠港是題干圖片提醒美國人民不要忘記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珍珠港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珍珠港事件以及影響。3.由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可知( )A.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B.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C.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D.歐洲第二戰場開辟【答案】B【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虎!虎!虎!”是日軍偷襲成功的信號,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太平洋戰爭序幕。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A項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是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后,不符合題意;C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不符合題意;D項歐洲第二戰場開辟是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國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珍珠港事件的影響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4.1941年蘇聯流傳的一幅漫畫,漫畫中描繪了戰敗的德軍高級將領,抬著上面寫有“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的棺材,在寒冬的蘇聯大地上狼狽撤退。這應該是發生在哪場戰役后( )A.凡爾登戰役 B.莫斯科保衛戰C.德國閃擊波蘭 D.日本偷襲珍珠港【答案】B【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不可戰勝”神話,標志著“閃電戰”的破產,極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決心。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莫斯科保衛戰的意義。識記與靈活掌握莫斯科保衛戰及影響,題干關鍵信息“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5.(2020九上·慈溪月考)《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一條內容: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攻擊行為。促使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陰謀給蘇聯帶來威脅 B.蘇聯構筑集體安全的努力失敗C.為避免東西兩面受敵 D.利用德國打擊英法美【答案】C【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德國為防止英法與蘇聯結盟,避免兩線作戰,1939年8月,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為避免東西兩面受敵是促使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促使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關鍵是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原因。6.(2020九上·溫州期中)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不斷升級,波及范圍也越來越廣。下列事件中,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的是( )A.日軍進犯盧溝橋 B.德軍入侵波蘭C.德軍入侵蘇聯 D.日軍偷襲珍珠港【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并結合所學,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爆發,英、美兩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蒙受重大損失,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日軍偷襲珍珠港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影響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影響,題干關鍵信息“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7.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納粹攻占莫斯科 B.1941年斯大林紅場閱兵C.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D.蘇軍攻克柏林【答案】B【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這一天,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數十萬紅軍官兵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主席臺,接受斯大林等蘇聯黨政領導人的檢閱,圖中所示為1941斯大林紅場閱兵的場面。AC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B項1941年斯大林紅場閱兵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蘇聯莫斯科紅場閱兵的場面為切入點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運用能力。需要掌握1941斯大林紅場閱兵的史實。8.丘吉爾說:“我們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是指( )A.粉碎了德國“空中閃電戰”B.加強了英、法軍隊的聯系與合作C.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實力D.鼓舞了英、法兩國軍民反法西斯的斗志【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次救援中孕育著勝利,敦刻爾克大撤退將33 萬多名聯軍官兵撤退到英國,這就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實力。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實力是“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史實。9.(2019九上·柯橋月考)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這一新沖突”是指( )A.突破馬奇諾防線 B.德國空襲不列顛C.太平洋戰爭爆發 D.蘇德戰爭的爆發【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這一新沖突”是指蘇德戰爭的爆發。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的爆發。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包圍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ABC三項都不是題干中“這一新沖突”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蘇德戰爭的爆發是題干中“這一新沖突”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10.下列事件中出現突然襲擊的歷史事件有( )①德國進攻波蘭②倫敦上空的鷹③淞滬抗戰④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由所學可知,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德軍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突襲蘇聯,二戰規模擴大;所以①④都屬于突襲事件。而②③項不屬于突然襲擊事件。D項①④中出現突然襲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期間法西斯國家發動突襲的史實。二、問答題11.戰爭初期,蘇軍處境不利,大片國土淪陷。德軍迅速推進,兵臨莫斯科。10月初,德軍發動了進攻莫斯科的戰役,形勢一度十分危急。在莫斯科,德國侵略軍遭到了頑強抵抗。同時德軍在蘇聯冬季來臨時,沒有給士兵配發冬裝,凍傷士兵人數超過戰斗傷亡,飛機、坦克等裝備也難以發動。12月初,蘇軍轉入反攻。經過40天激戰,德軍損失50多萬人和大量武器裝備,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這是大戰開始以來德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1)使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的是什么事件?(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蘇聯為什么能取得勝利?請你至少列舉3點理由。【答案】(1)莫斯科保衛戰(2)蘇聯軍民在斯大林領導下頑強抵抗;俄羅斯的嚴寒使缺乏冬季作戰準備的德軍戰斗力大大下降,蘇軍正確的戰略戰術等。【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歷史事件──莫斯科保衛戰這一知識點。第一問學生只要知道莫斯科保衛戰使德軍“不可戰勝”神話破滅即可做出正確回答,屬于容易題;第二問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較難題。【點評】課標要求為知道影響兩次世界大戰進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材料一:敦刻爾克大撤退使30余萬英法士兵幸免于難,但法國畢竟已元氣大傷。留在法國本土的60余個二流師和數千英軍,要抗擊包括10個裝甲師在內的140個德國師,顯然已經無能為力了。材料二:正當德軍向法國腹地推進,其先頭部隊進抵巴黎西郊時,一直自稱“非交戰國”的意大利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出動32個師,越過阿爾卑斯山侵入法境,給法國背后一刀。面對險惡的局勢,法國政府并未號召和組織人民奮起抵抗。6月11日,法國政府遷到圖爾,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6月22日,法國與德國簽訂屈辱的停戰協定。請結合材料分析法國敗亡的原因。 【答案】法國軍事力量不如德國;意大利的突然襲擊;法國政府不抵抗。【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戰法國迅速敗亡的原因。本題涉及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這一知識點,要求學生通過材料分析原因。回答本題時學生要注意審題,必須要結合材料進行分析,材料之外的其他原因非本題答案。材料里的原因有法國軍事力量不如德國;意大利的突然襲擊;法國政府不抵抗。【點評】掌握二戰法國敗亡的原因。三、材料分析題1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941年12月7日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海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合眾國當時同該國處于和平狀態,而且,根據日本的請求,當時仍同該國政府和該國天皇進行著對話……我要求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進行無緣無故和卑鄙怯懦的進攻時起,合眾國和日本國進入戰爭狀態。——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演講(1)“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海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合眾國當時同該國處于和平狀態”反映美國在“遭到突然和蓄謀的進攻”之前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3)“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海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這次進攻的直接影響是什么 【答案】(1)日本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2)孤立主義政策(3)美國等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2)根據材料中的關鍵詞“和平”,再結合教材知識知道美國在“遭到突然和蓄謀的進攻”之前奉行孤立主義政策。(3)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最大規模。故答案為:(1)日本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2)孤立主義政策。(3)美國等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相關史實。識記并理解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相關史實。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海軍空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毋庸諱言,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都處于嚴重危險之中……信賴我們的武裝部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勝利……我要求囯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進行無緣無故和卑鄙怯懦的進攻時起,合眾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于戰爭狀態。——1941年12月8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發表的美國對日宣戰演說材料二:1940年8月,德軍參謀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開始制訂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也相繼參加了侵蘇戰爭。進攻的兵力共190個師(其中德軍153個師)550萬人,坦克4300輛、飛機近5000架。戰爭一開始,德軍首先對蘇聯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樞紐、軍事據點以及正在調動中的蘇軍進行猛烈轟炸和炮擊,隨后以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為先導,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約1500公里的戰線上全面突進。一天內,蘇聯就損失了約1200架飛機,其中有800多架還來不及起飛就在地面上被擊毀。蘇軍損失慘重,邊戰邊退。9月間,北路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中路推進到離莫斯科約400公里處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領了基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羅斯福總統為什么把1941年12月7日稱作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材料表達了羅斯福總統的什么意愿?他的這一演說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根據材料二,概括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的原因。(3)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戰爭有何共同特點?【答案】(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意愿:向日本宣戰,帶領美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國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2)特點: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原因: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3)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以極小的代價重創美國軍艦,使其喪失戰斗力達半年之久。因而羅斯福總統把1941年12月7日稱作是“—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珍珠港事件后,美國等20多個國家宣布對日宣戰,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羅斯福發表演說,宣布對日作戰,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勝利。(2)依據材料二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也相繼參加了侵蘇戰爭.......”分析概括可知,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特點有: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而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的原因是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3)依據所學可知,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和材料二反映的戰爭的共同特點是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故答案為:(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意愿:向日本宣戰,帶領美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國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2)特點: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原因: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3)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實。四、綜合題15.(2019九上·奉化期中)20世紀頻發的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研究戰爭,反思戰爭,對于我們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某校九年級一班以“20世紀的戰爭”為主題分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問題。(1)【第一小組】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戰爭。下表是該組同學研究成果的一部分。20世紀主要戰爭比較表名稱 抗日戰爭 二戰時間 1931—1945年 1939—1945年全面爆發的標志 盧溝橋事變 不列顛之戰戰爭過程中的重大戰役或事件 平型關大捷 馬恩河戰役性質 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反法西斯戰爭 反法西斯戰爭結果 中國勝利 反法西斯同盟勝利表中比較的內容有兩項錯誤,請你找出并改正。(2)【第二小組】運用圖片資料研究戰爭。下列是他們收集的部分圖片。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以上圖片表明英國對待法西斯德國的態度有什么變化?兩種態度造成的影響有何不同?(3)【第三小組】以史為鑒,關注時政。他們收集整理了新華社近期有關日本對二戰態度的材料。材料一:2014年4月22日,約150名日本議員22日參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2014年8月15日,安倍內閣兩名閣僚參拜了供奉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首相安倍晉三當天通過代理人以自民黨總裁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祭祀費。……受到中國、韓國和其他鄰國強烈反對。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由民主黨近年在努力尋求修改教科書審定標準中關于記述歷史事件時顧及亞洲鄰國的“近鄰諸國條款”……如果修改這一標準,日本的“侵略”、“壓迫”和“出兵”會分別改為“進入”、“鎮壓”和“派遣”。以上兩則材料反映出當前日本社會怎樣的政治動向?假如你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中國政府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將用哪些史實駁斥這種言論?你會對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向日方提出怎樣的建議?【答案】(1)不列顛戰役改為德軍突襲波蘭;馬恩河戰役改為斯大林格勒戰役。(2)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到堅決抵抗圖一,使綏靖政策達到頂峰,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脹,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圖二,三,抵制了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捍衛了英國的領土完整,推動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3)政治動向:否定二戰的侵略罪行。史實: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隨后侵占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1937年“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南京大屠殺。建議:日本政府應正視歷史,以史為鑒,信守和平承諾;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求同存異,開創未來。【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爆發的標志是德國閃擊波蘭;蘇聯戰場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2)慕尼黑會議體現的是綏靖政策,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頂峰;大不列顛空戰體現的是英國抗擊德國法西斯勢力,推動了反法西斯力量走向團結。(3)材料“2014年4月22日,約150名日本議員22日參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體現的是日本否認侵華的史實,結合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對華的戰爭進行分析即可。關于中日關系的認識需要從正視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點評】本題的難度較大,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 / 1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三課第二目 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同步試卷一、單選題1.1941年6月22目,丘吉爾發表廣播演說:“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我們要給俄國人民一切可能的援助。”這表明( )A.英國早就想幫助蘇聯B.英國改變了對蘇聯的根本立場C.英蘇面臨著共同敵人D.丘吉爾變成了蘇聯利益的維護者2.下圖,硝煙中飄揚著一面殘破的美國國旗。畫面上有點明主題的文字“REMEMBERDEC.7th!”,意思是“記住12月7日!”這張圖片提醒美國人民不要忘記的歷史事件是( )A.美國獨立戰爭爆發 B.德國突襲波蘭C.蘇德戰爭爆發 D.日本偷襲珍珠港3.由日本偷襲珍珠港,美國對日宣戰。可知( )A.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B.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C.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D.歐洲第二戰場開辟4.1941年蘇聯流傳的一幅漫畫,漫畫中描繪了戰敗的德軍高級將領,抬著上面寫有“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的棺材,在寒冬的蘇聯大地上狼狽撤退。這應該是發生在哪場戰役后( )A.凡爾登戰役 B.莫斯科保衛戰C.德國閃擊波蘭 D.日本偷襲珍珠港5.(2020九上·慈溪月考)《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其中一條內容:締約雙方保證不單獨或聯合其他國家彼此互相使用武力、侵犯攻擊行為。促使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原因是( )A.慕尼黑陰謀給蘇聯帶來威脅 B.蘇聯構筑集體安全的努力失敗C.為避免東西兩面受敵 D.利用德國打擊英法美6.(2020九上·溫州期中)法西斯國家的侵略不斷升級,波及范圍也越來越廣。下列事件中,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的是( )A.日軍進犯盧溝橋 B.德軍入侵波蘭C.德軍入侵蘇聯 D.日軍偷襲珍珠港7.如圖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納粹攻占莫斯科 B.1941年斯大林紅場閱兵C.斯大林格勒保衛戰 D.蘇軍攻克柏林8.丘吉爾說:“我們不要把這次援救說成是勝利。戰爭不是靠撤退(敦刻爾克大撤退)而贏得的。但是,在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是指( )A.粉碎了德國“空中閃電戰”B.加強了英、法軍隊的聯系與合作C.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實力D.鼓舞了英、法兩國軍民反法西斯的斗志9.(2019九上·柯橋月考)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這一新沖突”是指( )A.突破馬奇諾防線 B.德國空襲不列顛C.太平洋戰爭爆發 D.蘇德戰爭的爆發10.下列事件中出現突然襲擊的歷史事件有( )①德國進攻波蘭②倫敦上空的鷹③淞滬抗戰④巴巴羅薩計劃進攻蘇聯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二、問答題11.戰爭初期,蘇軍處境不利,大片國土淪陷。德軍迅速推進,兵臨莫斯科。10月初,德軍發動了進攻莫斯科的戰役,形勢一度十分危急。在莫斯科,德國侵略軍遭到了頑強抵抗。同時德軍在蘇聯冬季來臨時,沒有給士兵配發冬裝,凍傷士兵人數超過戰斗傷亡,飛機、坦克等裝備也難以發動。12月初,蘇軍轉入反攻。經過40天激戰,德軍損失50多萬人和大量武器裝備,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了,這是大戰開始以來德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1)使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破滅的是什么事件?(2)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分析蘇聯為什么能取得勝利?請你至少列舉3點理由。12.材料一:敦刻爾克大撤退使30余萬英法士兵幸免于難,但法國畢竟已元氣大傷。留在法國本土的60余個二流師和數千英軍,要抗擊包括10個裝甲師在內的140個德國師,顯然已經無能為力了。材料二:正當德軍向法國腹地推進,其先頭部隊進抵巴黎西郊時,一直自稱“非交戰國”的意大利趁火打劫,于6月10日出動32個師,越過阿爾卑斯山侵入法境,給法國背后一刀。面對險惡的局勢,法國政府并未號召和組織人民奮起抵抗。6月11日,法國政府遷到圖爾,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6月22日,法國與德國簽訂屈辱的停戰協定。請結合材料分析法國敗亡的原因。 三、材料分析題13.閱讀下面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941年12月7日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海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合眾國當時同該國處于和平狀態,而且,根據日本的請求,當時仍同該國政府和該國天皇進行著對話……我要求國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進行無緣無故和卑鄙怯懦的進攻時起,合眾國和日本國進入戰爭狀態。——美國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演講(1)“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海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指的是什么歷史事件 (2)“合眾國當時同該國處于和平狀態”反映美國在“遭到突然和蓄謀的進攻”之前奉行的是什么政策 (3)“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主義海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這次進攻的直接影響是什么 1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美利堅合眾國遭到了日本帝國海軍空軍部隊突然和蓄謀的進攻……毋庸諱言,我國人民、我國領土和我國利益都處于嚴重危險之中……信賴我們的武裝部隊,依靠我國人民的堅定決心,我們將取得必然的勝利……我要求囯會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進行無緣無故和卑鄙怯懦的進攻時起,合眾國和日本帝國之間已處于戰爭狀態。——1941年12月8日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發表的美國對日宣戰演說材料二:1940年8月,德軍參謀部根據希特勒的指示,開始制訂進攻蘇聯的“巴巴羅薩”計劃。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也相繼參加了侵蘇戰爭。進攻的兵力共190個師(其中德軍153個師)550萬人,坦克4300輛、飛機近5000架。戰爭一開始,德軍首先對蘇聯西部各重要城市、交通樞紐、軍事據點以及正在調動中的蘇軍進行猛烈轟炸和炮擊,隨后以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為先導,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約1500公里的戰線上全面突進。一天內,蘇聯就損失了約1200架飛機,其中有800多架還來不及起飛就在地面上被擊毀。蘇軍損失慘重,邊戰邊退。9月間,北路德軍包圍了列寧格勒,中路推進到離莫斯科約400公里處的斯摩棱斯克,南路占領了基輔。(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羅斯福總統為什么把1941年12月7日稱作是“一個遺臭萬年的日子”?材料表達了羅斯福總統的什么意愿?他的這一演說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2)根據材料二,概括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特點。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的原因。(3)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戰爭有何共同特點?四、綜合題15.(2019九上·奉化期中)20世紀頻發的戰爭,給人類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研究戰爭,反思戰爭,對于我們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促進人類的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某校九年級一班以“20世紀的戰爭”為主題分組開展研究性學習活動,請你參與,并完成下列問題。(1)【第一小組】運用比較的方法研究戰爭。下表是該組同學研究成果的一部分。20世紀主要戰爭比較表名稱 抗日戰爭 二戰時間 1931—1945年 1939—1945年全面爆發的標志 盧溝橋事變 不列顛之戰戰爭過程中的重大戰役或事件 平型關大捷 馬恩河戰役性質 既是民族解放戰爭,又是反法西斯戰爭 反法西斯戰爭結果 中國勝利 反法西斯同盟勝利表中比較的內容有兩項錯誤,請你找出并改正。(2)【第二小組】運用圖片資料研究戰爭。下列是他們收集的部分圖片。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以上圖片表明英國對待法西斯德國的態度有什么變化?兩種態度造成的影響有何不同?(3)【第三小組】以史為鑒,關注時政。他們收集整理了新華社近期有關日本對二戰態度的材料。材料一:2014年4月22日,約150名日本議員22日參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2014年8月15日,安倍內閣兩名閣僚參拜了供奉有14名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首相安倍晉三當天通過代理人以自民黨總裁名義向靖國神社供奉了祭祀費。……受到中國、韓國和其他鄰國強烈反對。材料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領導的自由民主黨近年在努力尋求修改教科書審定標準中關于記述歷史事件時顧及亞洲鄰國的“近鄰諸國條款”……如果修改這一標準,日本的“侵略”、“壓迫”和“出兵”會分別改為“進入”、“鎮壓”和“派遣”。以上兩則材料反映出當前日本社會怎樣的政治動向?假如你是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在中國政府舉行的記者招待會上將用哪些史實駁斥這種言論?你會對中日關系的友好發展向日方提出怎樣的建議?答案解析部分1.【答案】C【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蘇德戰爭爆發當天,丘吉爾說“俄國的災難就是我們的災難,也是美國的災難”,“我們將給俄國和俄國人民以一切可能的援助”。這表明英蘇面臨著共同敵人,為了對抗法西斯德國,英國愿與蘇聯結盟。ABD三項和題干材料不符,不符合題意;C項英蘇面臨著共同敵人理解正確,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歷史材料的能力。本題屬于材料型選擇題,主要考查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解答此類必須認真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提煉材料中的重要信息和觀點。2.【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美國”“ 12月7日”等信息,聯系所學知識,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虎!虎!虎!”是日軍偷襲成功的信號,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達到最大規模。ABC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日本偷襲珍珠港是題干圖片提醒美國人民不要忘記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珍珠港事件及學生的識記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珍珠港事件以及影響。3.【答案】B【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12月7日凌晨,日本軍隊偷襲太平洋美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虎!虎!虎!”是日軍偷襲成功的信號,日本偷襲珍珠港,揭開太平洋戰爭序幕。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對日宣戰的有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A項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的標志是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英法被迫對德宣戰,不符合題意;B項第二次世界大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是在日本偷襲珍珠港之后,不符合題意;C項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是斯大林格勒戰役,不符合題意;D項歐洲第二戰場開辟是1944年6月6日,美英等同盟國軍隊在法國諾曼底登陸,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珍珠港事件的影響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4.【答案】B【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保衛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不可戰勝”神話,標志著“閃電戰”的破產,極大地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斗爭的決心。ACD三項和題干信息不符,不符合題意;B項莫斯科保衛戰打破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莫斯科保衛戰的意義。識記與靈活掌握莫斯科保衛戰及影響,題干關鍵信息“粉碎了德軍不可戰勝的神話”。5.【答案】C【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聯系所學可知,德國為防止英法與蘇聯結盟,避免兩線作戰,1939年8月,德國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AB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為避免東西兩面受敵是促使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促使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原因及學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題關鍵是學生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德國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直接原因。6.【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據題干關鍵信息“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并結合所學,1941年12月7日,日本不宣而戰,偷襲太平洋美國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太平洋戰爭爆發,英、美兩國在亞洲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蒙受重大損失,12月8日,美國對日宣戰,緊隨其后,中國、英國、澳大利亞等20多個國家對日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達到最大規模,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ABC三項和題干描述不符,不符合題意;D項日軍偷襲珍珠港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影響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日軍偷襲珍珠港的影響,題干關鍵信息“最終將世界絕大部分地區和人口都卷入”。7.【答案】B【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紀念日這一天,紅場舉行了聲勢浩大的閱兵式.數十萬紅軍官兵雄赳赳、氣昂昂地走過主席臺,接受斯大林等蘇聯黨政領導人的檢閱,圖中所示為1941斯大林紅場閱兵的場面。ACD三項都不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不符合題意;B項1941年斯大林紅場閱兵是題干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以蘇聯莫斯科紅場閱兵的場面為切入點考查學生抓住關鍵信息和對基礎知識的識記、運用能力。需要掌握1941斯大林紅場閱兵的史實。8.【答案】C【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這次救援中孕育著勝利,敦刻爾克大撤退將33 萬多名聯軍官兵撤退到英國,這就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實力。ABD三項理解錯誤,不符合題意;C項為日后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實力是“這次援救中卻孕育著勝利”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敦刻爾克大撤退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理解能力。掌握敦刻爾克大撤退的史實。9.【答案】D【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這一新沖突”是指蘇德戰爭的爆發。1941年6月22日凌晨,德國向蘇聯發動了全面進攻,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按照預定的“巴巴羅薩計劃”,德軍兵分三路進攻蘇聯,蘇德戰爭的爆發。在斯大林的親自指揮下,蘇聯軍民浴血奮戰,最終取得了莫斯科包圍戰的勝利,打破了希特勒吹噓的德軍“天下無敵”的神話。ABC三項都不是題干中“這一新沖突”所指的內容,不符合題意;D項蘇德戰爭的爆發是題干中“這一新沖突”所指的內容,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1941年6月22日3時30分,德軍在東線從黑海至波羅的海的整個正面發動了決定性的進攻。希特勒在一份很長的告德國人民書中力圖向德國人民和全世界解釋這一新沖突的必要性為依托,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及學生的識記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識記與靈活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重大事件以及影響。10.【答案】D【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由所學可知,1939年9月1日德軍突襲波蘭,二戰全面爆發;1941年6月德軍實施巴巴羅薩計劃,突襲蘇聯,二戰規模擴大;所以①④都屬于突襲事件。而②③項不屬于突然襲擊事件。D項①④中出現突然襲擊,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二戰期間法西斯國家發動突襲的史實。11.【答案】(1)莫斯科保衛戰(2)蘇聯軍民在斯大林領導下頑強抵抗;俄羅斯的嚴寒使缺乏冬季作戰準備的德軍戰斗力大大下降,蘇軍正確的戰略戰術等。【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歷史事件──莫斯科保衛戰這一知識點。第一問學生只要知道莫斯科保衛戰使德軍“不可戰勝”神話破滅即可做出正確回答,屬于容易題;第二問考查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屬于較難題。【點評】課標要求為知道影響兩次世界大戰進程的重要人物和事件。12.【答案】法國軍事力量不如德國;意大利的突然襲擊;法國政府不抵抗。【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解析】【分析】本題考查二戰法國迅速敗亡的原因。本題涉及二戰中法國戰敗投降這一知識點,要求學生通過材料分析原因。回答本題時學生要注意審題,必須要結合材料進行分析,材料之外的其他原因非本題答案。材料里的原因有法國軍事力量不如德國;意大利的突然襲擊;法國政府不抵抗。【點評】掌握二戰法國敗亡的原因。13.【答案】(1)日本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2)孤立主義政策(3)美國等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重創美軍太平洋艦隊。(2)根據材料中的關鍵詞“和平”,再結合教材知識知道美國在“遭到突然和蓄謀的進攻”之前奉行孤立主義政策。(3)日本偷襲珍珠港的第二天,美國對日本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進一步擴大,達到最大規模。故答案為:(1)日本偷襲珍珠港。(珍珠港事件)(2)孤立主義政策。(3)美國等國對日宣戰,太平洋戰爭爆發。【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相關史實。識記并理解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相關史實。14.【答案】(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意愿:向日本宣戰,帶領美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國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2)特點: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原因: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3)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解析】【分析】(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1941年12月7日,日本突然襲擊美國軍事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以極小的代價重創美國軍艦,使其喪失戰斗力達半年之久。因而羅斯福總統把1941年12月7日稱作是“—個遺臭萬年的日子”。珍珠港事件后,美國等20多個國家宣布對日宣戰,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羅斯福發表演說,宣布對日作戰,大大增強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戰的勝利。(2)依據材料二 “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法西斯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過了一個半小時才向蘇聯宣戰。意大利、羅馬尼亞、匈牙利和芬蘭也相繼參加了侵蘇戰爭.......”分析概括可知,德軍向蘇聯發動進攻的特點有: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而戰爭初期蘇軍損失慘重、節節敗退的原因是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3)依據所學可知,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重要方法。材料-和材料二反映的戰爭的共同特點是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故答案為:(1)原因:日本在1941年12月7日偷襲美國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意愿:向日本宣戰,帶領美國人民堅決打敗日本法西斯。作用:使美國加入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陣營中,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最終形成,加速了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2)特點:突然襲擊(閃電戰),不宣而戰;德國法西斯為主,他國配合參與;重點突破,全線進攻。原因:德軍有充分的戰爭準備、豐富的現代化作戰經驗,閃電戰突襲;蘇聯對德國發動戰爭的判斷失誤,在戰略戰術、武器性能等方面都處于不利地位。(3)突然襲擊,采用閃電戰術。【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相關知識及學生的歸納概括能力。掌握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史實。15.【答案】(1)不列顛戰役改為德軍突襲波蘭;馬恩河戰役改為斯大林格勒戰役。(2)容忍退讓的綏靖政策到堅決抵抗圖一,使綏靖政策達到頂峰,法西斯的侵略野心日益膨脹,極大地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圖二,三,抵制了德國法西斯的侵略,捍衛了英國的領土完整,推動了反法西斯力量的聯合。(3)政治動向:否定二戰的侵略罪行。史實:1894年甲午中日戰爭;1931年“九一八事變”,隨后侵占中國東北三省;1937年“盧溝橋事變”,全面侵華;1937年“八一三事變”,進攻上海;南京大屠殺。建議:日本政府應正視歷史,以史為鑒,信守和平承諾;牢記歷史,珍愛和平,求同存異,開創未來。【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九一八”事變與日本侵華戰爭的開始;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日軍罪行【解析】【分析】(1)結合所學知識可知,二戰爆發的標志是德國閃擊波蘭;蘇聯戰場的轉折點是斯大林格勒戰役。(2)慕尼黑會議體現的是綏靖政策,標志著綏靖政策達到頂峰;大不列顛空戰體現的是英國抗擊德國法西斯勢力,推動了反法西斯力量走向團結。(3)材料“2014年4月22日,約150名日本議員22日參拜供奉第二次世界大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體現的是日本否認侵華的史實,結合甲午戰爭以來日本對華的戰爭進行分析即可。關于中日關系的認識需要從正視歷史的角度進行分析即可。【點評】本題的難度較大,解題的關鍵是熟練掌握基礎知識。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三課第二目 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同步試卷(學生版).docx 歷社九上第三單元第三課第二目 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同步試卷(教師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