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人文地理下冊5.3.2交流與互補同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人文地理下冊5.3.2交流與互補同步試卷

資源簡介

(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人文地理下冊5.3.2交流與互補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2020七下·江山期末)我國東、西部存在明顯差距,與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人文優勢是( )
A. 礦產資源豐富 B. 氣候溫暖濕潤 C. 獨特的民族風情 D. 人力資源豐富
【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我國東、西部存在明顯差距,與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人文優勢是人力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屬于自然,不是人文。東部不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優勢。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由于我國西部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溫的年、日較差都大 ,降水稀少而且大都處于“世界第三極”高寒陰冷、干旱缺水、風沙危害、土層瘠薄,并不是非常的適合人類在該地域生活,生產以及其他人類活動。因此在該地域的人口數量不如東部地區多。
2.“紅旗河”調水方案是從雅魯藏布江取水(水位2 558米),沿著青藏高原邊緣進入西北地區(水位1 300米)。下圖為調水工程設想圖。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各題。
(1).根據調水設計方案,預計最大水量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紅旗河”調水方案不直接橫穿青藏高原進入新疆的原因( )
A. 便于利用地形讓水自流 B. 經過人口稠密區,滿足用水需求
C. 減少跨越河流的次數,降低建設成本 D. 經過氣候濕潤地區,可以增加水量
【答案】 (1)B
(2)A
【考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根據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平衡,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等,進行分析解答。(1)紅旗河為雅魯藏布江的一條支流,豐水期在夏季,所以夏季可調水量最大。故選: B.(2)“紅旗河"調水方案不直接橫穿青藏高原進入新疆的原因是:便于利用地形讓水自流。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讀圖解答即可.
3.(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兩千多年前,生活在我國中原地區的人們就與西部地區的人們相互往來,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開鑿了貫穿東西的路線,這條路線獲得的美稱是( )
A. 商業之路 B. 瓷器之路 C. 絲綢之路 D. 石油之路
【答案】 C
【考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 絲綢之路是一條古老而漫長的商路,也是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動脈,它貫穿古代中國、阿富汗、印度、阿姆河-錫爾河地區、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通過地中海到達羅馬.多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想給這條道路起另外一個名字,如“玉之路”、“寶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但是,都只能反映絲綢之路的某個局部,而終究不能取代“絲綢之路”這個名字。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絲綢之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4.關于下圖中我國鐵路干線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②線和③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 B. ②線和④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
C. ②線和⑥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 D. ①線和⑤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
【答案】 C
【考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②線和③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隴海線;②線和④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隴海線;②線和⑥線不是同一條鐵路干線,⑥是湘黔線;①線和⑤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京廣線;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中國鐵路運輸的地位尤為突出。縱橫交錯的鐵路分布全國各地,并與公路、河道、航空港相連,構成了全國交通運輸網的骨架。我國現已形成一個以北京為中心的全國鐵路網。南北向干線有京哈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太焦﹣焦柳線、寶成﹣成昆線等;東西向干線有濱洲﹣濱綏線、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昆線等。
5.曉明乘火車從呼和浩特到烏魯木齊旅游,他在旅途中能看到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
A. 草原、荒漠、森林 B. 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 森林、荒漠、草原 D. 荒漠、森林、草原
【答案】 B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 曉明乘火車從呼和浩特到烏魯木齊旅游, 由于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加之山脈的阻擋,降水呈現出自東向西逐漸減少的趨勢,故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西北地區地處我國大陸內部地區,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河流也比較少,主要以內流河為主。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草原為主,加之人為對植被的破壞,使得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
6.有人描述他家鄉的氣候:冬天很冷,夏天較熱,全年降水較少。他的家鄉在( )
A. 南方地區 B. 北方地區 C. 西北地區 D. 青藏地區
【答案】 C
【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我國南方地區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我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國西北地區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水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西北地區指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的廣大地區。西北地區荒漠廣布,人口密度小,但國際邊境線漫長,利于邊境貿易。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征(為半干旱、干旱氣候)。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為主。河流多為內流河,塔里木河為我國最大內流河。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
7.國家制定一系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強化舉措推進各個地區的發展。下列不屬于西部開發戰略的是( )
A. 西氣東輸 B. 青藏鐵路 C. 西電東送 D. 雄安新區
【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部大開發戰略主要是西部地區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通過國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區域合作,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出境、跨區鐵路和西煤東運新通道,建成“五縱七橫”西部路段和八條省際公路,建設電源基地和西電東送工程。具體來看,西部開發戰略主要包括西氣東輸、青藏鐵路、西電東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之一。具體內容為: 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8.下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屬于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是( )
A. 東北振興 B. 中部崛起 C. 西部開發 D. 粵港澳灣區
【答案】 D
【考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下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屬于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是粵港澳大灣區。 從整體上逐步推進,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為最終建設目標,以創新一個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為標志,實現大灣區內部產業的合理分工,抓住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打造世界經濟增長極和中國經濟競爭力。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之一。具體內容為: 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9.寧夏的華西村和東部地區相比,擁有的優勢是( )
A. 雄厚的資金 B. 先進的技術 C. 科學的管理經驗 D. 豐富的資源
【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 寧夏的華西村和東部地區相比,擁有的優勢是豐富的資源。東部地區具有先進的技術,資金。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西部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礦產、土地、水、等資源十分豐富,旅游業十分旺盛,而且開發潛力很大,這是西部形成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有利條件。
10.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一定會嚴重破壞沿線的生態環境 B. 會緩解滬寧杭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C. 該工程西起新疆,東到上海 D. 能增加當地的收入和就業機會
【答案】 A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西氣東輸西起新疆,東到上海,是“雙贏”工程,不會嚴重破壞沿線的生態環境,會緩解滬寧杭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能增加當地的收入和就業機會。
故答案為:A。
【點評】西氣東輸工程是“十五”期間國家安排建設的特大型基礎設施,其主要任務是將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送往豫皖江浙滬地區。西氣東輸工程將大大加快新疆地區以及中西部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相應增加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還將促進中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鋼鐵、建材、石油化工、電力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11.通過西北地區能源通道向江西省提供的能源是( )
A. 煤炭 B. 火電 C. 水電 D. 天然氣
【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通過西北地區能源通道向江西省提供的能源是天然氣,是西氣東輸工程通過管道運輸輸送到江西等東部地區。
故答案為:D。
【點評】西氣東輸將西部地區天然氣能源輸送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為東部地區持續提供穩定清潔的天然氣能源,減少燃燒煤炭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同時,西氣東輸開發了西部地區的市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總體來說有利于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
12.對上海而言,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好處是( )
①有利于帶動沿線地區發展
②有利于講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
③有利于改善環境,減輕污染
④有利于擴大能源來源,彌補能源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④
【答案】 C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西氣東輸是把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輸往東部沿海地區,該工程的起點為塔里木盆地的輪南,終點為上海市,采用的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通過西氣東輸工程,東部地區居民用上了清潔的能源,該工程對東部地區的主要意義有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問題,可以減少大氣污染,提高環境質量,對西部的意義是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能夠使當地資源大規模開發,增加財政收入。
故答案為:C。
【點評】西氣東輸將西部地區天然氣能源輸送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為東部地區持續提供穩定清潔的天然氣能源,減少燃燒煤炭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同時,西氣東輸開發了西部地區的市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總體來說有利于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
13.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條件是( )
①西部地區資源保障
②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
③國外市場氣源短缺
④工程建設技術成熟
⑤西氣東輸無明顯的價格優勢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⑤
【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條件是西部地區資源保障,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工程技術的成熟和西氣東輸無明顯的價格優勢,與國外市場氣源短缺無關,故選D。
【點評】塔里木盆地蘊藏著分豐富的油氣資源,尤其是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地天然氣儲量的1/4。西氣東輸工程帶動西部經濟發展、有利于西部環境改善;緩解東部能源短缺。
14.我國“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的意義是( )
①加快礦產資源開發
②解決當地能源問題
③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④增加就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 C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我國“西氣東輸”工程是把塔里木盆地的油氣資源輸往東部地區,可以加快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同時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的局面。故①③④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的意義,理解解答即可。
15.小西和小敏在暑假期間結伴旅游,他們乘坐火車從烏魯木齊出發到呼和浩特旅游,在途中他們能看見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
A. 草原——荒漠——森林 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 森林——草原——荒漠 D.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答案】 D
【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地處內陸,氣溫冷熱變化劇烈,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態勢,新疆的東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魯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遜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全國降水最少的地方。受降水的影響,從西到東(從烏魯木齊到呼和浩特),西北地區自然景觀大致上呈現出由荒漠向荒漠草原、草原的變化。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較高,主要考查西北地區自然環境變化的理解。
16.當前,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是( )
A. 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 B. 交通和通信落后
C. 環境問題 D. 人才資源極其缺乏
【答案】 C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是環境問題。交通和通信落后、人才資源極其缺乏是西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是東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了解。
17.下列地理事物中,屬于西部地區的有 ( )
①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②青藏鐵路 ③中關村高科技園區
④寧夏平原灌溉農業區 ⑤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⑥路南石林風景區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①②④⑤⑥
【答案】 B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部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在北京,位于東部,所以③不符合題意;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河南,位于我國東部,所以⑤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部地區區域范圍的識記。
二、材料分析題
18.(2020七下·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川藏鐵路是我國第二條進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2018年12月28日,川藏鐵路成雅段開通運營。下圖是川藏鐵路示意圖。
(1)拉薩旅游資源豐富,有當地特有的________酒,有藏傳佛教標志性建筑________宮,有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________;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________ 。
(2)川藏鐵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________(地形區)、橫斷山脈、________(地形區),全程地勢落差________(填大或小)。
(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川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的原因
【答案】 (1)青稞;布達拉宮;大昭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損失少,加之緯度低,因此日照時間特別長
(2)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大
(3)地勢起伏很大,地質(構造)條件復雜,需穿越的河流多,選線受限制大,建設工程量大;經過我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鐵路線東段多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青藏高原多凍土、生態脆弱,不利于鐵路建設。
【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拉薩旅游資源豐富,有當地特有的青稞酒,有藏傳佛教標志性建筑布達拉宮,有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大昭寺;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損失少,加之緯度低,因此日照時間特別長
(2)、川藏鐵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全程地勢落差大
(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川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的原因。根據題意,主要從地形,地質,氣候,災害等角度分析即可。故答案為:
地勢起伏很大,地質(構造)條件復雜,需穿越的河流多,選線受限制大,建設工程量大;經過我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鐵路線東段多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青藏高原多凍土、生態脆弱,不利于鐵路建設。
【點評】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川藏鐵路工程需要面對崇山峻嶺、地形高差、地震頻發、復雜地質、季節凍土、山地災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態環保等建設難題。川藏鐵路橫跨中國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起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西橫穿橫斷山脈至青藏高原拉薩平原,由于川藏鐵路采用“臺階式”路線直攀高原,故其建設難度遠比采用“緩坡式”路線間接上山的青藏鐵路要大。
19.千年藥鄉香更濃,萬家藥農心更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注:當歸屬名貴中藥材,是一種喜溫涼濕潤環境的長日照作物,要求土壤疏松透氣。
【相關鏈接】甘肅岷縣是我國當歸的主產地,占我國當歸總產量的70%,出口量的90%;1989年“岷歸”獲世界博覽會金獎,2001年岷縣被授予“中國當歸之鄉”稱號;近年來岷縣大力發展中藥產業,建立了占地500多畝,集藥交中心、會展中心、加工中心、倉儲中心、貨運中心、信息中心、服務中心融為一體的經濟開發區,吸引了一大批中藥飲品加工等企業。
(1)結合圖文資料,分析岷縣發展當歸種植業的自然條件優勢。
(2)依據“相關鏈接”,簡述大批中藥材加工企業到岷縣投資建廠的原因。
(3)結合相關鏈接,簡析岷縣當歸產業的發展對山區貧困縣脫貧致富的啟示。
【答案】 (1)岷縣的海拔較高或山地,氣溫較低;雨水較多,蒸發量小,水源充足,氣候濕潤;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地勢起伏大,坡度適宜,排水條件好,土壤疏松透氣。
(2)岷縣的當歸產量大,藥材加工有充足的原料;倉儲、貨運等基礎設施和信息、會展等配套服務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岷縣當歸的知名度高,品牌效應明顯,國家政策支持。
(3)“甘肅岷縣是主要的當歸產地”說明因地制宜,重點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獲世界博覽會金獎”說明要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中藥產業,集……于一體的經濟開發區”說明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工業(加強交流合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岷縣的海拔較高或山地,氣溫較低;雨水較多,蒸發量小,水源充足,氣候濕潤;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地勢起伏大,坡度適宜,排水條件好,土壤疏松透氣,所以說岷縣發展當歸種植業自然條件優勢明顯。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大批中藥材加工企業到岷縣投資建廠的原因有:岷縣的當歸產量大,藥材加工有充足的原料;倉儲、貨運等基礎設施和信息、會展等配套服務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岷縣當歸的知名度高,品牌效應明顯,國家政策支持。
(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給分,如:因地制宜,重 點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工業(加強交流合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故答案為:(1)岷縣的海拔較高或山地,氣溫較低;雨水較多,蒸發量小,水源充足,氣候濕潤;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地勢起伏大,坡度適宜,排水條件好,土壤疏松透氣。
(2)岷縣的當歸產量大,藥材加工有充足的原料;倉儲、貨運等基礎設施和信息、會展等配套服務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岷縣當歸的知名度高,品牌效應明顯,國家政策支持。
(3)“甘肅岷縣是主要的當歸產地”說明因地制宜,重點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獲世界博覽會金獎”說明要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中藥產業,集……于一體的經濟開發區”說明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工業(加強交流合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2018九上·天臺月考)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表1:重慶氣候資料(29.6°N,106.5°E,海拔260m)
1990-201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氣溫(℃)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2:武漢氣候資料(30.6°N,114.1°E,海拔 23m)
1990-201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氣溫(℃)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西電東送工程體現了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什么戰略?
(2)結合圖表對比說明重慶和武漢兩地冬季氣溫特征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
(3)諺曰“湖廣熟,天下足”。從明朝中后期開始,江漢平原就已成為全國商品糧棉基地,但長期以來,其農業生產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條件影響。
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說說江漢平原農業生產的不利氣候條件。
【答案】 (1)西部大開發戰略。
(2)重慶冬季平均最低氣溫高于武漢,重慶最冷月(或1月)平均最低氣溫在0℃以上,武漢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氣溫在0℃以下。
原因:重慶緯度位置比武漢低,重慶受周圍山地阻擋,冷空氣不易入侵。
(3)季風氣候,降水變化大,容易引發洪澇災害和旱災。冬半年氣溫偏低,影響農作物生長。
【考點】地形圖的判讀,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第(1)題比較簡單,只要答出戰略即可。第(2)題要求結合圖表對比說明重慶和武漢兩地冬季氣溫特征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必須要將圖表中的相關數據用上去,否則會扣分。第(3)題從自然條件角度考慮農業生產的不利角度,可以從氣溫、降水方面進行說明。
【點評】本題屬于地理綜合題,對學生讀圖表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
1 / 1(
…………○…………外…………○…………裝…………○…………訂…………○…………線…………○…………
) (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 (
…………○…………內…………○…………裝…………○…………訂…………○…………線…………○…………
)
登陸二一教育在線組卷平臺 助您教考全無憂
人文地理下冊5.3.2交流與互補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2020七下·江山期末)我國東、西部存在明顯差距,與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人文優勢是( )
A. 礦產資源豐富 B. 氣候溫暖濕潤 C. 獨特的民族風情 D. 人力資源豐富
2.“紅旗河”調水方案是從雅魯藏布江取水(水位2 558米),沿著青藏高原邊緣進入西北地區(水位1 300米)。下圖為調水工程設想圖。閱讀材料,回答以下各題。
(1).根據調水設計方案,預計最大水量在(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2).“紅旗河”調水方案不直接橫穿青藏高原進入新疆的原因( )
A. 便于利用地形讓水自流 B. 經過人口稠密區,滿足用水需求
C. 減少跨越河流的次數,降低建設成本 D. 經過氣候濕潤地區,可以增加水量
3.(2020七下·溫州開學考)兩千多年前,生活在我國中原地區的人們就與西部地區的人們相互往來,在茫茫沙海和戈壁上開鑿了貫穿東西的路線,這條路線獲得的美稱是( )
A. 商業之路 B. 瓷器之路 C. 絲綢之路 D. 石油之路
4.關于下圖中我國鐵路干線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②線和③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 B. ②線和④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
C. ②線和⑥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 D. ①線和⑤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
5.曉明乘火車從呼和浩特到烏魯木齊旅游,他在旅途中能看到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
A. 草原、荒漠、森林 B. 溫帶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 森林、荒漠、草原 D. 荒漠、森林、草原
6.有人描述他家鄉的氣候:冬天很冷,夏天較熱,全年降水較少。他的家鄉在( )
A. 南方地區 B. 北方地區 C. 西北地區 D. 青藏地區
7.國家制定一系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強化舉措推進各個地區的發展。下列不屬于西部開發戰略的是( )
A. 西氣東輸 B. 青藏鐵路 C. 西電東送 D. 雄安新區
8.下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屬于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是( )
A. 東北振興 B. 中部崛起 C. 西部開發 D. 粵港澳灣區
9.寧夏的華西村和東部地區相比,擁有的優勢是( )
A. 雄厚的資金 B. 先進的技術 C. 科學的管理經驗 D. 豐富的資源
10.有關“西氣東輸”工程的說法,錯誤的是( )
A. 一定會嚴重破壞沿線的生態環境 B. 會緩解滬寧杭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
C. 該工程西起新疆,東到上海 D. 能增加當地的收入和就業機會
11.通過西北地區能源通道向江西省提供的能源是( )
A. 煤炭 B. 火電 C. 水電 D. 天然氣
12.對上海而言,西氣東輸一線工程的好處是( )
①有利于帶動沿線地區發展
②有利于講資源優勢轉化成經濟優勢
③有利于改善環境,減輕污染
④有利于擴大能源來源,彌補能源不足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④
13.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條件是( )
①西部地區資源保障
②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
③國外市場氣源短缺
④工程建設技術成熟
⑤西氣東輸無明顯的價格優勢
A. ①②④ B. ①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⑤
14.我國“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的意義是( )
①加快礦產資源開發
②解決當地能源問題
③增加地方財政收入
④增加就業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15.小西和小敏在暑假期間結伴旅游,他們乘坐火車從烏魯木齊出發到呼和浩特旅游,在途中他們能看見的自然景觀依次是( )
A. 草原——荒漠——森林 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C. 森林——草原——荒漠 D. 荒漠——荒漠草原——草原
16.當前,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是( )
A. 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 B. 交通和通信落后
C. 環境問題 D. 人才資源極其缺乏
17.下列地理事物中,屬于西部地區的有 ( )
①九寨溝自然保護區 ②青藏鐵路 ③中關村高科技園區
④寧夏平原灌溉農業區 ⑤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 ⑥路南石林風景區
A. ①②④⑤ B. ①②④⑥ C. ①②④ D. ①②④⑤⑥
二、材料分析題
18.(2020七下·江山期末)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川藏鐵路是我國第二條進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2018年12月28日,川藏鐵路成雅段開通運營。下圖是川藏鐵路示意圖。
(1)拉薩旅游資源豐富,有當地特有的________酒,有藏傳佛教標志性建筑________宮,有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________;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________ 。
(2)川藏鐵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________(地形區)、橫斷山脈、________(地形區),全程地勢落差________(填大或小)。
(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川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的原因
19.千年藥鄉香更濃,萬家藥農心更喜。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
注:當歸屬名貴中藥材,是一種喜溫涼濕潤環境的長日照作物,要求土壤疏松透氣。
【相關鏈接】甘肅岷縣是我國當歸的主產地,占我國當歸總產量的70%,出口量的90%;1989年“岷歸”獲世界博覽會金獎,2001年岷縣被授予“中國當歸之鄉”稱號;近年來岷縣大力發展中藥產業,建立了占地500多畝,集藥交中心、會展中心、加工中心、倉儲中心、貨運中心、信息中心、服務中心融為一體的經濟開發區,吸引了一大批中藥飲品加工等企業。
(1)結合圖文資料,分析岷縣發展當歸種植業的自然條件優勢。
(2)依據“相關鏈接”,簡述大批中藥材加工企業到岷縣投資建廠的原因。
(3)結合相關鏈接,簡析岷縣當歸產業的發展對山區貧困縣脫貧致富的啟示。
20.(2018九上·天臺月考)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
表1:重慶氣候資料(29.6°N,106.5°E,海拔260m)
1990-201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氣溫(℃) 5.6 6.9 10.9 15.1 19.0 21.5 24.5 24.5 20.4 16.2 11.5 7.2
表2:武漢氣候資料(30.6°N,114.1°E,海拔 23m)
1990-2010年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平均最低氣溫(℃) -0.5 1.4 6.1 12.2 17.7 21.8 25.2 24.6 19.4 13.4 7.2 1.5
(1)西電東送工程體現了我國正在大力推進什么戰略?
(2)結合圖表對比說明重慶和武漢兩地冬季氣溫特征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
(3)諺曰“湖廣熟,天下足”。從明朝中后期開始,江漢平原就已成為全國商品糧棉基地,但長期以來,其農業生產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條件影響。
從氣溫和降水兩方面說說江漢平原農業生產的不利氣候條件。
答案解析部分
一、單選題
1.【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根據題意,我國東、西部存在明顯差距,與西部相比,東部地區的人文優勢是人力資源豐富。
礦產資源豐富,氣候溫暖濕潤,屬于自然,不是人文。東部不具有獨特的民族風情優勢。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由于我國西部地區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氣溫的年、日較差都大 ,降水稀少而且大都處于“世界第三極”高寒陰冷、干旱缺水、風沙危害、土層瘠薄,并不是非常的適合人類在該地域生活,生產以及其他人類活動。因此在該地域的人口數量不如東部地區多。
2.【答案】 (1)B
(2)A
【考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根據我國水資源時空分布極不平衡,解決水資源空間分布不均的措施是修建跨流域調水工程等,進行分析解答。(1)紅旗河為雅魯藏布江的一條支流,豐水期在夏季,所以夏季可調水量最大。故選: B.(2)“紅旗河"調水方案不直接橫穿青藏高原進入新疆的原因是:便于利用地形讓水自流。故選: A.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的跨流域調水工程,讀圖解答即可.
3.【答案】 C
【考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 絲綢之路是一條古老而漫長的商路,也是連接亞、歐、非三大洲的動脈,它貫穿古代中國、阿富汗、印度、阿姆河-錫爾河地區、伊朗、伊拉克、敘利亞、土耳其,通過地中海到達羅馬.多少年來,有不少研究者想給這條道路起另外一個名字,如“玉之路”、“寶石之路”、“佛教之路”、“陶瓷之路”等等,但是,都只能反映絲綢之路的某個局部,而終究不能取代“絲綢之路”這個名字。 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 絲綢之路,指西漢時,由張騫出使西域開辟的從長安(今西安)經甘肅、新疆,到中亞、西亞,并連接地中海各國的陸上通道。
4.【答案】 C
【考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②線和③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隴海線;②線和④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隴海線;②線和⑥線不是同一條鐵路干線,⑥是湘黔線;①線和⑤線是同一條鐵路干線京廣線;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在各種交通運輸方式中,中國鐵路運輸的地位尤為突出??v橫交錯的鐵路分布全國各地,并與公路、河道、航空港相連,構成了全國交通運輸網的骨架。我國現已形成一個以北京為中心的全國鐵路網。南北向干線有京哈線、京滬線、京九線、京廣線、太焦﹣焦柳線、寶成﹣成昆線等;東西向干線有濱洲﹣濱綏線、京包﹣包蘭線、隴海﹣蘭新線、滬昆線等。
5.【答案】 B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 曉明乘火車從呼和浩特到烏魯木齊旅游, 由于各地距海遠近不同,加之山脈的阻擋,降水呈現出自東向西逐漸減少的趨勢,故自然景觀呈現出森林—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的變化。ACD不符合題意,B項正確。
故答案為:B。
【點評】西北地區地處我國大陸內部地區,氣候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稀少,河流也比較少,主要以內流河為主。植被稀少,以草原、荒漠草原為主,加之人為對植被的破壞,使得西北地區土地荒漠化嚴重。
6.【答案】 C
【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我國南方地區主要是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炎熱多雨,冬季低溫少雨,我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我國西北地區主要是溫帶大陸性氣候,夏季炎熱,冬季寒冷,降水少,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西北地區指大興安嶺以西,昆侖山一阿爾金山、祁連山以北的廣大地區。西北地區荒漠廣布,人口密度小,但國際邊境線漫長,利于邊境貿易。西北地區年降水量從東部的400毫米左右,往西減少到200毫米,甚至50毫米以下。干旱是本區的主要自然特征(為半干旱、干旱氣候)。西北地區地形以高原、盆地和山地為主。河流多為內流河,塔里木河為我國最大內流河。額爾齊斯河注入北冰洋。
7.【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部大開發戰略主要是西部地區要加快改革開放的步伐,通過國家支持、自身努力和區域合作,增強自我發展能力。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建設出境、跨區鐵路和西煤東運新通道,建成“五縱七橫”西部路段和八條省際公路,建設電源基地和西電東送工程。具體來看,西部開發戰略主要包括西氣東輸、青藏鐵路、西電東送。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之一。具體內容為: 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8.【答案】 D
【考點】交流與互補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 下列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屬于區域一體化協同發展的是粵港澳大灣區。 從整體上逐步推進,以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一體化為最終建設目標,以創新一個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的營商環境為標志,實現大灣區內部產業的合理分工,抓住高科技產業發展的重大機遇,打造世界經濟增長極和中國經濟競爭力。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是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提出的“五個統籌”之一。具體內容為: 積極推進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促進中部地區崛起,鼓勵東部地區率先發展,繼續發揮各個地區的優勢和積極性,通過健全市場機制、合作機制、互助機制、扶持機制,逐步扭轉區域發展差距拉大的趨勢,形成東中西相互促進、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新格局。
9.【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 寧夏的華西村和東部地區相比,擁有的優勢是豐富的資源。東部地區具有先進的技術,資金。 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
故答案為:D。
【點評】 西部地區是我國的資源富集區,礦產、土地、水、等資源十分豐富,旅游業十分旺盛,而且開發潛力很大,這是西部形成特色經濟和優勢產業的重要基礎和有利條件。
10.【答案】 A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西氣東輸西起新疆,東到上海,是“雙贏”工程,不會嚴重破壞沿線的生態環境,會緩解滬寧杭地區的能源短缺問題,能增加當地的收入和就業機會。
故答案為:A。
【點評】西氣東輸工程是“十五”期間國家安排建設的特大型基礎設施,其主要任務是將新疆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氣送往豫皖江浙滬地區。西氣東輸工程將大大加快新疆地區以及中西部沿線地區的經濟發展,相應增加財政收入和就業機會,帶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這一重大工程的實施,還將促進中國能源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帶動鋼鐵、建材、石油化工、電力等相關行業的發展。
11.【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通過西北地區能源通道向江西省提供的能源是天然氣,是西氣東輸工程通過管道運輸輸送到江西等東部地區。
故答案為:D。
【點評】西氣東輸將西部地區天然氣能源輸送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為東部地區持續提供穩定清潔的天然氣能源,減少燃燒煤炭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同時,西氣東輸開發了西部地區的市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總體來說有利于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
12.【答案】 C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西氣東輸是把西部豐富的天然氣輸往東部沿海地區,該工程的起點為塔里木盆地的輪南,終點為上海市,采用的運輸方式是管道運輸。通過西氣東輸工程,東部地區居民用上了清潔的能源,該工程對東部地區的主要意義有緩解能源供應緊張問題,可以減少大氣污染,提高環境質量,對西部的意義是帶動其他相關行業的發展,增加就業機會,能夠使當地資源大規模開發,增加財政收入。
故答案為:C。
【點評】西氣東輸將西部地區天然氣能源輸送到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為東部地區持續提供穩定清潔的天然氣能源,減少燃燒煤炭對空氣造成的污染。同時,西氣東輸開發了西部地區的市場,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總體來說有利于東部和西部地區的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優化。
13.【答案】 D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西氣東輸工程的實施條件是西部地區資源保障,東部地區能源供應緊張,工程技術的成熟和西氣東輸無明顯的價格優勢,與國外市場氣源短缺無關,故選D。
【點評】塔里木盆地蘊藏著分豐富的油氣資源,尤其是天然氣儲量占全國陸地天然氣儲量的1/4。西氣東輸工程帶動西部經濟發展、有利于西部環境改善;緩解東部能源短缺。
14.【答案】 C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我國“西氣東輸”工程是把塔里木盆地的油氣資源輸往東部地區,可以加快西部地區礦產資源開發,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增加就業機會,同時緩解東部地區能源緊張的局面。故①③④正確。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我國“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的意義,理解解答即可。
15.【答案】 D
【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北地區自然環境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西北地區地處內陸,氣溫冷熱變化劇烈,年降水量表現出由東向西逐漸減少的態勢,新疆的東部和南部降水甚少,吐魯番盆地西部的托克遜年降水量僅5.9毫米,是全國降水最少的地方。受降水的影響,從西到東(從烏魯木齊到呼和浩特),西北地區自然景觀大致上呈現出由荒漠向荒漠草原、草原的變化。故選擇D。
【點評】本題難度較高,主要考查西北地區自然環境變化的理解。
16.【答案】 C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東西部經濟發展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東部和西部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共同問題是環境問題。交通和通信落后、人才資源極其缺乏是西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礦產和能源資源短缺是東部發展過程中面臨的問題。故選擇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東西部經濟發展的了解。
17.【答案】 B
【考點】東部和西部差異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西部地區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中關村高科技園區在北京,位于東部,所以③不符合題意;小浪底水利樞紐工程位于河南,位于我國東部,所以⑤不符合題意。故選擇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西部地區區域范圍的識記。
二、材料分析題
18.【答案】 (1)青稞;布達拉宮;大昭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損失少,加之緯度低,因此日照時間特別長
(2)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大
(3)地勢起伏很大,地質(構造)條件復雜,需穿越的河流多,選線受限制大,建設工程量大;經過我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鐵路線東段多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青藏高原多凍土、生態脆弱,不利于鐵路建設。
【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拉薩旅游資源豐富,有當地特有的青稞酒,有藏傳佛教標志性建筑布達拉宮,有西藏最早的土木結構建筑大昭寺;拉薩太陽能資源豐富,是因為拉薩海拔高,空氣稀薄,透明度好,太陽光通過大氣時損失少,加之緯度低,因此日照時間特別長
(2)、川藏鐵路自東向西依次經過了四川盆地、橫斷山脈、青藏高原,全程地勢落差大
(3)、根據所學知識,讀圖分析川藏鐵路是全世界工程難度最高的鐵路的原因。根據題意,主要從地形,地質,氣候,災害等角度分析即可。故答案為:
地勢起伏很大,地質(構造)條件復雜,需穿越的河流多,選線受限制大,建設工程量大;經過我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質災害高發區,鐵路線東段多暴雨、洪水等氣象災害/青藏高原多凍土、生態脆弱,不利于鐵路建設。
【點評】川藏鐵路東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區拉薩市,線路全長1838千米,川藏鐵路工程需要面對崇山峻嶺、地形高差、地震頻發、復雜地質、季節凍土、山地災害、高原缺氧以及生態環保等建設難題。川藏鐵路橫跨中國第一階梯與第二階梯,起于四川盆地成都平原,東西橫穿橫斷山脈至青藏高原拉薩平原,由于川藏鐵路采用“臺階式”路線直攀高原,故其建設難度遠比采用“緩坡式”路線間接上山的青藏鐵路要大。
19.【答案】 (1)岷縣的海拔較高或山地,氣溫較低;雨水較多,蒸發量小,水源充足,氣候濕潤;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地勢起伏大,坡度適宜,排水條件好,土壤疏松透氣。
(2)岷縣的當歸產量大,藥材加工有充足的原料;倉儲、貨運等基礎設施和信息、會展等配套服務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岷縣當歸的知名度高,品牌效應明顯,國家政策支持。
(3)“甘肅岷縣是主要的當歸產地”說明因地制宜,重點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獲世界博覽會金獎”說明要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中藥產業,集……于一體的經濟開發區”說明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工業(加強交流合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考點】西北地區和青藏地區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岷縣的海拔較高或山地,氣溫較低;雨水較多,蒸發量小,水源充足,氣候濕潤;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地勢起伏大,坡度適宜,排水條件好,土壤疏松透氣,所以說岷縣發展當歸種植業自然條件優勢明顯。
(2)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分析材料可知,大批中藥材加工企業到岷縣投資建廠的原因有:岷縣的當歸產量大,藥材加工有充足的原料;倉儲、貨運等基礎設施和信息、會展等配套服務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岷縣當歸的知名度高,品牌效應明顯,國家政策支持。
(3)本題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本題為開放性試題,學生回答合理即可給分,如:因地制宜,重 點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工業(加強交流合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故答案為:(1)岷縣的海拔較高或山地,氣溫較低;雨水較多,蒸發量小,水源充足,氣候濕潤;海拔高,晴天多,日照時間長;地勢起伏大,坡度適宜,排水條件好,土壤疏松透氣。
(2)岷縣的當歸產量大,藥材加工有充足的原料;倉儲、貨運等基礎設施和信息、會展等配套服務完善,大大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岷縣當歸的知名度高,品牌效應明顯,國家政策支持。
(3)“甘肅岷縣是主要的當歸產地”說明因地制宜,重點發展優勢的特色農產品;“獲世界博覽會金獎”說明要提升產品的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大力發展中藥產業,集……于一體的經濟開發區”說明招商引資發展特色農產品的加工工業(加強交流合作,轉變經濟增長方式)。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
20.【答案】 (1)西部大開發戰略。
(2)重慶冬季平均最低氣溫高于武漢,重慶最冷月(或1月)平均最低氣溫在0℃以上,武漢最冷月(1月)平均最低氣溫在0℃以下。
原因:重慶緯度位置比武漢低,重慶受周圍山地阻擋,冷空氣不易入侵。
(3)季風氣候,降水變化大,容易引發洪澇災害和旱災。冬半年氣溫偏低,影響農作物生長。
【考點】地形圖的判讀,氣候多樣,季風顯著,北方地區和南方地區
【解析】【分析】第(1)題比較簡單,只要答出戰略即可。第(2)題要求結合圖表對比說明重慶和武漢兩地冬季氣溫特征的差異及其形成原因,必須要將圖表中的相關數據用上去,否則會扣分。第(3)題從自然條件角度考慮農業生產的不利角度,可以從氣溫、降水方面進行說明。
【點評】本題屬于地理綜合題,對學生讀圖表分析的能力要求較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克什克腾旗| 揭西县| 长子县| 武乡县| 兰坪| 涪陵区| 金湖县| 黄山市| 浦城县| 木兰县| 通榆县| 永嘉县| 泗阳县| 西丰县| 福贡县| 乌兰察布市| 墨玉县| 漳浦县| 丘北县| 秦皇岛市| 巴塘县| 周宁县| 海盐县| 长宁区| 额尔古纳市| 金塔县| 双江| 科尔| 兰州市| 保康县| 辉县市| 阿拉尔市| 陈巴尔虎旗| 崇义县| 蒲城县| 涟源市| 潼关县| 含山县| 济阳县| 玉环县| 漠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