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新(六三制)青島版五年級上冊《科學》主要實驗設計(全冊)[實驗名稱]模擬霧的形成[實驗目的]模擬霧的形成[實驗材料]燒杯、溫水、冰塊、鑷子。[實驗步驟] (1) 在燒杯中倒入半杯不冒“白氣"的溫水。(2)用鑷子夾取一塊冰塊,接近燒杯口,觀察現象。(3)把冰塊移開,觀察現象。(4)重復上述步驟幾次,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把冰塊接近燒杯口,燒杯口有“白氣”(“霧”)出現;把冰塊移開;“白氣”會逐漸消失。[實驗結論]空氣中的水蒸氣遇冷會結成許多小水滴或小冰晶,它們聚集在一起,飄浮在空中。離地面較近的是霧,在高空的是云。[實驗名稱]熱傳導實驗[實驗材料]1.銅棒、支架、火柴、酒精燈、凡士林;鐵片、蠟燭、火柴、酒精燈、試管夾。2.鐵絲、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銅棒、燒杯、熱水等[實驗步驟] :實驗一:(一)、1.將銅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頭上蘸少許凡士林,依次粘在銅棒的三個孔上。2、用酒精燈加熱銅棒的一端,觀察現象。(二)、1.用試管夾夾住鐵片,在鐵片上放上蠟,分別從一邊或中央加熱鐵片。2、觀察現象。實驗二:將鐵絲、木棒、塑料棒、玻璃棒、銅棒同時放入裝有熱水的燒杯中,用手感覺有什么不同 [實驗現象]實驗一: (一)、火柴由被加熱的- -端向另- "端逐漸脫落。(二)、無論是在鐵片的一邊,還是在鐵片的中央加熱,蠟都是在加熱點開始溶化,然后向溫度低的方向淌。實驗二:不同的物體傳熱的快慢不一樣。[實驗結論]熱可以沿著物體,從溫度高的部分傳到溫度低的部分,這種熱傳遞的方式叫做傳導。不同的物體傳熱能力不一樣。熱對流實驗實驗步驟:將木屑加入盛有冷水的燒杯中,使用酒精燈對燒杯加熱。(注意加熱時要在燒杯底部放石棉網,防止燒杯炸裂)實驗現象:加熱一段時間后,木屑會在水中上下飄動。實驗結論:在對液體進行加熱時,冷水和熱水會相互流動。不同顏色物體吸收輻射熱的能力對比實驗:實驗步驟: 1. 取黑、白兩張不同顏色的紙包裹在易拉罐上,測量在常溫下易拉罐的溫度。2、將兩個易拉罐放在太陽光下照射5分鐘,再次測量兩個易拉罐的溫度。實驗現象:包裹白紙的易拉罐溫度低,包裹黑紙的易拉罐溫度高。實驗結論:黑色比白色吸收熱的能力強。[實驗名稱]驗證物體下落的原因是由地球引力引起的(探究物體下落原因的實驗)[實驗材料]曲別針、細線、透明膠帶、磁鐵等[實驗過程](1)將線的一端用透明膠帶固定在地面上,另一端拴曲別針,用磁鐵慢慢接近曲別針,帶動曲別針豎立并懸浮于空中。(2)觀察并思考:如果移走磁鐵,回形針向哪個方向運動 (3)觀察并思考:如果剪斷細線,曲別針會向哪個方向運動 為什么 (4)由此推想:地球上的物體下落的原因是什么 [實驗現象] (1) 如果移走磁鐵,這種吸引力消失,曲別針會掉到地面,而不是落向其他方向。(2)將豎立于地面的線剪斷,此時在空中懸浮的磁鐵雖與曲別針有一段距離,但會被磁鐵吸引過去。[實驗結論]地球不需要接觸物體就可以對物體施加力,這種力就是地球引力。地球結構模型的制作[制作目的]通過制作地球結構模型使學生更清楚地掌握地球內部的構造。[制作材料]多種顏色的橡皮泥。[制作過程] 1.用黃色的橡皮泥做成球形,代表地核。2.用橘紅色的橡皮泥包在黃色球形的外面,代表地幔。3.用棕色的橡皮泥包裹住橘紅色的橡皮泥,代表地殼。這樣,一個地球結構模型就制作完成了。[注意事項] 1.制作之前,可引導學生先考慮:各個橡皮泥圈層的厚度是多少 各層間的厚薄程度是否均勻等 2.為了便于觀察,可以將球狀模型切開,展現其剖面,以便直觀地看到地球的內部構造。[實驗名稱]地震模擬實驗[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發生時的情景。[實驗材料]紙箱、木塊、記號筆。[實驗過程] (1)在紙箱上畫上街道的圖形。(2)在每個“街道”的拐角處都用小木塊壘成樓房。(3)在紙箱底部敲擊,形成“地震”,使樓房倒塌。(4)根據樓房倒塌的情況,判斷“地震"的中心和強弱。[注意事項] (1) 此模擬實驗可至少進行兩次,其中一次為低震級的震動,另一次為高震級的震動,找震中。(2)選擇易倒、較輕的小物品壘成樓房。[實驗名稱]地震成因模擬實驗[實驗目的]模擬地震產生的原因。[實驗過程] (1) 把桌上的毛巾疊成幾層,平放在桌上,用兩手按住毛巾的兩頭向中間擠壓,觀察毛巾會發生什么變化。(2)拿一根干樹枝,慢慢地用力彎曲,體會手上的感覺,逐漸用力,觀察現象。[實驗現象]毛巾會發生彎曲,形成褶皺;當將干樹枝彎曲一定 程度時會折斷,聽到“啪”的聲響,同時手有強烈的"震感"。[實驗結果及解釋]實驗中,毛巾和干樹枝相當于地殼的巖層,毛巾向中間擠壓產生褶皺相當于巖層發生變形;當干樹枝承受不了所用的力時就會快速地、突然地斷裂,相當于地震。[注意事項]實驗中注意安全;實驗結束后,把干樹枝全部清理到托盤里。[實驗名稱]模擬火山噴發實驗[實驗目的]模擬火山噴發。[實驗材料]三腳架、鐵盤子、土豆泥、番茄醬、酒精燈、火柴。[實驗過程] 1.在鐵盤子里放些土豆泥,做成山的形狀,并在土豆泥中間挖個小坑。2.往坑里倒入一些番茄醬用薄薄的一層土豆泥封住坑口,倒放在鐵盤子里。3.把鐵盤子放到鐵架臺上,用酒精燈加熱,觀察番茄醬從土豆泥堆成的“山頭”外溢的現象。4.思考:在這個模擬實驗中,土豆泥相當于火山的哪個部分 番茄醬相當于火山的哪個部分 實驗現象說明了什么 [實驗結論]番茄醬相當于地球內部的巖漿,土豆泥相當于地球構造中的地殼,用酒精燈加熱相當于地殼內部的溫度升高、壓力變大的現象。番茄醬受熱后往外溢出,實際上是在模擬巖漿從地殼薄的地方或有裂縫的地方噴出,形成火山噴發。[實驗名稱]水流的沖刷力模擬實驗[實驗目的]模擬水流的力量。[實驗材料]托盤、沙子、碎石、草皮(可以用草繩碎屑和泥沙代替)、水、噴壺。[實驗過程] 1.用沙子、碎石等在托盤上堆起土堆、平原、峽谷、草地等地表模型,便于展開模擬。2.用噴壺灑水,觀察草皮、沙子、碎石和水的運動變化。[實驗結果]水流可以產生沖刷、搬運和沉積作用,改變地表形態[注意事項]1.實驗用的沙子要提前用水浸潤潮濕,一方面便于做成不同模型,另一方面防止噴灑的水會被沙子完全吸收,影響實驗效果。2.用噴壺給不同模型灑水時應注意灑水的高度、水流的大小須保持一致。3.提示學生及時記錄觀察到的現象,保持實驗場景的衛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