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_2022學年高中政治第四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案(7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_2022學年高中政治第四單元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案(7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1

資源簡介

課時1 市場配置資源
素養目標
1.科學認識配置資源的兩個手段,理解市場配置資源的機制、優缺點。
2.理解認同規范市場秩序和建立社會信用制度的必要性。
3.自覺參與維護市場秩序,樹立誠信為本的觀念。
4.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樹立良好的法治意識。
要點晨背
1.在市場經濟中,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2.市場調節的優點:能夠及時、準確、靈敏地反映供求關系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提高和資源有效利用。
3.市場調節存在自發性、盲目性、滯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4.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1)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來維護。(2)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3)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
【學新知】
一、市場調節
1.合理配置資源的必要性:是由人類需求的無限性與資源的相對有限性之間的矛盾決定的。
2.市場經濟
(1)含義:指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________作用的經濟。
(2)資源配置的基本手段:________和________。
3.市場配置資源
(1)市場________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
(2)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主要是通過________的漲落以及________的變化由________來調節的。
(3)市場配置資源的優點:①能比較及時、準確、靈敏地反映________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②能調整生產經營活動,推動________和經營管理進步,促進________提高和________有效利用。
市場經濟中資源配置包括兩種手段,一種是宏觀調控即計劃,一種是市場調節;但是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作用,實際上就是發揮價值規律的調節作用。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三種機制。
二、市場秩序
1.規范市場秩序的必要性
公平、________的市場秩序,________、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________。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________的市場規則來維護。
2.規范市場秩序的措施
(1)健全市場規則。①市場規則的形式:法律法規、行業規范、____________等。②市場規則的內容:市場準入規則、____________、市場交易規則。
(2)建立健全社會信用制度。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____________,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3)每個經濟活動參與者都必須________________,都應該樹立________觀念。
企業和消費者都應遵守市場規則。
中國人歷來講求“一諾千金”。
三、市場失靈
1.市場調節不是萬能的
(1)市場解決不了國防、治安、消防等________的供給問題。
(2)槍支、危險品、麻醉品等物品的生產和流通也不能讓市場來調節。
2.市場調節的弊端
市場調節存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僅由市場調節的危害
(1)資源配置效率低下、________。
(2)社會經濟不穩定,發生________和混亂。
(3)收入分配不公平,收入差距拉大,甚至導致嚴重的________。
市場調節的弊端是其自身固有的,靠其自身也無法克服和解決,必須通過國家的宏觀調控來彌補。
【練疑難】
1.判一判
(1)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資源配置的兩種手段。(  )
(2)市場調節是“看不見的手”。(  )
(3)市場經濟是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不存在計劃。(  )
(4)市場經濟會導致資源配置效率低下。(  )
(5)市場在資源配置中具有決定性作用,因此,市場可以調節一切領域。(  )
(6)市場經濟既是法制經濟,又是信用經濟。(  )
2.想一想
生活中的“強買強賣、搭售”和“摻雜使假、以次充好”分別違背了市場交易的什么原則?
3.連一連
(1)為了掙錢,不擇手段     A.盲目性
(2)信息不靈,多賠少賺 B.自發性
(3)事后調節,浪費時間 C.滯后性
4.辨一辨
市場機制正常發展,必須加強誠信教育。加強誠信教育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議題一 市場配置資源
中國春節消費節前就拉開序幕,各路商家甚至電商紛紛進駐。除傳統年貨、食品煙酒、應季服裝等商品熱銷外,智能電子產品、節慶花卉、健康保健產品也成為熱賣年貨。一些老字號、特色酒店的年夜飯、團圓飯預定率達100%。
每年春節,監管部門為了維護市場秩序,積極查處、打擊非法市場行為,但假冒產品、哄抬物價等問題及現象屢禁不止,嚴重影響了市場環境與輿論氛圍。
探究1:結合材料分析,市場是怎樣配置資源的?
探究2:結合材料,你能說出市場配置資源有哪些優點嗎?
探究3:材料中反映了市場配置資源存在哪些不足?
名師點撥
1.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
,
2.市場調節的優點
市場配置資源的第一個優點,是價格機制和供求機制作用的結果;第二個優點,是競爭機制作用的結果;歸結起來就是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市場調節實質是價值規律在調節。
3.市場失靈
【對點訓練】
【訓練1】 近年來,一個重要的經濟學命題——“污染博弈”引發了人們的思考?!拔廴静┺摹笔侵冈谄髽I不受管制的環境里,每一個追求利潤最大化的企業都寧可污染環境,也不愿安裝昂貴的污染處理設備。企業不愿安裝昂貴的污染處理設備表明(  )
①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谑袌稣{節具有自發性?、塾媱澓褪袌鍪琴Y源配置的兩種手段?、苌唐飞a者和經營者在利益杠桿的作用下調整生產經營活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議題二 規范市場秩序
每年的“雙十一”,眾多電商都會給出一系列優惠折扣。但網購陷阱令人防不勝防。美白、減肥、豐胸、降壓等保健品,商家往往會用“好評如潮”“獲得××驗證”等字眼夸大宣傳,放大產品效果。有商家會打出“代購商品不退不換”“海外代購退貨不退稅”“特價商品不退換”“訂金不退”等霸王條款,剝奪消費者退換商品的權利。有的商家在價格上做手腳,在“雙十一”促銷時打出半價、優惠、折扣的噱頭,卻在打折前先提高價格。不良商家會趁“雙十一”的降價機會出售假冒偽劣商品,消費者單從價格上難以判斷真假。
探究1:電商市場暴露的問題,違背了哪些市場規則?
探究2:怎樣規范網絡市場秩序,杜絕種種“任性”的違法之舉?
名師點撥
1.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
(1)必要性: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2)如何規范
制度建設 ①完善市場規則: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市場規則來維護。市場規則主要包括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和市場交易規則 ②社會信用制度建設:良好的市場秩序需要加強社會信用制度建設。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
行為約束 經濟活動參與者要尊法學法守法用法;要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
2.建立社會信用制度
(1)必要性: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誠信缺失會導致市場秩序混亂、坑蒙拐騙盛行,進而導致投資不足、交易萎縮、經濟衰退。
(2)措施: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為此,要切實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制度。
市場經濟是法治經濟,又是道德經濟、信用經濟。法律是道德的底線,道德是更高的要求;法律維護市場道德,遵守道德有利于人們遵紀守法。兩者有內在的一致性。
加強個人誠信體系建設有利于經濟活動參與者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主動承擔社會責任。有利于促進社會誠信建設,在全社會形成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氛圍。
【對點訓練】
【訓練2】 某國司法部起訴甲公司和五家出版社,指控其涉嫌合謀操縱電子書價格,違反了《反壟斷法》,令消費者遭受了數千萬美元的損失。法院裁定罪名成立,開出了4.5億美元的罰單。該案例說明(  )
①市場調節存在滯后性
②企業和社會組織均以營利為經營目標
③法律是解決市場失靈問題的有效手段
④維護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需要發揮政府的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 整治旅游市場秩序
信息提取 連線 信息解讀
  前幾年,“不合理低價游”帶來的種種亂象①,將云南旅游一次次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2019年1月30日,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發布12起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典型案例,7家旅行社被吊銷業務經營許可證,6名導游被吊銷導游證②。2月12日,云南省麗江市旅游市場監管綜合調度指揮中心發布最新一期旅游“紅黑榜”③:兩名導游受到游客來信表揚,登上“紅榜”;擅自變更旅游行程、與經營者串通欺騙旅游者消費的兩名導游則被納入“黑榜”。 云南旅游市場秩序整治,如今搭上了“互聯網+”的快車,游客在線投訴更方便、處理更快捷④,以“政府管理服務無處不在”助推“游客旅游自由自在”。 信息① (1) (1)增強法治意識、維權意識,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2)切實加強社會誠信建設,褒揚誠信,懲戒失信。 (3)整頓和規范市場秩序,維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的弊端。
信息② (2)
信息③ (3)
信息④ (4)
【創新演練】
1.不少在線旅游平臺,在沒有征得消費者同意的情況下,在訂票過程中設置默認選項,單方面為消費者選擇了除機票、火車票等之外的服務選項。這種“捆綁銷售”,幾乎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據此可知(  )
①“捆綁銷售”遭怒懟是因為捆綁產品不能互為替代
②應該重視發揮市場調節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③要用“看得見的手”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和缺陷
④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誠信建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的通知》,要求加快建立權責明確、執法有力、行為規范、保障有效的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機制,進一步解決擾亂旅游市場存在的突出問題。這有利于(  )
①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②促進我國旅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
③維護旅游市場秩序和旅游者合法權益
④從根本上杜絕旅游市場宰客現象發生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有媒體評論,中國進入“限時代”:汽車“限”號、“限”行;國內樓市“限”價、“限”購;溫室氣體“限”排……這一系列“限”表明(  )
A.資源的有限性與人們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無法解決的
B.人們正在合理配置有限的資源,以盡量滿足人們多方面的需求
C.我國目前產業結構不合理
D.市場配置具有自發性、盲目性和滯后性等弊端
2.在市場經濟中,市場主體主要是通過________信號來配置資源的。(  )
A.宏觀經濟政策 B.供給與需求
C.價格與供求 D.價值與使用價值
3.“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睘榇耍覀儜?  )
①培育合格的市場主體?、诔浞职l揮計劃調節的作用
③進一步完善市場體系?、艽龠M經濟可持續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我國工業經濟領域中鋼鐵、水泥、電解鋁、平板玻璃、船舶等五大行業產能嚴重過剩,持續蔓延且日益加深的產能過剩成為中國經濟發展之殤,這充分反映了市場調節存在的固有弊端。下列選項中,最能體現市場調節盲目性的是(  )
A.有利可圖→追逐利益→可能導致不擇手段
B.價格漲跌→調整生產→可能導致事后調節
C.供求失衡→聞價而行→可能導致兩極分化
D.信息不全→決策失誤→可能導致一哄而上
第四單元 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第九課 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課時1 市場配置資源
自主學習·新知全解
【學新知】
一、2.(1)決定性 (2)計劃 市場 3.(1)決定 (2)價格 供求 市場 (3)供求關系 科學技術 勞動生產率 資源
二、1.公正 統一開放 基礎 公平開放透明 2.(1)市場道德規范 市場競爭規則 (2)社會信用制度 (3)學法尊法守法用法 誠信
三、1.(1)公共物品 2.自發性 盲目性 滯后性 3.(1)資源浪費 (2)波動 (3)兩極分化
【練疑難】
1.提示:(1)× (2)√ (3)× (4)× (5)× (6)√
2.提示:“強買強賣、搭售”違背了自愿的原則;“摻雜使假、以次充好”違背了誠實守信的原則。
3.提示:
4.提示:(1)市場經濟的運行要具備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市場交易必須遵循自愿、平等、公平、誠實守信原則。誠實守信是現代市場經濟正常運行必不可少的條件。因此,認識到必須加強誠信教育是正確的。
(2)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題目觀點只看到加強誠信教育的作用,忽視法律、道德對規范市場秩序的作用,具有片面性。
課堂互動·議題探究
議題一
答案:探究1:由于春節需求旺盛,商品價格一路攀升,各路商家甚至電商紛紛進駐,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優化配置。
探究2:市場能夠通過價格漲落及時、準確、靈敏地反映供求關系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市場激烈的競爭,商家不斷創新經營管理方式,降低成本,從而能夠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探究3:由于利益的驅使,很多商家會以次充好或假冒品牌產品來欺騙消費者、牟取暴利,這是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的表現。
【訓練1】 解析:從材料可以看出,企業是為追求利潤最大化而不愿安裝污染處理設備,所以②④符合題意。①③沒有體現,不選。
答案:C
議題二
答案:探究1:違背了市場準入規則、市場競爭規則、市場交易規則。
探究2:①良好的市場秩序依賴公平開放透明的市場規則來維護。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發展,要完善市場準入、競爭和交易規則。②形成以道德為支撐、法律為保障的社會信用制度,是規范電子商務市場秩序的治本之策。要切實加強社會誠信建設,建立健全社會征信體系。③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電子商務市場的每個參與者都必須尊法學法守法用法,都應該樹立誠信觀念,遵守市場道德。④加快制定完善電子商務法律法規,加強市場監管。
【訓練2】 解析:甲公司和五家出版社涉嫌合謀操縱電子書價格,這表明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而非滯后性,①不選;企業的目的是營利,社會組織并非企業,其目的不是營利,②錯誤;法院就此開出罰單,是通過法律手段彌補市場弊端,規范市場秩序,③④正確。
答案:D
熱點追蹤·素養提升
答案:信息①——(4) 信息②——(3) 信息③——(2)
信息④——(1)
【創新演練】
1.解析:題中“捆綁銷售”,幾乎成為行業“公開的秘密”,所以要用“看得見的手”來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和缺陷,市場經濟的健康發展需要進一步加強社會誠信建設,③④符合題意;捆綁產品不能互為替代,不是大家反對捆綁銷售的原因,排除①;材料中的現象是由于市場調節的弊端導致的,排除②。
答案:D
2.解析:加強旅游市場綜合監管,有利于規范旅游市場秩序,維護旅游者合法權益,促進我國旅游市場的健康有序發展,②③正確;①說法錯誤,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④中的“杜絕”說法過于絕對,不選。
答案:B
隨堂檢測·課時達標
1.解析:這一系列“限”的目的是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B符合題意;A錯誤,資源的有限性與人們需求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是可以解決的;C、D觀點在材料中未體現。
答案:B
2.解析:題中設問要求是市場主體通過什么配置資源,市場本身不能通過宏觀經濟政策配置資源,A排除;供給與需求是市場配置資源的方式之一,而不是全部, 還包括價格,排除B,C正確;價值與使用價值是商品的基本屬性,不是市場實現資源配置的方式,D排除。
答案:C
3.解析:題干材料“要把錯裝在政府身上的手換成市場的手”,表明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要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由此可見,①③符合題意;②④與題意不符。因此,答案是B項。
答案:B
4.解析:A體現了市場的自發性,B體現了市場的滯后性,都不選;兩極分化強調的是收入分配差距的拉大,是市場配置資源帶來的影響,排除C;D體現了市場的盲目性,入選。
答案:D
- 11 -課時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素養目標
1.識記國家宏觀調控的含義、目標。
2.理解認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和國家宏觀調控的必要性、手段。
3.結合我國經濟建設的巨大成就,說明社會主義國家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科學認識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要點晨背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堅持公有制為主體是基本標志;以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既需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又需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宏觀調控是政府的主要職責和作用之一。
3.宏觀調控的目標: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4.宏觀調控的手段:經濟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
【學新知】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特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我國社會主義________的組成部分,它把社會主義制度和市場經濟有機結合起來。
(1)基本標志:堅持________的主體地位。
(2)根本目標:以________為根本目標。
(3)內在要求:________的宏觀調控。
2.優越性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把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把人民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結合起來。
(2)能夠處理好政府和________的關系,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二、科學的宏觀調控
1.原因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正常運行與發展,既需要充分發揮市場調節的作用,又需要________的宏觀調控。
(2)宏觀調控是政府的________和作用之一。
2.含義: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________和________。
3.目標:促進________增長,增加________,穩定________,保持________平衡。
4.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
(1)經濟手段:________和________是國家在宏觀調控中最常用的經濟手段。
(2)法律手段:是國家通過制定和運用經濟________等法律手段來影響和調節宏觀經濟。
(3)行政手段:是國家通過采取具有強制性的行政________、指示等措施來調節和管理經濟的手段。
5.宏觀調控體系
國家宏觀調控,以________手段和________手段為主,輔之以必要的________手段,形成科學的宏觀調控體系,充分發揮宏觀調控手段的總體功能。,
習近平:我們是在中國共產黨領導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大前提下發展市場經濟,什么時候都不能忘了“社會主義”這個定語。
正確區分宏觀調控的三種手段,要特別注意關鍵詞。
(1)經濟手段關鍵詞:經濟政策、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財政收入、支出,稅收,稅率,國債等)、貨幣政策(中央銀行、貨幣供應量、信貸量、利率、存款準備金率)等。
(2)法律手段關鍵詞:經濟立法、經濟司法、依法查處、依法打擊等。
(3)行政手段關鍵詞:行政命令、指示、規定等。
【練疑難】
1.判一判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宏觀調控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經濟。(  )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共同富裕為基本標志。(  )
(3)加強宏觀調控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之一。(  )
(4)我國的宏觀調控以經濟和行政手段為主。(  )
2.連一連
(1)經濟手段       A.人民法院依法打擊銷售假冒偽劣
(2)法律手段 B.工商部門責令違規企業停業整頓
(3)行政手段 C.通過征收高額排污稅保護環境
3.探一探
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說明,發展市場經濟與實現共同富裕是相互矛盾的。
議題一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
載人航天工程是一項規模宏大、高度集成的系統工程,需要吸引、調動各方面的資金、技術、人才有序地參與進來。沒有國家的大力協調,這樣規模龐大、耗資驚人的工程,個人和企業是無法承擔的。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于1992年正式啟動,由8大系統組成,直接參與的研究所、基地、研究院一級的單位就有110多個,配合參與單位3 000多個,共有十幾萬人參與到這項工程之中。中國載人航天工程目前總經費約390億元人民幣。載人航天是一項高端工程,也和國計民生緊密相連。載人航天對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高科技產業發展具有顯著的拉動作用。20多年來,我國載人航天有2 000余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投入產出比在1:10~1:12之間。
探究1:社會主義國家能建設這些巨大的工程,說明了什么?
探究2:我國載人航天領域的突出成就彰顯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哪些優勢?
名師點撥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特征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同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的,因此,它除了具備市場經濟的一般特征,還具有自己的特點。
【對點訓練】
【訓練1】 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根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①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跊]有弱點和缺陷?、勰軌驅嵭锌茖W的宏觀調控 
④以同步富裕為根本目標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議題二  科學的宏觀調控
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更好地解決群眾住房問題。
在“房住不炒”的政策指導下,目前的中國樓市已經在嚴加管控狀態,大中城市房價紛紛出現了停漲微跌的局面。以前的樓市調控可能更多地限于某個城市或某個階段,但是這輪樓市調控是建立在中國樓市健康長效的基礎之上,直白點就是要讓整體樓市的每個環節及未來的發展空間都處在一個可規范的健康狀態。
探究1:請結合材料說明,之所以出現炒房現象是因為市場調節有哪些固有的弊端?
探究2:用政府宏觀調控的知識分析,政府該如何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更好地解決群眾住房問題?請你在表格中填寫國家可能采取的調控手段和具體措施。
宏觀調控手段 具體措施
名師點撥
正確理解宏觀調控三種手段
經濟手段 法律手段 行政手段
區別 內容 常用的有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其次還包括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戰略和規劃 經濟立法和經濟司法 行政命令、指示、規定
特點 利益性、關聯性、制約性、間接性、技術性、公開性 強制性、規范性、權威性、穩定性 權威性、強制性、垂直性、具體性、非經濟利益性、封閉性
聯系 ①三種手段各有所長,各具特點,相互聯系、相互制約 ②經濟手段、法律手段是主要手段,必要的行政手段是輔助手段
宏觀調控不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特有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與資本主義國家的宏觀調控的區別在于宏觀調控效果的差別,而不是有無的問題。
【對點訓練】
【訓練2】 下面關于二手房個稅調整的漫畫告訴我們(  )
①任何人不允許炒二手房
②國家運用經濟手段調節房地產市場
③稅收新政屬于貨幣政策
④國家通過宏觀調控彌補市場調節的不足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優化營商環境激發市場活力
信息提取 連線 信息解讀
  市場有活力,經濟發展有動力,離不開良好的營商環境①。我國營商環境全球排名雖然在不斷提升,但不管是從總體水平還是從具體領域來看,與發達國家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②。在2019年3月“兩會”之前,國務院根據總體的考慮,已經出臺了對小微企業實行普惠性減稅的政策,大體上可以減輕小微企業負擔2000億元。《報告》強調要繼續抓好這一政策的落實,把制造業等行業的稅率從16%降到13%③。另一方面實行簡政,《報告》提出繼續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繼續削減行政許可審批,進一步壓縮企業的開辦時間、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時間等,提供優質高效的服務,來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④。 信息① (1) (1)必要的行政手段是輔助手段。 (2)經濟手段是宏觀調控的主要手段。 (3)要健全完善現代市場體系,優化營商環境。 (4)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是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基礎。
信息② (2)
信息③ (3)
信息④ (4)
【創新演練】
1.制度性成本也叫體制性成本,主要是指企業因遵循政府制定的各種制度、規章、政策而必須付出的成本,這是企業靠自身努力無法降低的,只有依靠政府深化改革,調整制度和政策才能夠降低成本。政府降低制度性成本會使企業和社會受益,下列對這一受益過程分析正確的是(  )
①政府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為企業“松綁解絆”—增強市場活力?、谡膭顧C器人產業發展—節省人工成本—促進轉型升級?、壅七M營改增—減少重復納稅環節—調動企業積極性—促進產業升級?、苷貙捜谫Y渠道—提高融資成本—調動民間投資積極性—激發投資潛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結構性減稅是針對特定稅種、基于特定目的而實行的稅負水平削減,是“有增有減、結構性調整”的一種稅制改革方案,如提高增值稅起征點,有效減輕了企業稅務負擔。實行結構性減稅(  )
①意味著我國的稅收將大幅下降  ②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 
③是運用行政手段調控經濟的重要體現 ④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表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比有自己鮮明的特征。下列特征中不屬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有的是(  )
A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
B.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
C.國家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
D.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2.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
A.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
B.以市場為基礎配置資源
C.充分發揮了計劃的長處
D.克服了市場的弊端
3.實現共同富裕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根本目標。下列對共同富裕的理解正確的是(  )
A.同時富裕
B.同步富裕
C.消除收入差別
D.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4.宏觀調控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的調節和控制。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  )
A.加強政府對經濟的管理職能
B.消除社會的貧富分化,實現共同富裕
C.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
D.規范生產經營者的活動和市場秩序
5.衛生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禁止在面粉生產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的公告。這運用了國家宏觀調控的(  )
A.經濟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
課時2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自主學習·新知全解
【學新知】
一、1.基本經濟制度 (1)公有制 (2)共同富裕 (3)科學 2.(1)當前利益 長遠利益 局部利益 整體利益 (2)市場
二、1.(1)科學 (2)主要職責 2.調節 控制 3.經濟 就業 物價 國際收支 4.(1)財政政策 貨幣政策 (2)法規 命令 5.經濟 法律 行政
【練疑難】
1.提示:(1)× (2)× (3)× (4)×
2.提示:
3.提示:①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建立在生產資料私有制基礎上,必然導致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②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結合在一起,堅持公有制主體地位,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可以讓發展成果惠及廣大人民群眾,最終實現共同富裕。
課堂互動·議題探究
議題一
答案:探究1:我國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國家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能夠發揮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使國家對經濟的調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
探究2:①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把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勢同市場經濟的長處結合起來,把人民的當前利益和長遠利益、局部利益和整體利益結合起來。載人航天工程通過國家協調不同部門、不同行業共同參與到工程中來,取得了重大成果,同時又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行業。②能夠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既充分發揮市場作用又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我國載人航天的2 000余項技術成果被廣泛應用于國民經濟各個行業,提高了經濟效益。③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科學的宏觀調控是發揮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勢的內在要求。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發揮全國一盤棋,調動各方面積極性,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我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成功實施離不開國家的大力協調。
【訓練1】 解析:②錯誤,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也有市場經濟固有的弊端;④錯誤,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富裕、同步富裕;①③符合題意。
答案:D
議題二
答案:探究1:房地產市場上出現投機、炒作、哄抬價格等行為,反映出市場調節具有自發性;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有些開發商,甚至老百姓對市場缺乏長遠、精準的預測,盲目跟風。
探究2:
宏觀調控手段 具體措施
經濟手段 出臺相關的經濟政策,包括產業政策、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等,引導房地產市場誠信經營;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對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要應保盡保,將符合條件的新就業無房職工、外來務工人員納入保障范圍
法律手段 加強房地產價格立法,提高執法監督力度,依法打擊經濟違法犯罪
行政手段 發布行政命令嚴格限購,打擊不法商人投機、炒作房地產的行為
【訓練2】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二手房個稅調整的認識。①③表述錯誤,稅收新政屬于財政政策,是常用的經濟手段;國家通過稅收新政可以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因此②④符合題意。
答案:D
熱點追蹤·素養提升
答案:信息①——(4) 信息②——(3) 信息③——(2)
信息④——(1)
【創新演練】
1.解析:②項機器人產業發展,節省人工成本,不屬于制度性成本;④項中,提高融資成本,調動投資積極性,邏輯錯誤;排除②④項。
答案:B
2.解析:實行結構性減稅是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表現,有利于促進經濟增長和就業,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實行結構性減稅并不意味著我國的稅收將大幅下降,①說法錯誤;實行結構性減稅是運用經濟手段調控經濟的重要體現,③說法錯誤。
答案:B
隨堂檢測·課時達標
1.解析: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相比有自己鮮明的特征,這些基本特征是:堅持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目標,國家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由此可見,A、B、C三項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所特有的,排除;D是所有市場經濟的特征,當選。
答案:D
2.解析:B、C、D觀點均不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特有的,排除;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能夠實行科學的宏觀調控,這是因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堅持以公有制為主體,A符合題意。
答案:A
3.解析:共同富裕,是允許一部分人和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以先富帶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D符合題意;共同富裕不是同時同步富裕,A、B不選;C說法錯誤。
答案:D
4.解析:宏觀調控是指國家綜合運用各種手段對國民經濟進行調節和控制。我國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是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穩定物價,保持國際收支平衡,C符合題意;A、B、D本身說法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排除。
答案:C
5.解析:衛生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發布關于禁止在面粉生產中添加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鈣,體現了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C符合題意。其他選項均與題意無關。
答案:C
- 10 -課時1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素養目標
1.認同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對社會主義制度、道路充滿自信。
2.科學認識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3.認同新征程的奮斗目標及戰略安排。
要點晨背
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人民生活不斷改善,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2.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從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學新知】
一、歷史性變革
1.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1)原因:黨和國家堅定不移貫徹________,端正發展觀念,轉變________,發展________不斷提升。
(2)表現:經濟保持________增長,對______________的貢獻率不斷提高;______________深入推進,________不斷優化,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________不斷提升,區域發展________增強;______________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2.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1)原因:黨和國家深入貫徹____________的發展思想,一大批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人民________顯著增強。
(2)表現:__________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____________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覆蓋城鄉居民的____________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
3.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1)原因:黨和國家大力度推進____________建設,全黨全國貫徹____________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忽視生態環境保護的狀況明顯改變。
(2)表現:______________體系加快形成,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中國成為____________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二、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
1.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之間的矛盾。
(1)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廣泛性:不僅對________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________、法治、________、正義、安全、________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2)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________________問題。
(3)隨著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我們要在繼續推動________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________________問題,大力提升發展________,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的“變”與“不變”:變的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不變的是我國所處的歷史階段,即目前的基本國情和國際地位沒有變。
2.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________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____________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____________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3.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________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________,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奮斗。
三、開啟新征程
(1)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__________。
(2)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建成社會主義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場接力跑。
【練疑難】
1.判一判
(1)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  )
(2)新時代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
(3)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的變化,我國社會主要矛盾也發生了轉變。(  )
(4)在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的基礎上,到本世紀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  )
(5)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
2.填一填
(1)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全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________。
(2)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是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之間的矛盾。
3.辨一辨
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將會消除。
議題一 歷史性變革
在過去的五年間,我國年均國內生產總值增長7.1%,占世界經濟比重從11.4%提高到15%左右,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五年間,我國消費貢獻率從54.9%提高到58.8%,服務業比重從45.3%上升到51.6%,城鎮化率從52.6%提高到58.5%。居民收入年均增長7.4%,超過經濟增速,形成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中等收入群體,貧困人口減少6 8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3.1%,出境旅游人次從8 300萬增加到1.3億。
探究1: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發生了哪些變化?
探究2:請分析發生這些變化的原因。
名師點撥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領域 具體表現 原因
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①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經濟結構不斷優化,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③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④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大力實施,創新型國家建設成果豐碩 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端正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
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①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教育事業全面發展,就業狀況持續改善;②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③覆蓋城鄉居民的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人民健康和醫療衛生水平大幅提高 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①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加快形成,全面節約資源有效推進,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進展順利,生態環境治理明顯加強;②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全黨全國貫徹綠色發展理念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增強
總體來說,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可以共同概括為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對點訓練】
【訓練1】 五年來,我國城鎮新增就業6 600萬人以上,貧困人口減少6 800多萬人,貧困發生率從10.2%下降到3.1%。這主要表明我國(  )
A.經濟發展實力躍上新臺階
B.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
C.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
D.我國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
議題二 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
近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取得巨大成就,人民的獲得感不斷增強,但是看病難、看病貴、擇校難、上學貴、養老難、養老貴等問題,仍然是人民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人民群眾對美好環境和生態產品的需要日益增長,與生態環境總體不佳的矛盾仍很突出。發展不足、潛力釋放不夠、發展中還有很多短板,發展水平特別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還有不小距離。所有這些都制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探究1:當前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探究2:制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有哪些具體表現?
探究3:黨和國家為此進行了怎樣的戰略安排?
名師點撥
1.全面理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
(1)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2)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
(3)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
(4)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沒有改變我們對我國社會主義所處歷史階段的判斷,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我國是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地位沒有變。
2.開啟新征程的戰略安排
(1)我國現代化建設征程中的目標
解決人民溫飽問題、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2)新時代新征程的戰略安排
第一階段, 2020~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第二階段, 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后一個目標是在前一個目標的基礎上進行的。
原來的奮斗目標是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一百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中共十九大對此做出了兩處小的調整,一是加上了“美麗”兩個字,這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相統一相對應;第二個小的變動就是把原來的“國家”改成了“強國”,這提升了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內在要求。
【對點訓練】
【訓練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一重大政治論斷,深刻揭示了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征。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①我國已經改變了生產力落后的狀況,實現了全面小康
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社會基本矛盾發生了變化
③解決新時代的社會主要矛盾必須要貫徹新發展理念
④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
信息提取 連線 信息解讀
  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環境保護正在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①。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3月5日在參加內蒙古代表團審議時強調,要保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定力。我們要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所想、所盼、所急,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產品,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②。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深度參與全球環境治理,形成世界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的解決方案,引導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③。 信息① (1) (1)中國成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參與者、貢獻者、引領者。 (2)黨的十八大以來,生態文明建設成效顯著。 (3)新時期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信息② (2)
信息③ (3)
【創新演練】
1.“以環境和資源換增長”的做法,結果是投資效率的持續下滑、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這告誡我們(  )
A.不斷拓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B.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
C.加大投入拉動經濟發展
D.要降低經濟增長速度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下列有利于解決上述矛盾的是(  )
①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替代傳統產業
②實現發展模式從依靠勞動生產率提高向依靠要素投入轉變
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我國把扶貧開發作為貧困地區“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因為(  )
①消除貧困、改善民生、實現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
②搞好貧困地區的扶貧開發工作要發揮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鄹愫秘毨У貐^的扶貧開發工作是發展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④沒有農村的小康,特別是沒有貧困地區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2021年“兩會”期間,關于小康話題的關注度依然比較高。下列對人們關注的“小康”認識正確的是(  )
①我國目前人民生活達到全面小康水平 ②小康社會建設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廴娼ǔ尚】瞪鐣墙▏?00周年的奮斗目標?、鼙臼兰o頭20年我們將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3.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期。如期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  )
①收入分配差距將基本消失?、谌嗣裆钏綄⑷嫣岣摺、圬毨栴}將得到徹底解決 ④經濟發展協調性明顯增強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4.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指出: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表述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這意味著(  )
①發展生產力已經不是我國現階段的根本任務 ②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已經發生重大改變?、邸奥浜蟮纳鐣a”的提法不能真實反映我國發展的現狀?、堋懊篮蒙畹男枰钡奶岱芨梅从橙嗣竦脑竿鸵?br/>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下列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說法錯誤的是(  )
A.是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的重要依據
B.意味著我國的基本國情發生了質的變化
C.需要我們在發展的基礎上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D.需要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
第十課 新發展理念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經濟建設
課時1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
自主學習·新知全解
【學新知】
一、1.(1)新發展理念 發展方式 質量和效益 (2)中高速 世界經濟增長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經濟結構 城鎮化率 協調性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2.(1)以人民為中心 獲得感 (2)脫貧攻堅戰 城鄉居民收入 社會保障體系 3.(1)生態文明 綠色發展 (2)生態文明制度 全球生態文明
二、1.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 (1)物質文化 民主 公平 環境 (2)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3)發展 發展不平衡不充分 質量和效益 2.歷史階段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世界最大發展中國家 3.經濟建設 改革開放
三、(1)社會主義現代化 (2)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
【練疑難】
1.提示:(1)× (2)× (3)× (4)× (5)√
2.提示:(1)引領者 (2)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
3.提示: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城鄉區域發展差距和居民生活水平差距顯著縮小,認為消除發展差距和生活水平差距是不符合現實的、不切實際的。
課堂互動·議題探究
議題一
答案:探究1: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不斷提高;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城鎮化率不斷提升,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城鄉居民收入增速超過經濟增速,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人民生活不斷改善。
探究2:黨和國家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轉變發展方式,發展質量和效益不斷提升。深入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人民獲得感顯著增強。
【訓練1】 解析:題干包含了兩個信息,即就業增加、貧困人口減少,這兩個信息共同反映了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增強,因此B符合題意;C不選,因為只能符合題干中的貧困人口減少這一信息,而不能反映就業增加信息;A、D表述準確但不符合題意。
答案:B
議題二
答案:探究1: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探究2:發展的不平衡和不充分是制約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因素。不平衡的主要表現有:地域發展不平衡、城鄉發展不平衡、收入分配不平衡、經濟與社會發展不平衡、經濟與生態發展不平衡等。不充分:主要指發展不足、潛力釋放不夠、發展中還有很多短板,發展水平特別是人均水平同世界先進國家還有不小距離。
探究3:在二零二零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礎上,從二零二零年到本世界中葉分兩個階段來安排。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訓練2】 解析:我國正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還沒有實現,①錯誤;我國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這一矛盾并沒有變,②排除;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但我國仍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沒有變,解決主要矛盾要堅持新發展理念,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故本題答案選D。
答案:D
熱點追蹤·素養提升
 答案:信息①——(2) 信息②——(3) 信息③——(1)
【創新演練】
1.解析:“以環境和資源換增長”的做法,結果是投資效率的持續下滑、環境壓力的不斷加大,這告誡我們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B正確且符合題意;其他選項都不符合題意。
答案:B
2.解析: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并不能替代傳統產業,①說法錯誤;應是實現發展模式從主要靠物質資源消耗轉變為主要靠勞動生產率的提升,②說法錯誤;③④都有利于解決材料中的上述主要矛盾,正確且符合題意。
答案:D
隨堂檢測·課時達標
1.解析:②是措施不是題目要求的原因;③錯誤,搞好扶貧開發工作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客觀要求。
答案:C
2.解析:本世紀頭20年,我們要集中力量,建成全面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④說法正確,①③說法錯誤;小康社會的建設進程與實現現代化的進程一樣,是一種不平衡的發展過程,②說法正確。
答案:B
3.解析:建成小康社會后,我國人民生活水平將全面提高,經濟發展更加平衡,②④符合題意;適當的收入差距有利于效率的提高,①表述錯誤;貧困問題徹底消失,表述絕對化,排除③。故選D。
答案:D
4.解析:黨的十九大報告把我國社會主要矛盾表述做出新的改變并不是說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國情已經發生重大改變,也不是說我國現階段的根本任務改變,故①②不符合題意;③④正確,并符合題意。
答案:D
5.解析: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這說明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我國發展進入新的歷史方位的重要依據,主要矛盾的變化需要我們在發展的基礎上提升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需要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雖然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但我國仍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所以我國的國情沒有發生質的變化,B觀點錯誤。
答案:B
- 11 -課時2 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素養目標
1.認同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2.認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并科學理解建設現代化經體系的措施要求。
要點晨背
1.推動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學新知】
一、堅持新發展理念
1.必要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__________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________________的發展理念。
2.堅持新發展理念
(1)創新發展注重的是解決________問題。創新是引領發展的________,是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________,是發展的基點。
(2)協調發展注重的是解決______________問題。
(3)綠色發展注重的是解決______________問題。
(4)開放發展注重的是解決______________問題。
(5)共享發展注重的是解決______________問題。
經濟增長同經濟發展是兩個不同的概念,經濟增長強調的是“量”,經濟發展不僅強調“量”,更注重“質”,強調科學發展,尊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
新發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具有戰略性、綱領性、引領性。
習近平:創新就是生產力,企業賴之以強,國家賴之以盛。
二、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建設______________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2.主要任務
(1)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大力發展________,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
________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是國家強盛的重要支柱。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________戰略。________________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必須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實施________協調發展戰略。
實體經濟是指物質的、精神的產品和服務的生產、流通等經濟活動。比如制造、加工、運輸業等等。與之相對的是虛擬經濟,比如金融,證券,保險等。
習近平:不論經濟發展到什么時候,實體經濟都是我國經濟發展,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練疑難】
1.想一想
我國經濟發展與新發展理念的關系是怎樣的?
2.連一連
內容           解決問題
(1)創新發展 A.發展不平衡
(2)協調發展 B.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3)綠色發展 C.發展動力
(4)開放發展 D.社會公平正義
(5)共享發展 E.發展內外聯動
3.判一判
(1)把創新作為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  )
(2)堅持共享發展,就是要堅持發展依靠人民。(  )
(3)實體經濟是一國經濟的立身之本,是財富創造的根本源泉。(  )
(4)鄉村振興戰略是關系國計民生的根本性問題。(  )
議題一 堅持新發展理念
浙江省紹興市提出,要全面提升紹興品質,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建設現代化強市。為此,該市提出: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雙倍增”計劃,力爭新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20家、省級科技型中小微企業1 000家以上,新培育“隱形冠軍”企業100家,高新技術產業投資增長10%以上。實施外貿優進優出戰略,積極融入浙江自貿區建設,引導外貿出口向價值鏈中高端攀升。全面推行三級政府生態環境報告制度。加大環保投入力度,生態環境和公共設施投資增長10%以上。繼續按照“群眾提、代表定、政府辦”的理念,認真辦好十方面民生實事,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突出問題。
探究:紹興市在建設現代化強市進程中,是如何貫徹新發展理念的?
名師點撥
新發展理念的科學內涵
內容 解決問題 要求
創新 發展動力 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讓創新貫穿黨和國家一切工作,讓創新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協調 發展 發展 不平衡 牢牢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正確處理發展中的重大關系,重點促進城鄉區域協調發展,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不斷增強發展的整體性
綠色 發展 人與自然 和諧共生 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持可持續發展,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推進綠色發展,要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對奢侈浪費和不合理消費,創建節約型機關、綠色家庭、綠色學校和綠色社區
開放 發展 內外聯動 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體系
共享 發展 公平 正義 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須多謀民生之利、多謀民生之憂,不斷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讓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共同富裕方向不斷邁進
【對點訓練】
【訓練1】 央視播出的大型紀錄片《輝煌中國》介紹了我國取得的輝煌成就。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的、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的、根本性的。探尋過去五年中國發展的密碼,是“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了中國朝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續方向前進的歷史性變革。可見,新的發展理念(  )
①是對以往發展理念、發展思想的根本性變革 ②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提供了戰略指引?、凼墙ㄔO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遵循
④對我國和世界各國的發展都有指導意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議題二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制。
探究1:我國為什么要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探究2:我們應該如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名師點撥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為什么?(地位、重要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2)怎樣做?(措施、要求)
①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勇敢、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③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先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對點訓練】
【訓練2】 實體經濟是我國發展的根基,要以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作為今年經濟工作的重點任務。下列屬于通過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是(  )
①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诮档蛯嶓w經濟企業成本
③加快新技術研發和轉化?、芤龑T工發揚奉獻精神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貫徹新理念 轉換新動力
信息提取 連線 信息解讀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①。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②。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化發展③。 信息① (1) (1)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2)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 (3)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
信息② (2)
信息③ (3)
【創新演練】
1.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以下措施符合這一要求的有(  )
①刺激消費,擴大內需 ②推動互聯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廴齑妫蕴浜螽a能 ④限制傳統產業的發展,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中西部地區具有勞動力成本低、優惠政策多、資源豐富等優勢,當前,我國東部地區許多產業正在加快向中西部轉移。這帶來的積極影響有(  )
①促進中西部地區資本密集型產業的發展?、诖龠M中西部地區合理利用本地資源形成優勢產業?、奂铀俚谌a業發展,增加就業?、芡苿訁^域協調發展,縮小區域發展差距
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
1.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國家要強大,科技必須強大,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加強國家創新體系建設。這是因為科技創新是(  )
A.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
B.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
C.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
D.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中心工作
2.近年,綠色發展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某同學準備以“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為題寫一篇論文,搜集到以下材料,其中作為論據最恰當的是(  )
A.涼山彝族自治州懸崖村扶貧干部把公路修通,實現了產品能下山,百姓能致富
B.某閩商在寧夏投資兩億元建葡萄園,公司加農戶的形式使得在葡萄園打工的農民工資收入就達到6 000元
C.云計算和智能機器人結合使物流企業在3個小時就能完成100個熟練工人一天才能完成的分揀工作,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
D.加大對三江源守護,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水資源量增加84億立方米,濕地面積增加104平方公里,美麗的風光吸引了大量游客
3.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________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
A.實體經濟 B.共享經濟
C.虛擬經濟 D.國民經濟
4.“云農場”是全國第一家網上農資交易及高科技服務平臺,提供化肥、種子、農藥、農機交易及測土配肥、農技服務、農場金融、鄉間物流、農產品定制化等多種增值服務。這一模式(  )
①推進了城鄉發展一體化?、谑墙鉀Q“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塾欣谔岣咿r業的生產效益 ④有助于促進農業與第三產業融合
A.③④ B.①③
C.②④ D.①②
5.當前我國正在重點實施“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戰略。實施三大戰略旨在(  )
①優化經濟發展空間格局 ②促進地區協調發展、協同發展、共同發展?、巯齾^域差異,推進節能減排和生態環境保護?、芗哟笫袌稣{節力度,全面提高資源配置效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課時2 貫徹新發展理念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自主學習·新知全解
【學新知】
一、1.高質量發展 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2.(1)發展動力 第一動力 戰略支撐 (2)發展不平衡 (3)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4)發展內外聯動 (5)社會公平正義
二、1.現代化經濟體系 2.(1)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 (2)鄉村振興 農業農村農民問題 (3)區域
【練疑難】
1.提示: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經濟發展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推動高質量發展,破解發展難題,厚植發展優勢,必須牢固樹立并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
2.提示:
3.提示:(1)× (2)× (3)√ (4)×
課堂互動·議題探究
議題一
答案:堅持創新發展,積極推動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微企業發展;堅持開放發展,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堅持綠色發展,加大環保投入力度;堅持共享發展,不斷改善民生。
【訓練1】 解析:新的發展理念并不是對以往發展理念的根本性變革,①錯誤;新的發展理念為我們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發展優勢提供了戰略指引,②正確;重要遵循是指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要貫徹新發展理念,③正確;對世界各國的發展都有指導意義在材料中沒有體現,④不選。
答案:C
議題二
答案:探究1: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探究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需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訓練2】 解析: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改革、加快新技術研發和轉化,這都是通過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體現,①③正確;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引導員工發揚奉獻精神并沒有體現以創新引導經濟發展,②④不選。
答案:C
熱點追蹤·素養提升
 答案:信息①——(3) 信息②——(1) 信息③——(2)
【創新演練】
1.解析:發展實體經濟,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必須推動互聯網、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②③符合題意;①屬于需求側改革,與題意不符;要加快對傳統產業的改造升級,而不是限制傳統產業的發展,④說法錯誤。
答案:C
2.解析:中西部地區的優勢在于勞動力成本低、優惠政策多、資源豐富等,因此中西部地區可以大力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①不符合題意,②正確;中西部地區發展的優勢并不是第三產業,③不符合題意;我國東部地區產業向中西部轉移,有利于推動區域協調發展,④正確。
答案:C
隨堂檢測·課時達標
1.答案:B
2.解析:“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反映的是生態文明建設對經濟發展的作用。加大對三江源守護,保護了美麗的自然風光,由此吸引大量旅客旅游,帶來了經濟效益,D符合題意,A、B、C均不符合題意。
答案:D
3.解析: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
答案:A
4.解析:發展“云農場”模式有利于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益,也有助于促進農業與第三產業融合,③④正確且符合題意;推進了城鄉發展一體化在材料中未體現,應排除①;城鄉發展一體化是解決“三農”問題的根本途徑,②說法錯誤。
答案:A
5.解析:“消除區域差異”觀點錯誤,排除③;④與材料無關。
答案:A
- 9 -課時1 面對經濟全球化
素養目標
1.認同經濟全球化趨勢,科學分析全球化的影響,拓寬國際視野。
2.知道發展中國家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與措施。
要點晨背
1.經濟全球化的表現主要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2.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3.經濟全球化它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
4.我國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贏的方向發展。
【學新知】
一、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1.含義:商品、勞務、________、資金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使各國經濟日益________依賴、相互聯系的趨勢。
2.主要表現:經濟全球化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是_________全球化、_________全球化和________全球化。
3.跨國公司
(1)含義:在本國或本地區擁有一個________,并在其他國家或地區擁有子公司的________企業。
(2)作用: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其全球化的________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推動了________水平的提高。
二、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1.積極影響
(1)經濟全球化是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又推動________的發展。
(2)它促成了貿易________、投資________、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________。
2.不利影響
(1)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________的,同時也存在著發展失衡、________、數字鴻溝、________等問題。
(2)這些是________中的問題,需要正視并設法解決。
3.應對經濟全球化的正確態度
(1)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________利益。
(2)同時,經濟全球化是一把________,既為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也帶來一些新情況新挑戰。
(3)我國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________、普惠、平等、________的方向發展。
經濟全球化≠經濟一體化。經濟一體化是經濟全球化基礎上的更高層次的經濟融合,目前來看經濟全球化已經是一個既成事實,而經濟一體化只是局部區域、局部領域內的狀態和進程。
快速辨別經濟全球化的表現:生產全球化強調在生產領域;貿易全球化強調在交換領域,資本全球化強調在投資領域。
經濟全球化是市場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體現了市場經濟的開放性。
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并沒有使世界各國普遍受益。發達國家有可能從中獲得最大利益,而發展中國家則面臨更大風險。
從影響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看,經濟全球化也意味著“風險全球化”。
對發展中國家來說,經濟全球化既是機遇,也是挑戰。從機遇看,發展中國家可以吸引外資、技術和管理經驗,發揮比較優勢,開拓國際市場。從不利方面看,由于發展資金匱乏、債務負擔嚴重、貿易條件惡化,發展中國家的主權和經濟安全受到挑戰。
【練疑難】
1.判一判
(1)經濟全球化是指商品在全球范圍內流動和配置。(  )
(2)經濟全球化主要是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和勞動力全球化。(  )
(3)跨國公司經營的目的是推動經濟全球化。(  )
(4)經濟全球化使各國同等受益。(  )
2.連一連
(1)生產全球化   A.在美國可以買到華為手機
(2)貿易全球化 B.美國人到中國投資辦廠
(3)資本全球化 C.一臺筆記本電腦由多個國家共同制造
3.想一想
你能舉例說明經濟全球化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嗎?
議題一 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馬云曾說,他渴望成立一家由中國人創辦,但屬于全世界的公司。近幾年,我們看到阿里巴巴幾乎所有核心業務包括電商、金融、物流、云計算、大文娛等版塊,都在嘗試更快走向國際,阿里布局海外速度進一步加快:阿里巴巴電商業務提出實現“全球買,全球賣”——把全球品牌賣給中國消費者,并將中國制造賣給亞洲用戶; 螞蟻金服的業務覆蓋了支付、理財、銀行、保險、貸款、征信等廣泛金融版塊。未來四年內,螞蟻金服的用戶50%在海外,50%在國內。菜鳥網絡與全球各地的郵政和物流供應商對接,搭建全球化的物流服務網絡。
探究1:上述材料主要體現了經濟全球化的哪些表現?
探究2:阿里巴巴集團在全球范圍內組織經營的目的是什么?
探究3:阿里巴巴集團公司的發展,對全球經濟發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名師點撥
準確理解經濟全球化
生產全球化 貿易全球化 資本全球化
表現 許多商品(如汽車、計算機),雖然品牌是某國的,其實是許多國家共同協作完成的 國際貿易規模迅速擴大,參與交換的商品種類越來越多 大量資金短時間內從全球一個市場轉移到另一個市場
意義 有利于各國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節約社會勞動,使生產要素達到合理配置,提高經濟效益,促進世界經濟的發展 通過貿易活動實現優勢互補 資本全球化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發展
關系 ①生產全球化是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的基礎,沒有生產全球化,就談不上貿易全球化和資本全球化。 ②貿易全球化與資本全球化的發展進一步促進了生產全球化程度的提高
【對點訓練】
【訓練1】 全球性的糧食短缺,使中國打造海外農場的熱情日益高漲。農業部相關人士表示,國內企業赴海外開發戰略性、短缺性農業資源,將緩解國內農業資源的供需矛盾。這體現了(  )
A.生產全球化
B.資本全球化
C.貿易全球化
D.市場全球化
議題二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出席世界經濟論壇年會開幕式并發表主旨演講時強調,把困擾世界的問題簡單歸咎于經濟全球化,既不符合事實,也無助于問題解決。我們要適應和引導好經濟全球化,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讓它更好惠及每個國家、每個民族。我們要主動作為、適度管理,讓經濟全球化的正面效應更多釋放出來,實現經濟全球化進程再平衡;我們要順應大勢、結合國情,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我們要講求效率、注重公平,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探究1:為什么既不能把困擾世界的問題歸咎于經濟全球化,又要消解經濟全球化的負面影響?
探究2:作為發展中國家,應如何正確選擇融入經濟全球化的路徑和節奏。
名師點撥
正確認識“經濟全球化”
(1)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對世界經濟既存在積極影響,也存在消極影響,但不管影響是積極的還是消極的,每個國家都無法把經濟全球化拒之門外。既不能放松保護國家經濟安全的警惕,也不能拒絕融入國際社會。
(2)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同時也存在著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這些是前進中的問題,需要正視并設法解決。
(3)發達國家具有經濟和科技上的優勢,掌握著推動經濟全球化趨勢的現代信息技術;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左右著國際經濟的“游戲規則”。因此,對發達國家是利大于弊,大多數發展中國家則受益不多,甚至被邊緣化,在帶來一定機遇的同時,面臨著更大的挑戰,甚至危及經濟安全和國家主權。
【對點訓練】
【訓練2】 在當今經濟全球化時代,歐美國家制造飛機,發展中國家制造玩具;歐美國家制定通信標準,發展中國家生產廉價電器;歐美國家出產知識產權、金融產品和管理經驗,而發展中國家則提供自然資源、廉價勞動力和低價產品。這一事實告訴我們(  )
①經濟全球化能使各國同等受益,互利共贏
②發展中國家必須提高自身的自主創新能力
③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居相對有利地位
④發展中國家要反對國際貿易保護主義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全球化不會止步于貿易戰
信息提取 連線 信息解讀
  2019年5月10日,中美貿易戰再次升級,但中美貿易摩擦的矛盾最終還是應通過理性的談判來解決①。作為一個正在崛起的中等收入國家,中國需要以平常心應對來自國際社會的各種噪音②,要看到“唱衰中國”的深層原因,也要意識到“唱贏中國”背后的風險。但全球化的進程并不會因此而結束③。你看他們的跨國公司④,仍然還是在全世界布局,去追求利益最大化。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這些反復、倒退,在一定意義上不可避免,所以說,我們要有預判,有心理準備去應對它。 信息① (1) (1)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 (2)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 (3)經濟全球化的載體。 (4)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是機遇也是挑戰。
信息② (2)
信息③ (3)
信息④ (4)
【創新演練】
1.中美貿易摩擦的矛盾(  )
①意味著經濟全球化的止步
②最終還是應通過理性的談判來解決
③不利于在全球范圍內配置資源
④符合美國利益,但損害中方利益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2.美國總統特朗普奉行“美國利益優先”原則,單方面對中國、俄羅斯等國加征關稅,實施貿易制裁,美國如果繼續這一單邊行為,有可能導致世界貿易大戰,使世界經濟遭受重創。其傳導路徑為(  )
①貿易逆差增大?、陉P稅普遍提高?、廴蚪洕鲩L乏力?、苁澜缳Q易體系將遭破壞  ⑤進出口貿易萎縮
A.⑤→①→③→④ B.②→④→⑤→③
C.①→⑤→④→③ D.②→①→③→④
1.海外并購是指一國跨國性企業為了某種目的,通過一定的渠道和支付手段,將另一國企業的一定份額的股權甚至整個資產收買下來。近年來,我國企業海外并購規模持續增長。這體現了(  )
A.生產全球化 B.貿易全球化
C.資本全球化 D.技術全球化
2.“一帶一路”沿線的國家在土地、資源、勞動力、技術等方面各有所長,形成強烈互補,假設a國和b國是“一帶一路”沿線的兩個國家,不考慮其他因素,兩國充分發揮各自的比較優勢,進行分工與貿易,據此可以推斷(  )
國家 葡萄酒 毛呢
產量(單位) 勞動人數 產量(單位) 勞動人數
a國 1 80 1 90
b國 1 120 1 100
①a國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優勢大?、赼國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優勢大 
③b國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優勢大?、躡國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優勢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目前,國際上勞動密集型制造業向中國轉移的趨勢已經開始放緩,越南、印度、墨西哥與東歐等國家以比中國更低的成本優勢,成為接納工業發達國家產業轉移的新陣地。東盟制造、墨西哥制造開始用更加低廉的成本要素,實現對“中國制造”的供給替代。這說明(  )
①經濟全球化使國與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日益加強
②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優化配置
③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
④經濟全球化使世界經濟發展更加不平衡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4.全球大約有6.5萬家跨國公司,擁有約85萬家國外分支機構。它們大約控制著世界生產總值的30%、世界貿易的60%、技術研究開發及技術轉移的80%以及海外直接投資的90%。由此可見,跨國公司(  )
①在世界貿易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②是世界各國經濟共同發展的最好形式
③為經濟全球化提供了強有力的載體
④支配著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近年來,通過各種國際會議,習近平主席不斷提出中國對于世界經濟發展和全球財經秩序完善的各種建議,獲得國際社會的好評和贊譽。中國大規模參與國際經濟開發建設,一方面有利于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和過剩產能消化,另一方面也給很多國家提供了加速基礎設施建設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國際資本推動力。這體現了(  )
①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是機遇而非挑戰
②經濟全球化能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③中國積極主導全球化進程,致力于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
④經濟全球化加深了世界經濟聯系,拓寬了各國經濟發展空間
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第十一課 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課時1 面對經濟全球化
自主學習·新知全解
【學新知】
一、1.技術 相互 2.生產 貿易 資本 3.(1)總部 國際性
(2)生產經營 國際分工
二、1.(1)生產力 (2)大繁榮 大便利 動力 2.(1)正確 治理困境 公平赤字 (2)前進 3.(1)各方 (2)雙刃劍 (3)包容 共贏
【練疑難】
1.提示:(1)× (2)× (3)× (4)×
2.提示:
3.提示:由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進一步說明經濟全球化使世界各國經濟緊密聯系在一起,同時也加強了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
課堂互動·議題探究
議題一
答案:探究1:阿里巴巴電商業務實現“全球買、全球賣”,促進了搭建全球化的物流網絡,促進了貿易的全球化;螞蟻金服的業務促進了資金的全球流動,促進了資本的全球化。
探究2:利用全球各地的優勢組織經營,實現自己的最大利益。
探究3:阿里巴巴全球化的經營方式大大促進了資金、技術、人力、商品等在全球范圍內的流動,推動了國際分工水平的提高。
【訓練1】 解析:“國內企業赴海外開發戰略性、短缺性農業資源,將緩解國內農業資源的供需矛盾”,體現的是生產領域的經濟全球化。
答案:A
議題二
答案:探究1: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一方面,它促成了貿易大繁榮、投資大便利、人員大流動、技術大發展,為世界經濟增長提供了強勁動力。另一方面,經濟全球化的大方向是正確的,同時也存在著發展失衡、治理困境、數字鴻溝、公平赤字等問題。這些是前進中的問題,需要正視并設法解決。
探究2:總體而言,經濟全球化符合經濟規律,符合各方利益。同時,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為全球發展提供強勁動能,也帶來一些新情況新挑戰。我國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贏的方向發展。
【訓練2】 解析:①項“同等受益”說法錯誤;④項貿易保護未體現。
答案:B
熱點追蹤·素養提升
答案:信息①——(2) 信息②——(4) 信息③——(1)
信息④——(3)
【創新演練】
1.解析:中美合作,互利共贏;中美摩擦,則兩敗俱傷。 ④項錯誤;①項不符合事實。
答案:D
2.解析:貿易是順差還是逆差,與關稅并無直接關聯,因為貿易戰會使關稅普遍提高。①項排除。
答案:B
隨堂檢測·課時達標
1.解析:一國跨國性企業將另一國企業的一定份額的股權甚至整個資產收買下來,表明被收購企業今后將由該跨國性企業來經營、投資,這體現了資本全球化,選C。
答案:C
2.解析:根據比較優勢理論和表格數據可知,a國生產葡萄酒使用的勞動人數比b國少得多,而生產毛呢使用的人數比較接近,意味著a國生產葡萄酒比生產毛呢更具有優勢,所以出口葡萄酒比出口毛呢優勢大,①正確,②錯誤;同理,b國生產毛呢比生產葡萄酒更具有優勢,因此出口毛呢比出口葡萄酒優勢大,③正確,④錯誤。
答案:B
3.解析:材料描述了工業發達國家的制造業離開中國轉移到了成本更低的東盟地區和墨西哥等地,這體現了經濟全球化有利于世界范圍內資源的優化配置,也表明經濟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而言,既是機遇,又是挑戰,②③符合題意;材料描述的是產業轉移現象,從全球來看并沒有體現全球經濟聯系更加緊密,①不符合題意;材料并沒有體現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差距拉大,④不符合題意。
答案:B
4.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跨國公司的地位、作用等知識的理解。①③正確反映了跨國公司的地位和作用;②④說法錯誤。
答案:B
5.解析:中國大規模參與國際經濟開發建設對我國和其他國家的積極影響表明經濟全球化能推動世界范圍內資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加深了世界經濟聯系,拓寬了各國經濟發展空間,②④正確且符合題意;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既是機遇又是挑戰,①說法錯誤;③說法錯誤,錯在“主導”。
答案:B
- 11 -課時2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素養目標
1.認同對外開放這一基本國策,樹立對外開放的理念。
2.了解我國對外開放的基本格局;理解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必要性和措施;理解對外開放應堅持的原則。
3.熟知世貿規則,提高規則意識、法治意識,依法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要點晨背
1.世貿組織的基本原則,有非歧視原則、透明度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
2.我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
3.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措施:①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②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③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④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
【學新知】
一、世界貿易組織(WTO)
1.作用:世界貿易組織(WTO),是世界上____________的多邊貿易組織,它積極組織__________,為國際貿易制定一系列基本原則和協定,為成員提供解決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場所。
2.基本原則:有非歧視原則、________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________原則。其中最重要的是________原則,包括________待遇原則和________待遇原則。
3.中國加入WTO的原因: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________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內________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與生活水平。
4.我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我國經濟快速增長,為全球經濟________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我國同一大批國家的聯動發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我國減貧事業的巨大成就,使全球經濟增長更加包容。我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為________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二、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1.意義:極大地促進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________的增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2.措施
(1)我們要以“________”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____________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2)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向轉變,著力培育________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________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3)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________,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________權益。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4)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
世貿組織在國際經貿領域發揮著重要而積極的作用,但絕不能認為是決定作用,因為貿易爭端的解決及其規則的制定等均取決于各國的利益及立場。
要有經濟安全防范意識、規則意識和利用世貿組織規則的本領,學會應對別國反傾銷和反別國傾銷的策略等。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從總體上看,符合我國的根本利益和長遠利益,利大于弊。
我國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和開放型經濟體系。
全方位:我國對外開放是對世界所有類型的國家開放,不僅對發達國家開放,而且也對發展中國家開放。寬領域:就是向世界市場開放,包括商品市場、資本市場、技術市場、勞務市場等。多層次:我國對外開放經歷了由東到西、由點到面、由線到面、由沿海到內地逐步推進的過程,形成了全國性的對外開放格局。
【練疑難】
1.判一判
(1)世界貿易組織在國際經貿領域發揮著決定作用。(  )
(2)入世對中國經濟的發展有百利而無一弊。(  )
(3)對外開放就是“引進來”。(  )
(4)實施“走出去”戰略,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  )
(5)發展對外經濟關系,必須堅持對外開放為根本基點。(  )
2.連一連
(1)推動引資、引技、引智的有機結合        A.“走出去”
(2)鼓勵中國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 B.“引進來”
3商品以低于正常價值的價格出口到另一個國家 C.傾銷
4對給本國企業、經濟帶來損害的進口商品進行制裁) D.反傾銷
3.辨一辨
“走出去”就是把商品出口到國外去。
議題一 中國與世貿組織
中國于2001年12月11日正式加入世貿組織,至今已近二十個年頭。日本、美國、歐盟等拒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繼續堅持對華反傾銷“替代國”。
入世20年來,中國成長為全球最大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并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貿易增長的同時,脫貧人口也在迅速增加。中國讓數億人走出貧困,這是歷史上取得的最引人注目的發展成果。過去20年,中國用行動告訴世界,成為開放型經濟體可能帶來怎樣巨大的發展和繁榮。中國不僅實現了自身經濟、貿易體量的雙增長,也成為全球經濟穩定的“壓艙石”。
探究1:日本、美國、歐盟等拒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繼續堅持對華反傾銷“替代國”做法,違背了世貿組織的哪些原則?
探究2:20年來,“入世”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名師點撥
貿易保護主義的表現及應對措施
貿易保護主義有多種表現:如反傾銷、反補貼,懲罰性關稅和貿易壁壘、技術壁壘、勞工標準等。
應對的措施主要有: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加快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加強對國際貿易規則的運用等。
【對點訓練】
【訓練1】 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經濟取得了巨大成就,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平均在一成左右。這表明(  )
①經濟全球化是把“雙刃劍” ②中國是經濟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 ③中國需要世貿組織,世貿組織也需要中國?、芪覈慕洕\行與世界經濟的發展存在互補性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議題二 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材料一 2100多年前,張騫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一條橫貫東西、連接歐亞的“古絲綢之路”。如今,一條新“絲綢之路經濟帶”正在重新崛起。中亞地區與我國西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接壤,石油、天然氣等自然資源十分豐富,但其地處內陸、交通不便、科技落后、資本短缺、工業不發達。對中國來說,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對能源資源的需求不斷增加,同時也需要擴大對外經濟技術合作。因此,這種雙方合作的互補優勢和利益的高度契合,使中國與中亞諸國存在廣闊的合作前景。
材料二 中國是貿易大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承接國際產業轉移已經不能滿足經濟發展的需要,自貿區的建立將創造新的要素轉移和資源配置模式,開放的尺度也將更大,能夠釋放新的政策紅利,創造新的增長極。從這個角度看,上海自貿區的正式獲批標志著中國改革開放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意義不亞于深圳經濟特區和上海浦東新區的成立。
探究1:依據材料一,運用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的知識,說明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推動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戰略價值。
探究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經濟生活知識,談談面對上海自貿區的啟動,我們應該如何進一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
名師點撥
“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戰略
“引進來” “走出去”
含義 利用國外的資金、技術、人才及先進管理經驗,加快現代化建設進程 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與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
原因 彌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資金不足、技術相對落后等缺陷 對外開放發展到雙向互動的新階段,需要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
要求 提高利用外資綜合優勢和總體效益,推動引資、引技、引智有機結合 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強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國公司
聯系 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是我國全面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的基本戰略,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有機組成部分
【對點訓練】
【訓練2】 根據下圖信息,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高
B.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獲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
C.我國對外開放中“走出去”的規模不斷擴大
D.我國形成了全方位、寬領域、多層次的對外開放格局
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
信息提取 連線 信息解讀
  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150多個國家、90多個國際組織參會。這是各方加強國際合作、對接彼此發展戰略的重要合作平臺。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①。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創新對外投資方式,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②,推進貿易強國建設。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③,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 信息① (1) (1)放寬市場準入,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2)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 (3)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
信息② (2)
信息③ (3)
【創新演練】
1.2019年4月25日至27日,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在京舉行,150多個國家、90多個國際組織參會。會議再次確認了共商、共建、共享核心理念,這次盛會的成功舉辦得益于(  )
①經濟全球化使各國之間的經濟聯系更為緊密?、趧撔隆f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共識 ③中國的全球經濟治理觀念得到世界各國認同?、馨l展戰略對接和合作,有利于實現互利共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實施這一舉措(  )
①是順應全球經貿發展新趨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要求?、谑侵鲃討獙洕蚧?,主導世界市場的體現?、塾欣跇嫿ǜ母镩_放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苁俏覈e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左右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體現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下圖是近年來出現的國外種植返銷國內模式,對這一模式認識正確的是(  )
①參與經濟全球化就能夠推動經濟發展?、诮洕l展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蹖ν忾_放必須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④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實現共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近年來,美式貿易保護主義又開始回潮。美式貿易保護主義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  )
A.非歧視原則 B.市場準入原則
C.互惠原則 D.貿易政策法規透明原則
3.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據此,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
A.我國目前已經形成了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
B.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必須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
C.對外開放是提高自力更生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D.經濟全球化表現為貿易便利化和投資自由化
4.近年來,中國高鐵在全球市場接連斬獲訂單,在海外迅速掀起了“高鐵熱”,中國高鐵技術已經成為國際新形象和新“名片”。雅萬高鐵、中老鐵路已經開工建設,中泰鐵路、匈塞鐵路塞爾維亞段正式啟動,俄羅斯莫斯科-喀山高鐵、美國西部快線等項目正在加快推進。這表明(  )
①我國進一步轉變對外貿易發展方式,更加注重引資、引智、引技相結合?、诟哞F“出?!笔俏覈鴮嵤耙M來”和“走出去”戰略相結合的新舉措?、畚覈M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優化外貿結構?、芪覈プ∪蚧臋C遇,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海爾集團為推動全球化品牌戰略,通過自主創新實現“防電墻”和“雙動力”技術來申請國際IEC標準。他們在美國、日本、巴基斯坦等30多個國家建立本土化的設計中心、制造基地和貿易公司,重點發展科技、工業、貿易、金融四大支柱產業。對海爾集團推進國際化戰略的認識不正確的是(  )
A.堅持了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則
B.堅持了市場多元化戰略,拓展了活動空間
C.以自主創新形成全球化品牌
D.堅持了“引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
課時2 積極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自主學習·新知全解
【學新知】
一、1.最大 多邊談判 貿易摩擦 沖突 2.透明度 公平競爭 非歧視 最惠國 國民 3.開放型 產業結構 4.穩定 開放型
二、1.綜合國力 2.(1)一帶一路 共商共建共享 (2)優化結構 拓展深度 提高效益 開放型 出口競爭 (3)市場準入 合法
【練疑難】
1.提示:(1)× (2)× (3)× (4)× (5)×
2.提示:
3.提示:“走出去”是指通過到境外投資辦廠、對外承包工程、勞務輸出等各種形式,與其他國家進行經濟技術合作。出口是對外貿易的一個方面,是對外商品輸出,因而不是“走出去”的表現。
課堂互動·議題探究
議題一
答案:探究1:違背了非歧視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公平競爭原則。
探究2: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贏得了良好的國際環境,促進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和健全,推動了開放型經濟水平的提高,帶動了國內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創造了大量的就業機會,提高了人民群眾的收入與生活水平,極大地增強了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
【訓練1】 解析:材料強調中國“入世”以來取得了巨大成就,說明中國需要世貿組織,世貿組織也需要中國,中國經濟與世界經濟具有互補性,③④正確;①不符合題干主旨,②觀點錯誤。
答案:B
議題二
答案:探究1:①有利于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②有利于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③有利于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探究2:①要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②要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拓展對外貿易,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推進貿易強國建設。
③要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④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
【訓練2】 解析:本題主要考查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的相關知識。從圖中可以看出,我國出口商品總額有較大幅度增長,出口商品中工業制品比重增加,出口商品結構優化,這說明我國開放型經濟水平顯著提高,A正確切題;B、D與材料信息反映的主旨不符;材料中也并未反映我國對外開放中“走出去”的規模不斷擴大,故C不選。
答案:A
熱點追蹤·素養提升
 答案:信息①——(3) 信息②——(2) 信息③——(1)
【創新演練】
1.解析:②項五個理念是我國經濟發展新理念,不是世界各國的共識;③項“世界各國認同”不符合實際,太絕對。
答案:C
2.解析:堅持開放發展,是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趨勢,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要求,有利于構建改革開放新平臺,拓展經濟增長新空間,①③符合題意;“主導世界市場”“左右國際經濟‘游戲規則’”的說法錯誤,②④排除。
答案:A
隨堂檢測·課時達標
1.解析:①表述過于絕對,參與經濟全球化能夠對經濟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③與圖中表述的信息不符,排除;圖中通過近年來出現的國外種植返銷國內模式的描述可以看出經濟發展必須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充分發揮我國的比較優勢,實現共贏,故②④正確,入選。
答案:C
2.解析:本題考查的是世界貿易組織的基本原則。貿易保護主義違背了世界貿易組織的非歧視原則。
答案:A
3.解析:本題考查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經濟全球化形勢下必須完善開放型經濟體系,B符合題意;我國正在形成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A錯誤;自力更生是前提和基礎,C錯誤;經濟全球化表現為生產全球化、貿易全球化、資本全球化,D錯誤。
答案:B
4.解析:中國高鐵在全球市場接連斬獲訂單,在海外迅速掀起了“高鐵熱”,說明我國抓住全球化的機遇,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的水平,利用好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優化外貿結構,③④說法符合題意,高鐵“出?!笔俏覈鴮嵤白叱鋈ァ睉鹇?,②說法錯誤,①不符合題意。
答案:C
5.解析:材料主要強調的是海爾集團實施“走出去”戰略,沒有涉及“引進來”,D項不符合材料內容。
答案:D
- 11 -單元總結提升(四)
體 系 構 建
1.一個理念:新發展理念。
2.兩種手段:市場調節與宏觀調控。
3.三項措施:發展實體經濟、鄉村振興、區域協調發展。
4.四項要求: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四項舉措。
5.五個內涵: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
核 心 整 合
1.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
(1)原因
①調節機制:通過價格、供求、競爭的變化調整生產經營活動,改進技術和管理。
②優點:市場能夠通過價格漲落比較及時、準確、靈敏地反映供求關系變化,傳遞供求信息,實現資源配置;市場在競爭中推動科學技術和經營管理的進步,促進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線索:市場配置資源—優缺點—宏觀調控—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2)如何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①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場秩序,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現代市場體系。
②在發揮市場作用的基礎上,進行科學的宏觀調控,主要以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調節,輔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
③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促進經濟體制改革,減少和取消制約市場作用發揮的制度障礙。
④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統籌國內和國外兩個市場,優化兩個市場結構,促使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接軌。
2.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1)是什么(內涵)
包括創新引領、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體現效率、促進公平的收入分配體系,彰顯優勢、協調聯動的城鄉區域發展體系,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開放體系,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的經濟體系。
(2)為什么(地位、重要性):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我國發展的戰略目標。
線索:經濟發展進入新時代—新發展理念—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3)怎樣做(措施、要求)
①大力發展實體經濟,筑牢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堅實基礎。要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營造腳踏實地、勤勞勇敢、實業致富的發展環境和社會氛圍,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始終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③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加快發展,強化舉措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深化改革加快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揮優勢推動中部地區崛起,創新引領率先實現東部地區優先發展,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
3.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積極參與經濟全球化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
①消費者(勞動者):豐富消費市場,提高消費水平,有利于帶動國內經濟發展,促進就業。
②企業:引導企業調節產品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企業科技進步和管理創新;優化出口產品結構,培育自主品牌;學會運用世貿組織規則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彌補資金和技術的不足。
③國民經濟發展:經濟全球化發展有利于提高我國對外開放水平,優化出口、投資和消費的比重,推動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有利于引進資金、技術和先進管理經驗,彌補我國資源不足,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有利于擴大外需,拉動出口,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
線索:經濟全球化表現、影響—對外開放的新階段—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2)中國與全球化:
①我國是經濟全球化的受益者,更是貢獻者:為全球經濟穩定和增長提供了持續強大的推動,使全球經濟發展更加平衡,增長更加包容,為開放型世界經濟發展提供了重要動力。
②對策:我國將繼續深入參與經濟全球化進程,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等、共贏的方向發展。
(3)怎樣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①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堅持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則,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形成陸海內外聯動、東西雙向互濟的開放格局。
②加快轉變對外經濟發展方式,推動開放朝著優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著力培育開放型經濟發展新優勢。形成以技術、品牌、質量、服務為核心的出口競爭新優勢。
③實行高水平的貿易和投資自由便利化政策,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創新對外投資方式,促進國際產能合作,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④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主動參與和推動經濟全球化進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同各國人民同心協力,打造國際合作新平臺,增添共同發展新動能,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⑤要有經濟安全的防范意識,有應對別國反傾銷和反別國傾銷的策略。
解 題 指 導
【典例】 國際產能合作①是指兩個經濟體之間進行產能供求跨國或者跨地區配置的聯合行動。2015年底,中國已與“一帶一路”沿線20余個國家簽訂了產能合作協議。開展跨國產能合作的中國產業,既有以輕工、家電為主的傳統優勢產業②,以鋼鐵、平板玻璃為主的富余產能③優勢產業,又有以通信設備、軌道交通為主的裝備制造優勢產業②,同時還帶動了通訊等優勢行業的相關技術和標準“走出去”④。
埃及是“一帶一路”沿線的重要國家,中埃國際產能合作取得了積極成果。截至2015年底,中埃蘇伊士經貿合作區第一期吸引了68家企業入駐,初步形成了石油裝備、高低壓電器、紡織服裝、新型建材、機械制造等產業園區⑤。合作區吸引投資近10億美元⑥,年銷售額約1.5億美元,年納稅約2億埃鎊⑦,為當地創造了2 000多個工作崗位⑧。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并結合材料,說明推動“一帶一路”國際產能合作對沿線國家和中國是雙贏的選擇。
【技巧導引】 解答本題要先找好切入點和落腳點。本題的知識切入點是經濟生活的有關知識,知識范圍比較宏觀;信息的切入點是材料中反映的現象及蘊含的經濟道理;落腳點是雙贏,既有利于沿線國家,也有利于中國。該題的整體思路要求是我們運用知識分析材料信息,得出的論證觀點最終都能說明雙贏。具體思路如下:
規范作答:① 
 
② 
 
【答題模板】
“體現、分析、說明類”主觀題答題模板
(略,詳見單元總結提升一“解題指導”)
高 考 體 驗
1.近三年來,某國財政赤字率和通貨膨脹率的變化如下表所示。
   年份 指標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財政赤字率 3% 4.2% 6.7%
通貨膨脹率 5% 7.5% 13%
為了應對這種局面,該國可采取的政策措施是(  )
①降低企業所得稅稅率?、谘胄性谑袌錾铣鍪蹅?br/>③降低存款準備金率  ④壓縮政府開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某地政府逐步將市政道路、地下管網、污水和垃圾處理、土壤和水土修復等公益類項目和非運營類項目向社會開放,允許企業參股投資和經營。這一做法的目的在于(  )
①發揮不同所有制經濟的優勢 ②提高公益類項目的運營效率 
③讓市場決定公共資源的配置?、苤鸩浇匈Y本退出機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圖a和圖b分別反映1995年和2014年亞太區主要國家的貿易依存網絡。箭頭“甲→乙”表示乙國為甲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圖a到圖b的變化說明(  )
①中國逐步成為亞太地區的貿易中心?、趤喼迏^域內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廴毡九c亞太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聯系增強 ④國際貿易從多邊貿易為主向雙邊貿易為主轉變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某國2013~2017年對外貿易差額變化如圖所示。
下列措施中,有助于該國平衡總體貿易收支的是(  )
①降低進口關稅,擴大成套設備進口  ②制定配套政策,引進國外高新技術 
③完善產業體系,減少關鍵零部件進口?、軆灮糜苇h境,大力吸引海外游客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2016年,我國境內投資者對全球164個國家和地區進行了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實現投資11 299.2億人民幣元,居世界第二位,近10年平均增幅超過25%。中國對外投資蓬勃發展的積極意義在于(  )
①減少中國外匯儲備規模,降低匯率風險?、诖龠M投資對象國的就業增長和經濟發展?、弁七M經濟全球化和資本市場一體化發展?、軐崿F中國企業“走出去”,提高國際化經營能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8年4月,在博鰲亞洲論壇年會上,中國人民銀行宣布了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12大舉措,包括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的業務范圍等。擴大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意味著(  )
①金融市場結構將發生變化,系統性金融風險降低?、诮鹑诋a品將更加豐富,市場主體有更多選擇 ③金融機構的成本將降低,金融資產的收益率提高?、軐⑿纬尚碌母偁幐窬?,促進中國金融業改革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單元總結提升(四)
解題指導
【典例】 【答案】 對沿線國家:能擴大產品供給;增加稅收;擴大就業,增加居民收入;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相關產業的技術水平。
對中國:擴大產品銷售市場;化解過剩產能;促進我國優勢行業和相關技術、標準“走出去”,參與國際競爭;提高我國企業在國際分工中的地位,增強企業競爭力。
高考體驗
1.解析:由表中數據可知,某國財政赤字率和通貨膨脹率不斷上升→要采取緊縮性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緊縮性財政政策→政府要減支增稅→①不選④符合;穩健的貨幣政策→減少市場上貨幣的流通量→③不選②符合;→②④符合①③排除;→答案為D。
答案:D
2.解析:政府將公益類項目和非運營類項目向社會開放,允許企業參股投資和經營,這有利于打破壟斷,發揮公有制與非公有制經濟各自的優勢,提高此類項目的運營效率,①②符合題意;有些公共資源的配置市場不能發揮作用,③表述絕對;國有資本要在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占有支配地位方能保證經濟發展的社會主義方向,④錯誤。
答案:A
3.解析:從a圖看,亞太地區的貿易依存網絡原來是以美國為主,而b圖則表明現在亞太各國以中國為最大貿易伙伴,貿易網絡以中國為主,這說明中國逐步成為亞太地區的貿易中心,①正確;亞太地區國際貿易原來是以依存美國為主,現在變為以依存中國為主,這說明亞洲區域內貿易在全球貿易中的作用日益突出,②正確;圖表中日本從與澳大利亞和美國為主要貿易伙伴變為了與中國為主要貿易伙伴,這不能說明日本與亞太國家之間的相互依賴相互聯系增強,③不選;圖表中主要體現了多邊貿易,而未體現從多邊貿易為主向雙邊貿易為主轉變,④不選。
答案:A
4.解析:貿易差額是指出口總值與進口總值之間的差額。從圖中可以看出,某國2013~2017年的貨物貿易差額和總體貿易差額逐漸變小,服務貿易差額為負數。因此,要平衡該國總體貿易收支,應增加貨物貿易進口、服務貿易進口,總體上增加貿易進口。①有利于增加貨物貿易進口,②有利于增加技術貿易進口,二者都有助于該國平衡總體貿易收支,都入選;減少關鍵零部件進口會加大貨物貿易順差,不利于促進該國平衡總體貿易收支,排除③;優化旅游環境、大力吸引海外游客會增加國際收入,不利于平衡該國總體貿易收支,排除④。
答案:A
5.解析:對外投資是“走出去”的具體形式,對我國而言,對外投資的發展有利于提高企業國際化經營水平,對投資對象國來說,會增加就業機會,促進經濟增長,②④正確;對外投資與外匯儲備規模、匯率風險無關,①不選;③錯在“一體化”。
答案:C
6.解析:本題考查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的相關知識。取消銀行和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大幅度擴大外資銀行的業務范圍等,意味著金融產品將更加豐富,市場主體有更多選擇,②正確;擴大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將會加大金融業的競爭,中國金融業面臨外資銀行的沖擊,要進行改革,以提高競爭力,④正確;擴大中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金融市場結構將發生變化,但系統性金融風險可能不會降低,反而會升高,①說法錯誤;題干沒有涉及金融機構的成本和金融資產的收益率,③不符合題意。
答案:D
- 7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海林市| 余干县| 洪泽县| 南汇区| 浠水县| 常熟市| 尖扎县| 乐清市| 连城县| 玉树县| 双辽市| 铁力市| 上饶县| 江门市| 萨嘎县| 保亭| 新昌县| 肥西县| 承德市| 富锦市| 鲜城| 白朗县| 九江市| 渭源县| 林州市| 保德县| 柳江县| 江华| 福清市| 遵义县| 杭州市| 文山县| 千阳县| 农安县| 临颍县| 湖南省| 惠安县| 尼勒克县| 宁强县| 邵阳县| 凌海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