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歷社九下5.4.2《動蕩的中東》同步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歷社九下5.4.2《動蕩的中東》同步試卷

資源簡介

歷社九下5.4.2《動蕩的中東》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2020九上·婺城期中)中東戰爭是指(  )
A.以色列和美國之間的戰爭
B.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戰爭
C.阿拉伯國家與美國之間的戰爭
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戰爭
2.余杭區某中學九年級學生組成的歷史興趣小組正在進行以“動蕩的中東”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請問下列哪一事件不屬于這一主題(  )
A.朝鮮戰爭 B.巴以分治 C.以色列建國 D.中東戰爭
3.《和平之歌》是一首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傳唱的以色列歌曲。拉賓遇刺時口袋罩面裝著這首歌的歌涮。歌詞充滿了對 中失去生命的人們的眷戀與同情,洋溢著對和平的憧憬與向往。(  )
A.核戰爭威脅 B.巴以沖突 C.朝鮮戰爭 D.科索沃戰爭
4.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中東地區始終動蕩不安。下列說法不符合事實的是(  )
A.巴以沖突可以通過談判等和平手段來解決
B.大國插手有助于消除雙方矛盾
C.宗教信仰不同是雙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D.巴勒斯坦問題源于聯合國“分治”決議的不公平
5.中東地區是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東戰爭及巴以沖突,不僅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而且對地區和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導致中東地區局勢復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爭奪
②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爭端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6.“中東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戰爭,下列表格反映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雙方兵力對比情況。從該表中所獲得的正確信息是(  )
A.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以色列兵力占據優勢
B.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初期以色列取得了勝利
C.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兵力占據優勢
D.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
7.中東問題是當今世界的熱點之一。下圖是漫畫“中東亂局”圖,導致這種亂局出現的主要因素有(  )
①經濟貧困 ②宗教問題 ③大國介入 ④領土問題 ⑤民族問題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8.中東問題的關鍵是哪兩方之間的沖突(  )
A.美國與巴基斯坦 B.以色列與巴基斯坦
C.以色列和美國 D.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9.下列關于中東地區飽經戰火,至今動蕩不寧的原因,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豐富,是各時代列強必爭之地
B.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彼此的裂痕
C.印巴沖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
D.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加劇了沖突
10.二戰結束以來,中東地區長期動蕩不安、沖突不斷。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外部因素是(  )
A.民族矛盾 B.領土爭端 C.教派沖突 D.大國干涉
二、材料分析題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東地圖》
材料二:《中東的河流》
材料三:1947年,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0個是伊斯蘭國家)、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決議規定:英國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并撤出其軍隊;2個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可這兒203平分公里,約占當時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分公里,約占巴勒斯坦總面積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采管理。
(1)根據材料一,列舉幾個曾統治過中東的大帝國。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中東地區的自然環境。并說出一種蘊藏在這一地區的資源。該資源主要運往哪些國家或者地區?其中哪一條運河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潑運河的主權現在掌握在哪一國家的手中?
(3)結合材料三說說這個決議的內容有沒有完全實現,并說明理由。為解決決議中的問題哪些人物做出了重要貢獻?
(4)結合所知,指出中東地區沖突不斷的原因有哪些。
12.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片內容為《巴勒斯坦難民營的生態》圖片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后,同學們開展了“核能發展”的主題討論,請你參與。
(1)巴以沖突中,雙方的極端勢力用以牙還牙,以暴對暴的方法對抗,并向下一代灌輸民族復仇主義思想。如何有效推進中東和平進程,盡快實現中東和平?
(2)面對是否繼續發展核能產業,同學們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應繼續發展,另一種認為應停止發展。你支持哪一種觀點并說出你的理由。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中東戰爭,或稱阿以戰爭、以阿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戰爭史稱“中東戰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東戰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2.【答案】A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1948年,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國家。中東地區始終動蕩不定,其中巴以沖突成為中東問題的關鍵。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朝鮮在亞洲東部,不屬于中東。
A項朝鮮戰爭不屬于“動蕩的中東”這一主題,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屬于“動蕩的中東”這一主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東的相關史實。知道中東的概念是解題的關鍵。
3.【答案】B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和平之歌》歌詞充滿了對巴以沖突中失去生命的人們的眷念與同情,洋溢著對和平的憧憬與向往。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巴以沖突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以沖突。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答案】B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不符合巴以地區局勢的”,結合所學知識:由于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豐富,一些大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長期介入中東地區問題,使問題更加復雜。
ACD三項說法符合事實,不符合題意;
B項大國插手有助于消除雙方矛盾說法不符合事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東問題的知識點,應把握中東問題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要熟記中東問題的有關內容。
5.【答案】D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本題可以用排除法來做,②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爭端是亞洲領土上的沖突,不是中東地區。中東地區的矛盾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矛盾,涉及歷史、宗教、種族等因素,再加上列強的介入,使中東問題更加復雜。
故答案為:D。
【點評】此題的重難點是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識記。易錯點是對基礎知識理解記憶不準確,對中東地區范圍理解不準確,造成回答錯誤。解題技巧是平時多注意留意基礎知識易混易錯點。
6.【答案】C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可知,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以色列兵力不及阿拉伯國家,所以A項表述錯誤,A不符合題意;從表格內容沒有涉及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初期以色列取得了勝利,所以B項錯誤,B不符合題意;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兵力占據優勢表述正確,C符合題意;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表格內容中沒有涉及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所以D項錯誤,D不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二戰后的中東局勢問題,需要學生對此進行掌握中東的局勢,歷來都比較緊張,沖突不斷。
7.【答案】B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中東地區矛盾錯綜復雜的原因有大國爭奪,由于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及石油資源豐富,列強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在該地區長期爭角逐使矛盾更加復雜;其它因素:歷史(幾十年中陸續形成的領土爭端)、宗教(不同信仰)、種族(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等因素;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三教圣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耶路撒冷的主權和歸屬問題等;但不包括經濟貧窮。
B項②③④⑤是導致漫畫“中東亂局”出現的主要因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漫畫“中東亂局”圖為切入點,考查中東問題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中東問題的由來和錯綜復雜的矛盾因素。
8.【答案】D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一戰后,獲得巴勒斯坦地區“委任統治權”的英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大批流亡的猶太人遷往巴勒斯坦;二戰后,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圍繞巴勒斯坦主權問題,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銳。中東問題的關鍵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沖突。故選D。
【點評】本題以中東問題的關鍵為切入點,考查巴以沖突的相關知識。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中東問題的原因和影響。
9.【答案】C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可以得知,中東地區成為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列強必爭之地的主要原因有:地理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十分豐富;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加劇了沖突;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彼此的裂痕;阿以沖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中東地區至今動蕩不寧的原因。
10.【答案】D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A.民族矛盾──內部因素。B.領土爭端──內部因素。C.教派沖突──內部因素。D.大國干涉──外部因素。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考生對中東地區長期動蕩不安的原因的理解。
11.【答案】(1)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2)自然環境: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石油。美國、歐洲、日本等。蘇伊士運河。埃及。
(3)沒有。以色列建國后,阿拉伯國家遲遲沒有建立起來。阿拉法特、拉賓。
(4)地理位置有著重要的戰略性;石油資源和水資源的爭奪;大國的霸權干涉;歷史、宗教、民族等因素的影響;巴勒斯坦問題是最大的問題等。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1)歷史上崛起于中東及外來征服中東的帝國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
(2)中東地區的地形以高原為主,由于氣候干燥, 降水少,河流稀少,雖然海岸線長,但是沙漠氣候分布。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豐富,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東的石油運往西歐、美國,主要是通過蘇伊士運河或者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埃及建國后,蘇伊士運河仍舊掌握在英法手中,到了50年代末,埃及強行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招致英法和以色列的報復,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雖然英法和以色列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迫于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最終還是放棄了蘇伊士運河的管轄權,埃及終于把這個對自己極具政治和經濟價值的世界級地緣樞紐收入囊中。
(3)阿拉伯人撕毀聯合國決議,悍然入侵以色列,以色列建國后,阿拉伯國家遲遲沒有建立起來。巴勒斯坦國總統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拉賓1993年首次正式會談,實現了歷史性握手,掀開了中東和平進程新的一頁。
(4)中東地區沖突不斷的重要因素是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紛爭、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
故答案為:(1)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2)自然環境: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石油。美國、歐洲、日本等。蘇伊士運河。埃及。
(3)沒有。以色列建國后,阿拉伯國家遲遲沒有建立起來。阿拉法特、拉賓。
(4)地理位置有著重要的戰略性;石油資源和水資源的爭奪;大國的霸權干涉;歷史、宗教、民族等因素的影響;巴勒斯坦問題是最大的問題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注重考查知識的綜合性、探究性和應用能力。通過地圖、文字資料為載體,綜合地理、歷史、時政等方面的知識整合成一道探究題,主要為了樹立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從地圖、文字資料中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提升學生將已學的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
12.【答案】(1)雙方都做出讓步,坐下來談;以一種寬容之心,去解決現實問題。
(2)第一種:繼續發展。因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潛力大;堅持安全、創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強國際合作和環境保護。第二種:停止發展。因為這種產業危險性非常大,可能會造成核災難;發展其他新能源進行替代;很難規避自然災害對核電的破壞。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1)據圖片和所有知,要推進中東和平進程,盡快實現中東和平,雙方都做出讓步,坐下來談;以一種寬容之心,去解決現實問題。(2)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第一種:繼續發展。因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潛力大;堅持安全、創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強國際合作和環境保護。第二種:停止發展。因為這種產業危險性非常大,可能會造成核災難;發展其他新能源進行替代;很難規避自然災害對核電的破壞。
故答案為:(1)雙方都做出讓步,坐下來談;以一種寬容之心,去解決現實問題。(2)第一種:繼續發展。因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潛力大;堅持安全、創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強國際合作和環境保護。第二種:停止發展。因為這種產業危險性非常大,可能會造成核災難;發展其他新能源進行替代;很難規避自然災害對核電的破壞。
【點評】本題考查中東地區的相關知識。
1 / 1歷社九下5.4.2《動蕩的中東》同步試卷
一、單選題
1.(2020九上·婺城期中)中東戰爭是指(  )
A.以色列和美國之間的戰爭
B.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戰爭
C.阿拉伯國家與美國之間的戰爭
D.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戰爭
【答案】B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中東戰爭,或稱阿以戰爭、以阿戰爭,是指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所進行的5次大規模戰爭。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以色列和阿拉伯國家之間的戰爭史稱“中東戰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東戰爭。要求識記基礎史實。
2.余杭區某中學九年級學生組成的歷史興趣小組正在進行以“動蕩的中東”為主題的研究性學習,請問下列哪一事件不屬于這一主題(  )
A.朝鮮戰爭 B.巴以分治 C.以色列建國 D.中東戰爭
【答案】A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1948年,猶太人建立了以色列國家。中東地區始終動蕩不定,其中巴以沖突成為中東問題的關鍵。以色列與埃及、敘利亞等周圍阿拉伯國家進行了5次大規模的中東戰爭。朝鮮在亞洲東部,不屬于中東。
A項朝鮮戰爭不屬于“動蕩的中東”這一主題,符合題意;
BCD三項都屬于“動蕩的中東”這一主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東的相關史實。知道中東的概念是解題的關鍵。
3.《和平之歌》是一首從20世紀60年代末期開始傳唱的以色列歌曲。拉賓遇刺時口袋罩面裝著這首歌的歌涮。歌詞充滿了對 中失去生命的人們的眷戀與同情,洋溢著對和平的憧憬與向往。(  )
A.核戰爭威脅 B.巴以沖突 C.朝鮮戰爭 D.科索沃戰爭
【答案】B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和平之歌》歌詞充滿了對巴以沖突中失去生命的人們的眷念與同情,洋溢著對和平的憧憬與向往。
A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
B項巴以沖突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巴以沖突。解題的關鍵是掌握基礎知識。
4.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中東地區始終動蕩不安。下列說法不符合事實的是(  )
A.巴以沖突可以通過談判等和平手段來解決
B.大國插手有助于消除雙方矛盾
C.宗教信仰不同是雙方矛盾的主要原因之一
D.巴勒斯坦問題源于聯合國“分治”決議的不公平
【答案】B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依據題干信息“不符合巴以地區局勢的”,結合所學知識:由于中東地區的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豐富,一些大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長期介入中東地區問題,使問題更加復雜。
ACD三項說法符合事實,不符合題意;
B項大國插手有助于消除雙方矛盾說法不符合事實,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較小,考查中東問題的知識點,應把握中東問題的有關知識。解答本題要熟記中東問題的有關內容。
5.中東地區是歐亞非三洲的交通要沖,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中東戰爭及巴以沖突,不僅嚴重影響了該地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進程,而且對地區和世界和平構成嚴重威脅。導致中東地區局勢復雜的主要原因是(  )
①大國在中東地區的利益爭奪
②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爭端
③宗教矛盾
④民族矛盾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D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本題可以用排除法來做,②印度與巴基斯坦的領土爭端是亞洲領土上的沖突,不是中東地區。中東地區的矛盾是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之間的矛盾,涉及歷史、宗教、種族等因素,再加上列強的介入,使中東問題更加復雜。
故答案為:D。
【點評】此題的重難點是對基礎知識的理解識記。易錯點是對基礎知識理解記憶不準確,對中東地區范圍理解不準確,造成回答錯誤。解題技巧是平時多注意留意基礎知識易混易錯點。
6.“中東戰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持續時間最長的大規模戰爭,下列表格反映了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雙方兵力對比情況。從該表中所獲得的正確信息是(  )
A.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以色列兵力占據優勢
B.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初期以色列取得了勝利
C.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兵力占據優勢
D.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
【答案】C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根據表格內容分析可知,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以色列兵力不及阿拉伯國家,所以A項表述錯誤,A不符合題意;從表格內容沒有涉及第一次中東戰爭的初期以色列取得了勝利,所以B項錯誤,B不符合題意;第一次中東戰爭初期阿拉伯兵力占據優勢表述正確,C符合題意;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表格內容中沒有涉及第一次中東戰爭以阿拉伯國家的勝利結束,所以D項錯誤,D不符合題意。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二戰后的中東局勢問題,需要學生對此進行掌握中東的局勢,歷來都比較緊張,沖突不斷。
7.中東問題是當今世界的熱點之一。下圖是漫畫“中東亂局”圖,導致這種亂局出現的主要因素有(  )
①經濟貧困 ②宗教問題 ③大國介入 ④領土問題 ⑤民族問題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答案】B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中東地區矛盾錯綜復雜的原因有大國爭奪,由于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及石油資源豐富,列強從自己的利益出發,在該地區長期爭角逐使矛盾更加復雜;其它因素:歷史(幾十年中陸續形成的領土爭端)、宗教(不同信仰)、種族(阿拉伯民族和猶太民族)等因素;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三教圣城(猶太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耶路撒冷的主權和歸屬問題等;但不包括經濟貧窮。
B項②③④⑤是導致漫畫“中東亂局”出現的主要因素,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漫畫“中東亂局”圖為切入點,考查中東問題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基礎知識的識記能力,需要準確識記中東問題的由來和錯綜復雜的矛盾因素。
8.中東問題的關鍵是哪兩方之間的沖突(  )
A.美國與巴基斯坦 B.以色列與巴基斯坦
C.以色列和美國 D.以色列與巴勒斯坦
【答案】D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一戰后,獲得巴勒斯坦地區“委任統治權”的英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運動,大批流亡的猶太人遷往巴勒斯坦;二戰后,聯合國大會通過了巴勒斯坦地區“分治”、建立一個猶太國家和一個阿拉伯國家的決議。1948年猶太人國家以色列建立,圍繞巴勒斯坦主權問題,中東地區的阿拉伯民族和以色列民族矛盾尖銳。中東問題的關鍵是以色列與巴勒斯坦的沖突。故選D。
【點評】本題以中東問題的關鍵為切入點,考查巴以沖突的相關知識。本題主要考查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掌握中東問題的原因和影響。
9.下列關于中東地區飽經戰火,至今動蕩不寧的原因,表述錯誤的一項是(  )
A.地理位置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豐富,是各時代列強必爭之地
B.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彼此的裂痕
C.印巴沖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
D.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加劇了沖突
【答案】C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根據所學歷史知識可以得知,中東地區成為各個歷史時期世界列強必爭之地的主要原因有:地理和戰略位置極為重要、石油資源十分豐富;對珍貴水資源的爭奪加劇了沖突;宗教信仰的不同加深了彼此的裂痕;阿以沖突是中東問題的關鍵。故選C。
【點評】本題考查中東地區至今動蕩不寧的原因。
10.二戰結束以來,中東地區長期動蕩不安、沖突不斷。導致這一局面出現的外部因素是(  )
A.民族矛盾 B.領土爭端 C.教派沖突 D.大國干涉
【答案】D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A.民族矛盾──內部因素。B.領土爭端──內部因素。C.教派沖突──內部因素。D.大國干涉──外部因素。故選D。
【點評】本題考查考生對中東地區長期動蕩不安的原因的理解。
二、材料分析題
11.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中東地圖》
材料二:《中東的河流》
材料三:1947年,聯合國大會以33票贊成、13票反對(其中10個是伊斯蘭國家)、10票棄權的結果,表決通過了巴勒斯坦分治的決議。決議規定:英國于1948年8月1日之前結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統治,并撤出其軍隊;2個月后,在巴勒斯坦的土地上建立兩個國家.即阿拉伯國和猶太國。根據分治決議的藍圖,阿拉伯國國土可這兒203平分公里,約占當時巴勒斯坦總面積的43%,人口中阿拉伯人為72.5萬人,猶太人為1萬人;猶太國國土為14942平分公里,約占巴勒斯坦總面積57%,人口中阿拉伯人為49.7萬人,猶太人為59.8萬人。決議還規定:成立耶路撒冷市國際特別政權.由聯合國采管理。
(1)根據材料一,列舉幾個曾統治過中東的大帝國。
(2)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說說中東地區的自然環境。并說出一種蘊藏在這一地區的資源。該資源主要運往哪些國家或者地區?其中哪一條運河在其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潑運河的主權現在掌握在哪一國家的手中?
(3)結合材料三說說這個決議的內容有沒有完全實現,并說明理由。為解決決議中的問題哪些人物做出了重要貢獻?
(4)結合所知,指出中東地區沖突不斷的原因有哪些。
【答案】(1)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2)自然環境: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石油。美國、歐洲、日本等。蘇伊士運河。埃及。
(3)沒有。以色列建國后,阿拉伯國家遲遲沒有建立起來。阿拉法特、拉賓。
(4)地理位置有著重要的戰略性;石油資源和水資源的爭奪;大國的霸權干涉;歷史、宗教、民族等因素的影響;巴勒斯坦問題是最大的問題等。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1)歷史上崛起于中東及外來征服中東的帝國有波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阿拉伯帝國、奧斯曼帝國等。
(2)中東地區的地形以高原為主,由于氣候干燥, 降水少,河流稀少,雖然海岸線長,但是沙漠氣候分布。中東地區石油資源豐富,油主要分布在波斯灣及其沿岸地區,所產石油絕大部分通過海洋運往西歐、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中東的石油運往西歐、美國,主要是通過蘇伊士運河或者是非洲南端的好望角。埃及建國后,蘇伊士運河仍舊掌握在英法手中,到了50年代末,埃及強行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招致英法和以色列的報復,第二次中東戰爭爆發;在這場戰爭中,雖然英法和以色列取得了軍事上的勝利,但迫于國際社會的強大壓力,最終還是放棄了蘇伊士運河的管轄權,埃及終于把這個對自己極具政治和經濟價值的世界級地緣樞紐收入囊中。
(3)阿拉伯人撕毀聯合國決議,悍然入侵以色列,以色列建國后,阿拉伯國家遲遲沒有建立起來。巴勒斯坦國總統阿拉法特和以色列總理拉賓1993年首次正式會談,實現了歷史性握手,掀開了中東和平進程新的一頁。
(4)中東地區沖突不斷的重要因素是民族矛盾、宗教糾紛、領土紛爭、對石油和水資源的爭奪。
故答案為:(1)羅馬帝國、阿拉伯帝國、亞歷山大帝國。
(2)自然環境:氣候炎熱干燥,降水稀少。石油。美國、歐洲、日本等。蘇伊士運河。埃及。
(3)沒有。以色列建國后,阿拉伯國家遲遲沒有建立起來。阿拉法特、拉賓。
(4)地理位置有著重要的戰略性;石油資源和水資源的爭奪;大國的霸權干涉;歷史、宗教、民族等因素的影響;巴勒斯坦問題是最大的問題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注重考查知識的綜合性、探究性和應用能力。通過地圖、文字資料為載體,綜合地理、歷史、時政等方面的知識整合成一道探究題,主要為了樹立學生多角度的思考問題,培養學生從地圖、文字資料中提煉有效信息的能力,注重提升學生將已學的知識靈活運用的能力。
12.根據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圖片內容為《巴勒斯坦難民營的生態》圖片
材料二:2011年3月11日的日本大地震引發了福島核泄漏。事件發生后,同學們開展了“核能發展”的主題討論,請你參與。
(1)巴以沖突中,雙方的極端勢力用以牙還牙,以暴對暴的方法對抗,并向下一代灌輸民族復仇主義思想。如何有效推進中東和平進程,盡快實現中東和平?
(2)面對是否繼續發展核能產業,同學們中出現了兩種不同的觀點:一種認為應繼續發展,另一種認為應停止發展。你支持哪一種觀點并說出你的理由。
【答案】(1)雙方都做出讓步,坐下來談;以一種寬容之心,去解決現實問題。
(2)第一種:繼續發展。因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潛力大;堅持安全、創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強國際合作和環境保護。第二種:停止發展。因為這種產業危險性非常大,可能會造成核災難;發展其他新能源進行替代;很難規避自然災害對核電的破壞。
【知識點】動蕩的中東地區
【解析】【分析】(1)據圖片和所有知,要推進中東和平進程,盡快實現中東和平,雙方都做出讓步,坐下來談;以一種寬容之心,去解決現實問題。(2)本題是開放性題目,言之有理即可,如第一種:繼續發展。因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潛力大;堅持安全、創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強國際合作和環境保護。第二種:停止發展。因為這種產業危險性非常大,可能會造成核災難;發展其他新能源進行替代;很難規避自然災害對核電的破壞。
故答案為:(1)雙方都做出讓步,坐下來談;以一種寬容之心,去解決現實問題。(2)第一種:繼續發展。因為能源的需求量大,核能是新能源,潛力大;堅持安全、創新、和平利用核能;加強國際合作和環境保護。第二種:停止發展。因為這種產業危險性非常大,可能會造成核災難;發展其他新能源進行替代;很難規避自然災害對核電的破壞。
【點評】本題考查中東地區的相關知識。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革吉县| 淮南市| 乌拉特中旗| 靖州| 洛南县| 新郑市| 乌拉特后旗| 京山县| 射洪县| 南江县| 那坡县| 昭觉县| 陆良县| 建水县| 栾川县| 兖州市| 滦南县| 通城县| 巴彦淖尔市| 汉中市| 澎湖县| 蚌埠市| 防城港市| 巴林左旗| 普格县| 东莞市| 双桥区| 南雄市| 永登县| 清水县| 育儿| 门源| 察雅县| 涡阳县| 江达县| 邮箱| 海淀区| 中超| 哈尔滨市| 扶余县| 玛纳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