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溺水防護》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設計一、主題設想據調查,中國平均每天有近150名少年兒童因意外傷害而失去生命。意外溺水是少年兒童意外傷害的首要死因,10個因意外傷害而死亡的少兒中,有近6個是因為溺水身亡的。溺水身亡,已成為全國中小學生非正常死亡的頭號殺手。正值酷熱的夏季來臨,教育學生加強溺水防護顯得尤為重要。本課以溺水防護為活動主題,引導學生認識、感受因溺水給家庭帶來的傷痛,樹立科學的游泳、嬉水意識,學習防溺水有關知識,懂得自救與互救方法。二、活動目標1、通過活動提高學生的安全意識,養成良好游泳、嬉水習慣,在活動交流和模擬救護等活動中培養學生熱愛生活、珍愛生命以及團結互助、關愛他人的情感。2、通過收集資料,提高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通過模擬演練,掌握緊急自救與互救的方法與技巧,培養敏銳的應變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活動重難點:了解防溺水的有關常識,初步掌握相關的自護自救與互救的知識。三、活動準備1、(教師)青少年溺水身亡圖片報道;2、(師生)收集防溺水相關常識,溺水后相關自救與互救方法技巧。四、活動過程(一)、激情導入1、播放一組有關青少年溺水身亡的報道及圖片視頻,感受溺水身亡給人們、特別是家庭帶來的傷痛。2、生成活動主題通過觀看這些視頻報道,同學們作何感想?———溺水給家庭帶來的損失永遠無法挽回,給親人帶來的傷痛永遠無法彌補。身體發膚,受之父母,他們給了我們生命,我們就要倍加珍惜。那我們該怎樣預防溺水事件的發生呢?(二)、活動交流一同學們分組交流收集的預防溺水的相關知識,教師適當補充。(以下是教師收集的部分常識,供同學們交流參考)1、不要離開家長的視線。我們都還小,對安全少有概念,即使學會了游泳,我們還是要在家長的陪同下,在家長的視線范圍內游泳。這樣,家長才能在察覺到情況不妙時立即采取行動。2、游泳需要經過體格檢查。患有心臟病、高血壓、肺結核、中耳炎、皮膚病、嚴重沙眼等以及各種傳染病的人不宜游泳。 3、慎重選擇游泳場所。不到江河湖海去游泳,這些水域暗流、漩渦、淤泥、亂石和水草較多,不宜作為游泳場所。另外,受到污染和血吸蟲等病流行地區的水域也不宜游泳。 4、下水前要做準備運動。可以跑跑步、做做操,活動開身體,還應用少量冷水沖洗一下軀干和四肢,這樣可以使身體盡快適應水溫,避免出現頭暈、心慌、抽筋現象。 5、飽食或者饑餓時,劇烈運動和繁重勞動以后不要游泳。 6、水下情況不明時,不要跳水。 (三)、生成新問題剛才我們一起交流了怎樣預防溺水,那么,萬一發生溺水事故,我們應該怎樣救護?(四)、活動交流二同學們分組交流救護常識(以下是教師收集的部分救護常識供學生交流參考)游泳時遇到意外,必須知道:1、遇到意外要沉著鎮靜,不要驚慌,應當一面呼喚他人相助,一面設法自救。2、游泳發生抽生抽盤時,如果離岸很近,應立即出水,到岸上進行按摩;如果離岸較遠,可以采取仰游姿勢,仰浮在水面上盡量對抽盤的肢體進行牽引、按摩、以求緩解;如果自行救治不見效,就應盡量利用未抽盤的肢體劃水靠岸。3、游泳遇到水草,應以仰游的姿勢從原路游回,萬一被水草纏住,不要亂蹦亂跳,應仰浮在水面上,一手劃水,一手解開水草,然后仰游從原路游回。4、游泳時陷入漩渦,可以吸氣后潛入水下,并用力向外游,等游出漩中心再浮出水面。5、游泳時如果出現體力不支、過度疲勞的情況,應停止游動,仰游在水面上,恢復體力,待體力恢復后及時返回岸上。6、發現有人溺水,不要貿然下水營救,應大聲呼喚成年人來相助。7、當發現有人溺水,在不貿然下水的情況下,可以借助岸上的竹竿,繩索進行施救。讓我們牢記這些防溺水安全與救護常識,在炎炎的夏日即享受清水帶給我們的涼爽,又確保生命的安全。五、小結、整理學生整理資料,制作溺水預防與救護卡片活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