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0-2021學年高中政治部編版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學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0-2021學年高中政治部編版必修一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2.2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學案

資源簡介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自主預習
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1.過渡時期
(1)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        。
(2)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    、對        和對        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        ”。
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1)社會主義      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      。
(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        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        。
(3)        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        的轉變。
3.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        ,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       到        的轉變,進入了       。
(2)原因: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    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        。
(3)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的意義
①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        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       更加穩定,        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        奠定了堅實基礎。
②在中國建立起        ,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              、              ,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中國共產黨在               指導下,以        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        。
2.黨的八大對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規定
(1)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               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           之間的矛盾。
(2)根本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        ,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    變為先進的    。
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        和            ,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        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的發展,        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                。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          和          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
(3)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文化大革命”,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          、          和          。
課堂探究
一、社會主義道路選擇的歷史必然性
探究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全國5億人口,人均口糧200千克/年;工業基礎幾乎為0,外匯儲備為0,產業工人1 000萬,合格工程師僅有4萬人;全國80%的人口為文盲,每年培養的小學生只有67萬;全國森林覆蓋率僅有8.7%,北方部分地區甚至僅有5%。
到1952年夏秋之際,中國社會經濟經過短短三年的恢復,已經發生了一些超出原來預料的變化,最主要的是工商業產值中的公私比例發生了重要變化。1952年9月,國營經濟在工業總產值中占的比重從1949年的43.8%增長到67.3%,私營經濟則從56.2%下降到32.7%。
1.結合材料和所學歷史知識,分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的基本國情。
探究二 河北遵化西鋪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多戶農民常年討飯生活。1951年土地革命,村里的農民家家戶戶分到了土地,這本是件高興的事情,可是村民卻犯愁了。
老王家:有了土地,家里也有勞動力,可是沒有農具,全家天天上山砍柴,待到播種季節,也就剛能湊點農具,可買種子怎么辦
跛子張家:家里有點收成,但因父母病重,家里沒有勞動力,想把家里的一部分地賣給富農李。
討飯趙:家里世世代代討飯,今天終于有了自己的土地,可是沒有工具,沒有種子,正打算找富農李,借高利貸。
要求:①以小組為單位,分別扮演不同的角色,將故事演繹完整。
②也可根據劇情需要添加角色,但要符合歷史背景。
③小組選代表有感情地演繹劇本。
2.西鋪村村民作出了什么選擇 選擇的理由是什么
二、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
3.參照課本P26第一段和相關鏈接的內容,寫出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
三、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
年份 全民所有 制經濟(%) 集體所有 制經濟(%) 公私合營 經濟(%) 前三項 合計(%) 私營 經濟(%) 個體 經濟(%)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4.我國所有制結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 并運用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知識分析這一變化的意義。
探究三 到1952年年底,我國工農業總產值比1949年增長77.5%。其中,工業總產值增長145%,農業總產值增長48.5%,主要產品產量大大超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的最高年產量。在此基礎上,我們進行社會主義改造和有計劃的社會主義建設,到1957年初步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5.談談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取得的巨大成就。成就取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探究四 
6.成就的取得是一帆風順的嗎 有人說:“如果按照黨的八大的路線一路走來,我們今天或許更好?!闭勔幌履銓@句話的看法。
要點歸納:
一、最偉大最深刻的社會變革
1.過渡時期
(1)過渡時期的劃定: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2)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
(3)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
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2)社會主義制度確立的意義
①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②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的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二、中共八大
1.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2.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三、為什么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由近代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
2.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3.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強有力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名師解惑:
1.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使廣大勞動人民真正成為國家的主人和社會生產資料的主人。這是中國幾千年來階級關系的最根本的變革,極大地鞏固和擴大了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民主專政的國家政權的階級基礎和經濟基礎。
(2)采取和平方式的變革沒有引起巨大的社會動蕩,反而極大地加強了人民的團結,并且是在人民普遍擁護的情況下完成的。人民的積極性提高,從而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
(3)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2.曲折中的探索
(1)在中國這樣一個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有一個艱辛探索的過程,蹣跚學步難免跌跟頭。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偉大,并不是永遠不犯錯誤,而是從不諱疾忌醫,敢于承認錯誤,勇于糾正錯誤,確保我們的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2)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典型例題:
分析下表中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的變化趨勢。對其變化原因解讀準確的是(  )
我國工業所有制結構 1950年 1953年 1956年
社會主義工業 45% 57% 67%
國家資本主義工業 18% 29% 33%
資本主義工業(自產自銷) 37% 14% —
  A.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
B.農業生產合作社成立
C.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D.社會主義改造完成
變式訓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中國共產黨探索了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和革命道路,順利實現了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B.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奴役中國人民歷史的結束
C.社會主義改造的基本完成,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D.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是中華民族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核心素養專練
1.毛澤東同志說:“照抄是很危險的,成功的經驗,在這個國家是成功的,但在另一個國家如果不同本國的情況相結合而一模一樣地照搬就會導向失敗。照抄別國的經驗是要吃虧的,照抄是一定會上當的。這是一條重要的國際經驗。”下列做法符合此論斷的是(  )
①堅持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诮梃b“十月革命”的成功經驗,走城市包圍農村的革命道路?、蹖ⅠR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馨凑仗K聯模式,建立新中國的國民經濟體系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2.“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是中國共產黨幾十年來探求救國救民之路和強國富民之路得出的必然結論,是實踐已經證明并將繼續證明的科學真理,也是我們黨在領導人民奪取政權、代表人民執掌政權過程中樹立的堅定信念。某班同學開展以“社會主義改造后的中國”為主題的班會,下列材料不可以佐證該主題的是(  )
A.1956年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B.1956年后,我國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C.1956年后,我國推翻了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壓迫
D.1956年后,我國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
3.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后,社會主義社會還有沒有矛盾 這是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史上沒有解決而實踐又迫切要求回答的重大理論問題。斯大林在1936年宣布蘇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后,曾長期否認社會主義社會還存在著矛盾。因此,有人認為:“我國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后,由于消滅了剝削階級,所以社會主義社會就沒有矛盾了?!?br/>運用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述觀點的認識。
參考答案
自主預習
一、1.(1)過渡時期
(2)農業 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 一化三改
2.(1)國營經濟 主導性因素
(2)私營工商業 社會主義改造
(3)個體農業經濟
(4)社會主義陣營
3.(1)決定性的勝利 新民主主義 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社會
(2)歷史發展 決定性選擇
(3)①建設社會主義 社會秩序 人民民主專政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 ②社會主義制度
二、1.(1)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 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2)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 蘇聯經驗教訓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2.(1)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 人民需要的狀況
(2)社會生產力 農業國 工業國
3.(1)工業體系 國民經濟體系 建筑 交通運輸 教育醫療事業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
(3)寶貴經驗 理論準備 物質基礎
課堂探究
1.思路提示:①生產力水平低下。(從學生文盲率、人均口糧、工程師數量等角度分析,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產力角度進行總結)
②生產關系的變化,為社會主義改造提供了條件。(學生能分析出國營經濟、私營經濟結構比例的變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生產關系的角度分析)
2.走社會主義道路。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決定性選擇。
3.黨在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一化三改”。1954年憲法,肯定了從新民主主義轉變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
4.變化:由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意義:①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②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勝利,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社會秩序更加穩定,人民民主專政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奠定了堅實基礎。
③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5.成就:從工業、農業、建筑和交通運輸、教育醫療、科技等方面舉例即可。
原因: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6.不是。①在中國這樣一個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建設社會主義是一項前無古人的開創性事業,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中,都有一個艱辛探索的過程。蹣跚學步難免跌跟頭。中國共產黨之所以偉大,并不是永遠不犯錯誤,而是從不諱疾忌醫,敢于承認錯誤,勇于糾正錯誤,確保我們的事業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
②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典型例題]D
[變式訓練]D
核心素養專練
1.B 2.C
3.①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已經不再是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②消滅剝削階級只是解決了階級矛盾問題,但其他社會矛盾依然存在。③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矛盾,將存在于人類社會的始終。此外,還有其他各種各樣的矛盾。
因此,題中觀點錯誤。
自主預習
一、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1.過渡時期
(1)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這是一個      。
(2)黨在這個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是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      、對      和對      的社會主義改造。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    ”。
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
(1)社會主義        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        。
(2)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        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        。
(3)        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4)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        的轉變。
3.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        ,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       到        的轉變,進入了        。
(2)原因: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    的必然,是億萬中國人民在長期奮斗中作出的        。
(3)社會主義改造勝利的意義
①極大地激發了廣大人民群眾        的積極性。社會生產力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       更加穩定,        更加鞏固,從而為我國        奠定了堅實基礎。
②在中國建立起        ,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二、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1.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
(1)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         、          ,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
(2)中國共產黨在        指導下,以        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        。
2.黨的八大對當時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的規定
(1)主要矛盾: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        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        之間的矛盾。
(2)根本任務: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        ,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    變為先進的    。
3.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1)社會主義制度確立之后,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    和        ,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需求,    、    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的發展,        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了極大改變,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            。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          和          實現了中華民族的偉大飛躍。
(3)我國在社會主義建設的探索過程中,雖然經歷了嚴重曲折,發生了“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但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         、         和          。
【知識拓展】
新民主主義社會是過渡時期,是過渡到社會主義的準備階段。從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社會主義制度建立,中國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新民主主義社會是近代中國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中介與橋梁,有以下特征:在社會形態上,它不是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質的社會;在政治上,實行工人階級領導的各革命階級聯合專政的人民民主專政,民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級還存在,并在國家政權中占有一定地位;在經濟上,實行國營經濟主導的包括國營經濟、合作社經濟、個體經濟、私人資本主義和國家資本主義五種經濟成分并存的新民主主義經濟制度;在文化上,實行發展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文化。
課堂探究
【探究與分享】
探究一
材料一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舊有工業的基礎十分薄弱。接手的工業是帶有殖民地半殖民地性質的工業,多數是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修理廠和為帝國主義國家提供原材料和半成品的礦山和工廠,殘缺不全。我國原有的鋼鐵工業等重工業基礎極為薄弱,沒有真正的機器制造工業,更沒有現代的國防工業。
材料二 1949-1952年,國民經濟進入恢復時期。這個時期,我國國營經濟比重迅速上升,由15%上升到60%以上,農業、手工業和工商業也得以發展。但經濟發展仍然存在問題:如建立在農民生產資料私有制上的小農經濟分散落后,耕種仍靠人力畜力,無力采取農業機器,收獲量低;個體手工業過于分散,不能適應工業化生產要求,生產技術落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但資本主義企業內部的工人和資本家之間的矛盾、資本主義所有制和社會主義所有制之間的矛盾突出,使得這些企業的設備利用率和勞動率低,資金浪費嚴重。
(1)結合上述材料,總結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我國經濟發展面臨哪些現狀。
(2)面對這些現狀,我們國家采取了哪些措施
探究二
聯系所學知識,分析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有哪些。
核心素養專練
1.黨的過渡時期的總路線所指的“過渡時期”是(  )
A.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國民經濟恢復
B.從國民經濟恢復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C.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D.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2.下表為“三大改造”前后我國所有制結構對比情況
年份 全民所有 制經濟(%) 集體所有 制經濟(%) 公私合營 經濟(%) 前三項 合計(%) 私營 經濟(%) 個體 經濟(%)
1952年 19.1 1.5 0.7 21.3 6.9 71.8
1956年 32.2 53.4 7.3 92.9 0.1 7.0
  據圖表信息可知,我國(  )
A.私有經濟已不存在
B.工業化目標已基本實現
C.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D.生產關系發生根本變化
3.1956年4—5月,毛澤東同志先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最高國務會議上作的《論十大關系》的報告中指出:“最近蘇聯方面暴露了他們在建設社會主義過程中的一些缺點和錯誤,他們走過的彎路你還想走 過去我們就是鑒于他們的經驗教訓,少走了一些彎路,現在當然更要引以為戒?!边@表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 (  )
A.實現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實際的第二次相結合
B.已經找到一條適合中國自己的路線
C.開始探索適合自己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D.已經突破社會主義蘇聯模式的束縛
4.1956年,黨的八大正確分析了國內的主要矛盾,指出了黨和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是(  )
A.盡快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B.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
C.以鋼為綱,全面躍進
D.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5.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在中國基本確立的標志是(  )
A.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B.社會主義改造的完成
C.“一五”計劃的完成
D.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憲法的頒布
6.我國從1953年開始實行的社會主義改造的實質是 (  )
A.引導農民走社會主義道路
B.個體手工業者互助合作
C.對民族資產階級的剝削加以限制
D.變革生產關系的社會主義革命
參考答案
自主預習
一、1.(1)過渡時期
(2)農業 手工業 資本主義工商業 一化三改
2.(1)國營經濟 主導性因素
(2)私營工商業 社會主義改造
(3)個體農業經濟
(4)社會主義陣營
3.(1)決定性的勝利 新民主主義 社會主義 社會主義社會
(2)歷史發展 決定性選擇
(3)①建設社會主義 社會秩序 人民民主專政 全面建設社會主義?、谏鐣髁x制度
二、1.(1)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 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
(2)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 蘇聯經驗教訓 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2.(1)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 人民需要的狀況
(2)社會生產力 農業國 工業國
3.(1)工業體系 國民經濟體系 建筑 交通運輸 教育醫療事業 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2)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 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
(3)寶貴經驗 理論準備 物質基礎
課堂探究
探究一:
(1)現狀:工業基礎薄弱,特別是重工業,缺乏自己的民族工業;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農業私有制阻礙經濟發展;個體手工業生產難以適應工業化建設。
(2)國家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采取了利用、限制和改造政策,但階級矛盾突出限制了工商業的發展。
探究二:
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提出;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借鑒蘇聯經驗;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
核心素養專練
1.C 2.D 3.C 4.A 5.B 6.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齐河县| 台中县| 兴化市| 广西| 万山特区| 惠来县| 盘山县| 建水县| 舒兰市| 怀集县| 神农架林区| 荥阳市| 清镇市| 建阳市| 白朗县| 扬中市| 平利县| 民县| 龙里县| 漳浦县| 塘沽区| 芦山县| 潞西市| 泾阳县| 金沙县| 子长县| 来凤县| 孝感市| 苏州市| 周口市| 平江县| 苍山县| 邓州市| 锡林郭勒盟| 五莲县| 喀什市| 黑龙江省| 双桥区| 安西县| 长阳| 大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