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2《預防犯罪》學案課型:新授 設計者: 日期: 授課人:__________________政治教研組:一、學案導學(一)學習目標:1、了解刑法的作用和內容;2、知道犯罪的定義及基本特征;3、知道刑罰的含義和種類;4、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5、學會如何預防犯罪。(二)學習重難點:教學重點 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教學難點 理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二、先學后教----學生自主學習:(一)閱讀課本,補全知識: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刑法是__________、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________,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_________。2.犯罪的含義是什么 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___________、觸犯了____________、應當受到____________的行為。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嚴重__________、____________違法性和應受____________處罰性是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1)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____________特征。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為是否具有_______________。如果社會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認為是犯罪。(2)刑事違法是犯罪的____________。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并不都是犯罪行為,因為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對社會的危害達到觸犯________的嚴重程度時,這種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3)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_____________。對不同的違法行為,分別采取不同的___________。如果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一般違法行為,要受到______________,而犯罪應當受到______________。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分_____________的標準。4.刑罰的含義是什么 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刑罰又稱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___________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_____________為主要內容。5.刑罰可分為哪幾類 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__________和__________兩大類。(1)主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種。(2)附加刑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種。6.年齡小就可以任意實施犯罪行為嗎 (1)___________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盡管法律規定人到了____________實行嚴重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也不要緊。(2)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__________,遠離犯罪。7.我國刑法關于刑事責任的年齡規定。(1)已滿___________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2)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8.如何預防犯罪 (1)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_____________。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對嚴重不良行為的____________作了明確的規定,給我們劃清了是非的界限,標示了生活中的“雷區”。(2)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___________,依法自律,做一個__________的人。(3)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___________,防患于未然。(二)閱讀課本,找到下列問題并標注出來: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2、犯罪的含義是什么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刑罰的含義是什么 5、刑罰可分為哪幾類 6、我國刑法關于刑事責任的年齡規定。7、如何預防犯罪 三、合作探究1. (知法懂法,保護自我)材料 近些年校園暴力事件多發,在社會上引起強烈反響。目前暴露出來的校園暴力事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施暴者是學生,被毆打者多是未成年人,被毆打者敢怒不敢言,任其欺辱。(1)材料中多為未成年人,他們認為“我們年齡小,還是未成年人,不可能會犯罪。”你認為呢?請給予分析。(2)作為青少年我們怎么加強自我防范,遠離違法犯罪?(3)如果你遇到材料中校園暴力事件(被欺凌者),該怎么辦?2. 2020年7月24日,針對與大連凱洋海鮮公司有關的新冠肺炎疫情、有人在社交媒體上散布“大連凱洋世界海鮮股份有限公司通過非正規渠道接收帶疫俄羅斯籍船只海產品”等相關虛假信息。7月25日,大連警方抓獲造謠者朱某英,朱某英因涉嫌編造、故意傳播虛假信息罪被警方依法刑事拘留。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1)網絡無限,自由有界。社會規則劃定了自由的邊界,最剛性的社會規則是什么?我們應怎樣遵守社會規則?(2)朱某英的行為涉嫌哪一類違法行為?該違法行為的三個基本特征是什么?(3)朱某英的教訓警示我們要怎樣理性參與網絡生活?3.分析案例,回答問題。2020年11月19日,長春市寬城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宣判一起高空拋物危害公共安全案件。7月,被告人王某以預防疫情不能出門為由,多次將廢棄物品、垃圾從自家13樓扔下,先后傷人、砸車4起。其行為已對不特定人員的人身、財產構成嚴重威脅。故法院一審判決被告人王某犯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有期徒刑一年。(1)材料中王某的行為屬于哪一種違法行為?這一行為的最本質特征是什么?(2)王某行為的法律后果是什么?這種處罰結果共分為哪兩類?4. 《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定:醉酒駕駛機動車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約束至酒醒,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依法追究刑事責任。(1)醉駕是一種什么性質的行為?判斷其屬于這種行為的依據是什么?(2)自我一個公民,怎樣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這種行為?(3)如果你的家人飲酒后打算開車回家,你發現了會如何勸阻制止?5. 有一天,昊宇看了一則法律新聞,是關于某一個官員因貪污腐敗被判處有期徒刑的消息。后來,昊宇在周記中寫道:“那個官員觸犯了刑罰,受到了刑法處罰,真是大快人心。我們不能向這樣的人學習,否則,有了一般違法行為,受到這樣的處罰就慘了!”昊宇在周記中,對法律名詞有幾處誤用,請你幫他指出來,并說明理由。四、當堂達標見課時練習五、自學反思 查漏補缺 附合作探究參考答案:1.(1)觀點錯誤。①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②盡管法律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行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就可以任意實行犯罪行為。③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3)合情合理合法,言之有理得分。2.(1)法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他律和自律;遵守社會規則,需要我們發自內心地敬畏規則,將規則作為自己行動的準繩。(2)①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②三個基本特征: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罰處罰性(3))①我們要提高媒介素養,積極利用互聯網獲取新知、促進溝通、完善自我。②我們要注意瀏覽尋找與學習和工作有關信息,不應在無關信息面前停留,不應在無聊信息上浪費精力,更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答出不可沉溺于網絡,要學會“信息節食”,可給2分,建議以后答全)③要學會辨析網絡信息,讓謠言止于智者,自覺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④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網絡生活的基本準則,自覺遵守道德和法律,做負責的網絡參與者。3.(1)①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②嚴重社會危害性(2)①刑罰②主刑和附加刑4.(1)犯罪行為。犯罪行為具有三個特征,即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刑罰處罰性。(2)①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3)告誡家人酒駕不單是危險行為,會引發交通事故,威脅自己和他人的生命財產安全,還是違法行為。幫家人請人代駕,如果家人不聽勸告堅持要開車就立即報警,讓警察來制止他。5.錯誤之處:①“觸犯了刑罰”應是“觸犯了刑法”。②“受到了刑法處罰”應是“受到了刑罰處罰”。③“有了一般違法行為”應是“有了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行為”。理由:刑法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該官員因貪污腐敗被判處有期徒刑,說明其貪污腐敗行為已構成犯罪,即觸犯了刑法;有期徒刑是刑罰的一種,因此應為受到了刑罰處罰;因犯罪而被判處刑罰的行為是刑事違法行為或犯罪行為,一般違法行為只會受到行政制裁或承擔民事責任。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5.2《預防犯罪》課時訓練一、單項選擇題:1.2020年2月26日22時左右,被告人應某在北京海淀區家中,將保溫杯、玻璃杯等多個物品拋出窗外,砸落在小區公共道路及小區花園內,將停放在公共道路上的機動車砸壞一輛。2020 年9月,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以危險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判處被告人應某有期徒刑一年,緩刑二年。應某被判刑是因為因其行為( )①違反公序良俗 ②違反了民事法律法規 ③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 ④觸犯了刑法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 D.③④2.犯罪是嚴重違法行為,應受到刑罰處罰。犯罪的最本質特征是( )A.嚴重社會危害性 B.應受刑罰處罰性 C.刑事違法性 D.應受刑法處罰性3.詩句“罪孽本自微末始,陷身囫圇悔方遲。”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 ②小錯可不斷,大錯不能犯 ③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④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4.下列對犯罪的基本特征闡述無誤的是( )A.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B.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C.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D.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之間沒有任何關系,是獨立存在的5.違法行為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下列屬于嚴重違法行為的是( )A.張默制作并傳播網絡病毒,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B.中學生小陳闖紅燈引起兩車剮蹭交通事故,他向交警謊報了班長的姓名C.王某時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諷刺、挖苦他人D.小李出于好奇在學校吸煙6.以下觀點表述不正確的共有( )①法律是全體社會成員都要共同遵守的行為規范 ②根據刑法規定,剝奪政治權利屬于刑罰中的主刑一類 ③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的特征 ④民法典是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聆聽民眾的呼聲,捍衛公民的權利,是其最鮮明的時代主旨A.1個 B.2個 C.3個 D.4個7.2021年3月8日,山東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孫某犯高空拋物罪案并當庭宣判,被告人孫某(男,24歲)因犯高空拋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 4000元。人民法院對孫某判決的理由是他的行為 ( )①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 ②具有社會危害性 ③觸犯了刑法 ④應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2021年2月19日,南京警方接到群眾舉報,稱網民“辣筆小球”在新浪微博發布惡意歪曲事實真相,詆毀貶損5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違法言論,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警方偵查發現情況屬實,后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將博主仇某某刑事拘留 ,該案例告訴我們( )①每個人都必須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 ②只要違法行為,就應承擔刑事責任 ③英雄與烈士鑄就民族之魂,不容任何詆毀曲解 ④遵守法律與道德,是參與網絡活動的基本要求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種。下列屬于主刑的是( )A.管制和拘留B.有期徒刑和無期徒刑C.有期徒刑和罰金D.沒收財產和剝奪政治權利10.小羅多次“順走”無人售貨超市中的商品,價值高達4580元,最終因其行為被法院判處刑罰。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實施不誠信行為一定會受到刑罰處罰B.沾染不良習氣一定會走向犯罪C.輕微的違法行為可以不承擔法律責任D.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11.曠課、辱罵他人、強行索要財物、偷竊、打架都是生活中的不良行為。青少年遠離這些行為( )①有利于增強守法意識 ②是對自己負責任的表現 ③有利于預防違法犯罪 ④就會免受不法侵害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12.駱某在禁獵區、禁獵期使用禁用的方法,捕獲中華蟾蜍209只。經人民法院審理,駱某的行為構成非法狩獵罪,被判處拘役4個月。對此,下列看法正確的是( )①駱某的行為屬于行政違法行為 ②任何違法行為都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③駱某的行為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 ④拘役屬于刑罰處罰中的附加刑A.③④ B.② C.②③ D.①②③④13.2021年3月1日起施行的刑法修正案(十一)第十七條明確規定:在“特定情形、特別程序”的前提下,12至14周歲未成年人實施嚴重暴力犯罪也將承擔刑事責任。對此認識正確的是( )A.刑事責任就要被警告、罰款、拘留B.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C.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D.嚴重違法行為違反了民事法律規范14.八年級學生李某經常曠課,到網吧玩游戲,后因缺錢上網,持刀搶劫,造成受害人重傷,受到了刑罰處罰。同學們對該事件在QQ 上展開了議論,其中正確的說法有( )①小兔子:我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規范,增強守法觀念 ②笨笨鳥:李某受到刑罰處罰,是因為他經常到網吧玩游戲,我要遠離網絡,免受其害 ③小花貓:從小錯到大錯,從不良行為到違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遙,我們要防微杜漸 ④一剪梅:違法犯罪行為要受到法律制裁,我國法律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15.下列關于刑罰的表述中,正確的是 ( )A.刑罰是公安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B.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附加刑包括罰金.拘役和剝奪政冶權利C.依法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屬于刑事違法行為,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D.所有的違法行為都會受到刑罰處罰二、綜合探究題16.案例分析陳某,讀初一時經常曠課逃學,在家玩電腦,屢教不改。升入初二后,他沉迷于上網,為了去網吧,花完零用錢就偷家里的錢,發展到偷別人的手機和學習的電腦零部件去賣,結果被處于行政拘留。初三上學期在網上結交了一些損友,一起在社會上滋事生非。一天,為了網友的“哥們義氣”,他參與打架斗毆,在斗毆中用利器把對方手刺成重傷,人民法院依法判處陳某有期徒刑3年。(1)學會判斷:上述案例中,陳某的哪些行為屬于犯罪 (2)判斷依據:犯罪行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防范未然:陳某走上犯罪的過程啟示我們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 17.閱讀案例,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案例1 某影樓因未經張女士允許將其照片作為廣告宣傳被判賠償500元。案例2 王某飼養寵物狗經常擾民,被公安機關予以警告處罰和罰款。案例3 劉某因販毒、搶劫,被人民法院判處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6萬元。(1)請說出案例1、案例2中的行為分別屬于哪種違法行為。(2)案例3體現了犯罪的哪些基本特征?我國刑罰分為哪兩大類?請分別指出案例3中的判決屬于哪種刑罰?參考答案1.D 2.A 3.A 4.C 5.A 6.A 7.D 8.C 9.B 10.D11.C 12.C 13.C 14.D 15.C16.(1)他參與打架斗毆,在斗毆中用利器把對方手刺成重傷。(2)嚴重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和應受刑罰處罰性。(3)①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的危害,遠離犯罪;②預防違法犯罪,需要杜絕不良行為;③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④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17.(1)民事違法行為、行政違法行為。(2)犯罪具有嚴重的社會危害性;刑事違法性;應受刑事處罰性。主刑和附加刑。死刑屬于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并處罰金6萬元屬于附加刑。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共38張PPT)統編版 八年級上第二節 預防犯罪了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新知導入如果說,新《未成年人保護法》為所有的未成年人撐起了愛的保護傘,那么,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是一部專門針對“熊孩子”的呵護寶典。《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而制定的,突出了“預防為主、提前干預”的原則,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進行分級預防、干預和矯治,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二節 預防犯罪 教學目標1、了解刑法的作用和內容;2、知道犯罪的定義及基本特征;3、知道刑罰的含義和種類;4、知道犯罪的危害性;5、懂得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6、學會如何預防犯罪。學習重點:加強自我防范,遠離犯罪;學習難點:理解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自學導航請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P52-57內容,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做標記。時間:5分鐘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2、犯罪的含義是什么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刑罰的含義是什么 5、刑罰可分為哪幾類 6、我國刑法關于刑事責任的年齡規定。7、如何預防犯罪 新知講解一、了解罪與罰盜竊罪根據犯罪情節,處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分析圖片中行為的性質和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欠債還錢!否則別怪我不客氣!非法拘禁罪根據犯罪情節,處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剝奪政治權利。這是老板讓加的。這可是地溝油啊!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根據犯罪情節,處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罰金或者沒收財產。運用經驗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 最低刑責年齡下調至12周歲(1)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進一步的降低,即可以有效遏制校園欺凌的發生,也對防范未成年犯罪啟到積極的作用。(2)提升了防范社會秩序、侵犯公眾利益保護力度。(3)將新形的高發的犯罪行為列入刑法調整的范籌:如高空拋擲物品、侮辱、誹謗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譽、榮譽,暴力討債等行為。(4)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出臺,對維護社會秩序將啟到積極作用,為保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奠定了法制基礎,為打擊犯罪提供了有力武器。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實施對生活有哪些影響?(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是對現行刑法中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的有關條文,通過全國人大及其常設機構予以修改、補充,加以完善的刑法修正案。(2)2020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3)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知識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國家、顛覆人民民主專政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材料告訴我們哪些信息?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罪與非罪的標準。相關鏈接(1)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刑法的作用駕勞斯萊斯堵醫院引來調查,女司機涉嫌偽造證件被刑拘!(1)駕勞斯萊斯堵醫院女司機最初被行政拘留是觸犯了什么法律?是什么處罰?駕勞斯萊斯堵醫院是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是一般違法行為,是行政處罰。(2)女司機涉嫌偽造證件被刑拘說明她觸犯了什么法律?是什么處罰?女司機涉嫌偽造證件被刑拘說明她觸犯了刑法,應接受刑罰處罰。行為一:毆打他人,造成輕微傷害的,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一般違法行為。行為二:毆打他人,導致其重傷甚至死亡的,觸犯了刑法,屬于犯罪。①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而犯罪對社會危害性很大, 情節嚴重。②觸犯的法律法規不同。一般違法行為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規范,而犯罪違反了刑法。③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一般違法行為不受刑罰處罰,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1)試對比分析上述行為。(2)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如偷竊、打架斗毆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應受到行政處罰。而搶劫、投毒等行為,違反了刑法,應受到刑罰處罰。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區別探究分享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犯罪的基本特征犯罪的含義①嚴重社會危害性②刑事 違法性③應受刑罰處罰性最本質特征法律標志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特征是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分罪與非的標準。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為是否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如果社會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認為是犯罪。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并不都是犯罪行為,因為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對社會的危害達到觸犯刑法的嚴重程度時,這種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對不同的造法行為,分別采取不同的強制方法。如果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一般違法行為,要受到行政制裁,而犯罪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相關鏈接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在我國,廣大人民警察處于維護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第一線,時常面臨各種危險。社會生活中,有的人法律意識淡薄,或者存在“法不責眾”心理,他們采用成脅恐嚇、拳打腳踢,甚至駕車沖撞等方式侵襲民警,嚴重危及民警人身安全嚴重挑戰國家法律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規定:“人民警察法執行職務,受法律保護。”我國刑法第277條規定,暴カ袋擊正在依法執行職務的人民警察的,從重處罰。(1)對暴力襲警行為從重處罰,有助于減少暴力襲警案件的發生,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可以更好地起到震懾和預防犯罪的作用。(2)對暴力襲警犯罪行為嚴厲打擊,既是切實保障公安民警執法權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維護警察執法權威、法律秩序的客觀要求。為什么要對暴力襲擊人民警察的行為從重處罰?探究分享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刑罰的種類: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犯罪的法律后果是刑罰刑罰的含義刑罰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無期徒刑驅逐出境罰金沒收財產剝奪政治權利主刑只能單獨使用附加刑可以同時使用相關鏈接二、加強自我防范預防青少年犯罪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中學生年齡還小,就算犯了罪也不受處罰。”這個觀點對嗎?為什么?這個觀點是錯誤的。(1)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2)盡管法律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行嚴重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也不要緊。(3)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相關鏈接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1)陳某因為交友不慎,結交了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沾染了不良習氣;(2)由于自制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又沒有及時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15歲的中學生陳某原本是個好學生,自從結識了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后,逐漸無心學習,經常曠課。開始,他還有些自責,覺得對不起老師、父母。后來便放縱自己,曾因偷東西、打罵同學等受到學校紀律的處分。他非擔沒有接受教訓,反而變本加厲,在社會上偷竊財產、參與賭博,因此被公安機關拘留,但他仍不悔改。為了搞錢到網吧玩游戲,他跟另外兩個“朋友”竟攔路搶劫,在短短的幾天內就作案三起,最終因搶劫罪被判刑。探究分享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作了明確的規定,給我們劃清了是非的界限,標示了生活中的“雷區”。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1)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2)如果經常犯小錯,有不良行為又不及時改正,就極有可能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青少年犯罪案例(1)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從違法行為到犯罪的軌跡。(2)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3)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1)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課堂總結通過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1、 2021年3月8日,山東臨沂經濟技術開發區人民法院公開開庭審理被告人孫某犯高空拋物罪案并當庭宣判,被告人孫某(男,24歲)因犯高空拋物罪被判處有期徒刑六個月,緩刑一年,并處罰金人民幣 4000元。人民法院對孫某判決的理由是他的行為 ( )①違反了行政法律法規②具有社會危害性③觸犯了刑法④應受到刑罰處罰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D課堂練習2、違法行為分為一般違法行為和嚴重違法行為,下列屬于嚴重違法行為的是( )A.張默制作并傳播網絡病毒,給國家造成巨大的損失B.中學生小陳闖紅燈引起兩車剮蹭交通事故,他向交警謊報了班長的姓名C.王某時常在大庭廣眾之下諷刺、挖苦他人D.小李出于好奇在學校吸煙A課堂練習3、 2021年2月19日,南京警方接到群眾舉報,稱網民“辣筆小球”在新浪微博發布惡意歪曲事實真相,詆毀貶損5名衛國戍邊英雄官兵的違法言論,造成極其惡劣的社會影響,警方偵查發現情況屬實,后以涉嫌尋釁滋事罪將博主仇某某刑事拘留 ,該案例告訴我們( )①每個人都必須要為自己的言行負責②只要違法行為,就應承擔刑事責任③英雄與烈士鑄就民族之魂,不容任何詆毀曲解④遵守法律與道德,是參與網絡活動的基本要求A.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C課堂練習4、八年級學生李某經常曠課,到網吧玩游戲,后因缺錢上網,持刀搶劫,造成受害人重傷,受到了刑罰處罰。同學們對該事件在QQ 上展開了議論,其中正確的說法有( )①小兔子:我要嚴格要求自己,遵守道德規范,增強守法觀念②笨笨鳥:他受到刑罰處罰,是因為他經常到網吧玩游戲,我要遠離網絡,免受其害③小花貓:從小錯到大錯,從不良行為到違法犯罪,只有一步之遙,我們要防微杜漸④一剪梅:違法犯罪行為要受到法律制裁,我國法律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③D課堂練習預防犯罪了解罪與罰加強自我防范刑法的作用與內容犯罪的含義及其基本特征刑罰的含義及種類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板書設計陳某,讀初一時經常曠課逃學,在家玩電腦,屢教不改。升入初二后,他沉迷于上網,為了去網吧,花完零用錢就偷家里的錢,發展到偷別人的手機和學習的電腦零部件去賣,結果被處于行政拘留。初三上學期在網上結交了一些損友,一起在社會上滋事生非。一天,為了網友的“哥們義氣”,他參與打架斗毆,在斗毆中用利器把對方手刺成重傷,人民法院依法判處陳某有期徒刑3年。(1)學會判斷:上述案例中,陳某的哪些行為屬于犯罪 (2)判斷依據:犯罪行為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防范未然:陳某走上犯罪的過程啟示我們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 作業布置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八年級上5.2《預防犯罪》教學設計課題 5.2《預防犯罪》 單元 第二單元 學科 道德與法治 年級 八年級學習目標 1、了解刑法的作用和內容;2、知道犯罪的定義及基本特征;3、知道刑罰的含義和種類;4、知道犯罪的危害性,懂得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5、學會如何預防犯罪。重點 違法行為的含義及類別;難點 行政違法行為及誤區、民法的規范范圍。教學過程教學環節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新課 播放視頻:了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如果說,新《未成年人保護法》為所有的未成年人撐起了愛的保護傘,那么,新修訂的《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就是一部專門針對“熊孩子”的呵護寶典。 《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是為了保障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行,有效預防未成年人違法犯罪而制定的,突出了“預防為主、提前干預”的原則,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進行分級預防、干預和矯治,于今年6月1日正式施行。第五課 做守法的公民第二節 預防犯罪 觀看視頻,思考問題 視頻導入,使學生易于進入本節內容講授新課 一、幻燈片出示課題、教學目標二、幻燈片出示自學導航,教師巡視指導:自學指導:要求同學們認真閱讀課本 P52-57內容,結合導學案思考下列問題,并在課本上做標記,時間5分鐘。1、刑法的作用是什么 2、犯罪的含義是什么 3、犯罪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刑罰的含義是什么 5、刑罰可分為哪幾類 6、我國刑法關于刑事責任的年齡規定。7、如何預防犯罪 三、師生合作探究(一) 了解罪與罰探究一:P52運用你的經驗 我國刑法對四百多種犯罪行為分別規定了刑罰。査閱刑法,分析圖片中行為的性質和應該承擔的法律責任。點撥:(1)圖片一屬于盜竊罪。我國刑法第264條規定,根據犯罪情節,處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無期徒刑,并處罰金或者沒收財產。(2)圖片二屬于非法拘禁罪。我國刑法第238條規定,根據犯罪情節,處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或者剝奪政治權利。(3)圖片三屬于生產、銷售偽劣產品罪。我國刑法第140條規定, 根據犯罪情節,處拘役、管制、有期徒刑、罰金或者沒收財產。探究二:播放視頻《刑法修正案(十一)生效 最低刑責年齡下調至12周歲》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實施對生活有哪些影響?點撥:(1)承擔刑事責任的年齡進一步的降低,即可以有效遏制校園欺凌的發生,也對防范未成年犯罪啟到積極的作用。(2)提升了防范社會秩序、侵犯公眾利益保護力度。(3)將新形的高發的犯罪行為列入刑法調整的范籌:如高空拋擲物品、侮辱、誹謗或者以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譽、榮譽,暴力討債等行為。(4)刑法修正案十一的出臺,對維護社會秩序將啟到積極作用,為保護社會公眾合法權益奠定了法制基礎,為打擊犯罪提供了有力武器。探究三:知識拓展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 點撥:(1)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是對現行刑法中不再適應社會發展的要求的有關條文,通過全國人大及其常設機構予以修改、補充,加以完善的刑法修正案。(2)2020年12月2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四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自2021年3月1日起施行。(3)其中規定,已滿12周歲不滿14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探究四:P53相關鏈接(1)材料告訴我們哪些信息?(2)刑法的作用是什么?點撥:(1) 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罪與非罪的標準。(2)刑法是懲治犯罪、保護國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它明確規定了什么行為是犯罪,以及對犯罪應當判處什么樣的刑罰。探究五:播放視頻《駕勞斯萊斯堵醫院引來調查,女司機涉嫌偽造證件被刑拘!》(1)駕勞斯萊斯堵醫院女司機最初被行政拘留是觸犯了什么法律?是什么處罰?(2)女司機涉嫌偽造證件被刑拘說明她觸犯了什么法律?是什么處罰?(3)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點撥:(1)女司機駕車堵醫院是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是一般違法行為,是行政處罰。(2)女司機涉嫌偽造證件被刑拘說明她觸犯了刑法,應接受刑罰處罰。探究六:P53探究與分享(1)試對比分析上述行為。(2)你還能舉出類似的例子嗎?點撥:一般違法行為和犯罪行為的區別 (1)①對社會的危害程度不同。一般違法行為對社會危害性不大,情節輕微;而犯罪對社會危害性很大, 情節嚴重。②觸犯的法律法規不同。一般違法行為違反了刑法以外的法律規范,而犯罪違反了刑法。③應承擔的法律責任不同。一般違法行為不受刑罰處罰,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而犯罪是應受刑罰處罰的。(2)如偷竊、打架斗毆行為屬于一般違法行為,違反了治安管理處罰法,應受到行政處罰。而搶劫、投毒等行為,違反了刑法,應受到刑罰處罰。探究七:問題探究(1)什么是犯罪?(2)犯罪的基本特征是什么?點撥:(1)根據刑法規定,犯罪是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觸犯了刑法、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2)①嚴重社會危害性——最本質特征 ②刑事 違法性——法律標志 ③應受刑罰處罰性——必然法律后果犯罪的特征是區分罪與非罪的標準探究八:P53相關鏈接 犯罪的基本特征點撥:(1)嚴重社會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判斷一個人的行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為是否具有嚴重社會危害性。如果社會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認為是犯罪。(2)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并不都是犯罪行為因為速法行為對社會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對社會的危害達到觸犯刑法的嚴重程度時,這種行為才被認為是犯罪。(3)應受刑罰處罰性是犯罪的嚴重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對不同的造法行為,分別采取不同的強制方法。如果違反治安管理處罰法,屬于一般違法行為,要受到行政制裁,而犯罪應當受到刑罰處罰。(4)犯罪的三個基本特征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它們共同構成了區分罪與非的標準。探究九:P54探究與分享(1)為什么要對暴力襲擊人民警察的行為從重處罰?(2)什么是刑罰?怎么分類?點撥:(1)①對暴力襲警行為從重處罰,有助于減少暴力襲警案件的發生,營造良好的執法環境,可以更好地起到震懾和預防犯罪的作用。②對暴力襲警犯罪行為嚴厲打擊,既是切實保障公安民警執法權益的迫切需要,也是維護警察執法權威、法律秩序的客觀要求。(2)①刑罰又稱為刑事處罰、刑事處分,是指審判機關依法對犯罪分子適用的最嚴厲的強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剝奪犯罪人權益為主要內容。②根據我國刑法的規定,刑罰分為主刑和附加刑兩大類。探究十:P54 相關聯接我國的刑罰體系點撥:(1)主刑只能單獨使用(2)附加刑可以同時使用(二)加強自我防范 探究一:播放視頻《預防青少年犯罪》“中學生年齡還小,就算犯了罪也不受處罰。”這個觀點對嗎?為什么?點撥: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這個觀點是錯誤的。 (1)犯罪是我們成長道路上最兇險的陷阱。 (2)盡管法律規定人到了一定年齡實行嚴重危害社會行為才可能構成犯罪,但并不意味著我們年齡小實施犯罪行為也不要緊。 (3)我們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 探究二:P55相關鏈接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規定點撥:這個觀點是錯誤的。★已滿十六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十二周歲不滿十四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別殘忍手段致人重傷造成嚴重殘疾,情節惡劣,經最高人民檢察院核準追訴的,應當負刑事責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修正案(十一)規定)探究三:P55探究與分享 (1)陳某是怎樣走上犯罪道路的?(2)故事給我們什么啟示?點撥:不良行為可能發展為違法犯罪(1)①陳某因為交友不慎,結交了社會上一幫游手好閑的“朋友”,沾染了不良習氣;②由于自制力和辨別是非的能力差,有了不良行為和嚴重不良行為又沒有及時改正,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①不良行為、嚴重不良行為,一般違法行為與犯罪行為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系,二者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如果經常犯小錯,有不良行為又不及時改正,就極有可能一步步走向違法犯罪的深淵。②我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對未成年人不良行為的預防、嚴重不良行為的矯治作了明確的規定,給我們劃清了是非的界限,標示了生活中的“雷區”。探究四:播放視頻《青少年犯罪案例》視頻給我們什么啟示?點撥:(1)很多犯罪往往不是一朝一夕鑄成的,而是有一條從不良行為到違法行為、從違法行為到犯罪的軌跡。(2)生活在法治社會,我們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3)我們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探究五:問題探究如何加強自我防范(預防犯罪)?點撥:(1)作為社會成員,要珍惜美好生活,認清犯罪危害,遠離犯罪(2)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3)應增強法治觀念,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要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學生讀出教學目標學生自學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認識學生討論發言觀看視頻,思考問題學生討論發言思考問題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認識學生討論發言觀看視頻,思考問題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認識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認識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認識學生討論發言學生討論發言學生討論發言觀看視頻,思考問題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認識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認識學生討論發言觀看視頻,思考問題學生討論發言討論交流,說出自己的認識學生討論發言 教師巡視,隨時回答學生的問題。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引導學生通過視頻思考歸納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歸納問題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引導學生通過視頻思考歸納問題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引導學生通過視頻思考歸納問題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引導學生通過視頻思考歸納問題老師請學生回答問題后再作出點評或總結。當堂達標 見課時訓練 認真做題,同桌互改 通過訓練,提高學生對本節知識的理解和運用課堂小結 本節課我們認識了什么是犯罪,犯罪的特征,明白了預防犯罪,需要我們杜絕不良行為,明辨是非,依法自律,做一個自覺守法的人。我們應從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習氣,自覺遵紀守法,防患于未然。 說出本節課自己學會什么 歸納知識板書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5.2《預防犯罪》.ppt 5.2《預防犯罪》學案.doc 5.2《預防犯罪》教學設計.doc 5.2《預防犯罪》課時訓練.doc [第一時間]今起多項新規實施 最新刑法修正案生效 最低刑責年齡下調至12周歲.wmv 了解《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wmv 青少年犯罪案例.wmv 預防青少年犯罪.wmv 駕勞斯萊斯堵醫院引來調查,女司機涉嫌偽造證件被刑拘!.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