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1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_2022學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二課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學案(2份打包)新人教版必修1

資源簡介

第二框 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
學情展示·定方向
課標要求 1.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2.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
學習目標 1.結合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理解黨的決策的正確性;結合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歷史必然性和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明確只有中國共產黨才能救中國,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樹立政治認同。2.結合黨對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體會中國共產黨的偉大;結合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刻理解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堅定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素養坐標
課前預習·固基礎
自主梳理
知識點一 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1.過渡時期
(1)時間段: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__社會主義改造__基本完成。
(2)總路線和總任務: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__工業化__,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__社會主義改造__。這一內容概括說來,就是“__一化三改__”。
(3)歷史必然性
一是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__主導性__因素。
二是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__社會主義改造__。三是__個體農業__經濟難以適應國家__工業化建設__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四是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2.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時間 1956年
標志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__社會主義改造__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
意義 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__社會變革__
知識點二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1.歷史課題: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__社會主義__,是嶄新的歷史課題。
2.黨的八大
最重要貢獻 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__主要矛盾__和__根本任務__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主要矛盾 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__工業國__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人民對于__經濟文化__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主要任務 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__工業國__
想一想 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以后社會主要矛盾有什么變化呢?
提示:我國現階段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
3.艱辛探索的重大意義
(1)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雄辯地證明:__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__。
(2)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的確立和__社會主義建設__的全面展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__站起來__的偉大飛躍。
(3)為在新的歷史時期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__物質基礎__。
查閱資料 列舉我國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國取得的偉大成就。
提示:可從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考慮。
預習自測
1.判斷下列觀點的正誤,并說明理由。
(1)黨的八大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
提示:錯誤。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黨的八大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探索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是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和蘇聯經驗指導下完成的。
提示:錯誤。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是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進行的。
2.你知道什么叫“一化三改”嗎?
提示:“一化三改”是對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的概括,即要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逐步實現國家的社會主義工業化,并逐步實現國家對農業、對手工業和對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
3.我國進入社會主義社會的標志是什么?
提示: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標志著我國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進入了社會主義社會。
4.黨的八大最重要的貢獻是什么?
提示:黨的八大最重要的貢獻是對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5.你認為中華民族實現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實現這一飛躍的根本原因是毛澤東思想的指引。
課堂練習·釋疑難
1.教材P25~26“探究與分享”: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上面兩種觀點的認識。
提示:觀點一:新中國成立初期,中國的經濟文化發展水平同資本主義發達國家相比,存在很大差距。但是只要社會主義革命的條件已經具備,就應先進行革命,建立社會主義制度,然后再去發展落后的生產力。
觀點二: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已經具備了向社會主義過渡的條件,在政治條件上,無產階級已經處于領導地位;在經濟條件上,具有社會主義性質的國有經濟已經建立;在社會條件上,獲得土地的農民急需走互助合作的社會主義道路。
2.教材P27“探究與分享”:結合上述材料,談談新中國成立初期取得巨大成就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1)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科學制定“一五”計劃。
(2)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道路,為我國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
核心素養·提能力
議題?
社會主義制度的確定
┃┃議題導引__■
[探究] (1)圖片反映的是我國哪個時期?
(2)材料中采取的措施有何意義?
提示:(1)反映的是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的過渡時期。
(2)中國共產黨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完成了中華民族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重點突破__■
1.社會主義改造:
(1)過渡時期的社會形態
過渡時期在社會形態上不是一個獨立的社會形態,而是屬于社會主義體系的和逐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的過渡性質的社會。
(2)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和總任務
(3)社會主義改造前后我國的主要矛盾
改造前:工人階級與資產階級之間、社會主義道路與資本主義道路之間的矛盾。
改造后: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4)社會主義改造的偉大意義
使我國的經濟結構和階級結構發生了根本性變化;使我國勞動人民擺脫了被剝削的地位,真正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激發了建設社會主義的積極性;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寶庫。
2.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是歷史的必然:
角度 作用
國營經濟 社會主義國營經濟迅速發展,逐步成為社會經濟中的主導性因素
管理經驗 國家積累了利用、限制和管理私營工商業的經驗,不同程度地開始了對它們初步的社會主義改造
個體經濟 個體農業經濟難以適應國家工業化建設的新形勢,迫切需要組織起來
國際形勢 國際形勢有利于中國加快向社會主義陣營的轉變
3.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的地位與內容:
地位:以國家根本法的形式確認了中國人民掌握國家權力的歷史變革。
內容:規定了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經濟制度和文化制度,明確了建立社會主義社會的根本任務,肯定了從新民主主義到社會主義的具體途徑。
4.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1)圖示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2)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產生的深遠影響
①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確立了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方向。
②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實現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③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為我國走出一條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新道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④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極大地孤立了帝國主義陣營。
┃┃典例示范__■
1.1945年殷氏夫婦創辦糕點廠,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生意興旺。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殷氏夫婦最有可能遇到的狀況是( D )
A.繼續經營,并開始把利潤的大部分上繳國家
B.繼續經營,并開始把利潤的小部分上繳國家
C.不能繼續經營,糕點廠被國家沒收
D.不能繼續經營,但可以獲得部分收益
[解析] 本題需要注意的是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實行了公私合營。因此,殷氏夫婦創辦糕點廠已不能繼續經營,但可以以入股的方式獲得部分收益,D正確,A、B錯誤;C中“沒收”的說法錯誤。
思維·建模
┃┃變式訓練__■
1.下圖是1950~1956年我國工業中各種經濟成分的變化情況(以工業總產值為100,不包括手工業),對其認識不正確的是( C )
A.社會主義工業和國家資本主義工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
B.標志著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
C.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基本奠定
D.資本主義工業所占比重逐漸縮小,直到最后消失
[解析] 據材料圖示所示三個時間內社會主義工業所占比重分別為45%、57%和67%,國家資本主義所占比重分別為18%、29%和33%,由此可知,社會主義工業和國家資本主義工業所占比重迅速增加,A正確,不符合題意;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標志著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決定性勝利,B正確,不符合題意;1957年“一五”計劃的完成標志著社會主義工業化的基礎基本奠定,C項同材料時間不符,符合題意;據材料圖示,可知資本主義工業所占比重逐漸縮小,直到最后消失,D正確,不符合題意。
議題?
在艱辛探索中前進
┃┃議題導引__■
材料一 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國內的主要矛盾不再是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而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確立了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黨的中心工作,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路線。
材料二 1957年工農業產品產量
品種 1957年產量 比1952年增加 比歷史最高年產量增加
糧 1.95億噸 19% 30%
棉 164萬噸 26% 93%
鋼 535萬噸 296% 580%
煤 1.3億噸 96% 210%
電 193.4億千瓦時 166% 320%
原油 146萬噸 235% —
[探究] (1)據材料一分析,說明中共“八大”路線的正確性?
(2)結合材料二數據,如何評價八大路線及建設社會主義的探索?
提示:(1)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主要矛盾發生轉化,決定了工作重心必須轉移。黨和全國人民當前的主要任務,就是要集中力量解決這個矛盾,把我國盡快地從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中共八大確立了把發展生產力作為黨的中心工作,領導全國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路線。這一路線既符合三大改造基本結束的國情和民意,又富有創造精神。它為黨領導即將到來的全面社會主義建設和黨的自身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無疑是正確的。
(2)數據顯示中國已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農業、工業等均取得顯著發展。這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探索適合中國發展狀況的社會主義道路,制定了一個符合中國國情的正確路線和方針。我國社會發生的翻天覆地的變化雄辯地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實現飛躍的根本原因是毛澤東思想的指引。
┃┃重點突破__■
1.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與社會主義道路的選擇:
(1)1921年,中國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后,逐漸主導了中國革命的方向。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中國的前進方向有著清楚闡述: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主義革命必須由無產階級領導,中國革命的前途是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
(2)為了走向社會主義,第一步是實行新民主主義,第二步才是社會主義。從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的革命根據地到抗日戰爭時期的敵后根據地和解放區,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斗爭,一向以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為號召,鼓舞著廣大人民。
(3)抗戰勝利后,國民黨政府悍然發動以消滅中國共產黨為目的的內戰,結果在內戰中徹底失敗。這個結局,決定了中國共產黨真正成為推動中國社會前進的主導力量,決定了中國由新民主主義轉向社會主義的必然性。
2.社會主義制度確立后我國取得的成就:
(1)我國建立起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2)農業方面初步滿足了占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基本生活要求。
(3)建筑、交通運輸等基礎設施建設獲得較快發展。
(4)教育、醫療事業得到長足進步,人們的精神面貌得到極大改變。
(5)科技發展取得重要突破,成為在世界上有重要影響的大國。
3.社會主義建設探索中的經驗教訓:
(1)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必須堅持實事求是,結合國情不照搬外國模式。
(2)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位,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
(3)生產關系的調整必須適應生產力發展的實際水平。
(4)國民經濟必須按比例協調發展,搞好綜合平衡。
(5)要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發揚黨內民主,堅持群眾路線。
4.全面認識中國共產黨八大:
(1)內容
①主要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②主要任務: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2)評價
①意義:是對我國建設社會主義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八大提法的著眼點,在于把中國生產力發展還很落后這一基本國情突出出來,強調在社會主義改造已經基本完成的情況下,國家的主要任務已經由解放生產力變為在新的生產關系下保護和發展生產力,全黨要集中力量去發展生產力。這個著眼點,歷史證明是正確的。
②不盡準確:該提法沒有全面地指出,社會主義的生產關系已經建立起來,它是和生產力的發展相適應的;同時,它又還很不完善,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產力的發展又是相矛盾的。
┃┃典例示范__■
2.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把一個“一窮二白”的落后的舊中國,變成了一個初步繁榮昌盛的社會主義新中國。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綜合國力和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充分證明了( A )
A.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
B.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走不通
C.只有共產主義才能救中國
D.中國的近代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社會
[解析] 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取得的偉大成就充分證明,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A的說法正確且符合題意;B的說法也是正確的,但這是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教訓;C的說法不準確,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而不是共產主義;D的說法錯誤,中國的近代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思維·建模
┃┃變式訓練__■
2.獨立思考,走中國自己的革命與發展道路,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人所追求的。中國共產黨對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的探索就是這種追求的具體表現之一。這一改造探索道路走完后( C )
①中國步入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道路
②中國順利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
③中國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
④中國以較快速度完成了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中國共產黨對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走完后,中國步入了中國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現代化還在路上,不是以較快速度完成了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①④錯誤。中國共產黨對具有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走完后,完成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順利實現從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轉變,②③正確。
知識回眸·關重點
[知識圖譜]
[核心關注]
總路線和總任務:過渡時期的總路線,總任務是“一化三改”。
一個標志:1956年生產資料所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是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轉變的標志。
一個探索: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
一個意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中取得的獨創性理論成果和巨大成就,為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了寶貴經驗、理論準備和物質基礎。
隨堂訓練·測達標
一、選擇題
1.1953年是我國經濟史上的一個重要分水嶺,從那時起,中國人熟悉了一個經濟術語“五年計劃”,關于這一時期的說法正確的是( C )
①當時社會的性質是社會主義社會
②我國仍處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
③“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進行
④社會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當時社會的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社會,①錯誤;1953年,我國仍處在新民主主義社會向社會主義社會的過渡時期,“三大改造”如火如荼地正在進行,②③正確;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是黨的八大對三大改造完成后中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正確認識和規定,④不符合題意。
2.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在一個經濟文化落后的東方大國,創造性地開辟了一條適合中國特點的社會主義改造道路,在我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社會主義制度的確立( D )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②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
③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
④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①④不合題意。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指引下,中國共產黨順利實現了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在中國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②③正確。
3.“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毛主席就是那金色的太陽,多么溫暖,多么慈祥,把翻身農奴的心兒照亮,我們邁步走在社會主義幸福的大道上……”我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在( C )
A.國民經濟基本恢復后 B.過渡時期的總路線公布后
C.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 D.第一個五年計劃完成后
[解析] 1956年我國完成了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實現了把生產資料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使中國從新民主主義社會跨入了社會主義社會,從此走上了社會主義的道路。C正確。A、B、D三項均錯誤,排除。
4.為了實現中華民族復興,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經過浴血奮戰和頑強奮斗,完成了有史以來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革命,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請將這一過程經歷的幾個階段按時間順序進行正確的排列( A )
①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
③社會主義建設的全面展開 ④“一化三改” ⑤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
A.②→①→④→⑤→③ B.①→②→③→④→⑤
C.④→①→②→③→⑤ D.⑤→②→③→①→④
[解析] 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首先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而通過“一化三改”完成了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后才全面展開社會主義建設,故正確的排序是②→①→④→⑤→③,A正確,排除B、C、D。
5.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是新中國成立后我們黨召開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最重要的貢獻是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當時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是( A )
①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
②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
③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
④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之間的矛盾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解析] 人民對于經濟文化迅速發展的需要同當前經濟文化不能滿足人民需要的狀況之間的矛盾、人民對于建立先進的工業國的要求同落后的農業國的現實之間的矛盾是中共八大會議上指出的當時中國的主要矛盾,①②符合題意;③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我國的主要矛盾,不符合題意;④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之前的主要矛盾,不符合題意。
6.下表反映了1952年和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各種所有制經濟占比的變化情況
所有制性質 經濟成分 1952年 1956年
公有制經濟 國營經濟 19.1% 32.2%
合作社經濟 1.5% 53.4%
公私合營經濟 0.7% 7.3%
非公有制經濟 資本主義經濟 6.9% 0%
個體經濟 71.8% 7.1%
這一變化表明我國( D )
①工業化目標已基本實現 ②社會經濟不斷發展
③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 ④生產關系發生根本變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①的說法不符合事實,排除;題干中旨在說明1952年和1956年我國國民經濟中各種所有制經濟占比的變化,并不體現社會經濟不斷發展,②排除;隨著三大改造的完成,公有制經濟在1956年占絕對優勢,這說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基本確立,生產關系發生根本變化,③④正確。
7.到2020年結束,我國已經完成十三個五年計劃(規劃)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是在缺乏經驗和統計資料的情況下,根據毛澤東關于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指示精神編制的。1957年底,“一五”計劃各項指標全面提前超額完成。下列屬于“一五”計劃成就的是( D )
A.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
B.構成了我國工業布局的完整框架
C.在美蘇援助下我國建立起新興工業部門
D.為我國的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
[解析] 1987年10月中共十三大確立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A說法錯誤;“一五”期間,我國建立起一大批新的鋼鐵、煤炭、電力、機械有色金屬、化工和軍工企業,構成了我國工業布局的基本框架,B說法錯誤;“一五”期間,在蘇聯援助下,我國迅速建立起前所未有的新興工業部門,C說法錯誤;“一五”計劃的提前完成,為我國工業化打下了初步基礎,D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8.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黨的八大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明確規定,我國集中財力、物力搞建設謀發展,1956年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經過十年發展,同1956年相比,1966年全國工業固定資產按原價計算,增長了三倍。棉紗、原煤、發電量、鋼和機械設備等主要工業產品的產量,都有很大增長。石油工業的發展尤其突出,到1965年已經實現原油的全部自給。電子工業、石油化工、原子能、航天等一批工業逐步建設起來,初步改善了工業布局,形成有相當規模和一定技術水平的工業體系等。新中國僅用20年時間完成了西方國家200年才能完成的成就,基本建立了獨立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為現代經濟發展奠定了根本基礎。并在總結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了有別于蘇聯模式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指出了應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
運用“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的知識,分析上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答案] ①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后,如何在中國建設社會主義、如何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是嶄新的歷史課題,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遵循。中國共產黨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艱辛探索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道路。②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黨和全國人民的主要任務是集中力量發展社會生產力,盡快把我國由落后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解析] 本題要求運用“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的知識分析上述時期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本題屬于原因類試題,題目限定“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的確立”的知識,考查考生對教材知識的掌握。材料中“并在總結經驗教訓基礎上,提出了有別于蘇聯模式的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指出了應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故可以從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指導下,以蘇聯經驗教訓為鑒戒,結合中國具體實際進行艱辛探索的角度進行分析;材料中“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黨的八大對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明確規定,我國集中財力、物力搞建設謀發展,1956年生產資料社會主義改造完成后,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故可以從黨的八大對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務作出了規定,為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的角度進行分析。
PAGE
- 13 -第一框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學情展示·定方向
課標要求 1.近代中國艱辛的探索歷程。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學習目標 1.結合中國人民的抗爭和探索過程,從歷史和理論相統一高度認識到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明確中國選擇社會主義道路的必然性,樹立政治認同。2.結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理解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誕生的重大意義,堅定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道路的信心。
素養坐標
課前預習·固基礎
自主梳理
知識點一 悲愴的歷程——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
1.原因:鴉片戰爭后,中國逐步淪為__半殖民地半封建__社會,陷入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
2.任務:近代以后,爭取__民族獨立__、人民解放和實
現__國家富強__、人民幸福就成為中國人民的歷史任務。
3.過程: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__社會性質__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比如:太平天國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
4.結論: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
內因 中國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__民族資本主義經濟__的發展;中國民族資產階級力量弱小,具有__軟弱性__和__妥協性__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__反帝反封建__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外因 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就是要維護其__在華特權__,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知識點二 勝利的征程——新民主主義革命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內涵
指導思想 ①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__馬克思列寧主義__②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__中國革命__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立了__毛澤東思想__
正確道路 以__農村包圍城市__、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領導階級 無產階級
階級基礎 __工農聯盟__
革命動力 人民大眾
革命對象 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__官僚資本主義__
想一想 我國為什么不能走城市包圍農村的道路呢?
提示:可以從我國當時的國情考慮。 中國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民族資本主義經濟“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無產階級力量非常弱小。而封建勢力、帝國主義勢力以及官僚資本主義勢力卻異常強大,尤其是城市中的反動勢力異常強大。同時中國是傳統的農業社會,農村中作為無產階級天然同盟軍的農民階級占據著中國人口的大多數。這給中國革命在農村取得勝利創造了絕好的條件。
2.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關系
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
(1919~1949)   (1949~1956)
3.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重大意義
(1)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__人民民主__的偉大飛躍,徹底結束了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2)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__社會主義__的過渡創造了__前提條件__,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3)確立了社會主義__基本制度__,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__政治前提__和制度基礎。
想一想 新中國的成立對世界有什么意義?
提示:沖破了帝國主義的東方戰線,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預習自測
1.判斷下列觀點的正誤,并說明理由。
(1)辛亥革命徹底鏟除了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中國統治的根基。
提示:錯誤。辛亥革命結束了在中國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體。但是并沒有鏟除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在中國統治的根基,也沒有改變中國深層的社會結構,更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2)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標志著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
提示:錯誤。五四運動的爆發,標志著中國由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
(3)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提示: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4)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各種嘗試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但未改變人民的悲慘命運。
提示:錯誤。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各種嘗試未完成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任務,沒有改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人民的悲慘命運。
(5)作為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革命。
提示: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2.請你列舉兩個中華民族為探索復興之路進行斗爭的典型歷史事件。
提示:(1)太平天國運動
(2)戊戌變法
課堂練習·釋疑難
1.教材P20“探究與分享”:結合歷史事實,談談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表現和近代中國人民的處境。
提示:表現:(1)1840年鴉片戰爭,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美、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掠奪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還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去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4年至1895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同中國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00年至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列強同中國簽訂了《辛丑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處境: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后,山河破碎、積貧積弱,列強在中國橫行霸道、攫取利益,中國人民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為擺脫外國資本主義和本國封建主義的壓迫,我國人民進行了長時期的、不屈不撓的斗爭。
2.教材P21“探究與分享”:結合所學知識,談談近代中國人民的各種嘗試和斗爭為什么沒能改變自己的悲慘命運。
提示:近代中國人民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仆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進行了各式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事實證明,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不能把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解救出來。選擇復興之路,在當時世界發展的大格局下,不可能模仿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3.教材P22“探究與分享”:根據所學知識,談談中國先進分子接觸、了解、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歷史過程。
提示:(1)1917年俄國的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中國先進分子從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真理中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他們把目光從西方轉向東方,從歐美轉向俄國,從資產階級民主主義轉向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開始接受和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
(2)五四運動以后,先進的知識分子紛紛創辦刊物,編輯書籍,組織進步團體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十月革命的道路為越來越多的人所了解。接受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知識分子,開始投身到工人運動中,馬列主義通過先進知識分子的介紹和工人運動結合起來。
核心素養·提能力
議題?
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辛亥革命)
┃┃議題導引__■
材料一 1912年2月12日清帝下詔退位,統治中國260多年的清王朝終于結束。
材料二 《臨時約法》規定中華民國主權屬于國民全體,國民享有人身、言論、著作、集會、結社、遷移等項自由和請愿、訴訟、選舉及被選舉等項權利。約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體制。參議院行使立法權……臨時大總統及國務員行使行政權……司法權由法院獨立行使。
材料三 1917年,軍閥張勛擁戴清朝廢帝溥儀登基,在全國人民的怒斥聲中,12天后復辟丑劇就草草收場。“敢有帝制自為者,天下共誅之”。
材料四 孫中山被迫對袁世凱妥協退讓,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凱贊成共和,可以保舉他為臨時大總統。
[探究] (1)據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在哪些方面推動了社會進步?
(2)據材料分析,辛亥革命最大的失敗在哪里?
(3)舊民主主義革命失敗的原因有哪些?
(4)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失敗給近代中國探索復興之路的啟示是什么?
提示:(1)推翻了清王朝,結束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建立起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頒布《臨時約法》,推動了政治民主化、社會法制化,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
(2)辛亥革命的果實被袁世凱竊取,開始了北洋軍閥的封建統治;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務;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性質。
(3)主要從指導思想、依靠力量、領導者等角度考慮。
(4)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由于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妥協性,它不能領導中國民主革命取得勝利,資產階級共和國的方案在中國行不通。中國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要靠先進階級及其政黨的領導才能完成;中國革命必須有科學的理論作指導;廣泛發動群眾。
┃┃重點突破__■
1.近代中國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過程:
(1)1840年鴉片戰爭,1842年中英簽訂《南京條約》,使中國開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2)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英法美俄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掠奪了大量的金銀珠寶,還通過不平等條約割去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進一步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3)1894年至1895年,日本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簽訂了中日《馬關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4)1900年至1901年,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同中國簽訂了《辛丑條約》,這一不平等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沉重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淪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2.中國近代沒落的原因:
(1)從政治上看:中國的封建專制制度壓制商業經濟和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在國內設置重重關卡。封建專制走向末期,政治上日益黑暗腐朽,社會動蕩,生產遭到破壞。
(2)從經濟上看:原始的小農經濟仍是經濟體系的主體,商業經濟的發展舉步維艱,資本主義基本上被扼殺在搖籃中。農業的發展也在清朝末期受到嚴重破壞。
(3)從文化思想上看:科舉制度在其后期表現出越來越大的弊端,不能培養出優秀的人才。中國根深蒂固的重農抑商思想讓很多人不到迫不得已時不去從事商業。
(4)從對外關系上看:中國封建社會末期的王朝主要奉行閉關鎖國的政策,打擊阻礙對外貿易,導致中國人接觸不到外面的新科技新思想新制度,錯過了一次又一次的工業革命的機會。
3.中國走資本主義道路之所以行不通,是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具體包括以下三個方面:
(1)帝國主義入侵中國的目的是要把中國變成它們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維護其在華特權,它們決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成為自己的競爭對手。
(2)中國的封建勢力同帝國主義相勾結,嚴重阻礙了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
(3)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的力量十分弱小,并且與封建主義和外國資本主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具有軟弱性和妥協性的特點,不能承擔起領導中國人民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使命。
4.中華民族復興面臨的兩大歷史任務之間的關系:
┃┃典例示范__■
1.選擇復興之路,在當時世界發展的大格局下,我國不可能模仿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的原因是( C )
①由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的
②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
③無產階級力量當時比較強大
④帝國主義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③④
[解析] 近代中國的基本國情決定了我國不可能模仿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發展道路,帝國主義要維護其在華特權,不允許中國通過走資本主義道路強大起來,①④正確;②不是其原因;③不符合實際。
思維·建模
┃┃變式訓練__■
1.1840年,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用堅船利炮轟開了古老中國的大門。隨后,西方列強接踵而至,先后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中日甲午戰爭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等一系列戰爭,中國逐步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陷入了內憂外患的黑暗境地。這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是( A )
①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②推翻帝國主義的奴役,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
③改變近代中國落后狀況,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
④徹底推翻封建主義的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國情決定了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是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斗爭,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改變近代中國落后狀況,實現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①③入選。近代中國的歷史任務不是促進社會主義經濟的發展,也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②④不選。故選A。
議題?
新民主主義革命
┃┃議題導引__■
材料一 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現在干的是資產階級性的民主主義的革命……但是這個革命,資產階級已經無力完成,必須靠無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的努力才能完成。”“這種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社會主義革命的一部分……這種新式的民主革命,雖然在一方面是
替資本主義掃清道路,但在另一方面又是替社會主義創造前提。”
材料二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28年艱苦卓絕的英勇斗爭,終于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贏得了民族獨立。
[探究](1)根據材料一,指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基本特征。
(2)根據材料二,結合所學知識,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有何意義。
提示:(1)新民主主義革命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階級是無產階級;革命的前途是建立社會主義;新民主主義革命仍然屬于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2)①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中國從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②在中國革命實踐中,創立了毛澤東思想,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成功實現了中國歷史上最深刻最偉大的社會變革,為當代中國一切發展進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③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誕生,極大地改變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對比,鼓舞和推動了世界被壓迫民族和被壓迫人民爭取解放的斗爭。
┃┃重點突破__■
1.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性質: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
2.中國革命的步驟:
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基本國情,決定了中國革命必須分為民主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兩個步驟:第一步,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的社會;第二步,使革命向前發展,建立社會主義的社會。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只有完成前一個革命才能完成后一個革命,這兩個革命階段必須互相銜接。
3.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特點:
(1)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由無產階級領導的。
(2)就革命前途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
(3)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是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4.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終結了帝國主義列強侵略中國、欺凌中國人民的歷史,使中華民族以嶄新的姿態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為實現由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的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為實現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現實道路。
5.舊民主主義革命和新民主主義革命:
(1)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歷史分期
(2)新舊民主主義革命的區別
比較 領導權(決定意義) 革命前途 所屬世界革命范疇
舊民主主義革命 資產階級 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 世界資產階級革命
新民主主義革命 無產階級 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 世界無產階級革命
6.中國革命的三個法寶:
(1)三個法寶即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毛澤東對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經驗的基本總結。
(2)統一戰線:無產階級要領導革命取得勝利,必須團結一切可能團結的階級和階層,組織革命的統一戰線。
武裝斗爭:毛澤東認為,中國革命必須以長期的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
黨的建設:毛澤東認為,黨的建設必須密切聯系黨的政治路線。
(3)三個法寶相互聯系、辯證統一。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是中國革命的兩個基本特點,是戰勝敵人的兩個基本武器。統一戰線是實行武裝斗爭的統一戰線;黨的組織則是掌握統一戰線和武裝斗爭這兩個武器以實行對敵沖鋒陷陣的英勇戰士。
┃┃典例示范__■
2.五四運動后,出現了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論。有人反對走俄國式的道路,認為救中國只有一條路,就是“增加富力”,發展實業。還有人主張“采用勞農主義的直接行動,達到社會革命的目的”。這場爭論( C )
A.確定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
B.使思想界認清了歐美的社會制度
C.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
D.消除了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的分歧
[解析] 五四運動后,關于社會主義是否適合中國國情的爭論,出現了走資本主義道路和走社會主義道路的兩條路線。通過這場爭論,宣傳了馬克思主義,使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只有社會主義才能使大多數人得到幸福,從而在思想上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準備了條件,C正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是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開辟于20世紀20年代末,排除A;這場爭論沒有涉及歐美的社會制度,B錯誤;五四運動后,知識分子在救亡圖存方式上仍有分歧,“消除”說法太絕對,D錯誤。
思維·建模
┃┃變式訓練__■
2.毛澤東曾對一位外國來訪的同志說:“1927年,老蔣夠厲害啦!他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智者也沒有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對“孵出小雞來”最準確的理解是( B )
A.完成了紅軍北上的戰略轉移
B.揭開了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
C.制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
D.發動了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的武裝起義
[解析] 題干提供了關鍵信息“1927年”“孵出小雞來”,結合課本所學分析,“1927年、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是指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失敗,“孵出小雞來”是指揭開了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序幕。故答案為B。
知識回眸·關重點
[知識圖譜]
[核心關注]
兩大任務: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兩個步驟:第一步,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的民主主義社會;第二步,建立社會主義社會。
兩大意義: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為向社會主義過渡創造了前提條件。
隨堂訓練·測達標
一、選擇題
1.辛亥革命后,中國嘗試過各種政權組織形式,從康有為等維新派提出的君主立憲制到議會制及孫文的總統制等,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中國人民依然生活在苦難和屈辱之中。材料表明( B )
A.要先爭取民族獨立和實現國家富強
B.在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
C.要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
D.中國革命必須分為相互銜接的兩個步驟
[解析] 從康有為等維新派提出的君主立憲制到議會制及孫文的總統制等,各種政治勢力及其代表人物紛紛登場,都沒能找到正確答案,說明在近代中國,資本主義道路走不通,A、C、D不符合題意,B符合題意。
2.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為了探索復興之路,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前赴后繼,進行了可歌可泣的斗爭和各種各樣的嘗試,但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還缺乏( C )
①綜合國力的支撐 ②科學真理的指導 ③先進力量的領導 ④人民大眾的覺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從太平天國到洋務運動、戊戌變法,再到辛亥革命,終究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這是因為當時的中國還缺乏科學真理的指導,先進力量的領導,①④錯誤,②③正確。
3.毛澤東說:“在五四運動以后……中國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政治指導者,已經不是屬于中國資產階級,而是屬于中國無產階級了。”這說明五四運動( C )
A.完成了中國革命兩步走的“第一步”
B.實現了中華民族獨立
C.是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
D.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解析] 中國革命兩步走的第一步是要改變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社會形態,使中國社會變成一個獨立民主的社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標志著革命第一步的完成,A錯誤;新中國成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B錯誤;五四運動使革命的領導權發生了改變,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走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C正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即新中國的成立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D錯誤。
4.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誕生100周年。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誕生,這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意味著( D )
①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
②工人階級成為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
③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逐步走向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
④中國人民在斗爭中有了主心骨,看到了解決中國問題的出路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社會的發展方向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不是中國共產黨的誕生,①不選;②說法錯誤,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領導力量是無產階級,而不是工人階級;1921年,在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過程中,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從此,中國革命面貌從此煥然一新,中國人民謀求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斗爭就有了主心骨。在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開展救亡斗爭的基礎上,中國共產黨在領導新民主主義革命過程中,逐步探索出一條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最后奪取全國勝利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道路,③④正確。
5.毛澤東把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比喻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兩篇文章,上篇與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下列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D )
①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物質準備
②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各有其特點
③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
④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 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而不是“物質準備”,①錯誤;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這表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社會主義革命的必要準備,也表明社會主義革命是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必然趨勢,③④正確;試題考查的是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聯系,而不是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區別,②不符合題意。
6.1949年10月2日,《人民日報》頭版發表的社論《不可戰勝的人民國家》號召:“同胞們!光榮的日子已經到來了,讓我們為偉大的自由的祖國貢獻我們的一切!”這一消息所反映的歷史事件及其偉大意義是( B )
A.中國共產黨誕生——中國人民有了主心骨
B.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成為國家的主人
C.中國人民站起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確立
D.中國人民強起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
[解析] 中國共產黨誕生是1921年,A不符合題意;題干信息是1949年10月2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人民是國家的主人,B符合題意;中國人民站起來了,應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C說法錯誤;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是改革開放時期,時間是1978年以后,D不符合題意。
二、非選擇題
7.五四運動爆發于民族危難之際,是一場以青年知識分子為先鋒、廣大人民群眾參加的徹底反帝反封建的偉大愛國革命運動,是一場中國人民為拯救民族危亡、捍衛民族尊嚴、凝聚民族力量而掀起的偉大社會革命運動,是一場傳播新思想新文化新知識的偉大思想啟蒙運動和新文化運動,以磅礴之力鼓動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實現民族復興的志向和信心,是中國舊民主主義走向新民主主義的轉折點,在近代以來中華民族追求民族獨立和發展進步的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五四運動鑄就的“愛國、進步、民主、科學”的五四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
五四運動是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折點。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
[答案]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解析] 本題設問指向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新民主主義革命“新”在哪里,是教材基礎知識的識記。新民主主義革命是無產階級領導的,工農聯盟為基礎的,人民大眾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的“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就領導權來說,新民主主義革命不是由資產階級領導,而是由無產階級領導,這一點具有決定性意義;二是就革命前途來說,不是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和資本主義制度,而是建立無產階級領導下的各革命階級的聯合專政,并最終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三是就所屬世界革命范疇來說,它不屬于世界資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而是屬于無產階級革命的一部分。
PAGE
- 14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蒙山县| 百色市| 花莲市| 桐柏县| 微山县| 黔西| 克山县| 墨竹工卡县| 东丰县| 合水县| 隆德县| 岱山县| 湖口县| 邮箱| 方山县| 贵溪市| 海晏县| 梁山县| 冀州市| 罗江县| 扎鲁特旗| 靖西县| 翁牛特旗| 哈密市| 阿鲁科尔沁旗| 南投县| 黎城县| 新沂市| 叶城县| 循化| 循化| 卢龙县| 枝江市| 桂东县| 西峡县| 牙克石市| 陕西省| 景德镇市| 玉田县| 沂南县| 泽普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