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政治八上教科版第9課:復習提綱+練習題及答案【1】第九課 一 步 之 遙一、知識要點1、嚴重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質特征,刑事違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標志,刑罰當罰性是嚴重危害性及刑事違法性的必然結果2、嚴重不良行為已屬違法行為,離犯罪僅有一步之遙。3、四種不同的法律制裁:①違憲制裁;②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③民事制裁;④刑事制裁(刑罰或刑罰處罰)。4、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5、防微杜漸,勿以惡小而為之,是預防違法犯罪的重要途徑。********************************************************復習題一、單項選擇題1.《中華人民共和國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認為未成年人嚴重的不良行為是( )①向父母要錢買小食品 ②吸食、注射毒品 ③與同學一起打撲克④參與賭博、屢教不改A.②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2.喬麗是初二學生,開個體飯館的爸爸以“女兒早晚是人家的人”、“上學花錢不掙錢”、“飯館正缺人手”等理由,非讓喬麗退學到飯館幫忙不可。你認為喬麗爸爸的行為是( )A.合情合理合法的行為B.為了喬麗健康成長的合法行為C.違反義務教育法的嚴重違法行為D.侵犯喬麗受教育權的違法行為3.犯罪的法律標志是( )A.嚴重的社會危害性B.刑罰當罰性C.不履行法律規定的義務 D.刑事違法性4.陳某深夜潛入某單位偷竊價值近5000元的物品,被當地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1年,并處罰金1000元。對此,下列看法錯誤的是( )A.人民法院對陳某判處刑罰的依據是刑法B.陳某的行為已構成盜竊罪C.陳某的行為是犯罪行為,受到的是刑法處罰D.1年有期徒刑是附加刑,1000元罰金是主刑5.小黃因偷竊同事的手提電腦被公安機關破獲并逮捕,法院認定其已構成盜竊罪,但因其未滿16周歲被免予刑事處罰,帶回家有家長進行管教,于是他到處宣揚說:“受到刑法處罰才是犯罪,一般違法無所謂。”對此,正確的觀點應該是( )①小黃未受到刑法處罰,他的行為不是犯罪 ②未成年人犯罪雖因年齡免于刑法,同樣也是犯罪 ③有一般違法行為的人若不改正,會發展向犯罪,應高度重視 ④小黃的觀點是對的A.①②④ B.②③C.①②③ D.①②③④6.俗話所說的“從小偷針,到大偷金”,這句話告訴我們 ( )A. 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 B. 一般違法必然發展為犯罪 C. 一般違法和犯罪的本質是相同的D. 違法行為不一定是犯罪7.屬于一般違法和犯罪的相同點有( )①都是違法行為 ②都有社會危害性 ③都觸犯了刑法 ④都應受到法律制裁①.③④ B. ①②④C. ①② D. ①②③④8.違法行為都應受到法律制裁。關于法律制裁,你認為有道理的說法有( )①我國的刑法是保護國家和人民的利益,懲治犯罪的法律 ②行政制裁分為行政處分和行政處罰兩種 ③刑事制裁是適用范圍最為廣泛的法律制裁④民事制裁是最為嚴厲的一種法律制裁A.①② B. ①②③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參考答案 1.A2.D3.A4.D5.C6.A7.B8.A*********************************************單項選擇題1.千里之堤毀于蟻穴,惡不積不足以滅身,這兩句古語告訴我們①必須依法制裁犯罪行為②許多犯罪行為是從犯小錯開始的③有錯不改就會鑄成大錯④青少年要依法律己A.①②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②③④2.初中生陳某因經常敲詐同學的小額錢財,曾被公安機關拘留15天,但他仍執迷不悟,不思悔改,后又因持刀搶劫他人的錢財被人民法院判處有期徒刑三年。這一材料說明:( )A.一般違法與犯罪的區別在于對社會危害的程度不同B.一般違法與犯罪之間沒有不可逾越的鴻溝C.陳某的前后行為都觸犯了治安管理處罰條例,應受到行政處罰D.陳某的前后行為都觸犯了刑法,應受到刑法處罰3.學生周某因講排場、比闊氣,花光了生活費,便走上了連偷帶搶的邪惡之路。他在一年中作案10起,盜竊、搶劫價值15萬余元的物品,后被公安機關抓獲。周某在交待完問題后,竟向公安人員說:“叔叔,我都坦白交待了,現在可以走了吧,我還要參加考試呢。”周某后被依法判處有期徒刑9年。據此回答:4—5題。4.周某的行為屬于( )①不履行法定義務的行為②嚴重危害社會的行為③違反刑法的行為④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A.①②③ B.②③C.②③④ D.①②③④5.上述案例給我們提供的啟示有()①公民要學法、知法、守法 ②違法行為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③坦白從寬、抗拒從嚴 ④我國刑法堅決打擊侵犯財產的犯罪行為A.①② B.②③④C.②③ D.①②④6.某市初中生黃某,年僅15周歲。一次無意間進入一個黃色網站,從此便深陷其中,后來,他漸漸覺得還不夠“刺激”,最終花季少年淪落為強暴女生的罪犯。這一慘痛教訓告訴了我們( )①青少年要拒絕誘惑②進入不良網站就會犯罪③不良誘惑的存在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④青少年要學會分辨是非,自覺抵制不良誘惑,避免上當受騙。A.①③ B.①②④C.②④ D.①④參考答案 1.B2.B3.B4.C5.A6.A***********************************************************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