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13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品講義 第18講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13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品講義 第18講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資源簡介

2013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品講義
第18講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學生版)
【課標考綱解讀】
課標分解 考綱細化 高考命題定位
了解我國有56個民族,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懂得我們偉大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明確我國已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明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這三項原則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3.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4.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6.我國的宗教政策 1.從知識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重點考查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原因,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2.從試題類型上看:選擇題多以體現類和原因類為主,重點考查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材料題多立足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以及處理民族問題的措施
【高考復習策略】
該講的主線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地位,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方面進行了表述。“是什么”即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即為什么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可以從國家性質、民族關系、“國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來分析。“怎么做”即如何處理好民族問題,必須從黨的領導、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來分析。
復習時我們要理解人大制度、政黨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人民當家作主的關系。理解黨、人大與民族地區發展的關系。立足整個教材,必須理解政府與民族地區發展的關系,民族地區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關系。
主線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地位”,所以復習中我們必須把握以下時事熱點:①結合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②結合國家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認識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③結合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宗教文化的保護工程,認識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④結合國家幫扶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具體措施,理解處理民族問題的具體措施。
【主干知識梳理】
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1.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
(1)民族關系: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民族現狀:歷史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____________等發展不平衡狀況依然存在。
2.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1)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________________。
(2)關系:__________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責任。
二、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自治地方: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3)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前提和基礎:民族區域自治是以領土完整、__________為前提和基礎的。
(5)自治權:________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權、____________、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他自治權。
(6)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__________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__________________。
【易錯提醒】 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鄉,自治機關不包括自治地方的司法機關。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顯著的優越性
(1)有利于維護________________。
(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______________的權利得以實現。
(3)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4)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三、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____________的自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宗教活動服務于國家的__________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__________多作貢獻。
2.弘揚科學精神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我們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____________對待宗教。
【易錯提醒】 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我國堅持政教分離的原則,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行政、司法等國家職能的實施,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高考真題剖析】
(2012北京卷)某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綜合探究,回答31題。
31.甲組同學撰寫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有:《關于推動宗教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思考》、《發揮宗教團體在賑災救濟中的社會功能》、《論農村信教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新時期愛國宗教人士的培養研究》。據此推斷,甲組的研究主題可能是
A.我國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B.我國如何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國宗教如何堅持獨立自辦原則
D.我國如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A. 和睦相處 B. 平等、團結、互助、和諧
C. 一律平等 D. 平等、團結、共同繁榮
(2012全國大綱卷)34.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約2.48萬座、宗教教職人員2.9萬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住寺僧尼約4.6萬人,僧俗信教群眾每年組織和參加各種宗教活動,每年到拉薩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眾達百萬人次以上,由此可見
①宗教信仰的本質已經發生變化
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階級基礎
④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國家保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核心考點探究】
考點一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1.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民族平等  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②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民族團結  ①表現:我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②意義: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各民族共同繁榮  ①表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②原因: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聯系  ①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2.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主體對推動民族地區發展肩負的責任
主體 責任
黨  發揮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的作用,提高執政能力,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政府  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切實履行政府職能,統籌區域發展
人大  通過行使任免權、決定權、監督權和立法權,為民族地區發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相關國家機關落實有利于民族地區發展的各項政策
政協  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為民族地區發展獻言獻策
公民  ①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②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和大民族主義,維護民族平等  ③貫徹和遵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以自身的行動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④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覺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
【典題探究】
【例1】[2011·重慶卷] 2011年,中央決定大幅減免新疆困難地區企業所得稅,免除新疆困難地區公益性項目的配套資金,同時,全國19個省市對口援助新疆資金將超過100億元。這些舉措體現了(  )
①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②國家富強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③民族地區的發展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④國家方針政策和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的結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變式精練】
1.為加快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內地省市根據國家要求認真落實對民族地區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落實教育對口支援工作(  )
①是增進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 ②是貫徹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的具體體現 ③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④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考點二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因素
(1)根本前提:政治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2)政治環境: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3)貫徹和落實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民族平等為實現民族團結奠定了政治基礎。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又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實現民族平等和團結提供了物質保證。
(4)制度保障:健全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全,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發展了新型民族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
(5)合理的宗教政策: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地區的宗教信仰自由。
【知識拓展】
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的區別
比較點 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
不同點 設立的地區  在港、澳、臺地區設立  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設立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有一定的自治權
社會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解決的問題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祖國的和平與統一  解決民族問題,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
共同點 二者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域
【典題探究】
【例2】[2011 全國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為西藏與全國一起實現共同進步與發展創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民主改革運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發展的作用。
【變式精練】
A.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更多的經濟自治權
B.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政策
C.我國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及風俗習慣
D.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考點三 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認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認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勵公民信仰宗教。對全體公民進行唯物主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即內容真實性與形式多樣性的統一,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典題探究】
【例3】[2011 海南卷]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2001年成立中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正式開展“解經”工作。10年來相繼出版的4輯《新編臥爾茲演講集》,從教義和教規角度對伊斯蘭教經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蘭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解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進行了的“解經”工作(  )
①保障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權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眾在教義理解上的差異 ③有助于豐富伊斯蘭教文化內涵 ④有利于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變式精練】
5.藏傳佛教在玉樹老百姓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2010年4月28日,在地震中受損嚴重的結古鎮禪古寺的喇嘛們進行了災后首場法事活動,為逝者超度,向救援者表達感恩,給全國人民及世博會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國(  )
A.正常的宗教活動為社會和諧作貢獻
B.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C.少數民族有從事宗教活動的自由
D.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易錯全面排查】
【易錯點1】認為“我國各民族間不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
1.2009年,云南省全面推進興邊富民、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和特困民族地區扶持發展、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等工程。各級政府共投入民族專項資金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7.63%,民族自治地方社會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2.4%。上述事實體現了
①民族特色是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關鍵
②國家投入是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④我國各民族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易錯點2】認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2.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2009年在江蘇無錫舉行,論壇主題是“和諧世界,眾緣和合”,論壇就佛教的修學體系,佛教的慈善關懷,佛教的國際交流等話題,進行了廣泛研討和交流。世界佛教論壇在我國舉行( )
①表明佛教可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②說明佛教作為意識形態發生了新變化
③是我國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體現
④凸顯了佛教在我國的教化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經濟協調發展 ④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與繁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易錯點4】對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區分不清 
4.國家制定了許多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和制度。例如:①優先在民族地區安排資源開發項目;②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給予政策傾斜;③保證各級各類少數民族干部的相應比例;④尊重和照顧少數民族飲食、年節等方面的習俗。其中體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易錯點5】 對自治機關區分不清  
5.下列屬于民族自治機關的是(  )
A.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
B.江蘇省高郵市菱塘回族鄉人民政府
C.西藏自治區人民法院
D.四川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人民代表大會
【易錯點6】 對宗教信仰自由內容認識不清 
6.[2012 蘭州質檢] 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面對我國宗教政策理解正確的是(  )
①在我國任何人都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禁止我國宗教與國外宗教相交流 ③禁止任何勢力對我國宗教事務進行干涉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復習感悟心得】
1.我國是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人民民主具有廣泛性和真實性的特點。西藏和平解放,百萬農奴翻身當了主人;投巨資保護西藏非遺代表作,有利于維護人民的合法的文化權益,體現了民主的真實性和我國政府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保護西藏非遺代表作尊重了保護在文化發展方面的平等權益。
3.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內容是自治權。西藏自治區的設立,使藏族人民的自治權落到了實處;西藏有關部門正著手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地方性立法工作,它是西藏人大在行使自治權中立法自治權的表現。
【課后鞏固訓練】
【能力提高訓練】
一、選擇題
1.2011年1月10日,云南民族宣傳工作座談會舉行,會議強調加強對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宣傳,為推動云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我們重視民族團結事業是因為(  )
①民族團結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②民族團結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③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的前提 ④堅持民族團結才能全面解決我國的宗教問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十年來,西部地區已開工重點工程102項,投資總規模1.74萬億元。民族地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達8.5%。西部大開發的十年,是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受惠最多的時期。這表明西部大開發有利于(  )
①完善區域自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②推動經濟繁榮,實現跨越發展 ③縮小民族差距,實現政治平等 ④促進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統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①符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②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③抓住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④能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5.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于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推進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了戰略部署。推進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  )
①有利于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②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③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④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6.2009年,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區生產總值達450億元,增長18%,發展速度位居全國民族地區前列。2010年新年伊始,又在不斷增加遠洋航線。這完全得益于國務院批準的《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的順利推進。延邊州的發展說明了(  )
①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②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③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
④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完全依靠民族地區自力更生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7.中國共產黨經過長期探索和反復比較,最終確立民族區域自治為我國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政治制度。確立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決定因素有(  )
①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長期存在和發展
②在反抗外來侵略斗爭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
③各民族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區資源條件及發展差異
④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和綜合國力的增強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我國積極開辟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團體對外交流渠道,使少數民族文化借助各種“文化節”走出國門,其價值在于(  )
A.使少數民族擁有更多的自治權
B.實現民族融合,促進共同繁榮
C.完善了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9.2011年1月14日,新疆自治區第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在烏魯木齊召開,會議聽取自治區政府工作報告、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和高級人民檢察院的工作報告。 上述機構中屬于民族區域自治機關的是(  )
①自治區人民政府 ②自治區高級人民法院 ③自治區人民代表大會 ④自治區高級人民檢察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0.2011年1月10日,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會議指出:2011年宗教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著力推動依法管理,努力促進宗教和諧,為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營造良好社會環境。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  )
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11.十一世班禪說:“我從坐床起,就擔負起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任務。現在,這種責任感更強了。”從班禪的談話中可以看出(  )
A.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C.我國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D.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12.據不完全統計,西藏現有60余座學經班,學經僧人約6 000人。活佛轉世作為藏傳佛教特有的傳承方式得到國家尊重。材料說明,在我國(  )
A.國家鼓勵公民信仰宗教
B.國家尊重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C.堅持獨立自主自辦宗教的原則
D.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二、非選擇題
14.2010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調研。調研期間,吳邦國聽取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工作匯報,對寧夏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說,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方針政策,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經濟邁上新臺階,結構調整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都取得很大成績。
運用有關民族的知識,簡要說明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發展、民族團結和睦、社會和諧穩定、各項事業都取得很大成績的政治原因。
【拓展沖刺訓練】
1.2011年,19個省市對口援疆資金總規模將超過100億元,以后還會逐步增加,同時,通過轉移支付、專項資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資金規模將數倍于對口援疆資金規模。上述做法(  )
①有利于加快新疆發展、維護新疆穩定,鞏固民族團結 ②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③貫徹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 ④體現了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2.[2012 海口模擬] 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等七種少數民族文字單行本由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翻譯,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已向全國公開發行。這表明(  )
①我國堅持了民族平等的原則 ②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得以貫徹和落實 ③少數民族使用自己語言文字的權利得到尊重 ④少數民族具有管理本民族文化事務的權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2012 鹽城模擬] 2011年5月3日,深圳舉行第26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宗教服務誓師大會。會議部署大運會宗教服務工作方案,深圳市各宗教團體負責人代表全市民族宗教界做大運會宗教服務宣誓。這說明(  )
A.在我國,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B.正常的宗教活動可以為社會和諧作貢獻
C.我國宗教實行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D.我國保護宗教信仰自由,鼓勵正常宗教活動
5.【湖北省武昌區2012屆高三年級元月調研】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國家統一的基礎。下列做法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的是
①理性尊重彼此的差異,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②要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③要反對國際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干涉我國內政
④要在有少數民族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7.【北京市西城區2012屆高三期末考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對這一制度認識正確的是( )
A.自治機關應在中央統一領導下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B.民族自治機關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行政、司法機關
C.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民族鄉
D.民族自治地方以一個少數民族為主體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2013年高考政治一輪復習精品講義
第18講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教師版)
【課標考綱解讀】
課標分解 考綱細化 高考命題定位
了解我國有56個民族,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懂得我們偉大祖國是全國各族人民共同締造的,明確我國已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明確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這三項原則是相互聯系、不可分割的。 1.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2.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3.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4.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5.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6.我國的宗教政策 1.從知識的考查看:立足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的發展,重點考查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原因,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2.從試題類型上看:選擇題多以體現類和原因類為主,重點考查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材料題多立足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考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原因,以及處理民族問題的措施
【高考復習策略】
該講的主線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地位,從“是什么”、“為什么”、“怎么做”三個方面進行了表述。“是什么”即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即為什么實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可以從國家性質、民族關系、“國情”、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意義來分析。“怎么做”即如何處理好民族問題,必須從黨的領導、處理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民族區域自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來分析。
復習時我們要理解人大制度、政黨制度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與人民當家作主的關系。理解黨、人大與民族地區發展的關系。立足整個教材,必須理解政府與民族地區發展的關系,民族地區發展與國際競爭力的關系。
主線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地位”,所以復習中我們必須把握以下時事熱點:①結合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認識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②結合國家支持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認識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③結合我國對少數民族地區宗教文化的保護工程,認識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④結合國家幫扶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的具體措施,理解處理民族問題的具體措施。
【主干知識梳理】
一、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1.我國的新型民族關系
(1)民族關系: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逐步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2)民族現狀:歷史遺留下來的各民族間____________等發展不平衡狀況依然存在。
2.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1)原則:民族平等、民族團結、________________。
(2)關系:__________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________________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特別提示】 不能以民族差別的存在否定我國的民族平等,民族平等與民族差別是兩個不同的概念。我國各民族的平等的權利已經得到真正的實現,但是由于歷史地理原因我國各民族之間存在著經濟、文化、社會,以及風俗習慣、民族傳統等方面的差別。民族差別的存在,只是影響了民主平等的實現程度,不能否定我國的各民族事實上的平等。
3.鞏固和發展民族關系:自覺履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義務,是每個中國公民的責任。
二、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符合國情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1)含義: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在國家統一領導下,________________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的制度。
(2)自治地方: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三級。
(3)自治機關:自治機關是自治地方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各少數民族聚居 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4)前提和基礎:民族區域自治是以領土完整、__________為前提和基礎的。
(5)自治權:________是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主要包括:立法自治權、____________、經濟自治權、文化管理自治權、其他自治權。
(6)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必然性:實行民族區域自治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必然選擇,是由我國的歷史特點和現實情況決定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歷史傳統,“大雜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__________的民族關系,使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具有堅實的__________________。
【易錯提醒】 民族自治地方不包括民族鄉,自治機關不包括自治地方的司法機關。
2.民族區域自治制度顯著的優越性
(1)有利于維護________________。
(2)有利于保障少數民族______________的權利得以實現。
(3)有利于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4)有利于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蓬勃發展。
三、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全面正確地理解我國的宗教政策
(1)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包括兩個方面:既保護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____________的自由。宗教信仰自由是憲法規定的公民的一項基本權利,是我國__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體現。
(2)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對宗教事務管理,是為了保護宗教界的合法權益和正常的宗教活動,制止和打擊利用宗教進行違法犯罪活動,抵御__________利用宗教進行的滲透。
(3)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任何境外組織和個人不得干預我國的__________。支持宗教界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往。
(4)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不是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放棄宗教信仰,而是要求他們__________、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要求宗教活動服務于國家的__________與民族的整體利益;支持他們努力對宗教教義作出符合社會進步要求的闡釋;支持他們反對一切利用宗教進行危害社會主義祖國和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動,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__________多作貢獻。
2.弘揚科學精神
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不是鼓勵人們信仰宗教。我們要遵循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____________對待宗教。
【易錯提醒】 宗教活動必須在憲法、法律和政策允許的范圍內進行。我國堅持政教分離的原則,任何宗教都沒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都不能干預行政、司法等國家職能的實施,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利用宗教進行妨礙國家教育制度的活動。
科學的態度
【高考真題剖析】
(2012北京卷)某班同學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綜合探究,回答31題。
31.甲組同學撰寫論文的主要參考文獻有:《關于推動宗教參與和諧社會建設的思考》、《發揮宗教團體在賑災救濟中的社會功能》、《論農村信教群眾在新農村建設中的作用》、《新時期愛國宗教人士的培養研究》。據此推斷,甲組的研究主題可能是
A.我國如何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B.我國如何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C.我國宗教如何堅持獨立自辦原則
D.我國如何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學生對我國宗教政策的理解的能力。分析材料可知,甲組同學的論文參考文獻都是關于宗教與社會、宗教團體的社會作用、信教群眾等愛國人士的作用等等,屬于國家要求信教群眾從事宗教活動要服從和服務于國家的最高利益與民族的整體利益,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所以屬于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考點定位】該題考查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等。
(2012江蘇卷)18.我國要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熱愛祖國、擁護社會主義制度、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充分發揮他們在促進經濟發展、文化繁榮、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這充分說明了
A.我國宗教是信教群眾自辦的事業
B.我國宗教團體是聯系信教群眾的愛國組織
C.我國依法保護正常的宗教活動
D.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有關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的相關知識。ABC均與材料無關。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這既是社會主義制度社會對我國宗教的客觀要求,要求信教群眾熱愛祖國、擁擠社會主義制度制度、擁擠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遵守國家的法律、法規和方針政策,為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和諧和祖國統一多作貢獻。因此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考點定位】該題考查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關系。本題的正確答案是D。
【考點定位】該題考查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2012全國大綱卷)34.目前,新疆有清真寺、教堂、佛道教寺廟等宗教活動場所約2.48萬座、宗教教職人員2.9萬多人。西藏有佛教活動場所1700多處,住寺僧尼約4.6萬人,僧俗信教群眾每年組織和參加各種宗教活動,每年到拉薩朝佛敬香的各族信教群眾達百萬人次以上,由此可見
①宗教信仰的本質已經發生變化
②各民族享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③宗教信仰具有相同的階級基礎
④正常的宗教活動受國家保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D
(2012上海卷)根據我國憲法規定,在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對此理解正確的是,自治機關可以
A.享有行政管理權、獨立立法權和司法權
B.根據本地實際制定自治條例和單行條例
C.同外國簽訂雙邊經濟、文化、科技等協定
D.自行變通執行或停止執行上級國家機關的決議
【答案】B
【核心考點探究】
考點一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1.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民族平等  ①各民族只有人口多少和發展程度上的區別,絕無高低優劣之分 ②各民族都依法平等地享有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權利,依法平等地履行應盡的義務
民族團結  ①表現:我國各族人民和睦相處、友好往來、互相合作、共同奮斗,誰也離不開誰的大團結局面 ②意義: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各民族共同繁榮  ①表現:各民族共同發展、共同富裕、共同繁榮 ②原因:是由社會主義的本質決定的,是國家實現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聯系  ①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②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  ③各民族共同繁榮特別是經濟發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2.從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主體對推動民族地區發展肩負的責任
主體 責任
黨  發揮社會主義領導核心的作用,提高執政能力,堅持科學發展觀,貫徹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
政府  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工作原則,切實履行政府職能,統籌區域發展
人大  通過行使任免權、決定權、監督權和立法權,為民族地區發展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督促相關國家機關落實有利于民族地區發展的各項政策
政協  履行政治協商、參政議政和民主監督職能,為民族地區發展獻言獻策
公民  ①自覺履行憲法規定的維護國家統一和全國各民族團結的義務  ②反對地方民族主義和大民族主義,維護民族平等  ③貫徹和遵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以自身的行動實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④堅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自覺尊重少數民族的宗教信仰
【典題探究】
【例1】[2011·重慶卷] 2011年,中央決定大幅減免新疆困難地區企業所得稅,免除新疆困難地區公益性項目的配套資金,同時,全國19個省市對口援助新疆資金將超過100億元。這些舉措體現了(  )
①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②國家富強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 ③民族地區的發展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④國家方針政策和民族地區具體特點的結合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是政治生活體現類選擇題,考查民族的知識。注意把握材料:中央給予新疆特殊優惠政策,其他地區援助新疆,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表現,選①。中央給予新疆特殊優惠政策體現④。也可用排除法:民族平等團結是共同繁榮的前提,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②③說法錯誤,且不符合題意。
【探究】從政治生活看,民族問題一般考查兩個方面,一是如何推動民族地區發展(可以從黨和政府,以及民族政策兩個角度考查)。二是分析民族地區發展的原因和意義。從經濟生活角度,一般涉及統籌區域發展、宏觀調控、財政的作用等。
【變式精練】
1.為加快發展民族教育事業,內地省市根據國家要求認真落實對民族地區的教育對口支援工作。落實教育對口支援工作(  )
①是增進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政治保證 ②是貫徹我國處理民族關系原則的具體體現 ③保障了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受教育的權利 ④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考查調動運用知識解讀材料有效信律依據,③與題目指向不符。
2.2009年發生在新疆烏魯木齊的“7·5”嚴重犯罪事件,破壞了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不得人心。黨和政府采取果斷措施,迅速對其進行了處置和平息。這說明( )
①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是挫敗民族分裂活動的根本保證
②維護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
③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發展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
④妨害我國民族團結的因素將不復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本題以烏魯木齊的“7·5”事件為切入點,考查民族團結的有關知識。抓住題干的關鍵點“破壞了社會穩定和民族團結”“黨和政府采取果斷措施”,不難看出①②③符合題意,選A項。④的說法過于絕對化,不符合我國的實際情況。在解答這種類型的組合題時,可用排除法,只要找出一項錯誤項或與題意無關項就可以通過排除它選出正確的選項。
考點二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政治因素
(1)根本前提:政治上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
(2)政治環境:鏟除了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的階級根源,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
(3)貫徹和落實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民族平等為實現民族團結奠定了政治基礎。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又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各民族共同繁榮為實現民族平等和團結提供了物質保證。
(4)制度保障:健全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維護了國家統一和安全,保障了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的權利得以實現,發展了新型民族關系,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發展。
(5)合理的宗教政策: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充分尊重少數民族地區的宗教信仰自由。
【知識拓展】
民族自治區與特別行政區的區別
比較點 特別行政區 民族自治區
不同點 設立的地區  在港、澳、臺地區設立  在少數民族聚居的地區設立
自治程度  享有高度的自治權  有一定的自治權
社會制度  資本主義制度  社會主義制度
解決的問題  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實現祖國的和平與統一  解決民族問題,實現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區事務
共同點 二者都享有自治權,都是中央政府管轄下的地方行政區域
【典題探究】
【例2】[2011 全國卷]閱讀材料,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為西藏與全國一起實現共同進步與發展創造了基本前提。
1959年,西藏掀起一場轟轟烈烈的群眾性民主改革運動,廢除了政教合一的封建農奴制度,解放了百萬農奴和奴隸,開創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新時代。
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標志著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在西藏全面確立。昔日的農奴和奴隸享有了平等參與管理國家事務和自主管理本地區和本民族事務的政治權利。西藏自治區不僅享有一般省級國家機關制定地方性法規的權力,而且享有廣泛的自治權。1965年以來,共制定了250余件地方性法規和具有法規性質的決議、決定,有效地維護了西藏人民在政治、經濟和社會生活各方面的特殊權益,促進了西藏各項事業的發展。
結合材料,說明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據,并分析民族區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
【答案】 ①根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在西藏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我國國情和西藏的實際,是國家的集中統一領導與西藏區域自治的有機結合,有助于增強中華民族的凝聚力,促進國家富強和西藏的繁榮,維護國家的統一和安全。
②作用:使西藏自治區充分享有廣泛的自治權,保障了西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能夠自主管理本地區、本民族內部事務,提高了對公共事務的管理效能;鞏固和發展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了西藏經濟社會的發展。
【解析】 從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據角度切入,分析民族區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此問題實際分為兩個小問,首先回答西藏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的根據,然后分析民族區域自治對西藏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回歸課本,結合材料圍繞實行民族區域自治符合我國國情以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來回答第一小問,然后從保障西藏自治區享有廣泛的權利、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等角度組織答案。回答時一定要將課本基礎知識與材料結合,不可相互脫節。
【探究】對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考查,主要從原因和意義兩個方面進行考查。原因主務院的授權制定行政法規
④其自治權即立法和文化管理自治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民族自治機關,意在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在我國,民族自治機關是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故①表述錯誤。自治權包括多方面的內容,④縮小了其范疇,故表述錯誤,故選B。
【探究】民族區域自治權利適用于生活在民族自治地區的所有民族,并非只適用于少數民族,其中長期定居的漢族群眾也享有這些權利。
4.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族人民同心同德、齊心協力,少數民族地區經濟社會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濟總量由1952年的57.9億元增加到2008年的30626.2億元;少數民族的人均壽命從新中國成立前的40歲以下提高到如今的70歲左右。以上成就的取得主要歸因于( )
A.少數民族地區享有更多的經濟自治權
B.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符合中國國情的民族政策
C.我國充分尊重少數民族的歷史文化及風俗習慣
D.少數民族地區獨特的地理環境和豐富的自然資源
  【答案】B 
【解析】本題是典型的因果關系型選擇題,考查學生準確審題的能力。題干強調的是性變化的主要原因。
考點三 我國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1.對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認識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不能認為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就是鼓勵公民信仰宗教。對全體公民進行唯物主義、無神論教育才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任務。
(2)不能認為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就是限制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政府只有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才能保障公民正常的宗教信仰自由。
(3)不能認為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就是限制宗教交往。我國支持宗教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開展對外交流活動。
(4)不能認為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宗教的性質是唯心的,只能引導其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2.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特點和優勢
(1)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人民是國家、社會和自己命運的主人。
(2)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
(3)民主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即內容真實性與形式多樣性的統一,公民權利與義務的統一。
【典題探究】
【例3】[2011 海南卷] 中國伊斯蘭教協會2001年成立中國伊斯蘭教教務指導委員會,正式開展“解經”工作。10年來相繼出版的4輯《新編臥爾茲演講集》,從教義和教規角度對伊斯蘭教經典作出了既符合伊斯蘭教信仰精神,又符合時代發展要求的解釋。中國伊斯蘭教協會進行了的“解經”工作(  )
①保障了伊斯蘭教教職人員的權利 ②消除了信教群眾在教義理解上的差異 ③有助于豐富伊斯蘭教文化內涵
④有利于引導伊斯蘭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D 
【解析】 此題考查對我國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理解。解答此題關鍵明確“解經”的具全國人民及世博會祈福。材料表明在我國(  )
A.正常的宗教活動為社會和諧作貢獻
B.形成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C.少數民族有從事宗教活動的自由
D.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對我國宗教政策的理解。從材料可以看出,正當的宗教活動為我國社會主義作貢獻,A符合題意。此題強調宗教活動,故排除B。此題強調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主題沒有表明信仰宗教的權利,排除C。此題沒有涉及中外宗教的交流活動,故排除D。
【探究】對宗教知識的考查,高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對宗教信仰自由的理解,必須明確其內容包括信教和不信教。二是對宗教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系,認識宗教為社會主義建設服務的作用。
【易錯全面排查】
【易錯點1】認為“我國各民族間不存在事實上的不平等。”
1.2009年,云南省全面推進興邊富民、人口較少民族地區和特困民族地區扶持發展、民族特色村寨保護與發展等工程。各級政府共投入民族專項資金2.85億元,比上年增長17.63%,民族自治地方社會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2.4%。上述事實體現了
①民族特色是民族地區脫貧致富的關鍵
②國家投入是民族地區發展的根本動力
③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④我國各民族享有平等的發展權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D 
【解析】本題考查如何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措施和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考務。
【易錯點2】認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2.第二屆世界佛教論壇2009年在江蘇無錫舉行,論壇主題是“和諧世界,眾緣和合”,論壇就佛教的修學體系,佛教的慈善關懷,佛教的國際交流等話題,進行了廣泛研討和交流。世界佛教論壇在我國舉行( )
①表明佛教可以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②說明佛教作為意識形態發生了新變化
③是我國落實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體現
④凸顯了佛教在我國的教化作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以世界佛教論壇的舉行為切入點考查我國宗教的相關知識。②表述是錯義社會相適應。
【易錯點3】 對社會主義民族關系認識不清
3.墨脫縣位于西藏自治區西南部,是目前中國唯一一個不通公路的縣。2010年11月15日,西藏墨脫公路的關鍵性工程——全長3310米的嘎隆拉隧道成功貫通,這意味著墨脫“高原孤島”的歷史即將結束。中國政府建設墨脫公路的社會意義在于(  )
①促進社會主義新型民族關系的建立 ②消除各民族之間的矛盾與隔閡 ③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④實現各民族共同富裕與繁榮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解析】我國新型民族關系已經建立,排除①。民族間的差異存在,矛盾就存在,隔閡就存在,故排除②。
【易錯知識點分析】由于我國消除了民族問題存在的階級根源,所以能夠建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這一民族關系已經建立,并逐步完善。 
【易錯點4】對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區分不清 
4.國家制定了許多促進民族地區發展的政策和制度。例如:①優先在民族地區安排資源開發項目;②對少數民族和民族地區的醫療衛生事業給予政策傾斜;③保證各級各類少數民族干部的相應比例;④尊重和照顧少數民族飲食、年節等方面的習俗。其中體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是(  )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 A
【解析】 抓住題干指向性“體現各民族共同繁榮原則”的,①②正確。③④體現了民族平等原則,不符合題意。故選A項。
是指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人民政府。
【易錯點6】 對宗教信仰自由內容認識不清 
6.[2012 蘭州質檢] 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下面對我國宗教政策理解正確的是(  )
①在我國任何人都有信仰宗教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②禁止我國宗教與國外宗教相交流 ③禁止任何勢力對我國宗教事務進行干涉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C
【解析】 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并不阻止正常的宗教交流,排除②。宗教屬于唯心主義世界觀,不可能與社會主義相適應,只能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排除④。
【易錯知識點分析】 政府既保護公民信仰宗教的自由,又保護公民不信仰宗教的自由。我國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復習感悟心得】
【課后鞏固訓練】
【能力提高訓練】
一、選擇題
【知識點】一: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1.2011年1月10日,云南民族宣傳工作座談會舉行,會議強調加強對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宣傳,為推動云南民族團結進步事業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我們重視民族團結事業是因為(  )
①民族團結是衡量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②民族團結是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③民族團結是社會和諧的前提 ④堅持民族團結才能全面解決我國的宗教問題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②項錯誤,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④項不符合題意。
【答案】C
【知識點】二: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2.十年來,西部地區已開工重點工程102項,投資總規模1.74萬億元。民族地區農牧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達8.5%。西部大開發的十年,是民族地區人民群眾受惠最多的時期。這表明西部大開發有利于(  )
①完善區域自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②推動經濟繁榮,實現跨越發展 ③縮小民族差距,實現政治平等 ④促進民族團結,鞏固國家統一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解析】①錯誤,西部大開發有利于完善區域自治的觀點是錯誤的,夸大了西部大開發的意義。③錯誤,西部大開發有利于縮小民族差距,實現經濟平等。
【答案】B
要求各級各類學校都要深入開展“民族團結教育”主題活動。加強民族團結教育(  )
①符合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②有利于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和各民族共同繁榮
③抓住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
④能打牢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③
【解析】③錯誤,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內容是自治權。④錯誤,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礎是社會主義榮辱觀。
【答案】A
5.中共中央、國務院召開的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談會于2010年1月18日至20日在北京舉行。會議對推進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和長治久安作出了戰略部署。推進西藏實現跨越式發展(  )
①有利于鞏固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②是國家統一的基礎
③是實現國家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④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解析】民族的團結、民族的凝聚力是國家統一的基礎,排除②;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是民族平等,排除④;故選C。
【答案】C
6.2009年,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地區生產總值達450億元,增長18%,發展速度位居全國民族地區前列。2010年新年伊始,又在不斷增加遠洋航線。這完全得益于國務院批準的《中國圖們江區域合作開發規劃綱要》的順利推進。延邊州的發展說明了(  )
①我國堅持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
②我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③民族地區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政策的支持
④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完全依靠民族地區自力更生
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族國家的歷史傳統,民族分布特點以及各民族在長期奮斗中形成的相互依存的民族關系,是我國確立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社會和政治基礎。①②③符合題意,④不符合題意。
【答案】A
8.我國積極開辟少數民族文化藝術團體對外交流渠道,使少數民族文化借助各種“文化節”走出國門,其價值在于(  )
A.使少數民族擁有更多的自治權
B.實現民族融合,促進共同繁榮
C.完善了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D.促進少數民族地區經濟、文化的發展
【解析】重視少數民族文化走出國門有利于帶動少數民族地區的經濟發展和文化繁榮,【答案】A
【知識點】四:我國的宗教政策的基本內容
10.2011年1月10日,全國宗教工作會議在海口召開。會議指出:2011年宗教工作要全面貫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著力推動依法管理,努力促進宗教和諧,為實現“十二五”目標任務營造良好社會環境。上述材料體現了我國(  )
①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②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③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④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我國的宗教政策包括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③項在材料中沒有體現,應排除。
【答案】B
11.十一世班禪說:“我從坐床起,就擔負起維護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的任務。現在,這種責任感更強了。”從班禪的談話中可以看出(  )
A.我國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B.我國依法管理宗教事務
C.我國宗教能夠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D.我國宗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
【解析】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使宗教活動服從和服務于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班禪的談話體現了這一點。
【答案】C
【答案】B
二、非選擇題
13.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縣發生7.1級地震。地震發生后,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各級黨組織科學指揮,共產黨員頑強奮戰,充分彰顯了中國共產黨應對重大突發災害事件的強大能力,處處體現著黨對藏族等少數民族群眾的特別關心。在抗震救災中,各族人民互幫互助,親如一家,譜寫了一曲曲民族團結、合力抗災的動人之歌。
結合材料,分析玉樹抗震救災所蘊含的政治生活道理。
【解析】本題考查玉樹抗震救災中體現的政治生活道理,根據材料可以涉及到黨的領導、黨的執政理念、我國處理民族問題的原則等。
【答案】(1)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地震發生后,黨中央堅強領導,各級黨組織科學指揮,共產黨員頑強奮戰,充分發揮了黨的領導核心作用和先鋒模范作用。
(2)中國共產黨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抗震救災,處處體現著黨對受災群眾的關心。
(3)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堅持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基本原則。地震發生后,各族人民團結互助,合力抗災,充分體現了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新型民族關系。
14.2010年9月10日至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在寧夏回族自治區調研。調研期間,吳邦國聽取了寧夏回族自治區的工作匯報,對寧夏工作給予充分肯定。他說,寧夏回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團結帶領全區各族人民,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方針政策,結合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經濟邁上新臺階,結構調整取得成效,人民生活明來。
【拓展沖刺訓練】
1.2011年,19個省市對口援疆資金總規模將超過100億元,以后還會逐步增加,同時,通過轉移支付、專項資金等渠道,中央投入資金規模將數倍于對口援疆資金規模。上述做法(  )
①有利于加快新疆發展、維護新疆穩定,鞏固民族團結 ②體現了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有利于民族地區經濟發展 ③貫徹了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 ④體現了我國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民族關系
A.①④ B.②④ C.①② D.②③
【答案】 A 
【解析】 材料體現了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排除③。此題沒有涉及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排除②。
2.[2012 海口模擬] 2011年《政府工作報告》的蒙古、藏、維吾爾、哈薩克、朝鮮、彝、壯等七種少數民族文字單行本由中國民族語文翻譯局翻譯,民族出版社、四川民族出版社、廣西民族出版社出版,已向全國公開發行。這表明(  )
①我國堅持了民族平等的原則 ②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原則得以貫徹和落實 ③少數民族使用自己語言文字的權利得到尊重 ④少數民族具有管理本民族文化事務的權力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通過少數民族文化的發展,可見民族平等,故①正確。國家支持少數民族文保護宗教信仰自由不等于鼓勵人們信教,D“鼓勵”錯誤。
4.2011年7月19日,習近平在慶祝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大會上指出,要深入開展反對達賴集團分裂祖國活動的斗爭,緊緊依靠各族干部民眾,謀長久之策,行固本之舉,徹底粉碎一切破壞西藏穩定、危害祖國統一的圖謀。這表明民族團結是( )
①社會穩定的前提
②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保證
③國家統一的基礎
④實現民族平等的政治基礎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B 
【解析】本題以西藏60周年慶典活動為背景,考查考生對民族團結重要性的認識。從習近平的講話可以分析出民族團結對國家統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等的重要性,①②③符合題意要求,選B項。④說法錯誤,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故排除。
5.【湖北省武昌區2012屆高三年級元月調研】民族團結是社會穩定的前提,是國家統一的基礎。下列做法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的是
①理性尊重彼此的差異,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
②要大力弘揚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
③要反對國際敵對勢力利用民族問題干涉我國內政
④要在有少數民族的地區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答案】A
【解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民族團結的基礎,因此①有利于維護民族團結。②錯誤,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答案】B
【解析】推進新疆跨越式發展有利于促進民族團結,②正確。各民族間存在差異,要求堅持科學發展觀,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③正確。①錯誤,中國共產黨不是國家機關,不能履行國家職能。④觀點本身正確但題中要求說明的是各民族共同繁榮的重要性,而不是民族團結的重要性,因此④與題意不符合。
7.【北京市西城區2012屆高三期末考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適合我國國情的基本政治制度,對這一制度認識正確的是( )
A.自治機關應在中央統一領導下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B.民族自治機關是指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會和行政、司法機關
C.我國的民族自治地方分為自治區、自治州、自治縣(旗)、民族鄉
D.民族自治地方以一個少數民族為主體自主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的內部事務
【答案】A
【解析】民族區域自治是以領土完整、國家統一為前提和基礎的,各自治機關應在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龙井市| 英吉沙县| 深州市| 云林县| 云阳县| 龙口市| 安吉县| 遂平县| 大新县| 个旧市| 长宁县| 冷水江市| 年辖:市辖区| 潜江市| 漯河市| 岢岚县| 岳普湖县| 昔阳县| 泸西县| 阜阳市| 霍城县| 邓州市| SHOW| 南昌县| 兴业县| 罗城| 米脂县| 巨鹿县| 闸北区| 图们市| 闽清县| 遂川县| 德安县| 太仓市| 明溪县| 离岛区| 长沙县| 武强县| 京山县| 云龙县| 井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