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 《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練習東升鎮高級中學 劉義運1.下面加點的詞語注音有誤的一項( )A.波瀾(lán) 商賈(jiǎ) 消耗(hào) 勵精圖治(lì)B.凱歌(kǎi) 脈絡(mài) 場所(cháng) 以逸待勞(yì)C.迄今(qì) 回溯(suò) 未泯(mín) 毋庸置疑(wú)D.束縛(fù ) 逞能(chěng) 庇蔭(yìn) 排憂解難(nàn)1.【解析】D(A項商賈ji?!猤ǔ;B項場所cháng——chǎng;C項回溯suò——sù,未泯mín——mǐn。)2.下列各組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A.疫情 貯立 指摘 波瀾壯闊 以權謀私B.弘揚 磨礪 諂媚 艱苦卓絕 身先士卒C.嘹亮 橫量 防范 堅持不懈 眾志成誠D.斜念 辯識 內涵 歸根到底 統籌兼顧2.【解析】B(A項貯立——佇立;C項橫量——衡量,眾志成誠——眾志成城;D項斜念——邪念,辯識——辨識。)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橫線處的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 )①全國各族人民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 ,人民群眾積極性創造性的充分發揮是我們事業成功的 ……。②要 加強黨風政風建設,改進領導方式和領導方法。③我們要毫不松懈地抓好經常性防治措施的落實,堅決防范 疫情再次發生。A.主體 保障 切實 防止 B.主體 保證 切實 防范C.主力 保障 確實 防止 D.主力 保證 確實 防范3.【解析】B(主力,主要力量,與句意不符。主體,事物的主要部分,符合句意。保障,保護,使不受侵犯和破壞,起保障作用的事物。保證,確保既定的要求和標準,不打折扣,符合句意。切實,切合實際,實實在在。確實,對客觀情況的真實性表示肯定,與題意不符。防范,防備、戒備。防止,預先設法制止(壞事情發生),不符合句意。)4.下列各句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的一句是( )A.日前,有媒體公開對一則廣告中出現的別字提出了批評,想不到廣告的設計者竟振振有詞地辯解說:“我是搞設計的,看事情的角度自然和你們不同?!?br/>B.收入差別過大,造成骨干教師“跳龍門”,這對那些師資力量本不厚實的普通學校而言,無異于釜底抽薪,必然影響到該類學校的生源數量與質量。C.今年以來,一些地方發生重大生產安全事故和食品安全事故,給人民群眾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有的干部對群眾的呼聲和疾苦置若罔聞。D.我國的智力殘疾人已有1000萬,其中相當一部分是因缺碘造成的,所以堅持食用含碘鹽并不是一件無足輕重的小事。4.【解析】B(B中“釜底抽薪”比喻從根本上解決問題,而此處要表達的意思是遭遇到更大的困難,可換為“雪上加霜”。)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句是( )A.有管理的中醫坐堂、醫藥一體,不僅擴大中醫人才的就業需求,帶動中藥種植業的發展,使農民增收,還可為百姓就醫帶來便利,減輕百姓的醫藥負擔,一舉數得。B.投資是有風險的,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市場越來越規范,本著科學理性進行投資,會有更多的老百姓從中受益。C.在評價歷史得失時,人們往往把官員道德水平的高低作為衡量一個時代政治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D.“公生明,廉生威”,樹立“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將行政職權與高尚的道德修養、人格魅力結合起來,才能實現良好的執政境界和施政效果。5.【解析】C(A.不合邏輯,“不僅”“還”后面的內容應互換,一舉數得駭放在最后;B.成分殘缺,“本著”缺少賓語,可改為“本著科學理性的態度”;D.“實現”與“境界”“效果”搭配不當。)6.把后面的句子依次填到橫線上,銜接恰當的一項是( )(1)上海交響樂迷中近六成的人收入并非十分豐厚,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防洪搶險的戰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終于保住了大壩,戰勝了洪水。①難以承受百元上下甚至數百元的票價②難以承受數百元甚至百元上下的票價③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搏斗,同志們奮不顧身地跳進洶涌澎湃的激流④同志們奮不顧身地跳進洶涌澎湃的激流,經過四個多小時的搏斗A. ① ③ B. ② ③C. ① ④ D. ② ④6. 【解析】D(⑴句前半句已經說了樂迷中近六成的的人收入不高,難以承受高價位的票,“甚至”則強調了程度的嚴重,不要說數百元的價位了,就是百元上下的也難以承受;⑵句,“四個多小時的搏斗”是跳進水中之后的事,因而調至后面更準確。且如果主語前面連續出現兩個狀語,表意受影響。)課內文段閱讀閱讀下文,完成7-10題。近一個時期以來,全國大多數省區市發生了非典疫情,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黨中央、國務院把防治工作列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采取了一系列果斷措施。全國上下緊急動員起來,同這場突如其來的疾病災害展開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斗爭。中央還及時地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堅持一手抓防治工作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齊心協力奪取抗擊非典和促進發展雙勝利的號召。經過不懈努力,現在非典疫情已經得到有效控制,防治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重大勝利,國民經濟保持了較快增長的良好勢頭。這場波瀾壯闊的斗爭,奏響了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的嘹亮凱歌,書寫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險、敢于勝利的壯麗詩篇。這一勝利的取得,首先要歸功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團結奮斗。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加強領導、精心組織、扎實工作,充分發揮了核心作用和領導作用;廣大黨員和干部以身作則、身先士卒、經受考驗,切實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全國各族人民萬眾一心、眾志成城、群防群控,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地方和軍隊廣大醫務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迎難而上、奮不顧身、頑強拼搏,組成了戰勝非典的強大突擊隊。國際社會也對我國的防治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尤為珍貴。我們要繼續以對人民高度負責的精神,毫不松懈地抓好經常性防治措施的落實,堅決防范疫情再次發生。同時,要認真總結抗擊非典工作的寶貴經驗,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以及干部思想作風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切實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應急機制建設,切實改進有關工作,切實轉變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這次抗擊非典的實踐再一次證明,只要我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把關心群眾的工作做好、做細、做實,我們就能集聚起強大的力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總之,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堅持尊重社會發展規律和尊重人民歷史主體地位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切實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具體地、深入地落實到各項工作中去。7.下列對“非典”的理解錯誤的一項是( )A.“非典”是一種突如其來的疾病災害,在我國大多數省區發生過。B.“非典”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防治工作取得了重大勝利。C.“非典”對廣大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嚴重威脅。D.抗擊“非典”的斗爭中,我國人民表現得完美無缺。7.【解析】D。在抗擊“非典”的斗爭中,有些人表現得并不是很好。從文中“同時,要認真總結抗擊非典工作的寶貴經驗,查找工作中的不足和薄弱環節以及干部思想作風方面暴露出來的問題,切實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和應急機制建設,切實改進有關工作,切實轉變干部的思想觀念和工作作風”這句話就可以看出來。8.請選出對上面文段中信息的理解錯誤的一項( )A.抗擊“非典”的斗爭,充分表現出了中國人民不畏艱險、敢于勝利的精神,人們在斗爭中弘揚中華民族偉大精神,譜寫出了壯麗的詩篇。B.黨中央、國務院把防治“非典”工作列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而其他的工作都為這一工作讓路。C. 抗擊“非典”是一場人民戰爭,無論是各級黨組織,還是地方和軍隊都參加了這次戰斗。在這次戰斗中我國人民眾志成誠,取得了抗擊“非典”的勝利,總結了很多寶貴的經驗。D.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堅持完成黨的各項工作和實現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堅持為崇高理想奮斗和為最廣大人民謀利益的一致性。8.【解析】B。防治“非典”工作列為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但并不是其他的工作都為這一工作讓路。文中“中央還及時地向全黨全國發出了堅持一手抓防治工作這件大事不放松,一手抓經濟建設這個中心不動搖,齊心協力奪取抗擊非典和促進發展雙勝利的號召”一句可參照。9.請分析文段中畫線的句子“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尤為珍貴”的作用。9.【參考答案】承上啟下的作用?!俺煽儊碇灰住笔强偨Y上面的內容,“經驗尤為珍貴”是引起下文對經驗的闡釋。10.從文段中看,“(抗擊‘非典’)這一勝利”是如何取得的?10.【參考答案】①各級黨組織和政府充分發揮了核心作用和領導作用;②廣大黨員和干部切實起到了先鋒模范作用和表率作用;③全國各族人民開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人民戰爭;④地方和軍隊廣大醫務工作者和科技工作者組成了戰勝非典的強大突擊隊。⑤國際社會也對我國的防治工作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課外文段閱讀閱讀下面的文章,完成11—14題。今天我們為什么還要過傳統節日翁敏華過節是全世界各民族的普遍文化現象,并非中國獨有。英語作boliday,含有神圣(holi-ness)的意味;日語作“祭ヮ”,突出節日活動;但是這些都不如“節日”來得形象生動。2005年11月,韓國的“江陵端午祭”被正式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這一事件讓我們警醒。三年來,每到端午節,我們心里總有一絲隱痛。它讓我們認識到:所謂國家意識,絕不僅僅指空間上的領土。派定哪些日子作為節日 西方每每同歷史上的人事相關,無論是圣誕節、萬圣節還是情人節;中國卻不是這樣。你看:一月一“元旦”,一年中第一個冉冉升起的旭日;三月三上巳,蛇開始活躍了,讓我們親近春水;五月五端午,毒蟲百腳需要好好對付,才能平安度夏……原來,中國的節日盡是太陽的、月亮的、星星的、山的、水的節日,其本質就是一個和諧天人的節日。我國的歲時節日還非常強調“節物”,比如,梅花是新年的節物,桃花是三月三的節物,石榴花是端午的節物,桂花屬于中秋,菊花屬于重陽。新年的餃子年糕、元宵的湯圓、清明的青團、端午的粽子、七夕的巧果、中秋的月餅、九月九的重陽糕,包括臘月初八的臘八粥,凡此等等,也同樣是“節物”。傳統節日,歷來還是國人和諧人事的一個有效的時間節點,是國人溝通人心的一個有效的平臺。在孔夫子時代,人們過年,就是“鄉人儺,一國皆若狂”,舉國狂歡,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我們能以什么樣的名義凝聚在一起,溫習、積累和增加我們的緣分 在我看來,再也沒有比傳統節日更好的名義了。“緣”,大概是中華傳統文化中一個獨特的命題,他國語言中很難有一個對應的譯詞來與之匹配了。我們可以這樣來理解“緣”字:相互關聯的人們,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共同祭祀。多少年過去,現代人也許早已不再記得傳統節日各自的崇拜對象和初始起源了,但是,一種共同血脈的感覺還在,一種“我們感”在這些日子里顯得格外強烈:因為我是中國人,所以我今天過節。我們的傳統節日在一年四季中分布勻稱,大小交替,大致一兩個月必然有一節,也就是說:“竹筒”有段時日了,該“竹節”一下了,聚一聚,聊一聊,深化一下感情。我們江蘇中秋節有一個奇俗叫“摸秋”。這一天晚上,無論男女,都可以到別人家的田地里偷一個瓜吃什么的。人性中的一些缺點,比如說小偷小摸,一味的“堵”也不成,有的時候,得給它們一點出路。它是民間的一種約定俗成:平時不許偷,中秋夜允許他們稍稍地去過一下“偷”癮。注意:只許“偷”別人家地里的東西,而且是小東西。第二天就不行了。這與西方的“萬圣節”,孩子們戴著各種可怕的面具,到各家各戶惡作劇,去鬧、去討糖果吃,有異曲同工之妙。平日里,西方社會是最忌隨便打攪別人的。或許,安頓人們不太光彩的欲望,和諧人們疲憊的身心,原本就是節日的一個題中之義。在一個個自古及今的節日里,我們善解天意,善解人意。明天,也許我們又要各奔東西,但至少今天,借助傳統節日,我們可以溫暖自己、溫暖別人。(《文匯報》2007.11.18)11.下列對文章分析有誤的是( )A.我國歲時節日“節物”可以從兩個維度分類:實用的與審美的。這二者又是與人及其種植的植物密切相連的。B.孔夫子時代舉國狂歡的節日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效的時間節點”,真正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C.“摸秋”故事的插入,使得平實的論述一下子生動起來;畫龍點晴的議論,有力地升華了節日故事背后的意義。D.文章由韓圍申遺成功引入,從三個方面談了傳統節日的價值,中外比較突出了我國傳統節日的特性。11.【解析】B。B項“成為中國歷史上‘一個有效的時間節點’”闡述無限夸大)12.下列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兩項( )A.“這一事件讓我們警醒”意味著韓國申遺成功觸發我們想到中國許多傳統文化現在已到了危險的時候。B.“所謂國家意識,絕不僅僅指空間上的領土”的潛臺詞是:國家意識在時間上的體現便是寄予著民族文化的傳統節日。C.派定哪些日子作為節日,西方同歷史上的人事相關,中國卻只重視天、重視天象、重視天意。D.我國的歲時節日非常強調“節物”,“節物”每每是當令之物,當令的花卉,當令的食品。其實是大自然母親為她的孩子們奉獻的一道道盛宴。E.“相互關聯的人們,在夕陽西下的時候,共同祭祀”這句話巧妙地將“緣”字拆分為“絲”“夕”“豕”三個字,作了意味深長的解釋。F.“‘竹筒’有段時日了,該‘竹節’一下了”形象地將過節的“節”解釋成竹節的“節”,暗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解析】CF(C “只重視天、重視天象、重視天意”不對,應是重視“天人合一”;F“暗含對未來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祝愿”無中生有)13.根據文章內容,歸納西方的“節”與中國傳統節日的異同。【參考答案】異:(1)西方的“節”含有神圣的意味,不如中國傳統節日形象生動;(2)西方的“節”多同歷史上的人事相關,中國傳統節日是一個和諧天人的節日。同:中西方節日都有和諧人的身心的特點。14.閱讀文章,你認為作者提出“過傳統節日”主要意義有哪些 【參考答案】(1)和諧天人,對自然的親近;(2)和諧人事,對人情的呼喚;(3)和諧身心,對生命的關懷。15.請簡要概括下面這段文字的內容,20字以內。“中華經典誦讀”活動于2008年3月1日至2009年1月31日在全國開展。整個活動圍繞四個傳統節日清明、端午、中秋、春節,以公眾參與和主題晚會相結合的方式進行,突出“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大主題。清明、端午和中秋的誦讀晚會分別主要由江蘇、湖南和山東承辦,以專業人士朗誦為主,同時展示群眾誦讀的成果。通過誦讀中華經典的活動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可以增強傳統文化的底蘊,提高語言文字的應用水平,同時還可以提高個人的修養。15.【參考答案】“中華經典誦讀”圍繞傳統節日開展。16.漢語中的一些量詞形象生動,富有韻味。閱讀下面的例句,從備選例子或你的積累中也選擇兩個量詞妙用的例子加以揣摩賞析。鉤:一“鉤”月亮。靜穆的夜空中,升起彎彎的月亮,如同銀色的帳鉤一樣小巧輕靈,潔白如玉,使人生發出親切而美好的聯想和想像。泓:一“泓”清泉。清澈的泉水從泉眼里流出,是那樣的充盈而明亮。他不僅寫出了泉水水量的豐沛,而且寫出了泉水水質的明凈。備選例子:一“掛”飛瀑 一“葉”扁舟 一“縷”笛聲 一“輪”明月16.【解析】“掛”:一掛飛瀑。瀑布飛流直下,氣勢磅礴,“掛”字形象地寫了瀑布飛瀉而下的壯觀景象,美不勝收,令人心曠神。 “葉”,一葉扁舟。用“葉”字不僅寫出了船的小而輕,而且讓人聯想到古代文人的瀟灑與悠閑。一只小船自由自在地飄蕩在茫無邊際的水面上,任意東西,多么愜意!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教學反思東升鎮高級中學 劉義運本文是一篇政治性很強的文章,如果只是照本宣科,只會落入說教的窠臼,為了讓課堂變得更生動一些,我們必須想更多的辦法。必須從文學的角度挖掘它寫作的技巧和特色,盡量使“政治課”上出語文味!另外作者是國家領導人,我們平時看到的都是在電視、報紙或網絡等媒體的參加重要會議或視察或出訪時候的他們,對他們的生平事跡、性格了解得不多,為此,我們有必要找一些領導人的一些生活場景來加深對作者的印象,讓作者貼近讀者。為此我找了以下材料:2008年9月6日,國家主席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舉行隆重宴會,歡迎前來出席北京2008年殘奧會的國際貴賓。就在歡迎宴會上,有兩個細節,讓人久久不能忘記。那就是胡錦濤主席很隨意的攙扶殘疾人貴賓的動作。一個是一位女貴賓和胡主席握手后,準備轉向同胡主席和夫人共同合影留念,當她轉動輪椅時,胡主席及時的伸出手,幫助其轉好了輪椅。還有一個就是步入宴會廳時,胡錦濤一直用手在幫助國際殘奧委會主席克雷文,幫其推著輪椅,到了餐廳時,又將其指導并將輪椅轉動到位置上。這雖是細節,很細小,但這個細節很重要,即便也很隨意,卻出于真情,更出于其對殘疾人的尊重和支持。這也更進一步放大了國家領導人親民愛民的思想,彰顯了國家領導人的風格。另外,隨著近年來我們反腐倡廉工作的開展,越來越多的黨內腐敗分子被揭發曝光,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同學們對中國共產黨的印象,不能全面地正確地看到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因此,我們還必須弘揚一些先進的共產黨員的事跡,如鄭州市公安局局長任長霞因公殉職,20萬百姓十里長街送長霞,原因何在?因長霞心中裝的是百姓;湖南省委副書記鄭培民在北京開會期間因病長逝,湘西自治州村民聞訊準備自發組織去北京送培民最后一程,又是何種原因,也是因為鄭書記心中裝的是百姓。由此可知,當官心中裝有百姓,必為百姓所擁戴,所敬仰,所歡迎。最后談談本文的一些語言特色和技巧:1.本文多用長句,表達嚴密、細膩,邏輯性強:政論文要求說理嚴密透徹,往往使用表意嚴謹的長句,句意容量大,信息豐富,更易于把事物間的邏輯關系清晰地表述出來。另外本文多用排比句,把一件事或一個事理的幾個方面連貫而緊湊地表述出來,詳盡充實,語勢強烈,很有感染力。如:“我們黨80多年的一切奮斗,無論是戰爭年代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無論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還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都是為了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本渲小盁o論……無論……還是……都是……”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語,概括了我們黨80年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目標都是為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本文運用的論證方法:本文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有:①道理論證,如課文的第二段中引用了《孟子·梁惠王下》的句子“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來論證“人心向背,是決定一個政黨、一個政權盛衰的根本因素”這一觀點。②比喻論證,如把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比作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③舉例論證,如在敘述抗擊“非典”的過程中,作者舉了很多事例,既恰當而又典型地證明我我們黨能夠堅持好“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能夠落實好“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登陸21世紀教育 助您教考全無憂《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教學設計中山市東升鎮高級中學 劉義運教材分析:這是一篇政治論文。它闡述的是國家最高領導人的治國理念。政治論文的特點是思想性強,理論性強,邏輯性強。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讓學生明確新的時期黨的方針政策。過程與方法:梳理文章的結構,培養學生閱讀議論文的能力,分析文章的邏輯思路,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胡錦濤總書記“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重要思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謀利益的精神。教學重難點:1.論證思路的把握2.論證結構的分析3.論證方法的學習教學課時: 1課時教學過程:一、導入及作者簡介導入: 2000年2月,江澤民在廣東提出“我們黨之所以贏得人民的擁護,是因為我們黨作為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在革命、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總能代表著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方向,代表著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著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月將此歸納為“三個代表”。2002年11月14日,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修正案》,第一次寫進了“三個代表”的理論,并闡述了“三個代表”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一直以來,有不少人認為,“三個代表”不過是對黨的建設經驗的總結,不過是三句淺顯易懂的話,怎么能夠與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這些博大精深的思想體系相提并論,且成為我們黨的指導思想呢?人們有這樣的認識可以理解,但不能任其自然。認識不統一必然影響到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削弱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奮斗思想基礎。黨中央發出新一輪的學習貫徹“三個代表”的要求,在此背景下,胡錦濤同志發表了這篇重要講話。作者簡介:現任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42年12月生,安徽績溪人,1964年4月入黨,1965年7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河川樞紐電站專業畢業,大學文化,工程師。二、課文研討: (一)整體把握:1. 研讀課文,回答:標題是本文的論點、論題還是論述范圍 ——論題。2. 認真閱讀課文,然后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由和根據逐一概括和列寫出來。細細品味課文是怎樣緊扣中心論點展開論述的。(練習一)。(做這題首先要給全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次大意)第一部分: 論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本質。1. 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立場和我們黨的奮斗歷史來看來看:是區別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2. :只有順民意、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3. 從“三個代表”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來看:是落實“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途徑和衡量有沒有真正學懂、真心實踐“三個代表”思想的重要標志。第二部分: 怎樣學習貫徹“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方針。1. 要做到“三落實”。(1).必須落實到黨和國家制定和實施方針政策的工作中去。(2).必須落實到各級領導干部的思想和行動中去。(3).必須落實到關心群眾生產生活的工作中去。2. 要像抗“非典”斗爭那樣。用抗“非典”斗爭為例展開具體論述,提供了正面的例證,使文章更有說服力。--抗擊“非典”有力地證明“只要我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不斷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說明中國共產黨一定能夠把“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把“三個代表”的精神落到實處。第三部分:結論:要求把“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方針具體地深入地落實到各項工作中。(二)總結思路:先從黨的宗旨的高度提出論點:要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接下來從兩個方面論證為什么要這么做,然后提出具體措施即“三個落實”,并聯系實際加以分析。按照“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來組織材料。這篇課文,不僅提出了主張,而且對主張展開了充分的論證,以理服人,還對怎樣實現這主張提出具體的做法和要求,顯得十分全面有力,有指導意義。 (三)中心思想——胡錦濤總書記在本文中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8個字高度概括了“三個代表”的本質,強調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必須以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四)小結:歲月流轉,大浪淘沙。中國共產黨已走過了近90年的歷程,究其能立于不敗之地的原因,就是在建國前把拯救處于水深火熱中的國民為己任,為維護民族尊嚴拋頭顱、灑熱血;建國后秉持了“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準則,讓祖國逐漸走向富強,讓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的東方。在新時期,如何讓我們的黨繼續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呢?這個問題已擺在黨的面前,因此,胡錦濤同志說:“只要我們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第一位,切實把關心群眾的工作做好、做細、做實,我們就能集聚起強大的力量,戰勝一切艱難險阻,不斷把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向前進?!?br/>(五)寫作特點: 1.道理論證:例如:我們說,始終做到“三個代表”,是我們黨的立黨之本,執政之基,力量之源?!挥许樏褚?、謀民利、得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眾的支持和擁護,才能永遠立于不敗之地。2.事例論證:第8段舉抗擊“非典”戰役一例,證明我們黨能夠堅持好“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能夠落實好“三個代表”的重要思想。(六)語言特點1. 修辭上多用排比,語言較有氣勢。如:“相信誰、依靠誰、為了誰是否始終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是區分唯物史觀和唯心史觀的分水嶺,也是判斷馬克思主義政黨的試金石。”它也是判斷馬克思政黨的試金石?!奔狱c部分用排比句突出一個“誰”。又如:各級干部都要自覺接受監督、絕不脫離群眾,決不貪圖安逸,決不以權謀私。運用大量排比,排比的短語、句子在說理時連貫有力,凝煉表達了一個事物的多個方面或不同方面的各種事物。語言的節奏感強,增強文章論證力度,使文章極具感染力。2. 句式上多運用邏輯邏輯性較強的長句子表達豐富的思想。政論文說理嚴密透徹,往往使用表意嚴謹的長句,關聯詞語的準確使用,使事物間邏輯關系清晰地表述出來。如:我們黨80多年來的一切奮斗,無論是戰爭年代浴血奮戰推翻“三座大山”,無論是建立社會主義制度、開展大規模的社會主義建設,還是進行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歸根到底都是為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句中“無論……無論……還是……都是……”表條件關系的關聯詞語,概括了我們黨80多年來,各個歷史時期的奮斗目標都是為了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又如:“思考、探究、練習三(p26)”三、課外活動:學習第39頁知識短文《復雜長句的理解與運用》和《能言善辯有玄機》。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資料·第 1 頁 (共 29 頁) 版權所有@21世紀教育網(共9張PPT)21世紀教育網精品教學課件現任中共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42年12月生,安徽績溪人,1964年4月入黨,1965年7月參加工作,清華大學水利工程系河川樞紐電站專業畢業,大學文化,工程師。胡 錦 濤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胡錦濤一、背景回放2000年2月,江澤民同志在廣東考察工作時指出:中國共產黨應該成為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利益的執政黨。后概括為“三個代表”。2002年11月14日,黨的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通過的《中國共產黨黨章修正案》,第一次寫進了“三個代表”的理論,并闡述了“三個代表”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二、課文研討(一)整體把握認真閱讀課文,然后將“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由和根據逐一概括和列寫出來。細細品味課文是怎樣緊扣中心論點展開論述的。(做這題首先要給全文劃分層次,并概括層次大意)思考問題1、為什么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2、 怎樣實現“立黨為公、執政為民”?3、 在提出要求之后,用了哪個具體的例子來展開論述?為什么要引用此例子?執政為民立黨為公開門見山,提出觀點(1):層層深入,展開分析(2 ~ 8):為何要堅持(2~3)如何做到(4 ~ 8)總結全文,發出號召(9)(二)總結思路(三)寫作方法:(1)主要以理論論據為主。(2)運用事例證明觀點。(四)語言特點(1)修辭上多用排比,語言較有氣勢。(2)句式上多運用邏輯邏輯性較強的長句子表達豐富的思想。三、課外活動賞讀課文,體悟議論文應該怎樣寫。學習第39頁知識短文,結合“點擊鏈接”中的《能言善辯有玄機》,歸納議論文的論證技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教學反思.doc 《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教學設計.doc 《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視頻課堂實錄(粵教版).flv 《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課件.ppt 《立黨為公 執政為民》配套練習.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