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我是媽媽小幫手1、教學目標 1.知道自己是家庭中的一員,有責任承擔家務勞動。 2.懂得承擔家務動既是自己的責任,又可以分擔父母的辛苦、勞累。 3.懂得承擔家務勞動還能培養生活自理能力,養成勞動習慣。2、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懂得為什么要做父母的小助手,教育學生主動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當好爸爸媽媽的小助手。3、 教學過程:一、激發情感,導入新課1.談話提問,引發思考。 同學們,上節課我們討論了關于勞動的話題。我們的父母靠勞動給全家帶來了富裕、幸福,同時他們也是在為國家、社會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做為他們的孩子,你們了解父母的工作有多辛苦嗎? 請同學們看我們的父母工作的情景錄像(實地拍攝幾個學生家長工作的情景。最好選拍有代表性的。如:出租司機;辦公室工作的;記者;工廠工人;等。還可讓他們現身說法) (請學生說一說)2.激發情感,引出課題。。 聽了同學的發言,你們真了解父母,懂得父母的辛勞。工作了一天,辛苦了一天的父母,下班回到家還要干哪些家務活兒呢? (1)繼續看某某同學的家長下班后都干了哪些家務活? (2)當你看到父母忙著干家務活兒的時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小結:你們真是懂事的好孩子,正像大家所想的一樣,我們的父母需要你們的關心,為他們減輕負擔,做他們的小助手。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五課,做媽媽的小助手。 板書: 五 做媽媽的小助手2、利用故事,講明道理。 過渡語:方玲和我們一樣大,她是怎么想的呢?1.演示投影,播放錄音。(課文第1、2段) 小結:對,她體諒父母的辛勞,想到應該做點兒家務活兒減輕父母的負擔,她真的長大了,懂事了。 板書:減輕父母負擔 做家務活兒 過渡語:她不僅是這樣想的,也是這樣做的。看,方玲放學了。2.演示投影,播放錄音。(課文第3段) (1)方玲都做了哪些家務活兒?(力所能及的家務活兒) (2)媽媽看到方玲所做的一切,心里會怎么想?(體會情感) (3)方玲是怎樣回答媽媽的問題的呢?(組織學生討論) 小結:方玲說得多好呀。不錯,家務活兒是為家庭中的所有成員干的,家庭中每個成員都應該干,只是以前我們年紀太小,什么都做不了,家長全都替我們干了。現在,我們已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了,我們是家庭的一員,是家庭的小主人,有責任干家務活兒。等我們長大了,逐漸承擔起家庭的責任。 (4)方玲這樣做,有什么好處? 小結∶方玲這樣做,既可以減輕父母的負擔,使父母能更好地工作。也可以使自己學會一些勞動本領,培養自理能力,養成勞動習慣。這對自己的將來是很有好處的。三、聯系實際,提高認識。1.提問:你在家里是怎樣做媽媽的小助手的?你覺得這樣做有什么好處?2.告訴他們遇到下面的情況應該怎么做。 (1)媽媽炒菜正等著用鹽,讓強強趕快去買。強強正在看電視。 (急家長所急,當家長需要時,就應該放下自己感興趣的事情,當家長的小助手。) (2)君君放學回到家,看見奶奶正在洗菜,便跑過去幫忙。奶奶說:"這點事用不著你做,你去做功課吧。" (家長不讓我們參與家務勞動時,應向家長講明道理,說服家長,支持自己當好小助手。)3.查一查 你在家里常干哪些家務活?請把常干的在方框里畫"√" 再對同學們說一說你做完家務活的心情。 小結:我們能做的、會做的家務事要主動做。(板書:主動)不會做的家務活兒,要學著做(板書:學做)家務活兒天天有,所以要堅持做(板書:堅持)只有這樣,才能當好父母的小助手。四、辨析練習,鞏固提高。 我們來看一看誰知道怎樣做小助手? 1.媽媽做完了飯,正往餐廳端菜,小明看了一眼繼續玩玩具。 (能做的家務不做,只等著家長做是不對的。) 2.紅紅高興時就干家務,不高興時,什么都不做。 (做家務活兒不能從興趣出發,想做就做,不想做就不做是不對的。) 小結:做家務是我們的責任,我們應時時處處主動、多做家務。五、總結,提出希望。 今天我們學習了第五課做媽媽的小助手(板書課題)同學們知道了自己是家庭的一員,有責任干家務活兒。這不僅能夠分擔父母的辛勞,更有利于培養自己的生活能力,養成勞動習慣。老師衷心希望同學們學過這課,都能主動關心、體貼父母,多做家務,做好父母的小助手。六、布置作業制定一份“做媽媽好幫手”的勞動計劃。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