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精品解析】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資源簡介

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1.(2020九上·慈溪月考)《開學第一課》 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教育部合作并從2008年開播至今的大型公益節目。2020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  )。
A.“先輩的旗幟” B.“中華驕傲”
C.“少年強,中國強” D.“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答案】C
【知識點】生活的故事
【解析】【分析】每年一個不同的主題,是《開學第一課》的一大特點。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面向全國中小學生聯合制作了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的2020年“開學第一課”專題電視節目,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
A項“先輩的旗幟”是2016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不符合題意;
B項“中華驕傲” 是2017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不符合題意;
C項“少年強,中國強” 是2020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符合題意;
D項“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是2019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20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要求學生關注時政熱點。
2.(2018九上·金華月考)張老師在一次社會課上說:我爺爺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岡山入伍的。請你指出他爺爺當年參加的是( ?。?br/>A.國民革命軍 B.中國工農紅軍
C.八路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
【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1928年”“井岡山”可推斷與井岡山會師相關,而井岡山會師后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鐵軍對葉挺獨立團的稱號。
A項國民革命軍是北伐戰爭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工農紅軍是井岡山會師后成立的隊伍,符合題意;
C項八路軍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內戰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
3.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膾炙人口的口號、標語、詩詞等往往有著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顯的時代氣息。下列口號、標語、詩詞等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槍桿子里出政權”
②“打倒列強,除軍閥”
③“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①“槍桿子里出政權”是毛澤東在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上提出的;②“打倒列強,除軍閥” 反映的是北伐戰爭,時間是1926--1927年;③“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是抗日戰爭時期打倒列強的標識語,時間在1937年至1945年之間;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時間是1919年。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應是:④②①③。
C項④②①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口號、標語、詩詞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識記。
4.觀察下圖,從圖中的信息可以歸納得出(  )
A.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引發五四運動
B.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主力
C.五四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D.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D項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是從題干圖中的信息歸納得出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五四運動的準確認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
5.近代以來,上海始終處于中國發展的前沿。她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變遷。以下內容與上海有關的是 (  )
①辛亥革命的開始
②五四運動
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④紅軍長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①辛亥革命的開始在湖北武昌,不符合題意;
②五四運動后期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符合題意;
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標志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符合題意;
④紅軍長征開始于江西瑞金,結束于甘肅會寧,與上海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②③與上海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與上海有關的歷史事件。
6.(2016九上·下城期中)歷史興趣小組為下列圖片擬一歷史主題,最貼切的是( ?。?br/>A.抗爭——中國人民擺脫外來侵略
B.探索——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淵
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
【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時務報》反映的是戊戌變法運動,《民報》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新青年》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是中國先進分子尋求強國御侮之道的探索。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適中。
7.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逼渲小暗诙畏此肌遍_始于(  )
A.經濟技術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軍事強國方面探索
【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由材料“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笨芍现猩婕暗牡诙畏此奸_始于政治制度方面探索。題干材料給出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指的是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這是違背歷史潮流的,失敗是其必然結果。在對洋務運動失敗的反思后,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嘗試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
B項政治制度方面探索是在第二次反思后,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史學家陳旭麓的一段話為切入點,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8.下列事件及其影響,搭配不相符的是( ?。?br/>A.遵義會議的召開--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B.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C.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D.挺進大別山--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答案】D
【知識點】西安事變;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主力決戰,進行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上被消滅.所以D錯誤.故選D.
【點評】考查遵義會議、西安事變、平型關大捷、挺進大別山的知識點.考查學生對遵義會議、西安事變、平型關大捷、挺進大別山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
9.(2020九上·慈溪月考)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事件中,組合正確的是( ?。?br/>選項 重大事件 標志性意義
① 創辦《新青年》 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
② 國民黨“一大” 宣告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③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標志著中共走上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④ 1935年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 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
【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由所學可知,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④組合錯誤,排除。
A項①②③組合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0.(2017·麗水)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這里的“它"是指( ?。?br/>A.諾曼底登陸 B.中途島戰役
C.阿拉曼戰役 D.珍珠港事件
【答案】D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珍珠港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珍珠港事件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珍珠港事件的了解。
11.美國人伊羅生的《浮光掠影》一書指出,1937~1944年美國對中國處于贊賞階段。贊賞的主要原因是這一階段的中國(  )
A.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B.獨立反抗法西斯
C.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D.為人類正義而斗爭
【答案】D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題干“1937~1944”年”是解題的關鍵信息。中國自1840年以來,長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家積貧積弱,A不符合題意;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國的抗戰得到了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和幫助,B不符合題意;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是1945年,C不符合題意。1937~1944年中國在為人類正義而斗爭,也就是進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是站在反侵略的正義一方,故答案是D。
【點評】知道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內容。
12.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這兵變的目的既達,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可以解讀為( ?。?br/>A.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B.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C.全面抗戰正式開始 D.中國開始局部抗戰
【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從題干“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看出這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西安事變.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13.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但是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br/>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
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
【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中國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國的倫敦遭受德軍空襲,蘇聯的莫斯科遭到德軍的進攻,而中國的南 京當時遭到日軍的侵略。只有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處于中立狀態,珍珠港事件后參加對日作戰,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到攻擊,ABD均不符合人體易,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當時英國,蘇聯,中國都遭到法西斯的侵略,只有美國處于中立的狀態。
14.近代以來,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經歷了分離——統一—分離的過程,這一過程與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關(  )
①《馬關條約》簽訂 ②中華民國建立 ③抗日戰爭勝利 ④渡江戰役勝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臺灣與大陸分離和統一的歷史過程。①項,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臺灣和大陸由此分離。故①項正確。②項,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并未改變臺灣為日本割占的狀況。故②項錯誤。③項,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中國收回臺灣主權,實現兩岸統一。故③項正確。④項,1949年渡江戰役取得了勝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著國民黨統治覆滅,國民黨敗退臺灣,造成海峽兩岸分離的局面。故④項正確。
綜上所述,①③④正確,②錯誤,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臺灣與大陸分離的歷史,臺灣曾經與大陸幾次分離,需要學生銘記歷史。
15.(2020九上·慈溪月考)中國數百萬網友掀起了一場“為老兵擦亮勛章”的活動,下圖是一位老兵獲得的勛章。據此可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 ?。?br/>A.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 B.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C.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D.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題目給出的兩枚勛章一枚為中有第八路軍字樣,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軍隊的番號,而第二枚中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由此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ABD三項和題干勛章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時期軍隊名稱與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掌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過程,了解兩場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二、非選擇題(每題10分,共50分)
16.(2020九上·慈溪月考)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打倒,還有什么陳舊的腐敗的東西不能丟掉呢?……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場革命?根據材料二說說這場革命的指導思想?
(2)結合所學知識,請用史實證明“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是如何理解這場革命的?
【答案】(1)辛亥革命,三民主義(答“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也可)
(2)建立興中會;建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等任意三點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辛亥革命的認識。根據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可知指的是辛亥革命。根據材料二“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笨芍侵袊藭锩V領,后被孫中山先生闡發為三民主義,并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2)本題考查對孫中山歷史功績的認識。根據所學可以知道,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領導下成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促成了國共第一次合作,創辦黃埔軍校。這些史實都能證明“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3)本題考查對辛亥革命的認識。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結束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是一場基本上成功的或者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以是一場失敗了的資產階級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結束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以它是一場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又是一場失敗的資產階級革命。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三民主義(答“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也可)。
(2)建立興中會;建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等任意三點。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的過程,掌握孫中山為挽救中國所做的努力,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7.下圖是在某一主題的探究學習中搜集的圖片資料,請你也參與這次探究活動。
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一再強調,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華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br/>——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
材料三:
(1)結合材料一,二,分析說明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對日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轉變。材料三中哪一歷史事件促成了這一轉變,這一事件的發生有何重大意義?
(2)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國共兩黨的關系產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產生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以史為鑒,請說說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共同啟示是什么?
【答案】(1)轉變:從不抵抗到堅決抵抗。西安事變。
國共之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合作——分裂(內戰)——合作。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當時的主要矛盾。
(3)團結就是力量或加強合作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蔣介石國民政府對日政策的轉變、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據材料一“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和材料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待日軍侵略的態度上,蔣介石從不抵抗到堅決抵抗。導致蔣介石從不抵抗到堅決抵抗的重大歷史事件是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到來。
(2)本題考查國共兩黨的關系的變化及原因。北伐戰爭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使國共兩黨加強合作,國共兩黨持續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關系表現為合作——分裂(內戰)——合作。導致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轉變:從不抵抗到堅決抵抗。西安事變。
國共之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合作——分裂(內戰)——合作。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當時的主要矛盾。
(3)團結就是力量或加強合作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的關系、抗日戰爭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18.(2020九上·慈溪月考)材料一: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材料二:……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閱讀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哪場運動 為什么說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是因為該和約中的哪一內容嚴重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
(3)材料二中所指20世紀初的新知識分子發動了一場什么運動“喚醒國家及人民”?并寫出其宣傳內容。這場運動為什么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答案】(1)五四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2)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
(3)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迷信盲從;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因為它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中“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均為五四運動的口號,可以得出:材料一反映的是五四運動。在五四運動中 ,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是力量,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背景,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19年初,法、英、美等國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取消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合理提案,遭到和會拒絕。會議竟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侵占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這一內容嚴重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五四運動爆發。
(3)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問,根據材料三信息“(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20世紀初的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來“喚醒國家及人民”;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第三問,這場運動為什么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實際上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依據所學知識即可解答。即因為它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所以這場運動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2)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
(3)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迷信盲從;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因為它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9.(2020九上·慈溪月考)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F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 ——摘自周恩來講話(1927年)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而是考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也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長的撤退……
(1)請分別指出材料一中②③④三處序號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起義指什么起義?這次起義有什么意義?
(3)從材料三得知,中國共產黨走出一條“城市-農村-城市”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城市-農村”,再從“農村-城市”分別與什么事件有關?
(4)材料四所說的“行軍”是指什么?“行軍”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答案】(1)②遵義會議③七七事變④渡江戰役(解放南京)
(2)①南昌起義。②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共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3)①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1949年3月,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
(4)紅軍長征。②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勝利會師。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旨在考查識記和知識的運用能力。仔細觀察材料中國歷史發展某階段的基本線索示意圖。②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③1937年7月七七事變,是全面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④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
(2)本題考查南昌起義的背景,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并沒有被嚇倒。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3)本題考查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名稱,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對。
(4)本題考查長征相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依據材料“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可知這反映的是紅軍長征的史實;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
故答案為:(1)②遵義會議;③七七事變;④渡江戰役(解放南京)。
(2)①南昌起義。②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共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3)①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1949年3月,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
(4)紅軍長征。②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勝利會師。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材料信息。
20.(2020九上·慈溪月考)
20世紀上半期短短50年內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痛定思痛,我們必須牢記戰爭教訓。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知識卡片
歷史背景:德、意、奧同盟國和英、美、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矛盾日趨勢激化。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起止時間:1914—1918年 重大戰役:凡爾登戰役
結果:同盟國集團勝利
材料一: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58個師近150萬人、2800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分三路發起突然進攻。
材料二: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出動共190個師550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500多輛,飛機5000多架。從北起摩爾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亞的范圍內,發動全線進攻。規模之大,空前未有。
材料三:這次進攻最終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19世紀中期以來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
(1)在以下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卡片中,畫線部分存在兩處錯誤,請判斷并予以更正。
(2)閱讀材料:請分別回答三則材料各自反映的事件和其產生的影響。
(3)俄羅斯聯邦總理梅德韋杰夫說:我們必須要讓現代人“盡可能多的了解戰爭,讓偉大的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人文價值在全球發揮凝聚作用”。你認為二戰留下的“人文價值”有哪些?
【答案】(1)B:應為英、法、俄協約國。F:應為協約國集團勝利。
(2)材料一: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材料二: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材料三: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3)維護和平、拒絕戰爭;用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團結一致;科學合理利用科技成果等。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一戰的有關內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爆發是因為英、法俄協約國和德意奧同盟國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矛盾日趨勢激化。一戰最終獲得勝利的是協約國集團。所以B應為英法俄協約國; F應為協約國集團勝利。
(2)本題考查二戰的有關內容。根據材料一中“1939年9月1日”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德國突裝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根據材料中“1941年6月22日”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德國突裝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根據材料“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偷裝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3)本題考查二戰的影響,屬于開放性題目,要綜合考慮,如維護和平,拒絕戰爭;用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團結-致;科學合理利用科技成果等。
故答案為:(1)B:應為英、法、俄協約國。F:應為協約國集團勝利。
(2)材料一: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材料二: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材料三: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3)維護和平、拒絕戰爭;用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團結一致;科學合理利用科技成果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一戰和二戰的有關內容。
1 / 1浙江省寧波市慈溪市2020-2021學年九年級上學期歷史與社會第一次月考試卷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2分,共30分)
1.(2020九上·慈溪月考)《開學第一課》 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教育部合作并從2008年開播至今的大型公益節目。2020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 ?。?。
A.“先輩的旗幟” B.“中華驕傲”
C.“少年強,中國強” D.“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2.(2018九上·金華月考)張老師在一次社會課上說:我爺爺就是在1928年冬天在井岡山入伍的。請你指出他爺爺當年參加的是( ?。?br/>A.國民革命軍 B.中國工農紅軍
C.八路軍 D.中國人民解放軍
3.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膾炙人口的口號、標語、詩詞等往往有著巨大的政治感染力,具有明顯的時代氣息。下列口號、標語、詩詞等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①“槍桿子里出政權”
②“打倒列強,除軍閥”
③“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④②①③ D.③②①④
4.觀察下圖,從圖中的信息可以歸納得出( ?。?br/>A.巴黎和會外交失敗引發五四運動
B.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主力
C.五四運動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
D.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
5.近代以來,上海始終處于中國發展的前沿。她見證了近代中國的變遷。以下內容與上海有關的是 ( ?。?br/>①辛亥革命的開始
②五四運動
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④紅軍長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6.(2016九上·下城期中)歷史興趣小組為下列圖片擬一歷史主題,最貼切的是( ?。?br/>A.抗爭——中國人民擺脫外來侵略
B.探索——尋求強國御侮之道
C.屈辱——一步步走向殖民地的深淵
D.復興——中華民族崛起之路
7.史學家陳旭麓認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極大的困難中產生的。一百多年來,中華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漸知諸事不如人,只有學習西方。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其中“第二次反思”開始于( ?。?br/>A.經濟技術方面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探索
C.思想文化方面探索 D.軍事強國方面探索
8.下列事件及其影響,搭配不相符的是(  )
A.遵義會議的召開--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B.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C.平型關大捷--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
D.挺進大別山--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上被消滅
9.(2020九上·慈溪月考)設計表格歸納知識,是學習歷史的有效方法。以下表格事件中,組合正確的是( ?。?。
選項 重大事件 標志性意義
① 創辦《新青年》 掀起了轟轟烈烈的新文化運動
② 國民黨“一大” 宣告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③ 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標志著中共走上中國特色革命道路
④ 1935年中央紅軍與陜北紅軍會師 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④
10.(2017·麗水)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這里的“它"是指( ?。?br/>A.諾曼底登陸 B.中途島戰役
C.阿拉曼戰役 D.珍珠港事件
11.美國人伊羅生的《浮光掠影》一書指出,1937~1944年美國對中國處于贊賞階段。贊賞的主要原因是這一階段的中國(  )
A.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B.獨立反抗法西斯
C.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D.為人類正義而斗爭
12.黃仁宇在《中國大歷史》中說:“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這兵變的目的既達,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中國的政治從此改觀”可以解讀為(  )
A.國民政府統一全國 B.十年內戰基本結束
C.全面抗戰正式開始 D.中國開始局部抗戰
13.假如你是一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城市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但是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br/>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
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
14.近代以來,臺灣與大陸的關系經歷了分離——統一—分離的過程,這一過程與下列哪些事件直接相關(  )
①《馬關條約》簽訂 ②中華民國建立 ③抗日戰爭勝利 ④渡江戰役勝利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5.(2020九上·慈溪月考)中國數百萬網友掀起了一場“為老兵擦亮勛章”的活動,下圖是一位老兵獲得的勛章。據此可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  )
A.北伐戰爭和抗日戰爭 B.抗日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C.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D.解放戰爭和抗美援朝戰爭
二、非選擇題(每題10分,共50分)
16.(2020九上·慈溪月考)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材料二:“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
材料三:“皇帝……都可以打倒,還有什么陳舊的腐敗的東西不能丟掉呢?……思想的閘門一經打開,這股洪流就奔騰向前,不可阻擋了……盡管它的結局是悲劇性的。”
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材料一中的革命指的是哪場革命?根據材料二說說這場革命的指導思想?
(2)結合所學知識,請用史實證明“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3)根據材料三,結合所學知識說說你是如何理解這場革命的?
17.下圖是在某一主題的探究學習中搜集的圖片資料,請你也參與這次探究活動。
材料一:1936年10月21日,蔣介石對張、楊(指張學良和楊虎城)進行訓話,一再強調,要分清敵人的遠近,事情的緩緊。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
——《中華民族抗日全史》
材料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br/>——1937年7月17日,蔣介石在廬山發表談話
材料三:
(1)結合材料一,二,分析說明蔣介石國民政府的對日政策發生了怎樣的轉變。材料三中哪一歷史事件促成了這一轉變,這一事件的發生有何重大意義?
(2)從材料三中可以看出國共兩黨的關系產生了怎樣的變化?結合所學知識,說說產生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以史為鑒,請說說上述材料給我們的共同啟示是什么?
18.(2020九上·慈溪月考)材料一: “中國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斷送!中國的人民可以殺戮而不可以低頭!”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材料二:……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
閱讀材料回答: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國歷史上哪場運動 為什么說它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拒絕在和約上簽字”是因為該和約中的哪一內容嚴重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
(3)材料二中所指20世紀初的新知識分子發動了一場什么運動“喚醒國家及人民”?并寫出其宣傳內容。這場運動為什么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19.(2020九上·慈溪月考)材料一:
材料二:“革命靠軍閥的部隊是靠不住的,我們必須建立自己的武裝來打倒反革命?,F在,我們起義成功了。這里的軍隊歸共產黨領導?!? ——摘自周恩來講話(1927年)
材料三: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材料四:它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行軍”,而是考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也是為避開蔣介石的魔爪而進行的一次生死攸關、征途漫長的撤退……
(1)請分別指出材料一中②③④三處序號相對應的重大歷史事件。
(2)材料二中的起義指什么起義?這次起義有什么意義?
(3)從材料三得知,中國共產黨走出一條“城市-農村-城市”的道路,中國共產黨從“城市-農村”,再從“農村-城市”分別與什么事件有關?
(4)材料四所說的“行軍”是指什么?“行軍”結束的標志性事件是什么?
20.(2020九上·慈溪月考)
20世紀上半期短短50年內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類造成了深重的災難。痛定思痛,我們必須牢記戰爭教訓。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知識卡片
歷史背景:德、意、奧同盟國和英、美、俄協約國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矛盾日趨勢激化。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起止時間:1914—1918年 重大戰役:凡爾登戰役
結果:同盟國集團勝利
材料一:1939年9月1日,德國出動58個師近150萬人、2800輛坦克、2000多架飛機,分三路發起突然進攻。
材料二:1941年6月22日凌晨4時德國出動共190個師550萬人,坦克和裝甲車3500多輛,飛機5000多架。從北起摩爾曼斯克,南至克里米亞的范圍內,發動全線進攻。規模之大,空前未有。
材料三:這次進攻最終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是19世紀中期以來第一次另一個國家對美國領土的攻擊。
(1)在以下有關“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知識卡片中,畫線部分存在兩處錯誤,請判斷并予以更正。
(2)閱讀材料:請分別回答三則材料各自反映的事件和其產生的影響。
(3)俄羅斯聯邦總理梅德韋杰夫說:我們必須要讓現代人“盡可能多的了解戰爭,讓偉大的衛國戰爭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人文價值在全球發揮凝聚作用”。你認為二戰留下的“人文價值”有哪些?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識點】生活的故事
【解析】【分析】每年一個不同的主題,是《開學第一課》的一大特點。中宣部、教育部、國家衛生健康委和中央廣播電視總臺面向全國中小學生聯合制作了以“少年強,中國強”為主題的2020年“開學第一課”專題電視節目,普及防疫知識、弘揚抗疫精神。
A項“先輩的旗幟”是2016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不符合題意;
B項“中華驕傲” 是2017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不符合題意;
C項“少年強,中國強” 是2020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符合題意;
D項“五星紅旗,我為你自豪” 是2019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2020年是開學第一課的主題。要求學生關注時政熱點。
2.【答案】B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
【解析】【分析】根據題干中的關鍵詞“1928年”“井岡山”可推斷與井岡山會師相關,而井岡山會師后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八路軍,中國人民解放軍;鐵軍對葉挺獨立團的稱號。
A項國民革命軍是北伐戰爭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
B項中國工農紅軍是井岡山會師后成立的隊伍,符合題意;
C項八路軍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
D項中國人民解放軍是內戰時期的隊伍,不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中國工農紅軍的創建。
3.【答案】C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
【解析】【分析】①“槍桿子里出政權”是毛澤東在1927年8月7日 “八七”會議上提出的;②“打倒列強,除軍閥” 反映的是北伐戰爭,時間是1926--1927年;③“寧為戰死鬼,不做亡國奴!” 是抗日戰爭時期打倒列強的標識語,時間在1937年至1945年之間;④“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反映的是五四運動,時間是1919年。按其出現的先后順序排列應是:④②①③。
C項④②①③排列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口號、標語、詩詞為切入點,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識記。
4.【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依據已學知識可知1919年巴黎和會上中國外交失敗的消息傳到國內,引發了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的勝利,北洋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6月10日,北洋政府被迫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6月28日,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對德和約上簽字。
D項五四運動取得了初步勝利是從題干圖中的信息歸納得出的,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對五四運動的準確認識,旨在考查學生的識記、理解能力。
5.【答案】D
【知識點】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解析】【分析】①辛亥革命的開始在湖北武昌,不符合題意;
②五四運動后期的中心由北京轉移到上海,符合題意;
③中國共產黨的誕生的標志是中共一大,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召開,符合題意;
④紅軍長征開始于江西瑞金,結束于甘肅會寧,與上海無關,不符合題意。
D項②③與上海有關,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D。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與上海有關的歷史事件。
6.【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
【解析】【分析】《時務報》反映的是戊戌變法運動,《民報》反映的是辛亥革命,《新青年》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是中國先進分子尋求強國御侮之道的探索。B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考查學生運用所學解決問題能力,本題難度適中。
7.【答案】B
【知識點】清末變法圖強的嘗試與文教革新
【解析】【分析】由材料“第二次則是反思何以學了西方仍然失敗。”可知,料中涉及的第二次反思開始于政治制度方面探索。題干材料給出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鴉片戰爭后,指的是洋務運動學習西方科學技術;甲午中日戰爭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洋務運動隨之破產。洋務運動是一次失敗的封建統治者的自救運動,洋務派的主觀目的是維護封建統治,而不是把中國引向資本主義,這是違背歷史潮流的,失敗是其必然結果。在對洋務運動失敗的反思后,中國資產階級維新派開始嘗試學習西方政治制度,掀起了戊戌變法運動。
B項政治制度方面探索是在第二次反思后,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B。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以史學家陳旭麓的一段話為切入點,考查戊戌變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對歷史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
8.【答案】D
【知識點】西安事變;紅軍長征;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內戰的爆發
【解析】【分析】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領晉冀魯豫解放軍,千里躍進大別山,開辟了大別山根據地,牽制了國民黨軍隊,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中國共產黨與國民黨主力決戰,進行了遼沈戰役、平津戰役、淮海戰役,國民黨軍隊主力基本上被消滅.所以D錯誤.故選D.
【點評】考查遵義會議、西安事變、平型關大捷、挺進大別山的知識點.考查學生對遵義會議、西安事變、平型關大捷、挺進大別山的知識點的識記能力.
9.【答案】A
【知識點】五四運動;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
【解析】【分析】由所學可知,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宣告了紅軍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④組合錯誤,排除。
A項①②③組合正確,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A。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歷史事件的識記和理解能力。注意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識記。
10.【答案】D
【知識點】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珍珠港事件的有關知識。根據所學知識可知,珍珠港事件在軍事行動上,“它”是當年世界上最成功的一次,然而在政治上卻是極大的錯誤,這次襲擊徹底地將美國和它雄厚的工業和服務經濟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導致日本最后走上投降一途,導致了軸心國在全世界的覆滅。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主要考查學生對珍珠港事件的了解。
11.【答案】D
【知識點】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此題考查中國抗日戰爭的相關內容。題干“1937~1944”年”是解題的關鍵信息。中國自1840年以來,長期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家積貧積弱,A不符合題意;1942年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中國的抗戰得到了世界上愛好和平的國家和人民的支持和幫助,B不符合題意;抗日戰爭勝利結束是1945年,C不符合題意。1937~1944年中國在為人類正義而斗爭,也就是進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國是站在反侵略的正義一方,故答案是D。
【點評】知道中國抗日戰爭與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相關內容。
12.【答案】B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從題干“少帥張學良的部隊沖入委員長的行營,要求他停止對共產黨的‘圍剿’,以便一致對日抗戰”,看出這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初步形成.故選B.
【點評】本題考查西安事變.掌握西安事變和平解決的意義.
13.【答案】C
【知識點】法西斯勢力的猖獗與戰爭策源地的形成;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
【解析】【分析】 根據所學知識可知,英國的倫敦、蘇聯的莫斯科、中國的南京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法西斯的侵略,英國的倫敦遭受德軍空襲,蘇聯的莫斯科遭到德軍的進攻,而中國的南 京當時遭到日軍的侵略。只有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期處于中立狀態,珍珠港事件后參加對日作戰,但其首都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未遭到攻擊,ABD均不符合人體易,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內容,當時英國,蘇聯,中國都遭到法西斯的侵略,只有美國處于中立的狀態。
14.【答案】C
【知識點】甲午中日戰爭與列強瓜分狂潮;“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本題考查臺灣與大陸分離和統一的歷史過程。①項,1895年,清政府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割讓遼東半島、臺灣及附屬島嶼和澎湖列島給日本,臺灣和大陸由此分離。故①項正確。②項,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并未改變臺灣為日本割占的狀況。故②項錯誤。③項,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中國收回臺灣主權,實現兩岸統一。故③項正確。④項,1949年渡江戰役取得了勝利,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標志著國民黨統治覆滅,國民黨敗退臺灣,造成海峽兩岸分離的局面。故④項正確。
綜上所述,①③④正確,②錯誤,ABD均不符合題意,C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考查臺灣與大陸分離的歷史,臺灣曾經與大陸幾次分離,需要學生銘記歷史。
15.【答案】C
【知識點】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三大戰役
【解析】【分析】題目給出的兩枚勛章一枚為中有第八路軍字樣,這是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軍隊的番號,而第二枚中淮海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之一。由此判斷這位老兵經歷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
ABD三項和題干勛章不符,不符合題意;
C項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符合題意;
故答案為C。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抗日戰爭時期軍隊名稱與解放戰爭中淮海戰役。掌握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過程,了解兩場戰爭中的重要戰役。
16.【答案】(1)辛亥革命,三民主義(答“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也可)
(2)建立興中會;建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等任意三點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知識點】辛亥革命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對辛亥革命的認識。根據材料一“一百多年前,在中國這塊古老的土地上,爆發了一場對中國進程產生重大影響的革命……先生是站在時代前列的歷史偉人,是偉大的愛國主義者,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可知指的是辛亥革命。根據材料二“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專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數富人專制,故要社會革命。”可知是中國同盟會革命綱領,后被孫中山先生闡發為三民主義,并成為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2)本題考查對孫中山歷史功績的認識。根據所學可以知道,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政體,建立了中華民國;孫中山領導下成立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興中會;成立全國性統一的資產階級革命團體——同盟會;提出三民主義;促成了國共第一次合作,創辦黃埔軍校。這些史實都能證明“先生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
(3)本題考查對辛亥革命的認識。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結束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所以是一場基本上成功的或者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以是一場失敗了的資產階級革命。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統治,結束了清王朝的腐朽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是它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所以它是一場勝利的資產階級革命,又是一場失敗的資產階級革命。
故答案為:(1)辛亥革命,三民主義(答“民族主義”、“民權主義”、“民生主義”也可)。
(2)建立興中會;建立同盟會;領導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建立中華民國等任意三點。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極大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但辛亥革命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性質,軍閥長年的戰爭,造成社會秩序一片混亂,人民生活困苦不堪。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辛亥革命的相關知識及學生分析史料和識記歷史知識能力。掌握辛亥革命的過程,掌握孫中山為挽救中國所做的努力,正確理解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17.【答案】(1)轉變:從不抵抗到堅決抵抗。西安事變。
國共之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合作——分裂(內戰)——合作。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當時的主要矛盾。
(3)團結就是力量或加強合作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知識點】第一次國共合作與北伐戰爭;西安事變;抗戰民族統一戰線與全民族抗戰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蔣介石國民政府對日政策的轉變、西安事變的相關知識。據材料一“不“安內”,而輕言抗日,便是是非不明”和材料二“如果戰端一開,那就地無分南北,人無分老幼,無論何人皆有守土抗戰之責任?!?,結合所學知識可知,對待日軍侵略的態度上,蔣介石從不抵抗到堅決抵抗。導致蔣介石從不抵抗到堅決抵抗的重大歷史事件是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扣押了蔣介石,實行“兵諫”,并通電全國,要求停止內戰,聯共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標志著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預示著團結抗日新局面到來。
(2)本題考查國共兩黨的關系的變化及原因。北伐戰爭是國共第一次合作的成果,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促使國共兩黨加強合作,國共兩黨持續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可以看出,中國共產黨和國民黨的關系表現為合作——分裂(內戰)——合作。導致這一變化的根本原因是民族矛盾上升為社會的主要矛盾。
(3)本題考查學生認識問題的能力,屬于開放性問題,學生言之有理即可。
故答案為:(1)轉變:從不抵抗到堅決抵抗。西安事變。
國共之間進行了十年的內戰基本結束,以國共兩黨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2)合作——分裂(內戰)——合作。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當時的主要矛盾。
(3)團結就是力量或加強合作或國共兩黨合則兩利,分則俱傷。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國共兩黨的關系、抗日戰爭及學生準確解讀材料信息以及理解問題的能力。
18.【答案】(1)五四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2)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
(3)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迷信盲從;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因為它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知識點】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五四運動,要求具備解讀材料的能力。材料一中“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均為五四運動的口號,可以得出:材料一反映的是五四運動。在五四運動中 ,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展現了偉大是力量,所以說五四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本題考查五四運動的背景,要求具備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1919年初,法、英、美等國召開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在會上提出取消外國在中國的一切特權、廢除“二十一條”等合理提案,遭到和會拒絕。會議竟決定將德國在中國山東侵占的一切權益轉給日本,這一內容嚴重損害了中國人民的利益,消息傳來,舉國震驚,五四運動爆發。
(3)本題考查新文化運動,要求具備解讀材料及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一問,根據材料三信息“(1915年)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可知,材料反映的是新文化運動,20世紀初的新知識分子高舉民主、科學的大旗,發起了新文化運動來“喚醒國家及人民”;第二問,依據所學可知,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反對獨裁專制;提倡科學,反對迷信盲從;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第三問,這場運動為什么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實際上考查的是新文化運動的影響,依據所學知識即可解答。即因為它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所以這場運動被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故答案為:(1)五四運動,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
(2)把原來德國在山東的一切權益轉讓給日本。
(3)新文化運動;提倡民主與科學,反對專制與迷信盲從;提倡新文學,反對舊文學;提倡新道德,反對舊道德;因為它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知識及學生準確解讀題干材料信息和理解問題的能力。理解并識記五四運動,新文化運動的相關史實。
19.【答案】(1)②遵義會議③七七事變④渡江戰役(解放南京)
(2)①南昌起義。②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共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3)①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1949年3月,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
(4)紅軍長征。②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勝利會師。
【知識點】工農武裝割據;紅軍長征;“七七”事變與日本全面侵華戰爭的爆發;渡江戰役與占領南京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旨在考查識記和知識的運用能力。仔細觀察材料中國歷史發展某階段的基本線索示意圖。②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③1937年7月七七事變,是全面抗日戰爭開始的標志,④1949年4月,解放軍發動渡江戰役,解放了南京。
(2)本題考查南昌起義的背景,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汪精衛發動“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面對國民黨的血腥屠殺,中國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并沒有被嚇倒。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等人率領革命軍在南昌發動起義。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
(3)本題考查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名稱,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工農革命軍發動秋收起義。因敵人力量過強,起義軍損失較大,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毛澤東率部轉戰千里到達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對。
(4)本題考查長征相關知識,旨在考查材料分析與識記能力。依據材料“驗中國紅軍男女戰士的意志、勇氣和力量的人類偉大史詩”可知這反映的是紅軍長征的史實;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到達甘肅與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宣告紅軍長征勝利結束。偉大的長征精神:不怕犧牲、前赴后繼的精神,勇往直前、堅韌不拔的精神,眾志成城、團結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撓、克服困難的精神。
故答案為:(1)②遵義會議;③七七事變;④渡江戰役(解放南京)。
(2)①南昌起義。②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統治的第一槍;是中共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
(3)①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創建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②1949年3月,中共召開七屆二中全會,黨的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并開始城市領導鄉村的時期。
(4)紅軍長征。②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勝利會師。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重大歷史事件。要求運用所學分析解讀圖片、材料信息。
20.【答案】(1)B:應為英、法、俄協約國。F:應為協約國集團勝利。
(2)材料一: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材料二: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材料三: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3)維護和平、拒絕戰爭;用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團結一致;科學合理利用科技成果等。
【知識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德國突襲波蘭);第一次世界大戰;二戰規模的擴大(德國進攻蘇聯和日軍偷襲珍珠港)
【解析】【分析】(1)本題考查一戰的有關內容。根據所學知識可知,一戰爆發是因為英、法俄協約國和德意奧同盟國兩大軍事集團為爭奪世界霸權而矛盾日趨勢激化。一戰最終獲得勝利的是協約國集團。所以B應為英法俄協約國; F應為協約國集團勝利。
(2)本題考查二戰的有關內容。根據材料一中“1939年9月1日”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德國突裝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根據材料中“1941年6月22日”可知,材料二反映的是德國突裝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根據材料“將美國卷入第二次世界大戰”可知,材料三反映的是日本偷裝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3)本題考查二戰的影響,屬于開放性題目,要綜合考慮,如維護和平,拒絕戰爭;用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團結-致;科學合理利用科技成果等。
故答案為:(1)B:應為英、法、俄協約國。F:應為協約國集團勝利。
(2)材料一: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材料二: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進一步擴大。
材料三: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3)維護和平、拒絕戰爭;用協商對話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團結一致;科學合理利用科技成果等。
【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兩次世界大戰及學生的分析能力。本題的關鍵點是分析題干,注意準確識記一戰和二戰的有關內容。
1 / 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盐城市| 宁陕县| 开阳县| 永仁县| 缙云县| 安福县| 高青县| 交城县| 阜宁县| 延庆县| 郸城县| 泰宁县| 渭南市| 永济市| 于田县| 龙岩市| 泰安市| 陆川县| 沈丘县| 江津市| 平遥县| 吴堡县| 霍城县| 仪征市| 图木舒克市| 潮州市| 汉寿县| 赤城县| 潼关县| 安陆市| 双鸭山市| 临西县| 湾仔区| 竹溪县| 任丘市| 漯河市| 浦江县| 东辽县| 濉溪县| 青浦区| 秦皇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