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濱江初中教育集團2021學年第一學期9月月考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試卷溫馨提示:1.全卷共6頁,有兩大題,25小題。全卷滿分100分??荚嚂r間90分鐘。2.答案必須寫在答題紙相應的位置上,寫在試題卷、草稿紙上均無效。卷 Ⅰ一、選擇題(本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滬昆高鐵是中國東西向線路中里程最長、速度等級最高、經過省份最多的高速鐵路。讀右圖,回答1—3題。1.圖1中昆明位于上海的( )方向A.東北 B.西北C.東南 D.西南2.下列省會城市與所在省簡稱對應正確的是( )①南昌市——湘 ②長沙市——贛③貴陽市——黔 ④昆明市——滇A.①② B.②③C.①④ D.③④3.從上海出發一路到昆明,沿途可能看到的景觀有( )①茫茫戈壁 ②稻田成片 ③石林廣布 ④草原廣袤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4.“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柳未掛絲。即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花落時”,詩中描述的現象主要影響因素是( )A.緯度位置B.海陸位置C.地形因素D.季風因素5. 一次小麗看到一幅對聯。上聯是“長夏無冬海南島”,下聯是“冬長夏短黑龍江”。請你給這幅對聯加一個合適的橫批 ( )A.四季如春 B.歷史悠久 C.幅員遼闊 D.源遠流長6.下圖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的輪廓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 )A.A省南臨南海,是少數民族聚居區B.B省地處西南邊陲,以種植小麥為主C.C省人口分布密集,省級行政中心長沙D.D省孕育了華夏文明,其簡稱是冀7.我國人口眾多,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中國是一個有55個民族組成的大家庭B.我國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東北、西北、東南的邊疆地區C.中國人口分布很不均勻,黑河—騰沖一線以東人口比較稀少D.各民族在地區的分布上具有“大散居、小聚居、交錯雜居”的特點8.右圖中數字代表的地理事物表述正確的是( )A.①為黃土高原B.②為東北平原C.③為小興安嶺D.④河被譽為“黃金水道”9.“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边@句詩表明長江自古以來就具有( )價值。A.防洪 B.發電C.航運 D.灌溉10.下圖為地勢變化示意圖,其中最符合我國實際的是A B C D復雜的自然環境,使我國不同地域的差異十分顯著。讀下圖,回答11—12題。11.圖4中①、②兩地夏季氣溫相差很大,主要影響因素是( )A.海陸位置 B.緯度位置 C.人類活動 D.地形因素12.圖4中③區域生態環境脆弱。為實現該區域的可持續發展,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A.引進良種,積極鼓勵天然放牧 B.采取植樹種草與建梯田等措施相結合C.全部實行退耕還林、退耕還草 D.增加糧食播種面積,把陡坡開墾為耕地13.造成《涼州詞》中“春風不度玉門關”的原因是 ( )A.西北風弱,吹不到玉門關B.冬季風離玉門關遙遠,且受大山阻擋C.玉門關地勢高,東南風影響不到D.夏季風離玉門關遙遠 ,且受大山阻擋14.下列地理現象主要出現在北方的是 ( )①一月均溫低于 0°C,年降水量大于 800 毫米②以旱地為主,內河航運發達③以種植小麥為主,河流有結冰期④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②④下面兩圖分別為“秦漢時期和明清時期黃土高原土地利用圖”。讀圖回答15~16題:15.與秦漢時期相比,明清時期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的變化有( )①耕地減少 ②草地減少 ③林地增加 ④耕地增加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6.明清時期黃土高原土地利用的變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有( )①河流含沙量增大 ②水土流失面積增大 ③自然災害減少 ④生態環境好轉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圖中山脈是我國地勢第二、三級階梯分界線的是( )a和b B.c和d C.b和c D.a和d18.讀下列示意圖,說法正確的是 ( )A. ①是大興安嶺,②是天山 B. ③是橫斷山脈,⑧是秦嶺C. ④是四川盆地,⑤是長江中下游平原 D. ⑥是柴達木盆地,⑦是華北平原19. 關于寶島臺灣的敘述,正確的是( )①地形以山地高原為主,氣候暖濕②東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③動植物資源豐富,有“天然植物園”美稱④臺北是政治經濟與文化中心,島內第一大城市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20.下列關于我國海陸位置的描述,正確的是 ( )A.位于亞歐大陸東部,太平洋的東岸 B.北臨北冰洋,西部深入內陸C.位于亞歐大陸東部,東部瀕臨太平洋 D.南臨印度洋,西部深入內陸卷 Ⅱ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讀圖,完成相關題目。(10分)(1)陸上鄰國:A ▲ 、B ▲ (2 分)(2)隔海相望的國家:C ▲ 、D ▲ (2 分)(3)海域:E ▲ ;大洋:F ▲ (2 分)(4)高原:G ▲ 、H ▲ (2 分)(5)圖中① ▲ -- ② ▲ 是我國人口地理分界線(2分)22.2022年的中國將先后迎來兩場體育盛會——北京冬奧會與杭州亞運會。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4分)(1)北京所在地形區名稱為 ▲ ,它位于我國地勢的第 ▲ 級階梯。北京的氣候特征是 ▲ 。(4分)(2)杭州是 ▲ 省的行政中心,圖2中與杭州氣候類型對應的圖是 ▲ (填字母),判斷依據是 ▲ 。(3分)(3)北京和杭州分別位于我國的 ▲ 和 ▲ (填地理區域),這兩大區域的分界線為 ▲ ,請舉例分析北京、杭州所在地區自然環境與農業生產之間的關系。(7分)23.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將于2019年4月下旬在北京隆重舉行。中國,將再次以開放的懷抱,歡迎八方來客,共商國際合作與交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1分)(1)我國西北地區大部分位于 ▲ (季風區/非季風區);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經過的我國大部分地區主要位于 ▲ (季風區/非季風區)(2分)(2)圖13中四座城市是“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城市,他們的年降水量由多到少排列依次是:▲ (2分);這主要是因為: ▲ 。(2分)(3)“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構想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海上絲綢之路,明朝時期鄭和下西洋更是標志著它發展到極盛時期。從氣候角度分析,當年鄭和船隊欲從江蘇出發,前往西洋(今東南亞和印度沿岸),他應該選擇哪個季節出發最好(夏季或冬季)?請說明理由。(3分)(4)“一帶一路”構想是我國近年來發展對外合作與交流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請結合所學知識談談國家與地區間加強交流與合作的重要意義。(2分)24.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2分)河流 類別 黃河 長江長度(千米) 5 400 6 300入海水量(億立方米) 592 10 000流域面積(萬平方千米) 75 180表1 黃河、長江概況比較表(1)下列關于長江、黃河共同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2分)①河流下游都有結冰期 ②水能資源都集中在在上游③都自東向西流 ④都發源于青藏高原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2)從圖6中可以看出,黃河、長江共同流經的省區是__▲_、__▲_。(填簡稱)(2分)(3)圖6的A、B兩條河流中,下游有“地上河”之稱的是___▲____(填字母),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地上河”形成的主要原因。(4分)(4)結合圖6和表1可以看出,黃河與長江的長度相差不大,但流量相差很大,結合所學知識,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原因。(4分)25.白洋淀是我國某省的著名湖泊。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13分)(1)根據上圖7信息判斷白洋淀流域主要位于哪一地形區,并據圖7分析該區域的地勢特征。(2分)(2)根據上圖9分析1990年以來大約哪一年白洋淀湖面面積最???說說你的判斷依據。(3分)鏈接1 : 蘆葦是濕地野生草本植物,生長于池沼、河岸、河湖 等低濕地或淺水中。蘆葦的生長期需要相對較高的水位,收割期需要相對晴朗的天氣、較低的水位。(白洋淀地區的蘆葦生長期在4月上旬至9月上旬,成熟收割期在10月上旬。)(3)結合上圖8及以上 “鏈接1”,分析氣候對白洋淀蘆葦生長及收獲的影響。(4分)鏈接2 : 蘆葦生命力頑強,全身都是寶。春天萌芽的幼小蘆筍是人們飯桌上的美味而營養的佳肴,碧綠的葉子包起來的粽子清香柔軟; 成片的蘆葦蕩是凈化水質的原生態植物;河水清清,微風過處,蘆葦隨風搖曳,給夏日炎炎帶來幾份清涼和靈動,寧靜而神秘的蘆葦蕩吸引了眾多游客。蘆葦成了白洋淀農民發家致富的好幫手。(4)從“鏈接2”分析蘆葦帶給白洋淀人們哪些好處?從中你又能得出什么感悟?(4分)濱江初中教育集團2021學年第一學期9月月考八年級歷史與社會試卷參考答案一、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D B A C A D A C B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D B D B D A D C C C二、非選擇題(本題有5小題,共60分)21.(11分)(1)A:蒙古;B:朝鮮(2分);(2)C:韓國;D:菲律賓(2分);(3)E;南海;F;太平洋(4)G:青藏高原;H:云貴高原(5)①黑河;②騰沖;人口22.(14分)(1)華北平原;(1分)三;(1分)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2分)(2)浙江;(1分)B;(1分)判斷依據:B圖一月均溫在0 C以上(1分)(3)北方地區,(1分)南方地區;(1分)秦嶺—淮河一線;(1分)例:杭州所在地區比北京所在地區降水多(2分),所以杭州所在南方地區的農業生產以水稻為主,北京所在的北方地區以小麥等旱地作物為主(2分)。(所舉例子要與自然環境特點相匹配,言之有理即可)23.(11分)非季風區(1分);季風區(1分);福州、西安、蘭州、烏魯木齊(2分);原因是:自東向西,離海洋越來越遠,受夏季風(海洋)的影響越來越小,降水量越來越少(2分)。冬季(1分);因為冬季盛行偏北風,船隊前往西洋可以順風而行(2分)。有利于國家和地區間互惠互利、合作共贏、優勢互補、協同發展。(寫出2點即可得2分,其余答案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4.(11分)(1)B(2分); (2)川或蜀 青(2分);(3)A(1分)?。?br/>原因:①黃河進入下游平原地區,河道變寬,河床坡度變緩,水流速度減慢,河水攜帶的泥沙沉積下來,使河床逐漸抬高。于是,人們被迫不斷加高堤壩,黃河成為地上河。(3分)(4)①長江流域面積大于黃河流域面積;②長江流經我國降水豐富的南方地區(或長江流域降水較多),黃河流經我國降水較少的北方(或黃河流域降水少):③長江的支流多于黃河。(寫出2點得4分)25.(1)華北平原、西高東低 (2分)(2)2000年左右,年蒸發量大于年降水量且差值最大(或這一年降水量最少,蒸發量最大)3分(3)夏季高溫多雨,湖泊水位較高,利于蘆葦生長;秋冬季節降水少,湖泊水位降低,多晴朗天氣,利于蘆葦收割。(4分)(4)為人們提供健康美味的食材;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 帶動旅游經濟發展,增加人民收入 (任選兩點2分)啟示:自然環境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自然環境影響人文環境);區域經濟發展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則;經濟發展要與環境保護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 (任一角度即可,2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