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淺談新課改下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重慶市江北中學校(400714) 徐云軍(13527593182) 馮霞摘要:在我們?nèi)粘=虒W的過程中,如何在數(shù)學課堂教學中提問,怎樣的提問能使教學效果更好,要讓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課堂提問方面有很大的技巧和方法,每一位教師都在教學實際中極力的探索課堂提問。有的提問能“一石激起千層浪”,有的能“吹皺一池春水”,而有的毫無反應。如何使課堂提問收到比較好的效果呢?課堂提問要尋找技巧和方法。本文就目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分析、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目的、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三個方面進行探究。關鍵詞:課堂提問;方法策略新課程的一個顯著特征就是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積極倡導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改變課程實施過于強調(diào)接受學習,死記硬背、機械訓練的現(xiàn)狀。在教學中,要實現(xiàn)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就是要把學習過程中的發(fā)現(xiàn)、探究、研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實踐表明,教師通過課堂提問這種手段可以有效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促進學生問題意識的形成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因此,教師要重新審視課堂提問的功能,重視通過問題啟發(fā)學生積極的思維活動。一、目前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分析1.教師牽著學生走,未能關注學生的自主性?! ?br/>案例1.在“正弦、余弦的誘導公式”第一課時,教師首先呈現(xiàn)給學生幾個問題:(1)學習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之后,利用任意角的三角函數(shù)的定義可以解決哪些問題 (2)什么是誘導公式和誘導公式解決什么問題 (3)α與180°±α、360°±α之間的三角函數(shù)有什么關系 (4)為什么只研究α與180°±α、360°±α之間的三角函數(shù)的關系 (5)這些關系如何推導 接著又出現(xiàn)許多“是”與“不是”的問題。分析:實施素質(zhì)教育,要求教師一改以往滿堂灌的教法,加強與學生的互動。因而,有些教師就把課堂提問的數(shù)量作為了衡量一堂課是否使學生活動豐富的一個標準??此平o學生設置了一個個小臺階,但殊不知如此高的提問頻率,如此程式化的提問且直奔主題,使學生思維活動的空間受到限制,學生缺失了發(fā)現(xiàn)、體驗的機會。學生只能亦步亦趨地跟在教師的后面,完全喪失了學習的主動權,很難引發(fā)認知沖突,使自主學習成為空談。教師要切實改變觀念,不要只注重活動的形式化,而要反思怎樣改進教學設計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br/>2.教師抑制學生思考,未能關注思維過程?! ?br/>案例2.在“同角三角函數(shù)”一節(jié)中一教師設置了這樣一道題:已知tanα=2,求的值。沒過幾秒鐘,學生未思考完畢,教師就開始講,分子分母同除以cosα…并指出這種切化為弦的方法多么巧妙。 分析:教師只給學生短暫的時間去思考問題,馬上就自己講述,使學生的思維受到抑制,達不到訓練思維能力的目的。教師要讓學生展現(xiàn)思維過程,在提出問題后,要有足夠的耐心,留給學生充裕的時間考慮。樹立“學生是發(fā)展的人”、“學生問答有錯誤”的理念,不能唯結論表揚和批評,要允許、理解、寬容學生的錯答錯問,長此以往,學生才能敢答、敢問,課堂提問才能真正呈現(xiàn)出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手段。3.教師未能關注學生參與學習的心理需求。 案例3.在“指數(shù)函數(shù)”第一課時,一教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問題情境:古希臘神話中善跑英雄阿基琉斯和烏龜賽跑,阿基琉斯的速度是烏龜?shù)?0倍,他讓烏龜先跑了10里,當他追到10里時,烏龜前進了1里,當他追到1里時,烏龜又前進了0.1里。阿基琉斯能否追上烏龜 分析:創(chuàng)設的問題情境目的不清楚,且學生不易理解。二、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目的課堂提問是由教學目標決定的有計劃的教學手段。多元智能理論認為“多元情景化”的教學,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有效方法。加德納指出,教學方法的重要特點在于,它不象工業(yè)化生產(chǎn)那樣“以邏輯方式大量制造的手藝”。這就是說,教學方法具有很強的藝術性,教學活動的“中心精神就在于教學的樂趣”,“采取不同的方法,盡可能有力而正確的把重要內(nèi)容傳授給不同心智的學生”。加德納盼望老師能夠有“引人入勝的切入點”。“問題教學”也正是利用一個“有意義的切入點”,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來傳授重要內(nèi)容的一個很好的方式。數(shù)學課堂提問是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的動力;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是信息輸出與反饋的橋梁;是溝通師生思想認識和產(chǎn)生情感共鳴的紐帶,因此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課堂提問的效能。其目的在于:1、激發(fā)學生根據(jù)提問進行積極思考,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和探索問題的條件。在數(shù)學的教學過程當中,要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教師應根據(jù)課堂的具體要求,給學生提出問題,給于學生思考的方向,讓學生的自主學習有的放矢。2、通過問題的反饋功能,了解學生學習情況,并對于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行指導和評價。很多學生往往因為知識網(wǎng)絡的不全和思維的局限性,在自主學習的過程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考慮問題不全面或者解決問題受阻等情況。通過對學生對問題解決情況的反饋,及時地優(yōu)化學生的思考,克服問題的難點從而讓學生對問題的解決進行到底。3、集中學生注意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有的學生在數(shù)學的課堂教學中,只帶嘴和手,缺乏動手操作意識。因而在學習當中,很容易出現(xiàn)聽課的疲軟。適當?shù)卦O置問題,將課堂的教學過程豐富多彩,跌宕起伏,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4、開拓學生思路,啟迪智慧,使學生學會良好的構思和有效地表達自己的看法。教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質(zhì)。愛看小說的人不一定能寫出優(yōu)秀的作品,只有不斷地嘗試寫作,才能提高自己寫作的能力。學生的分析能力,表述能力也同樣要在不斷的訓練當中加以培養(yǎng)。不斷地讓學生在問題當中學會思考,學會分析,學會表達,才是提問的真正目的所在。三、高中數(shù)學課堂提問的方法策略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必須注意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問這一環(huán),使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較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有效地發(fā)展學生的智力,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提問的方法和藝術可以說也是因人而異,變化繁多。筆者下面將以幾種常見類型的問題談談自己的幾點想法。1、對于回顧知識型的問題,教師應面向全體,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夠積極回顧。數(shù)學的知識點繁多,學生對于知識的遺忘也是很正常,甚至可以說是必然的。人有一定的遺忘周期,因而,對于舊知識的回顧也是非常關鍵的。如何才能達到更大的效率,筆者認為,在設置提問時,一方面,可以分成幾個小問題,另一方面,給予學生充分的回顧時間,而且盡量讓學生對知識的回顧進行補充。另外,也應把回顧的知識跟需要學習的知識的聯(lián)系通過問題加以體現(xiàn)。例如在學習雙曲線的簡單幾何性質(zhì)時,可先回顧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zhì)。可以設置這樣幾個問題:①我們學過了橢圓的簡單幾何性質(zhì),主要研究了哪些性質(zhì)?在學生回答了第一個問題后,給出第二個問題。②橢圓的這些性質(zhì)是用圖象還是方程加以研究的?如何研究?同時給出列表。并通過回答完成第二和第三列空格(逐空回答,可由多位學生回答各項目)③類比研究橢圓性質(zhì)的方法,如何研究雙曲線的性質(zhì)?由此,不但回顧了橢圓的幾何性質(zhì),同時也體現(xiàn)出了橢圓與雙曲線的幾何性質(zhì)的內(nèi)在聯(lián)系。 2、對于數(shù)學新知識、數(shù)學概念的學習,應突出重點,圍繞難點設置問題。教師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為了突出教學重點,通過有計劃地提出新穎獨到的問題,激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由于所設計的問題是圍繞重點問題提出的,因此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極易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它能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和能力。例如在雙曲線概念的教學中,當?shù)贸鲭p曲線定義:“平面內(nèi)與兩定點F1、F2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是常數(shù)(小于|F1F2|)的點M的軌跡叫做雙曲線”以后,再通過演示實驗,對學生進行啟發(fā)、引申:①動M的軌跡是雙曲線,滿足的條件是什么?當學生得出||MF1|-|MF2||=常數(shù)2a(<|F1F2|)后,可以將條件進行如下改變讓學生思考。②將小于改為等于或大于,其點M的軌跡又是什么呢?③將絕對值去掉,其結果又如何呢?④令常數(shù)為0,其余不變,其點M的軌跡又是什么呢?⑤將括號中的小于|F1F2|去掉,應如何討論點M的軌跡?通過上述從不同角度,或同一角度中相似問題(②問)的討論,學生對于雙曲線定義中的“絕對值”、“常數(shù)(小于|F1F2|)”以至整個概念就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深化了知識。3、對于在數(shù)學教學中,教師設置的題目也應將問題加以分解,讓學生通過對問題的思考、回答把握數(shù)學題的目的。另外,將一道數(shù)學題的問題進行分解,所提出的問題由淺入深,貼近學生的認知結構,使學生經(jīng)過努力思考可以獲取新知識,因此,達到了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克服了數(shù)學問題的難點,發(fā)展思維能力的目的,同時讓學生對問題的實質(zhì)和轉化加以掌握。例如高二教材上的一道例題:一炮彈在某處爆炸,在A處聽到爆炸聲的時間比在B處聽到爆炸的時間晚兩秒,爆炸點應在什么樣的曲線上?(此題教材上的解答還存在漏洞)解決此題,可以設置以下幾個問題:①在A處聽到爆炸聲的時間B處晚,能說明什么?②若設爆炸點為P,聲音傳播的速度為V,你能否用一個式子來加以描述?學生容易得出式子|PA|-|PB|=2V。在學生得出這個式子后,可以設置第三個問題。③這個式子是否滿足雙曲線的定義,如果不滿足,原因是什么?通過這個問題,讓學生進一步理解雙曲線的定義。加以比較后,可由學生閱讀教材上的解答,然后回答第四個問題。④這個解答過程與你的想法是否吻合,如果不是,應該如何解答?通過這幾個問題的設置,將學生一步步引入到對此題的思考中來,同時讓學生充分獲得成功的體驗。另外,通過對教材上解答過程的漏洞的發(fā)現(xiàn),也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一種質(zhì)疑的學習習慣。在解決了這個問題后,又可以提出新的問題:①若已知|AB|=800米,此時聲速為340米/秒,如何求出點P的軌跡方程?②我們求出了爆炸點所在的曲線,能否確定爆炸點的具體位置呢?應如何解決此問題?③若A、B兩處同時聽到爆炸聲,則爆炸點應在什么曲線上?通過這些問題的設置,一道比較簡單的例題充滿了血液,從而充分地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也體現(xiàn)了此題的重點并克服了難點。當然,這些問題也同時應給予學生充分思考的時間。4、每一堂課結束之后,小結也是至關重要的。因而可以設置一些問題,通過學生的反饋,了解學生的掌握程度。如可以設置這樣的一些問題:請你敘述一下本節(jié)課我們共同學習了哪些知識點?請你回憶一下本課時我們掌握了些什么方法?請你回顧一下,通過這堂課我們要培養(yǎng)哪方面的能力?等等。 要讓提問在高中數(shù)學的課堂中更有效,設置有效的提問還遠遠不夠,提哪些問題,在何時提出,提問哪些同學,期望得到怎樣的結果,學生可能回答的情況及處理辦法等都要有明確的通盤設計。有些提問不一定要學生個別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學生作出回答,關鍵要起到一個提示、引導、過渡的效果。有些提問不一定要學生口頭回答,也可以讓學生用書面的形式回答。課堂提問要根據(jù)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態(tài),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和特點,循序漸進,才能充分體現(xiàn)課堂提問的目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