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七課第一框《家的意味》教學設計一、學前分析 (一)教材分析 本課是統(tǒng)編《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第七課第一框。其所依據(jù)的課程標準的相應部分是“我與他人和集體”中的“交往與溝通”。具體對應的內容標準是:“體會父母為撫養(yǎng)自己付出的辛苦,孝敬父母和長輩”“增強與家人共創(chuàng)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識與能力”。本框由“生命的居所”“中國人的家”兩目組成。主要是引領學生體會家的意味,形成孝親敬長的良好品德,從我做起,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二)學情分析七年級學生處于第二個發(fā)育高峰期,身體上的迅速變化使得他們心理上也產生了很大的變化,主要表現(xiàn)為獨立意識、自尊意識、自我表現(xiàn)意識明顯增強。而就目前社會情況來看,父母和青春期子女關系緊張的現(xiàn)象已經(jīng)成為社會的普遍問題。親子關系是家庭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初中生和父母的關系即親密又復雜的局面,通過本課的學習,讓學生感知家是什么,家庭的意義在哪里,自己對于家的責任是什么,從而加強對家的理解,深化對“孝”的文化認同感,提高自身的家庭責任感和共享家庭美德的能力,學會營造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具有一定的引導作用和教育意義。二、教學目標(一)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目標:體會家人的付出與親情的溫暖,養(yǎng)成孝敬的品德,承擔對家庭的責任,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二)能力目標:提升對家、對親情的感悟與理解的認知能力;學習孝敬父母的做法;提高傳承中華家庭文化傳統(tǒng)美德的能力;增強孝親敬長的行為能力。(三)知識目標:理解“家”的內涵和功能,知道“家”對我們成長的重要意義;知道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律義務;領會中華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需要繼承和發(fā)展。 三、教學重點難點分析(一)教學重點:感受、體會家的意味(二)教學難點:在生活中踐行孝親敬長的美德四、課前準備(一)教師準備:書本、課件、教具、視頻、錄音等(二)學生準備:書本、文具、練習本等五、教法學法(一)學法:自主探究學習,情景體驗學習(二)教法:講授法,歸納法,案例法,對比教學法,討論探究法,情景教學法六、教學過程教學環(huán)節(jié) 學生活動 教師活動 設計意圖創(chuàng)設意境 引趣導入 【學習導航】有人說,從我們呱呱墜地的那一刻起,我們便有了“家”。“家”到底是什么? 【延伸過渡】讓我們帶著疑問一起追溯“家”的起源、探尋“家”的文化。 通過引用言論、創(chuàng)設意境,激發(fā)學生探究“家是什么”的興趣。環(huán)節(jié)一:溯“家”之源 環(huán)節(jié)二:品“家”之愛 環(huán)節(jié)三:行“孝”之舉 【文化初探】認真觀看視頻《漢字里的中國——家》。 【學習導航】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所學知識,用一句話來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 預設回答:祖國是我們永遠的家;深圳是我熱愛的家;家是安全的穩(wěn)定住所;學校是我的家;班級是我的家;有家人的地方才是家。 【合作探究】結合下列情境和書本中提供的范例,一起探究家庭的功能: 1.前兩年,家里添了弟弟(妹妹) 預設回答:生育功能 2.父母都勤奮工作,有不錯的收入 預設回答:經(jīng)濟功能 3.爸爸媽媽陪伴我們外出旅游度假 預設回答:消費功能和休閑娛樂功能 4.父母悉心地照顧爺爺奶奶和我們 預設回答:贍養(yǎng)、扶養(yǎng)和撫養(yǎng)功能 5.與爸爸媽媽分享我的喜悅和憂傷 預設回答:情感交流功能 6.父母教育我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 預設回答:教育功能 【情感共鳴】認真觀看視頻《家在中國》。 【學習導航】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具有什么重要意義? 預設回答:家讓我們感受到溫暖與愛;家是我們身心的寄居之所;家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家讓我們的心靈有所依靠。 【鏈接生活】回憶自己回家過年經(jīng)歷春運的經(jīng)歷,重溫當時的心情與情感。 【學習導航】結合圖片和自身經(jīng)歷,思考: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意味著什么? 預設回答:在中華文化中,家有著深厚的意味、豐富的內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 【學習導航】我們?yōu)槭裁匆⒂H敬長? 預設回答: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孝親敬長也是每個中國公民的法定義務。 【拓展延伸】閱讀“百里負米”和“親嘗湯藥”的典故。 1.百里負米:孔子的學生子路,從小家境貧寒,經(jīng)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怕父母營養(yǎng)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他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買米,再背回家。 2.親嘗湯藥:漢文帝在母親身患重病之時,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并親自為母親煎藥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才給母親喝。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載病,湯藥必先嘗。 【拓展延伸】欣賞諸葛亮的《誡子書》、顏之推的《顏氏家訓》、朱柏廬的《朱子家訓》。 【拓展延伸】學習《傅雷家書》、周恩來總理的“十條家規(guī)”。 【拓展延伸】學習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拓展延伸】了解《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中有關條文內容。 【合作探究】小敏的父母積極履行義務,逢年過節(jié)都會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封紅包、送禮物、買補品。小敏認為,孝敬父母是成年以后的事,我們未成年人沒有經(jīng)濟來源,沒有能力孝敬父母。你贊同小敏觀點嗎? 預設回答:我不贊同。 【時政鏈接】四川涼山的彝族兄妹邱小華和邱萍萍,用稚嫩的雙手為家庭奔小康貢獻力量;身殘志堅的7歲女孩楊峻熙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為一家人帶來歡樂;成績名列前茅的女孩姚沁雯,不僅和媽媽一起照顧年邁的奶奶和患有腦瘤的父親,還將大愛送給社會,關愛養(yǎng)老院的老人;廣東佛山的黃詩桓,在疫情期間父親參加援鄂醫(yī)療隊時,主動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爸爸“守護大家”,她“守護好自己的小家”……這些2020“最美孝心少年”不畏艱難,以樂觀的心態(tài)和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的希望。 【合作探究】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給予你什么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如何孝親敬長? 預設回答: 1.他們孝敬父母、孝敬長輩;他們?yōu)楦改概艖n解難、幫父母照顧弟妹、代父母擔當家庭責任;他們自強不息、陽光向上、奮發(fā)有為。 2.盡孝在當下;尊重;傾聽;感恩。 【提升歸納】家是我們常常在不同意義上使用的字眼。一般來說,家就是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這體現(xiàn)出了家庭關系的確立存在多種情形,例如:我們的父母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結婚而形成的婚姻關系,還有父母生下了我們而形成的血緣關系,還有依照法定條件和法定程序收養(yǎng)而形成的收養(yǎng)關系。 【反饋點撥】家庭作為社會的細胞,承擔著多種功能。正是在家庭的哺育和支持下,我們收獲了成長,收獲了溫暖,收獲了關愛。 【引導啟發(fā)】無論是開心時、疲憊時、失落時還是遇到困難時,我們都會想回家,這就是對家的一種歸屬感。與家人們的一次聊天、一個擁抱、一個微笑,都會給我們奮斗的力量。 【引導啟發(fā)】選取三張記者抓拍的春運瞬間,引導學生感受游子回家的喜悅與迫切以及對家人濃濃的思念。 【引導啟發(fā)】家,需要經(jīng)營、需要守護,我們應通過自己的行動,做到孝親敬長,建設幸福家園。 【提升歸納】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 【反饋點撥】自古以來,一個個孝道故事廣為流傳,人們把父母撫育子女、子女孝敬父母看成是做人的基本道德。 【反饋點撥】一條條家訓、家規(guī)代代傳承,成為人們修身、治家、處世、為學的良策或典范。古代家訓家規(guī),強調尊祖宗、孝父母、和兄弟、嚴夫婦、訓子弟、睦宗族、厚鄰里、勉讀書、崇勤儉、尚廉潔。 【反饋點撥】近現(xiàn)代優(yōu)秀的家訓家規(guī),是我們涵養(yǎng)家風、建設家庭的一個重要路徑。 【引導啟發(fā)】我們要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的家庭家教家風思想,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 【反饋點撥】多部法律文件都規(guī)定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等義務,積極引導社會大眾感恩敬老,善待優(yōu)待老年人,為維護老年人合法權益提供堅實有力的司法保障。 【反饋點撥】孝敬雙親長輩,關愛家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從現(xiàn)在開始,同學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孝敬父母長輩就表現(xiàn)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 【引導啟發(fā)】他們當中年齡最小的只有7歲,年齡最大的16歲。這些不畏艱難踐行孝心、以樂觀的心態(tài)和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希望的感人事跡,彰顯了榜樣力量。 【反饋點撥】我們只要懷有一顆感恩的心,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如尊重雙親長輩,傾聽彼此心聲,了解對方喜好,保持密切聯(lián)系,主動承擔家務,認真學習,熱愛生活等。盡孝在當下,我們應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 視頻的直觀性,有利于引導學生理解“家”的由來。 問題的設置,基于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實際,有助于增強學生觀察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通過提問和體驗的方式,引導學生理解家庭的功能,同時鍛煉了學生的思維能力。 通過觀看取材生活的視頻,有助于學生感悟家的意義。 課標要求從學生生活中開發(fā)課堂資源,讓學生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問題發(fā)現(xiàn)中解決,在問題解決中升華認識,從而較為深刻地理解家的意義。 通過觀看春運圖片,結合自身經(jīng)歷感受,引導學生感知中國人對回家的迫切追求和喜悅心情,體悟到家的意味,感受到家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 在經(jīng)歷分享的基礎上創(chuàng)設問題,有利于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以知促行,知行合一。 通過引用二十四孝的典故,引導學生感知和理解在中國的家庭文化中,“孝”是重要的精神內涵。 通過學習有關“家規(guī)”“家訓”的國學著作,不斷增強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 通過學代時期的著名“家規(guī)”“家訓”和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弘揚紅色家風,培養(yǎng)家國情懷,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 通過學習有關孝親敬長的法律條文,引導學生樹立“知法、懂法、守法和用法”的法治意識,自覺做法律的忠實崇尚者、自覺遵守者和堅定捍衛(wèi)者。 以創(chuàng)設情境滲透觀點評析的方式,鍛煉學生的思辨能力、理解運用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等。 在教學中緊密聯(lián)系時政,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興趣,開闊學習視野,樹立時政意識,提高學科素養(yǎng)。 通過合作探究活動,一方面培養(yǎng)了學生理解運用和分析概括的能力;另一方面有利于學生提高責任意識,將孝親敬長的行為真正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七、課堂小結和板書設計【設計意圖】通過思維導圖的形式,幫助學生構建知識體系,促進學習科學化、記憶高效化。八、作業(yè)設計1.請同學們以“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tǒng)美德”為主題,制作微視頻。視頻可采訪家中長輩,展示家族中的“家規(guī)”“家訓”,談談家風故事或你的感悟等,形式不限,限時5分鐘。2.在“愛的天平”上,如果左邊是你對父母的孝心,右邊是父母對你的關心,請各舉例生活中孝心和關心的表現(xiàn)填入如圖。【設計意圖】通過作業(yè)超市的設計,將作業(yè)分為實踐類作業(yè)和認知類作業(yè),一方面,重視情感教育,夯實理論基礎,另一方面,培養(yǎng)學生多元智能和學科思維,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九、教學設計說明及反思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生是學習的主題,學習是學生個體主動構建,而不是被動接受。基于此理論,本教學設計突出“三中心”,即以學生為中心、以活動為中心、以情境為中心,在學習“溯‘家’之源”“品‘家’之愛”“行‘孝’之舉”三個環(huán)節(jié)時,設計了多樣的學習活動,采用了體驗學習法、活動學習法、自主學習法、合作探究法等,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在多樣的課堂活動中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從而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本節(jié)課充分利用相關國學資源、紅色資源和時政資源等,以問題為驅動,側重引導學生在分析、思考、解決問題中提升對家、對親情的感悟與理解的認知能力,提高傳承中華家庭文化傳統(tǒng)美德的能力,增強孝親敬長的行為能力。但受課堂時間的限制,本節(jié)課部分內容未能全面展開分析,在今后的課堂教學中要盡可能提高課堂效率。21世紀教育網(wǎng)(www.21cnjy.com)(共27張PPT)道德與法治七年級上冊2021第七課 親情之愛家的意味7.101溯“家”之源請輸入標題內容觀看視頻,并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所學知識,用一句話來描述你心目中的“家”是什么?“家”是什么?家,是我們常常在不同意義上使用的字眼。國家地域住所家庭“家庭”是什么?爸爸和媽媽婚姻關系爸媽和我血緣關系養(yǎng)父母和我收養(yǎng)關系繼父母之間(再婚)婚姻關系家庭是由婚姻關系、血緣關系或收養(yǎng)關系結合成的親屬生活組織。“家庭功能”有哪些?1.前兩年,家里添了弟弟(妹妹)2.父母都勤奮工作,有不錯的收入3.爸爸媽媽陪伴我們外出旅游度假4.父母悉心地照顧爺爺奶奶和我們5.與爸爸媽媽分享我的喜悅和憂傷6.父母教育我做一個正直善良的人——生育功能——經(jīng)濟功能——消費功能、休閑娛樂功能——贍養(yǎng)、扶養(yǎng)和撫養(yǎng)功能——情感交流功能——教育功能請結合下列情境和所學知識,探究家庭的功能:02品“家”之愛請結合視頻內容和所學知識,思考:家對我們每個人來說,具有什么重要意義?“家”的意義身心的寄居之所我們的成長離不開家庭的哺育和支持家里有親人家中有親情心靈的港灣中國的春運從每個游子的臉上,都能看到幸福的笑,感受到他們回家的喜悅。從每個頂著寒風趕路人的眼睛里,那堅定而向往的眼神透露著對家人濃濃的思念。從每個行色匆匆的背影中,可以感受到回家的迫切心情。請結合圖片和自身經(jīng)歷,思考: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意味著什么?在中華文化中,家有著深厚的意味、豐富的內涵。在中國人的心目中,家是代代傳承、血脈相連的生活共同體,是甜蜜、溫暖、輕松的避風港。03行“孝”之舉“孝”的原因傳統(tǒng)美德家規(guī)、家訓、家風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百里負米孔子的學生子路,從小家境貧寒,經(jīng)常吃野菜度日。仲由覺得自己吃野菜沒關系,但怕父母營養(yǎng)不夠,身體不好,很是擔心。為了讓父母吃到米,不論寒風烈日,他都不辭辛勞地跑到百里之外買米,再背回家。親嘗湯藥漢文帝在母親身患重病之時,日夜守護在母親的床前,并親自為母親煎藥湯,每次煎完,自己總先嘗一嘗,看看湯藥苦不苦、燙不燙,才給母親喝。有詩頌曰︰仁孝聞天下,巍巍冠百王; 母後三載病,湯藥必先嘗。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誡子書 顏氏家訓 朱氏家訓孝親敬長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周恩來總理立下“十條家規(guī)” 傅雷家書新華社北京2021年3月28日電 中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輯的《習近平關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風建設論述摘編》一書,近日由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在全國發(fā)行。不論時代發(fā)生多大變化,不論生活格局發(fā)生多大變化,我們都要重視家庭建設,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習近平“孝”的原因傳統(tǒng)美德家規(guī)、家訓、家風憲法、民法典、老年人權益保障法法定義務相關鏈接:有關孝親敬長的法律規(guī)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規(guī)定:成年子女有贍養(yǎng)扶助父母的義務。《中華人民共和國老年人權益保障法》規(guī)定:贍養(yǎng)人應當履行對老年人經(jīng)濟上供養(yǎng)、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義務,照顧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guī)定:成年子女對父母有贍養(yǎng)、扶助和保護的義務。成年子女不履行贍養(yǎng)義務的,缺乏勞動能力或者生活困難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給付贍養(yǎng)費的權利。合作與探究我不贊同小敏的觀點。①盡孝在當下。孝敬雙親長輩,關愛家人,不僅僅是長大成人以后的事,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②孝敬父母長輩就表現(xiàn)在我們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逢年過節(jié),七(1)班小敏的父母都會給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封紅包、送禮物、買補品。她認為,孝敬父母是成年以后的事,我們未成年人沒有經(jīng)濟來源,沒有能力孝敬父母。你贊同小敏觀點嗎?請說明理由。2020最美孝心少年四川涼山的彝族兄妹邱小華和邱萍萍,用稚嫩的雙手為家庭奔小康貢獻力量;身殘志堅的7歲女孩楊峻熙用樂觀的心態(tài)面對生活,為一家人帶來歡樂;成績名列前茅的女孩姚沁雯,不僅和媽媽一起照顧年邁的奶奶和患有腦瘤的父親,還將大愛送給社會,關愛養(yǎng)老院的老人;廣東佛山的黃詩桓,在疫情期間父親參加援鄂醫(yī)療隊時,主動承擔照顧家庭的責任,爸爸“守護大家”,她“守護好自己的小家”……這些2020“最美孝心少年”不畏艱難,以樂觀的心態(tài)和稚嫩的肩膀扛起全家的希望。他們的事跡給予你什么啟示?我們在生活中要如何孝親敬長?感恩盡孝在當下。孝敬雙親長輩,關愛親人,從現(xiàn)在開始,我們就應該用行動表達孝敬之心。尊敬雙親長輩,聽取他們的意見和教導。如有不同見解,不急于反駁,理性地與他們溝通。與雙親長輩保持親近、融洽的關系,傾聽他們的心聲;要經(jīng)常和他們保持聯(lián)系。知恩、感恩,用行動表達感恩之情。認真學習是感恩;了解父母長輩的喜好,平日主動承擔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家人一起建設家庭也是感恩。傾聽尊敬行動如何孝親敬長中國人的“家”意味著什么如何孝親敬長家的含義家庭的含義家的意味家庭對我們的意義(生命的居所、心靈的港灣)家庭的功能為什么要孝親敬長(傳統(tǒng)美德、法定義務)知識梳理溯“家”之源品“家”之愛行“孝”之舉作業(yè)超市1.請同學們以“傳承家風家訓,弘揚傳統(tǒng)美德”為主題,制作微視頻。視頻可采訪家中長輩,展示家族中的“家規(guī)”“家訓”,談談家風故事或你的感悟等,形式不限,限時5分鐘。2.在“愛的天平”上,如果左邊是你對父母的孝心,右邊是父母對你的關心,請各舉例生活中孝心和關心的表現(xiàn)填入如圖。我的孝心父母的關心感謝聆聽!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7.1《家的意味》教案.docx 7.1《家的意味》課件.pptx 家在中國.mp4 漢字里的中國——家.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