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法治學科期中測試參考答案卷 I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漏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D B D D C A C D A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C C D B D B B D A卷 Ⅱ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6小題,共50分)21.行為判析題(先判斷下列行為是否正確,正確的打“V”,錯誤的打“X”,再說明理由。每題2分,共10分)(1)正確;第一次世界大戰是西方列強為瓜分世界,爭奪世界霸權而發動的帝國主義戰爭。(2)錯誤;1920年,陳獨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組織。(3)錯誤;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先鋒,工人階級是五四運動的主力(一點即可)(4)正確;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以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5)錯誤;進行長征的是紅軍,七七事變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紅軍主力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開赴抗日前線。(一點即可)22(8分)實現:“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1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1分)未實現:“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1分)。袁世凱竊取革命果實,進入北洋政府統治時期,軍閥混戰,人民生活困苦,中國仍處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分)辛亥革命的失敗,宣告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方案在中國的破產,推動中國的先進分子探索救國新途徑;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促使先進的中國人傾向于馬克思主義;巴黎和會外交失敗,使得馬克思主義在五四運動中得到進一步傳播。(2分,任意兩點)國共合作;1924年,國民黨一大召開國共第一次合作正式形成(2分)23(8分)《青年雜志》或《新青年》(1分)巴黎和會中國外交失敗(1分)(2)抗日民族統一戰線(1分)①九一八事變后,日軍占領東北,又想染指華北,中國共產黨主張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②1935年,中國共產黨領導一二·九運動掀起中國人民抗日救亡民主運動新高潮;③促成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④七七事變后,國共實現第二次合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形成。(4分,其中兩點,事件及影響各一分)(3)①努力學習,立志報效祖國;②勇擔社會責任;③積極維護國家主權榮譽利益(1分)24.(8分)(1)歷史事件:五四運動 (1分)影響:中國的工人階級開始以獨立的姿態登上政治舞臺;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五四運動十月革命后,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2分)足跡一:1921年,中共一大召開或中國共產黨成立。(1分)作用: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1分)或 足跡二:1927年,周恩來等人領導南昌起義。(1分)作用: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南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1分)(3)A-B:1927年,南京國民政府大肆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B-C:中國共產黨創建革命根據地,進行土地革命;C-D:中共中央犯了“左”傾錯誤,導致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長征,遭到敵人圍追堵截(3分)25.(8分)(1)工人階級(1分);陳獨秀認為農民難以成為革命力量,李大釗認為農民是重要革命力量(2分)(2)①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失敗后,決定放棄攻打大城市改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②毛澤東建立第一個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在根據地創建過程中,提出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在這一理論的指導下,農村革命根據地廣泛建立。③隨著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土地革命廣泛開展起來,贏得了廣大農民的支持,逐步開創了一條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革命道路。(4分,兩點即可)(3)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道路。(1分)26.(8分)(1)目的:富國強兵,救亡圖存;(1分)特點:都是向西方學習,是從器物層面到制度層面再到思想層面的深入,都對中國的發展起了一定的作用。(2分)(2)民主和科學(1分);(3)貢獻:①中國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與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②中國堅持對日作戰,大大緩解了美、英、蘇在太平洋戰場和歐洲戰場上的壓力。(2分)必然性:①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實行全民族抗戰②中國共產黨發揮了中流砥柱作用③國民黨愛國將士的英勇奮戰④海外華人華僑的支援(2分,四點)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法治學科期中測試卷考生須知:全卷分試題卷I、試題卷II和答題卷。試題卷共6頁,有兩個大題,26個小題。滿分為8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試題卷I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凱恩斯在評價“凡爾賽——華盛頓體系”時說:“它是一個殘忍的勝利者在文明史上所干出的最兇暴的行為之一”。下列有關這個“體系”的表述不正確的 ( )A.根據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而建立B.無法根除帝國主義國家間的矛盾C.建立了一戰后國際關系的新秩序D.顧及到了弱小國家和民族的利益2.據日本新聞網報道,人們在阿爾卑斯山的溶冰中發現了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喪生的約80名士兵的遺體。大約過了1個世紀,掩埋在冰雪中的士兵方才重見天日。下列關于一戰正確的有 ( )①起止時間為1914--1918年 ②協約國為正義方③被稱為“絞肉機”的是凡爾登戰役 ④一戰結束后中國作為戰勝國參加巴黎和會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3. 右圖是某學生所面的知識點脈絡圖,下列選項適合填寫在方框中的是( )A.辛亥革命,國家統一B.推翻清朝,君主立憲C.軍閥割據,北洋政府D.歷史巨變,走向共和4.有人說:辛亥革命使中國人的腦袋和雙膝不再是準備磕頭,而是為思考,為走路。這是因為辛亥革命( )A.改變了近代社會性質B.結束了專制獨裁統治C.實現了人民當家作主D.推動了中華民族的思想解放5.分析下表中中國民族工業出現這種變化的國際原因是( )年份 擁有廠家 擁有資本 工人人數1913 689家 33億元 27萬多1920 1795 50億元 55萬多A. 中華民國政府鼓勵民族工業的發展 B. 20世紀初,列強在經濟上加緊對中國的掠奪C. 列強忙于戰爭,放松了對華經濟侵略 D. 簽訂了《凡爾賽和約》后世界經濟開始復蘇6. 胡適回憶說:“民國十五六年之間,全國大多數的人心傾向國民黨……”這是因為國民黨 ( )A.與共產黨合作,掀起聲勢浩大的國民革命B.領導五四運動,掀起聲勢浩大的反帝愛國運動C.發動武昌起義,推翻清政府,結束君主專制統治D.創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建立第一個共和制政府7.近代化,在中國就是工業化和與工業化相伴隨的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變化,也就是實現社會的轉型。以下事件直接推動中國向民主政治轉型的有 ( )①洋務運動 ②戊戌變法 ③辛亥革命 ④新文化運動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8.宋慶齡說“孫中山和中國共產黨之間具有歷史意義的合作不是偶然的,它是當時的國際局勢和中國本身的內部條件造成的”。這里的“內部條件”主要有( )①歐洲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②“打倒列強,消滅軍閥”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愿望③“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成為全國人民的呼聲④五四運動使孫中山看到了人民的力量,決定改組國民黨。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右圖為一艘根據原船復制的游船,停泊在浙江嘉興南湖公園供人們參觀和瞻仰,與此相關的解說詞中,最符合史實的一組關鍵詞是( )A.開天辟地,煥然一新 B.生死攸關,歷史轉折C.萬眾一心,同仇敵愾 D.革命勝利,舉國歡慶10.猶太裔中國作家伊斯雷爾·愛潑斯坦曾談到:“必須想到,那個鮑羅廷(注:共產國際駐中國代表)……他對中國的情況不夠了解——也不可能有足夠了解——不能要求他任何時候都會作出正確的判斷。而中國共產黨盡管發展迅速,(但)它終究只有六年歷史,很不成熟?!边@段史料可用于解釋( )A.國民大革命失敗的原因B.紅軍不得不長征的原因C.第五次反圍剿失敗的原因D.國民黨叛變革命的原因11.1935年,由共產黨員田漢作詞、聶耳作曲的《義勇軍進行曲》問世,國民黨禁止歌曲公開發行。1937年后,《義勇軍進行曲》在各種公開場合頻繁出現,成為國共軍隊中的流行歌曲。出現上述變化的原因是( )A.共產黨領導下革命根據地相繼建立 B.九一八事變揭開中國抗日戰爭序幕C.全民族抗戰背景下國共合作的確立 D.三大戰役大大加快全國勝利的到來12.毛澤東曾說:“長征一結束,新局面就開始了。”對此,下列理解正確的是 ( )A.長征的勝利,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B.長征結束了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屈辱歷史C.長征擺脫了國民黨對中國工農紅軍的圍追堵截D.三大主力紅軍會師,標志著國共合作抗日局面的形成13.毛澤東一生致力于革命,其早期主要革命活動有 ( )①建立了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 ②建立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③領導發動秋收起義 ④領導發動南昌起義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14.美國人伊羅生的《浮生掠影》一書指出,1937~1944 年美國對中國處于贊賞階段。 贊賞的主要原因是這一階段的 ( )A.綜合國力大大增強 B.獨立反抗法西斯國家的侵略C.抗日戰爭勝利結束 D.在為人類的正義事業而斗爭15.武漢,是中國歷史名城,由武昌、漢口、漢陽三鎮組成。面對武漢的新冠疫情鐘南山院士表示:“武漢是能夠過關的,武漢本來就是一座英雄的城市”,能印證鐘南山院士觀點的史實有 ( )①國民革命軍擊潰軍閥吳佩孚的主力,取得北伐的勝利進軍②武昌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的開始③八七會議確立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④國民黨一大在武漢召開,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A. 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16.人們常把標志性事件作為定位歷史的坐標。下列事件與結論搭配正確的是( )選項 事件 結論① 戊戌變法 完成了從君主制到共和制的轉變② 新文化運動 掀起近代中國首次思想解放潮流③ 五四運動 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④ 中國共產黨成立 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A. 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7.標志近代以來中國抗擊外來侵略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的是( )A.平型關大捷 B.抗日戰爭勝利 C.淞滬會戰 D.臺兒莊戰役18. 比較法是學習歷史的常用方法。下列關于五四運動和“一二·九運動”的相同點表述正確的有 ( )①愛國學生發揮重要作用 ②同屬民主革命歷史范疇③堅持了中國共產黨領導 ④運動爆發都與日本有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9、1937年11月28日倫敦《泰晤士報》報道:“此次兩軍作戰,雙方傷亡慘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國堪稱軍事國家之榮譽,……上海一隅之抵抗,對于整個中國均有極大之影響。”此報道所描述戰役的意義在于 ( )A.標志著中國抗戰開始 B.標志著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C.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 D.打破了日本3個月滅亡中國的計劃20.著名的歷史人物影響歷史發展的進程。下列歷史人物與歷史功績組合正確的( )①孫中山——實現了三民主義 ②周恩來——領導南昌起義打響第一槍③毛澤東——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④鄧小平——開辟中國特色革命道路A.②③ B.①④ C.①② D.③④試題卷II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6小題,共50分)21.行為判析題(先判斷下列行為是否正確,正確的打“V”,錯誤的打“X”,再說明理由。每題2分,共10分)(1)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強盜的戰爭。判斷: 理由:(2)1920年,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中國第一個共產黨早期小組。判斷: 理由:(3)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余名學生齊集天安門舉行示威游行,青年學生是五四運動的主力軍。判斷: 理由:(4)中學生王某在學習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中,查找了西安事變的有關資料。判斷: 理由:(5)1936 年長征勝利之際,一位新四軍士兵說:“此次戰略轉移,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判斷: 理由:22.(8分)近代中國追求民族獨立和人民幸福的道路,充滿著仁人志士艱辛的探索。【舊方案的破產】傾覆滿洲專制政府,鞏固中華民國,圖謀民生幸福.此國民之會意,文實遵之,以忠于目,為眾服務。至專制政府既倒,國內無變亂,民國卓立于世界,為列邦公認,斯時文當解臨時大總統之職。——孫中山《大總統誓詞》(1)結合材料,解釋一下誓詞中哪些內容實現了,哪些內容未實現(4分)【新時代的曙光】辛亥革命(后)……自己所追求的民主還是那樣的遙遠,于是慢慢地從痛苦經驗中,發現了此路不通,終于走上了共產主義的道路?!植?自俄國革命以來,“馬克思主義”幾有風靡世界的勢子,德奧匈諸國的社會革命相繼而起,也都是奉“馬克思主義”為正宗?!畲筢?帝國主義壓迫的切骨的痛苦,觸醒了空泛的民主主義的噩夢。……所以學生運動倏然一變傾向于社會主義?!那锇?br/>(2)聯系材料,分析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廣泛傳播的原因。 (2分)【洪流中的合作】中國共產黨人看到: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國,工人階級人數畢竟比較少,如果不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結成最廣泛的統一戰線,黨就不可能把中國革命引向勝利……孫中山在幾經挫折后,深感國民黨內許多人已經日趨腐敗,中國革命必須改弦易轍……”。——《中國共產黨的九十年》(3)聯系材料,國共兩黨做出了怎樣的決定,正式開始的標志是什么? (2分)23.(8分)每個時代都有青年勇立潮頭,走在前列,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陳獨秀文摘:文摘一:蓋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為本志之職。批評時政,乃枝節問題,不足論…… 摘自1915年陳獨秀《敬告青年》 文摘二:我曾宣言志在輔導青年,不議時政……呀呀!這些話都說錯了……我現在所談的政治,乃是關系國家民族根本存亡的根本問題。 摘自1919年陳獨秀《今日中國之政治問題》(1)1915年進步青年可以從哪一本雜志閱讀到文摘一的內容?比較兩段文摘,陳獨秀的主張實現了思想解放到政治革命的變化,聯系時代背景分析出現這種變化的原因。(2分)材料二:起來,不愿做努力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摘自《義勇軍進行曲》“新的長城”指什么,中國共產黨是怎樣為“筑起新的長城”努力的(5分)材料三:習近平總書記說,“我們要用欣賞和贊許的眼光看待青年的創新創造,積極支持他們在人生中出彩,為青年取得的成就和成績點贊,喝彩。讓青春成為中華民族生氣勃發、高歌猛進的持久風景,讓青年英雄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3)聯系上述材料,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你將如何努力成為“驅動中華民族加速邁向偉大復興的蓬勃力量”? (1分)24.(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詞匯中的歷史】漢語詞匯隨著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豐富,新生詞匯也往往折射出時代的風貌。群眾 “群眾”一詞在1919年以前,使用很少。1919年之后,“群眾”的使用次數不斷增加,常用作“工農群眾”“勞動群眾”等。(1)聯系材料,寫出最早促使這一時期“群眾”一詞日益流行的歷史事件,并簡述其對中國歷史產生的巨大影響。(3分)旗幟 旗幟是方向,是我們前進道路上的指路明燈。足跡一 足跡二(2)運用所學知識從上述旗幟中尋找中國民主革命的足跡,任選其一簡述它們對中國的推動作用。 (2分)足跡一: ,作用:足跡二: ,作用:【數據中的歷史】下圖以曲線形式整理了1927-1949年中國共產黨的人數變化表(3)根據上圖,分析A-B、B-C、C-D三個時間段中,中國共產黨人數變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25.(8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陳獨秀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鋒……農民.難以參加革命運動。李大釗則認為:“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農業依然是國民經濟的基礎。因此,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一部分?!?br/>——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材料中陳獨秀所說的“進步的城市力量”指哪個階級 他和李大釗在革命力量判斷上有什么分歧?(3分)材料二:李大釗“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我們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一部分”的觀點深刻影響了年輕助手毛澤東的思維。李大釗犧牲后,毛澤東將其導師的理念付諸實踐。——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2)結合所學,闡述毛澤東是如何“將其導師的理念付諸實踐”的。(4分) (3)在實踐過程中,毛澤東找到了一條怎樣的革命道路?(1分)26.(8分)歷史充滿選擇,歷史需要選擇,歷史也因選擇而不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選擇是尋找出路】中國人向西方尋求真理的路徑。但是中國人學習西方的努力在實踐中卻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 辛亥革命的失敗和北洋軍閥統治的建立,更使人們陷入了深深的絕望、苦悶和彷徨之中。一些先進的知識分子毅然高舉大旗,在思想文化領域掀起了新文化運動。【相關鏈接】新文化運動使青年們擺脫封建傳統思想的束縛,對國家危亡境遇的警覺更使青年們認真考慮……以什么思想來救中國。——《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近代以來中國人一次次向西方尋求真理共同目的是什么?有什么特點?(3分)(2)新文化運動主張以什么思想來拯救中國?(1分)【選擇是承擔責任】表1:抗戰家書部分目錄 表2:太平洋戰爭期間日軍兵力分配表(戰爭爆發時中國戰場35個師團太平洋、東南亞17個師團1942年中國戰場37個師團太平洋、東南亞15個師團日本投降時中國戰場111萬多人太平洋、東南亞不到10.9萬人)時間 人物1931年10月 僑居菲律賓華僑林錫國1936年8月 東北抗日聯軍政委趙一曼1937-1942年 八路軍副總參謀長左權1942年5 月 赴緬遠征軍國民革命軍第二〇〇師師長戴安瀾(附注:中國軍隊根據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需要,于1942—1945年組織赴緬遠征軍與日軍作戰,鉗制和重創了緬北、滇西的日本侵略者。)(3)根據上述表格所濃縮的歷史,評價中國戰場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并分析抗日戰爭取得最終勝利的歷史必然性。(4分)(第4頁共6頁)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社會法治學科期中答題卷卷I一、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1.5分,共3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卷II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6小題,共50分)21.行為判析題(先判斷下列行為是否正確,正確的打“V”,錯誤的打“X”,再說明理由。每題2分,共10分)(1)判斷 理由(2)判斷 理由(3)判斷 理由(4)判斷 理由(5)判斷 理由22.(8分)(1)(4分)(2)(2分)(3)(2分)23.(8分)(1)(2分)(2)(5分)(3)(1分)24(8分)(1)(3分)(2) (2分)(3)(3分)25.(8分)(1)(3分)(2)(4分)(3)(1分)26.(8分)(1)(3分)(2)(1分)(3)(4分)學校: 班級: 姓名: 試場號: 考號:※※※※※ ※※※※※※※※※※ 密 ※※※※※ ※※※※※ ※※※※※ 封 ※※※※※ ※※※※※ ※※※※※ 線 ※※※※※ ※※※※※ ※※※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參考答案.docx 社會法治10.19.docx 答題卷.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