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13張PPT)彈力一、新課導入聚焦玩蹦床是小朋友最喜歡的活動之一,和大家交流玩蹦床的體會。為什么我們在蹦床上能跳那么高?二、新知講解感受彈力探索1材料:彈簧、橡皮筋、拉力器…要求:依次拉彈簧、橡皮筋、拉力器,說說你的感受。我拉橡皮筋時,橡皮筋也在拉我……那什么樣的力叫做彈力呢?當雙手向兩邊拉長彈簧和皮筋,彈簧和皮筋產生形變后要恢復原狀,對手產生了彈力。二、新知講解探索2研究彈力的大小實驗材料:帶橫桿的鐵架臺、彈簧、鉤碼、刻度尺二、新知講解探索2研究彈力的大小②在彈簧下端掛一個鉤碼,再測量彈簧的長度。①將彈簧掛在橫桿上,用刻度尺測量它的長度。二、新知講解探索2研究彈力的大小④換一根彈簧,掛起同樣質量的鉤碼,測量彈簧的長度。③再掛一個鉤碼,再測量彈簧的長度。二、新知講解探索2研究彈力的大小同一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越長,產生的彈力越大,掛起的鉤碼越重。不同的彈簧掛起同樣重量的鉤碼,伸長的長度不一樣。彈簧彈力的大小和什么因素有關?彈簧彈力的大小和物體本身的性質、發生形變的大小等有關。二、新知講解探索3認識彈簧測力計提環彈簧測力計的主要構造包括提環、彈簧、掛鉤、指針和刻度盤。二、新知講解探索3認識彈簧測力計將彈簧測力計掛在鐵架臺上,向下拉掛鉤,分別讓指針指示1牛頓(N)、2牛頓(N)……感受力的大小。三、應用與拓展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四、課堂小結1通過動手感受到了彈力2通過老師介紹了解了什么是彈力3通過實驗了解了彈力的大小與什么有關4通過老師介紹認識了彈簧測力計4通過共同探討,認識了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謝 謝彈力【教學目標】1.知道在生活中存在著彈力。2.了解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3.學習制作簡易測力計。【教學重點】指認識生活中存在彈力。【教學難點】指區分物體的彈性和彈力。【教學準備】小彈簧、橡皮筋、尺子、籃球、圓珠筆、測力計等材料。【教學過程】一、情景導入圓珠筆是孩子們熟悉的學習文具。本課就通過圓珠筆,引出了有關彈力討論話題。1.展示:可按圓珠筆。2.問題:你們再按壓圓珠筆感覺是怎么樣的?3.目的:讓孩子通過日常現象,感受彈力,以培養學生多觀察和善于觀察身邊事物的良好習慣。二、感受彈力活動一:彈性和彈力圓珠筆和橡皮筋是學生非常熟悉的材料,本活動讓學生通過用手按一按圓珠筆,用手拉一拉橡皮筋,看一看圓珠筆中的彈簧和橡皮筋的形狀有沒有發生變化,體會一下自己的手有什么感覺。1.實物:橡皮筋、可按圓珠筆。2.談話:拉一拉橡皮筋,按一按圓珠筆你看到什么現象?拉長橡皮筋的過程中,你的手有什么感覺?在按圓珠筆的時候,你手又有什么感覺?3.目的:讓學生在活動中感受彈力的作用。4.小結:說說橡皮筋在我們用手拉長前、拉長著、拉長后松手,這三個過程中,它的變化和我們的手的感覺是怎么樣的?按壓圓珠筆時候我們的手什么感受?5.目的:讓學生知道橡皮筋在這三個過程中的變化,按壓圓珠筆感受彈力。活動二:什么物體有彈性?什么物體有彈性呢?這個問題是需要學生通過活動才能發現的。通過讓學生用力去按一按,拉一拉要研究的材料,細心觀察施力前后材料形狀有沒有發生變化,從而判斷材料有沒有彈性。在本教材里,列舉了幾種學生容易找到的材料,如海綿、彈簧、橡皮筋、籃球、鋼板尺、彈簧測力計。經過研究后,要求學生把自己的發現填寫在活動手冊空白的表格里。1.談話:有什么方法知道物體具有彈性?2.活動1.(1)設計研究計劃和實驗。(2)小組討論,挑選實驗材料,并修整實驗方案。(3)分小組活動并做好活動記錄。知道哪些物體有彈性,哪些物體沒有彈性。3.小結:通過實驗活動,你知道了什么?(發生形變的物體,在恢復原狀的過程中可產生彈力)。4.目的:讓學生通過自主設計實驗,大膽嘗試,激發孩子們的探究精神和大膽動手的能力。三、研究彈簧彈力的大小制定實驗。小組合作,并記錄實驗過程及結果。問題一:出示彈簧。拉伸同一根彈簧,讓其伸長不同的長度,哪個彈力更大?(同一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越長,產生的彈力越大,掛起的鉤碼越重)問題二:推測彈簧伸長的長度與鉤碼重量的關系?(將彈簧掛在橫桿上,用刻度尺測量它的長度;然后在其下端掛一個鉤碼,再測量彈簧的長度。二者的差值就是彈簧伸長的長度。)四、彈性在生活中的應用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如果我們對生活中的現象注意觀察,我們就不難發現很多有關彈力應用的事例。在教材中僅列舉了六個不同類型的例子,其目的是啟發學生進一步觀察與思考。例子有:(1)利用弓的彈力把箭射出去;(2)圓珠筆為什么能伸縮自如;(3)沙發里的彈簧和海綿是很好的彈性材料,它們產生的彈力使我們坐在上面很舒服;(4)摩托車裝有彈簧,可以利用彈簧的彈力減少行駛過程的震動;(5)現代的球鞋里裝有彈簧和空氣墊,穿上這樣的鞋能彈跳得很高等等。五、拓展:制作簡易測力計1.演示:出示幾種測力計的圖片或實物。指導學生認識幾種測力計。2.觀察:小組觀察測力計的外形和結構。3.匯報:測力計主要由拉環、刻度、彈簧、指針、掛鉤等部分組成。4.教學準備:出示制作簡易測力計的工具與材料。5.討論:根據書中制作方法,小組討論哪些材料可能代替測力計的某個部分,進行組員分工,明確各自的任務。6.活動:各小組制作簡易測力計,并記錄自制測力計與標準測力計的差異。7.匯報:制作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實驗后的對比結果。8.拓展:是什么影響了測力計的準確度?【板書設計】16、彈 力外力作用 撤銷外力原來形狀 形狀改變 恢復形狀 彈性 特性3 / 3彈力【學習目標】1.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2.了解彈簧測力計的原理。3.會正確使用彈簧測力計測量力的大小。【學習重點】知道什么是彈力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學習難點】了解彈簧測力計的遠離。【學習過程】一、問題存折銀行序號 存入問題 存入時間 提取時間1 什么情況下會產生彈力?2 彈力的大小如何測量?3 生活中我們可以怎么利用彈力?45二、活動探究1.研究彈簧彈力的大小(1)實驗材料:彈簧、帶橫桿的鐵架臺、刻度尺、鉤碼(2)實驗步驟:①將彈簧掛在橫桿上,用刻度尺測量它的長度。②在彈簧下端掛一個鉤碼,再測量彈簧的長度。③再掛一個鉤碼,再測量彈簧的長度。④換一根彈簧,掛起同樣質量的鉤碼,測量彈簧的長度。(3)實驗記錄:無鉤碼刻度 掛一個鉤碼后 掛兩個鉤碼彈簧的總長度 彈簧伸長的長度 彈簧的總長度 彈簧伸長的長度彈簧1彈簧2(4)實驗結論:同一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越長,產生的彈力越大,掛起的鉤碼越重。彈簧彈力的大小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關。2.認識彈簧測力計(1)觀察彈簧測力計的結構,分別找到指環和指針,了解它的最小刻度。(2)將彈簧測力計掛在鐵架臺上,向下拉鉤,分別讓指針指示1牛頓(N)、2牛頓(N)……感受力的大小。三、理解與應用生活中有哪些利用彈力的實例?【學習小結】這節課我們認識了一種常見的力——彈力,我們對一個物體用力,物體產生形變后要恢復原狀,產生了彈力。彈力的大小和物體本身的性質有關,還和發生形變的大小有關,而形變的大小是受外力影響的,彈簧測力計正是利用了這個原理。同時,我們還學會了如何使用彈簧測力計來測量力的大小。【精煉反饋】一、填空題。1.當雙手向兩邊拉長彈簧和皮筋后,彈簧和皮筋要__________,對手產生了__________。2.以下是“研究彈簧彈力的大小”的實驗步驟,請你把它補充完整:將彈簧掛在橫桿上,用__________測量它的長度;然后在其下端掛一個__________,再測量彈簧的長度。二者的差值就是__________。3.__________是測量力的大小的常用工具。4.力的單位是__________。二、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對的打“√”,錯的打“×”。1.只有壓縮、拉長彈簧時會產生彈力。( )2.測力計是使用了彈簧的彈力。( )3.彈簧測力計是用來測量彈力大小的儀器。( )4.只有產生彈性形變的物體,才具有彈力。( )5.同一根彈簧伸長的長度越長,產生的彈力越大。( )三、問答題。彈力在生活中的應用很多,你可以舉幾個例子嗎?3 / 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6.彈力學案.docx 16.彈力教案.docx 16.彈力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