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三年級科學導學案(word版64頁)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三年級科學導學案(word版64頁)

資源簡介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學習目標 用感官和放大鏡觀察種子的外部形態特征;根據植物生長的已有知識,預測植物種子的內部結構。
學習重點 引領學生產生問題并積極思考,能用適宜的方式將自己的認識清楚地表達出來,并能想辦法證明自己的猜測是否正確。
學習難點 觀察各種植物的種子。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圖片、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小組準備:各種植物的種子、白紙、放大鏡。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小貓是誰生下來的?小雞是怎么來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從哪里來的呢?2、植物的一生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它的一生發生了哪些變化呢?合作探究:1、每個人把自己帶來的白紙放到桌面上,將帶來的植物的種子放到白紙上,觀察植物的種子,邊觀察邊記錄。可以借助放大鏡觀察。2、觀察植物的種子,你準備觀察種子的什么?  
導學過程 3、通過觀察植物的種子,你發現了什么?匯報點評: 1、學生匯報自己的發現。2、師:不同植物的種子,從外觀來看,它們的形狀不一樣、大小不一樣、顏色不一樣、種皮不一樣等。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呢?3、生:先預測種子的里面有什么,再掰開種子看一看。4、生:繼續觀察植物的種子。觀察后匯報。5、師:(小結)不同植物的種子,它們的形狀、大小、顏色、種皮等各不相同,但種子的里面是相同的,都有胚根和胚芽。  
鞏固練習 在P2頁“我知道的植物生長過程”的畫板里畫圖。說說自己畫的作品的意義。
拓展延伸 用圖畫和文字將植物一生的生長變化過程畫下來和寫下來。
板書設計 植物新生命的開始 外部:形狀、大小、顏色植物的種子 內部:胚根、胚芽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種植我們的植物
學習目標 學習掌握播種技能;設計適宜的實驗,觀察種子的萌發過程;根據研究植物生長變化的需要,確定觀察、記錄的內容和方法。
學習重點 播種的方法。
學習難點 長時間堅持管理、觀察和記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小鏟、花盆、泥土、鳳仙花種子、透明塑料杯、吸水紙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師:“一年之計在于春”,春天是播種的好季節。今天,我們來種植鳳仙花。怎樣種植鳳仙花呢?2、師:請大家看P4頁中的“播種方法”,閱讀P4頁中的“播種方法”。3、小組成員互相說說播種的方法。合作探究:1、師:播種了鳳仙花以后,我們要關注鳳仙花種子的變化。請大家閱讀P5頁順數1~10行內容。  
導學過程 2、師:注意觀察透明玻璃杯中的種子生長變化情況;注意觀察花盆中的鳳仙花生長變化情況。匯報點評:1、師:種植植物是一項長期研究的觀察活動,要做好管理、觀察和記錄等工作。要隨時觀察記錄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每周要測量一次鳳仙花的植株高度、觀察鳳仙花葉的形狀和數量。2、師:把你測量和觀察的數據填寫在P5頁中表格中。  
鞏固練習 播種鳳仙花的方法是什么?2、播種了鳳仙花以后做什么?
拓展延伸 實地指導學生在花盆里種植鳳仙花;在玻璃杯里種植鳳仙花。
板書設計 種植我們的植物記住播種方法:選種、放土、下種、澆水。關注種子生長:先長什么、再長什么、根向什么方向生長。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3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我們先看到了根
學習目標 用適宜的方法記錄、交流所觀察到的現象;用觀察、實驗的方法驗證推測;在教師的指導下進行根吸收水分的實驗。
學習重點 觀察植物根的生長變化;根吸收水分的實驗。
學習難點 根吸收水分的實驗。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前一周種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試管、水、食用油、一顆有根有葉的小植物。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師:一棵大樹,我們要把它從土壤中拔出來是很困難的;一株小草,我們要把它從土壤中拔出來,容易嗎?2、師: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出植物的根來。(出示種植在玻璃杯里的四季豆)我們種植的四季豆,你先看到了什么?合作探究:1、我們種下的四季豆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請你們認真地觀察觀察,看看能發現什么?2、我們給鳳仙花澆水時,一般往哪里澆?為什么大部分都澆到土壤上?3、植物的根在植物的生長發育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  
導學過程 4、師:同學們想一想,是什么能使植物固定在土壤中?匯報點評:1、師:我們來做一個有趣的實驗,看植物的根還有什么作用?實驗步驟如下:參看P8頁書上的內容,教師邊講邊操作。①選擇一棵帶根的植物裝入有水的試管中。②將植物的根浸泡在試管里的水中。③在水面上滴一些植物油,試管口塞一些棉花,使試管中的水不會被蒸發到空氣中去,并在水面處做好標記。④觀察試管中的水量有什么變化。2、總結: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植物的根能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和礦物質。  
鞏固練習 植物根的作用是什么?
拓展延伸 參看P8頁書,制作一個“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的實驗裝置,并注意觀察實驗裝置里水量的變化。
板書設計 我們先看到了根 固定植物植物根的作用 吸收水分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課時 4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種子變成了幼苗
學習目標 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學習重點 組織學生交流種子發育成幼苗后植物的生長變化,觀察鳳仙花幼苗的特征,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學習難點 研究植物葉的作用。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植物光合作用示意圖、植物光合作用的相關資料。小組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記錄單。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溫故互查:1、師:我們種植的鳳仙花已經變成了幼苗,現在我們以小組為單位,重點交流一下前一段時間鳳仙花幼苗生長變化情況。2、生:以小組為單位互相交流。合作探究:1、為什么植物的葉子都是平展的,而且在植株上交叉生長?植物的葉子和幼小植物的莖為什么大部分是綠色的?2、聽說綠葉是植物的“食品加工廠”,植物生長需要的食物是不是來自綠色的葉呢?植物的葉子還有什么作用?  
導學過程 匯報點評:1、植物生長所需要的食物是從哪里來的?2、學生討論后說出自己的想法。3、師:科學家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多數植物能自己制造“食物”——養料。(利用多媒體課件)指導學生學習科學書P11頁上內容。4、師:(總結)植物的光合作用不僅為植物制造養料,還為我們人類和動物制造養料和氧氣。  
鞏固練習 用自己的語言說說植物怎樣為自己制造養料?
拓展延伸 回家仔細地去觀察一棵植物,觀察植物的葉子分布的情況,想想植物的光合作用。
板書設計 種子變成了幼苗 陽光二氧化碳+水——→氧氣+養料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5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莖越長越高
學習目標 在教師指導下分析植物莖生長的規律;對植物莖的作用進行猜測;設計實驗,研究植物莖的作用;用適宜的方式描述實驗的結果。
學習重點 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學習難點 鳳仙花植物莖的生長變化和植物莖的作用。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生長四周的鳳仙花、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小組準備:三周前鳳仙花生長記錄單。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有什么作用呢?2、在鳳仙花植物生長的過程中,莖發生了哪些變化?合作探究:①帶領學生整理幼芽出土以來,有關莖生長變化的觀察記錄。重點整理幼芽出土以后一周,鳳仙花莖的顏色、硬度和高度。②利用鳳仙花植株的高度變化的數據,畫出鳳仙花植株高度變化統計圖(學生在教P12頁上畫)。  
導學過程 ③指導學生分析柱狀統計圖,引領學生根據柱狀統計圖預測未來幾周的時間里鳳仙花植株高度將如何變化?匯報點評:1、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呢?2、對問題的可能答案作出假設(運輸水分和養料);設計實驗(運輸水分的實驗);實驗驗證(通過實驗驗證收集信息)。3、生:觀看植物光合作用的課件。4、得出結論(莖有運輸水分和養料的作用)。  
鞏固練習 植物的莖在植物的生長過程中起什么作用呢?
拓展延伸 繼續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做好觀察記錄。
板書設計 莖越長越高科學探究:提出問題、作出假設、設計實驗、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6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開花了,結果了
學習目標 理解在植物生長過程中,花要經過花開花謝的過程,花凋謝后結果;花包括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幾部分;果實是由花的一部分發育而成的;果實中有種子。
學習重點 鳳仙花花開花落及結果的過程。
學習難點 鳳仙花花開花落及結果的過程。
學習準備 小組準備:一朵鳳仙花,一株鳳仙花,一個鳳仙花的果實,鑷子、一張白紙,用于交流觀察的記錄單。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我們種下的鳳仙花開花了,結果了。鳳仙花開花和結果有什么聯系嗎?2、小組交流過去幾周的觀察記錄。合作探究:1、師:為了觀察鳳仙花,我們采摘幾朵鳳仙花(按生長順序采摘)。2、師:指導學生觀察花,引領學生發現,果實是由雌蕊發育而來的。3、師:指導學生解剖花。(解剖花時,要用鑷子細心地從外到內撕下花的個部分。提醒學生注意:使用鑷子時動作要輕,防止將花的某一部分弄壞,解剖下來的花的各部分,要分  
導學過程 類擺放。教師直接告訴學生花的每一部分的名稱。4、生:學生解剖花。(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匯報點評:1、組織學生觀察成熟的鳳仙花果實和未成熟的鳳仙花果實。2、引導學生關注完全成熟的鳳仙花果實,果實里面有什么?(種子)3、學生觀察鳳仙花果實。觀察完了以后,學生匯報。4、教師總結。  
鞏固練習 鳳仙花的果實是什么樣的呢?它在生長過程中又會發生什么變化呢?
拓展延伸 繼續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過程,做好觀察記錄。
板書設計 開花了,結果了花的構造:花萼、花瓣、雄蕊、雌蕊果實是由雌蕊發育而來的。果實里面有種子。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7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我們的大豐收
學習目標 理解一粒種子能發育成一株植物;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學習重點 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
學習難點 整理觀察獲得的信息,發現鳳仙花生長的規律。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為每組學生準備一株碩果累累的鳳仙花,一張大白紙;幾張主要生長階段的鳳仙花照片。學生準備:個人的觀察日記或觀察記錄表。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經過幾個月的種植活動,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收獲。今天,整理我們觀察獲得的信息,開個成果展示會吧。合作探究:1、統計一下,你觀察的一株鳳仙花大約收獲了多少粒種子?2、生:(對著自己的觀察記錄表)匯報。3、師:引領學生用估算的方法進行統計。匯報點評:1、引領學生把觀察鳳仙花植株高度的數據制作成折線圖,通過分析折線圖,了解鳳仙花  
導學過程 在哪段時間里生長最快。(見書P17頁制作折線圖的方法)2、指導學生根據觀察記錄,掌握鳳仙花從種子到結出新的種子的生命周期。3、指導學生填寫書上P17頁上的表格。4、引領學生掌握鳳仙花的主要生長過程:種子、種子萌芽、幼苗、開花、結果。5、引領學生了解植物的六種器官:根、莖、葉、花、果實、種子。6、引領學生通過觀察鳳仙花的生長變化情況,了解植物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等條件。  
鞏固練習 說說鳳仙花的主要生長過程。說出植物的六種器官。
拓展延伸 閱讀“資料庫”里《鳳仙花》和《多種多樣的莖》兩篇文章。了解鳳仙花的有關知識;了解“直立莖”、“纏繞莖”、“攀緣莖”、“匍匐莖”。
板書設計 我們的大豐收植物都有自己的生命周期綠色開花植物一生中會經歷種子萌發、幼苗期、營養生長期和開花結果期植物的生長發育需要陽光、土壤、適宜的水分和溫度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8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學習目標 了解蠶卵的顏色、形態、大小等;觀察、描述和記錄蠶卵孵化及小蠶生長過程中的變化;能在較長的一段時間內,堅持觀察和記錄。
學習重點 觀察蠶卵及了解飼養、觀察和記錄的方法。
學習難點 觀察蠶卵及了解飼養、觀察和記錄的方法。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蠶卵、放大鏡、養蠶用的小盒;桑葉、萵筍葉以及介紹養蠶方法的課件。學生準備:蠶卵,放大鏡和養蠶用的小盒。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溫故互查:我們上學期飼養過蝸牛,那么蝸牛的一生是怎樣生長變化的呢?它們的壽命有又多長呢?那么你們還知道哪些動物一生的生長變化和它們的壽命呢?同學們你們觀察過蠶嗎?你知道他一生的生長變化和它們的壽命嗎?合作探究:觀察蠶卵(1)讓我們來飼養蠶,觀察蠶A、學生分組觀察蠶卵的顏色、大小、形狀B、讓學生自己設計觀察記錄,把觀察到的現象及時記錄下來。  
導學過程 (2)仔細觀察,還有什么發現?匯報點評:從卵里出來的小生命一是指導學生為小蠶準備好家二是課外觀察蠶卵的變化;三是指導學習觀察和記錄的方法。教師小結:小蠶與其他動物一樣,也是需要一定生活條件的,我們要滿足它的生活條件,它才會生長得好。  
鞏固練習 小蠶什么時候從卵里出來,小蠶是怎樣從卵里出來的,出來以后會干什么
拓展延伸 為什么要在盒蓋上扎小孔呢?
板書設計 蠶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顏色觀察蠶卵 大小形狀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9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蠶的生長變化
學習目標 學習給桑、除沙等養蠶的技能;用測量等科學的方法觀測蠶身體的變化;用文字和圖畫記錄及描述蠶的生長變化。
學習重點 怎樣區別即將吐絲的蠶、怎樣為它營造結繭的場所,以及指導學生幫助蠶順利地吐絲結繭等。
學習難點 要鼓勵學生全面、細致和科學地觀察,必要時應該數一數、量一量。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有關蠶的外形特征、行為,以及蛻皮的圖片或多媒體資料。學生準備:放大鏡,直尺,天平;學生自己飼養的蠶。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溫故互查:交流蠶的生長變化學生交流匯報前一段時期養蠶活動的發現和體會。(交流時,讓學生出示自己的記錄單、照片、圖畫、標本等。從體長、吃食情況、排便情況、活動情況、蛻皮情況等方面進行匯報和交流。)關于蛻皮學生一定有很多話要說,也有一些問題,希望與同學交流。合作探究:觀察蠶的外形和行為(1)蠶的外形是指蠶身體的顏色、形狀以及它的頭部、胸部、腹部、足等。  
導學過程 行為是指蠶用什么爬行,怎樣爬行 蠶是怎樣吃桑葉的等。(2)討論蠶的身體結構和它的生存有什么關系。匯報點評:蠶還會長成什么樣預測蠶將會怎樣變化,并指導學生下一步進行觀察和記錄的內容及方法。  
鞏固練習 討論蠶的身體結構和它的生存有什么關系。
拓展延伸 怎樣區別即將吐絲的蠶、怎樣為它營造結繭的場所?
板書設計 蠶的生長變化日期 體長(毫米) 吃食情況 排便情況 活動情況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0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蠶變了新模樣
學習目標 觀察、猜測和描述蠶蛹和蠶繭;估計蠶絲的長度和抽取蠶絲;用畫圖、語言文字記錄和交流觀察結果。
學習重點 觀察蠶蛹。
學習難點 對蠶繭的形狀、顏色、大小進行觀察,測量繭的長度的方法。
學習準備 教師準備:熱水,小碗,竹簽,絲綢制品。學生準備:蠶繭,放大鏡,小剪刀,手電筒。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蠶吐絲了,絲把蠶嚴嚴地包裹了起來。蠶為什么要做個繭把自己包起來 ?2、繭里的蠶變成什么樣子了?合作探究:對蠶蛹的觀察要提出的五個問題進行。(1)蛹的外形和蠶有什么不同 (2)還能找到眼睛和足嗎 身上的環節還在嗎 (3)蛹會動嗎 它的身上長出了什么東西 (4)在剪開的繭里還發現了什么,它可能是什么 (5)其他發現。(指繭里還能發現蠶吐盡  
導學過程 絲后化蛹之前蛻下的皮等情況。)最后的推測是蛹還會變化嗎 它會變成什么模樣 希望學生的推測能以一定的觀察事實作為依據。匯報點評:觀察蠶繭和蠶絲第一,對蠶繭的形狀、顏色、大小進行觀察,測量繭的長度,統計全班同學的蠶繭大小、顏色,挑出最大和最小的蠶繭,它們分別長多少,寬多少 第二,指導學生進行拉蠶絲的活動。第三,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出示一些絲綢制品給學生欣賞。  
鞏固練習 (1)蛹的外形和蠶有什么不同 (2)蛹會動嗎 它的身上長出了什么東西
拓展延伸 怎樣進行拉蠶絲?
板書設計 蠶變了新模樣蠶繭的形狀 大小 顏色 測量繭的長度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1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蛹變成了什么
學習目標 觀察和描述蠶繭發生的變化和蠶蛾的形態、行為;在觀察比較中認識昆蟲的外部特征;進一步培養觀察動物的興趣。
學習重點 “觀察蠶蛾的形態特征和行為”是本課的重點。
學習難點 “比較蛹和蠶蛾的形態,找找蠶蛾身體的各部分分別是蠶蛹的哪一部分發育而來的”。
學習準備 蠶蛾。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一段時間過去了你們的蠶繭又發生了什么變化,蛹變成什么了呢?合作探究:交流我們的新發現(1)討論“繭里鉆出的蛾子就是蛹變的嗎 ”(2)蠶蛾從繭里出來后,教師要提醒學生,要把它從繭上面拿下來,最好專門放到另一個比較寬大的盒子里,以避免蠶蛾把卵產在繭上,不便于卵的保存。  
導學過程 匯報點評:觀察蠶蛾的形態特征和行為先觀察蠶蛾的行為,再觀察蠶蛾的形態特征。怎樣觀察蠶蛾的行為 具體來說,就是“看看蠶蛾在干什么 ”。對比觀察蠶蛾與蠶蛹的活動。如何區別蠶蛾的雌雄 (5)“一只雌蛾大約能產多少粒卵 剛產下的卵是什么顏色的 和我們觀察過的卵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鞏固練習 比較螞蟻、蠶蛾、蜻蜓的身體外形,看看有什么共同的地方。
拓展延伸 畫蠶蛾和蛹的圖。
板書設計 蛹變成了什么蠶蛾和蛹的比較蠶蛾 蛹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2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蠶的生命周期
學習目標 整理資料,歸納概括蠶的一生;培養對生命的珍愛之情;認識資料積累和整理的重要意義。
學習重點 整理觀察記錄,認識蠶的一生所經歷的卵幼蟲蛹成蟲幾個階段。
學習難點 認識到蠶的一生分為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自己的觀察記錄、畫的圖和拍的照片、制作的標本和小報等資料。教師準備:有關蠶的一生的圖片或課件。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用投影儀展示學生的觀察記錄,然后提問。蠶的一生經歷了幾個階段? 各個階段的形態和行為有什么不同。合作探究:1、蠶的生命周期幫助學生從蠶的一生為:卵幼蟲蛹成蟲,上升為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幾個階段,并且依據前面填寫的表格把各階段經歷的時間統計出來。認識到這就是蠶的生命周期。2、什么因素影響蠶的生命和變化蠶健康生長需要什么條件,自己是怎么滿足它的。  
導學過程 匯報點評:小結蠶的一生小結蠶的一生,主要圍繞經歷了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形態和行為有什么不同來進行。(在填表的基礎上,讓學生把蠶的一生用循環圖表示出來。)(說明最后表格中“共計多少天”,指的是蠶從卵中孵出開始,到蠶蛾死亡結束的時間。)教師要啟發學生,蠶在蠶的整個生命周期中是幼蟲,蠶蛾是成蟲。蠶的一生應為卵幼蟲蛹成蟲,然后從卵開始又產生一個新的循環。  
鞏固練習 蠶的一生,主要圍繞經歷了幾個階段?各個階段的形態和行為有什么不同來進行?
拓展延伸 讓學生把自己的記錄表、制作的小報、標本、拍的照片、專題研究報告等資料都展示出來,大家互相參觀、學習。也可以讓學生就養蠶中印象最深刻的事,寫成一篇心得體會。
板書設計 蠶的生命周期 幼蟲卵 蛹 成蟲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3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學習目標 查閱資料,了解更多動物的生命過程;從多種動物的生命過程中發現共同的規律;用流程圖和循環圖表示動物的生命周期;按卵生還是胎生、變態還是不變態給動物分類。
學習重點 觀察了解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學習難點 不同的生命周期。
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收集的一些有關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的圖片和資料。教師準備:有關動物生長發育過程的圖片、資料和課件。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讓學生觀察書中的圖,了解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 分小組選擇其中一種動物,討論這種動物一生中必須要經歷哪些生命階段,用流程圖表示這種動物的生命周期,并查閱資料了解它的生命周期的時間(即壽命)。合作探究:不同的生命周期(1)比較不同動物的生命周期,它們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讓學生能總結出它們相同的地方)  
導學過程 (2)指導學生給動物分類。分類的標準就是是否經過變態,以及卵生還是胎生。匯報點評:(1)課前要求學生收集一些動物生命周期和壽命的資料,并帶到課堂上來,進行交流。(2)布置任務并提出要求:每組從上述動物中選擇兩種,了解其生命周期及經歷的時間,并把它們的生命周期用流程圖的形式表示出來。 教師小結:雖然動物個體最終會死亡,但是通過繁殖使其物種不會隨著個體的衰老死亡而滅絕,并得以不斷延續。  
鞏固練習 蠶的一生經歷了哪四個階段,其他動物的一生也要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嗎?這個過程的各個階段是怎樣的呢?
拓展延伸 小組在規定的時間內查閱資料,并用流程圖或循環圖表示它們的生命周期。
板書設計 其他動物的生命周期雞 卵。雛雞。成雞 約14年 蝴蝶卵。 幼蟲。蛹。 成蟲約20年蜻蜓卵。 幼蟲。成蟲 約1年 山羊 小羊。成羊 約15年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4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我們的生命周期
學習目標 收集并整理自己從出生到現在身體生長變化的資料;調查不同年齡段人身體的特點;分析人一生中身體變化的規律,及影響壽命的因素。
學習重點 指導學生認識人的生命周期,知道人的生命周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學習難點 我們的出生與生長變化,指導學生了解人一生的身體變化特點。
學習準備 學生準備:學生課前收集的有關自己從出生到現在每年的身高、體重、牙齒以及能力發展的變化。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我們的出生與生長變化(1)我們是從哪里來的?(2)我們剛出生時是什么樣子的?(3)從出生到現在我們的身體發生了哪些變化?合作探究:調查身邊最熟悉的人,把握不同年齡段人的身體特點。活動分為四步:(一)、找出身邊最熟悉的人;(二)、弄清他們的年齡段;(三)、把他們歸到不同的年齡組;(四)、觀察他們的身體特點。  
導學過程 匯報點評:1、人可以按年齡劃分不同的階段,比如:兒童、青年、中年、老年。還可以怎樣劃分呢 了解和比較他們的不同。在小組比較的基礎上,最后全班匯報、交流、匯總。2、指導學生總結出人的生命周期和植物、動物一樣,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這樣共同的四個階段。教師小結:人的健康是建立在平時健康生活的基礎上的,特別是兒童少年時期正是長身體的時候,其健康情況會影響到人的一生,一定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適當加強體育鍛煉,關愛生命,珍惜健康。  
鞏固練習 人的生命周期和動物一樣嗎?人可以怎樣劃分?
拓展延伸 說說從出生到現在你的身體都發生了哪些變化?身體嗎兒較他們的不同。(比如兒童組和青年組特點有較全面的把握。)
板書設計 我們的生命周期15歲以前都叫兒童(其中不滿1歲的為嬰兒,12歲一15歲的為少年)16歲一35歲為青年 35歲一60歲為中年 60歲以后為老年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練習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5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第一單元檢測練習
學習目標 整理與復習,鞏固練習。
學習重點 鞏固練習。
學習難點 整理與復習。
學習準備 練習題。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一、我能填空。1、我們熟悉的綠色開花植物都是從一粒___________成長為一株植物的。2、播種前,挑選那些飽滿的、沒有受過損傷的種子的過程叫__________。3、綠色植物的___________能制造自己生長所需要的養料。4、植物中,__________能運輸水分和養料,并且能________植物。5、植物的根能吸收土壤中的__________和礦物質。6、光合作用可表示為:二氧化碳+__________ ———氧氣+__________。  
導學過程 7、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依靠__________提供能量。8、鳳仙花的花期為_________個多月。二、我能判斷。( )1、植物的生命都要經歷出生、成長、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過程。( )2、我們給鳳仙花澆水時,一般可以往鳳仙花周圍的土壤上澆水。( )3、植物的種子顏色、形狀、大小都是一樣的。 ( )4、1771年,英國科學家普里斯特利發現綠色植物可以更新空氣。( )5、植物的葉片交叉生長,伸向四面八方是為了好看。 ( )6、觀察一朵鳳仙花,我們可以直接用手把它的各部分撕下來。  
鞏固練習 1、在種植鳳仙花的中,你學到了哪些播種方法呢?2、在做研究的植物根的作用的實驗時,你觀察到試管中的水量有什么變化嗎?說明了什么?
拓展延伸 1、生長了四周的鳳仙花是什么樣子的?請將它們的樣子畫下來。 2、請描述一下生長了四周的鳳仙花莖的顏色。3、生長了四周的鳳仙花的葉子在植株上的分布有什么特點?身體嗎兒較他們的不同。(比如兒童組和青年組特點有較全面的把握。)
板書設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練習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6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第二單元檢測練習
學習目標 整理與復習,鞏固練習。
學習重點 鞏固練習。
學習難點 整理與復習。
學習準備 練習題。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一、填空題。1、生命是從( )開始的,一個( )就是一個生命。2、蠶卵近似( ),看上去很像小米粒,寬約1毫米,厚約0.5毫米。剛產下的蠶卵是淡黃色或黃色的,經1天~2天變成淡紅色、淺褐色,再經3天~4天變成灰綠色或紫黑色,以后不再發生變化。3、養蠶竅門:小蠶愛吃( )。它一出生就要及時用毛筆或羽毛輕輕地要把它刷到( )上;要讓小蠶吃飽吃好,( )要新鮮并保持干燥,切成碎片或條;經常清除蠶的糞便和吃剩的殘葉,保持小蠶“房間”的清潔;把小蠶放在( )流通的地方,不要在養蠶的房間噴撒殺蟲劑。  
導學過程 4、蠶生長到一定階段,會長出新皮,換下舊皮,這叫( )。5、卵里出來的蠶是蠶的( ),蠶蛾是蠶的( )。6、蠶的一生經歷了( )、( )、( )、( )四個階段。
二、 判斷題。1、動物生命周期,也都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 )2、人也要經歷出生——生長發育——繁殖——死亡四個階段,人和動物一樣也具有生命周期。( )3、人和動物壽命的長短與生活環境無關。( )  
鞏固練習 1、種昆蟲的名稱。2、道的卵生動物有哪些?
拓展延伸 畫出蠶的一生,并填寫出蠶的四種形態。身體嗎兒較他們的不同。(比如兒童組和青年組特點有較全面的把握。)
板書設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7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溫度和溫度計(一)
學習目標 1.觀察和研究作為測量工具的常用液體溫度計的主要構造。2.識讀溫度計(模型)刻度上的數字,并把刻度上的數字與更熱或更冷的溫度聯系起來。
學習重點 識讀溫度計(模型)刻度上的數字
學習難點 識讀零下溫度。 
學習準備 體溫計、氣溫計、水溫計(刻度范圍在-20℃—110℃)每小組各1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出示冷熱不同的兩杯水,請學生用手觸摸感知哪一杯溫度高,哪一杯溫度低,回答后指導:溫度是感知物體的冷熱程度的。板書:溫度的單位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我們可以通過皮膚等觸覺器官感知、比較物體的冷熱情況。我們再來感知一下,每個小組的桌上有四杯水(1號杯內裝的是涼水,2號、3號杯內裝的是溫水,4號杯內裝的是熱水)。大家一起安靜的來完成下列活動:先把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1號杯和4上將左手手指、右手手指同時分別插入2號杯和3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號杯,比較它們的冷熱。  
導學過程 板書:溫度計合作探究1、出示溫度計,我們要正確使用溫度計,首先必須要認識這個溫度計,它有哪幾個部分組成? 2、分發溫度計,提示:先想一想你準備怎么觀察溫度計,然后仔細觀察。觀察時注意溫度計要小心拿放,謹防破裂。如果溫度計的管子劈裂,請立即告訴老師。3、學生觀察溫度計的構造、刻度、標記、數字等內容,教師巡視。匯報點評手指獲得的感覺是不同的,那有什么辦法可以準確地知道物體的冷熱程度呢?  
鞏固練習 使用溫度計前需要看清楚的問題(教材上P43的3個)這三個問題你們都解決了嗎?如果沒有,再觀察一次。 
拓展延伸 廣播、電視中的天氣預報員是怎樣預報天氣的?例:“28攝氏度”怎么寫? 
板書設計 溫度和溫度計(一)溫度——通常用攝氏度(℃)來表示。溫度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8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溫度和溫度計(二)
學習目標 1.把刻度上的數字與更熱或更冷的溫度聯系起來。2.理解測量工具使用規定的意義,并愿意遵守這些規定。
學習重點 攝氏溫度的讀與寫。 
學習難點 識讀零下溫度。 
學習準備 體溫計、氣溫計、水溫計(刻度范圍在-20℃—110℃)每小組各1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出個題目考考你:“25℃”,你會讀嗎? 學生試讀2、廣播、電視中的天氣預報員是怎樣預報天氣的?例:“28攝氏度”怎么寫?“零下8攝氏度”怎么寫?學生讀一讀,寫一寫。師:我們再來試一下,出示:0℃ 37℃ —5℃ —10℃ (此部分教師可根據學生的掌握情況適當調整。)3、出示自制模型溫度計,然后教師設置溫度,請同學讀或者寫鞏固。同時強調:零下溫度自0℃往下,數字越大,表示溫度越低。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現在請每個同學觀察自己溫度計上的液面,并記錄。 2、交流:結果是否一樣?如果不一樣,那什么會不同呢?(參考P44圖)(預設:可能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有這樣幾種:俯視、仰視;從嘴里呼出的熱氣。)匯報點評師生討論,并明白:觀測溫度時,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應持平;要盡可能消除各種影響測定溫度準確性的不利因素。  
鞏固練習 讀一讀,寫一寫。出示:0℃ 37℃ —5℃ —10℃
拓展延伸 1.通過這兩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嗎?2.如何用溫度計來測量水的溫度? 
板書設計  溫度和溫度計(二)攝氏溫度的讀和寫讀出溫度計指示的溫度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19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測量水的溫度
學習目標 1.觀察不同溫度計的測量范圍,選擇合適的溫度計(刻度范圍在-20℃——110℃)用于測量水的溫度。2.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和記錄4杯不同冷熱的水的溫度。3.培養在觀測、記錄的過程中始終保持認真、細致的態度。 
學習重點 測量水溫的步驟、方法。 
學習難點 間隔相同時間連續測量水的溫度 
學習準備 小組:4杯不同冷熱的水(自來水、溫水、熱水、熱水瓶里剛倒出的燙水),4支水溫計(刻度范圍在-20℃——110℃),水溫測量記錄表(參考書P46)全班: 其他各種式樣、不同用途的溫度計若干(氣溫計、體溫計、高溫計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對溫度計已經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認識,今天這節課我們就用溫度計來測量水的溫度。2、書P45展示了一些溫度計(氣溫計、數字溫度計、體溫計等),你還知道哪些溫度計呢?合作探究1、要測量水的溫度,我們必須要有合適的溫度計,該選擇怎么樣的呢?  
導學過程 2、學生討論交流后師小結:一般來說,液體水的溫度會在0℃——100℃之間,所以,要測量水的溫度,需要選擇測量值在0℃——100℃范圍的溫度計。3、有了合適的溫度計之后,我們可以直接測了嗎?我們要如何來測量水溫呢?請大家一起來看一下P45的插圖和方法。(學生閱讀)匯報點評:(1)手拿溫度計上端。(2)將溫度計下端浸入水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與壁。(3)視線與溫度計液面持平。(4)在液注不再上升或下降時讀數。(5)讀數時溫度計不能離開被測的水。  
鞏固練習 我們來比一下哪個小組測量的溫度既快又方法準確,及時記錄在P46的表格中,同時要小心熱水燙手。開始吧。水溫的測量記錄自來水的溫度溫水的溫度燙手的熱水的溫度剛從熱水瓶里倒出的熱水
拓展延伸 如果這四杯水再過10分鐘,水溫會發生怎么樣的變化呢?放一天呢?溫度還會變化嗎?水的溫度會無限下降嗎?
板書設計 測量水的溫度選擇測量值在0℃——100℃范圍的溫度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0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水結冰了
學習目標 1.觀察、記錄冰的特征,并比較冰和水的相同與不同。2.觀察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及其他變化。3.初次感受、體現物質狀態的變化。
學習重點 觀察冰的特點和水結冰過程中的溫度變化
學習難點 水為什么會結成冰 
學習準備 小組:觀察用冰塊及盛放冰塊的淺盤,保溫杯1只、冰塊1杯、試管1支、8毫升純凈水(或自來水)、水溫計1支。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同學們一定見過冰吧,能說一說冰是什么樣子的嗎? 2、每個小組桌上放著冰,這是老師昨天把水在冰箱的冷凍槽中,今天取出來的一些冰,今天我們就來觀察一下冰是怎么樣的和水為什么結成冰了。板書:水結冰了3、認真的觀察冰,及時把冰的特點記錄在P48的維恩圖中,同時要注意手小心被冰凍壞。4、學生觀察后匯報交流。(預設:冰是沒有顏色的、沒有氣味的、透明的、比較硬、很光滑、溫度低、易融化、冰塊會浮在水上面、水結冰后占據了更大的空間等。)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 1、我們知道了把冰放在冰箱冷凍槽內里水會結冰,但水到底是在什么溫度的時候會結冰呢?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2、指導學生閱讀書P49,然后請學生講講這個實驗應該怎么做?3、清楚怎么做了嗎?請組長來領器材,同時主意輕聲交流,仔細觀察。學生實驗,教師巡視。匯報點評(預設:水在0℃時會結冰。溫度的變化使水的狀態發生了變化)  
鞏固練習 1.你能回答水在什么溫度時會結冰了嗎?是什么使水的狀態發生了變化?2.能解釋冰箱里的水為什么會結冰了嗎?
拓展延伸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2、現在知道為什么冬天有時候河里會結冰了嗎?回家也自己去做一塊冰。 
板書設計 水結冰了水(液態) 冰(固態)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1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冰融化了
學習目標 1、觀測并記錄冰塊融化過程中的溫度和現象。2、觀測并記錄冰塊周圍空氣的溫度變化。3、設計、選擇、應用一個快速融化成冰塊的方法。 
學習重點 經歷冰融化成水的過程中現象的觀察 
學習難點 探究促進冰融化的因素 
學習準備 燒杯一只(內盛小半杯冰塊),溫度計4支,冰融化時溫度記錄表(參考書P50),冰融化時周圍空氣溫度記錄表,可封口的小塑料袋1只、冰塊1塊(每組的塑料袋、冰塊的形狀、大小一樣)。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上節課我們探究后得出了液態的水在0℃以下就會凝固成冰,那么固態的冰能夠重新變成液態的水嗎?在什么條件下能夠變成水呢?2、學生根據已有生活經驗做出預測。3、你們親眼看到過冰的這個融化過程嗎? 我們要怎么來觀察呢?請大家一起看書P504、學生介紹觀察方法,師生共同補充。5、方法知道了之后,我們就來測量一下吧,同時記錄冰塊融化時的溫度和周圍空氣的溫度,每隔1分鐘測一次,把數據記錄在P50的表格中(可增加一個測量空氣溫度的表格)。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剛才觀察了冰的融化過程,你有辦法讓冰融化的更快一點嗎?2、學生預測方法。3、接下來我們就來一個融化冰的比賽,比一比哪個小組融化冰的水平最高,每個小組先討論下你們打算用哪種方法。4、方法都討論好了吧,老師給每個小組準備了一塊大小一樣的冰,放在同一種透明的塑料袋中,要求塑料袋的袋口一定要保持密封。一般只能改變一個變量,記錄下冰完全融化的時間。在比賽的過程中各小組也可以相互觀察和監督。匯報點評(預設:在冰融化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塑料袋的外壁上有很多小水珠。)  
鞏固練習  通過剛才的觀察,你能說說是什么使冰的狀態發生了變化?(預設:熱量是使物質狀態發生變化的重要因素。)
拓展延伸 1、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嗎? 2、在冰融化的過程中有什么新的問題出現嗎?(如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板書設計 冰融化了 冰(固態) 水(液態)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2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水珠從哪里來
學習目標 1.根據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分析、判斷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來源。2.通過實驗和分析,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與杯內冰塊關系。3.根據經驗和獲得的新證據,對小水珠的成因做出更多新的解釋。 
學習重點 經歷水珠從哪里來的假設——分析——再假設的探究過程 
學習難點 探究玻璃杯外壁上小水珠的形成與杯內冰塊的關系 
學習準備 3只大小、形狀一樣的玻璃杯(其中一杯裝清水、一杯裝冰塊)。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在上一節課中,我們發現在玻璃杯和塑料袋的外壁都出現了水珠。(出示一個裝好冰的玻璃杯,再現上節課的情景。)這些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呢?2、學生預測,解釋只要符合邏輯,鼓勵越多越好(預設:可能是從被子里滲出來的;冰化成水后從杯口滿出來的;有可能是加冰的時候,冰塊碰到了杯沿化成水流下來了;……)3、我們的生活中見到過類似的現象嗎?你能根據生活經驗對這些解釋分析一下嗎?師生共同分析所有提到的合理的解釋。(不可能是從杯壁滲出來的,因為玻璃杯是不滲水的;冰融化時杯子中的水還沒有滿,不可能滿出來;加冰的時候一般都是小心的加入杯內的。)  
導學過程 合作探究1:通過剛才的討論和分析,覺得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內的冰融化形成的水。那么,水珠的形成與冰有關系嗎?你能設計實驗證明一下嗎 2、學生討論后形成共識:做一組對比實驗:(出示:三只同樣的玻璃杯,其中一只杯里加滿自來水,一只杯里什么也不加,另一只上加冰,靜靜地放在桌上。隔幾分鐘觀察兩個玻璃杯外壁有沒有出現水珠。)3、學生觀察有什么發現嗎?這些現象說明了什么呢?匯報點評  
鞏固練習 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與杯內的冰有什么關系呢?
拓展延伸 同學們提出了自己的見解,課后去查找一下資料,看看能否證明你自己的猜測,我們下節課再來研究。
板書設計   珠從哪里來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不是杯內的冰融化形成的。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3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水和水蒸氣(一)
學習目標 1.觀察淺盤子中的水在陽光照射下會發生什么變化.2.結合生活中“水會干掉”的經驗,討論水的蒸發。
學習重點 探究固態和氣態的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加快水蒸發的方法。
學習難點 根據生活中的現象探究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學習準備 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熱水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下雨之后我們常常都能看到地面上有些積水。天晴了,這些積水就會很快干掉的,那么這些水到哪里去了呢?2、學生推測。(預設:可能到泥土里去了;可能被太陽曬干了,也許學生會說水蒸發了,那教師也可以問一句:如果驗證你的說法呢?)合作探究1、這些水去哪了呢?我們一起來做個實驗探究一下吧,如何做呢?(預設:淺碟子中加好水,然后不蓋蓋子,看看水會不會減少等類似的方法。)2、在做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呢?(預設:可能水的變化不大,所以剛開始先要在水面做一個標志,然后把淺碟子放在陽  
導學過程 光下,一段時間后觀察水面的變化。)3、學生實驗觀察有什么發現嗎?(預設:淺碟子中的水減少一部分;碟子外沒有水漏出來。)水既沒有流出去,也沒有滲入碟子中,它怎么會減少了呢?(預設:水變成了我們肉眼看不見的水蒸氣進入到空氣中去了。)指導學生看書P54看漫畫和文字。4、我們已經知道了水能夠蒸發變成水蒸氣,那你們有什么新的想了解的嗎?匯報點評(預設:溫度越高,水蒸發得越快;空氣越干燥,水越容易蒸發;有風吹,水蒸發得越快。)  
鞏固練習 你能解釋水洼里的水是怎么樣干掉的嗎?用圖畫的方式把你的解釋展示出來。 
拓展延伸 1.什么時候水會蒸發;怎么樣水才能蒸發的快點;蒸發后的水有什么用…… 2.對于其中的兩個:水在什么條件下會蒸發變成水蒸氣?什么情況下蒸發的更快些?你有什么想法嗎?
板書設計 水和水蒸氣 水(液態) 水蒸氣(氣態)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4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水和水蒸氣(二)
學習目標 1.觀察比較自然狀態下和人工加熱情況下水的蒸發現象的異同。2.觀察把一個大的玻璃杯倒扣在一個裝滿熱水的小杯子上會出現什么現象。
學習重點 探究固態和氣態的水之間可以相互轉化和加快水蒸發的方法。
學習難點 根據生活中的現象探究水的液態和氣態之間的相互轉化。 
學習準備 淺碟子1只、半碟清水、記號筆1支,大的透明玻璃杯1只、小杯子1只、1小杯熱水。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水蒸發得快慢與周圍的溫度有關嗎?可以怎么研究呢?小組討論一下(可適當參考P55)。學生討論后匯報實驗的時候要注意些什么呢?(課件出示:1、一定要注意用火安全,還要注意避免燙傷身體——不要用皮膚直接接觸加熱過的勺子;2、遠離水沸騰后產生的蒸氣。) 合作探究觀察到什么現象嗎?從我們看到的現象里你有什么發現嗎?(預設:加熱可以加快水的蒸發。)小結:水蒸發的快慢與水吸收熱的多少是有關系的,水在受熱的情況下蒸發會加快   
導學過程 水會蒸發,在陽光照射下,河流和大海中的水一直在蒸發,因而空氣中有很多看不見的水蒸氣,那么如果不斷的蒸發,河流和海里的水豈不是越來越少了啊,最終會沒有,是這樣的嗎?那是怎么回事呢?(預設:天上經常要下雨的,河流和海里的水又會多起來的)也就是說你們認為水蒸發到空氣中之后又會通過下雨變成水,是這樣嗎?你能證明一下嗎?匯報點評  
鞏固練習 你能解釋上節課的問題了嗎?裝滿冰塊的玻璃杯外壁上的小水珠是從哪里來的? 
拓展延伸 我們對水研究了整整一個單元,你能課外總結一下嗎?下節課我們來交流 
板書設計 水和水蒸氣水蒸氣(氣態) 水(液態)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5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水的三態變化
學習目標 1.分析水的各種狀態之間變化的過程,概括水的三態變化規律。2.思考有關自然界水的相關問題,并嘗試用“水的三態循環”對這一現象做出解釋。
學習重點 認識到水在自然界中的各種狀態可以互相轉變。
學習難點 對水的三態之間的相互轉化做出解釋。
學習準備 小組:水形態變化的過程及發生變化的條件討論記錄表,玻璃杯1只,冰塊1杯,食鹽全班:云、霧、雨、露、霜、雪、冰等自然現象的圖片或資料。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在將近一個月的學習以來,我們一直在學習水,誰來說說你有什么收獲嗎?師生交流剛才的交流中提到水在自然界中有多種狀態,大家一起先來看幾張圖片和一些視頻。(課件展示)合作探究剛才的圖片是水在自然界存在的幾種形式。你能根據生活經驗說說你所知道的云、霧、雨、露、霜、雪、冰嗎,可以小組討論一下,試著把P57的表格填好。學生討論交流。   
導學過程 匯報點評我們剛才通過的討論和前面幾課的實驗和觀察,發現了液態的水能凝固成固態的冰,固態的冰會融化成液態的水,液態的水會蒸發成氣態的水蒸氣,氣態的水蒸氣又會凝結成液態的水。1.你能用圖來表示上面三者之間的轉化嗎?(學生畫)熱量的變化引起了水的三態變化。2.我們學了這么多之后,現在你能解釋為什么海洋中的總不會溢出,河流中的水一直流不完嗎?請同學們結合P58的圖,討論一下。3、交流。  
鞏固練習 目標檢測第3章測試題
拓展延伸   1.學了這章,你有什么收獲呢? 2.閱讀資料庫,增長知識。
板書設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6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我們知道的磁鐵
學習目標 1.描述和交流自己知道的有關磁鐵的知識。2.觀察磁鐵形狀,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3.通過了解磁鐵的用途,體會科學技術給人們帶來的好處。
學習重點 交流、整理關于磁鐵的知識。
學習難點 知道磁鐵具有一些特殊的性質,被廣泛應用于許多方面。 
學習準備 各種各樣的磁鐵、塑料小車、課件等。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在我們周圍,很多物體上也都使用了磁鐵。我們知道磁鐵的哪些事情,是怎么知道的?2、請以小組為單位,在記錄紙(我們知道的磁鐵)上畫出或者寫出對磁鐵的了解吧!再想想怎樣把小組知道的有關磁鐵的事情介紹給全班小朋友。一會兒我們開個小小交流會,比一比哪個小組知道的多,介紹的好。3、小小交流會:我們知道的磁鐵。(1)、全班交流,教師根據學生匯報以“磁鐵”為中心用網狀圖形式記錄在黑板上。(2)、評比得出最佳表現組。合作探究:1、形狀  
導學過程 (1)、磁鐵有各種各樣的形狀。(2)、這么多不同形狀的磁鐵,怎么進行交流介紹呢?為了方便,人們就根據形狀給磁鐵取名了。你能給這些磁鐵取個名字嗎?(凡取的名有道理的都給予肯定,但注意最后統一到通用稱呼上來:蹄形、條形、環形磁鐵等。)(3)、為什么磁鐵要做成這么多的形狀?2、用途(1)、哪些地方用到了磁鐵?(2)、磁鐵在這些地方有什么作用?3、性質(1)、我們知道磁鐵有一些特殊的性質,是怎么知道的呢? (2)、我們能把這些性質記錄下來嗎?匯報點評  
鞏固練習 完成課后習題
拓展延伸 1.利用磁鐵還可以做什么有趣的小游戲呢?自己課后去設計哦!2.對于磁鐵,我們還想知道些什么呢?
板書設計 4.1我們知道的磁鐵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7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磁鐵有磁性
學習目標 1、用實驗方法研究磁鐵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2、用磁鐵識別物體是不是鐵材料制作的。3、根據材料設計實驗,研究磁鐵隔著水能不能吸鐵。
學習重點 通過實驗,認識到磁鐵具有吸引鐵制品的性質。 
學習難點 知道并理解用磁鐵可以辨別出不易辨認的鐵制品。
學習準備 為小組準備:1、磁鐵和被測試物品:銅鑰匙、鐵鑰匙、回形針、鐵釘、鋁片、銅導線、玻璃珠、木片或木塊、紙片、彈簧、布條等物品(材料的種類多一些,鐵材料制品要有多種,要有銅、鋁等非鐵的金屬物品,學生的學習用品,如:橡皮擦、鉛筆、塑料尺等也可用作測試材料)。2、橡膠皮(氣球皮)、杯子和水。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我們認為磁鐵能吸引什么?學生交流,師適當板書。(如:金屬?鐵?······)2、怎樣檢驗我們的觀點?(做實驗)合作探究1、老師準備了這些材料,請看(實物投影出示材料小樣)。我們先預測一下物體會不會被磁鐵吸引,然后再做實驗進行檢驗吧。  
導學過程  2、我們小組的桌子上就有這些材料,一會兒就要請大家來做做小小檢驗員了。實驗可不要忘了做記錄啊。3、實驗設計。老師給大家準備了這些物體(實物投影出示),怎么做實驗呢?哪個小組先設計好了哪種物體的研究計劃,并口頭交流匯報獲得了我們的認可,就可以先領走該種物體了。(特別關注隔水實驗的設計)學生實驗并做記錄。匯報交流  
鞏固練習 通過實驗,你知道了什么? 
拓展延伸 教師補充介紹并演示:磁鐵隔著鐵片吸鐵。(讓學生領悟到書中結語中“一些”所表示的意思。) 老師的鑰匙不小心掉到了井里,不把衣服弄濕,怎樣才能把鑰匙成功撈上來呢?
板書設計 磁鐵能吸引 ?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28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磁鐵的兩極
學習目標 1、在觀察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對問題作出假設性解釋。2、通過實驗獲取證據,用證據來檢驗推測。
學習重點 鼓勵學生設計不同的實驗方案,研究磁性強弱的問題,從某方面對不同的實驗方法做出比較和評價,體會同一問題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決。指導學生在探究活動中要注意收集數據,利用數據驗證磁鐵的兩個磁極磁力最強。
學習難點  通過活動,認識到磁極間有吸引和排斥兩種不同的作用:這種吸引、排斥的作用是相互的;磁鐵的兩個磁極不完全相同,磁極不同,作用不同 
學習準備 為小組準備:小鋼珠、大條形磁鐵、回形針,沒有標識的磁鐵。教師準備:蹄形、環形等不同形狀的磁鐵,若干紙條(在黑板上直觀記錄條形磁鐵相互作用的實驗現象時使用)。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實物出示)看,這是什么?(小鋼珠和條形磁鐵)如果把小鋼珠放在條形磁鐵的中間,一松手,會出現什么現象?學生猜測。2、我們來試試吧!教師演示(多做幾次)看到了什么?(小鋼珠在磁鐵上總向兩邊滾)3、這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學生猜想,做出假定性解釋。合作探究1、是不是真的像大家說的那樣,同一塊磁  
導學過程 鐵各部分的磁性不一樣強呢?那我們猜條形磁鐵哪些部位磁性最強?2、這只是大家初步的想法,怎樣用科學的實驗數據或現象來證明我們的觀點呢?要比較磁鐵的各部分磁性誰更強,可以怎么比? 3、學生討論并設計實驗方案。4、我們已經知道磁鐵能吸鐵,如果用一個磁鐵的磁極去吸另一個磁鐵的磁極,吸引力會更大吧?想驗證一下嗎?5、用兩只手握住兩塊沒有標識的磁鐵,將它們的磁極相互接近,出現了什么情況?我們的手有什么感覺?匯報點評  
鞏固練習 (1)各組的實驗結果都相同嗎?(2)、為什么會出現不同的結果呢?(3)、怎樣才能標注統一呢?我們下一課再繼續研究吧!
拓展延伸 出示蹄形磁鐵、環形磁鐵等,它們的磁極在哪里呢?(用小鋼珠測試,因為磁極磁性最強,鋼珠會自動滾向磁鐵的兩個磁極。)
板書設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8 總課時 29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磁極的相互作用
學習目標 1、培養有計劃、有步驟進行實驗的嚴謹態度。2、感受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學習重點 能有計劃地做實驗,分類整理實驗證據找出規律。
學習難點 知道磁鐵能指南北方向,指南的磁極叫南極,用“S”表示;指北的磁極叫北極,用“N”表示。 
學習準備 為小組準備:磁鐵,懸掛磁鐵的支架或磁鐵座,上節課使用的無標識的磁鐵,其他形狀的沒有標識的磁鐵。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上節課我們把兩塊磁鐵的磁極標記為A、B、C、D來研究磁極的相互作用,結果全班出現了不同的結果。這是為什么呢?(我們對磁極的的認識還不夠深入,未能把本是相同的磁極標上相同的字母。)2、磁鐵的兩個磁極還有什么不同呢?今天這節課就讓我們繼續研究吧!3、研究之前,老師想考考小朋友們:誰能正確指出我們教室的東、南、西、北方?合作探究1、我們研究磁鐵,老師怎么忽然讓我們認方向了啊?小朋友們心里一定非常納悶吧?不著急,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個小禮物,出示(把一塊條形磁鐵橫著懸掛起來或放在磁鐵座上,使它能在水平方向自由轉動。)  
導學過程 2、可不要小看它哦,仔細觀察磁鐵靜止下來的位置吧,發現了什么?(一端指南,一端指北)3、我們再讓它轉動一下。注意觀察磁鐵靜止下來的位置,變化了嗎?4、小朋友們一定很想自己動手做一做吧?好,下面小組實驗,邊實驗邊注意觀察磁鐵靜止下來的位置,反復多做幾次。5、匯報交流。匯報點評1、現在我們已經給兩塊磁鐵正確標記上了南(S)、北(N)極,想想讓兩塊磁鐵的磁極相互靠近,共有幾種情況?2、讓我們用添加了新標記的兩塊磁鐵重做磁鐵兩極相互作用的實驗吧,別忘記實驗結果記錄!  
鞏固練習 兩塊磁鐵相互接近時,是哪兩個磁極相互吸引,哪兩個磁極間相互排斥了嗎?
拓展延伸 1.對于其他形狀的磁鐵,我們能找到它們的南極和北極嗎 2、資料閱讀“磁懸浮列車”,課后制作一個懸浮磁鐵。
板書設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30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磁力大小會變化嗎
學習目標 1.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2.學習改變磁鐵磁力大小的一些方法。
學習重點 經歷提出問題,作出猜測,做實驗獲取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的探究過程,明白兩個或多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大小會發生改變。 
學習難點 具體、細致的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 
學習準備 為小組準備:4個——6個大小相等、磁力大小一樣的環形磁鐵,兩個杯子(或其他支撐物),薄木片、回形針、回形針制作的小鉤。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1、教師演示比較兩個磁力大小差別較大的磁鐵各吸回形針的多少,讓學生直觀看出這兩塊磁鐵的磁力大小是不同的。2、我們能改變一個磁鐵的磁力大小嗎 (不能,一個磁鐵磁力大小是不變的。)3、兩個磁鐵吸在一起,磁力會變化嗎 如果磁力大小會變化,是變大還是變小呢 我們可以很方便地把很多個環形磁鐵相互吸引著重疊在一起(演示方法),它們的磁力又會怎樣呢 學生猜測,記錄并交流。 合作探究1、怎么知道磁力的變化呢?  
導學過程 2、今天我們就做一次小懶漢吧!用書上現成的方法來實驗。(投影出示圖片)(1)、磁力的大小用什么來表示?(磁鐵吸住回形針的個數表示)(2)、實驗時,為了公平比較磁力的大小,要注意什么? 3、學生實驗,并記錄。(1)、教師演示并指導學生做一個磁鐵能吸多少個回形針的實驗。(注意提醒學生把回形針先掛在鉤子上,再把小鉤子往磁鐵上吸。)(2)、指導填寫記錄表。(3)、學生繼續實驗。匯報點評  
鞏固練習 1、觀察匯總表里的數據,我們發現了什么?2、我們先前的猜測對嗎? 3、由此,我們可以推出什么結論? 
拓展延伸 1.如果把相互排斥的兩個磁鐵結合在一起,磁力大小又會怎樣變化呢?請課后進行研究,并與大家及時交流。2.收集有關指南針的資料,下節課帶來。
板書設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31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指南針
學習目標 1.用指南針確定方向。2.感受科學技術是不斷發展的,科學技術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
學習重點 了解指南針的用途,知道指南針的歷史,學會正確使用指南針,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
學習難點 利用指南針確定方向,認識東、南、西、北、東北、東南、西南、西北等八個方向。 
學習準備 為小組準備:指南針。教師準備:有關指南針歷史的影像資料(課件)。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設問導讀一艘大船在東海航行,海上一片令人心曠神怡的景象,突然天空變得陰暗起來眼看一場大雨要來臨,怎么辦?必須馬上回到港口才會比較安全。可是茫茫大海該往哪兒回呢?小朋友們我們用什么辦法來幫助船長確定方向啊?(指南針)合作探究1、大家見過指南針嗎?說說在哪兒見過?關于指南針都知道些什么?學生回答。2、大家知道的真不少,關于指南針還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的知識?3、小朋友們頭腦中有這么多問題,這需要我們自己來研究尋找答案。  
導學過程 匯報點評1、通過剛才的閱讀資料和觀看影片,我們對指南針有了更深的了解。那么在生活中指南針到底為我們帶來了哪些方便呢?它又是如何使用的呢?學生回答。2、觀察教學用的指南針。(1)、指南針由幾部分組成?(主要由磁針、支架、標明方向的底盤、盒子組成。)(2)、磁針的哪一端指北,哪一端指南?(3)、方位盤上的方向是怎么表示的?  
鞏固練習 1.我們一起了解了指南針的歷史,此時此刻大家最想說些什么?2、我們用指南針還能做什么?
拓展延伸 一塊鐵,一塊磁鐵,有本事測出來嗎?想一想怎么來判斷?怎樣區別判斷看到什么現象說明口袋里的是鐵還是磁鐵?經過這個實驗,小朋友們有什么想法?特別是對大家在使用指南針的時候有什么啟示?
板書設計  
導學反思  
金村教學區課堂導學案
年級  三 學科 科學  課型 新授課  授課 教師  
設計時間  2012.1.18—2012.2.8 總課時 32 授課 時間  
學習內容 做一個指南針
學習目標 1、用磁鐵摩擦鋼針的方法做磁針。2、判斷自制磁針的南北極。
學習重點 用磁鐵摩擦鋼針的方法做磁針,發現能讓磁針水平旋轉的方法。 
學習難點 判斷自制磁針的南北極。
學習準備 強力磁鐵、鋼針、吹塑紙、線,剪子、小水槽、盒式指南針。
集體備課 二度備課
導學過程 溫故互查:1、上節課我們研究了指南針,知道它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嗎?2、好多小朋友也想親自制作一個指南針,要制作一個指南針,一般需要哪些材料? (學生回答,教師選擇性板書。)合作探究:1、要制作一個指南針,首先需要什么材料?(磁鐵),如何得到一個磁鐵呢?講解磁化現象。2、學生磁化鋼針。3、怎樣知道這根磁針的南極和北極呢?4、學生分析并做相關實驗,確認兩極(可作記號,也可默記)  
導學過程 安裝磁針:1、尋找能讓磁針水平旋轉的方法。(讓學生設想,小組討論后陳述理由。)2、驗證自己的方法。3、我們的指南針能否準確地指示方向?試一次能表明制作成功嗎?我們需要反復的實驗,才能提高準確性。4、用自制的指南針辨認方向。交流展示:1、展示小組制作的指南針。2、評比后小組討論并改進指南針。   
鞏固練習 1、小朋友們的指南針已經制作成功,那么除了這種方法外,大家想一想還有別的方法可以制作指南針嗎?2、大家想不想也試一試當發明家的感覺,請小組之間進行討論,將你們設計的指南針樣式畫下來。
拓展延伸 資料閱讀,了解GPS全球定位系統。 
板書設計  
導學反思  
凝固
熔化
蒸發
凝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林格尔县| 金川县| 上犹县| 江华| 吉隆县| 保康县| 吉林市| 策勒县| 武乡县| 陈巴尔虎旗| 琼海市| 隆昌县| 泸定县| 西林县| 阳信县| 同江市| 双江| 安顺市| 华坪县| 邵东县| 泽普县| 衢州市| 田阳县| 富蕴县| 乡宁县| 扬州市| 东至县| 资溪县| 吉安县| 新干县| 沭阳县| 南京市| 台北县| 凯里市| 滁州市| 子洲县| 太仓市| 龙口市| 高州市| 肃南| 应用必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