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2張PPT)第六課 建設美麗中國6.2 共筑生命家園1.正確認識人與自然的關系,認識到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破壞生態必然受到它的懲罰。2.認識到建設生態文明就是造福人類,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3.掌握建設生態文明、節約資源、綠色發展的方法,堅持綠色富國,綠色惠民。學習目標2.怎樣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3.為什么要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原因)?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自主預習4.怎樣走綠色發展道路(措施)?5.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導入新課畫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春去花還在,人來鳥不驚。同樣是“畫”,同學們的感受一樣嗎?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地震洪水泥石流沙塵暴冰川融化病毒肆虐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01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02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03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則。如果我們對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懲罰。04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P81-82)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2.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P83-84)(1)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2)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3)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4)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含義既滿足當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損害后代人滿足其需求的能力的發展原因人口、環境、資源問題說到底是發展問題。人類社會發展到今天,人口的劇增、資源的短缺、環境的惡化、生態的危機等一系列的世界性問題,已經直接威脅到我們和子孫后代的生存要求人類與自然和諧共處,認識到自己對自然、社會和子孫后代應盡的責任做法①必須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計劃生育、保護環境與節約資源的基本國策;②正確處理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和環境之間的關系,努力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與自然的協調;可持續發展二、堅持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發展道路1.余村走過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請比較一下,這兩條道路有什么不同?第一次的致富道路余村境內多山,有著優質的石灰巖資源。20世紀七八十年代,余村人靠山吃山,開礦、建水泥廠,成為全縣有名的“首富村”。但是很快嘗到了苦頭,水泥廠污染空氣到處是灰;山林破壞,水土流失;炸山開礦導致傷亡事故不斷。鼓了“錢袋子”傷了“居住環境”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活動一堅持綠色發展道路1.余村走過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請比較一下,這兩條道路有什么不同?第二次的致富道路關停污染企業;發展生態旅游經濟;建設“美麗鄉村”;引進無污染、高效益企業既獲得經濟效益又獲得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走綠色發展之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活動一堅持綠色發展道路2.通過余村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對比,談談你的看法。措施(1)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活動一堅持綠色發展道路 小清家在一條小河旁。以前,河水清澈見底,人們常在河里捕魚捉蝦,洗衣洗菜。后來,河水漸漸變得渾濁起來,魚蝦不見了蹤影,人們也不敢在河里洗衣洗菜了。原來,在小河的上游建了一家造紙廠,廠里的污水違規排放直接進入河里,河水被嚴重污染了。1.你怎么看待這件事,談談理由。2.你認為政府有關部門、企業(造紙廠)、村民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活動二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王嬸觀點正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廠長觀點錯誤,缺乏環保意識,沒有正確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小清父親觀點錯誤,只顧眼前利益,不顧長遠利益。措施(2)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活動二2.你認為政府有關部門、企業(造紙廠)、村民應該承擔哪些責任?政府有關部門:堅持依法保護環境,嚴厲打擊污染和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企業(造紙廠):加大節能環保的投入和科技創新,降低生產能耗,推行清潔生產。村民:學習環保知識,增強保護環境的意識。正確行使公民的監督權,為改善環境質量獻計獻策。堅持綠色發展道路活動二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天然林保護沙漠化治理退耕還濕太陽能光伏電站碳排放交易城市森林公園海綿城市智能工廠三北防護林措施(3)走綠色、循環、低碳發展之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3、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 措施(4):走綠色發展道路,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只有實行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實施依法治國,實施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加大對環境的監管和對破壞環境行為的處罰力度。)3、怎樣走綠色發展道路?①走綠色發展道路,要處理好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的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③走綠色發展道路,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讓綠色發展理念滲透到人們日常生活細節中,成為每個社會成員的自覺行動。④走綠色發展道路,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只有實行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才能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實施依法治國,實施嚴格的制度、嚴密的法治,加大對環境的監管和對破壞環境行為的處罰力度。)①讓綠色發展成為發展共識。②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③堅持綠色富國,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④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⑤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⑥建設生態文明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⑦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國家3.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措施)?(P85-87)三個角度①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依法生產。②加大節能環保投入,推行清潔生產。企業(1)增強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意識。(2)學習環保知識,積極參與環保宣傳工作。(3)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生活方式,如節約用水、用電、用紙;少用一次性碗筷;不亂扔垃圾,做好垃圾分類,愛護花草樹木等;(3)樹立正確的消費觀,注重環保購物,倡導綠色消費。(4)積極參與各種節能環保的公益活動,善于同各種浪費資源和破壞環境的違法行為作斗爭。公民“美麗中國”是中共十八大提出的概念,強調把生態文明建設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2017年10月18日,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是怎樣的?4、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是怎樣? 美麗中國,不僅是山清水秀、天藍地綠,而且是留住鄉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園。 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這既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也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課堂小結共筑生命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相互依存,共生共榮措施符合自然規律準則 目標基本國策 發展理念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措施處理好一對關系綠色富國、綠色惠民走綠色、循環、低碳之路上限、底線、紅線課堂練習(2018年河北)種下一棵樹就給大地種下綠色希望,植下一片綠就為生命創造一方美好家園。回答1-2題。 1.“十二五”期間,我國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共完成造林4.5億畝、森林撫育6億畝,成為全球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我國積極推進大規模國土綠化的意義在于( ) ①改善生態 ②凈化空氣 ③增加資源種類 ④建設美麗中國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五十多載寒來暑往,河北塞罕壩林場幾代人持續造林護林100多萬畝,將原來“黃沙遮天日,飛鳥無棲樹”的荒山禿嶺修復成“藍天白云游,綠野無盡頭”的“華北綠肺”。從人與自然關系角度看,塞罕壩的生態交遷給我們的啟迪是( ①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相互影響 ②人類要主動改善生態環境③人類善待自然,自然則滋養人類 ④自然能滿足人類的一切需要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DB課堂練習3.(2020 廣西柳州)“春花秋水,畫卷柳州。”名揚四海的滿城紫荊,水質排名全國前列的柳江,山清水秀的宜居環境,柳州把一座工業城市建設成一個生態大公園,實現了“華麗轉身”。這說明柳州( )①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②生態問題已得到完全解決③堅持走綠色發展的道路 ④保護生態追求高質量發展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D 拓展空間P88歷史上的塞罕壩曾是一片綠洲。后來由于過度開墾伐木,塞罕壩在百年間由“美麗高嶺”退化為茫茫荒原,黃沙漫漫。到了20世紀50年代,塞罕壩已是“飛鳥無棲樹,黃沙遮天日”的荒涼景象。半個多世紀以來,三代林場人發揚“忠于使命、艱苦奮斗、科學求實、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種下一棵棵落葉松、樟子松、云杉,建成一道道屏障,創造了荒原變林海、沙地成綠洲的人間奇跡。塞罕壩成為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人工林,生物多樣性也得到恢復。據中國林科院評估,塞罕壩森林生態系統每年提供超過120億元的生態服務價值。如今的塞罕壩被譽為“河的源頭、云的故鄉、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是“華北綠寶石”。2017年,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獲聯合國環保最高榮譽“地球衛士獎”。2.發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什么?從“美麗高嶺”變成“黃沙漫漫”是人們過度開墾伐木,對環境的肆意破壞造成的;從“荒原沙地”變回“林海綠洲”是人們對環境的大力保護,注重生態建設實現的。3.你從塞罕壩兩次生態變遷中得到哪些啟示?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遵循自然規律。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我們要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走綠色發展道路。1.塞罕壩發生了什么變化?塞罕壩從“美麗高嶺”變成“黃沙漫漫”,又從“荒原沙地”變回“林海綠洲”。1、如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如何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作業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共筑生命家園.pptx 安吉余村的美麗蛻變.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