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婺城中學 2021 九上社會集體備課資料(九)試題卷一、選擇題(20題,每小題 2分,共 40分)1.20 世紀初期第一次世界大戰,深刻影響著人類社會的發展進程。下面有關一戰的圖示中①②)處對應正確的是( )A.①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②斯大林格勒戰役 B.①薩拉熱窩事件②凡爾登戰役C.①德國閃擊波蘭②諾曼底登陸 D.①日本偷襲珍珠港②莫斯科保衛戰2.1930 年,何應欽曾經指出“辛亥革命懵懂算是掛上了一個民國的空招牌,并沒有建設民國的實際,由推翻滿清一點而論,固然算是成功。由全部革命的目的而論,究不能不謂為失敗。”下列詩句與其觀點一致的是( )A.無量頭顱無量血,可憐購得假共和 B.伊除專制百年后,猶補前賢功未成C.拋卻十萬頭顱血,要將乾坤力挽回 D.武漢義旗天下應,推翻專制共和興3.下圖反映了 1927 年和 1937 年蘇聯工業總產值占國民經濟總產值的比重的變化。導致這種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A.戰時共產主義政策的執行B.新經濟政策的實施C.集體農莊的推廣D.蘇聯模式的影響4.關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的相同點,描述正確的是( )①都采取武裝斗爭形式 ②都以攻打城市為目標③都由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 ④都創建了革命根據地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5.年代尺是認識歷史的工具。下面是九年級某同學整理的簡易年代尺。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時間節點發生的歷史事件與下列主題詞相對應的是( )A.開天辟地、軍旗升起、星火燎原、翻身作主B.軍旗升起、翻身作主、開天辟地、星火燎原C.開天辟地、翻身作主、星火燎原、軍旗升起D.軍旗升起、開天辟地、翻身作主、星火燎原6.英國學者迪克·威爾遜在《一九三五年長征》一書中強調:“長征已經在各大洲成為一種象征,人類只要有決心和毅力就能達到自己的目的。”這一評價基于( )A.長征實現了中共偉大的戰略轉移B.長征開辟了中國革命繼往開來的光明道路C.長征保存了中國革命的基干力量D.英勇無畏的長征精神是世界人民的精神財富7.辛亥革命、國民革命運動、人民解放戰爭構成了近代中國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滿清政府、北洋軍閥政府和南京政府的反動統治相繼被推翻。關于這三次民主革命高潮的說法,根本一致的是( )A.革命對象與領導階級 B.革命性質和革命任務C.領導階級和革命前途 D.革命結果和指導思想8.在 20 世紀五六十年代,凱恩斯的理論主導著各國政府的政策,即使在保守派執掌政府時也是如此。各國政府將經濟置于嚴密監控之下,利用財政和貨幣方面的權力來促進投資、生產和就業,并控制通貨膨脹。這主要反映了( )A.西歐各國的逐漸聯合 B.美國對西歐的大力支持C.西歐各國受到羅斯福新政影響 D.西歐經濟得到迅速恢復9.“我們無可言狀的悲愴追憶那血腥的風雨,我以顫抖的手撫摸那 30 萬亡靈的冤魂,我以赤子之心刻下這苦難民族的傷痛。我祈求,我期望,古老民族的覺醒,精神的覺醒。”這中在( )紀念館門前的發言A.人民英雄紀念碑 B.淮海戰役紀念館C.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 D.上海淞滬抗戰紀念館10.下列有關臺兒莊大捷和百團大戰的敘述,正確的是( )A.都有力地阻止了日軍對華北的進犯B.都是正面戰場的典型戰役C 都是九一八抗戰以來的首次勝利D.都是抗日民族統一戰線領導下的抗戰11.1939 年 9 月 1日,德國閃擊波蘭,二戰爆發。早在二戰全面爆發前中國人民就開始和日本法西斯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下面說法正確的有( )①德國法西斯在二戰前吞并的第一個國家是奧地利②柏林戰役——戰役促使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③莫斯科保衛戰——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規模達到頂峰④斯大林格勒戰役——這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12.雅爾塔會議對蘇聯來說,是一次取得廣泛成果的會議主要是:“大國一致”的原則確立了蘇聯在聯合國的牢固地位和作用:在遠東獲得了極大的權益。所以,就建立蘇聯在東歐的勢力范圍和確保蘇聯在戰后歐洲和世界格局中的有利地位而言,雅爾塔會議實際上是向蘇聯頒發了承認書和授權書。由以上可見,雅爾塔會議( )A.徹底上解決了戰后和平與安排的問題 B.加強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團結C.有大國主宰一切的強權政治表現形式 D.使蘇聯成為世界超級大國題 13 圖13.題 13 圖是中國人民解放戰爭時期國共兩黨兵力對比圖。圖中③處現象的出現始于( )A.全面內戰爆發時 B.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C.三大戰役進行中 D.人民解放軍占領南京14.斯塔夫里阿諾斯在《全球通史》中說:“在中國長達數千年的歷史上,有過三次大革命,他們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的政治結構和社會結構。第一次發生于公元前 221 年......第二次發生于 1911 年,第三次在 1949 年......”材料中第三次“革命”( )A.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體制 B.取得了反帝斗爭的完全勝利C.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結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15.近年來,素有“共和國裝備部”之稱的沈陽,將一些閑置的工業遺址經開發利用,創辦了現代化文創園區。以下屬于沈陽創辦“現代文創園區”的條件有( )①北煤南運工程和西部大開發戰略②日本侵占東北三省期間的工業遺存③洋務運動中張之洞開辦漢陽鐵廠④“一五”計劃實施期間的工業成就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電視劇《大江大河》講述了 1978 年到 1992 年改革開放的大背景下,以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為代表的先行者們在變革浪潮中不斷探索和突圍的故事。宋運輝、雷東寶、楊巡的經歷可以說是當時國有經濟、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的代表。他們的經歷主要反映了( )A.公私合營的實行和在全國逐步推開 B.加快以城市為重點的經濟體制改革C.實行土地改革并允許個人進行投資 D.鄧小平理論被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17.下面對兩幅圖片表述正確的是( )題 12 圖A.這是近代以來中國反抗外來侵略的第一次完全勝利B.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成為新國家、新社會的主人C.是“一國兩制”構想的成功實踐D.中國已經完成了統一大業18.時代特征會在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留下烙印,人們所取的名字也能折射出不同的時代特征,例如錢文革、孫建國、劉援朝、周躍進等。一般而言,以上四人中年齡從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 )A.孫建國、周躍進、錢文革、劉援朝 B.劉援朝、錢文革、孫建國、周躍進C.錢文革、周躍進、劉援朝、孫建國 D.孫建國、劉援朝、周躍進、錢文革19.揭示歷史的因果聯系,是歷史學習的重要目標。下列史事與結果之間的因果對應關系不正確的是( )A.西藏的和平解放——中國大陸實現統一B.大躍進運動——中國探索社會主義的曲折C.人民公社化運動——中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D.為劉少奇平反、恢復名譽——文化大革命后的撥亂反正20.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最終瓦解的是( )A、 1953 年埃及共和國成立 B、 1960 年非洲 17 國獨立C、 1962 年阿爾及利亞獨立 D、 1990 年納米比亞獨立二、非選擇題(5題,共 60分)21.(12 分)歷史學家費正清認為,中國近代史就是一部中西文明相碰撞的歷史,正是在西方文明的撞擊下,中國近代盛開了進步之花。材料一:辛亥革命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民國取代帝國,是一種前無古人的變化…人們第一次發現原來國家不屬于皇帝,而屬于每一個中國人……明顯地,采取共和體制而帶來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國家,還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東西來喚醒國家及人民。受到西方教育或影響的新知識分子,進行一場激烈的社會變革。這場思想革命有時被描述為“中國的文藝復興”。——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1918 年 11 月,歐洲的第一次分裂給中國創造了第一次成為戰勝國的喜悅,但短短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巴黎會議就狠狠地給了中國一記“耳光”。面對這樣屈辱的局面,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完成了“20 世紀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同時也是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1)依據材料一,指出“辛亥革命使中國發生了歷史性的巨變”的表現。并結合共和體制建立后社會時局,簡要談談“并不足以革新國家”的理解? (4 分)(2)材料中提及的 20 世紀初新知識分子 “喚醒國家及人民”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為什么稱之為“中國的文藝復興”?(3 分)(3)材料中提及的中國人心中的怒火最終爆發的是指哪一歷史事件?聯系所學知識,說說你對該歷史事件作為“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和“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分別是怎么理解的?(5 分)22.(11 分)從 1921 年到 2020 年,99 年的歷史發展,中國共產黨經歷了從弱小到強大,從幼稚到成熟,從在野到執政,探索出了革命和建設兩條輝煌道路。在外交上也取得了輝煌成就。材料一:她的誕生是中國歷史上開天辟地的大事,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了。材料二:毛澤東曾對幾位外國來訪者說:“1927 年,他(蔣介石)把我們像雞蛋一樣地摔在地上,可他沒想到,當時國外的許多人也沒想到,我們還會孵出小雞來!”材料三:毛澤東說:“長征是宣言書,長征是宣傳隊,長征是播種機……長征是以我們的勝利、敵人失敗的結果而告終的。”材料四:李濟深致國民政府電文:“陜變事起……曾通電一致對外……不圖討伐令忽然而下,值茲強鄰壓境,國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謀解救之不暇,何忍再為其豆之煎?況漢卿通電各項主張,多為國人所同情者,屢陳不納,迫以兵諫,絕不宜叛逆目之”——摘自 1936 年 12 月《桂林日報》(1)材料一中的“開天辟地的大事”指的是什么?(1 分)(2)依據材料二,1927 年中國共產黨通過南昌起義和秋收起義“孵出”了兩只“小雞”。這兩只“小雞”指的是什么?(2 分)(3)如果說長征創造了中國革命史上偉大的傳奇,那么長征途中的重要轉折點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具有怎樣重大的歷史意義?(3 分)(4)材料四中的“陜變”指什么事件?“陜變”的解決對時局產生了怎樣的影響?(3 分)(5)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革命取得的勝利給我們的啟示是什么?(2 分)23.(13 分)2021 年是抗日戰爭暨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 76 周年。彰顯正義,祈禱和平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依據所學內容,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戰爭 開始 重要史實 勝利抗日戰爭1931 年,①后,局部抗戰開始。②,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戰 1945 年 8 月 15 日,日本宣布接受1937 年,七七事變后,全面抗戰以來的最大勝利。 《④》,向盟軍投降。9月 2日,日開始。 本正式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1939 年,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③,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界大戰 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要轉折點。材料二:▲1937 年 7 月 16 日,蔣介石呼吁國際聯盟 ▲1942 年 4 月 23 日,蔣介石通過宋美齡在《紐約時報》上及九國公約的簽署國家介入調停……為避免 發表《如是我觀》一文,提出取消外國在華的種種特權。這激惱日本,美國國務卿赫爾甚至停止交運中 得到了美國總統羅斯福的積極響應。國政府已購買的轟炸機。材料三:1937 年 7 月 7 日晚上,有人對正在北京郊外盧溝橋.上演習的日軍進行炮擊。……同年 8 月,在外國權益所集中的上海,有二位日本士兵被人射殺,中日兩國為此進入全面作戰。——2001 年日本扶桑社出版的《新編歷史教科書》材料四:(近代以來)一次次的斗爭,都不幸地以失敗告終,中國人民復興中國的夢始終未能實現……可以說,抗日戰爭的勝利完成了近代中國從“沉淪”到“上升”的轉變,復興中國的夢想開始成為現實。——《兩岸新編中國近代史·民國卷》(1)請準確寫出表格中①②③④的具體所指內容。(4 分)(2)根據材料二,指出美國對中國的態度發生了怎樣的變化?運用所學知識分析產生這種變化的時代背景?(3 分)(3)列舉兩例史實批駁材料三中日本對這場戰爭所持的態度。(2 分)(4)為什么材料四說“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樞紐”?聯系近代中國的社會狀況予以分析。(4分)24.(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一個政黨的奮斗歷程,如此深刻地改變了一個國家的歷史進程,如此深切地決定了一個民族的前途命運。為了探究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902 班學習小組繪制了如下年代尺:材料二:中國共產黨人深刻地認識到,蘇俄式革命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經過艱難探索,中國共產黨終于找到了城市-農村-城市的正確革命道路,取得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1)聯系與“新面貌”、“新道路”相關的歷史事件,說說中國共產黨是如何改變民族命運的?(4 分)(2)發生在北京的三個“新”,請你任選其中兩個“新”,分別說明它們“新”在何處?(4 分)(3)為實現民族獨立,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作了哪些努力?請列舉兩列,“新面貌”、“新道路”除外。(2 分)(4)從中國共產黨的奮斗歷程中,你感悟到哪些道理?(2 分)25.(12 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時代》周刊是西方觀察認識研究中國的一把標尺。有觀察者說,新中國成立之初的 20 多年里,《時代》始終以一種偏見式悲觀視角來遙望東方。1978 年以后,《時代》開始以一種新的姿態和筆觸來審視中國。當然,起初的審視充滿著質疑和憂慮,但現在這種情緒被一種肯定代替。材料二:1978 年以來來,中國 GDP(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約 9.5%,對外貿易年均增長 14.5%,全球貧困人口超過 70%的減貧奇跡是中國創造的。2021 世界各國 GDP 總量排名排名 國家 GDP 總量(億美元)1 美國 195558.742 中國 131735.853 日本 43421.64 德國 35954.06材料三:在 l2 月 18 日慶祝改革開放 40 周年大會上,宣讀的獲得改革先鋒稱號人員名單中有“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1)運用史實說明,新中國成立之初的 20 多年里《時代》周刊為什么始終以一種偏見式悲觀視角來遙望東方。(2 分)(2)結合材料二分析 l978 年后,《時代》周刊以新的姿態和筆觸來審視中國的理由。(4 分)(3)請你用史實分析材料三小崗村“大包干”帶頭人入選該名單的理由。(4 分)(4)根據材料和所學知識,說說新中國成立后的發展歷程留給我們的寶貴經驗。(2 分)婺城中學 2021 九上社會集體備課資料(九)答題卷一、選擇題(本題有 20小題,每小題 2分,共 40分。請選出最符合題意的選項)1 2 3 4 5 6 7 8 9 10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有 5小題,共 60分)21.(1)(4分)(2)(3分)(3)(5分)22.(1)(1分)(2)(2分)(3)(3分)(4)(3分)(5)(2分)23.(1)(4分)(2)(3分)(3)(2分)(4) (4 分)24.(1)(4分)(2)(4分)(3)(2分)(4)(2分)25.(1)(2分)(2)(4分)(3)(4分)(4)(2分)婺城中學 2021 九上社會集體備課資料(九)試題卷選擇題1-5 BBDAA 6-10 DBCCD 11-15 BCCDC 16-20 BCDCD二、非選擇題21.(12分)(1)推翻清朝的統治,結束了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中華民國;推動了人們思想的解放。(2 分)辛亥革命后,許多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并沒有根本的改變;袁世凱復辟帝制;中國出現了長達十多年的軍閥割據混戰局面。(2 分)(2)新文化運動(1 分)。因為它學習西方的民主、科學思想,讓軍閥混戰的中國響起了思想啟蒙 的聲音,使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2 分)(3)五四運動(1 分)。第一次歷史巨變的補課:第一次歷史巨變是辛亥革命。沒有明確提出反對 帝國主義,而五四愛國運動明確提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口號,是一場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2 分) 第二次歷史巨變的起點:第二次歷史巨變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2 分)22.(11分)(1)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或者中共一大)。(1 分)(2)兩只“小雞”是:人民軍隊(或工農革命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或農村革命根據地,或革命根據地)。(2 分)(3)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1 分);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1分);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1 分)。(4)西安事變(1 分)。影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 分)(5)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與時俱進,勇于創新,,發展才是硬道理等。(答出任意一點即可得分)23.(13分)(1)①九一八事變;②臺兒莊戰役;③斯大林格勒戰役;④《波茨坦公告》(各 1分)(2)從不支持到支持(1 分);時代背景:1941 年 12 月,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發展成為真正的世界大戰。(1 分)1942 年 1 月,簽署《聯合國家宜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期同盟正式形成。(1分)(3)如南京大屠殺、實施三光政策等(2 分)(4)“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樞紐”的論斷是符合歷史事實的。國共兩黨合作抗戰,全體中華兒女萬眾一心,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人民在反抗侵略斗爭中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顯示了中華民族的覺醒和民族團結的巨大力量。(2 分)中國收復臺灣等領土,以及中國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牽制了大量日軍兵力,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作出重要貢獻,這使得中國國際地位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高。復興中國的夢想由此開始成為現實。(2 分)24.(12分)(1)1921 年 7 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使中國革命的面貌從此煥然一新; 1927 年 10 月,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根據地建立,找到了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2)新紀元:1949 年,新中國的成立,結束了近代中國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歷史,中華民族從此進入了發展進步的歷史新紀元;新時期:1978 年,黨的十-屆三中全會召開,開啟了改革開放的歷史新時期:新時代:2017 年,黨的十九大召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3)舉例:實現國共第一次合作,進行大革命;西安事變和平解決,抗日民族統--戰線的初步形成:實現因共第二次合作,帶領人民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等。(4)立足國情,走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25.(12分)(1)新中國成立之初的 20 多年里,我國出現了如“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和文化大革命等重大失誤和挫折.使國民經濟狀況迅速惡化.整個國家陷入嚴重的動亂之中。(2 分)(2)1978 年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作出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改革開放的重要決定(2 分);通過 40 年的改革開放,改革開放促進了我國生產力不斷發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綜合國力不斷增強,國際地位日益提高(2 分)(3)小崗村率先實現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啟了經濟體制改革(2 分),激發了農民的勞動熱情,帶來農村生產力的大解放,農業生產和農民收入均有很大提高。(2 分)(4)要實事求是,要立足國情,走適合中國國情的道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改革開放;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尊重經濟發展客觀規律;堅持共產黨的領導。 (2 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