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備考2022】浙教版科學中考重點高中提前招生復習學案1:機械運動(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備考2022】浙教版科學中考重點高中提前招生復習學案1:機械運動(含解析)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物理部分--------機械運動
1、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
速度 速度變化量
定義式 v= Δv=v-v0
決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Δt決定 Δv由v與v0進行矢量運算得到,由Δv=aΔt知,Δv由a與Δt決定
方向 即物體運動的方向 由a的方向決定
2、運動圖象的意義及應用
識圖六看:
一看“軸”:縱、橫軸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別要注意縱軸是位移x,還是速度v。
二看“線”:圖線反映運動性質,如x-t 圖象為傾斜直線表示勻速運動,v-t圖象為傾斜直線表示勻變速運動。21cnjy.com
三看“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個物理量。x-t圖象斜率表示速度;v-t圖象斜率表示加速度。
四看“面積”:主要看縱、橫軸物理量的乘積有無意義。如x-t 圖象面積無意義,v-t圖象與t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www.21-cn-jy.com
五看“截距”:初始條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
六看“特殊值”:如交點,x-t圖象交點表示相遇,v-t圖象交點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
3、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求速度,畫圖象,若此圖象為傾斜直線,則為勻變速直線運動。
知識點1、運動過程路線
1、某船在靜水中航速為54km/h,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經過一座橋時,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經過3min,船上的人才發現,立即調轉船頭追趕,在距橋720m處追上木箱,則水的流速是   m/s。www-2-1-cnjy-com
知識點2、合速度
2、某同學在沿直線行駛的火車車廂內向窗外水平拋出一個物體,拋出方向與火車前進方向垂直。下圖中線段AB表示物體運動軌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若不計空氣阻力,則其中正確的是(  )
A.B.C.D.
知識點、運動圖像
3、(2021 廣元模擬)A、B、C三個物體分別從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的a、b、c三點開始沿該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a、c之間的距離為80m,a、b之間的距離為30m。其中B、C兩物體同時出發,物體A向右運動,其運動的s﹣t圖如圖乙所示,物體B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C運動的v﹣t圖如圖丙所示,前2s物體C通過的路程為3m,從開始計時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B向右運動,速度為2m/s
B.物體C向左運動,前10s的平均速度為2.7m/s
C.開始計時20s后,A、C兩物體相距57m
D.開始計時10s后,B、C兩物體可能相距87m
1.(2021 青島自主招生)某同學騎共享單車,從學校門口出發并開始計時,他沿平直的公路騎行,其位置x﹣時間t圖象如圖所示,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A.學校門口是位置坐標的原點
B.在BC段,該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
C.DE段的速度大小為2m/s
D.AB段與CD段騎行方向相反
2.(2020 昆山市自主招生)如圖所示,是一個互相垂直的交叉路口,A、B兩點相距120米,小紅以4米/秒的速度由A點向B點運動,小明以8米/秒的速度同時由B點向C點運動,B、C兩點間相距120米,經過時間t,小紅和小明之間的距離最近(不考慮路面寬度),則(  )【出處:21教育名師】
A.t=0 B.t=4秒 C.t=6秒 D.t=8秒
3.(2020 寧波自主招生)在某次青少年機器人展示活動中,甲、乙、丙三個智能機器人在周長為20米的圓形軌道上進行速度測試活動。它們同時從同一位置出發,甲率先跑完5圈,此時乙正好落后甲半圈;當乙也跑完5圈時,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設甲、乙、丙沿圓周運動時速度大小均保持不變,按照大賽的要求,3個機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當甲完成任務時,丙還要跑(  )
A.9圈 B.9.5圈 C.10圈 D.10.5圈
4.(2020 余姚市校級自主招生)初中科學中把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計算公式為:速度=路程/時間,即v=s/t。高中物理中把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變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國際單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義可知:
(1)若一個物體開始運動的速度v0=2m/s,經過5s后它的速度變為v1=6m/s,若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大小a= _____ m/s2;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如圖(甲)所示,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以速度v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時間為t時通過的路程s;勻加速直線運動的v﹣t圖如圖(乙)所示,其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速度由v0到v1,運動時間為t時通過的路程s;用v0、t、a寫出S的表達式,s=________ 。
5.某處地面發生淺層地震。地震產生兩種不同的地震波,一種是振動和地面平行的(縱向波),一種是振動和地面垂直(橫向波),甲地震臺先接受到縱向波,然后接受帶橫向波,兩者之間的時間間隔是4s,乙地震臺也經歷同樣的情況,而時間間隔為10s,已知甲和乙之間的直線距離為34.8千米,縱向地震波的速度為4千米/秒,橫向地震波的速度為2千米/秒,利用以上的數據,求震中和甲處之間的距離為多少?震中和甲處的連線與震中和乙處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多少?
1.勻速前進的隊伍長為40米,通訊員以恒定速度從隊尾走到隊首,然后保持速度大小不變再回到隊尾,此時隊伍走過的路程為30米。則通訊員走過的路程為(  )
A.70米 B.80米 C.90米 D.100米
2.甲、乙兩人在長為50米的泳池內,進行游泳訓練。甲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終為1.2米/秒,乙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終為0.9米/秒,兩人同時從泳池的同一端出發,共游了25分鐘,不考慮兩人在泳池內的轉向時間,甲從身后追上乙的次數為(  )
A.2次 B.4次 C.6次 D.8次
3.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A.兩物體在0﹣1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B.兩物體在20﹣3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C.甲物體在30s內的平均速度為10m/s
D.兩物體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相同
4.“蜻蜓點水”是常見的自然現象,蜻蜓點水后在平靜的水面上會出現波紋。某同學在研究蜻蜓運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張蜻蜓點水的俯視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某瞬間的水面波紋。如果蜻蜓飛行的速度恰好與水波的傳播速度相等,不考慮蜻蜓每次點水所用的時間,在下列四幅圖中,與照片相吻合的是(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A.B.C.D.
5.三艘相同的船在湖中離岸相同的距離,船上各有一個體重相同的水手。甲船水手用繩拴在岸邊樹樁上拉船,乙船水手通過一個滑輪用繩拉船,丙用滑輪組拉船,如圖所示。如果繩子相同時間內在兩手間行進速度相同,則(  )
A.甲乙船同時靠岸 B.甲船先靠岸
C.乙船先靠岸 D.丙船先靠岸
6.如圖所示,公園圍墻外的小路形成一個規則的正方形,甲乙兩人分別從兩個對角處同時出發沿逆時針方向緊貼圍墻繞公路勻速行走,已知甲繞圍墻行走一圈需要48分鐘,乙繞圍墻行走一圈需要68分鐘,從甲第一次看見乙開始計時,到甲又看不到乙時,所經歷的時間為(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4分鐘 B.3分鐘 C.2分鐘 D.1分鐘
7.(2020 寧波自主招生)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小木塊向右撞擊豎直墻壁后被彈回(碰撞時間不計碰撞過程中有能量損失)。如圖記錄了小木塊運動過程中的部分數據,其中t所對應的數據是物體在該位置時相對于初始位置O所經歷的時間,s所對應的數據是物體相對于初始位置O的距離。根據情景,可知墻壁與初始位置O的水平距離為   m。
8.如圖所示為氣墊導軌上兩個滑塊A、B相互作用后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頻閃的頻率為10Hz.開始時兩個滑塊靜止,它們之間有一根被壓縮的輕彈簧,滑塊用繩子連接,繩子燒斷后,兩個滑塊向相反方向運動。已知滑塊A、B的質量分別為200g、300g,根據照片記錄的信息,A、B離開彈簧后,A滑塊做   運動,其速度大小為   m/s,B滑塊做   運動,其速度大小為   m/s,本實驗中得到的結論是   。2-1-c-n-j-y
9.姍姍同學去超市購物,超市有兩架并排的自動扶梯(如圖),一架向上運動,另一架靜止。姍姍同學在學習了八年級《物理 運動的世界》后,對自己上樓的時間作了測試,若她站在運動的扶梯上不動,隨扶梯上樓需30s,沿靜止的扶梯跑步上樓需20s。則她沿著向上運動的自動扶梯跑上樓需要多長的時間?21·世紀*教育網
10.(2020 李滄區校級自主招生)近日,青島五十八中兩名高三學生救助車禍傷者,上演了一場教科書式的救援,這一事件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多家媒體報道,弘揚了社會正能量,體現了五十八中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同時這也提醒我們要提高安全意識。
在如圖所示的十字路口處,有一輛長10m、寬2.2m的客車,客車正以10m/s速度勻速行駛在馬路中間,當它與斑馬線的中點B相距60m時,馬路上的小王同學正好在斑馬線中間A點出發沿AB穿過馬路,A、B間的距離為8m,假設小王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則運動的速度為多少時,能夠避免與客車相撞?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物理部分--------機械運動
1、速度、速度變化量和加速度
速度 速度變化量
定義式 v= Δv=v-v0
決定因素 v的大小由v0、a、Δt決定 Δv由v與v0進行矢量運算得到,由Δv=aΔt知,Δv由a與Δt決定
方向 即物體運動的方向 由a的方向決定
2、運動圖象的意義及應用
識圖六看:
一看“軸”:縱、橫軸所表示的物理量,特別要注意縱軸是位移x,還是速度v。
二看“線”:圖線反映運動性質,如x-t 圖象為傾斜直線表示勻速運動,v-t圖象為傾斜直線表示勻變速運動。21cnjy.com
三看“斜率”:“斜率”往往代表一個物理量。x-t圖象斜率表示速度;v-t圖象斜率表示加速度。
四看“面積”:主要看縱、橫軸物理量的乘積有無意義。如x-t 圖象面積無意義,v-t圖象與t軸所圍面積表示位移。www.21-cn-jy.com
五看“截距”:初始條件、初始位置x0或初速度v0。
六看“特殊值”:如交點,x-t圖象交點表示相遇,v-t圖象交點表示速度相等(不表示相遇)。
3、判斷物體是否做勻變速直線運動
求速度,畫圖象,若此圖象為傾斜直線,則為勻變速直線運動。
知識點1、運動過程路線
1、某船在靜水中航速為54km/h,船在河中逆流而上,經過一座橋時,船上的一只木箱不慎被碰落水中,經過3min,船上的人才發現,立即調轉船頭追趕,在距橋720m處追上木箱,則水的流速是   m/s。www-2-1-cnjy-com
【解答】解:以河水為參照物,河水靜止,水箱落入水中保持靜止狀態,船逆流和順流時相對于河水的速度都為54km/h。【版權所有:21教育】
因此,船追趕木箱的時間和自木箱落水到發覺的時間相等,即等于3min=180s,
所以木箱落水漂流時間為t=180s+180s=360s,漂流距離為s=720m,
木箱漂流速度即水的流速:v===2m/s。
故答案為:2。
知識點2、合速度
2、某同學在沿直線行駛的火車車廂內向窗外水平拋出一個物體,拋出方向與火車前進方向垂直。下圖中線段AB表示物體運動軌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若不計空氣阻力,則其中正確的是(  )
A.B.C.D.
【解答】解:若在沿直線行駛的火車車廂內向窗外水平拋出一個物體,拋出方向與火車前進方向垂直。若不計空氣阻力的情況下,此時由于慣性,該物體還會保持原來的運動狀態,故該物體在水平方向上還會繼續向前運動,同時由于重力的原因,該物體還會向下運動,做的是平拋運動,物體運動軌跡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是A,故A選項是正確的。
故選:A。
知識點、運動圖像
3、(2021 廣元模擬)A、B、C三個物體分別從位于同一水平直線上的a、b、c三點開始沿該直線運動,如圖甲所示,a、c之間的距離為80m,a、b之間的距離為30m。其中B、C兩物體同時出發,物體A向右運動,其運動的s﹣t圖如圖乙所示,物體B做勻速直線運動,物體C運動的v﹣t圖如圖丙所示,前2s物體C通過的路程為3m,從開始計時10s后,A、C相距67m,A、B相距20m。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物體B向右運動,速度為2m/s
B.物體C向左運動,前10s的平均速度為2.7m/s
C.開始計時20s后,A、C兩物體相距57m
D.開始計時10s后,B、C兩物體可能相距87m
【解答】解:
AB、乙圖是A物體的s﹣t圖像,由圖像可知,A物體0﹣2s內無路程,從第二秒開始A物體通過的路程與時間成正比,所以A物體2s后做勻速直線運動,速度為:
vA===5m/s;
從開始計時A物體運動路程為:
sA=vAtA=5m/s×(10s﹣2s)=40m;
由丙圖可知,10s后根據v=可得物體C從c點出發運動的路程為:
sc=3m+3m/s×(10﹣2)s=27m
根據題意,a,c之間的距離為80m,計時10s后,物體A、C相距67m,可判斷物體C往右運動,其前10s的平均速度:【來源:21·世紀·教育·網】
Vc===2.7m/s
根據題意,計時10s后,物體A、B相距20m,無法判斷物體B往哪邊運動,則根據10s后物體A從a點出發向右走的路程為40m和a、b之間的距離為30m,可知物體B向左運動了10m,速度為:
vB1===1m/s
若物體B往右運動,則根據10s后物體A從a點出發向右走的路程為40m和a、b之間距離為30m,可知物體B向右運動30m,速度為:
vB2===3m/s
故AB錯誤;
C、計時20s后,由v=可得物體A從a點出發向右走的路程為:
sA′=vAtA′=5m/s×(20﹣2)s=90m
根據可得物體C從c點出發運動路程為:
sC′=3m+vCtC′=3m+3m/s×(20﹣2)s=57m
a、c之間的距離為80m,則計時20s后,A離a點
90m﹣80m=10m
則此時A、C兩物體相距
57m﹣10m=47m
故C錯誤;
D、由上已知計時10s后,物體C從c點出發運動的路程為27m,若物體B往左運動,則計時10s后,物體B向左運動10m,而b,c兩點之間相隔21·cn·jy·com
80m﹣30m=50m
此時B、C兩物體相距
50m+10m+27m=87m
若物體B往右運動,則計時10s后,物體B向右運動30m,此時B、C兩物體相距
50m+27m﹣30m=47m
故D正確
故選:D。
1.(2021 青島自主招生)某同學騎共享單車,從學校門口出發并開始計時,他沿平直的公路騎行,其位置x﹣時間t圖象如圖所示,下述說法正確的是(  )
A.學校門口是位置坐標的原點
B.在BC段,該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
C.DE段的速度大小為2m/s
D.AB段與CD段騎行方向相反
【解答】解:A、由圖知學校門口不是位置坐標的原點,坐標原點在0處,故A錯誤;
B、在BC段,隨著時間增加,路程不變,該同學處于靜止狀態,故B錯誤;
C、DE段的速度大小為:v===1.5m/s,故C錯誤;
D、AB段離坐標的原點越來越遠,CD段離坐標的原點越來越近,所以AB段與CD段騎行方向相反,故D正確。2·1·c·n·j·y
故選:D。
2.(2020 昆山市自主招生)如圖所示,是一個互相垂直的交叉路口,A、B兩點相距120米,小紅以4米/秒的速度由A點向B點運動,小明以8米/秒的速度同時由B點向C點運動,B、C兩點間相距120米,經過時間t,小紅和小明之間的距離最近(不考慮路面寬度),則(  )【出處:21教育名師】
A.t=0 B.t=4秒 C.t=6秒 D.t=8秒
【解答】解:小紅由A點向B點運動,小明由B點向C點運動,兩人之間的距離為直角三角形的斜邊,由s=vt可得小紅走的路程為4m/s t,小明走的路程為8m/s t,則直角三角形其中一個直角邊為120m﹣4m/s t,另一個直角邊為8m/s t,
根據勾股定理得,s2=(120m﹣4m/s t)2+(8m/s t)2,
整理得,s2=80t2﹣960t+14400,
當t=﹣==6s時,s2最小,即小紅和小明之間的距離最短。
則C正確,ABD錯誤。
故選:C。
3.(2020 寧波自主招生)在某次青少年機器人展示活動中,甲、乙、丙三個智能機器人在周長為20米的圓形軌道上進行速度測試活動。它們同時從同一位置出發,甲率先跑完5圈,此時乙正好落后甲半圈;當乙也跑完5圈時,丙恰好也落后乙半圈。假設甲、乙、丙沿圓周運動時速度大小均保持不變,按照大賽的要求,3個機器人都要跑完50圈,那么當甲完成任務時,丙還要跑(  )
A.9圈 B.9.5圈 C.10圈 D.10.5圈
【解答】解:設甲跑完5圈用的時間為t
則根據題意可知,v甲==,
v乙==,
v丙==,
則甲跑完50圈所用的時間:t甲=t=10t;此時丙通過的路程為:s丙=v丙×t甲=×10t=810m;
剩下的路程為20m×50﹣810m=190m,
因此丙還需要跑的圈數:n==9.5圈。
故選:B。
4.(2020 余姚市校級自主招生)初中科學中把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通過的路程叫速度,速度計算公式為:速度=路程/時間,即v=s/t。高中物理中把物體在單位時間內速度的變化量叫加速度(注:速度的變化量用△v表示,它等于前后速度之差;加速度用字母a表示,國際單位是m/s2)。由加速度的定義可知:
(1)若一個物體開始運動的速度v0=2m/s,經過5s后它的速度變為v1=6m/s,若物體做勻加速直線運動(單位時間內速度的增加量相等),求出物體的加速度大小a= 0.8 m/s2;
(2)勻速直線運動的v﹣t圖如圖(甲)所示,圖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以速度v勻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運動時間為t時通過的路程s;勻加速直線運動的v﹣t圖如圖(乙)所示,其中陰影部分面積表示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物體,速度由v0到v1,運動時間為t時通過的路程s;用v0、t、a寫出S的表達式,s= v0t+at2 。
【解答】解:
(1)物體在5s內的速度變化量△v=v1﹣v0=6m/s﹣2m/s=4m/s;
則物體的加速度大小:a===0.8m/s2;
(2)由加速度的定義可知:a==,
由題意可知,圖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表示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物體速度由v0到v1,運動時間為t通過的路程,且圖乙中陰影部分的面積等于長方形的面積和三角形的面積之和,
則物體通過的路程:s=S長方形+S三角形=v0t+(v1﹣v0)t=v0t+××t2=v0t+at2。
故答案為:(1)0.8;(2)v0t+at2。
5.某處地面發生淺層地震。地震產生兩種不同的地震波,一種是振動和地面平行的(縱向波),一種是振動和地面垂直(橫向波),甲地震臺先接受到縱向波,然后接受帶橫向波,兩者之間的時間間隔是4s,乙地震臺也經歷同樣的情況,而時間間隔為10s,已知甲和乙之間的直線距離為34.8千米,縱向地震波的速度為4千米/秒,橫向地震波的速度為2千米/秒,利用以上的數據,求震中和甲處之間的距離為多少?震中和甲處的連線與震中和乙處的連線之間的夾角為多少?
【解答】解:
由v=得,t=;
設震中距甲地震臺的距離為s千米,
則:﹣=4s,
解得s=16km,
同理由震中距乙地震臺距離為s′千米,
則:﹣=10s,
解得s′=40km,
由題可畫出示意圖:
由余弦定理可得:
cos∠AOB===0.5,
所以∠AOB=60°。
答:震中和甲處距離為16km,震中與甲處連線與震中與乙處的連線夾角為60°。
1.勻速前進的隊伍長為40米,通訊員以恒定速度從隊尾走到隊首,然后保持速度大小不變再回到隊尾,此時隊伍走過的路程為30米。則通訊員走過的路程為(  )
A.70米 B.80米 C.90米 D.100米
【解答】解:設通訊員的速度為V1,隊伍的速度為V2,通訊員從隊尾到隊頭的時間為t1,從隊頭到隊尾的時間為t2,隊伍前進用時間為t。21*cnjy*com
由通訊員往返總時間與隊伍運動時間相等可得如下方程:
t=t1+t2,
即:=+,
整理上式得:(3v1+v2)(v1﹣3v2)=0
解上式得:v1=3v2,
等式兩邊都乘以t,
所以,v1t=3v2t,
v1t即為通訊員走過的路程s1,V2t即為隊伍前進距離s2,
則有s1=3s2=90m。
答:通訊員在這過程中所走的路程是90m。
2.甲、乙兩人在長為50米的泳池內,進行游泳訓練。甲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終為1.2米/秒,乙的游泳速度大小始終為0.9米/秒,兩人同時從泳池的同一端出發,共游了25分鐘,不考慮兩人在泳池內的轉向時間,甲從身后追上乙的次數為(  )
A.2次 B.4次 C.6次 D.8次
【解答】解:由v=可得,
甲游泳的距離s甲=v甲t=1.2m/s×25×60s=1800m,
乙游泳的距離s乙=v乙t=0.9m/s×25×60s=1350m,
取乙為參照物,則乙一直沒動,乙一直在出發點,甲此時每次的相遇就是從背后追上,
則甲相對于乙游動的距離△s=s甲﹣s乙=1800m﹣1350m=450m,
又知道長為50米的泳池,則每次甲回到起點,就是所謂的從背后追上乙,則從身后追上乙的次數為=4.5
舍掉0.5,就是4次
故選:B。
3.甲、乙兩物體從同一地點同時向相同方向做直線運動,其s﹣t圖象如圖所示,由圖象可知(  )
A.兩物體在0﹣1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B.兩物體在20﹣30s內都做勻速運動,且v甲>v乙
C.甲物體在30s內的平均速度為10m/s
D.兩物體在20s末相遇,且甲乙在這段時間內的平均速度相同
【解答】解:
A.由圖象可知,兩物體在0~10s內的圖象是一條斜直線,表示兩物體做勻速直線運動,且在相同時間內甲物體通過的路程大于乙物體通過的路程,所以v甲>v乙,故A錯誤;
B.甲物體在20~30s內的圖象是一條和時間軸平行的直線,表示甲物體處于靜止狀態,故B錯誤;
C.由圖象可知,甲物體在30s內的路程為100m,其平均速度v==≈3.33m/s,故C錯誤;
D.由圖象可知,兩物體在20s末的路程相等,則兩物體相遇,此時兩物體運動的時間和路程相等,由v=可知,它們的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確。【來源:21cnj*y.co*m】
故選:D。
4.“蜻蜓點水”是常見的自然現象,蜻蜓點水后在平靜的水面上會出現波紋。某同學在研究蜻蜓運動的過程中獲得了一張蜻蜓點水的俯視照片,照片反映了蜻蜓連續三次點水后某瞬間的水面波紋。如果蜻蜓飛行的速度恰好與水波的傳播速度相等,不考慮蜻蜓每次點水所用的時間,在下列四幅圖中,與照片相吻合的是(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A.B.C.D.
【解答】解:因為蜻蜓飛行的速度和水波的速度相同,那么蜻蜓的每一次點水的時候都會是在上一個水波的邊線上,而第二個水波和第一個水波都在以相同的速度運動,所以每個圓都應該是內切的。
故選:A。
5.三艘相同的船在湖中離岸相同的距離,船上各有一個體重相同的水手。甲船水手用繩拴在岸邊樹樁上拉船,乙船水手通過一個滑輪用繩拉船,丙用滑輪組拉船,如圖所示。如果繩子相同時間內在兩手間行進速度相同,則(  )
A.甲乙船同時靠岸 B.甲船先靠岸
C.乙船先靠岸 D.丙船先靠岸
【解答】解:甲船靠岸時繩子移動的距離是s
把乙船和人看做一個整體,船靠岸時繩子移動的距離是2s;
丙船使用的是滑輪組,把丙船和人看做一個整體,船靠岸時繩子移動的距離是3s,
如果繩子相同時間內在兩手間行進速度相同,
則根據v=可知,甲兩船靠岸的時間小于乙船,乙船靠岸的時間小于丙船,
所以甲船先靠岸,然后是乙船,丙船最后靠岸,故B正確,ACD錯誤。
故選:B。
6.如圖所示,公園圍墻外的小路形成一個規則的正方形,甲乙兩人分別從兩個對角處同時出發沿逆時針方向緊貼圍墻繞公路勻速行走,已知甲繞圍墻行走一圈需要48分鐘,乙繞圍墻行走一圈需要68分鐘,從甲第一次看見乙開始計時,到甲又看不到乙時,所經歷的時間為(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4分鐘 B.3分鐘 C.2分鐘 D.1分鐘
【解答】解:(1)設正方形小路的邊長為L,甲的走路程L所用的時間t甲==12min,
乙走路程L所用的時間t乙==17min;
(2)經過48min,甲走過的路程是4L,甲回到出發點;經過48min=2×17min+14min,
乙的路程s乙,2L<s乙<3L;甲與乙位置如圖(1)所示,甲乙在同一直線上,
甲可以看到乙,這是甲第一次看到乙;
(3)經過51min,乙的路程是3L;經過51min=4×12min+3min,甲的路程s甲,4L<s甲<5L,21教育網
甲與乙的位置如圖(2)所示,甲乙不在同一條直線上,甲開始看不到乙;
(4)從甲第一次看見乙開始計時,到甲又看不到乙時,所經歷的時間為51min﹣48min=3min。
故選:B。
7.(2020 寧波自主招生)在光滑水平面上,一小木塊向右撞擊豎直墻壁后被彈回(碰撞時間不計碰撞過程中有能量損失)。如圖記錄了小木塊運動過程中的部分數據,其中t所對應的數據是物體在該位置時相對于初始位置O所經歷的時間,s所對應的數據是物體相對于初始位置O的距離。根據情景,可知墻壁與初始位置O的水平距離為   m。
【解答】解:因為木塊在光滑的水平面上運動,因此撞擊前后木塊均做勻速直線運動;
根據圖示可知,撞擊前0.1s內通過的路程為0.5s,撞擊后0.1s內通過的路程為0.1m;
則撞擊前木塊的速度為:v===5m/s;
撞擊后木塊的速度為:v′===1m/s;
根據圖示可知,木塊運動1.6s時,距離O點的距離為1.1m,由v=可知,再到達O點的時間為:t″===1.1s,21*cnjy*com
則木塊從開始到最后所經歷的時間為:t總=1.6s+1.1s=2.7s;
根據圖示可知:t前+t后=t總,
設墻壁與初始位置O的水平距離為s,
由v=可知:+=2.7s
即+=2.7s
s=2.25m。
故答案為:2.25。
8.如圖所示為氣墊導軌上兩個滑塊A、B相互作用后運動過程的頻閃照片,頻閃的頻率為10Hz.開始時兩個滑塊靜止,它們之間有一根被壓縮的輕彈簧,滑塊用繩子連接,繩子燒斷后,兩個滑塊向相反方向運動。已知滑塊A、B的質量分別為200g、300g,根據照片記錄的信息,A、B離開彈簧后,A滑塊做   運動,其速度大小為   m/s,B滑塊做   運動,其速度大小為   m/s,本實驗中得到的結論是   。2-1-c-n-j-y
【解答】解:
由題圖可知,細繩燒斷后,A滑塊在相同時間內通過的路程相等,則A滑塊做勻速直線運動;同理可知,B滑塊也做勻速直線運動;
由圖可知照相機閃一次,A通過的距離為0.9cm=0.009m,B通過的距離為0.6cm=0.006m,
頻閃的頻率為10Hz,則時間間隔t===0.1s,
A、B被彈開后,則A、B的速度分別為:
vA===0.09m/s,vB===0.06m/s,
則mAvA=0.2kg×0.09m/s=0.018kg m/s,
mBvB=0.3kg×0.06m/s=0.018kg m/s,
由此可得:mAvA=mBvB,
結論是:滑塊A、B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大小相等。
故答案為:勻速直線;0.09;勻速直線;0.06;滑塊A、B在相互作用的過程中質量和速度的乘積大小相等。
9.姍姍同學去超市購物,超市有兩架并排的自動扶梯(如圖),一架向上運動,另一架靜止。姍姍同學在學習了八年級《物理 運動的世界》后,對自己上樓的時間作了測試,若她站在運動的扶梯上不動,隨扶梯上樓需30s,沿靜止的扶梯跑步上樓需20s。則她沿著向上運動的自動扶梯跑上樓需要多長的時間?21·世紀*教育網
【解答】解:設沿扶梯上升通過的路程為s。
則扶梯上升的速度為:v1=;
沿靜止的扶梯跑步上樓的速度為:v2=
她沿著向上運動的自動扶梯跑上樓相對于地面的速度為:v=v1+v2;
由速度公式得,她沿著向上運動的自動扶梯跑上樓相對于地面的時間為:
t====12s。
答:她沿著向上運動的自動扶梯跑上樓需要12s的時間。
10.(2020 李滄區校級自主招生)近日,青島五十八中兩名高三學生救助車禍傷者,上演了一場教科書式的救援,這一事件被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客戶端等多家媒體報道,弘揚了社會正能量,體現了五十八中學子的社會責任感和擔當意識,同時這也提醒我們要提高安全意識。
在如圖所示的十字路口處,有一輛長10m、寬2.2m的客車,客車正以10m/s速度勻速行駛在馬路中間,當它與斑馬線的中點B相距60m時,馬路上的小王同學正好在斑馬線中間A點出發沿AB穿過馬路,A、B間的距離為8m,假設小王同學做勻速直線運動,則運動的速度為多少時,能夠避免與客車相撞?
【解答】解:(1)由v=得,
若車剛穿過時人再穿過,客車穿過B點所用時間為:
t===7s
人運動的速度為v人==≈1.14m/s;
(2)若人剛穿過時車再過線,
客車到達B點所用時間為t′===6s,
人運動的速度為v人′==≈1.7m/s;
當人的速度大于1.7 m/s或小于1.14 m/s時,小王同學能安全過馬路。
答:當人的速度大于1.7 m/s或小于1.14 m/s時,小王同學能安全過馬路。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州市| 安丘市| 会理县| 太湖县| 永康市| 城固县| 土默特左旗| 瑞金市| 中牟县| 高要市| 遂川县| 宁陵县| 莱芜市| 额尔古纳市| 东阳市| 万荣县| 梁河县| 溧阳市| 手游| 栾川县| 云林县| 会昌县| 会理县| 依兰县| 阳江市| 谢通门县| 汾西县| 邵东县| 平凉市| 娱乐| 吴堡县| 中西区| 玛沁县| 大关县| 汉川市| 佛学| 西平县| 敖汉旗| 吉安县| 元阳县| 石家庄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