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類的進化【教學目標】1.了解人類的進化過程,認識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是不斷地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過程。2.通過收集、閱讀資料,嘗試推力分析的思維過程。3.關注一些和人類的進化有關的有趣問題。【教學重點】通過資料整理、小組討論等多種形式,了解人類的進化過程。【教學難點】有理有據的比較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教具準備】(1)教師準備:有關人類進化的資料、圖片、掛圖;(2)學生準備:搜集有關人類進化的典型資料。【教學過程】一、導入部分1.觀察1說一說,下面這些動物中,與人最相近的動物是什么?(出示貓。狗。黑猩猩的圖片)(如有爭議,可引導學生從直立行走、思維和智商等方面逐一排除,篩選出與人最近的是黑猩猩。)2.觀察2比較人與貓。狗。黑猩猩等動物外部特征的不同與相同之處(出示各種動物身體的局部特征)。(還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具體的動作體會四肢的不同功能,如:抓拿物品,吃東西等)。3.記錄人與貓、狗、黑猩猩等動物相似的外部特征(可包括身體結構、皮毛、五官、活動等)。二、新課部分1.研討討論:人類可能是由哪類動物進化來的?(引導學生分類整理,分別匯報。如:第1組介紹南方古猿的發現;第2組介紹能人的知識;第3組介紹北京猿人;第4組介紹山頂洞人;第5組介紹其他資料……)2.分析出示古猿。能人、直立人、智人、現代人的頭像,討論對人類進化的看法。3.總結 思考:是哪些外部或內部因素促進了人類的進化過程?☆畫一畫:試著畫一畫人類進化中的身體構造。三、總結部分小結:經過人類的長期研究發現,人類祖先的身體構造和生理特性是不斷地隨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的。布置作業:查找資料,研究其他動物的進化知識。2 / 2(共13張PPT)人類的進化1、猜猜看:2、觀察思考:外 部 特 征人狗貓猩猩3、記錄:有四肢、五官、皮膚、直立行走有四肢、尾巴、皮毛、爬行奔跑有四肢、尾巴、皮毛、爬行奔跑有四肢、尾巴、皮毛、攀爬閱讀課文并思考:人類可能是由哪類動物進化來的?為什么?4、人類的進化:人類由什么動物進化來的?分組閱讀并討論匯報:5、人類的進化過程:1)、人類的進化通常分為哪四個階段?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2)、分析人類的進化四個階段分別有哪些進步?直立行走使用和制造工具能夠用天然火大腦發達產生了語言生存并改造自然小結:6、人類進化的影響因素:(1)內在因素:直立行走、腦容量、使用工具等。6、人類進化的影響因素:(1)外在因素:生存環境、食物。7、總結:*人類祖先的身體構造和生理特征是不斷地隨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的。*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是不斷地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過程。南方古猿能人智人直立人板書:直立行走使用和制造工具能夠用天然火大腦發達*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是不斷地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過程。謝 謝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WWWCg COm大圖網 NO:2015041027928255圖片將源:視覺中國mgom全景網www.quanjingcomQ聊下h2約器換圖片來源:視覺中國www.昵圖網 uuuu.nIpIC CoBy:newdays No201402151653520043491人類的進化大致經歷了幾個階段 2每個階段的人各有什么特點 階段距今年代食物使用工具腦容量生活在距今420生活在距今200萬~150萬年萬-150萬年前,腦容量在前,腦容量平均450~530毫升為680毫升,之間,能使用能制造簡單的工天然工具,但具(石器)不能制造工具是已發現的最早階段的原始南方古猿能人生活在距今200生活在距今20萬~20萬年萬~1萬年前前,腦容量可腦容量平均為我-8石學會了用火器和骨器,能用是人類進化最骨針縫制獸皮衣關鍵的一個階入物,可用標槍和段長矛進行狩獵圖5.2-13人類進化的四個階段原上與禁南方吉直人楚特人克羅馬農人人類的進化【學習目標】1.科學概念知道人類的進化過程就是不斷地適應自然環境變化的過程,初步建立人類的進化過程的概念。2.過程與方法會運用收集、閱讀資料的方法來認識和了解人類的進化。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課外能積極收集與人類的進化有關的資料,能積極地與同伴一起交流有關人類的進化的信息。【學習重難點】重點:建立人類的進化過程的概念。難點:掌握用資料整理、小組討論等的方法來認識和了解人和動物的不同之處。【學習過程】思考導入觀察圖片,說一說,下面這些動物中,與人最相近的動物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探究新知(活動一)比較人與貓、狗、黑猩猩等動物外部特征的不同與相同之處。2.探究新知(活動二)討論:人類可能是由哪類動物進化來的?討論對人類進化的看法。思考:是哪些外部或內部因素促進了人類的進化過程?三、展示研討經過人類的長期研究發現,人類祖先的身體構造和生理特性是不斷地隨環境的改變而變化的。四、延伸拓展課后思考題:你還知道哪些動物的進化知識?2 / 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4.人類的進化_教案.docx 4.人類的進化學案.docx 4.人類的進化課件.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