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35張PPT)第三單元文明與家園第六課建設美麗中國6.2共筑生命家園1、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堅持綠色發展道路自學指導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3.為什么要走綠色發展道路?4.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5.怎樣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6.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是什么?環節一: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可今天我們的地球卻是這樣①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自然類界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③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我們要踐行我們要樹立洞庭湖原為我國第一大淡水湖,湖區位于荊江南岸,跨湖南、湖北兩省,面積最大時約6000平方公里,所謂八百里洞庭一說依此而來。春秋戰國以來,歷代統治者為緩解人口增加的壓力,都進行圍湖造田,與水爭利。1958年的“大躍進”對洞庭湖圍湖造田進入一個高潮期。1998年中國經歷大洪水之后,政府認識到圍湖造田的危害,適時作出了退田還湖的重大決策。④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1)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人類面對生態危機作出的智慧選擇。(2)自然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滋養和必要條件;人類作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責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要為開發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補償和修復。(3)人與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榮,這是一種動態中的平衡、發展中的協調、進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紛亂”中的有序。(4)人類開發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駕于自然之上,必須符合自然規律。生態興則文明興,生態衰則文明衰。1.為什么要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一個公共牧場,有若干牧民放牧。每個牧民都有兩種選擇:一是大家合作,有意識地控制各自的牲畜頭數,使之與牧場的承載能力相適應;二是盡可能多地增加自己的牲畜頭數......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為目標。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創新城市開放城市城市群2.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1)實現人處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要以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為目標。(基礎、準則、目標)(2)建設生態文明,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使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基本國策)(3)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發展理念)環節二:堅持綠色發展道路"三北"防護林體系東起黑龍江賓縣,西至新疆的烏孜別里山口,北抵北部邊境,南沿海河、永定河、汾河、渭河、洮河下游、喇昆侖山,包括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北、遼寧、吉林、黑龍江、北京、天津等13個省、市、自治區的559個縣(旗、區、市),總面積406.9萬平方公里,占我國陸地面積的42.4%。從1979年到2050年,分三個階段、八期工程進行,規劃造林5.35億畝。到2050年,三北地區的森林覆蓋率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5.95%。總體規劃要求;在保護好現有森林草原植被基礎上,采取人工造林、飛機播種造林、封山封沙育林育草等方法,營造防風固沙林、水土保持體、農田防護林、牧場防護林以及薪炭林和經濟林等,形成喬、灌、草植物相結合,林帶、林網、片林相結合,多種林、多種樹合理配置,農、林、牧協調發展的防護林體系。①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3.為什么要走綠色發展道路?②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是人類的共識。相關鏈接①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生態文明,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經成為當代中國的發展共識。②生態文明作為一種新型的社會文明,是人類的共識。3.為什么要走綠色發展道路?4.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余村的變化說明了什么?你相信是同一個村嗎說明兩條不同的致富道路給余村帶來不同的變化第一次富起來第二次富起來以犧牲資源和環境為代價,謀求經濟的一時增長。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基礎上,走綠色發展道路。鼓了“錢袋子”,傷害了“居住環境”。既獲得了經濟效益,又獲得了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經濟增長 。√××走綠色發展道路,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應協調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浪費資源為代價,換取一時的經濟增長。要處理好經濟發展、環境保護與人民生活水平改善三者之間的關系,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怎樣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②走綠色發展道路,堅持綠色富國,以人民為中心,讓人民群眾切實感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環境效益。堅持綠色惠民,將良好生態環境作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發人民群眾的綠色創造熱情,實現綠色富國之夢。4.怎樣堅持綠色發展道路?③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④必須堅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4.怎樣堅持走綠色發展道路?①要處理好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②堅持綠色富國,堅持綠色惠民;③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方針,大力倡導節能、環保、低碳、文明的綠色生產生活方式。④ 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從上面的資料和圖片欣賞中,你有何啟示?山清水秀、天藍地綠外在表征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內在含義留住鄉愁、守望相助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實現經濟繁榮、生態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圖景。6、建設美麗中國的時代景圖拓展提高倡議書我倡議……倡議人×××課堂小結建設美麗中國共筑生命家園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綠色發展道路為什么要堅持對人與自然關系怎樣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怎樣走綠色發展道路建設美麗中國的愿景課堂練習1. 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做好分類利國利民。生活中,垃圾分類雖是小事,卻不是易事。要將“小事”變成“易事”,公民應該( )①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②強化監督檢查,處罰亂放垃圾的行為③樹立環保意識,掌握垃圾分類的知識④養成良好習慣,踐行綠色低碳的理念A. ①④ B. ①② C. ②③ D. ③④D2. 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建設生態文明( )①要以資源環境承載力為基礎,以自然規律為準則,以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為目標②要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③堅持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④必須嚴守資源消耗上限、環境質量底線、生態保護紅線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②③④B3.我國將于 2020 年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劃定工作,截至 2016 年 5 月,我國自然保護區面積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 14.8%,生態紅線將以此為主體進行劃定。這說明我國( )①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②堅持科學發展觀,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③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④努力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D4.我國首次開啟生態保護紅線戰略,明確提出 2020 年底前全面完成全國生態保護紅線規定,勘界定標,基本建立生態保護紅線制度。開啟生態保護紅線戰略( )①能保證遏制我國環境進一步惡化②有利于建設環境友好型社會③能從根本上改變我國的環境狀況④有利于增強全民的環保意識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6.2共筑生命家園課件.pptx “十三五”污染防治攻堅戰階段性目標全面超額完成.mp4 保護生物多樣性 共建萬物和諧美麗中國.mp4 讓中國更美麗.mp4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