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中檢測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試卷一、選擇題(本大題共有20題,每小題2分,共40分。請選出各題中一個最符合題意的正確選項,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已實施20周年。多年來,澳門保持繁榮穩定,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得益于我國實施( )A.民族區域自治 B.基層群眾自治 C.一國兩制 D.政治協商制度2.新時代是中國走向強國的時代,法治是強國之源、強國之基,是強國的重要標志。落實法治,我們應( )①讓法治成為治理國家的唯一手段 ②堅持以人為本,人治與法治相結合③實行善治,實現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④實行良法之治,健全完善社會主義法治體系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3.港珠澳大橋的成功建設是橋梁工程的奇跡。以下有關分析不正確的是( )港珠澳大橋的建設 體現的發展理念A 將環保理念貫穿施工全過程,實現對海洋環境的“零污染” 綠色發展B 將港澳納入大灣區經濟體系建設,帶動珠江口地區共同發展 協調發展C 極大地增進珠海與內地其他城市的互聯互通 開放發展D 讓港澳“背靠祖國”優勢進一步凸顯,更好地分享國家發展紅利 共享發展4.浙江推行便民、高效、廉潔、規范“最多跑一次”改革,反映了( )A.能有效規范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 B.有利于打造高效便民服務型政府C.為公民參與政治提供了根本保障 D.是預防政府官員腐敗的關鍵之舉5.針對右圖漫畫所反映的現象,作為乘客我們要( )A.使用暴力奪回座位B.嚴懲霸座違法行為C.完善相關法律法規D.提高自身道德素養6.某同學學習十九大報告后繪制了我國發展的宏偉藍圖(見下圖),其中表述正確的( )①是我國進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 ②是我國基本上達到總體小康水平③是我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④是我國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于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舉行,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據此回答第7—9題:7.中共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召開,是我國政治生活的一大盛事。下列能夠直接體現我國政治建設的是( )①11月5日至10日,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在上海舉辦②5月21日—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和十三屆全國政協三次會議成功召開③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④10月17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新修訂的《未成年人保護法》A.①③ B.③④ C.②③ D. ②④8.全會指出,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強化以工補農、以城帶鄉,推動形成工農互促、城鄉互補、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新型工農城鄉關系。這( )①有利于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 ②體現發展的根本目的是增進民生福祉③表明我國初級階段的國情已發生改變 ④有利于引領全體人民走向同步富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9.全會指出,要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的對外開放。開啟我國對外開放新征程的是( )A.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京成立 B.1954年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C.1956年社會主義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10.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國家之所以重視發展教育,是因為( )①教育是提高國民素質、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根本途徑②教育是促進經濟發展和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③教育是實現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④要提高教育創新能力,首要的是提高科技創新能力A.①③ B.②③ C. ②④ D. ③④11.“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是中國近代某一革命組織的革命綱領。下列關于該“革命組織”的說法,正確的是( )A.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 B.誕生中國第一個革命團體C.在孫中山領導下成立 D.其機關刊物是《時務報》12.民國八年,在北京《晨報》中有可能看到的消息是 ( )A.北洋政府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B.北伐軍進軍迅速,連克汀泗橋、賀勝橋C.孫中山創辦黃埔軍校,蔣介石任校長D.蔣介石叛變革命,殘酷屠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13.“徐州‘剿總’總司令劉峙就集中 8 個兵團及其他直屬部隊,總兵力 80 萬人,我軍出動兵員 60 萬,在豫皖蘇邊區展開空前規模的戰略決戰”。這位老兵日記反映的歷史事件是( )A.臺兒莊戰役 B.平津戰役 C.淮海戰役 D.渡江戰役14.下列歷史事件的發生地,按“東南西北”的地理方位排序正確的是( )①中共一大的召開 ②黃埔軍校的創辦 ③一二.九運動爆發 ④甘肅會寧會師A.②①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①②④ D.①③②④15. 南京是中國近代歷史的縮影,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屈辱與抗爭。下列不是發生在南京的歷史事件有( )A.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 B.人民解放軍占領總統府C.一·二八事變 D.中國民國臨時政府成立16. 標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武裝斗爭,創建人民軍隊的開始的事件是( )A.黃埔軍校的建立 B.南昌起義 C.辛亥革命 D.三灣改編17. 下列不屬于開國大典這一天發生的重大事件的是( )A.改北平為北京,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B.任命周恩來為政務院總理兼外交部長C.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全體會議D.接受《共同綱領》為中央人民政府的施政方針18. 統計圖表能幫助我們分析歷史。從下表中,我們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有( )一戰、二戰情況比較表參戰國(個) 卷入人口(億) 參戰人員(億) 傷亡人員(億) 直接經濟損 失(億美元)一戰 30多 15 0.7 0.3 1805二戰 60多 20 1.1 0.9 40000①中國直接參與了兩次戰爭并贏得了民族解放 ②兩次戰爭給人類社會帶來巨大災難③兩次戰爭都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④和平事關各國人民的福祉A.①③ B.③④ C.①② D.②④19.九年級某班歷史興趣小組的同學在編寫《紅軍長征》劇本時,設計了以下幾個歷史場景, 其中與史實不相符的是( )A.第五次反“圍剿”失利,紅軍被迫進行戰略轉移B.革命中心地區從江西井岡山轉移到陜西延安C.紅軍戰士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擺脫了敵人的圍追堵截D.紅一、二、四方面軍會師會寧,長征結束20.標志著祖國大陸獲得解放,各族人民實現大團結的歷史事件是( )A.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臺灣回歸祖國 B.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C.1997年中國恢復對香港行使主權 D.1999年中國恢復對澳門行使主權二、非選擇題(本大題有5小題,共60分)21.( 10 分)發展永無止境,改革永遠在路上。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來的巨變】年份 我國國內生產總值 (億元) 我國居民人均可支配 收入(萬元) 我國進出口總額 (億元) 我國對世界經濟增長 的貢獻率1978 0.37 0.017 355 2.32018 82.71 2.59 278000 34(1)你能從表格的數據中獲取哪些信息?請用一句話概括這些信息中共同蘊含的道理。(5 分)材料二:某縣積極開展脫貧攻堅,主要采取:黨員干部在各方面發揮帶頭作用,以實際行動幫助群眾解決問題;利用當地資源,辦起生態旅游休閑項目;組織農戶開展來料加工;開辦農業技術免費培訓班,邀請農技專家開設講座和現場指導;村民借助互聯網紛紛開辦電商推銷土特產;計劃投入資金五千余萬,改建農村公路 100 多公里,實現康莊大道到村頭等 。(2)“積極開展脫貧攻堅”體現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哪一優越性?該縣做法為我們實施振興鄉村戰略提供了哪些有益的借鑒?(5 分)22.(10 分)為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溫州市人民政府決定即日向社會公開征集 2020 年度溫州市民生實事建議項目。項目主要包括:公共教育、醫療服務、文化體育、便民服務等民生領域的意見建議。市民可登錄“中國溫州”網站、“溫州發布”等微信公眾號填寫建議內容,或撥打“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方式參與。請問:(1)從材料可以看出我國政府的宗旨是什么?(2 分)(2)材料反映了我國公民享有什么權利,這一權利有什么作用?(4 分)(3)為更好地辦好民生實事,請你從厲行法治角度,為政府和市民各提一條建議。(4 分)23.(10分) 2020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們不忘初心,砥礪前行。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2020年10月1日,恰逢中秋與國慶雙節同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中秋詩會,讓最傳統的中華經典詩詞,與國家平臺現代傳播技術的深度融合,營造出“萬家團圓,共聚一方詩會”的節慶詩會這一獨特的文化景觀,為廣大電視觀眾奉獻一個團圓、和美、詩意的文化中秋節。(1)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舉辦的中秋詩會體現了對待民族文化怎樣的態度?(2分)材料二:10月23日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70周年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習近平主席在大會強調,抗美援朝戰爭鍛造形成的偉大抗美援朝精神,是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必將激勵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克服一切艱難險阻、戰爭一切強大敵人。(2)“偉大抗美援朝精神”的核心是什么?聯系所學知識談談對習主席話語的理解(3分)材料三:10月27日,2020年度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活動在京舉行,發布36名“新時代好少年”的先進事跡。其中有積極參加公益事業的晉藝菲;有“科技達人”黃禹塵;也有“增肥救父”并在疫中捐出1000元壓歲錢,為國家獻出自己愛心的路子寬……(3)“新時代好少年”們身上體現出了哪些傳統美德?這些美德與材料一體現的主題之間有何內在聯系?(3分)(4)綜合上述三則材料,請你確定一個主題。(2分)24.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追求民族獨立,實現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壯闊進程,就是不斷開拓創新、永續接力的過程。(16 分)【喚醒·覺悟】材料一:“覺悟”的聲浪,在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利害。……凡是不合于現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常……全認為他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有了這種“覺悟”,遂醞釀成這次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人人全想向“覺悟”方面走。——周恩來《“覺悟”的宣言》(1920 年 1 月 20 日)根據材料一,指出引導人們思想發生“覺悟”的歷史事件并寫出影響。(4 分)【探索·分歧】材料二:(中共一大后)形成了兩個派系。陳獨秀贊同歐洲馬克思主義者重視工人及貶低農民的普遍看法,他認為進步的城市力量應充當運動先鋒;李大釗卻強調農民的重要性:“在經濟落后的半殖民地的中國,農民占總人口的 90以上……當我們估計革命力量時,必須強調農民是重要的一部分。”——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1600-2000 中國的奮斗》依據材料二,概括兩派的分歧,并用史實證明誰的觀點是正確的。(6 分)【歷史·選擇】材料三:中國人向西方學得很不少,但是行不通,理想總是不能實現。多次奮斗,包括辛亥革命那樣全國規模的運動,都失敗了。——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材料四:中國的第一次歷史性轉變是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 社會的轉變。……馬克思主義傳入中國與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實現中國第一次歷史性轉變的決定性因素。——顧鈺民《三次歷史性轉變與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材料五:離開中國特點來談馬克思主義,只是抽象的空洞的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使之在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即是說,按照中國的特點去應用它,成為全黨亟待了解并亟待解決的問題。——毛澤東《論新階段》(3)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 200 周年大會上強調“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綜合五則材料和所學知識,予以論證。(要求:論證嚴密,表述成文。)(6分)歷史漫畫具有鮮明的時代性,強烈的諷刺性和幽默性。它生動活潑、寓意深遠,是一種特別的表述歷 史信息的方式。分析材料,回答問題(14分)圖①說明:"牙醫”希特勒,對著座位上僅 剩下的一個病人(英國)喊道:下一個!墻上的 帽子上寫著波蘭、丹麥、挪威、比利時、法 國……最后一頂帽子是英國。圖1中“患者”英國和法國之所以淪為畫中的下場,與其在外交上對法西斯國家推行的什么政策有關?將該政策推向頂峰的事件是什么?(4分)列舉圖2中"煙斗”代表的國家在二戰中的主要戰役一例,并說明其影響。(4分)(3)你如何理解圖2 "雪茄+長煙嘴+煙斗=V”的寓意?并請列舉二則史例說明。(6分)2021學年第一學期九年級期中質量檢測歷史與社會·道德與法治參考答案選擇題(每小題2分,共40分)題號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 C D C A D B D A D A題號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答案 C A C B C B A D B B二、非選擇題(5小題,共60分)21.(1)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綜合國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對外開放程度不斷提高;中國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穩定器和動力源,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3 分)理由:改革開放是強國之路,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2 分)共同富裕(共享發展成果)(1 分)堅持共產黨的領導,發揮黨員的模范帶頭作用;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經濟;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把經濟建設重心轉移到依靠科技進步和提高勞動者素質的軌道上來;依靠科技拓寬銷售渠道,實現致富增收;加大資金投入,完善基礎設施等(4 分)22.(10分)(1)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2分,對人民負責,為人民謀利益,言之有理即可)(2)我國公民享有參與民主生活的權利(享有民主權利、參與民主決策的權利。2分)。公民行使民主權利,能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維護自身的合法權利。(公民參與民主決策,有利于決策方認真聽取各方意見,集中民智,促進決策科學化。(從公民和政府角度分析皆可2分)(3)政府要依法行政,更好地建設法治政府。市民要增加民主意識,積極參與管理國家和社會事務。(市民要依法行使民主權利。4分,其他從具體的民生項目建設提出建議,言之有理,酌情給分。)23.(1)認識中華文化的價值,堅定文化自信。(2分)(2)愛國主義;(1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始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強大精神支柱,是維系我國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團結奮斗的牢固精神紐帶,是激勵中華兒女為實現中國夢兒奮斗的不竭精神動力;(2分)(3)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奮進品格;自尊互敬、助人為樂的和樂風范;孝敬父母、尊敬師長的倫理道德;憂國憂民、道濟天下的愛國情懷等(寫出2點即可)中華傳統美德是中華文化的精髓;(1分)(4)守望精神家園。(2分)24.(1)新文化運動(或者五四運動)(2分)。使人們的思想,特別是青年學生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從而更加廣泛而深刻地影響了整個社會。(五四運動是一次徹底地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革命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廣泛傳播,人們的思想獲得極大解放,開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國看世界。)(2分)(2)分歧:工人和農民在革命中的地位問題。(2分)歷史證明李大釗的觀點是正確的。史實:中國革命取得勝利,走的是一條在農村建立根據地,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特色道路。(4分)(3)評析:采用分層評價。水平0 無應答或胡亂羅列史實 0分水平1 從單一角度論述“其他道路失敗,選擇馬克思主義”“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完成歷史性轉變”等 1-2分水平2 從多角度論述,并能合理呈現角度之間的邏輯關系 3-4分水平3 較為全面論述馬克思傳播的歷史背景和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的創造性運用,并且構建起合理順暢的邏輯聯系 5-6分示例:面對近代中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民族危機,各階層仁人志士先后發起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救國運動,但均告失敗,證明西方道路在中國走不通。五四運動后,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奠定了思想基礎。中國共產黨誕生后,以馬克思理論為指導,并將之與中國不同時期革命實踐相結合,進行中國革命道路的探索,最終帶領中國人民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勝利,實現了中國從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到民族獨立、人民當家作主新社會的歷史性轉變。因此,歷史和人民選擇馬克思主義是完全正確的。25.(14分)(1)綏靖政策(2分),簽訂《慕尼黑協定》(2分)(2)例1:莫斯科保衛戰,使德國陸軍在二戰中遭到第一次重大失敗,宣告了希特勒閃電戰的破產。例2: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根本轉折點,也是二戰的的重要轉折點。(共4分,答出其中一則戰役及其影響即可獲得4分。)(3)美英蘇三國建立反法西斯同盟(或三國聯合反法西斯),促進了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到來。(2分)史例1:1942年,美英蘇等國簽署《聯合國家宣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正式成立,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2分)史例2:1944年,盟軍成功進行諾曼底登陸,德國東西陷入兩個戰場的夾擊之中,加速了德國法西斯的滅亡;史例3:三國召開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加強三國軍事政治合作,促進了勝利的到來。(三則史例舉出二則即可得4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