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科學》第二章第一節《生物和非生物》第1課時學案 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1、學會使用放大鏡。2、觀察蝸牛,學會描述其形態和生活習性。3、通過觀察蝸牛,激發探索生物的興趣。4、重點:放大鏡的使用方法、蝸牛的形態結構、蝸牛的感覺5、難點:蝸牛的結構和感覺【課前預習】1、下列物體中沒有生命的是( )A、電視 B、樹 C、小草 D、小兔2、下列具有生命現象的是( )A、空中的烏云 B、制成標本的樹葉 C、房子 D、仙人球3、放大鏡一般用玻璃制成,用手摸可感覺到它是 厚、 薄。4、蝸牛的外形特征:蝸牛由 、 、 、 、 等部分組成。5、蝸牛的生活環境學校科學興趣小組為了觀察蝸牛的形態,決定到野外捕捉蝸牛,甲組到背陰潮濕的田壟處,乙組到向陽干燥的高地上,丙組到水草叢生的淺水中捕捉,一小時后回到學校,老師發現其中有一組捕捉的特別多,詢問后表揚了他們。(1)你認為得到表揚的是 組(2)結合你自己捕捉蝸牛的經驗,你認為捕捉蝸牛最佳時間是( )A、上午 B、下午 C、晚上 D、任何時間(3)根據你掌握的知識,蝸牛的生活習性【學習過程】(一)放大鏡的使用1、用放大鏡觀察物體時,放大鏡不要與觀察的物體離得 ,或 ,觀察時,可將放大鏡在 與 之間適當移動,使看到的物體較清晰為止。2、用放大鏡觀察指甲、頭發、直尺上的刻度、書上的文字。3、放大鏡能將觀察對象 ,看到的是一個 的, 的像。(二)觀察蝸牛1、蝸牛的外形特征足部:蝸牛用寬大的 匍匐前進,足部能分泌出一層光滑的 ,使蝸牛移動時更加容易。蝸牛 觸角:在蝸牛能收縮的頭部有 對觸須,蝸牛用觸角上的感覺器官對外界辨味和觸摸,大觸角的頂部長有 。口:蝸牛口長在 下面,蝸牛的齒舌長在口床上,蝸牛像伸舌頭一樣從口中伸出齒舌,刮取細小的食物顆粒。2、探究:蝸牛的生理特征假 設 實 驗 方 法 實驗結果假設一:有 覺假設二:有 覺假設三:有 覺假設四:有 覺結論:蝸牛能對外界刺激作出反應,具有 、 、 等感覺。但蝸牛沒有 ,對聲音的刺激不能作出反應。(三)課堂練習(1)蝸牛為什么要四處爬行?(2)蝸牛爬過的地方有痕跡的原因是有什么作用(3)蝸牛的食物是( )A、腐爛的食物 B、植物的莖、葉 C、小動物 D、植物的幼苗(四)、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七上《科學》第二章第一節《生物和非生物》第1課時作業 班級 姓名【基礎題】1、觀察蝸牛時所需要的儀器是 ( )A.放大鏡 B.顯微鏡 C.天平 D.刻度尺2、蝸牛爬行時會留下痕跡,主要是由于什么器官能分泌粘液 ( )A、殼 B、眼 C、觸角 D、足3、通過實驗證實蝸牛對外界刺激的下列感覺中,不具有的是 ( )A、視覺 B、觸覺 C、聽覺 D、嗅覺4、觀察蝸牛時,在蝸牛前方3厘米處,放上蘸有酒精的棉花,我們會發現蝸牛會向遠離酒精的方向爬行,這說明蝸牛具有 ( )A、觸覺 B、視覺 C、味覺 D、嗅覺5、通過觀察蝸牛,回答下列問題:(1)用筆尖觸碰蝸牛的各個部位,你認為蝸牛的_________最敏感,_______有保護作用,它的攝食器官是________。(2)蝸牛是農業的_________(填害蟲或者益蟲)6、如果有一只蝸牛的質量是18克,根據下表估計,它大概是 月齡的蝸牛。蝸牛月齡 不滿一月 一月齡 二月齡 三月齡 四月齡 五月齡 六月齡蝸牛質量(克) 0.48 1.5 3 8 20 30 42【提高題】7、為了不驚動蝸牛,以便用放大鏡觀察到蝸牛觸角上雙眼,下列操作正確的是 ( )A.前后移動蝸牛 B.放大鏡靠在蝸牛上C.同時移動頭部和放大鏡 D.將蝸牛放在放大鏡上8、關于蝸牛的生活習性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 常常能在春、夏季雨后的墻角找到 B、爬行緩慢C、 常吃蔬菜和糧食作物 D、不危害棉株【精選題】9、洞穴中的魚類,終年不見陽光,則它哪種器官有可能退化 ( )A.觸覺器官 B.嗅覺器官 C.視覺器官 D.鰭10、雷雨過后,常看到蚯蚓鉆出地面,這種現象與蚯蚓的哪一種生理過程受到妨礙有關?( )A.消化 B.生殖 C.排泄 D.呼吸作業參考答案:1、A2、D3、C4、D5、(1)觸角 殼 口 (2)害蟲6、一月7、C8、D9、C10、D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