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七上《科學》第二章第二節《細胞》第2課時學案 班級 姓名【學習目標】了解顯微鏡的發展史及其對生命科學微觀領域研究的意義;認識顯微鏡的結構,知道顯微鏡的使用步驟;學會制作簡單裝片。重點:顯微鏡的結構,簡單裝片的制作;難點:顯微鏡的正確使用和簡單裝片的制作。【課前預習】1、顯微鏡的結構(在序號旁邊寫上結構名稱)2、轉動鏡筒升降范圍較大的是 螺旋。轉動鏡筒升降范圍較小的是 螺旋。3、顯微鏡的放大倍數=4、顯微鏡的使用一般包括【學習過程】(一)、細胞的發現1、人類很早就開始對植物和動物進行觀察和研究。2、顯微鏡的發明為細胞發現提供了條件。(二)、顯微鏡的結構及使用關于顯微鏡的結構顯微鏡的組成(見預習圖)(2)顯微鏡結構中你認為最重要的是______和________顯微鏡的使用(1)顯微鏡使用的一般步驟安放:左手托,右手握,放有光,靠著左,鏡臂朝自己。對光:短物鏡,大光圈,一起對準通光孔,左眼觀,右眼睜,同時調節反光鏡。顯微鏡的調焦靠的是_________________的升降,而鏡筒的升降靠的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的調節。鏡筒的升降口訣:先粗后細,向前降,向后升。放片、調焦:口訣:先壓片,盯物鏡,降下物鏡再觀察,向后旋,鏡筒升,看見物像再調細。【突破點撥】:①用顯微鏡觀察時,光線是如何進入眼睛的? ②要改變視野的明暗,可調節顯微鏡的什么結構,如要最亮,應怎樣調節?③準焦螺旋向前轉動時,物鏡會怎樣?這時應看顯微鏡的什么結構?為什么?④在使用顯微鏡觀察時,視野中有一污點,你如何判斷該污點是在玻片標本上,目鏡上,還是在物鏡上?(2)探究與體驗①、物與像的關系(結論:左右 ,上下 )觀察寫有字母“e”的裝片,你在顯微鏡中觀察到的像是怎樣的?②、高倍鏡與低倍鏡(結論:高倍鏡視野 ,低倍鏡視野 )右圖是同一裝片在物鏡A和物鏡B下觀察到的物像:a.物鏡A與B,哪一個是高倍鏡?b.在尋找視野時,你會選用哪個?c.將低倍鏡換成高倍鏡,視野會變亮還是變暗呢?③、觀察顯微鏡時,裝片移動將引起物像移動。(結論:裝片與物像移動方向 )a.當裝片向右移時,物像向 移;當裝片向上移時,物像向 移。b.如果要把位于視野右上角的物體移到視野中央,應將裝片往 移動。(三)、臨時裝片制作1、洋蔥表皮細胞裝片和口腔上皮細胞裝片的制作相同點: 擦 滴 取 展 蓋 染 吸不同點:(四)、課堂練習1、用顯微鏡觀察洋蔥莖表皮臨時裝片時,能觀察到多個清晰的細胞,在不移動裝片位置的情況下,視野中細胞數量最多的鏡頭組合是( )A.10×,l0× B.10×,40×C.12.5×,10× D.5×,40×2、下圖是顯微鏡觀察某生物裝片時的視野,若使視野甲轉變成乙,則移動裝片時,應向哪個方向移動裝片才能達到這個要求( )A、右上方 B、左上方C、左下方 D、右下方(五)、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七上《科學》第二章第二節《細胞》第2課時作業 班級 姓名【基礎題】1、用顯微鏡觀察標本時,應該: ( )2、用油性筆在載玻片上寫了小小的“F”,放在顯微鏡下觀察,你看到的形狀是( )A、 B、 C、 D、3、在光線較弱的情況下觀察物象,最好使用( )A、低倍物鏡、較小光圈、平面反光鏡; B、高倍物鏡、較小光圈、凹面反光鏡;C、低倍物鏡、較大光圈、凹面反光鏡; D、高倍物鏡、較大光圈、平面反光鏡;4、在低倍鏡下找到目標后,換用高倍鏡,這時視野里的變化是( ?。?br/>A、細胞的體積變大、視野變亮 B、細胞的體積變小、視野變亮C、細胞的體積變大、視野變暗 D、細胞的體積變小、視野變暗5、給制好的臨時裝片進行染色時,其正確的方法懸( )A.直接往蓋玻片上滴加染液,然后用吸水紙B.從裝片上取下材料,放在染液中染色后再放回去C.在蓋玻片的一側滴一滴染液后,用吸水紙在對側吸引D.先將裝片固定在載物臺上,再進行寫C相同操作6.制作臨時裝片的一般步驟是( )①染色;②撕取實驗材料;③擦試載玻片、蓋玻片;④在載玻片中央滴清水;⑤蓋蓋玻片;⑥將實驗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平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②⑥⑤④①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7、請根據各部件的功能寫出名稱(1)接近玻片標本的鏡頭是 ,它安裝在 。(2)找物像時,提升鏡筒首先使用的是 ,找到物像后,應使用 調節,使物像更清晰。(3)玻片標本應放在 上,并使標本對準 。8、將下列使用顯微鏡的步驟按正確順序排列起來A.對光 B.取鏡 C.安裝目鏡、物鏡和反光鏡 D.安放顯微鏡E.安放裝片 F.拭擦顯微鏡和整理實驗臺 G.低倍觀察 H.高倍觀察9、在用顯微鏡觀察人體口腔上皮細胞時,甲乙兩位同學在視野中看到如圖物像。(1)物像位置調節較好的是________同學;(2)為使另一位同學也能獲得較好的觀察效果,我們建議他把裝片向________移動。【提高題】10、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細胞裝片時,必須向載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鹽水,而不能滴清水,原因是( )A.使細胞離散 B.避免細胞皺縮C.減慢細胞運動 D.避免細胞漲破11、使用顯微鏡的低倍鏡觀察玻片時,在視野中發現一個黑點,當移動玻片時,小黑點不動;轉動目鏡時小黑點仍在原處,對這種現象最可能的解釋是( )A.光圈太小 B.目鏡不干凈C.反光鏡不干凈 D.物鏡不干凈12、某同學使用的顯微鏡低倍物鏡為10倍,高倍物鏡為40 倍。他在低倍鏡下看到視野中有8個排成一排的細胞(如圖),換用高倍鏡時可以觀察到幾個( )A.2個 B.8個 C.16個 D.32個 13、如圖是顯微鏡下觀察洋蔥表皮細胞裝片過程中的兩個視野,從視野甲到視野乙的操作順序正確的是( )(A)移動裝片,轉動粗準焦螺旋(B)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C)移動裝片,轉動轉換器,轉動細準焦螺旋(D)調節光圈,轉動轉換器,轉動粗準焦螺旋【精選題】14、在明亮實驗室里做“觀察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實驗時,由于操作上的一些失誤,造成實驗效果不明顯。請分析產生下列后果的可能原因。(寫出一條即可)(1)在使用顯微鏡對光時,發現無論怎樣轉動反光鏡視野都很暗:________________。(2)在觀察洋蔥表皮細胞的臨時裝片時,發現細胞有嚴重重疊現象:________________。15、顯微鏡是科學實驗室中常用的儀器,關于顯微鏡的使用,請回答以下問題:(1)若用同一顯微鏡通過調整目鏡、物鏡和準焦螺旋,觀察同一標本4次,分別得到如圖所示的四幅圖。則A、B、C、D中視野最暗的是________。(2)通過顯微鏡觀察到在裝片內有一物體作順時針運動,則該物體的實際運動方向為 ________ (填“順時針”或“逆時針”)。(3)人類身體中最大的卵細胞直徑約0.1毫米。在一臺普通的光學顯微鏡下看到其直徑約為0.5厘米。則此時最有可能的鏡頭組合是 。A.5× 40× B.5× 10× C.10× 40× D.10× 10×作業參考答案:1、D2、C3、C4、C5、C6、C7、(1)物鏡 物鏡轉換器(2)粗準焦螺旋 細準焦螺旋(3)載物臺 通光孔8、BDCAEGH9、乙 左10、D11、B12、A13、C14、(1)光圈太小、物鏡沒有對準通光孔或者使用高倍鏡對光(寫出一條即可) (2)洋蔥表皮細胞未在載玻片上展平或者洋蔥表皮撕得太厚(寫出一條即可)15 、(1)C (2)順時針 (3)BAB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