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科學(上海牛津版)》第一章《科學入門》教學設計一:本章內容解析科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也是一門全新的課程,旨在幫助學生學習基本的科學原理方法,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過程,同時激發學生探究自然科學的欲望,不斷地在豐富多彩的科學探究活動中鍛煉學生的思維、觀察、表達、交流、探究、創新、合作、動手等能力,整體上提高每一位學生的科學素養。為了立足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我們必須面向全體學生,精心組織課堂教學,讓每一節科學課都盡量達到精彩高效的目標,同時在“二期課改”的引領下,我們也要有效地組織好課堂教學,關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善,做好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促進者。本章是初中科學預備年級的第一章內容,共有四小節:科學入門、走進科學實驗室、簡單的實驗技巧、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了解什么是科學,科學課到底要學什么,如何學習科學,以及學好科學必須具備哪些最基本的技能。在第一節中,共有三個部分的內容:科學是什么、科學家是怎么進行探究的、發明發現,主要是讓學生認識到只要我們擁有一雙善于發現問題的眼睛,并通過實踐嘗試著找到問題的答案,我們就已經在進行科學探究活動了,從而拉近學生與科學之間的距離,讓學生感受到科學并不是高深莫測、遙不可及的,科學就在我們的身邊,學習科學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快樂和益處。第二節:走進科學實驗室,將帶領學生進入一個全新的學習環境,要讓他們了解在實驗室學習必須嚴格遵守實驗室守則,當然即使遵守了實驗室守則,難免還是會遇到意外,那我們應該具備哪些簡單的實驗室意外應急措施呢?第三節:簡單的實驗技巧中講述了電子天平、刻度尺、量筒、溫度計、酒精燈、秒表等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實驗技巧,這些都是學生在以后的科學探究中需要具備的基本技能,當然除了這些以外,觀察和記錄也是科學探究中不可缺少的工作,這其中又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這就是本章第四節的內容。二、本章教材分析、學情分析1、教材分析初中科學是一門基礎性的課程,它處在上海二期課改“合—分—合”一體化科學教育體系中一個關鍵的位置,是合分合體系中“科學啟蒙階段”和“較為系統的分科科學教育階段”的中間過渡階段,旨在為學生提供各種入門性的科學學習經歷和體驗,著力幫助學生學習最基本的科學概念和原理方法,多側面、多角度地了解科學的本質,承上啟下地幫助學生從親近自然走向親近科學。第一章科學入門是學生和科學的“第一次親密接觸”, 通過參與簡單的科學探究活動,學生開始慢慢地領悟科學的內涵,體驗到科學的無窮魅力,同時通過第一章節中相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也為以后各章及分科科學學習打下了基礎。2、學情分析在小學五年《自然》學習的基礎上,學生基本上已經接受了科學教育的啟蒙,對學習科學已經有了一些知識和技能方面的儲備,而且六年級學生活潑好動,思維敏捷,對科學世界有著很強的好奇心和接受能力,喜歡與人討論并發表自己獨特的想法,有表達分享的渴望,因此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體現以“探究活動”為教學的主要展開模式,通過活動,讓學生在獲得基本的科學知識和原理的同時,能夠初步學會用科學語言和相關技能,主動地與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能與他人合作完成科學探究活動,不斷地提升自己的科學素養。三、本章教學安排1、整體框架結構2、核心主題概要:了解科學探究的基本要素。3、總體教學目標:通過教學活動,讓學生對科學的本質和科學探究的過程有所了解;能夠激發學生探索的欲望和對科學的興趣;了解實驗室安全守則,能認識并學習使用實驗室常見儀器和設備。4、建議課時安排第一課時:認識科學第二課時:走進科學實驗室第三課時:測量、天平和質量、刻度尺和長度第四課時:量筒和體積第五課時:溫度計和溫度、加熱器和加熱、計量時間第六課時:液體移取和混合+練習冊處理第七課時: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第八課時:單元檢測科學家是怎樣進行探究的科學是什么認識科學發現和發明認識我們的實驗室實驗室安全走進科學實驗室實驗意外的簡單緊急應變措施測量天平和質量科學入門刻度尺和長度簡單的實驗技巧量筒和體積溫度計和溫度加熱器和加熱計量時間液體的移取和混合觀察和記錄進行簡單的科學探究猜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