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單元 人類共同生活的世界(選擇題)一、單選題1.陸地主要集中在( ) A. 北半球與西半球 B. 北半球與東半球 C. 南半球與西半球 D. 南半球與東半球2.我們生活在圖中哪一個大洲( ) A. B. C. D. 戴馬克松地圖是第一張世界視像圖,該圖在一個平面上向人類展示了無明顯變形的各個大陸。讀圖回答下列小題。 3下列關于海陸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 陸地面積北半球小于南半球 B. 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大于海洋面積C. 七分陸地,三分海洋 D. 全球海洋面積占71%,陸地面積占29%4圖中甲乙丙丁四大洲中,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 )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蘇伊士運河是世界航運最繁忙的航線之一,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和經濟意義。100多年前,馬克思就稱其為“東方偉大的航道”。下圖示意世界海運部分航線。據此完成下面小題。 5蘇伊士運河是兩大洲的分界線。兩大洲是( ) A. 歐洲、非洲 B. 亞洲、非洲 C. 歐洲、亞洲 D. 亞洲、北美洲6蘇伊士運河聯結的兩大洋是( ) A. 大西洋、北冰洋 B. 北冰洋、太平洋 C. 太平洋、印度洋 D. 印度洋、大西洋7蘇伊士運河開通前,從亞洲到歐洲的最短航線需繞行( ) A. 德雷克海峽 B. 白令海峽 C. 巴拿馬運河 D. 非洲好望角8.世界海陸分布不均勻,海洋與陸地分布比例分別是( ) A. 79%、21% B. 71%、29% C. 21%、79% D. 29%、71%9.下面四幅圖中,能正確反映世界海陸分布比例的是( ) A. B. C. D. 10.下列地理現象主要受地勢影響而產生的( )A. 長江自西向東注入東海 B. 寧波雨熱同期,夏季多臺風C. 新疆深受夏季風影響,梅雨連綿 D. 哈爾濱冰天雪地時,海南島卻溫暖如春11.下列有關亞洲自然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A. 山地丘陵為主,約占四分之三 B.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高原C. 地勢西高東低,河流滾滾東流 D. 亞洲東部和南部季風氣候顯著12.農業滴灌技術是指利用灌水器,將作物需要的水分和養分滴入根區土壤的灌溉方式。目前,以色列廣泛采用該技術進行灌溉。其主要目的的有( )①增大農業生產投入 ②擴大高耗水作物種植 ③降低土壤鹽化程度 ④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13.好望角是位于南非南部凸向海洋的岬角。以下四圖中最符合好望角氣候特征的是( )A. B. C. D. 14.下圖是小明設計的四條旅游路線(見下圖甲、乙、內、丁),其中經過了我國三級階梯的路線是( )A. 甲 B. 丙 C. 乙 D. 丁15.當印度盛行如下圖所示的風向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 我國華北地區盛行冬季風 B. 正是對南極洲進行科學考察的最好季節C. 中國各河流普遍進入枯水期 D. 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盛行夏季風16.金磚國家包括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下列五國示意圖中代表印度和巴西的是( )A. ②③ B. ②④ C. ③⑤ D. ⑤④17.新西蘭和日本都是經濟發達的島國。讀下圖,完成問題。(1)新西蘭和日本共同的自然環境特點是( )①位于北溫帶 ②地殼活動活躍 ③位于東半球 ④河流短小急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新西蘭適宜發展畜牧業,日本適宜發展種植業,造成兩國農業差異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海陸位置B.地形C.氣候D.勞動力(3)日本捐贈中國的防疫物資上寫著“青山一道同雲(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鄕(鄉)”,出自唐王昌齡《送柴侍御》,體現了日本兼收并蓄的文化。日本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的還有( )A.文字B.動漫C.戲劇D.和服18.下列關于世界人種的敘述,錯誤的是( )A. 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沒有優劣之分 B. 不同種類的人種共同創造了人類文明C. 人類生存環境的不同是人種形成的原因之一 D. 體質特征的不同可以反映出某種人種的優劣程度19.世界大家庭中,由于生存環境差異等原因,形成不同的人種。下列不屬于黃色人種的是( )A. 蒙古人 B. 印第安人 C. 印度人 D. 日本人20.世界的人口稠密區主要位于中、低緯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主要原因是( )①氣候溫和,降水較多 ②四季如春,沒有冬季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④安全地帶,沒有地震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21.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分別是( )A. 漢語和英語 B. 英語和漢語 C. 英語和俄語 D. 漢語和阿拉伯語22.小莫同學上網查詢某國的基本信息,得知該國“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 )A. 美國 B. 英國 C. 中國 D. 韓國23.北緯90°緯線和南緯90°緯線的關系是( )A. 是兩條相鄰的緯線 B. 是兩條相對的緯線 C. 是同一條緯線 D. 是兩個相對的點24.有一艘輪船航行到這樣一個地方,它的東側是東半球,西側是西半球,南側是南半球,北側是北半球,問這個地點是( )A. 東經20°赤道 B. 西經20° 赤道 C. 東經160° 赤道 D. 西經160° 赤道25.下列圖中陰影區域位于西半球、北半球的是( )A. B. C. D. 26.北京位于(40°N,116°E),那么北京的半球位置是( )A. 北半球、東半球 B. 北半球、西半球 C. 南半球、西半球 D. 南半球、東半球27.讀經緯網圖,關于M、N兩地的描述,正確的是( )A. M地、N地都位于西半球 B. N地所在的緯線較長C. M地位于低緯度地區 D. N地處在東西半球的分界線上28.關于某地(20°S,90°W)位置的敘述,正確的是( )A. 西半球、北半球、高緯度 B. 東半球、北半球、中緯度C. 西半球、南半球、低緯度 D. 西半球、北半球、低緯度答案解析部分一、單選題1. B分析:地球表面是由海洋與陸地組成,有“七分海洋、三分陸地”的說法,任何面積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陸地主要集中在東半球和北半球。故答案為:B。【點評】地球表面是由陸地和海洋構成的,陸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東半球。我們把面積廣大而完整的陸地稱作大陸,地球表面共分為六塊大陸,即亞歐大陸、非洲大陸、北美大陸、南美大陸、南極大陸和大洋洲大陸。2. A分析:我們生活的大洲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亞洲,以上四個大洲輪廓圖中,A是亞洲,B是非洲,C是北美洲,D是南美洲。 故答案為:A 【點評】亞洲是七大洲中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一個洲,大部分地區位于北半球和東半球。亞洲與非洲以蘇伊士運河為界,亞洲與歐洲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大高加索山脈、土耳其海峽為界,亞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峽為界。亞洲分為東亞、東南亞、南亞、西亞、中亞和北亞6個地區,地勢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圍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帶,呈放射狀向四面奔流。亞洲大陸跨寒、溫、熱三帶,氣候類型復雜多樣、季風氣候典型和大陸性顯著。溫帶大陸性氣候面積最大。亞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最低點死海。3.D4.A【點評】 (1)地球表面是由陸地和海洋構成的,陸地占29%、海洋占71%,即七分海洋,三分陸地。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陸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極周圍卻是一片海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但南極周圍卻是南極大陸。無論我們怎么劃分,地球的任何兩個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積大于陸地面積。(2)亞洲東臨太平洋,北臨北冰洋,南臨印度洋,南北分別被北回歸線和北極圈穿過,是地跨寒、溫、熱三個溫度帶的大洲,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的一個洲,面積達4400萬平方千米。3.陸地面積北半球大于南半球 ,A錯誤;北半球的陸地面積小于海洋面積,B錯誤;世界海洋面積約占71%,陸地面積約占29%,固有“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說法,C錯誤,D準確。故答案為:D。4.全世界跨緯度最廣的大洲是亞洲,根據圖示信息,甲為亞洲,A正確,BCD錯誤。故答案為:A。5.B6.D7.D【點評】 亞洲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以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東北以白令海峽與北美洲為界,東南與大洋洲隔海相望。北臨北冰洋,東臨太平洋,南臨印度洋,西接歐洲,西南鄰非洲,東北隔海峽與北美洲相望,東南隔海與大洋洲相望。5.蘇伊士運河是亞洲和非洲的分界線,該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故B正確,A、C、D錯誤。故答案為:B。6.蘇伊士運河溝通了紅海和地中海,紅海通過曼德海峽與印度洋相連,地中海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與大西洋相連,因此蘇伊士運河聯結的兩大洋是印度洋和大西洋,故D正確,A、B、C錯誤。故答案為:D。7.蘇伊士運河聯結的兩大洋是印度洋和大西洋,二者大致以非洲最南端的厄加勒斯角為分界點,也就是以東經20°E經線為界,以西為大西洋、以東為印度洋,因此蘇伊士運河開通前,從亞洲到歐洲的最短航線需繞行非洲好望角,D正確;德雷克海峽位于南美洲南端,A錯誤;白令海峽位于北冰洋與太平洋之間,B錯誤;巴拿馬運河南北美洲的分界線,位于是大西洋與太平洋之間,C錯誤。故答案為:D。8. B分析:世界的海陸分布,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占71%,陸地面積占29%。即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B正確;故答案為:B。【點評】海陸面積比較: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占71%,陸地面積占29%。即七份是海洋,三分是陸地。9. C分析: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百分之七十一是被海洋覆蓋,百分之二十九是陸地,有“三分陸地、七分海洋”的說法,與圖中C表示的世界海陸比例相符。故答案為:C。【點評】海陸面積比較:地球表面海洋面積占71% ,陸地面積占29% 。即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10. A分析:A項長江自西向東注入東海主要受地勢影響而產生,由于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受地勢的影響,長江自西向東注入東海,符合題意;B項寧波雨熱同期,夏季多臺風不符合題意,浙江省寧波位于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受海陸位置的影響,該城市雨熱同期,夏季多臺風;C項新疆深受夏季風影響,梅雨連綿不符合題意,新疆深居內陸,受不到夏季風的影響;D項哈爾濱冰天雪地時,海南島卻溫暖如春不符合題意,受緯度位置的影響,哈爾濱冰天雪地時,海南島卻溫暖如春;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我國地勢特點及影響,解答此題要結合所學知識點比較記憶。我國地勢西高東低,呈三級階梯狀分布,該地勢對我國氣候所產生的影響是有利于海洋上的暖濕氣流深入我國內陸,形成豐沛的降水;對河流的影響是使大部分河流滾滾東流,溝通了東西交通,方便了沿海與內地的聯系,河流從高一級階梯流向低一級階梯的時候,河流落差大,水流湍急,有豐富的水能資源。11. D分析:A項山地丘陵為主,約占四分之三敘述不正確,亞洲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平均海拔高。亞洲山地和高原約占總面積的3/4,全洲平均海拔950米,是除南極洲以外海拔最高的大洲,不符合題意;B項敘述不正確,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不符合題意;C項敘述不正確,亞洲地勢中部高,四周低。大河多發源于中部的高原山地,順地勢呈輻射狀向四周奔流入海,不符合題意;D項敘述正確,亞洲地處世界最大大陸的東部,瀕臨世界最大的海洋,海陸差異特別顯著。在世界各大洲中,亞洲東部和南部的季風最強盛,最典型,影響范圍也最廣,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亞洲自然環境,旨在考查學生調動相關知識的能力。解題關鍵在于熟練掌握亞洲自然環境。12. D分析: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將水通過直徑約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頭送到作物根部進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現代農田最節水的灌溉施肥技術之一。以色列廣泛采用該技術進行灌溉的目的是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降低土壤鹽化程度,提高單位面積產量。③④符合題意;①②不是灌溉的目的。D項③④是灌溉的主要目的,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學生對灌溉技術的認識。農業的影響因素包括氣候,水源,地形,土壤,熱量,光照,溫差等。13. B分析:好望角是南非南部凸向海洋的一個小岬角,屬于地中海氣候。根據圖中給出的四幅溫曲線和降水柱狀圖來看,B是地中海氣候,但是7月氣溫高,北半球的。B項最符合好望角氣候特征,符合題意;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好望角氣候特征。在氣溫變化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中,一般橫坐標軸表示月份,縱坐標軸左側表示氣溫,右側表示降水量,氣溫年變化用平滑的曲線表示,降水年變化用長方形柱狀表示;觀察氣溫曲線圖,可以知道氣溫最高月和氣溫最低月,氣溫最高值和氣溫最低值,觀察降水柱狀圖,可以知道降水集中的月份和各月降水量。然后根據規律“以溫定帶,以水定型”進-步確定其氣候類型。14. C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我國地勢呈三級階梯狀。甲,丁主要在第三級階梯,丙在二、三級階梯,只有乙穿過了三級階梯。ABD不符合題意,C項正確。故答案為:C。【點評】中國西部是以山地、高原和盆地為主的,而東部則以平原和丘陵為主,地勢總的特征是西部高、東部低,呈三級階梯狀。第一級階梯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以高原為主,青藏高原雄居在內,號稱世界屋脊;第二級階梯存在于青藏高原的北邊和東邊,以高原和盆地為主,海拔迅速下降到1000-2000米左右,但局部地區低于500米;第三級階梯以東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許多大河滾滾東流,其攜帶的泥沙由于水流變緩而沉積下來,形成廣大的沖積平原;第三級階梯以東是我國大陸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屬于我國的近海大陸架,它包括渤海、黃海的全部,東海的大部分和南海的一部分。15. D分析: 印度盛行西南季風的時間是6-9月.A、印度盛行西南季風的時間是6-9月,我國華北地區盛行東南季風,故敘述錯誤;B、南極考察的最好時間是每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3月份,故敘述錯誤;C、6-9月份,我國各河流普遍進入洪水期,故敘述錯誤。 D、此時,我國東部沿海地區盛行夏季風 ,敘述正確。ABC不符合題意,D項正確。故答案為:D。【點評】亞洲南部的季風,主要是由行星風帶的季節移動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陸熱力差異的影響,以印度季風為例,冬季行星風帶南移,赤道低壓移到南半球,亞洲大陸冷高壓強大,高壓南部的東北風就成為亞洲南部的冬季風。夏季行星風帶北移,赤道低壓移到北半球,再加上大陸熱力因子的作用,低壓中心出現在印度半島。而此時正是南半球的冬季,澳大利亞是一個低溫高壓南亞區,氣壓梯度由南向北,南來氣流跨越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轉偏向力的作用,形成西南風,這就是的夏季風。16. B分析:根據所學可知,①是中國,②是印度,③是俄羅斯,④是巴西,⑤是南非。故答案為: B【點評】本題考查主要國家的輪廓,屬于容易題。17. (1)C(2)C(3)A分析:(1)從圖中可以看出新西蘭的緯度范圍大致為35°S-48°S,屬于南溫帶。日本的緯度范圍大致為33°N-45°N,屬于北溫帶,故①錯誤。新西蘭地處印度洋板塊與太平洋板塊交界處,日本位于歐亞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的交界處,地殼運動活躍,故②正確。新西蘭位于西半球,日本位于東半球,故③錯誤。日本和新西蘭均屬于島嶼國家,國土面積南北狹長,中部多山地,因此河流短小湍急,故④正確。C項②④是新西蘭和日本共同的自然環境特點,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和新西蘭的溫度帶、河流特點及東西半球的劃分,結合所學知識點讀圖理解解答即可。(2)新西蘭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氣候濕潤,適合牧草生長,因此畜牧業發達。而日本主要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雨熱同期,利于水稻等喜濕熱的農作物生長,故造成兩國農業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氣候。ABD三項都不是造成兩國農業差異的主要自然原因,不符合題意;C項氣候是造成兩國農業差異的主要自然原因,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新西蘭和日本兩國農業差異的因素,解答此題的關鍵是熟記日本和新西蘭的氣候類型,牢記即可。(3)日本的傳統文化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尤其是語言文字,日本的語言文字深受漢語的影響。A項文字日本深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符合題意;BCD三項說法錯誤,不符合題意;故答案為A。【點評】本題難度適中,考查日本的文化特點,理解解答即可。日本文化具有濃厚的大和民族的傳統色彩,古代受中國文化的影響,東方傳統文化特色濃郁;近現代,又受到歐美科技和文學藝術等方面的廣泛影響,是東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日本很早就與中國有文化交流,像文字、傳統建筑、宗教、傳統服飾和飲食等方面都顯示出中國文化的影響。18. D分析:本題考查世界人種的相關知識。A項, 世界上所有的人種都沒有優劣之分 ,說法正確,A不符合題意;B項,不同種類的人種共同創造了人類文明 ,說法正確,B不符合題意;C項, 人類生存環境的不同是人種形成的原因之一 ,說法正確,C不符合題意;D項,體質特征的不同不能反映出某種人種的優劣程度,說法錯誤,D符合題意。故答案為:D。【點評】世界各色人種都是平等的,并無高低優劣之分,都是世界大家庭的主人。他們與當地的自然環境和諧相處,創造了獨特的文化。19. C分析:本題考查世界三大人種的分布。結合所學可知,蒙古人、印第安人和日本人都是黃色人種,A、B、D不符合題意;印度屬于白色人種,符合題意。故答案為:C。【點評】世界三大人種特征及分布:人種 特征 主要分布地區白種人 膚色、眼色、發色都很淺,頭發天生就是波狀,鼻梁高,嘴唇薄,體毛較多。 歐洲、北美洲和大洋洲黃種人 皮膚呈黃色,頭發黑直,面龐扁平,體毛中等。 亞洲東部和東南部,美洲(印第安人)黑種人 膚色呈黝黑,頭發卷曲,嘴唇較厚,體毛很少。 非洲、大洋洲和美國境內20. B分析:本題考查世界人口的分布。世界的人口稠密區主要位于中、低緯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主要原因是這些地方氣候溫和,降水較多和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①③ 說法正確;中、低緯度的沿海和平原地區并不都是四季如春,沒有冬季,也并都是 安全地帶,沒有地震 ,②④錯。故答案為:B。【點評】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勻,人口分布與地形、氣候等有關系。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于中低緯度近海的平原地帶。21. A分析:本題考查世界語言及分布的相關知識。結合所學,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和使用范圍最廣的語言分別漢語和英語,B、C、D錯,A對。故答案為:A。【點評】①漢語:是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②英語:應用范圍最廣的語言。22. A分析:根據題中信息, “國土面積是937萬平方公里、人口數量約3.30億、主要人種是白色人種、官方語言是英語”。該國是美國。BCD不符合題意,A項正確。 故答案為:A。【點評】美國地處北美大陸南部,北鄰加拿大,東瀕大西洋,西臨太平洋,南接墨西哥和墨西哥灣;美國是世界上的農業大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產品生產國和出口國,并且實現了農業生產專門化,機械化水平高,效率高,產量大。23. D分析: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北緯90°和南緯90°的緯線分別是北極點和南極點,因此D說法符合題意,ABC說法錯誤。故答案為: D【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經緯網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24. B分析:根據所學可知,東經20°以東是東半球,以西也是東半球,故A排除。西經20°以東是東半球,以西是西半球,赤道南北分別是南北半球,故B符合題意。東經160°以東是西半球,以西是東半球,故C不符合題意。西經160°東西兩側都是西半球,故排除D。故答案為:B【點評】本題考查識記和理解東西半球,屬于容易題。25. C分析:根據所學判斷,A位于東半球,北半球;B位于西半球,南半球;C位于西半球、北半球;D位于西半球、南半球。故答案為: C【點評】考查經緯網的理解和運用,屬于容易題。26. A分析:根據所學可知,北京位于赤道以北,所以位于北半球。北京的經度是116°E,位于東半球。故A符合題意,BCD排除。故答案為: A【點評】考查經緯網的理解和運用,屬于容易題。27. C分析:根據所學可知,M位于西半球,N位于東半球,故A排除;度數越小,緯線長度越長,因此M地的緯線比N地的緯線長,故B錯誤;M位于赤道,是低緯度帶,故C正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是西經20°和東經160°組成的經線圈,故D錯誤。故答案為: C【點評】本題考查經緯網的判讀,屬于容易題。28. C分析:根據題意可知,該地位于南緯20°,所以位于南半球,0°-30°緯線是低緯度帶,所以該地位于低緯度帶。它位于西經90°,西經20°以西是西半球,所以該地位于西半球。符合題意的是C。ABD與題意不吻合。故答案為: C(…………○…………外…………○…………裝…………○…………訂…………○…………線…………○…………) (※※請※※不※※要※※在※※裝※※訂※※線※※內※※答※※題※※) (…………○…………內…………○…………裝…………○…………訂…………○…………線…………○…………)【點評】本題考查理解經緯網的有關內容,屬于容易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