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1-2022學年度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課件 3.4.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 課件(66張PPT)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1-2022學年度人教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上冊課件 3.4.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 課件(66張PPT)

資源簡介

(共66張PPT)
新課講解
本課小結
隨堂訓練
新課引入
學習目標
第4課 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與勝利
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背景:
①蘇德戰爭爆發后
③太平洋戰爭爆發
②《大西洋憲章》發表
1942年1月1日
美國、英國、蘇聯、中國等 26個國家在華盛頓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標志:
時間:
議一議:為什么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能聯合起來共同反對法西斯?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的根本原因:德、意、日不斷擴大的野蠻侵略戰爭,給許多國家和人民帶來了極大的災難,使法西斯勢力成為世界和平與正義力量的共同敵人。
新課講解
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大戰的轉折
1942年1月,中、蘇、美、英等26國代表在華盛頓白宮正式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簽署《聯合國家宣言》
意義/作用: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是打敗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證(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最重要保證);國際反法西斯聯盟建立后,使得二戰的性質變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反法西斯國家相互援助,協同作戰,戰斗力加強,逐漸扭轉了戰爭形勢。
根據描述,說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是如何建立的,它的建立有什么意義。
斯大林格勒保衛戰(1942年7月~1943年2月)
—— 二戰的轉折點
中途島海戰(1942年6月)
—— 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阿拉曼戰役(1942年10月)
—— 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二、大戰的轉折
意大利投降(1943年9月)
—— 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充分表明: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1943年戰爭的主動權都已轉入反法西斯同盟國家的手中。
(一)斯大林格勒戰役
3、經過:
2、時間: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蘇軍發動冬季反攻,1943年2月,全殲被圍的德軍。
4、歷史意義:
歐洲戰場(蘇德戰場)的根本轉折點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
①斯大林格勒是連接蘇聯歐洲部分南北水路交通的樞紐和重要的軍事工業基地。 ②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后,希特勒為使德國避免兩線作戰的窘境,決定先集中力量打垮蘇聯。
1、背景:
兩個轉折
1942年7月,希特勒發動夏季攻勢,德軍逼近斯大林格勒。
5、作用:
使軸心國損失了大批的主力部隊,其信心嚴重受挫
鼓舞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各國人民
蘇聯迅速轉入反攻,開始收復淪陷的領土
德軍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原因:
(1)莫斯科戰役后,德軍無力在東線發動全面進攻(改為重點進攻);
(2)為奪取蘇聯戰略物資產地高加索(糧食、石油、煤炭),為此必須首先攻占作為蘇聯南方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的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南方最重要的工業中心、交通樞紐和戰略要地。德軍如果占領了斯大林格勒,既可切斷蘇聯中部和南方的聯系,占領高加索石油區、頓河和庫班的肥沃原野,又可迂回東北,包抄莫斯科,進取西伯利亞。所以,斯大林格勒的得失關系著蘇德雙方整個戰局的命運。
蘇聯:
①蘇聯軍民士氣高昂,本土作戰。
②有盟國的支持。
③蘇軍最高統帥部對反攻的周密安排;
④蘇軍的兵力優勢。
德國:
①戰線太長,補給困難,缺少冬季作戰準備 。
②德國是非正義戰爭,士氣低落,缺乏外援。
③巷戰的特點使德軍的坦克和航空部隊的優勢無從發揮;
④德軍制空權的喪失;
德軍失敗原因:
斯大林格勒的工人們響應政府號召,紛紛拿起武器,保衛自己的工廠
在滿是瓦礫和廢墟的城中,蘇聯第62集團軍頑強抵抗,在城中的每條街道,每座樓房,每家工廠內都發生了激烈的槍戰。斯大林親自下令,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要堅守該城。每一座房屋,只要有蘇聯軍人,哪怕只有一個人,也要成為敵人攻不破的堡壘。
斯大林格勒幾乎被夷為平地
蘇軍在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中進行戰斗
德軍第6軍團司令保盧斯率領殘部向蘇軍投降
德軍第6軍團被俘的部分軍官
斯大林格勒大會戰期間,消滅的德軍達150萬,俘獲德軍2500名軍官,包括一名元帥200多名將軍。
為什么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
動腦筋
德軍經此戰役后,元氣大傷。從此,德軍從戰略進攻轉為戰略防御,蘇軍從戰略防御轉為戰略進攻;促使法西斯集團內部發生了瓦解,推動了整個戰爭形勢的轉變。
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轉折點。
為什么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的轉折點?
⑴法西斯是靠欺騙上臺的,它的政治神話必須用一個個軍事神話來維持,進攻一完結,它的政治生命也就完結了。
⑵二戰的主戰場在歐洲,歐洲主戰場在東線,蘇德戰場的轉折具有推動全局的意義。
⑶斯大林格勒戰役改變了蘇德戰場的形勢,極大地鼓舞了世界各國人民反法西斯的必勝信心,鞏固了國際反法西斯聯盟,促使法西斯集團內部發生瓦解。
因此,斯大林格勒戰役不僅是蘇德戰場的轉折點,而且是二戰的轉折點。
(二)中途島海戰(中途島戰役)
為消滅美國太平洋艦隊,1942年6月,日軍進攻美國的太平洋海軍基地中途島。美國成功截獲了日軍的密碼,取得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最后,美國以少勝多,日軍損失慘重。從此,美國取得了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
中途島海戰美日兵力對比
航空母艦 戰列艦 巡洋艦和驅逐艦 艦載機
美國 3 23 200
日本 8 11 80 700
航空母艦 巡洋艦或驅逐艦 飛機 人數
美國 1 1 147 307
日本 4 1 332 2500
中途島海戰美日損失
思考:中途島海戰美日對比呈現怎樣情況?美國為何能獲勝?
(1)美國:戰前,美國破譯了日軍密碼,了解了日本的作戰計劃,集中有限兵力,伺機殲敵。
(2)日本:日本分散了絕對優勢兵力。戰術陳舊,特混艦隊擔負攻擊中途島和引誘美軍艦隊的雙重任務,錯失戰機。
中途島海戰中一幕
(三)阿拉曼戰役
1942年10月英軍發動反攻,將德意軍隊趕出埃及。1943年5月,徹底清除了北非地區的德意軍隊,北非戰事結束。
“阿拉曼戰役之前,大英帝國戰無不??;阿拉曼戰役之后,大英帝國戰無不勝?!? ——丘吉爾
反法西斯戰爭中的轉折性戰役簡表
戰役名稱 斯大林格勒戰役 中途島海戰 阿拉曼戰役
戰場 蘇德戰場 太平洋戰場 北非戰場
時間 1942年夏至1943年春 1942年夏 1942年秋
交戰雙方 蘇軍與德軍 美軍與日軍 英軍與德意聯軍
意義 成為蘇德戰爭和“二戰”的轉折點 日軍喪失太平洋戰場的主動權,成為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 成為北非戰場的轉折點
(四)意大利投降
阿拉曼
斯大林格勒
1942.10~11
1942.7~1943.2
1943.9
意大利投降
1943年9月,墨索里尼政府垮臺,意大利投降。法西斯集團開始瓦解。
意大利最后參戰,最先投降。
墨索里尼夫婦暴尸街頭示眾
會議名稱 時間 地點 與會國家 重要決定
開羅會議 1943年11月22日-26日 埃及開羅 美、英、中 討論三國在緬甸配合作戰和戰后處置日本的問題,會后發表《開羅宣言》
德黑蘭會議 1943年11月28日-12月1日 伊朗德黑蘭 蘇、美、英 著重研究在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及戰后德國安排等問題,會后發表《德黑蘭宣言》
三、開羅會議與德黑蘭會議
1943年參加伊朗德黑蘭會議的美國總統羅斯福、英國首相丘吉爾和蘇聯領導人斯大林。
背景 時間、地點 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內容 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意義 三大戰場轉入反攻反法西斯戰爭形勢發生根本性轉折
1943、11、22—1943、11、26 開羅
1943、11、28—1943、12、1 德黑蘭
發表《開羅宣言》中國領土歸還中國
①通過三國在對德作戰中一致行動和關于戰后合作的宣言; ②決定開辟第二戰場
《開羅宣言》的發表和德黑蘭會議的召開,對于維護和加強盟國的團結、加速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維護戰后世界的和平與安全都起到了巨大的促進作用。
開羅會議和德黑蘭會議
德黑蘭會議使蘇、美、英三國之間在重大問題上長期存在的基本矛盾和分歧初步得到了解決,進一步加強和鞏固了反法西斯聯盟各國在經濟、政治、軍事上的團結和合作,對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進程和結局產生了重大的作用和影響。
《開羅宣言》的發表對中國來說有什么特殊意義?
1、開羅會議是中國第一次正式參加反法西斯大國首腦會議,它表明中國的大國地位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
2、《開羅宣言》成為戰后處理日本問題的重要法律依據
代號 “堅忍”的欺敵計劃
假登陸地點
假艦隊
假盟軍總部
假盟軍總司令
美國“戰神”巴頓將軍
加來
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
登陸部隊陸軍司令蒙哥馬利
“模擬艦隊”;用飛機撒大量的錫箔片
四、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1944年6月6日,美、英和加拿大等國盟軍5個步兵師、3個空降師在法國諾曼底沿海登陸。為此次登陸盟軍集結兵力達287.6萬人,6500艘戰斗艦艇和運輸船只,11000架作戰飛機及2700架運輸機。這是世界戰爭史上規模最大的兩棲登陸戰。
在障礙氣球的掩護下,奧馬哈海岸擠滿了為增援美軍提供的船只和車輛。到6月30日,有18萬噸軍需品和5萬輛車輛在奧馬哈海灘登陸。
在登陸艦的掩護下,步兵們穿者救生衣,在齊胸的水中前進
想一想
有人說,諾曼底登陸開辟了歐洲第二戰場,這是什么意思?
第二戰場——是指英美軍隊以英國為基地,橫渡英吉利海峽,在歐洲大陸西部開辟的直接對德作戰的戰場。這個戰場就是與蘇德戰場相呼應的歐洲第二戰場。
這是區別于當時蘇德戰場的另外一個戰場,所以被稱作歐洲第二戰場。
蘇德戰場
諾曼底登陸
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德國陷入兩面夾擊
二戰全面爆發: 1939.9.1; 德軍突襲波蘭
蘇德戰爭爆發: 1941.6.22; 二戰進一步擴大
太平洋戰爭爆發:1941.12.7; 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反法西斯聯盟: 1942.1, 《聯合國家宣言》
太平洋戰場轉折:1942.6, 中途島海戰
蘇德戰爭轉折點: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二戰的轉折點: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北非戰場轉折點:1942.10, 阿拉曼戰役
二戰的幾個主要時間
雅爾塔會議
1.背景:
2.召開: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局已經大大有利于盟國,德國的崩潰指日可待。
1945年2月,美國、英國、蘇聯三國首腦羅斯福、丘吉爾、斯大林,在蘇聯的雅爾塔舉行會議。
丘吉爾
羅斯福
斯大林
新課講解
雅爾塔會議與德日投降
提醒: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格局是由巴黎和會和華盛頓會議確定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的世界格局是由雅爾塔會議確定的,即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美蘇兩極格局。
3.內容:
4.影響:
會議決定,三國將共同擊敗德國,迫使它無條件投降;在德國投降及歐洲戰爭結束后兩三個月內,蘇聯將參加對日作戰;討論了戰后成立聯合國的問題。
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重要的一次會議。它規劃了戰后世界和平,確立了三大國合作原則,同時又有三大國主宰世界的色彩,這些對戰后的世界格局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聯合國是一個由主權國家組成的國際組織,是在1945年2月召開的雅爾塔會議上決定成立的。1945年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的簽訂標志著聯合國正式成立。《聯合國憲章》規定:將聯合國最重要的職能交給安理會,安理會由五個常任理事國(中、蘇,美、英,法)和六個非常任理事國(1965年增至10個)組成;任何實質性問題必須經五個常任理事國一致同意,即各常任理事國都有對安理會決議的否決權。
聯合國
思考
材料一 我們不屈不撓的宗旨,就是要消滅德國軍國主義和納粹主義,要確保德國決不能再擾亂世界的和平……我們相信:經由所有一切愛好和平的各國人民的密切而繼續的合作,以防止侵略并消除政治上,經濟上和社會上的戰爭原因,都是必要的.
——<雅爾塔會議公告>
材料二 (在雅爾塔會議上)三國主要是蘇美兩國背著中國政府簽訂的秘密協定,同意蘇聯提出的歐洲戰爭結束后三個月內參加對日作戰的條件:維持外蒙古的現狀,保證蘇聯在中國東北的鐵路港口等方面擁有特權。 ——摘自《雅爾塔秘密協定》
(1)根據材料一,雅爾塔會議公告重點強調的是什么
(2)根據材料二,你對雅爾塔會議又有何認識
根除德國的軍國主義和法西斯主義;加強世界各國的合作,以維護世界和平。
美,蘇等國為了自己的國家利益,不惜犧牲他國特別是中國的利益,其做法嚴重的損害了中國的主權,使雅爾塔會議帶上明顯的大國強權政治色彩。 (雅爾塔是另一次慕尼黑)
消極:出賣弱小國家的利益,體現大國強權政治的意志;依據雅爾塔會議的基本原則,二戰后重新劃分世界,逐步形成美蘇爭霸的格局。
積極:協調反法西斯國家的行動,
加快戰勝法西斯的步伐;
雅爾塔會議的影響:
雅爾塔會議與巴黎和會的相同點
1.都帶有大國強權政治色彩。
2.都重新確立了戰后亞歐政治版圖。
3.都有關于處理德國問題的內容。
4.都有損害中國主權的做法。
弱國無外交
德國戰敗
1.背景:
雅爾塔會議后,對德國的總攻開始。蘇軍從東線越過波蘭與德國的國界進入德國;美、英軍隊從西線進入德國,與蘇軍會師。
2.經過:
1945年4月,蘇軍對柏林發起總攻。4月30日,蘇聯紅軍沖入德國國會大廈,希特勒自殺身亡。5月2日,柏林守軍投降。5月8日,德國正式簽署投降書。
3.影響:
第二次世界大戰歐洲戰場的戰事結束。
柏林戰役——摧毀德國法西斯的巢穴
希特勒最后的相片之一,攝于1945年3月20日,40天后他自殺身亡。
德國投降:1945年5月8日,歐洲戰爭結束
日本法西斯無條件投降
1.背景:
①1945年7月,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波茨坦會晤,重申了雅爾塔會議關于處理德國的精神,并以中、美、英三國的名義發表了敦促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波茨坦公告》。日本拒絕了該公告。
②被日本占領的中國等國長期堅持抗戰,沉重打擊了日本。
③太平洋全部島嶼被盟軍占領,日本本土遭到美軍持續轟炸。
斯大林
艾德禮
杜魯門
1945年8月15日,日本法西斯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反法西斯同盟國的勝利宣告結束。
2.加速日本投降的事件:
①1945年8月上旬,美軍先后向日本的廣島和長崎各投下一顆原子彈。
②1945年8月,蘇聯對日宣戰。
③中國向日軍發起了全面反攻。
3.標志:
廣島原子彈爆炸
日本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標志是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另外,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投降書,標志著歐洲戰爭的結束。
易錯點睛
l945年8月l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二戰的結束。這種說法正確嗎?
這種說法錯誤。
④國際反法西斯陣營擁有比法西斯國家強大的經濟實力,這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物質基礎。
從圖文資料可以看出,投擲原子彈造成了怎樣的后果?
造成了巨大的破壞,人員和財產損失嚴重。
聯系史實,歸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因素。
①根本原因是反法西斯國家的團結戰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
②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和人民進行的是正義的戰爭,維護世界和平是不可抗拒的歷史潮流。
③建立了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使得各同盟國之間相互支援,協同作戰,反法西斯力量大大超過了法西斯力量,這是反法西斯戰爭取得勝利的根本保證。
動腦筋
日本有人認為,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國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受害者,你怎么看?
20世紀30年代,日本走上了法斯西道路。法西斯國家的對外擴張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主要原因,日本是世界上惟一遭受原子彈襲擊的國家,但日本的法西斯分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動者,而不是受害者。日本人民同其他遭受侵略國家的人民一樣,才是戰爭的受害者。
法西斯國家的投降
意大利的投降:1943年9月
——法西斯軸心國集團開始瓦解
德國的投降:
1945年5月
——歐洲戰事結束
日本的投降:1945年9月
——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結束
回顧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影響
2.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世界格局,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被徹底打敗,曾經是世界一流強國的英、法受到嚴重削弱,美、蘇兩個大國崛起。世界歷史在戰后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1.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戰爭浩劫,造成嚴重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性質:世界人民的正義的反法西斯戰爭。
兩次世界大戰規模比較 一戰 二戰
戰爭持續時間 四年零三個月 六年多
參戰國家 36國 61國
參戰人口 10.5億 17億
作戰區域面積 400萬平方千米 2200萬平方千米
動員武裝力量 7000萬人 1.1億人
軍費開支與薪餉開支比例 1:1 3:1
范圍廣:四大洲、四大洋、61國和地區、2200萬平方千米
參戰人數多:雙方軍事力量1.1億,傷亡9000萬(人數最多)
軍費開支大:直接開支1.1億美元,
參戰國物質總損失價值4萬億美元
許多珍貴的人類歷史文化遺產被嚴重破壞
納粹成員焚燒書籍
戰爭,人類沒有勝者——空前的浩劫
德國納粹集中營
中國
南京大屠殺
倫敦:轟炸過后, 廢墟上的兒童。
長崎:原子彈爆炸后,行走在廢墟瓦礫間的3歲兒童。
紐倫堡審判
(1945.11----1946.10)
東京審判
(1946.5-1948.11)
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國際審判
結合20世紀以來全球聯系的加強,論述為什么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真正意義上的“世界大戰”。
由于20世紀以來,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已經形成,所以1929年爆發的經濟危機很快席卷全球。法西斯國家為了擺脫危機,運用軍事手段為本國搶占世界市場,遭到其他反法西斯國家的反抗。先后有八十多個國家、地區,大約20億人口卷入其中,因而是一場真正意義的“世界大戰”。
舉例說明法西斯的暴行。據此,說一說你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性質的理解。
暴行:德國法西斯時猶太人實行種族滅絕政策;
日本法西斯制造南京大屠殺等。
理解:第二次世界大戰是正義與邪惡的較量,
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戰爭。
點撥:二戰在給世界帶來巨大災難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世界的發展和進步。應一分為二、全面地認識二戰的影響。
二戰帶來的積極影響
1.二戰結束后,一些戰時的軍用技術迅速轉為民用,促進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到來與發展。
2.徹底改變了世界面貌,影響了世界歷史的發展進程。受蘇聯的影響,二戰后世界上誕生了一系列社會主義國家,促進了社會主義運動的蓬勃發展。
3.沉重打擊了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推動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運動,殖民體系開始崩潰。
戰爭的正義性。
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戰爭遭到了包括本國反戰力量在內的世界人民的強烈反對。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根因)
協調了反法西斯各國行動,充分發揮了人力、物力、財力優勢,為戰爭勝利提供了可靠保障。
同盟國的經濟力量對軸心國形成壓倒性優勢。
各國人民為贏得戰爭的勝利同仇敵愾,浴血奮戰。
反法西斯戰爭取勝的主要原因
和平來之不易,世界大戰的悲劇不能重演;
人民是戰勝法西斯的決定性力量。
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在平等的基礎上能夠聯合起來,共同應對人類生存與發展所面臨的挑戰。
所有國家都應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內政,和平共處。
世界各國只有加強國際合作,才能求得共同發展。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啟示
二戰知識歸納:“1、2、3、4、”
⑴一個陰謀:慕尼黑陰謀——綏靖政策的頂峰(實質是以犧牲局部利益和弱小國家利益為代價,滿足法西斯國家的侵略欲望,并盡可能把法西斯侵略矛頭指向社會主義蘇聯。)
⑵兩個集團:軸心國集團 反法西斯同盟
⑶三個三
①三個登陸:北非登陸  西西里登陸 諾曼底登陸 
②三次突襲:突襲波蘭  突襲蘇聯  偷襲珍珠港
③三大轉折:中途島海戰 斯大林格勒戰役 阿拉曼戰役
⑷四個四
①四大盟國:中國  美國  英國  蘇聯
②四大戰場:西歐戰場 蘇德戰場  太平洋戰場  北非戰場
③四個會議:開羅會議 德黑蘭會議 雅爾塔會議 波茨坦會議
④四個重要文件:《大西洋憲章》(1941,美英)《聯合國家宣言》(1942,26國)《開羅宣言》(1943,中美英)《波茨坦公告》(1945中美英)
二戰大事年表
時間 事件
1939年9月1日
1940年4、5月 法國淪陷,英國遭到德軍空襲
1941年6月
1941年12月
1942年1月1日
1942.7-1943.2 斯大林格勒戰役的勝利是二戰的重要轉折點
1944年6月
1945年2月
1945年5月8日
1945年8月15日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簽署投降書,二戰結束
德國突襲波蘭,英法對德宣戰。二戰全面爆發
德國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二戰規模初步擴大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二戰進一步擴大
簽署《聯合國家宣言》,建立國際反法西斯聯盟
美英實施諾曼底登陸,開辟歐洲第二戰場
蘇美英召開雅爾塔會議
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二戰的歐洲戰爭結束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亞洲戰場
歐洲戰場
斯大林格勒戰役
中途島海戰
阿拉曼戰役
意大利投降
德國投降
日本投降
爆發
轉折
結束
擴大
蘇德戰場
太平洋戰場
世界反法西斯聯盟
本課小結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西丰县| 贵德县| 遂溪县| 秦皇岛市| 平罗县| 鹤壁市| 休宁县| 道孚县| 达拉特旗| 文成县| 南郑县| 汾阳市| 芮城县| 称多县| 许昌县| 松阳县| 东阳市| 通渭县| 张掖市| 儋州市| 桂林市| 天全县| 宜兰市| 延安市| 武隆县| 罗城| 长海县| 招远市| 胶州市| 高唐县| 开封市| 邯郸市| 隆化县| 双鸭山市| 岳阳市| 平和县| 永清县| 三门县| 收藏| 石城县| 阿克陶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