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生活與哲學》辯證唯物論(教師版)【高考考點集結】1.哲學的物質概念:(1)自然界的物質性 (2)人類社會的物質性2.哲學的運動概念:(1)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2)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3.物質運動的規律:(1)規律的概念 (2)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4.物質決定意識:(1)意識的起源 (2)意識的生理基礎 (3)意識的內容與形式5.意識的能動作用:(1)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2)意識能動性的表現6.客觀規律和意識的能動性作用:(1)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2)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重點難點】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基礎知識梳理】一、把握六個概念1、物質概念:(1)含義: 物質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并能為人的意識所反映的客觀存在(2)物質的唯一特性(與根本屬性區別開來): 客觀實在性2、運動概念:哲學上所講的運動,是指宇宙間一切事物、現象的變化和過程。3、靜止概念:一是說事物在它發展的一定階段和一定時期,其根本性質沒有發生變化;二是說物體相對于某一參照系來說沒有發生某種運動,或者說物體在一定條件和范圍內沒有進行某種特殊運動。4、規律概念: 事物運動過程中固有的、本質的、必然的、穩定的聯系[注意]:規律是事物的本質聯系,不是現象的聯系。現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聯系,能夠被人的感覺器官直接感知,本質則必須通過人的抽象思維來概括。如“種瓜得瓜”是現象,背后隱藏的遺傳才是規律。5、意識概念:(1)了解意識是物質世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從起源)① 意識是自然界長期發展的產物 。一切物質都具有的 反應特性 是人類意識產生的 物質 基礎。生物的反應形式,是人類意識產生的前提。② 意識更重要的是社會發展的產物 。(2)了解意識是人腦的機能 (從生理基礎)①人腦是意識活動的 物質 器官,也是產生意識的 生理 基礎;②意識是人腦 特有 的機能。(3)理解意識是客觀存在的反映 (從內容)①意識的內容是 客觀的 ,意識的形式是 主觀的 ;意識有 正確與錯誤 之分,正確的意識是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錯誤的意識是歪曲反映客觀事物及其規律的意識,但 都是對客觀存在的反映 。②從本質看, 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 。 要形成意識,不僅需要人腦還必須有被反映的客觀存在,而且只有經過生活和社會實踐的環節,客觀存在才能進入(作用于)人腦中,這時才產生了意識。6、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是什么?為什么?怎么辦?)是什么? 尊重物質運動的客觀規律,從客觀存在的事物出發,經過調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規律性,以作為我們行動的依據。為什么? 我們做好各種事情的基本要求;無產階級政黨制定和執行正確的路線、方針、政策的前提和依據。怎么辦?①“兩個結合”: 把發揮主觀能動性和尊重客觀規律結合起來;把高度的革命熱情同嚴謹踏實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②“兩個反對”: 既要反對夸大意識能動作用的唯意志主義;又要反對片面強調客觀條件,安于現狀、因循守舊、無所作為的思想。二、辨別三個關系1、物質與物質的具體形態的關系(1)區別:哲學上的物質是指各種物質具體形態的共性——客觀實在性;物質具體形態則是物質的具體表現,它不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觀實在性,還具有自己的個別特性。(2)聯系:二者是一般與特殊、共性與個性的關系2、運動與物質的關系①物質離不開運動,運動是物質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脫離運動的物質;②運動離不開物質。運動是物質的運動,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著,脫離物質的運動是根本不存在的;③離開運動談物質是 形而上學 觀點,離開物質談運動是 唯心主義 觀點。3、運動與靜止的關系①運動是絕對的、無條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靜止是相對的、有條件的和暫時的,靜止是運動的一種特殊形態。②物質世界是 絕對運動 和 相對靜止 的統一。③只承認靜止而否認運動是 形而上學的不變論 ,只承認絕對運動而否認相對靜止則導致 相對主義 和 詭辯論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處在運動變化中,沒有不運動的物質。三、熟記并運用五個原理1、物質決定意識(原理、方法論)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的,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方法論: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意識的能動作用 (原理、方法論)原理:(1) 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 。意識活動具有 目的性、計劃性、自覺選擇性、主動創造性 。意識活動的 主動性和創造性 ,使人能夠認識世界的重要條件。(2) 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 。①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 。正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推動作用;錯誤的意識對客觀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②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方法論: 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3、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質,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的反作用,正確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促進作用,錯誤的意識對事物的發展起阻礙作用。方法論:我們既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又要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4、規律客觀性和普遍性(原理、方法論)原理:①規律是客觀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它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②規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在其運動變化和發展過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規律;方法論:①要求我們必須遵循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②在客觀規律面前,人并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在認識和把握規律的基礎上,根據規律發生作用的條件和形式利用規律,改造客觀世界,造福于人類。5、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原理、方法論)①原理內容:A.規律是客觀的,它的存在和發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尊重客觀規律是發揮主觀能動性的前提;B.但是人在客觀規律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人可以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來認識和利用客觀規律,為人類造福。②方法論: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既要尊重客觀規律,按客觀規律辦事,即實事求是,又要注重發揮主觀能動性。【自主構建網絡】【考點精題演練】一、選擇題1、(2011·廣西桂林中學高三模擬)30.近年來,從汶川地震、玉樹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讓中國人民幾經磨難,但在災難面前中國人民表現出“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的頑強精神。對“天災不由人,抗災不由天”理解正確的是A.屬于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它堅持規律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的統一B.屬于客觀唯心主義觀點,它認為有一個主宰萬物的天C.屬于主觀唯心主義觀點,它夸大了人的主觀能動作用D.是形而上學觀點,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關系2、(2011·江蘇南京師范大學附中高三模擬)27、經過30多年快速發展,無論是我國的經濟總量,還是綜合國力,都有大幅增加和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發展不平衡的基本國情沒有變,發展中國家的地位沒有變,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特征沒有變。上述材料體現的哲理是A、事物是絕對運動和相對靜止的統一 B、事物是整體與部分的統一C、事物是主次矛盾的統一 D、事物的矛盾是主次方面的統一3、(2011·甘肅蘭州一中高三實戰演練(一)) 29.2010年9月1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并原則通過《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戰略與行動計劃(2011—2030年)》。國家這樣做的哲學依據是①人類能夠利用和改造自然 ②人與自然互相影響,相互制約③生物的多樣性決定人類的生存和發展 ④自然界的存在與發展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①③4、面對當前嚴峻的國內國際金融形勢,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中央果斷出手,實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這體現的唯物論道理是A.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B.意識是變化發展的C.物質決定意識 D.意識具有能動的反作用5、2011年2月18日,50名旅居巴西、意大利、匈牙利、俄羅斯等國家的福建明溪籍華裔青少年回到故鄉明溪學習中國民間藝術、禮儀,參加“中國尋根之旅”冬令營福建明溪營活動。世界華人無論身處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終不變,這體現的哲學道理是( )①動中有靜 ②靜止是無條件的、絕對的③靜止意味著事物沒有任何變化 ④事物是變與不變的統一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6、現代橋梁專家茅以升談到自己的治學經驗時,強調“博聞強記,多思多問;取法乎上,持之以恒”。其中“法”指 ( )A.物質的客觀性 B.意識的能動性 C.事物的規律性 D.實踐的歷史性7、(2011·廣西桂林中學高三模擬)28.我國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啟動了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通過普查能準確掌握人口數量、人口素質、人口結構和人口分布等情況,從而為國家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國家這樣做從哲學上看體現了:①發揮主觀能動性可以改造客觀規律 ②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③社會意識是對社會存在的正確反映 ④做事情要經過調查研究,從客觀存在的事實出發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8、瑞士兒童心理學家皮亞杰在他的《娃娃日記》中寫道:“兒童最初的世界完全以他自己的身體和動作作為中心的,它完全是無意識的,然而這種無意識并不類似于洛克所說的‘白板’,事實上,主體的心靈不可能是一張白紙,它沒有一定的內容結構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認識能力,它具有遺傳得到的心理本能結構,并用來同化客體的信息?!边@段話表明 ( )A.大腦天生就具有意識 B.意識是對物質的正確反映C.意識是人腦特有機能 D.意識是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9、新《紅樓夢》引發了人們的熱議。就連《人民日報》也罕見地對其進行了批評,稱“新《紅樓夢》以低俗的流行元素顛覆了原作的藝術精神,這是藝術俯就和諂媚收視率的典型體現”。從哲學上看,這說明①藝術再創作需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完全忠于原著②藝術的創作過程需要正確價值觀的引導③藝術的再現過程也需要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④藝術再創作也是人的創造性的表現,必須標新立異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0、《左傳·曹劌論戰》有云:“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說:“作戰是靠勇氣的。第一次擊鼓振作了勇氣,第二次擊鼓勇氣低落,第三次擊鼓勇氣就消失了?!睆恼軐W上看,“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說的是 ( )A.哲學是指導處理實踐的藝術 B.大腦是產生意識的生理基礎C.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D.人類社會在本質上是一個客觀的物質體系11、地震是對人類生存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之一。據統計,地球上每年僅7級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0幾次。打開一幅地震分布圖,可以看到,歷史上的地震發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勻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幾個地帶上。如果把這些地震帶再與地質構造圖做一比較,就不難發現它與地殼的斷層帶關系特別密切。這說明①事物運動是有規律的 ②意識能夠正確反映客觀事物及其本質③規律是客觀的,無條件的 ④客觀規律依賴于意識的發現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2、(2011·浙江寧波高三模擬)30.右圖的漫畫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A.人們的價值選擇是在價值判斷的基礎上作出的B.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C.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地、有選擇的D.規律是客觀的,人們要遵循規律、創新規律13、(2011 廣西陸川中學高三模擬) 11.2011年1月,溫家寶總理前往國家信訪局,與來訪群眾進行面對面交流。他強調傾聽群眾的呼聲,勇于面對群眾的批評,政府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強調“傾聽群眾的呼聲”體現了A.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使政府工作符合民情民意B.堅持全面的觀點,使政府工作反映群眾各項要求C.堅持實踐第一的觀點,及時總結群眾的實踐經驗D.堅持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保障群眾的決策權力14、一盆蘭花放在這里,詩人看見氣質:“啊,多么高潔的氣質,冷峻清麗,典雅脫俗?!碑嫾仪埔娫煨停?“哦,多么優雅的造型,莖游葉舞,婀娜多姿?!贬t生關注藥性:“呵,多么珍貴的藥材,行氣解郁,鎮心怯煩。”這說明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具有 ( )A.目的性 B.計劃性 C.自覺選擇性 D.被動復制性15、20世紀科學技術的發展,使19世紀法國作家埃勒 凡爾納在其小說中描述很多的科學幻想成為現實,如電視機、直升飛機、潛水艇和人類登月等,很多發明家承認他們從凡爾納的科學幻想中受到啟發,甚至有人說:“現代科學只不過是將凡爾納的語言付諸實踐的過程而已”,作為人類意識花朵的科學幻想的付諸實現,表明 ( )①意識不僅反映世界,而且能夠通過實踐改造世界②意識因其能動性,而可以成為實踐的先導③意識怎樣幻想世界,世界就會發生怎樣的變化④意識因其創造性,而具有直接現實性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二、非選擇題16、材料一 針對當前一些領域和品種惡意囤積、串通漲價、哄抬價格等突出的問題,為依法嚴厲懲處這些價格違法行為,維護正常的市場價格秩序,2010年12月10日,國務院公布了修改后的《價格違法行為行政處罰規定》,相比修改前,對經營者串通漲價行為的處罰規定單列一條,罰款上限由100萬元提高到500萬元。材料二 2011年2月24日,中國人民銀行上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使大中型存款類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達到了19.5%的歷史高位。專家指出,在物價屢創新高的當口,央行連續動用準備金率,這其中也有控制物價上漲的目的。(1)結合材料一,說明國務院出臺措施穩定市場價格的唯物論依據。(2)運用哲學知識,結合材料,請你就如何控制物價上漲問題提兩條建議。【答案】(1)唯物論依據:①物質決定意識,要求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國務院針對當前的價格違法行為出臺相關處罰規定體現了這一點。②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要求我們必須把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起來。國務院遵循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采取適當的宏觀調控手段體現了這一點。(2)①要用聯系的、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大力發展生產,確保市場供應,促進價格穩定。②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物價屢創新高的當口,中國人民銀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適當給經濟降溫。(或者回答“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也可以)③辦事情善于抓重點,集中力量解決主要矛盾。國家職能部門重點打擊惡意囤積、串通漲價、哄抬價格等突出的違法行為,改善價格環境。 (從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7、和諧文化以崇尚和諧、追求和諧為價值取向,反映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動力。無論是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還是人與人的團結和睦,乃至人的心理和諧,都離不開和諧文化的支撐。人們對和諧文化的上述認識是如何體現意識的能動作用的 【答案】(1)和諧文化反映了人們對和諧社會的總體認識,說明人能夠能動地認識世界,意識能夠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律。(2)和諧文化是實現社會和諧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動力,和諧文化促進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說明人能夠能動地改造世界,意識對改造客觀世界具有指導作用。(3)和諧文化有利于促進人自身的心理和諧,說明意識對人體生理活動具有調節和控制作用。【高考真題體驗】1、(2011·江蘇單科T24)荀子說:“天不為人之惡寒也輟冬,地不為人之惡遼遠也輟廣?!边@句話表明A.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它的物質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識而存在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萬事萬物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2、(2011·江蘇單科T26)傳統的電影放映是播放電影拷貝膠片上的畫面,銀幕上人物幾秒鐘的靜止實際是由放映機播放的數十張膠片上相同的畫面形成的。該現象包含的哲理是A.靜止是運動的特殊狀態 B.機械運動是最基本的運動形式C.物質是運動的承擔者 D.靜止是物質具體形態的存在方式3、(2011.浙江文綜T27)每天都會有新的鹽分進入海水,海水中也會有一些鹽分進入海床沉積層。新注入的鹽分數量與海水里跑掉的鹽分數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鹽度保持穩定。這表明①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 ②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靜止是一種特殊的運動 ④物質是運動的物質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4、(2011·全國文綜T30)農牧民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生態文明取得明顯成效,得益于他們( )①以經濟效益為中心,積極促進沙柳產業發展②尊重自然規律,完整地保護當地的自然面貌③從該地實際出發,因地制宜發展沙柳種植業④發揮自覺能動性,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5、(2010·江蘇卷高考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這句話蘊含的道理是A.運動時無條件的、絕對的 B.世界萬物是永恒發展的C.運動是物質的唯一特性 D.運動是離不開物質的6、(2011.海南單科T17)“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亞自然條件惡劣,長期以來無人成功種植蔬菜。我國某農學專家堅信,糧食作物能生長的地方一定能種蔬菜。他在總結前人失敗教訓的基礎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墑情、選擇抗寒性較強的品種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亞成功種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創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跡。他的成功從一個側面表明①意識活動的創造性是認識外部世界的重要條件②意識活動的能動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證③尊重客觀規律是實踐活動取得成功的前提條件④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總是統一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7、(2011·江蘇單科T25)國庫也叫做國家金庫,一般以為只是放錢的庫房。事實上,現代意義上的國庫還可以看成是一個簿記系統,用來記錄所有的財政收入和財政支出。人們對國庫的片面認識是A.唯意志主義的 B.客觀存在的主觀映像C.人腦主觀自生的 D.脫離客觀存在的結果8、(2011·天津文綜T6)處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別的關懷。有研究表明,許多處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會做出無所畏懼的大膽舉動,是由于大腦產生一種恐懼記憶抑制效應,使孩子們對恐懼感“暫時性失憶”。這種大腦效應,會隨著年齡增長及大腦進一步發育逐漸消失。這表明A.意識是人腦的分泌物 B.人腦是意識產生的源泉C.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和計劃性 D.人腦是意識活動的物質器官9、(2011·新課標文綜T22)醫學臨床實踐表明,人的思維活動的靈活多變性與其大腦的“扣帶前回”區域相關聯,有人喜歡“鉆牛角尖”往往與該區域的“換擋裝置”出現故障有關,這進一步佐證了①意識活動的內容和形式是由人腦決定的②意識是人腦加工改造的產物,其本質是大腦的機能③人腦是意識形成的物質基礎④人腦是思維活動的生理基礎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10、(2011·重慶文綜·T28)圖5給我們的啟示是A.成功還是失敗,取決于人的主觀意識B.改造主觀世界是改造客觀世界的基礎C.理性分析是指導實踐走向成功的關鍵D.客觀條件為主觀能動性的發揮提供廣闊余地11、(2010·山東卷高考24)圖7既可以看成正在對視的兩個人,也可以看成一個酒杯。這表明A.運動是客觀事物的固有屬性和存在方式B.人們的認識結果是由認識的主題決定的C.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主動而有選擇的D.人們的認識活動可以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辯證唯物論物質與意識的辯證關系客觀規律性與主觀能動性的辯證關系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具有能動作用能夠反映物質對物質具有反作用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重視意識的作用,樹立正確的意識,克服錯誤的意識規律客觀性人的主觀能動性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既不能被創造,也不能被消滅能動地認識世界能動地改造世界遵循規律,按照客觀規律辦事發揮主觀能動性結合前提認識規律利用規律世界的真正統一性在于物質性自然界是物質的人類社會是物質的人的意識一開始就是社會的產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