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生活與哲學》價值觀(教師版)一、目標導航:1.人生價值(1)價值和價值觀(2)價值觀的導向作用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3)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 (4)價值沖突及評價標準3.價值的創造和實現 (1)價值的實現方式 (2)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二.知識梳理1、哲學意義上的價值哲學意義上的價值是指一事物對主體的積極意義,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夠滿足主體需要的屬性和功能。2、人的價值的內涵與評價人生價值包括個人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社會價值)、社會對個人的承認與滿足(自我價值),而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對一個人的價值評價主要看他的貢獻,人的貢獻是多方面的,但最根本的是對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事業的貢獻。方法論:要求我們要努力實現人生價值,為社會作貢獻。3、價值觀的含義、作用(1)、價值觀是指人們對事物價值的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2)、價值觀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對人們的行為具有重要的驅動、制約和導向作用:①價值觀對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②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具有重要的導向作用。方法論:要求我們要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做出正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4、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1)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樹立正確的價值觀,作出正確的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就必須①堅持真理,自覺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②自覺站在最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的價值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2)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與階級性①社會歷史性:隨著時空的推移和條件和改變,一定事物的價值以及人閃關于它的價值觀念也會發生變化。因此,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會時間、地點和條件的變化而不同。這就是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特征。②階級性:人們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會不同。在階級社會中,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具有階級性,面對同一事物或行為,不同階級和階層的人會作出不同的甚至是截然相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3)、價值沖突與評價標準價值沖突:①人們的地位不同,需要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也就會不同。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往往因人而異。③立場不同,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不同。面對同一問題,人們的不同表現體現出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差異,產生不同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沖突。評價標準:自覺站在歸廣大人民的立場上,把人民群眾的利益作為最高標準,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思想,把獻身人民的事業、維護人民的利益作為自己最高的價值追求。①處理各種利益關系最重要的是必須首先考慮并滿足最大多數人的利益要求,最大多數人的利益是最緊要和最具有決定性的因素。②當個人的利益同人民群眾的利益發生沖突時,要自覺站在人民群眾的立場上進行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他人利益發生沖突時,要善于從不同角度思考利益,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正當選擇;當個人的利益與社會、集體和他人沒有沖突時,要把個人、集體、社會三者的統一作為自己選擇的標準,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弊相衡取其輕。5、價值的創造與實現⑴在勞動和奉獻中創造價值。勞動和奉獻的人是幸福的,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途徑。⑵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價值。社會提供的客觀條件是人們實現人生價值的基礎。⑶在砥礪自我中走向成功。①需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頑強拼搏、自強不息。②需要努力發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個人素質。③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確價值觀的指引。三、構建知識體系【訓練提高】1.(2011.海南單科T22)斗牛是西班牙的歷史傳統。近年來,人們就斗牛運動的存廢問題發生了激烈的爭論,反對斗牛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繼1991年西班牙加那利自治區禁止斗牛之后,2010年加泰羅尼亞自治區議會決定自2012年1月1日起禁止斗牛。而支持者認為,斗牛代表西班牙的國家形象,應當發揚光大。人們之所以對斗牛運動持不同的看法,是因為①不同的認識主體對同一客觀對象的認識是客觀的②不同主體對同一事物總是作出不同的價值判斷和選擇③認識主體的立場不同導致對同一客觀對象的認識不同④價值觀對人們的認識和實踐活動具有制約和導向作用A.①② B.①⑨ c.②④ D.③④2、(2011·廣東文綜T35)幸福,在西方文化傳統中有諸神之賜、來世之享、天賦權利等解讀。在現實生活中,也有幸福是金錢的占有、幸福是奉獻的喜悅等觀點。分析這些幸福觀,正確的理論出發點是①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然具有社會歷史性 ②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必然具有階級性③社會價值觀的主導者歷來屬于人民群眾 ④正確的幸福觀才是美好生活的航標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11·江蘇單科T16) 云南省原保山地委書記楊善洲,在位時,他始終廉潔奉公,公而忘私;退休后,他盡心竭力為老百姓辦實事;辭世前,他把自己20多年辛勤營造的數萬畝森林無償交給國家。楊善洲的行為①踐行了中國共產黨的宗旨 ②體現了共產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③反映了公民的權利和義務是統一的 ④表明了只有在勞動和奉獻中才能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4、(2010·北京卷高考28)北京某地鐵站旁,有一個由退休老人組成的“志愿服務站點”,這些退休老人在為行人提供義務指路服務的同時,感受到了自己的價值,獲得了快樂。①勞動是人的存在方式 ②實現人生價值取決于客觀條件③索取和奉獻是統一的 ④實現人生價值要發揮主觀能動性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5、(2010·天津卷高考5)有一種風范叫關愛,有一種資態叫堅守。地震時,正在玉樹孤兒院做義工的香港貨柜車司機黃福榮為營救孤兒和老師不幸遇難。他在義工的路上默默地走了十年,曾徒步走中國為“中華骨髓庫”募捐,曾在汶川災區志愿服務了三個月……“好人阿福”以生命的閃光實現了“終生做義工”的愿望,感動了千千萬萬的中國人。他的事跡說明A.人生價值是自我滿足 B.實現人生價值關鍵在于主觀努力C.人生價值是自我犧牲 D.實現人生價值關鍵在于客觀機遇6、(09·北京34)為引導高校畢業生到西部去,共青團中央和教育部等部門組織實施了“大學生志愿服務西部計劃”。該計劃的主要內容包括:根據西部建設和發展需要設置服務崗位;給予志愿者一定的生活補貼,并在服務期滿時為其提供考研加分等優惠政策和切實有效的就業服務。這一計劃的設計所體現的哲學道理是①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相統一 ②實現人生價值要發揮主觀能動性③在社會實踐中改造主觀世界 ④個人理想應該與社會需要相結合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7.(2011·天津寶坻高三一模)11.人類發展同時毀壞了我們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右邊漫畫《這并不是勝利》啟示我們要( )①尊重自然,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②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③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克服錯誤的價值觀 ④發揚奉獻精神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每年3月最后一個周六的20時30分至21時30分,統一熄燈一小時,已成為一項倡導環保生活的標志性儀式。“地球一小時”活動倡導每個公民都為低碳環保盡自己的一份力。從哲學角度看,公民應該①樹立生態價值觀,積極參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活動②堅持集體主義價值取向,自覺犧牲個人利益維護整體利益③正確處理個人活動與社會發展的關系,踐行低碳生活方式④學會用量變引起質變的道理看問題,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9、人們常說:“失敗乃成功之母。”也有人說:“成功的人和失敗的人只有一個區別,就是成功的人比失敗的人在跌倒之后多爬起來一次。”這些觀點說明 ( )A.實現人生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的精神 B.只有在失敗之后才能獲得成功C.實現人生價值,需要有正確價值觀作指引 D.實現人生價值,需要良好的身體素質10、人民的好干部王彥生一生恪盡職守,忘我工作。他常說:“幸福=現實/欲望,對一個人來說,欲望高而現實無法滿足,就會怨天尤人……我是憑黨性憑良心努力干好本職工作,你知道我最大的愿望、最大的理想是什么嗎?當個合同工,你要說我不好好干就撤了我。”王彥生的事跡給我們的啟示是 ( )①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②發揮主觀能動性必須以尊重客觀規律為前提③價值觀對人生道路的選擇起導向作用④要在砥礪自我中實現人生價值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1.吉林大學畜牧獸醫專業本科畢業生姜德芳,放棄在城市的工作,回到家鄉延壽農村,針對養殖戶的飼養管理觀念陳舊,疫病重治不重防的現狀,創辦了延壽縣家禽協會。她在干中學,學中干,一年下來,她已能很好地把飼養管理的點滴細節和疫病防治有機結合。使得疫病高發期,受損農戶降到兩成,且受損程度普遍較低。截至2009年,延壽縣家禽協會的會員已達260多戶,年養殖量達200多萬只。“我覺得自己找到了最適合自己的舞臺,雖說忙點累點,但很充實很幸福,心里也挺平衡的。”姜德芳說,“現在有很多鼓勵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畢業生要學會與政府部門打交道,充分利用有關的優惠政策,這樣能少走彎路,借力發展。”姜德芳回鄉創業的故事,對我們實現人生價值有什么啟示?【答案】(1)姜德芳以自己的理論知識,結合農村的實際需要,找到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啟示我們,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而要對社會作出較大的貢獻,充分展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人生舞臺。(2)姜德芳在干中學,學中干,這啟示我們,要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就要投身實踐,并在實踐中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的水平和 能力。(3)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提供一定的客觀條件。我們要善于利用社會為我們提供的現有的條件來發展自己,實現人生價值。正如姜德芳所說,“充分利用有關的優惠政策,這樣能少走彎路,借力發展”。12.(2008廣東卷40) 材料l:隨著地球生態環境惡化,自然災害頻發:全球氣候變暖、颶風頻頻登陸、非洲洪水泛濫、美國南方龍卷風肆虐……。人類既是受害者,又是肇事者。材料2:2008年春運高峰期間,冰雪給中國南方帶來巨大災難:交通中斷,部分地區斷水斷電,嚴重影響國計民生。黨和國家領導人親臨救災第一線,制定周密的計劃;全國軍民發揚吃苦耐勞的精神,生產自救,重建家園,萬眾一心,取得抗災救災重大勝利。材料3:大災之中有大愛,每當災難來臨之時,總有平凡之人的非凡之舉讓我們感動。比如雪災中高速公路處于癱瘓狀態時,眾多旅客被困途中,沿途涌現出很多無私奉獻、熱心助人的平凡人,在這些平凡人的身上表現出人間可貴的真情實義。根據上述材料,運用《生活與哲學》知識回答:(1)結合材料l、材料2說明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關系。(10分)(2)結合材料3論述如何實現人生的價值。(7分)(1)①從材料l可見,生態環境的惡化、自然災害頻發與人類沒有從根本上尊重客觀規律有關。規律具有客觀性、普遍性。人類如果違背了規律,就會受到規律的懲罰。地球生態環境惡化就是客觀規律對人類的懲罰。②材料2說明,人的意識對客觀事物具有能動作用。意識活動具有目的性、計劃性、主動創造性和自覺選擇性。中國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從實際出發,制定切實可行的拯救計劃,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生產自救,重建家園,最終取得了抗災救災的重大勝利。③尊重客觀規律和發揮主觀能動性要求我們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把革命的熱情和科學的態度結合起來,才能處理好人與自然的關系。(2)①人的價值體現在奉獻社會的實踐活動中,努力奉獻的人是幸福的。愛家人,愛 朋友,愛祖國,積極投身于為人民服務的實踐,是實現人生價值的必由之路。雪災中不計個人利益解救他人于危難之中的行為,贏得了社會對這些平凡人的尊重,從而也實現了他們的人生價值。②人的價值,必須在個人與社會的統一中實現。只有正確處理個人與集體、個人與社會的關系,才能實現自己的價值。在災難面前涌現的無私奉獻、熱心助人的平凡人,沒有計算個人利益的得失,考慮的是他人的危難,難能可貴,體現了災難面前的人間真情。③實現人生的價值,需要頑強拼搏、自強不息、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需要發展自己的才能、提高個人素質;還需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正確價值觀的指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