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13屆高三政治一輪復習精品學案《生活與哲學》唯物辯證法的矛盾觀(教師版)【高考考點】(參考2012年廣東高考考試說明要求)1. 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 2.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聯單 3.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4.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6.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7.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8.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8.辯證的否定觀 9. 辯證否定 11.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12. 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13.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14. 創新的社會作用【重點難點】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 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4.辯證的否定觀及要求【基礎知識梳理】第九課;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一、七個概念(1)矛盾就是反映 哲學范疇,簡言之, 矛盾就是 。(2)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雙方 、 的屬性和趨勢。矛盾同一性包含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矛盾雙方 , 為前提,雙方共 ;二是矛盾雙方 ,即 、 ,在一定條件下 。(3)矛盾的斗爭性,是指 、 的屬性。它體現著 的傾向和趨勢。(4) 矛盾是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 ,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 ;矛盾貫穿于 ,每一個事物從產生到滅亡都存在著自始自終的矛盾運動,即 。(5)矛盾特殊性含義 。(6)主要矛盾與次要矛盾;在復雜事物的發展過程中,存在著許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種處于 地位,對事物發展起 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處于 地位、對事物發展 作用的矛盾則是次要矛盾。(7) 矛盾的主要方面與矛盾的次要方面;在一個矛盾中,其兩個方面的 又是不平衡的。其中處于 地位,起著 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質主要由 決定的。處于 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二、三大關系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關系同一性以差別和對立為前提,沒有 ,就沒有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斗爭性寓于 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 ,就沒有 ,事物同樣不能存在和發展。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由此推動事物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關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 , ,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場合是可以相互轉化的,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 、相互 ,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矛盾的主要方面與次要方面相互 ,又相互 ,并在一定條件下相互 。三、一大重要原則(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含義;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在 原理的指導下,具體分析矛盾的 ,并找出解決矛盾的 方法。地位;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馬克思主義的一個 ,是馬克思主義的活的 。重要性;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我們正確認識事物的 ,也是我們正確解決矛盾的【主要原理及方法論要求】(注意;實際上只有二大原理及方法論要求,分拆成六個)1、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 ,即 ;矛盾貫穿于 ,即 。方法論:承認 是堅持唯物辯證法的前提。在任何時候,對任何事物,我們都要 ,, ,積極尋找正確的方法解決矛盾2、矛盾特殊性原理:是指矛盾著的事物及其每一個側面各有其特點。方法論: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關系原理:①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聯結。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過特殊性表現出來,沒有特殊性就沒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也離不開普遍性。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的場合可以相互轉化。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各國革命和建設的具體實踐相結合,具體問題具體分析4、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地位、作用及關系);原理:方法論:5、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地位、作用及關系);原理:方法論: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原理:方法論: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自主構建網絡】【考點精題演練】1、孟子在《告子下》中說:“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绷谠凇读訓|集·敵戒》也說:“敵存滅禍,敵去召過?!边@主要說明的是矛盾雙方的( ) A.相互依存對事物發展的作用 B.相互包含對事物發展的作用 C.相互轉化對事物發展的作用 D.相互斗爭對事物發展的作用2、“為保障奧運會期間的蔬菜供應安全,為每個蔬菜編入唯一的條形碼,即‘身份密碼’,一旦發生食品安全事故,可立即追溯到源頭?!北本W組委為食品安全編蔬菜“身份密碼”的辯證法依據是( )A.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B.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C.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D.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3、近來,豬肉漲價,增加了養殖戶的收入,但加重了廣大消費者特別是中低收入家庭的經濟負擔。對此,養豬戶高興,城鎮廣大中低收入家庭人群叫苦。這啟示我們應( )①善于全面地分析矛盾②認識到事物都存在著兩個方面③看到矛盾的雙方是根本對立的④承認矛盾、揭示矛盾、分析矛盾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4、12.今年汽車市場出現的淡季不淡的態勢,一方面拉動了內需,使廠家利潤大增,另一方面也給本已擁擠的路面交通帶來了更大壓力。材料體現了①矛盾雙方逐漸融合趨向一個無差別的統一體 ②矛盾雙方相互對立、相互分離的趨勢③矛盾雙方相互依賴、相互聯結的趨勢 ④矛盾同一性是斗爭性的前提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5、中國、巴西、俄羅斯、印度、南非因穩定而高速的經濟增長被稱為金磚國家,五國發展模式有所不同:中國號稱“世界工廠”,巴西是重要的“原料基地”,俄羅斯是“能源大國”,印度是“世界辦公室”,新加入的南非則是“非洲的資源庫”。這一現象A.證明了矛盾雙方各有其特點 B.說明了個性寓于共性之中C.強調了主次矛盾各有其特點 D.體現了共性和個性的統一6、權威人士認為,如果人民幣盲目升值,將對中國的經濟、金融產生較大的負面影響,可謂弊大于利,得不償失。權威人士的觀點主要說明( )A.辦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 B.要用一分為二的觀點看問題C.看問題要分清主流與支流 D.要堅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7、資源再利用是循環經濟的重要內容,2009年1月1日《循環經濟促進法》實施,迫切地需要人們提高對資源再利用的認識。有專家指出:“世界上本沒有垃圾,廢物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這一認識的根據是①物的資源或廢物的性質取決于人們對物的態度②廢物向資源的轉換需要一定的技術性③廢物和資源之間具有本質上的抽象同一性④廢物或資源的性質是由其所處不同實踐關系決定的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8、“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它平它謂之和,故能豐長而物歸之。”(《國語·鄭語》)這段古文體現的哲學道理有( )①堅持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②矛盾具有平衡性③同一性和斗爭性不可分割 ④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一位西方哲人說過:“人在饑餓時只有一個煩惱,吃飽以后就生出了無數煩惱。前者是生存的煩惱,后者是發展的煩惱”。下列觀點與這一說法所包含的哲理相一致的是( )①主、次矛盾在一定條件下可以相互轉化?、谕皇挛镌诓煌陌l展階段矛盾各不相同③事物的矛盾具有普遍性,人不可能解決矛盾?、苤饕軟Q定了事物的性質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0、諺語:當一扇門對你關閉時.另一扇窗也為你開啟。這一諺語符合A.二元論 B.重點論 C.實踐論 D.兩點論【高考體驗】1、(08山東25)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處處閃爍著辯證法思想的光輝?!扒Ю镏?,始于足下”、“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所蘊含的哲學道理釜底依次是①矛盾雙方對立統一,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②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③事物的性質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決定的,看問題要一分為二④矛盾具有特殊性,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A.①②③④ B.③①②④ C.②④①③ D.②①④③2、(2008全國卷Ⅱ29) “借用別人的智慧來做事,因為你的智慧是有限的。”這句話所強調的是 ①做事要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利用各種有利條件②做事要考慮事物的聯系,割斷那些不利的聯系 ③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統一體,人不可能沒有缺憾④任何理性認識都是正確有用的,要借用別人的認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D.③④3、(2008江蘇卷33)古有一父,為解決家中鼠患,買了一只貓。貓抓老鼠的同時,卻也偷吃雞,其子甚怨。父道上:“寧無雞也不能無貓,因無雞不會挨凍受餓,而無貓,則會挨凍受餓?!彼炱渥硬辉僭埂_@個故事啟示我們在處理和解決問題時要注意 A.整體與部分的辯證關系 B.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 C.量變與質變的辯證關系 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4、2010高考 福建卷35)某同學在學校感到自卑,影響了生活和學習。老師開導他,如果只看到自己的缺陷和不足,就會產生消極情緒,我們要善于挖掘自身優勢與潛力,積極體驗成功。該同學根據老師的指導,經過不斷努力,逐漸找回了自信。這告訴我們 A.轉變思考問題的角度決定著自卑向自信的轉化 B.人們能夠在意識的指導下能動地改造客觀世界 C.調動意識的自覺選擇性是解決矛盾的首要條件 D.世界觀不同的人對同一事物有不同的心理體驗5、(2010年高考 上海卷21)碘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但“一刀切”補碘會使有些人攝碘過量。作為非缺碘地區,上海市場增售無碘鹽,市民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自主調節攝碘量。材料體現的哲理有①事情要把握度 ②看問題要力求全面 ③具體問題要具體分析 ④做事情要突出重點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二、非選擇題6.2010年5月24日~25日,第二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人們已經熟悉了美國高官用中國成語描述兩國關系的發展。這次,是蓋特納財長講“風雨同舟”,克林頓國務卿講“殊途同歸”。兩個國家的社會文化、現實國情、發展階段、經濟結構、市場發育程度上殊異不同,各自選擇了自己的國家發展軌跡,但卻需要面向當今世界的一系列共同挑戰,因為跨越太平洋的兩個大國要面對“共同的未來,還有責任”。經歷了數十年風風雨雨,中美已經能更為理性地對待分歧。兩個大國間到底是選擇做合作伙伴,還是對手敵手?是和平共處,還是彼此防范?是互利共贏,還是損人利己?是平等相待,還是壓服對方?中方的答案是明確的。兩國不是零和博弈的對手,而應該是互利共贏的伙伴。坦誠溝通、相互理解,理性客觀看待對方的戰略意圖,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這是對話中頻頻出現的話語,也為我們描述了戰略與經濟對話這個兩國重要的溝通和交流平臺的要旨所在。 請運用矛盾的相關知識說明上述材料體現的哲學道理。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的對立性和同一性是矛盾固有的兩種基本屬性。中美之間到底是選擇做合作伙伴,還是對手敵手;是和平共處,還是彼此防范;是互利共贏,還是損人利己;是平等相待,還是壓服對方體現了矛盾的觀點。②矛盾的斗爭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為同一性所制約,沒有同一性,就沒有矛盾統一體的存在,事物就不能存在和發展。蓋特納財長講“風雨同舟”就體現了這個觀點。③矛盾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兩者相互聯結??肆诸D國務卿講“殊途同歸” 就體現了這個觀點。④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過程中處于支配地位、對事物發展起決定作用,辦事情要善于抓住重點。中美坦誠溝通、相互理解,尊重和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為我們描述了戰略與經濟對話這個兩國重要的溝通和交流平臺的要旨所在體現了這個觀點。1矛盾的 矛盾的斗爭性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1; 是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2;用對立統一觀點看問題2矛盾的 和1;兩點論與重點論統一2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兩個基本屬性方法論要求關系;含義地位;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