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用手來測量》教學設計【教材簡析】《用手來測量》是教科版一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比較與測量》的第三課。本課是在學生學會了對物體的外部形態進行比較的方法,知道了起點、終點和距離間的關系的基礎上,將通過使用非標準單位測量桌子的高度,完成從比較活動到測量活動的轉變,認識到測量是被測量的物體和某一種標準的比較,比較的結果要用數據來描述。在本課的學習中,學生將體驗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測量方法,即使用拇指和中指的距離(拃)來測量。學生會學到如何用紙帶的長度來替代桌子的高度,從而完成“幾拃——紙帶長——幾拃”這樣一個思考過程。活動中第一次對學生提出“預測”的要求,讓學生測量前對桌子高度進行預測有“幾拃”。同時教師向學生指明,預測不是猜,而是依靠經驗和實在的觀察作出的判斷。通過活動,學生將認識到,“拃”作為一種非標準測量單位,測量結果具有多樣性,即每個人手的差異導致測量結果的不同,這將為下一課的學習做鋪墊。【學生分析】一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幼兒園和小學的過渡時期,對于具體形象的事物具有較強的興趣。在本節課的教學中,學生對于用身體的一些部位幫助我們來測量是有一定的認知的,但是對于“一拃”比較陌生,所以教師需要反復強化學生的認知。【教學目標】科學概念目標1.測量可以量化比較結果。2.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方便測量。 3.知道“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間的長度,測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連。科學探究目標1.能對桌子的高度進行預測。2.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過程。 3.會觀察、比較紙帶上的標記的相同和不同之處。 科學態度目標1.發展在日常生活中運用測量的認同感。2.逐步適應使用多種測量工具和測量單位。3.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意識到細致的測量可以使測量結果更準確。科學、技術、社會與環境目標意識到比較和測量是人們認識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學重難點】重點:知道“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間的長度,測量時每一拃要首尾相連。難點: 1.能用手來測量桌子的高度,并標記測量的過程。2.認同以圖表形式組織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學準備】教師:多媒體課件學生:一條紙帶、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筆、一個膠棒。 【教學過程】 聚焦:測量可以使比較更準確。談話導入:前兩節課,我們采用了比較的方法比較了恐龍的高矮、長短,紙蛙跳的遠近。生活中不僅需要比較,還需要測量。1.出示兩幅圖片,比較樹干的粗細。我們的手可作為測量工具。測量可以使比較更準確。2.揭示課題:用手來測量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直接點題,明確學習任務。)3.認識“一拃”。(1)認識手指名稱。教師課件介紹后,對口令游戲檢驗學生是否掌握手指名稱。(2)教師講解“一拃”。(3)學生學習“一拃”確定“一拃”的距離。(4)比“一拃”(要求:張得最大,壓到不能壓)(5)檢查“一拃”:課件出示學生比的“一拃”圖片,進行判斷。4.小結:“拃”是張開的拇指到中指間的長度,“拃”是生活中常用的一種測量方法。5.過渡:那怎樣用“拃”來進行測量呢?(教學意圖:通過不同形式的活動,強化學生對“一拃”的認識,為后面測量活動做鋪墊。)二、探索:用手測量桌子的高度。活動一:測量科學書短邊的長度。1.(出示圖片)科學書的短邊有幾拃?2.認識“預測”(根據你的“一拃”猜,科學上叫“預測”)3.判斷用“拃”測量的方法。(首尾相連、從起點到終點、“拃”大小一樣)4.課件展示一名學生測量結果。講解如何記錄“拃”數。活動二:測量課桌面的寬度。1.認識課桌面的寬。2.全體學生預測、測量課桌面的寬。測量前再次強化測量的注意事項;學生開始活動。3.交流:我預測桌面寬度是( )拃,我測量桌面寬度是( )拃。4.小結:我們用“拃”進行了測量,測量時要從起點到終點,每一拃一定要首尾相連,拃大小要一樣。這樣測量的結果才準確。(教學意圖:由扶到放,一步步引導學會用“拃”測量,體驗用“拃”測量的方法。)活動三:測量桌子的高度。1.預測桌子高度有幾拃?2.出示記錄單,學生進行預測。3.播放學生演示測量桌子高度的視頻。請學生仔細看并思考:通過觀看他們的測量,你發現了什么?引導學生感知直接測量桌子高度不僅麻煩而且誤差大。4.播放微課,引導學生找出對策。學生回答。5.強化測量步驟及注意事項。6.拿出材料,開始測量,填寫實驗活動手冊。7.展示測量紙帶,將測量結果匯總、交流。8.小結:通過用拃來測量桌子的高度,我們體驗到用正確的方法,一拃一拃的測量可以使測量結果更準確。(教學意圖:通過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用紙帶測量課桌的高度,活動前后,教師適時指導,循序漸進引領學生進行探究。)三、研討:直觀比較,得出結論。1.比較、思考:我們測量結果一樣嗎?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學生回答。2.總結:一拃可以幫助我們測量,但由于每個人手指長度不同,測量的結果不夠準確。(教學意圖:通過直觀展示,觀察數據,分析數據,得出結論,培養學生邏輯推理能力。找原因環節引導學生做事要方法正確,認真細致的好習慣。)四、拓展:認識人體更多部位的測量工具。1.觀看視頻了解用身體其它部位測量的方法。2.自主選擇人體測量工具,課后完成活動手冊第十頁的家庭尺寸圖。教學意圖:學以致用,讓學生感受科學和生活緊密相連,人體可以作為一種測量工具,方便測量。五.結束語:這節課,同學們知道了手、腳、手臂等等可以作為測量工具,學會了如何利用這些人體工具進行測量。發現了在用人體不同部位做測量工具時,由于每個人的手指長短、腳的大小、手臂的長短不一樣會導致了測量的結果不同。【板書設計】(共29張PPT)用手來測量一年級 科學一、聚焦圖一圖二比一比,哪棵樹干粗?用手來測量認識手指名稱拇指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一拃1拃仔細觀察“一拃”是否正確,為什么?圖一圖三圖二怎樣用“拃”來測量?二、探索預測科學書短邊的長度有幾拃?你可以這樣說:我預測科學書短邊的長度有( )拃。活動一 測量科學書短邊的長度( )√( )×圖一圖二正確:首尾相連,×( )圖三( )圖四×從起點到終點,“拃”大小一樣。測量科學書短邊的長度有幾拃?起點終點我測量科學書短邊的長度為1+。記作:1+桌面寬有幾拃?(1)預測(2)測量(3)說結果我預測課桌面的寬是( )拃。測量知道了課桌面的寬是( )拃。活動二 測量課桌面的寬桌子的高有幾拃?(1)預測(2)測量(3)記錄結果高活動三 測量桌子的高度測量桌子的高度測量桌子的高度測量桌子的高度測量桌子高度的步驟①用紙帶確定桌子高度②剪掉多余部分③測量紙帶有幾“拃”長測量結果展示三、研討測量結果不同的原因?四、拓展繪制家庭尺寸圖五、結束語用手來測量一拃記作:1+一腳一庹六、下節課材料準備1.紙帶、橡皮、回形針、小棒、小立方體。2.學生活動手冊。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wmv 1《1.12用手來測量》教學設計.docx 2.wmv 2《1.12用手來測量》PPT.pptx 3.wmv 一腳一庹.wmv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