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2021年下期10月九年級歷史與社會期中檢測卷選擇題(本大題有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不選、多選、錯選,均不給分。)1.一位歷史學家在評價20世紀初的歐洲形勢時說:“歐洲已經變成一只‘火藥桶’,只需一粒火星將它引爆。”這里的“火星”是指( )A.美德率先完成第二次工業革命 B.同盟國和協約國軍備競賽C.薩拉熱窩事件 D.凡爾登戰役2.一戰后,中國與列強簽訂一系列條約。導致右圖漫畫中現象出現的是( )A.《馬關條約》 B.《凡爾賽條約》C.《九國公約》 D.《二十一條》3.“武昌首義,一槍打翻封建帝制;天下響應,萬眾擎起民主共和。”這副對聯贊頌了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下列選項不屬于辛亥革命歷史意義的是( )A.改變了中國的社會性質 B.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C.推翻了清朝的統治 D.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4.有史學家稱孫中山是“近今談革命者之初祖,實行革命者之北辰”。為孫中山贏得如此贊譽的歷史事件有( )①創立興中會 ②提出“三民主義” ③籌劃廣西起義 ④領導北伐戰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5.某導演籌拍《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華民國的新興氣象。以下場景能入選的是( )A.人們對政府官員稱呼“大人” B.報童叫賣溥儀退位新聞 C.一男子因剪掉辮子而被抓捕 D.北大學生閱讀《新青年》6.胡適曾說:“25年來,只有三個雜志可代表三個時代:一是《時務報》,一是《新民從報》,一是《新青年》。”其中《新青年》所創造的“新時代”是指( )A.君主立憲時代 B.民主科學時代 C.尊孔復古時代 D.民主共和時代7.有學者評價,“五四運動使中國走上了永不回頭的、光明的啟蒙之路”。關于五四運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維護了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 B.反對滿清政府軟弱無能的外交C.愛國學生始終是運動的主力軍 D.結束了兩千多年君主專制政體8.下列毛澤東經歷的歷史事件中,按照時間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①到上海參加中共一大 ②領導秋收起義③在井岡山創立革命根據地 ④帶領紅軍長征,參加遵義會議A.②③①④ B.①②③④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9.從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統治到與國民黨合作抗日,中國共產黨這一方針政策轉變的根本依據是( )A.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B.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矛盾C.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D. “一二 九”運動爆發10.學者張益民認為,1927年的挫折,迫使中共領導人重新探討社會改造的根本道路,中共對農業中國及其革命道路才有了真正的認識。這種認識及行動方向的轉變是( )A.農民運動到城市暴動 B.鄉村到城市 C.反蔣到聯蔣 D.城市到鄉村11.有人用“轉”字串起紅軍長征的歷史。圖中的“重大轉折”是指( )A.擺脫了國民黨的圍追堵截 B.把革命火種播撒到西部大地C.工作重心由鄉村轉移到城市 D.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的領導地位12.余秋雨說:“城市最高的驕傲點不是別的,而是歷史。”下列發生在南京的歷史有( )①辛亥革命首發地 ②中國戰區受降儀式 ③《雙十協定》的簽訂 ④成立國民政府A.①② B.②④ C.①④ D.③④13.2021年9月18日是九一八事變90周年。90年前的這一天中華兒女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苦難和屈辱,開啟了史無前例的團結與抗爭,下列反映此歷史事件的詩句( )A.湘西會戰雪峰山,浴血拼來喜報傳 B.鐘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C.柳條湖畔尸拋野,北大營中血濺旗 D.宛平城外狼狗叫,盧溝橋上槍聲激14.照片定格了歷史的瞬間,是第一手資料。下列抗戰時期照片反映的歷史事件的先后排序,正確的是( )①上海淪陷 ②日軍裝甲進入沈陽 ③八路軍在平型關伏擊日軍 ④中國軍隊血戰臺兒莊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③①④ D.②③④①15.下圖年代尺所示歷史時期中,國共兩黨處于合作關系的是(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6.假如你是一位二戰時期的攝影記者,你拍攝了許多國家的首都遭受法西斯國家攻擊的紀實片,但是從這些紀實片中,不可能看到( )A.英國的倫敦 B.蘇聯的莫斯科 C.美國的華盛頓 D.中國的南京17.20世紀20~30年代的經濟危機吞噬著整個資本主義世界。下列事件與這場危機直接相關的是( )A. 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 B.中國人民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C. 北京爆發五四運動 D.各國人民組成世界反法西斯聯盟18.美國在野黨批評,總統訪問核爆地廣島是“謝罪外交”。中國媒體認為日本更應該來南京;美國媒體認為日本首相也要來……才行。“……”處應是( )A.華盛頓 B.波士頓 C.紐約 D.珍珠港19.學習歷史需要有清晰的時序感。小王同學繪制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年代尺”,請幫他在其中的①處填上相應的內容( )A.《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B.日本偷襲珍珠港C.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建立 D.雅爾塔會議召開20.1943年11月下旬,美、英、中三國領導人召開開羅會議,會后發表《開羅宣言》,聲明中規定日本所竊取的中國領土必須歸還,指( )①東北 ②山東 ③臺灣 ④澎湖列島 ⑤青島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⑤非選擇題。(6個大題,每小題10分,共60分)21.近代中國追求中華復興的道路上,孫中山先生作為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更是付出了艱辛的探索。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舊方案的破產】材料一:孫中山提出,“我們革命的目的,是為中國謀幸福,因不愿少數滿洲人專制,故要民族革命……”。(1)材料一中的“革命”實現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歷史巨變,指出這場革命的性質和指導思想。并根據材料一,談談辛亥革命所取得的歷史功績。(4分)【洪流下的合作】材料二:辛亥革命之后是軍閥混戰……軍閥混戰的結果,是“民國”變成了“戰國”。 ——易中天《帝國的終結:中國古代政治制度批判》材料三:1920年相對于1914年,日本、美國對華投資分別增長了108.2%、97.9%,英國增長了19.0%,法國增長了2.0%。(2)根據材料二、三,分析共產黨和國民黨合作的必要性。(4分)【亂世中的行動】材料四:這13年來中國政治上、社會上種種黑暗腐敗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國雖遲我革命,而已成功;我雖早六年革命,而仍失敗。——孫中山(3)針對材料中所出現的局面,孫中山召開了哪一會議提出了怎樣的政治政策。(2分)22.歷史上每一次重大的社會變革或革命,都是以思想解放為前提。中國也不例外,從戊戌變法開始,掀起了一個個思想解放的潮流。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這次革命結束了一個王朝,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這次革命沒有成功,沒有解決吃飯問題,因為沒有推翻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和剝削。材料二:右圖是關于中國近代史上某次運動的一幅漫畫。材料三: 1919年5月4日,北京學生高呼“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廢除二十一條”“拒絕在和約上簽字”的口號,發表宣言,揭露帝國主義的強盜行為,舉行游行示威,痛打賣國賊章宗祥,火燒曹宅……(1)分別寫出三則材料對應的事件。(3分)(2)請寫出材料二運動的口號和對舊道德批判最為猛烈的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3分)(3)分析上述材料,比較材料三提及的運動和材料一二中的運動在明確“斗爭對象”方面有何本質不同。(4分)23.中國共產黨經難歷險,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毛澤東從歐洲借來的不是機器、宗教或制度的藍本,而是共產主義。他沒有照搬俄國模式,施以技巧和靈活性,對癥下藥,使中國這個病人復生。 ——《毛澤東傳》(1)材料一中毛澤東“施以技巧和靈活性”為中國革命開出了“藥劑”,舉兩例史實說明在此探索過程中他作出的重要貢獻。(4分)材料二:大抵現在共黨之政策,專在蠱惑下層貧民,故所到之處廢一切國地稅,并倡言分配土地…… ——1931年12月摘自大公報《共黨問題之嚴重》(2)指出材料中的“共黨之政策”并說明這一政策使“共黨問題變得嚴重”。(2分)材料三:中國共產黨過去對于共產國際的決議及共產國際派來的代表的意見,往往言聽計從……這次會議上共產黨第一次獨立自主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原理解決路線、方針和政策問題”。 ——《中國紅軍長征記》(3)根據材料三,分別寫出“這次會議”的時期與名稱。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此次會議對共產黨成長的認識。(4分)24.國共兩黨合則兩利,斗則俱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余致力于國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國之自由平等。積四十年之經驗,深知欲達到此目的,必須喚起民眾及聯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奮斗。 ——孫中山1924材料二:我們為什么這樣發動,為爭地盤嗎 不是!為泄憤嗎 也不是!我們反對政府屈辱外交!國都要亡了,還在這里出死力想殘殺,所以才提出抗日救國運動的八項主張。——張學良、楊虎城《告全體同胞書》1936年12月16日材料三:(1)根據材料一、二,指出孫中山與張學良和楊虎城的主張分別產生的新合作戰線及其各自的時代愿望。(4分)(2)結合圖一、圖二,分別說明中國共產黨為實現上述愿望所做的努力。(4分)(3)根據上述材料,歸納以上人物的主張所體現的共同歷史任務。(2分)25.抗日戰爭對中國對世界意義非凡。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中國抗日戰爭重大事件的年代尺:材料二:1942年元旦,中美英蘇等26個國家在華盛頓共同簽署了《聯合國家宣言》,簽字各國保證竭盡全力,相互合作,徹底打敗德意日三國軸心及附庸,絕不單獨與敵人停戰媾和。材料三:2013年9月,牛津大學教授拉納 米特的專著《被遺忘的盟友:中國的二戰》出版,在西方世界引起極大反響。(1)根據材料一,分別寫出重大事件①和國民黨重大戰役②史實及其對抗戰的意義。(4分)從材料一、二中可看出中國抗日合作方式出現了怎樣的新發展?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這種新發展對中國抗日戰爭的影響。(4分)從中國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角度,說說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述“中國是不應該被遺忘的盟友”?(2分)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0分)材料一:二戰前夕,毛澤東預言:英國首相張伯倫必然會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確實如此,1939年張伯倫引咎辭職。(1)根據材料一說出英國的哪一政策加速了二戰的全面爆發,并結合所學說說當英軍在東南亞戰事陷入困境時,中國是如何援助英軍攜手作戰的?(4分)材料二: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一場法西斯侵略與反法西斯侵略的戰爭,是正義戰勝邪惡的戰爭。(2)1942年是“正義戰勝邪惡”的關鍵一年,請用兩例史實加以說明。(4分)材料三: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科技成果被應用于制作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并且在戰場上使用。從材料三的圖片和文字中,我們能獲取什么信息?有何啟示?(2分)期中檢測參考答案選擇題CCAAB BBBBD DBCBA CADCB非選擇題21. (1)近代資產階級民族民主革命(1分)三民主義(1分);推翻了清朝的反動統治,宣告了延續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制度的結束。(2分)(2)軍閥割據混戰愈演愈烈,社會動蕩不安,經濟發展遇到障礙。(2分);歐美列強加緊了對中國政治和經濟的控制與侵略。(2分)(3)國民黨一大(1分);聯俄聯共扶助農工(1分)22.(1)辛亥革命;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3分)(2)民主、科學;魯迅;《狂人日記》(3分)(3)(3)辛亥革命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推翻了君主專制制度,新文化運動是反封建的思想解放運動,都沒有明確提出反帝。(2分)而五四運動是一場聲勢浩大(全國性)的徹底的反帝愛國運動。(2分)23.(1)八七會議上毛澤東提出“政權是由槍桿子中取得”的論斷;秋收起義毛澤東決定放棄攻打城市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農村進軍;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提出工農武裝割據的思想。(三選二,4分)土地革命(1分)各根據地出現分田分地的景象,激發農民的革命積極性,革命根據地發展壯大。(1分,一句即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或紅軍戰爭時期或長征時期、遵義會議。(2分)開始確立以毛澤東為主要代表的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路線在黨中央的領導地位,是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的標志。(2分)24.(1)革命統一戰線,“打倒軍閥,除列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停止內戰,一致抗日”(4分)(2)北伐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一次合作,基本上推翻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沉重打擊帝國主義;抗日戰爭時期,國共兩黨第二次攜手合作,中國發揮中流砥柱的作用(4分)(3)民族獨立、人民解放(2分)25.①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意義: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聯合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至此,國共十年內戰基本結束,以第二次國共合作為基礎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2分)②臺兒莊戰役 意義:是抗戰以來取得的最大勝利。(2分)(2)由國共合作抗日發展到與世界反法西斯國家共同合作抗擊日本法西斯侵略者(2分)中國與反法西斯同盟國協同作戰,是中國抗日戰爭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2分)(3)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東方主戰場,中國人民付出了巨大犧牲,做出了重大貢獻。(2分)26.(1)綏靖政策(2分);中國組織赴緬遠征軍配合英軍作戰(2分)(2)1942年初,簽署《聯合國家宣言》,標志著世界反法西斯聯盟的正式建立,徹底改變了敵我雙方力量的對比;1942年開始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并最終勝利,不僅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轉折點;阿拉曼戰役,是北非戰場的轉折點;中途島海戰,太平洋戰場的轉折點。(寫出兩例史實名稱并闡述影響,每例2分,共4分。)(3)信息:戰爭給人類帶來深重的災難等(1分)啟迪:反對戰爭,維護和平;要用科技造福人類。(1分)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