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微課七上3.7地形和地形圖學案一、知識點1.地形的類型一共有五類,分別是 。2.引起地形變化的因素有外力作用和內力作用。內力使地面形成高山,深谷,高原,使地表 加大。 影響是階段性的。外力作用主要是削低高山,填平深谷,使地表趨于 。具有 的影響。3.引起地表形態變化的外力因素有:風力、流水、 、海浪、生物等,這些因素有風化、侵蝕、 及 等作用。在降水比較豐富的濕潤地區 起到主導作用。4.等高線地形圖是表示 的地圖。等高線較密處為 ,等高線較疏處為 。5. 山頂等高線呈封閉狀態,由外向內海拔 。鞍部是兩個山頂之間的平坦區域,即兩條等高線 相對應的地方。峭壁是等高線 處。山脊是等高線向海拔 凸出。山谷是等高線向海拔 凸出的地方。二、學一學例1:如圖是“勝哥”的家鄉——金華雙龍洞景區洞內的景觀,。雙龍洞的形成主要受到的作用是---( )A.風力 B.流水 C.冰川 D.生物解析:流水作用一般可分為侵蝕作用、 搬運作用和堆積作用。流水溶蝕地貌是一種特殊的流水侵蝕,因為流水和巖石發生了化學反應,這種巖石就是石灰巖,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和水再加上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形成了碳酸氫鈣,而碳酸氫鈣是可溶于水的。所以出現了石林、天坑、溶洞、地下暗河等著名的景觀。溶洞里面還有石鐘乳和鐘乳石, 因此雙龍洞的形成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流水,B符合題意。故答案為: B。例2:讀下面三幅地表景觀圖,填空回答。由風力侵蝕為主形成的地形是圖 。解析:地球外力作用對地表的塑造,比如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堆積作用。由風力侵蝕為主形成的地形是圖乙,它形成的是風蝕蘑菇。故答案為:乙。三、練一練1.《漢書 地理志》記載了我國西北地區的一種地貌(如圖) , 其實在很多干旱地區也有類似地貌。形成這種地貌的主要外力因素是---( )A.流水 B. 冰川 C. 風力 D.海浪2.下圖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單位:米)。根據該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F點的地形為峭壁B.若在圖上測得CD的長度為3厘米,則實地距離是150米C.D點在C點的正東方向D.分別從A點和B點出發,沿虛線登上山頂C ,坡度較緩的路線是BC3.自然條件是形成泥石流的一-個方面,在如圖所示的某地等高線地形圖,從地形要素看,甲、 乙、丙、丁四地中可能發生泥石流災害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4.下列地貌形態的形成,不是由地球外力作用引起的是---( )A. 三角洲 B. 海岸邊的怪石 C.沙漠中的石蘑菇 D. 喜馬拉雅山5.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內力作用的能量來自于地球外部 B.內力作用能使地表趨于平坦C.外力總是在地形形成后起作用 D.地形往往是內、外力共同作用的結果6.溫州七都島被譽為甌江中的綠色明珠,它是甌江下游的河沙長期沖積而成,由此可見形成該地形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風力 B.流水 C.生物 D.冰川7.風光旖旎的珊瑚礁,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沖洗 B.冰川堆積 C.生物堆積 D.風力作用8.下列有關內、外力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內力作用使地表的相對高度增大B.雅魯藏布江的形成是因為只受流水的沖刷C.內力作用是主導作用,所以在任何地方都占有優勢D.珠穆朗瑪峰成為世界最高峰是因為該地區只受內力作用的影響9. 喜馬拉雅山脈峰巒挺拔、角峰眾多,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A.流水侵蝕作用 B.風力侵蝕作用 C.冰川侵蝕作用 D.風化作用10.在降水比較豐富的濕潤地區,對地表形態影響最大的是 。在降水比較少的地區 ,對地表形態影響最大的是 ;在高寒地區,對地表形態影響最大的是 。11.用什么方法能把山峰表示在地圖上呢 小妍利用土豆、橡皮、記號筆、小刀等進行操作。(1)為盡可能減小誤差,畫線過程中需注意 。(可能多項正確)A.每塊橡皮的高度相同B.記號筆水平放置在橡皮上C.繞土豆模型面出螺旋式上升的線(2)步驟④中,俯視模型,若它代表-個山地地形,從 (選填“甲”或“乙”)地上山頂的路比較陡峭。(3)為了把等高線繪在白紙上,接下來的操作是 。(忽略材料不理想帶來的干擾)12.“勝哥”帶同學們去戶外拓展活動,如圖為金蘭古道某個山區的等高線地形圖。“勝哥”將學生分為四組,并給出了甲、乙、丙、丁四條路線供同學們選擇。讀圖并填空。(1)四個小組沿圖中四條線路進行登山活動,你認為哪個小組的攀登線路坡度最緩 。(2)四小組進行攀登活動時,沿哪條線路攀登的小組可能看見河流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